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62700000004

第4章 师恩难忘(4)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的父亲是天津有名的银行家。他是第五位姨太太所生。他父亲生他时,年已72岁。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在上海南洋公学读书奉母时,他是一个翩翩公子。当时上海文坛有着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从此他就为沪上名人所器重,而交游日广,终以“才子”驰名于当时的上海。所以后来他母亲死了,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凤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20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他出家时把过去的照片统统送我,我曾在照片中看见过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的做了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入东京美术学校,同时又入音乐学校。这些学校都是模仿西洋的,所教的都是西洋画和西洋音乐。李先生在南洋公学时英文学得很好;到了日本,就买了许多西洋文学书。他出家时曾送我一部残缺的原本《莎士比亚全集》,他对我说:“这书我从前细读过,有许多笔记在上面,虽然不全,也是纪念物。”由此可想见他在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纠集留学同志,共演当时西洋着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着)。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这照片,他出家时也送给我,一向归我保藏;直到抗战时为兵火所毁。现在我还记得这照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另外还有许多演剧的照片,不可胜记。这春柳剧社后来迁回中国,李先生就脱出,由另一班人去办,便是中国最初的“话剧”社。由此可以想见,李先生在日本时,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我见过他当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就彻底的做一个留学生。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每月中半个月住南京,半个月住杭州。两校都请助教,他不在时由助教代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虽然布衣,却很称身,常常整洁。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你可想见,他是扮过茶花女的,身材生得非常窈窕。穿了布衣,仍是一个美男人。“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今人侈谈“生活艺术化”,大都好奇立异,非艺术的。李先生的服装,才真可称为生活的艺术化。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布衣布鞋的李先生,与洋装时代的李先生、曲襟背心时代的李先生,判若三人。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教我们木炭石膏模型写生。同学一向描惯临画,起初无从着手。40余人中,竟没有一个人描得像样的。后来他范画给我们看。画毕把范画揭在黑板上。同学们大都看着黑板临摹。只有我和少数同学,依他的方法从石膏模型写生。我对于写生,从这时候开始发生兴味。我到此时,恍然大悟:那些粉本原是别人看了实物而写出生来的。我们也应该直接从实物写生入手,何必临摹他人,依样画葫芦呢?于是我的画进步起来。此后李先生与我接近的机会更多。因为我常去请他教画,又教日本文。以后的李先生的生活,我所知道的较为详细。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那时我还是一个毛头青年,谈不到宗教。李先生除绘事外,并不对我谈道。但我发现他的生活日渐收敛起来,仿佛一个人就要动身赴远方时的模样。他常把自己不用的东西送给我。他的朋友日本画家大野隆德、河合新藏、三宅克已等到西湖来写生时,他带了我去请他们吃一次饭,以后就把这些日本人交给我,叫我引导他们(我当时已能讲普通应酬的日本话)。他自己就关起房门来研究道学。有一天,他决定入大慈山去断食,我有课事,不能陪去,由校工闻玉陪去。数日之后,我去望他。见他躺在床上,面容消瘦,但精神很好,对我讲话,同平时差不多。他断食共17日,由闻玉扶起来,摄一个影,影片上端由闻玉题字:“李息翁先生断食后之像,侍子闻玉题。”这照片后来制成明信片分送朋友。像的下面用铅字排印着:“某年月日,人大慈山断食17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欣欣道人记。”李先生这时候已由“教师”一变而为“道人”了。学道就断食17日,也是他凡事“认真”的表示。

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断食以后,不久他就学佛。他自己对我说,他的学佛是受马一浮先生指示的。出家前数日,他同我到西湖玉泉去看一位程中和先生。这程先生原来是当军人的,现在退伍,住在玉泉,正想出家为僧。李先生同他谈得很久。此后不久,我陪大野隆德到玉泉去投宿,看见一个和尚坐着,正是这位程先生。我想称他“程先生”,觉得不合。想称他法师,又不知道他的法名(后来知道是弘伞)。一时周章得知。我回去对李先生讲了,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也要出家为僧,就做弘伞的师弟。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要去出家。出家的前晚,他叫我和同学叶天瑞、李增庸三人到他的房间里,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送给我们三人。第二天,我们三人送他到虎跑;我们回来分得了他的“遗产”,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发,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我从此改口,称他为“法师”。法师的僧腊24年。这24年中,我颠沛流离,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当初修净土宗,后来又修建宗。律宗是讲究戒律的。一举一动,都有规律,严肃认真之极。这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数百年来,传统继绝,直到弘一法师方才复兴,所以佛门中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又有一次,我寄回件邮票去,多了几分。他把多的几分寄还我。以后我寄纸或邮票,就预先声明;余多的送与法师。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其认真的表示。

如上所述,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象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噩耗传到贵州遵义的时候,我正在束装,将迁居重庆。我发愿到重庆后替法师画像一百帧,分送各地信善,刻石供养。现在画像已经如愿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弘一法师圆寂后167日作于四川五通桥客寓圣人用不作为来处事,用不言来行教。

敬悼我们的导师

欧阳予傅老院长病故,我们失去一位最可敬爱的导师!“我们”包括着戏剧、戏曲、舞蹈、文学创作各方面的工作者。老院长学识渊博,艺术实践经验又极丰富,的确是我们的导师!他的逝世是文艺界的重大损失!

老院长不但在学识上、经验上是我们的导师,而且在态度上又是那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慈祥如师,温和如友。每逢遇上他老人家,我总觉得如坐春风,不但长许多知识,而且得到鼓舞。不管我的作品如何拙劣,他永不肯把话说绝。他肯批评,而又不忘鼓舞,指出缺点,同时也必说某些地方还有可取。因此,他的批评是热情的帮助。这也就看出,他老人家热爱文艺,也热爱一切文艺工作者,能帮忙必定帮忙,该鼓励就鼓励。自从我认识他,他没有一次使我觉出他老气横秋,或表示我所请教的很幼稚,值不得详尽回答。不,他是有问必答,永远温和谦蔼。他的修养越深,态度也越亲切可人。他不使人害怕,敬而远之。他的言谈、风度真像是温暖的春风,使群花欣欣向荣。

每逢我去看他,或他来看我,都叫我高兴好几天。在他老人家面前,我什么都说,不必顾虑。他老人家随时把别人的兴趣兴作自己的兴趣,不因非己之所好,便不乐意听,不高兴谈。请他看画,他就高兴地看画,而且说出他的意见,与如何欣赏的道理。请他看花,他便高兴地看花,而且过两天就送一盆花来。他的文艺修养是那么深,所以修养变成涵养,使艺术生活变为生活的艺术,喜欢一切美好的,厌恶一切丑恶的。

他老人家热爱社会主义。因此,他对我写的现代题材的作品,不管怎么不像样子,也格外鼓舞,总是笑着说:再加把力,总会写好的!我十分感激!我想,感激老院长的不止我一个人!他有多少朋友,多少学生啊!他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有多么大的影响啊!

安眠吧,我们最敬爱的导师!我们会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演出更好的戏剧与舞蹈,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忘不了、辜负不了您的教导与爱护!

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很糊涂。

我的老师——管叶羽先生

冰心

我这一辈子,从国内的私塾起,到国外的大学研究院,教过我的男、女、中、西教师,总有上百位!但是最使我尊敬爱戴的就是管叶羽老师。

管老师是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教数、理、化的老师,(1924年起,他又当了我的母校贝满女子中学的第一位中国人校长,可是那时我已经升入燕京大学了。)1918年,我从贝满女中毕业,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的理预科,我的主要功课,都是管老师教的。

回顾我做学生的28年中,我所接触过的老师,不论是教过我或是没教过我的,若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服务”以及“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严格标准来衡量我的老师的话,我看只有管叶羽老师是当之无愧的!

我记得我入大学预科,第一天上化学课,我们都坐定了(我总要坐在第一排),管老师从从容容地走进课堂来,一件整洁的浅蓝布长褂,仪容是那样严肃而又慈祥,我立刻感到他既是一位严师,又像一位慈父!

在我上他的课的两年中,他的衣履一贯地是那样整洁而朴素,他的仪容是一贯地严肃而慈祥。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对于自己的教课准备,也极其认真。因为我们一到课室,就看到今天该做的试验的材料和仪器,都早已整整齐齐地摆在试验桌上。我们有时特意在上课铃响以前,跑到教室去,就看见管老师自己在课室里忙碌着。

管老师给我们上课,永远是启发式的,他总让我们预先读遍一下一堂该学的课,每人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来,一上课就提出大家讨论,再请老师讲解,然后再做试验。课后管老师总要我们整理好仪器,洗好试管,擦好桌椅,关好门窗,把一切弄得整整齐齐地,才离开教室。

理预科同学中从贝满女中升上来的似乎只有我一个,其他的同学都是从华北各地的教会女子中学来的,她们大概从高中毕业后都教过几年书,我在她们中间,显得特别的小(那年我还不满18岁),也似乎比她们“淘气”,但我总是用心听讲,一字不漏地写笔记,回答问题也很少差错,做试验也从不拖泥带水,管老师对我的印象似乎不错。

我记得有一次做化学试验,有一位同学不知怎么把一个当中插着一根玻璃管的橡皮塞子,捅进了试管,捅得很深,玻璃管拔出来了,橡皮塞子却没有跟着拔出,于是大家都走过来帮着想法。有人主张用钩子去钩,但是又不能把钩子伸进这橡皮塞子的小圆孔里去。管老师也走过来看了半天……我想了一想,忽然跑了出去,从扫院子的大竹扫帚上撅了一段比试管口略短一些的竹枝,中间拴上一段麻绳,然后把竹枝和麻绳都直着穿进橡皮塞子孔里,一拉麻绳,那根竹枝自然而然地地就横在皮塞子下面。我同那位同学,一个人握住试管,一个人使劲拉那根麻绳,一下子就把橡皮塞子拉出来了。我十分高兴地叫:“管老师——出来了!”这时同学们都愕然地望着管老师,又瞪着我,轻轻地说:“你怎么能说管老师出来了!”我才醒悟过来,不好意思地回头看着站在我身后的管老师,他老人家依然是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而且满脸是笑!我的失言,并没有受到斥责!

1924年,他当了贝满女中的校长,那时,我已出国留学了。1926年,我回燕大教书,从升入燕大的贝满同学口中听到的管校长以校为家,关怀学生胜过自己的子女的嘉言懿行,真是洋洋贯耳,他是我们同学大家的榜样!

1946年,抗战胜利了,那时我想去看战后的日本,却又不想多呆。我就把儿子吴宗生(现名吴平)、大女儿吴宗远(现名吴冰)带回北京上学,寄居在我大弟妇家里。我把宗生送进灯市口育英中学(那是我弟弟们的母校),把十一岁的大女儿宗远送到我的母校贝满中学,当我带她去报名的时候,特别去看了管校长,他高兴得紧紧握住我的手——这是我们第一次握手!他老人家是显老了,三四十年的久别,敌后办学的辛苦和委屈,都刻画在他的面庞和双鬓上!还没容我开口,他就高兴地说:“你回来了!这是你的女儿吧?她也想进贝满?”又没等我回答,他抚着宗远的肩膀说:“你妈妈可是个好学生,成绩还都在图书馆里,你要认真向她学习。”哽塞在我喉头的对管老师感恩戴德的千言万语,我也忘记了到底说出了几句,至今还闪烁在我眼前的,却是我落在我女儿发上的几滴晶莹的眼泪。

1985年5月28日清晨

同类推荐
  • 金口才全书·好口才好主持人

    金口才全书·好口才好主持人

    本书内容包括:“主持人口才的六字心诀”,“加减口才术的基本模式”,“口才的六大加法”,“加减平横术”等。
  • 口才制胜

    口才制胜

    本书打破传统口才图书的写作方式,用拉家常的方式告诉你说话的艺术精髓,告诉你倾听与包容的智慧,与你促膝而谈,社交、公关、论辩、谈判、竞聘、演说面面俱到。
  • 中庸的智慧

    中庸的智慧

    本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文化上升到对称文化,又用对称文化来提升中庸文化,从而使中庸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使之可以从哲学理论上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到企业管理与人的日常生活中。
  • 找对人办对事

    找对人办对事

    本书从找人办事入手,着重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拓展人们在社会以及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升华思维格局,提供实用独特的方法、技巧、手段等,针对不同方面的难事一一破解,为已经走入社会的朋友以及还没踏入社会的朋友提供找人办事之捷径及方法。
  •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奇妙传说故事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奇妙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民间文学与小说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含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代名女、帝王将相、诗联趣话、现代故事、爱情故事、校园故事、传奇故事等。
热门推荐
  • 我的校园恋爱小故事

    我的校园恋爱小故事

    夜刺是一名高中生,家里没啥背景,除了长得帅点,学习好点,会打篮球,弹棋书画样样通,人缘广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你,将在小说中化为夜刺,与他一起攻略女神!怎么样,期不期待?期待的话,还愣着干嘛,赶快进来啊!哦?等着我请你啊?好嘞!客官里边请!
  • 一对一经理人

    一对一经理人

    这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留言簿,里面都是那些在“新大陆”的探索中卓有成就的开拓者们,从一对一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些未知领域的前沿发回来的信息。他们正在向我们讲述那里究竟是怎样一番天地。有些人毫无疑问会注定名垂青史——至少在商业圈内是如此,因为他们为这个时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人早已成了传奇人物,比如罗伯特·麦克德谟特将军。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麦克德谟特就使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把一家原本体态笨重、文案工作没完没了的官僚化保险公司UsAA,改造成了利用关系营销最具说服力的成功典范之一。
  • 大侠林平之

    大侠林平之

    悲催男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江湖三大宗师十大高手华山论剑,再战江湖ps:这不是笑傲江湖,我想写的是金庸群侠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未来愿望系统

    未来愿望系统

    系统在手,愿望我有。面对老婆的昏迷,萧星强烈救老婆的冤枉竟然使得系统降临,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实现愿望!你说什么?任务是攻略女生还是小说里的女生,我一个吊丝这么可以,而且我不能背叛我老婆。“真香”原来是小说里我的老婆
  • 曦晨录

    曦晨录

    宇宙初开,遍处散落着巨大的陨石,这些陨石经过亿万年的生息,逐渐演化出了生命,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也都有了行星的概念,自此有了地球这个名字,随着宇宙行星的诞生,伴随其诞生的还有一只名为混沌的噩魔,它盯上了地球,地球也因此大限将至,地球人奋起反抗,可还是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就这样地球消失在宇宙中。带领地球人反抗的是被尊为师祖的圣人,他用自己生命作为代价,汇聚宇宙见尚未孕育出生命以及破碎的地球的碎片,变成一个新的行星,并以这个行星为载体,将混沌封印在其中,最后用尽的力量对这颗行星使用了轮回印,加快了这颗行星的时间,直至再一次出现生命!并将这颗新的行星命名为地帆星……
  • 某君心:嗜血帝皇野蛮妃

    某君心:嗜血帝皇野蛮妃

    第一部【某君心:嗜血帝皇野蛮妃】她野蛮疯狂聪明却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他残暴嗜血无情却因为一次次误会伤害她!她一抹孤魂落入林若儿尸体中变成林家大小姐,之前正主偶然一次宴会上以一只思月而落入后宫成为明月贵妃!她为了他心爱的皇后牺牲自己的性命搭救!他潇国皇帝冷酷无情却因为她的天真活泼而爱上她,当得知她就是那个能拯救皇后的人时,却义无反顾的牺牲她和未曾出身的孩子!第二部【某君心:龙宝宝夺爹地】一年后,魂国夜朵公主带上四个小皇子出使潇国,天真,活泼,搞蛋的四个龙宝宝大战皇后,上演一出龙宝宝夺爹地大戏,冥冥之中再次的相遇相爱的两个人会在一起吗?
  • 追爱青春:从不后悔遇见你

    追爱青春:从不后悔遇见你

    当初的她,张扬霸道,倒追闹得全校皆知,可被追的他,却说不喜欢她。可是后来,他却一次次的纠缠她,她不解,凭什么他想要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她还是放不下他,也许,青春就是这样,而能证明这最好的例子就是,她从来没有后悔遇见他.......
  • 来自异世界的追求

    来自异世界的追求

    懵懵懂懂的一生换来的是跌跌撞撞的一世,欢喜、忧愁都在这一世相交,无论跌落谷底,皎是魔力全无,依旧可以一梦少年翩翩。【作者新人,不喜勿喷啊qwq】
  • 紫莲道尊

    紫莲道尊

    大道五十,遁去其一,后世混元无量量劫爆发,域外天魔趁乱而入生灵涂炭,整个世界破灭,大道截取其一用时空法则将刘清送去混沌之中,成为护道者,且看他如何书写不一样的洪荒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