登陆注册
8021700000043

第43章 说功夫

欲学武艺,首贵实用,拳脚器械之外,故不可不练两三手功夫。功夫是练就的超人的实力,既已练就,必定超过常人,也便有了胜算。

中国武术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么几项:一曰套路,二曰技法(或招法),三曰功夫。

(一)何为功夫?

套路有拳术、器械、对练。技法则是搏击术、擒拿术。功夫,狭义讲单指“内功”、“外功”、“软功”、“硬功”等。功夫似乎是民间武术的专利,军事武艺是不大重视练这类功夫的,因为它耗时长,见效慢。

一般武术门派在传习程序上,大都先教套路,再传技法,最后传功夫,或称练“私功夫”。在练习指导方面,则依仗功理功法。

现今,中外皆称练武术为练功夫,这实是就广义而言。其源自广东习武者。广东人称练中国武术为“打功夫”,它涵盖了中国武术的全部内容。李小龙的崛起把这一名词发扬光大,外国杂志均将它作音译,“功夫”成了中国武术的代名词。然而,依中国武术的传统分类,功夫专指单项过硬本领。这在30年代各国术馆讲义中时时可见。

(二)功夫与套路、技法的关系

与套路、技法相较,功夫是高层次的,但从武术技击作用来讲,三者又是绝对不可分割的。

纵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武术海外传播过程,首先是套路的传播,正是套路所展现的民族化的形体语言倾倒了无数海外观众,扩大了武术的世界性影响。进而是武术散手的推广。然而推广初期,某些规则明显有拳击和海外自由搏击的影子,如使用拳套,如按点数计分,如划分体重级别等等,这些都鼓励了散手运动员更多地习练技法,并倾心于摔法。随着国际交流的规模扩大,在大级别散手对抗中,与一些欧美、中亚地区的运动员相比,我们的运动员在击打能力和抗击打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从那时起,到传统武术中汲取营养,提高散手的对抗能力,成为中国武术界有识之士的一个前瞻性举动。

套路的作用在明代便已明了,它“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因此“学拳要身法灵活,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番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当知斜闪”,最后达到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增强气力、体力、协调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目的。但套路终究是不实用的,因为它是事先安排好的固定结构,动作要求规范到位,弓是弓,马是马,拳是拳,掌是掌,或舒展或紧凑,或徐缓或快疾,一切按要求演练。而实战中动作不会完美工整,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出拳踢腿快疾变换,招式不能使老,劲力不能用尽。实战中一切照搬套路中的动作,只会是挨打的架势。单纯把练套路当成武术之根本,那无疑是陷入武术认识的误区。

技法,是制敌而不制于敌的方法,是搏击、擒拿的技能技巧。无论哪门哪派,无论是拆解套路,还是单练散打,都是在传授这一技能技巧。武术的“术”指的就是技法,武术的实用价值也便体现于此。有的门派根本没有套路,从其本意来讲,则是为了更突出技法。技法再有利于搏击,终究不能代替功夫。因为技法讲究的是“用巧”,即步巧、身巧、法巧、击巧、遇巧、用巧、使巧。如果技法不精,交手时难以用巧,岂不要受制于人?而功夫是练就的超人的实力,既已练就,必定超过常人,也便有了胜算。

因此,欲学武艺,首贵实用,拳脚器械之外,故不可不练两三手功夫。否则,拳术打得再精熟好看,器械练得再灵活利落,却不合实用,终是花拳绣腿,花枪花棒,到老终是空学一场。应了“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拳谚。

当然,现今武术讲的艺术性健身性,就算是花拳绣腿,久而练之,何尝不有益于身心?但真正要继承发扬中国武术,是决不能排斥或忽视功夫的。

就拿李小龙来说吧,他之所以在现今社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武术大师,就是因为他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技击术,而且十分重视练功夫。他把打熬气力、体力的训练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他创立“截拳道”的成功之处。

(三)功夫种类

一般来讲,功夫没有门派的区别,只是各有侧重、大同小异而已。尤其是提高个人素质的筑基功,诸如“桩功”、“鼎功”、“卷棒功”、“沙袋功”、“举石担”、“抛石锁”、“抓坛子”、“拧筷子”、“踢木桩”、“踢石墩”等,都差不多,都是为了锻炼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膝力、脚力。拳家谓之“操手脚”,即指这类功夫。

上乘的专门功夫有软、硬、内、外四种。软功练柔劲阴功,硬功练刚劲阳功,内功主练气,外功主练力。四种功夫又归为两类,一为自卫功夫,也就是抗击打功夫,如“金钟罩”、“铁布衫”、“铁牛功”、“蛤蟆功”。谓之“未学武艺,先学挨打”。一为制人功夫,就是打人的功夫,如“一指金刚法”、“铁臂功”、“铁砂掌”、“铁扫帚功”等,讲究“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练专门功夫有一定程序,不可蛮干。各门派于练功方法往往多有差别。比如练“铁砂掌”,少林寺要求用布袋装铁砂,置于坚实木凳上,每日晨昏两次拍打,由轻而重,由徐而急,百日后可应用,三百日后大功乃成。“戳脚翻子门”则是先以布袋装麦,置于木凳上拍打,后换高粱拍打,再换绿豆拍打,最后换铁砂拍打。拍前拍后均以中药煎汤泡手,以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百日可用,手粉白细腻,击人则刚硬如铁。

功夫种类极多,《少林七十二艺》就记载了七十二种专门功夫,实际上,还远不止这些。各门各派多选择突出本门特点的功夫操练,像少林正宗的“一指禅”、“朱砂掌”,“戳脚翻子”的“铁腿功”,“鹰爪门”的“鹰爪功”,“峨眉派”的“功力掌”、“童子功”,“武当拳”的“九宫桩”,“梅花门”的“梅花桩”,福建南拳的铁头功,“自然门”的“提千斤”,“三皇功门”的“揭谛功”,“黑虎门”的“夜行步”等。于内功也各有所重,如“少林”的“易筋经”,“翻子”的“运掌八法”,“八极”的“行功法”。很多成名的武术家都具有惊人的专门功夫,由他们的外号便可看出,如“铁胳膊纪德”,“铁巴掌吴会清”,“铁腿魏赞魁”,“铁脚佛尚云祥”,“飞腿沙亮”,“闪电手张兆东”,“铁脚林林烟源”,“豹脚魏豹”,“神拳宋老迈”,“铁罗汉妙月”,广东四铁:“铁海龙”、“铁金蛟”、“铁骨仔”、“铁头仔”等。

专门功夫使习练者能具有某一方面的超常实力,过硬本领。然而,光靠功夫也是不行的,技法与功夫相辅相成,才是克敌制胜的根本,犹如眼之与耳,宜乎并用,须臾不可分离。有人忽视技法,练就一手功夫,便自恃气力刚强,交手时一味横冲直撞,或可暂时获胜,若不知把握机会,不明方向位置,也只算是蛮打蛮揪,难以持久。也有人忽视练功夫,掌握了两三手惯用技法,便以为可以纵横天下,自然免不了碰壁的命运。

功夫的外化体现在对抗中,有些功夫是难以表演的,如提高躯干稳定性的“站桩功”等。再如“铁砂掌”,其习练过程毫无美感可言,但外化为劈砖劈石,就可以给人以直感。旧中国,一些身怀绝技的武林人物,将功夫外化,靠表演糊口,曾是中国武术史上悲凉的一幕。今天武林人士毫无温饱之虞,而将其功夫外化示人,与旧中国靠卖艺糊口的境况有着天壤之别。

但有些人在诸如“掌碎红砖”、“纸上悬人”、“针穿玻璃”等节目的道具中造假,那不能算是武术功夫,而是“江湖卖艺”一类的文艺节目。想练真功夫的人,不可效法。还有些功夫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身体的,不可练习。笔者师爷“铁腿魏赞魁”曾练“缩阴功”,练至隐睾,从此裆部不怕踢,但也丧失生育能力,至终身不娶。可见此功常人不宜习练(魏赞魁寿至96岁,也是一奇迹)。

练功夫是要花工夫的。工夫指的是时间。功夫是一点一点工夫的积累,没有一蹴而就的功夫。

花工夫练功夫,含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的意思。因为练功夫过去都是单独私下里练习,有时为了避免有人观看、偷学,还常常要在夜深人静时练习,所以才称作“私功夫”。而凡是功夫,不论软、硬、内、外,又多是简单枯燥的动作,像“站桩”,就是耗时间,像“铁砂掌”,就是反复拍打沙袋,不像套路花哨美观。因此,必须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很多人半途而废,皆因做不到“耐得住”。只有长时间地不间断地坚持练功,才有可能练成功夫。所以说:功夫者,工夫也。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纳家户旧事:纳耀庭麦加朝觐记

    纳家户旧事:纳耀庭麦加朝觐记

    《纳家户旧事:纳耀庭麦加朝觐记》是一幅塞上江南的风情画卷,是一首穆民朝觐的浩然长歌,更是一部灵肉至诚的信仰文学。小说以纳耀庭的麦加朝拜的前前后后为主线,其中写到了纳家户的婚丧礼仪等民风民俗,写到了回回穆民虔诚的信仰、折射人性光华的爱情故事,写到了如诗如画的塞上风光。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全书以时代为经、作者为纬,精选从西周至明代的千古传世美文,不但兼顾各个时期、众多作者,而且内容绚丽多彩。虽然只是百余篇历代美文,却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简明发展历程、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精髓、历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与思想状态、文章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诸多方面。既有外交家的唇枪舌战,纵横家的巧舌如簧;又有帝王求贤问策的记述,臣子献计进忠的疏表;还有欢适惬意的宴饮,硝烟弥漫的战场与奢靡宏伟的宫室,落英缤纷的桃源;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之精髓。
热门推荐
  • 如意香市

    如意香市

    黎曼香常常能看见街上的游魂及别人的前世今生,另外,睡着以后灵魂出窍对她而言更是常有的事,这样自小就异于常人的特殊体质让她饱受困扰,尝试交往过的几个男友,也都因她的异能而被吓跑,她没办法拥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对外在社会适应不良,因此她只能在催眠师大哥身边当助手,没事就宅在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是你的三好青年

    是你的三好青年

    季缘告诉宋楮墨的生存之道是恭敬有礼,缩起头来过日子,不惹事不挑事,遇事先道歉,低调做事,却不曾叫他受一丝委屈。后来,宋楮墨越长越歪,逐渐偏离她所给的生存之道,变得睚眦必报,出尔反尔。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养的三好青年变成三坏恶霸,季缘开始重新渗入他的生活,妄图感化她的便宜“儿子”。
  • 问鼎天下

    问鼎天下

    《问鼎天下》是莽原继《炎黄大帝》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写我国商末周初的一段故事,但不同于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除了以武侠的表现形式外,贵在将神话人物生活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后半部分主要写商周的两路人马出于不同目的,水陆并进,历经艰险拓荒美洲大陆的悲壮故事。从神秘开篇到壮烈结尾,贯穿大量历史典故、攻防谋略、正邪斗法,以及周易八卦、武林拳技等,意蕴极为丰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至尊凤帝

    至尊凤帝

    望云崖上,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大字,天下统一,于是有谣言说石头上的字是预言统一天下的王者诞生。各国都在寻找这个能一统天下的人。凤轻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穿越到了了云国宰相府大小姐凤轻身上,从此,开启传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婆大人是学霸

    老婆大人是学霸

    被亲爸后妈弄死的唐果穿越了,成了修仙门的团宠小师妹。她以为自己拿的是吊丝逆袭修仙剧本,谁知道睁开眼睛,又回到了现代。唐果摸了摸自己圆润润的下巴:原来我拿的是重生复仇剧本啊。重生后面对如严重翻车车祸现场一般的情况,唐果给自己立下了3个flag:1、让渣男跟亲妈离婚,顺便祝渣男跟小三永结同心。2、土肥圆?那是不存在的,自己明明是个小仙女,减肥!3、学渣的帽子,脱掉脱掉!唐果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不小心用力过猛,不但学渣变学霸,在娱乐圈里随便露了几下脸,男的要娶她,女的要嫁她……某男黑着一张脸,自虐地翻着唐果的围脖,看到那一堆男的喊“老婆”,女的喊“老公”的留言,陈年老醋打翻得不要不要。他扔掉手机,脱了西装,扯了衬衫,掐住唐果的小细腰:谁是你老公,你是谁老婆?!唐果:……
  • 咸鱼证道

    咸鱼证道

    重生异界,李羽成了一条咸鱼,并且手下还有一群同为咸鱼的小弟。面对如此惨淡的鱼生,以及坐吃等死的一众咸鱼小弟,他怒其不争道:“我们不能这样自暴自弃,倘若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众咸鱼小弟:“老大我们本来就是咸鱼,就算再有梦想,也只能是一条咸鱼啊!”“不,你们以为自己只是一条咸鱼?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只要拥有梦想,那你就不再是普通的咸鱼,而是一条有梦想的咸鱼。”面对咸鱼小弟们的质疑,李羽循循善诱道:“而且就算是做咸鱼,也一定要做最咸的那条。”于是,一群咸鱼在他的苦心劝解(忽悠)之下,结伴踏上了漫长艰辛的证道之路。
  • 我爱听风和你

    我爱听风和你

    一些没头没尾的想法随心记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永不褪色的青春

    永不褪色的青春

    没有虚无缥缈的幻想,没有不切实际的口号,这仅仅是一些人真实青春的缩影。当曾经自认青春年少的我们走入而立之年,有些残酷的现实告诉我:青春不仅仅是电视剧里异想天开的奋斗,我们时刻都要面对成长的困惑,但无论如何只要有希望,任何人都要全力展现生命的精彩,因为没有一种财富能比年轻的心态更加珍贵。这是一本讲述80后对于青春的困惑和期待的小说。
  • 原来我是一把刀

    原来我是一把刀

    我是一把刀天地的刀ps:爽文女主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