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8500000031

第31章 “一刹那中”显现之静安一生(2)

人的一切行为均不能为自己所选择,而只能被意识或无意识中的原因所决定,这是王国维人生观中潜在的决定论。这种决定论实际上也反映出他对人的自为能力的悲观情愫,它既来自于其所受文化的影响,又缘于其内心形成的自卑感。尽管每一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且此种自卑之感往往是内心想要寻求改进的,然而失恃(失母)的自卑情结却是很难找到改进之办法,甚至说是无法被改进的,这也造成了王国维一生挥之不去的忧郁性情。观看他的古今体诗,更多的都是自我沉郁之情的流露,如“飘风自北来,吹我中庭树。鸟乌覆其巢,向晦归何处”(《杂诗》);“中道失所养,幽怨当何如”(《杂诗》);“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红豆词》);“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红豆词》)。

据笔者统计,王国维一生疾病不断,最后十年里,不仅他个人疾病缠身,其家人也是病患不断。这里的“病患”除了一些日常病症外,还有家人殇逝的情况。其实,早在1898年7月间,王国维青年时期,足疾即开始困扰他的生活:贱恙仍不见松,寸步不能行走,医者或云风湿,或云虚弱,几于无所适从。拟俟天稍雨,河水可通,或至省城大英医院医治,大约不能骤愈,甚恨。……卧病久不阅报,近事一无所闻,甚闷。(1898年7月25日)

弟患足疾甚剧,至寸步不能行动。(1898年7月下旬)

此间新延一医诊治,据云系鹤膝风,因三阴之气不足,风邪乘之,乃虚劳之报。原据云连针灸七次(五日一针),当可能行,现两腿渐瘦,所云鹤膝风似为不谬,颇为焦虑。(1898年7月31日、8月1日)

贱恙近延一医针灸,据云系鹤膝风,知念附闻。(1898年8月2日)

此四信均系王国维足疾一事。王国维之足疾并非现今之“脚气病”,而是程度严重得多,如诊断无误当为鹤膝风。鹤膝风是由禀赋体虚,调摄失宜,而致使足三阴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引起。王国维自幼体格瘦弱,素质不佳,再加上江南一带本就多水多雨,夏间更是有黄梅天气,闷热潮湿,患上此病也就不奇怪了。此时王国维仅22岁,患此慢性病可以说十分煎熬,且此种病虽然发于膝关节局部,但若病变往往会影响全身,中晚期如诊治不当则更为严重。王乃誉得知独子患此病,也愁苦万分:“静(儿)沪回,人极狼狈,腿病,竟不得起立。”王国维自己也颇为担忧,8月11日致函许同蔺道:“弟现在苦不能用心,又归后终日偃卧,久不握笔,心神难以收束。”且8月中下旬致函许同蔺时又说:“贱恙稍愈,近又患感冒,今已稍痊,知念付闻。”在患病之后三个多月间,王国维几乎都是卧病在床,针灸数次后才得以在室中“扶持而行”,实在是“颇焦闷也”!更让王国维意想不到的是,此足疾一直困扰他一生,在他中年甚至晚年也有复发。如1920年在致函狩野直喜信中他还提到足疾:“去岁弟患脚气,转地至津,一月而愈。”这里所说的“去岁”实际上是指1919年9月间复发的足疾:维足疾虽不进,亦不见退,服药四五日尚未见效,尚拟觅他医决定何病,如系脚气,或须作津沽一行,藉图良晤。

……

维亦病足,今年何足疾之多也!维之足疾甚与戊戌年相似,是年初至上海,盖是一种地方病,盖已二十余年乃重发耶?深思一至津,然未能定之,总须俟医生诊断决之耳。

“今年何足疾之多也”,王国维如此感慨是有根据的,此次足疾与戊戌年(即1898年)相似,自然会猜想是否为二十年前的旧病复发。果然,此次足疾之苦竟持续将近四个月,其症状之重甚至超过二十年前。

回过头去看1898年王国维足疾期间的诗稿便可以发现,这时期的大多诗稿基调十分沉郁,《杂诗》三首便是此时所做:西山扬颓光,须臾复霾雾。翛翛长夜间,漫漫不知曙。

(《杂诗》一,节选)

神光互离合,咫尺不得攀。惜哉此瑰宝,久弃巾箱间。

(《杂诗》二,节选)

柯干未云坚,不如栎与樗。中道失所养,幽怨当何如?

(《杂诗》三,节选)

“西山”总用来意指理想之仙境,而理想之地却也是阴霾绵绵,连昔日辉煌的阳光也疲软无力。“翛翛长夜”无穷无止,究竟何时才能重见“曙光”?有道是“中道失所养”,王国维在苦痛之中又燃起了对生母的思念,此等无助谁能理解,此等“幽怨”又如何是好呢?然而,足疾只是导致王国维“性复忧郁”的一个方面,在最后的十年里,他个人与其家人之疾病状况更是令人惋惜。

据笔者统计,自1916年8月至1917年末,详细谈及王国维及其家人疾病的书信多达19封,几乎每月必有一次疾病,且持续时间很久甚至长达数月才得以痊愈,如王氏的伤风感冒、肠胃不佳,妻子的牙痛、神经痛,孩子的发热、疥疮等等。1917年3月间,即王国维接待日本友人之时,他正罹患肠胃疾病,且症状不轻:维近十日内肠胃亦不佳(按:此间罗振玉也正逢胃疾,亦是严重不堪),近日饭减三分之一,而大便犹稀薄,日三四次,维以为运动太少之故,而家人中亦有数人同患此者,不可解也。(1917年3月10日)王国维:《致罗振玉》,吴泽主编,刘寅生、袁英光编:《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年,第182页。

维十数日肠胃觉不适,初疑为伏案太多不运动之故。近数日大便乃多,且觉有异,昨晚乃发现红色物(今日亦同),与前年所患无异,他种症候亦一一相同。因思沪上日本医生不可恃,而宝隆医院等虽佳,万一治法有异,决不能听人调度。乃以前年患病历史并治法药名作一详函告西医林洞省(乃培老与少泉所常用者,其人能从人言),询以有无此种药,如有即请于下午来诊。渠谓此药须购之,现尚未来,既有此药则即日可愈。(1917年3月12日)

维针后大便三次,唯一次有红色物,今晨尚未下,殆可不见红色矣。(1917年3月13日)维肠病注射三次后,已不见红色。后复注射一次,现一切已复常,惟饮食尚须加甚耳。(1917年3月23日)

肠胃不好则牵制全身,苦痛亦是连通至心脑。王国维在函告罗振玉时曾劝道:“公疾渐快,然亦不宜急于望其全愈,总以使心与病相忘为宜耳。”王国维认为想要使疾病排出,最关键的在于令自我忘却疾病之苦痛。但这一点他自己也很难做到。王国维比较相信西医,在当时应该算是比较开明的,但看西医所需费用在那个时代极为昂贵,无形中增加了他的经济压力,而经济压力又反过来导致其精神压力增大。

诚然,肠胃病确实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小到人们往往不屑一顾,但小事却常常能引发大事。的确,“日常”是每个人的事,它不带有任何的褒贬色彩,当每个人将日常作为生存之基础时,会发现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很平凡,又都潜藏哲理。但人们同样会发现,往往那些最不经意的日常现象,才是导致我们人生发生重大改变的原因。以往的哲学研究忽视或轻视日常的价值,以为那些形而下的层面没有被研究的价值。但现在,我们需要以另一种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的运行,必须将“日常生活”纳入哲学范畴之中。亨利?列斐伏尔是倡导日常生活哲学化的学者之一,他试图使“日常”这个生活化的术语被哲学家所认同,使它成为哲学思考的对象。格奥尔格?西美尔在1896年的一篇论文中也谈到了日常的美学。这是一个激进的纲领,他这样说:“即使是最低等的、内在地丑陋的现象也可以消融于色彩和形式、情感与经验的语境中,这些语境为它提供意义。”[英]本?海默尔著,周宪、许钧主编:《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68页。无可否认的是,日常生活不再如过去那样被学界忽视,而且它的价值和影响正逐渐得到彰显。而疾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作为正常人身体出现的不正常状况,其对人们身心的影响,尤其值得被关注。

以下笔者大致列举王国维及其家人最后十年间(1916—1927年)的疾病状况,资料来源为《王国维全集?书信》及《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日期则为书信中日期:1916年(丙辰)——

7月4日,季英太夫人病危;

7月30日,维(王国维)患伤风,“人不甚适”;9月30日,维患伤风,“自初一起伤风咳嗽,三日未出”;10月28日,维患疥疮,“虽癣疥之疾无妨,然甚讨厌,以普通药肆中所谓一扫光者敷之,亦不能除根,殊可厌也”;11月6日,维牙肿不能饭,“疥疮已找西医,云十日内可除根”;12月15日,内人患病,亦发热,似虐,“体颇羸劣,饮食亦不佳”;1917年(丁巳)——

1月13日,维患伤风,前晚发热一次;

2月16日,维“伤风已愈,而尚有痰”;

3月10日,维近十日内肠胃不佳,“近日饭减三分之一”;8月23日,维牙痛;10月4日,内人产子,母子均健,但受风;12月25日,两小儿与一使女发热,内人则牙痛;12月28日,舍间五人生病,腹泻等;12月31日,家中病人尚未退热;

1918年(戊午)——

1月1日,小儿退热,内人胃疾已愈;

1月7日,内人牙痛未断根,已持续个把月;1月11日,内人头部充血;2月8日,内人自中旬末发寒热二次;

5月27日,维患伤风,胸膈疼痛;

6月5日,维病未愈,仍有咳嗽及骨痛;

6月21日,维的第五个小儿患感冒;

1919年(己未)——

3月10日,维处一外甥一次儿一女均患流行性感冒,后日“增小女儿二人,女仆一人”,维“咳嗽恶寒似有欲作之势,然已不作”;8月17日,维戚潘君月初病十余日不退寒热,第四儿亦发热数十天,“不能饮食”,与温病相似;9月10日,四小儿伤寒又复甚重,维“心绪甚劣”;9月16日,四小儿伤寒复发,“又热一星期余”,至十八九方退;9月30日,维患足疾,“与戊戌年相似”;1920年(庚申)——

8月7日,王潜明之妻“热日减,未能净尽”,脚下生一疮,溃决出脓;8月,维去岁所患之脚气病,“转地至津,一月而愈”;1921年(辛酉)——

2月6日,维眼疾,“病目已十余日,尚未全愈”;1923年(癸亥)——

5月23日,维患伤风,有发热;

6月7日,维患感冒;

7月17日,维上体小有不适,系肝家不和;8月上旬,维患阿弥巴赤痢,由西医注射两次而愈;1924年(甲子)——

1月27日,小孙女殇去;

3月11日,维患感冒七八日;

7月31日,维患感冒数日;

1925年(乙丑)——

1月31日,维连日感冒,近已愈,但不敢出门;3月7日,小孙女忽有惊风征兆,有热度,饮乳呕吐;3月22日,小孙女热度高至三十九度以上;1926年(丙寅)——

10月26日,王国维长子潜明卒于上海;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没有将王国维好友之健康状况列出,尤其是至交罗振玉、沈曾植等人,尽管从书信往来中可知他们身体状况并不如意,尽管有些友人之死对其震动很大,如罗振玉之子的去世等,但是对王国维个人身心影响最大当然还是自身及其亲人的病。自然,这些数据只是我们了解他和家人身体状况的一个途径,因为书信不能涵盖全部生活信息,加上部分书信遗失更会造成统计的不完全。但仅就这部分书信记录来看,也能窥见王国维一生的健康状况,以及这对他的学术研究造成的影响。

早在1920年王国维足疾复发时,他就频频感叹人生之愁苦无奈:一别四五年,师友皆入老境,而维亦至中年,死生聚散之感往往有之。

人至中年,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伴随而来的是心理上的压抑与惶恐,总觉得一切都渐渐远离自己,开始有杞人忧天之念,而这其实就是对死亡的恐惧。王国维的至交罗振玉(1866—1940)、乙老沈曾植(1850—1922)等都比王国维年长得多,他的人际圈也都是以长辈为多,师友一个个生老病死,生性忧郁的王国维有如此感慨也是理所当然,因为“死生聚散”实属无奈。

王国维治病通常采用西医方法,大概与他留学日本被西化不无关系。1916年7月间,刘季英太夫人患病且病情严重(季英是刘鹗四子,与罗振玉王国维故交),但她坚决不肯采用西医而执意中医,王国维如此记录道:惟病者不信西医,必服中医之药,而中药乃用珠粉,羚羊等味,久服恐非宜也。(1916年7月11日)

季缨堂上之病仍如故,恐亦中药石之害,否则无此理也。(1916年7月17日)

季英太夫人病势依旧无进退。病者不信西医,坚不肯服西药,前已延过乙老家常用之西医林洞省,乃既到而不肯使之诊视,此种坚僻,季英亦无可如何。又中药每剂须四五元,用珠粉、洋参、羚羊角,故病费每日需十元左右。(1916年7月18日)

季英太夫人之病前晚往候,已稍轻减,看来势虽凶险尚无妨(前病者因苦痛思自尽,幸被觉防之),好在现在不杂投医药,唯服木村之药,即有不测,现已略有布置,请放心为荷。(1916年8月7日)以上皆引自《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年。

同类推荐
  •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全书共收录来自多家高全国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2009年“中国(宝鸡)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所提交的论文和有关文章。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主要章节分为“文学”、“艺术”、“思想家”。
  • 中国民间文学史

    中国民间文学史

    本书内容涉及神话,民间故事,史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民间小戏,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决传说

    灵决传说

    无尽之路,全世界最为玄妙莫测,充满着未知奥秘之地,在那里,任何现象都不足为奇,而与奥秘相伴的,是无穷无尽的艰难险阻。千秋万载以来,无一人能抵达其终点。直至一天,力量,名声,财富,站在一切最巅峰,万众所公认为“圣灵王”的男人,成为史上第一个征服无尽之路的传奇人物。其于临死前的一番话,令全世界的冒险者趋之若鹜地奔向无尽之路:“想要我留下的秘宝吗?想要的话,就追随我吧,我把它放在了无尽之路。”为了追逐梦想,无数冒险者奔赴无尽之路,互相争斗。动乱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这个世界,迎来了“大冒险时代”!
  • 众神的后裔

    众神的后裔

    神:自成于宇宙,为宇宙万物主宰。后因自认为掌握苍穹宇宙,便视其他种族为蝼蚁。人:由神魔跨种族的后裔,因神魔之血与所居之人间的影响,其寿命不过百余年。魔:宇宙初开,由一股神秘黑气衍生而出,因嗜血成性,黑暗气息过重,被其神族赶至宇宙蛮荒,自成一界,为魔界。
  •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17岁的高三生活,唐晓晓感受到了朋友的关心照顾,爱情的甜蜜伤感。同时也从小时的懵懂无知,成长到了成熟稳重。也从校园生活中的一件件事中,看透了世界的欺骗,谎言当然还有美好,希望……
  • 无华之志

    无华之志

    啊……随着一声尖叫,一个小婴儿呱呱坠地。“生了,生了,夫人生了!!”接生婆高兴的叫着。景浩迫不及待地跑去产房,接生婆在一旁高兴地祝贺到:“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生了一个小姐!”“夫人辛苦了!”景浩抚摸着灵儿的头发。灵儿微笑着说:“不辛苦,为你生孩子,我很幸福!”“你看着小鼻子,小眼睛,多想你啊!”景浩抱着婴儿高兴地说道。“王爷给她取个名字吧!”“嗯……她姓景,单取你一个中间离字,叫景离,怎么样?”“嗯……景离!这名字真好听!”突然,一道白光冲向景离……
  • 末路逆行

    末路逆行

    自命不凡的年轻人,当你被身不由己的无力感所笼罩,在这年轻的岁月,何不拼一下,末路逆行?陆行,初入大学校园的他,领略了现实的残酷,他将如何用自己的手,打造自己的妖孽人生?
  • 同样爱

    同样爱

    萧楚严对谭舒阳误解重重,并因为误会对谭舒阳大打出手,再误解过后,两人却自然而然的相互吸引,但爱情是如此脆弱,两人分分合合,最终……
  • 重生农媳

    重生农媳

    修真大能重生现代,这个一身都是毛病的女人,蛮不讲理,耍浑泼辣,还爱闹腾,到底修了几辈子的福分,居然遇上了这么个好丈夫。不仅没有想要抛下她回城,还温言细语,这个相公,她决定要了。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韩四当官

    韩四当官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旦学有所成,便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韩四不通经史,不谙子集,无缘科举,想光宗耀祖,只能去捐一个官!PS:作者人品坚挺,已有《韩警官》、《朝阳警事》等书完本,各位书友可放心收藏,读者群:978418538;VIP读者群:760351091(需2000粉丝值)欢迎各位兄弟姐妹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