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1700000003

第3章 忘记教孩子做人

1.目前有些家长在孩子培养上的误区

(1)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不统一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说:“我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什么都不让他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这孩子学习还是上不去。”有的家长还说:“孩子很小时,给他进行培养和训练,培养孩子的智力,孩子的确很聪明,学习也很好。但是,老师反映说,这孩子与同学关系一直不好,不合群、自私、傲慢,不关心同学,也不关心集体……”这些就是家长只看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孩子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平衡,品学不统一,显示了孩子人格发展的欠缺。

(2)不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不可谓不严,有的家长说,我经常把孩子控制很严,在我面前他都乖乖地学习,而不敢去玩,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发现孩子背着家长的时候则不去学习,这样使家长感到非常累,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这种专制型管教,要求孩子服从家长,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等,都显现出家长对孩子心理发展的一种外部控制力。这样不发挥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的结果是:孩子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人格的控制系统包括两部分,一是外控系统,包括家长、老师、同学等人对孩子的人格评价与控制作用;二是内控系统,是指孩子自身的调控能力,这一自我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再好的外控也不如自我控制,从人格的发展来看,是逐渐由外控系统为主转向以内控系统为主的过程。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将社会与家庭行为规范及道德要求告诉孩子,训练孩子按要求去做,并使这些规范和要求内化到孩子的心理结构中去,成为一个稳定的心理品质,一经内化的这些品质,反过来就会控制孩子的言行。如家长告诉孩子打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打人会伤害他人,也会损害自己的形象,不利于与同学的友谊。经过几次教育后,当家长不在,孩子又想打骂人时,他会产生一种内疚感,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以后经过家长的多次强化、表扬,孩子能自觉地做到不打人了,这时孩子就将不打人这一行为逐渐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这一品质就开始对孩子的言行起积极调控作用了,孩子将渐渐地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这就是开始由父母、老师、同学的控制逐渐转化成孩子的自我控制。

家长不要一味地只强调自己对孩子的责任与控制作用,而应重点放在培养孩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上,从小就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行为归于外部因素,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对不好的言行产生不安、惭愧的体验,从而达到对行为的自我控制。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没有惩戒,孩子表现好与有不良行为一样对待,这就加重了孩子不良行为,使不良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有良好行为时,就给予鼓励、赞扬;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给予惩戒。惩戒的方式不仅仅是体罚,体罚是最差的惩罚方式,较好的方式是短期内不予理睬,取消以往答应孩子要礼物、外出游玩的计划等,直到孩子认错,并出现良好的行为后再实施。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个人的心理结构是否正常,往往看人的心理结构是否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个健全人的心理结构往往有三大元素:即认知元素、情感元素、意志元素。每个元素都有其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就好像金字塔一样,最基础的元素最大,越往上越小。

认知元素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是:由感知、注意到语言、想象,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

情感元素的发展顺序,是从基本情绪(如喜、怒,哀、乐等)到一般情感(如依恋、友谊、羞耻、自尊等),最后出现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意志元素的发展由最初的对生理行为的控制(如儿童对吃喝、大小便的控制)到一般的意志行为(如行为的稳定性、持久性、果断性、目的性、自控力等),最后到高尚的社会行为的表现(如助人为乐等行为)。

随着人的心理发展,这3种元素应该是同步发展的。但是,由于家庭等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这3种元素并未表现出均衡性与协调一致性,孩子出现了一些偏斜型心理结构,引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协调性是指孩子的认知、情感、意志三元素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的心理结构,表现出有些元素发展水平高,而另一些元素则发展水平很低。由于各元素的不同步发展,致使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冲突。如有的孩子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很强,智商也较高,在学校学习毫不吃力,观察敏锐、想象丰富、记忆超常、善于解决问题;但是,待人却很冷漠,没有同情心,不懂得助人为乐,人际关系差,如看到同学的手破了,不但不同情,而且拍手大笑,还经常和同学打架。还有的孩子比较懒散,怕困难,不守纪律,因此经常不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成为特殊学生。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认知能力发展较好,但情感和意志品质发展很差。由于情感水平低导致了他们缺乏同情心,待人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由于意志水平低,导致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不守纪律,懒散,怕困难,做事没韧性,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不去做,遇到困难就退缩。这种孩子教育上的失误在于家长只注重认知发展,缺乏情感培养和意志训练。

例1:

12岁女孩,不在父母的身边长大,而是由爷爷奶奶养大,从小没享受到父爱、母爱,而爷爷和奶奶则对孩子过分怜爱,给孩子以超乎寻常的关心。这样的孩子非常自卑,胆小畏缩,与同学的关系不好,还经常哭鼻子。

评价:这是情感不协调的孩子,这类孩子的情感发展远远超过了认知与意志的发展。所以,他们情感丰富,有时会多愁善感,情感体验也比较深刻,能感受到同龄孩子所不能体验到的情感层次,他们的情感体验不仅敏感、深刻而且持久。因此,他们一旦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心境后,很难扭转或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当这种孩子消极情绪极端发展时,会显得极为脆弱。这种消极情绪也会连带出意志薄弱,胆小怯懦,优柔寡断,屈从别人。这种类型的孩子也是心理问题比较多的孩子。

例2:

13岁男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鲁莽、毛躁,平时很好动,闲不住,由于不爱动脑筋,不考虑行为后果,所以经常表现出盲目、草率的举动;并且脾气暴躁,不善于体察别人的感情,做事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有时一意孤行。在同学中没有人缘,同学都很烦他,不愿与他在一起。

评价:这种孩子除了自身气质特点外,还由于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或长期生活在简单的社会环境中,缺乏思维锻炼,缺乏情感培养。这类孩子其意志发展速度快于认知和情感发展。但由于认知水平不高,所以其意志行为多表现出盲目性,他们做事不怕困难,不惜力气,但却常做些无用功。他们做事很果断,从不犹豫不决,但由于缺乏细致判断而显得鲁莽。这种孩子情感体验很浮浅,喜怒哀乐易形于色,情绪暴发快,但短暂,刚才还暴跳如雷,过一会儿又烟消云散,情绪稳定性差,情绪易被唤起,也易消失。

例3:

14岁女孩,非常讨人喜欢,聪明、活泼、明事理、通人情,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好。在学校里,不仅学习好,其他方面也都表现不错,但是孩子往往缺乏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做事缺少泼辣劲儿,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害怕困难。平时的情绪较为低落。

评价:该孩子属于认知与情感不协调的类型,孩子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水平高于意志的发展水平。这类孩子由于认知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又比较丰富,却又缺乏坚强的毅力,因此常常会产生内疚、自责、抑郁,常表现出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这样的孩子多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意志锻炼,特别是缺乏在艰苦环境下锻炼的机会。

例4:

12岁男孩,学习非常刻苦,早熟,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显得比同龄同学早熟。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有股子拼劲儿,越是难题越能激发他的征服欲望。他想做的事,就一定会付之于行动,有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儿。平时大家感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好惹的人,有些自私,做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谁要是“挡了他的道儿”,让他不能如愿以偿,他就会记在心里去报复。

评价:这种孩子也是属于认知与意志不协调的类型,这种孩子认知水平和意志品质的发展超过了其情感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较高,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喜欢竞争,特别是在能显示出个人魄力与胆量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尤为出色。他们喜欢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水平,说到做到,勇往直前,体现了认知水平与意志品质的较好结合。但是,他们由于缺乏情感,常会表现出冷酷、自私。尤其是发现有人阻碍了他们达到某一目标时,他们会表现出专横、残暴、唯我独尊、报复等消极人格特征。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缺乏情感培养,强调智育第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家庭教育思想所造成的。

例5:

16岁男孩,现在上初中三年级,为人憨厚、直率、诚恳、乐于助人,热心为集体做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爱打抱不平,同学受了欺负和委屈都愿告诉他,他也总爱帮同学去“伸张正义”。然而,由于不善于分析、思考,常好心办坏事。

评价:这类孩子属于意志与情感的不协调,孩子的情感与意志品质的发展明显优于认知水平的发展。这种孩子热情豪放,为人坦诚的人格特征很招人喜欢。但是,由于他们智能水平不太高,所以易被人利用。对他们轻信、盲动的特点应加以指导。家长应培养他们多思考、多分析,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本质,多给孩子提供思维锻炼的机会。

3.家长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们要知道,好的成绩未必能造就出优秀的孩子。就长远来看,具有独立性格、幽默特质及艺术或其他特殊天分的孩子,有时反而可以过着美满的人生。这就是人格取胜。我国向来提倡“为学先为人”。也就是说,要想成为学问家,先要学做人。家长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万万不可忽视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年幼无知,缺乏明辨是非、区分真伪的判断力和识别力,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引诱,从而形成某些不端品行,诸如小偷小摸、故意撒谎、自私自利等。如果家长对此忽视甚或纵容,久而久之,小错终会酿成大祸。所以,身为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设立一条行为警戒线,告诉他们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教育他们要诚实正直,谦虚礼貌;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爱亲人、爱朋友、爱生活、爱社会。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如教育孩子要守约,孩子如果无故拖延,耽误了约定的时间,就应及时给他们指出来。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也有不守时的时候,所以家长要勇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会感到家长一直是遵守时间的人。家长不仅是一个守时的人,而且还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孩子也不会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言语负责,要尊重别人,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尤其是为了维护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能牺牲自己的利益。

4.人格教育几项原则

(1)早期教育原则:早期的情感培养和意志训练,将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早期是最重要的。家长如果丧失了这段可贵的早期教育时期,将会给孩子的人格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6岁以前可以培养成功。换句话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就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有了不易移,态度定了不易变。这些孩子到学校里来,老师需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要知道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家长也应兼顾孩子情感与意志的培养。孩子早期依恋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早期依恋是家长与孩子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感情关系,它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础。如果孩子不是由家长所养大,也就是没有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也常常是心理结构有欠缺的人,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爱别人,不能与同学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不信任别人,也不自信,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索,经常出现各种情感危机,情绪抑郁、焦虑。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埃利克森指出,早期这种依恋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这一情感关键期,儿童的依恋就难以重新建立,而早期不能建立依恋关系将给孩子一生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其依恋缺失所产生的负效应会持续整个一生,要改变是很困难的,而且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父亲或好母亲。

(2)协同教育的原则: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进行。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一旦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不再管了,所以一直对孩子不了解,以为孩子不错。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工作后,对孩子在单位工作的情况也不了解,直到有人反映孩子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世都不行时才感到非常吃惊。有的孩子谦让、友好,但是在学校里却经常吃亏,缺少竞争力。有的孩子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在下雨时,把雨伞遮在同学头上,自己却淋在雨中,而在家中却不关心家长,这些不协调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没有协调好。

(3)正面教育原则:家长要给孩子提供美好的、理想化的教育,虽然家长提供的有些理想化模式在现今社会上还未充分体现,但应告诉孩子,现在的社会还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它正在朝着理想化方向前进,这种理想化的世界需要你们去创造。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未来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些家长只是告诉孩子一些理想化的模式,但是却不告诉孩子这种理想化的模式目前还没有实现。因此,一些孩子易幻想,对现实社会进行理想化的想象,一接触社会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并出现了心理障碍。

(4)免疫性教育原则: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美好的同时,还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不美好的。因为现阶段的社会还存在着许多弊病,善与恶并存。只抓正面教育,给孩子提供理想化模式,一旦孩子进入社会后,发现社会与理想化模式相差甚远,就会出现心理冲突,对社会适应不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社会、学校、家庭中的许多不良现象,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对各种不良影响的免疫力,使孩子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适应这个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社会。

(5)自我教育与终生教育的原则:人格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教育,也是自我教育。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上学前孩子的教育家长管,上学后孩子的教育老师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家长应始终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虽然不能在孩子身边一辈子,但是家长应为孩子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及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

专家提示:

人格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其良好的自控能力,这种自控性是具有终生性的。所以,要培养孩子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人格特征,并且达到人格教育由外向内的转化,否则就会使孩子只停留在外控教育水平上,一旦没有家长的制约时,孩子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现象。这种孩子也常常是家长总不放心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家长还是牵肠挂肚的。

同类推荐
  • 宝宝培育100分

    宝宝培育100分

    本书主要讲述科学的育养方法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如果养育的方法不科学,将会给宝宝的身体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 宝宝饮食配餐一本通

    宝宝饮食配餐一本通

    本书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婴幼儿成长各阶段为顺序,介绍了婴幼儿喂养的基础知识、健康食谱、疾病食疗、关键营养素等内容。
  • 培养勇敢宝贝

    培养勇敢宝贝

    本书基于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成人世界的沟通模式,将孩子的心理诉求作为父母关注的焦点,让父母们去寻找答案,从而发现孩子的性格缺陷,解决孩子的情绪困扰。
  • 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

    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

    0~3岁阶段的科学养护对宝宝一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科学养护不仅是宝宝身体成长的必需,而且言语、认知、交流等社会行为能力的形成也有赖于此。《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一书想读者所想,解读者所急,更贴近生活实际,遵循科学,并汇集了大量的育儿知识,非常适合新手父母使用。
  • 儿童健康靠父母

    儿童健康靠父母

    儿童健康靠父母,从细节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让孩子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剑孤客

    剑孤客

    一剑一江湖,一刀一真意。我有一剑却足以仗剑江湖
  • 黑粉转妈妈粉

    黑粉转妈妈粉

    徐奕是最近红起来的一个流量小生,靠着他精湛的演技和那天籁的歌喉,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迅速火起来。乐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爱好就是音乐跳舞和画画,有一个大大的困扰就是长着一副妖惑脸,带有笑意的桃花眼和高挺的鼻梁,还有那小小的樱桃嘴,与她那软萌的性格真的是格格不入。(腹黑装弱的狼狗X软萌可爱的小灰狼)
  • 执掌长生

    执掌长生

    劫从人起,罚自天降,长生之下是为凡。天降杀伐,任你百般强横,千般手段,都只能在劫罚下化作枯骨。若想超脱,唯得长生!此际,天运已来,长生之奕终要落下定局之子。敢问诸君,长生否!?
  • 青梅她等你领回家

    青梅她等你领回家

    新文短篇《你有甜心待接收》正在连载,甜宠依旧,快来康康吧。 网友A:实名制羡慕陆太太,陆影帝超宠的。网友B:谁不知道陆影帝最爱他的小青梅,时刻捧在心尖上。坐在电脑前看八卦的阮苏不禁嘴角微抽,那是他们不了解陆忱昇是多么的腹黑无耻。某晚卧室内:“阮宝,该去睡觉了”“你自己去吧。”阮苏一边看电视一边说道。“我是在叫你旁边的那只猫,它叫阮宝啊。”陆某人一脸的无辜。“......”她就不该说话。
  • 末世之我为地狱主宰

    末世之我为地狱主宰

    我逆晨,为杀戮之神正名!为地狱屠夫正名!要让辽阔的疆土遍布血液,屠进天下逆我之人。寥寥疆土,唯我独尊!书友群:851407996(欢迎进来讨论剧情,聊天打屁。)
  • 智慧生财49招

    智慧生财49招

    在经济在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商海,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自己创富生财的梦想。在这一过程中,智慧是人们赢得财富的支点。本书《智慧生财49招》从生活点滴小事入手,从49个方面介绍了创富生团的方法,具有通俗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供广大创业者学习和借鉴。
  • 诡途玄踪

    诡途玄踪

    “队长,接到报案,一名男子昨晚死在自己家中,屋门反锁,还是被杀。”
  • 爱在甜言蜜语后

    爱在甜言蜜语后

    凌菲在姐妹中排行最末,她有三个姐姐。她的父母本不打算再生孩子,却意外怀上了她。因此她的年龄与三姐相差八岁。大姐凌涵和二姐凌语是双胞胎,相貌偏像母亲,自小就留一头发乌黑靓丽的长发,皮肤白里透红,非常招人喜爱。至于三姐凌云,她天生瘦弱,如弱柳扶风。她们姐妹四人有着不一样的婚恋观,她们收获了不一样的爱情和婚姻。探寻如何在婚恋生活中保持爱的本色和如何创造愉悦的家庭氛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让我做你的恒星

    让我做你的恒星

    凌冉冉爱上青梅竹马的徐知林,分离八年之后得知徐知林已有恋人,为了忘掉徐知林,对相亲很抗拒的凌冉冉毅然决定去相亲,遇见儿科医生温言,两人开始正常的交往。与此同时,凌冉冉的邻居陈润之一直深爱着她,当凌冉冉得知温言家世显赫的同时却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陈润之……如果她是月亮,那陈润之就是她的恒星,照亮自己,也灿烂着她。光阴似苒,他们仍旧恒久而坚定的运行,他们的爱,物不换星不移!如果陈润之是她的恒星,那温言就是流星,短暂而美丽。无论他飞向哪里,都是她最闪亮最温暖的记忆。她这一生最成功的事,就是有个叫温言的男人爱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