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8000000019

第19章 辽代契丹族史(上)(1)

契丹族建立国家

前面已论述契丹族早就形成了国家机构的雏形,但属于唐的地方政权,契丹族也曾有过建立独立政权的尝试,但失败了。契丹族建立真正的国家机构,是在唐末,公元9—10世纪,当时契丹族的军事酋长阿保机趁唐末中央政权衰弱,并吞周边各族,掠夺中原汉族,建立城郭,对内用世袭制代替了世选制,对外用分封制代替了贡纳制,终于建成了正式的国家机构,即我国历史上所称的辽朝。

一、在征服周边各国各族中建立国家

契丹族诸部在遥辇氏时期已形成为一个城邦国家,契丹诸部已统一在遥辇氏政权统治之下,但还保持着各部落的存在,还未打破固有的血缘联系。但紧随着契丹部落联盟和部族的形成,部落内只要不属同一胞族,就可以婚配,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发展为部族内婚制、胞族外婚制,各部落之间已互相通婚,这就开始打破了部落固有的血缘联系。随着契丹族对周边各族的征服,掳掠了大量各族人员作为契丹族的奴隶,这促使了契丹族的城邦国家开始向新的王国和帝国过渡。

契丹族的对外征服、掳掠早就开始,但还长期保留被征服部落,仅是令其定期纳贡。当时虽有少量俘虏作为契丹人的奴隶,但数量还不大,契丹族进一步扩大征服战争、掳掠大量奴隶是从9世纪末10世纪初开始的。

“……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郡,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族帐浸盛,有时入寇。”《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仁恭(刘仁恭)季年,……契丹背盟,数来寇抄。时刘守光戍平州,契丹舍利王子率万骑攻之。”同上。

耶律阿保机“为挞马狘沙里”时,“伐越兀及乌古、六奚、比沙狘诸部,克之”《辽史太祖纪》。

“唐天复元年(901年),……连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同上。

“明年(902年)秋七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今山西代县以北地区),攻下九郡,……”同上。

“明年(903年)春,伐女直,下之。”同上。

“明年(904年)岁甲子,……九月,讨黑车子室韦。”同上。

“明年(905年)七月,复讨黑车子室韦。……及进兵击仁恭,拔数州。”《辽史太祖纪》。

“明年(906年)二月,复击刘仁恭。还,袭山北奚,……十一月,遣偏师讨奚、霫诸部及东北女直之未附者。”同上。

《契丹国志太祖纪》载:“先是,契丹部落分面为八,以次相代。唐咸通中,有习马为王,土宗始大。其后钦德为王,乘中原多故,时入侵边。及阿保机称王尤雄勇。五姓奚及七姓室韦咸服属之。太祖击黄头室韦还,七部劫之于境土,求如约。太祖不得已传旗鼓,且曰:‘我为王九年,得以人多,请帅科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七部许之。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大体上反映了契丹族由于征服周边各族,促使了契丹国家建立的过程。

二、以世袭制代替世选制

一般每个民族在建立国家过程中,都有一个从选举制经过世选制过渡到终身制及世袭制的过程。世选制即世代由一个显贵氏族选出酋长,通常是前任酋长的弟、侄子,这种选举仍是存在的。酋邦制国家通常就采取这种世选制。在国家机构的进一步形成中,世选制逐渐被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代替,即部落的首领已在制度上由一家一人终身担任,虽然一个时期还保有选举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不可能另选别人。首长死后也理所当然由他的子、侄继位,虽然选举的形式还存在,有时还可从其子、侄中,由大家选一位来继任,但随后嫡长继承制确立,这种选举形式也不需要了。

契丹族在大贺氏时实际上已开始过渡到世选制。遥辇氏九帐虽不是父子相承,但已明确由同一氏族中产生酋邦的首领,而且很多首领都连选连任,不少是连任数届的。到阿保机时三年一代之说仍存在,阿保机连任九年契丹的军事首长后,还要求连任,而其他人虽然要他交出旗鼓,但当然并不会改由其他七部人担任,仍得由世里氏中产生。而阿保机依靠征服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个人军事权力平定了所谓“内乱”,“内战”实际上是氏族守旧势力按照旧制的要求,但对要建立新型奴隶制国家的阿保机来说,是对他统治权力的侵夺,是内乱,终于压服了下去。同时也把原来军事民主主义时代部落联盟首长和军事首长的双头制,改为皇帝的集大权于一身了。以后虽然辽代还保持了相当时期的“柴册仪”,但已徒具形式而已,实际终身制及世袭制已经代之而起,这表明了契丹族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同样,原来的南院大王、北院大王本来是由八部人共选的,八部人都有被选资格,但从阿保机时开始,皇族和后族也有当选资格,而且实际上已完全选举皇族、后族担任了。所谓世选,成了加强皇族、后族权力的形式。

其他各级官吏也逐渐过渡到世袭制和皇帝任命制,他们已不再在形式上对部落或氏族负责,而是对皇帝个人负责。

国家机构也进一步建立,为了适应新的国家职能,增加了很多新的官员。

三、实质上的分封制代替了贡纳制

在酋邦国家时期,酋邦已征服了周边许多民族,但当时酋邦和周边民族及其政权的关系,是采取贡纳制,即被征服者被迫定期向征服者纳贡赋。这种贡纳不是给某个征服者个人,而是贡纳给全体征服者的代表,当然这种贡品在分配时已不可能公平,贵族已经占取了大部分贡品。契丹族在辽代以前和周边各族的关系就属这种类型。

但随着契丹国家的发展,贡纳制和形式上的分封制,被实际上的分封制所代替了。即契丹国家已固定把一些被征服的民族分封给契丹各部,或分给契丹贵族,让他们把俘虏来的各族人民占为己有,建立外城以统治之。即所谓头大军州、契丹部落和契丹贵族从皇亲——契丹族全体的代表那是获得了这种分封的权力。皇族也以一部分俘虏来的各族人民建立斡鲁朵,这种贵族都对所领农奴拥有人身的领有权。

就连被契丹人征服的汉族州县也分成三类:一类归契丹贵族所领有,这就是所谓头下州;一类归皇帝领有,即所谓宫卫所辖州县;一类则是属契丹国家集体领有的州县。但这三类并无严格的分界,头下州可以没入为国家州县,国家州县可以由建立新官卫的需要,析出归官卫直辖。

因此,辽代一方面按契丹族国家制度发展的规律,逐步建立了分封制;一方面又继承中原汉族国家制度的惯例,结合契丹族固有经济发展的沿革,形成了国家领有的州县制。

这样,契丹国家在初建时就形成了部落贡纳制、头下和宫卫领有制、州县制这三种统治体制的混合体制。所谓南北两制,实际上南面仅是州县制,而北面却是由部落制和头下制两种类型组成。

但无论如何,契丹族分封制的发展意味着契丹国家制度的发展,契丹族已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

辽代契丹民族的形成

契丹民族的形成,是契丹民族史中最重要的问题。但虽然长期以来有许多学者加以专门论述,但却对契丹民族何时形成、如何形成,一直并不清楚。

比如,有一种看法,把契丹人出现于史的时间看做契丹民族已形成。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契丹人在公元4世纪出现于史时,连永久的部落联盟尚未形成,更谈不上契丹民族的形成。公元4世纪时,契丹人只存在八个由同一祖先青牛部落和白马部落繁殖而成的亲属部落。这八个亲属部落组成巩固的部落联盟,是在公元6世纪(我国的隋代),这才“向民族(Nation)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页。而在8世纪(唐代中叶)才跨出了第二步,部落联盟转化为部族(Volk)。这是一个不打破旧有部落、氏族间血缘联系,但已有统一管辖的阶段。至于部族(Volk)转化为民族(Nation)应该是更晚的事。

过去我们一度认为,契丹人到辽代尚保持着部落、胞族、氏族等建筑在血缘联系基础上的一套组织,因此,契丹族正式形成民族是很晚的事。甚至认为辽代初期契丹民族尚未形成。但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开始否定这一看法,主张辽代契丹人应该已经形成民族,试论述如下。

一、契丹诸部的融合

契丹族的一个特点是,一直到辽代还始终保持着部落、胞族、氏族这一套建基于血缘联系的组织。从这一点看,似乎契丹族即使到辽代尚保持在部族(Volk)阶段,而未进入民族(Nation)阶段。

但是有一点却表明了辽代契丹族、各部实际上已融为一体,已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这就是契丹婚姻制度的变化。在氏族社会前期一般是一个部落分为若干个氏族,婚姻是在部落内部各氏族间相互通婚。这种部落内婚制、氏族外婚制就使每个部落自成一体,部落联盟只是这种自成一体的部落间的联合。以后原有的氏族部落繁衍,一个古老的氏族繁衍成若干个氏族,原有的古老氏族被称为胞族,新分出的若干氏族则仍称氏族。婚姻仍是在一个部落内两个不同氏族间进行。同时,由同一胞族分化成的若干氏族间也不得通婚。辽代的皇族、后族的婚姻就属此类。辽代契丹皇族世里氏原则上并不和所有萧氏通婚,而只和萧氏中的后族拔里、乙室已、述律三个氏族通婚。但辽代的胞族外婚制又已不限于此。实际上耶律胞族的任何一个氏族都可以和萧氏的任何一个氏族通婚。因此王族主要和后族通婚,但也可以和不同胞族的其他氏族通婚。这是胞族外婚制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这种婚姻制度,部落的耶律氏并不只和本部落的萧氏通婚,也能和其他各部的萧氏通婚。这种通婚的结果,就使得契丹的各个部落都可以娶其他各个部落的人,也可以嫁到其他各个部落,这就造成了各部落成员之间的不断互相交流,原来自成一体的契丹各部就被打破了,契丹民族已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了。因此,契丹民族的胞族外婚制的发展形态已经表明了契丹民族的形成,也正是这种胞族外婚制的高级形态,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形成、各部的融合。

二、辽代契丹族的宫卫已打破血缘联系,成为契丹族的主要组织形式

辽代契丹族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契丹诸部,即内四部族——遥辇九帐,横帐三父族,国舅拔里、乙室已族,国舅别部,和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品部等,一共十三部,以每部三万人计是近四十万人。

另一部分是诸宫卫,这实际上是由辽代契丹的御帐及从诸部抽调的成员构成。就是说他是来源于原有的契丹各部,但是辽把原有契丹各部中一些人抽出来归于各宫卫,这当然不可能仅是从某一部抽调而来,而抽来的各部契丹人就自然混编在一个宫中了。因此这里的组织已不是固有血缘联系形成的部落,而是由各部抽调组成的宫卫。辽代共十二个宫、一个文忠王府,也是十三个单位,这就是说辽代契丹人已由十三个打破血缘联系的宫卫和十三个保持血缘联系的部落分别组成。而辽代的宫卫计有正户八万,即有契丹人八万户,估计约六十万人,这已超过契丹部落的人口。这表明,契丹人中的多数已经是以地域联系为基础了。

三、契丹民族的基本形成

这里所以只说辽代契丹民族基本形成,而不说完全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辽代契丹族终究还保留着相当部分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组织,并未完全打破血缘联系;另一方面与契丹族始终未能形成完全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和文化有关。因此契丹民族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契丹又迅速征服很多民族,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这样就使契丹族非但未能完全形成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和文化,反而同时开始了分化过程。

首先是契丹族随着辽朝的建立,为了统治的需要,分迁各地和他族杂居于同一地域。

契丹族在辽以前普遍以畜牧业为主,基本上有相同的经济类型。但在辽代,契丹人已经迁居中原,以经营农业为主,而迁居北方的契丹人却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

由于经济生活的不同,文化习俗也产生了差异,这就使契丹民族只是基本形成,并未完全形成一个巩固统一的民族。

要说契丹何时形成一个民族,我们认为至少在辽初还未形成。因为,辽代初期宫卫只有一两个,所占人数在契丹人中当占少数,各部间的融合也刚开始。因此暂定在辽圣宗时期,即辽代中期。

辽代契丹民族的扩大

关于辽代契丹民族的扩大,人口的增殖,以往似无人专门论及,现试论述于下。

一、辽代契丹族人口的增长

契丹族从唐代后期,不断征服邻近各族,并将被征服各族,编为部落奴隶,或入宫卫,或置头下州。其中有些非契丹人逐渐融入契丹族之中,使契丹族在辽代迅速扩大。

契丹族在唐代大约有四十万人。据《旧唐书契丹传》载:“其酋长姓大贺氏,分为八部。”再加上置松漠州的摩会部,置玄州的曲据部,置威州的孙敖曹内稽部,及置师州、带州者,契丹族总计大约有十余部,以每部三万人计,约为四十万人。但到辽代,由于人口的增长加上各族新入契丹族的,契丹总人口成倍增长。

据《辽史》卷三十六《兵卫志》下载:“契丹本户多隶宫帐、部族。”就是说契丹族人大都编入于宫帐、部族中。

关于编入部族的契丹人,据《辽史》卷三十三《营卫志下》载:辽代属于契丹族的部落有内四部族:遥辇九帐族,横帐三父族,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国舅部族,此外还有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品部、楮特部、鸟槐部、涅剌部、突吕不部、突举部等九部,以每部平均三万人计,大约有四十万人。

关于编入宫帐的契丹人,据《辽史营卫志》:“为正户八万,蕃汉转万十二户三千。”此正户八万应当都是契丹人,以每户七口计,约为六十万人。

两者合计,辽代契丹人总数约有一百万人,此中当有重复计算之处。但比唐代的四十万人,要增加一倍是肯定的。这其中当然有一定数量属于自然增殖,但也有相当数量应属于其他族融入契丹族者。

二、辽代契丹族扩大的来源

辽代契丹以外的各族融入契丹族,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是嫁给契丹族的他族妇女。

契丹族的婚配虽然原则上是本族耶律和萧两族互相婚配,但这仅限于正妻,其他妻妾并不必须为契丹族。从皇族始,贵族人人都有娶他族人为妾的,这些人进入契丹族家庭中后,当然都接受了契丹族的生活方式,融入契丹族中了。

如《辽史后妃传》所载:“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其先回鹘人糯思。”说明她本非契丹人而是回鹘人。但她嫁给太祖以后,已毫无疑问成为契丹人。而且连她的娘家,也全部改姓萧,成为国舅部之一支了,都成为契丹人。

又《辽史后妃传》载:“世宗妃甄氏,后唐宫人。有姿色,帝从太宗南征得之。”甄氏应是汉人,被俘后被世宗纳为妾,成为契丹族的一员。

《辽史宗室传》:“平王隆先……母大氏。”隆先是耶律倍之子,说明耶律倍有妻大氏。大氏,本渤海人,嫁入契丹族。

又《辽史宗室传》:“晋王道隐……母高氏。”高氏亦属渤海人,嫁为耶律倍妻者。可见耶律倍一人即娶了二个非契丹人为妾。

《辽史皇子表》:圣宗有妃“仆隗氏,生二子,姜氏生一子”。

同类推荐
  •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南怀瑾先生常谓:立国之本是文化。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万载,文化渊远流长,在新世纪到来之初,世界瞬息万变,炎黄子孙又该何去何从?本书为南怀瑾先生于廿一世纪初应各方邀请之讲课记录,内容涉及广泛,但终不离文化之根本;除凸显众所关心之话题,更望能唤起读者对文化教育之重视。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老北京的休闲与娱乐

    老北京的休闲与娱乐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小批判集

    小批判集

    本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批评性思考的论文集。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热门推荐
  • 素珍

    素珍

    她是城市姑娘,从小被她的养父母带大,在河边擦鞋为生。他是农村小伙,在河边拉船为生。他瞧上了漂亮大方的她,她并未把他放在眼里。他巴结她的父母,父母可怜他是知道无父无母的孩子。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开启了她悲难而又坚韧的一生……
  • 冒牌公主:皇叔霸道爱

    冒牌公主:皇叔霸道爱

    一个冒牌公主,一个先皇的弟弟,一场蓄谋已久的婚礼。爿明月“我是公主,你的皇侄,你不怕招雷劈?”爿尔伯“可你是冒牌公主,我明媒正娶你不行?”一场蓄谋的婚礼被识破,俩人再无关系,她成为下堂妻。当他登上皇位,锲而不舍的追上来,她冷漠的看着他。“我本是秦家大小姐,应当找一个门当户对之人,助我父亲。民女实在不敢高攀皇上,皇上还是请回。”他温柔的看着她,“秦大小姐尚未成婚,肚里孩子莫非是朕的?”这时走来一男子,他搂住爿明月,温柔一笑,“皇上,不好意思,她怀的是我的孩子”......
  • 这个主角太莽了

    这个主角太莽了

    老和尚:“为师将用毕生修为在你身上纹下印记,你要纹什么?”法海:“龙,过肩龙。”老和尚Σ(⊙▽⊙"a‘叮,宿主践行A级社会人语录,奖励:黄金宝箱,恭喜开出:大威天龙、真龙宝术、大罗法咒、龙龙象镇狱体......’观世音:法海你当斩尽七情六欲,此世当以慈悲为......法海:大威天龙,世尊地藏,大罗法咒,般若诸佛,现形,杀!观世音......别冲动,把刀放下先。法海:贫僧就想早点去找地藏王投个胎,你个狗系统能不能别添乱,你们这群仙神能不能给点力,再拖下去小白孩子都快成年了!地藏王......我特么不敢收啊(╯‵□′)╯︵┻━┻过肩猛龙身上纹,佛祖见了也低头。我叫法海,无法无天的法,擎天架海的海。此世,当为最能打法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能穿越位面确实是很好,但是这自动战斗就有点太坑了。“你们不要过来啊,我是真的控制不住我自己啊!”一边这样喊着,一边林顿锤爆了各路大神,踏上了通向巅峰之路。
  • 战力全开

    战力全开

    废材的崛起之路。这里没有斗气,是战气得世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 浮生千面

    浮生千面

    一座北方小城里犯罪案件频发,人心惶惶,且看临危受命的女警官如何组队“打怪”升级。
  • 游目川上睹一浮槎

    游目川上睹一浮槎

    浮槎来往于天地,你来往于我心间。喜轻虐、烧脑剧情故事分两世:首先,同为女主一人,其次是女主和女二零记忆互换重生。一、顾所思x云若(子衿)冷艳御姐和青涩奶弟二、虞尾尾x云若(子衿)鬼马少女和成熟帅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相公有点妖

    这个相公有点妖

    一次命中注定的穿越,她来到了一个架空的时代。他是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媚宸宫宫主轩月宸,嗜血如狂,杀人无数,令人闻风丧胆,被视为深恶痛疾的大魔头。他是西乐国即将继位的大皇子即墨沧月,温润随和,却深不可测,身为即将为帝的他,誓必抓住杀人魔头,为民除害。一次偶然的机会,即墨沧月救下了刚穿来就被追赶的安颜七,一直视女人为无物的他却将她收纳在身旁。而那双勾魂摄魄的凤眸自看到安颜七那张脸的时候,轩月宸一直冷情邪魅的脸色却一怔。他将她抱在怀里,只宠溺她一人“本宫一生别无他求,只求颜儿莫要离开与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