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8500000040

第40章 “双城记”(上)(5)

在杭州期间,另一位对丰子恺影响很大的人就是夏丏尊。《子恺漫画》是丰子恺一部潜心之作,在卷首语中他回忆起夏丏尊先生对他的鼓励:“有一次,住在我隔壁的夏丏尊先生偶然吃饱了老酒,叫着‘子恺!子恺!’踱进我家来,看了墙上的画,嘘地一笑,‘好!再画!再画!’我心中私下欢喜,以后描的时候就觉得更胆大了。”夏丏尊是教授国文的,丰子恺坦言:“以往我每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总要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因为我的写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导鼓励之下学起来的。”在丰子恺读师范时,校长还是经亨颐。之后夏丏尊离开师范回到他的老家上虞,决心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一所一流的中学,在多位人士的热忱帮助下,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顺利筹建了起来。经亨颐任校长,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等文化界的名人也都被聘请过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丰子恺。这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常在一块聚会,朱光潜曾经回忆起这段往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以及丰子恺都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我们吃饭和吃茶,慢斟细酌,不慌不闹,各人到量尽为止,止则谈的谈,笑的笑,静听的静听。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慨,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这里我们看到文人聚会交往对其文学活动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对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对于文人来说,这也制约着他们在相同或相近的创作或学术道路上前进。

“飞鸿雪爪”与“刹那主义”

文人因其特殊的敏感,可以因一些日常琐事获得创作的灵感,而这些琐事在普通人看来也许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们太普通也太常见,以至于人们早已对它们熟视无睹。其实,相对于成人,儿童反倒容易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丽和诗意。朱自清与丰子恺各自写过一篇名为《儿女》的散文,虽然作为父亲他们的教育方法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他们都认同:保留孩子的童心。丰子恺在《儿女》中顿悟:儿童“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们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的国土的主人”。丰子恺意识到,孩子有着独具一格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正是成人日后被逐渐消磨去的纯真与趣味。朱自清也感慨道,孩子的将来怎样,那都是将来的事情,目前所能够做的只是培养孩子的基本力量——胸襟与眼光。未来的事,光辉也罢,倒霉也罢,平凡也罢,让孩子们各尽各的力去。两位父亲的肺腑之言,都是他们自己所未能完全做到而寄望于子女的吧。

当朱自清1920年5月到杭州第一师范教书时,对人生的彷徨之感是他的主基调。然而一年后的5月,西湖里荷花争艳时,朱自清的长女采芷降临在杭州,自此,他的新诗与散文中增添了许多温暖色彩。新诗《人间》表达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感受,《湖上》则描写了西湖上少女给诗人带来的喜悦和满足:白衣的平和女神们随意地厮并着——

柔绿的水波只兢兢兢兢地将她们载了。

舷边颤也颤的红花,是的,白汪汪映着的一枝小红花呵。

白云依依地停着;云雀痴痴地转着;水波轻轻地汩着;歌声只是袅袅娜娜着;人们呢,早被融化了在她们歌喉里。

如此欢愉与平和的心态,只有尽享天伦之乐者才会自然流露。

朱自清在杭州的几年,时常与友人泛舟湖上,畅谈人生。1921年夏,曾任杭州《民国日报》编辑的章廷谦因事转到杭州,正是朱自清帮助其日常生活:“一九二一年的一个夏天,那时他已经毕业离校,在杭州师范教书,我因事从北平到杭州去。我虽是一个浙江人,却是头一回到杭州,连住客栈也不晓得住在那里,我住在钱塘江边南星的一个类似过塘行的小客栈里。他劝我搬,同我去搬到旗下就是西湖边的一所旅馆里来。他照料我,指导我,既细致,又体贴。他领我逛西湖,他帮我解决问题,他和我上天下地的谈;我离开杭州到别处去了,他还替我转信。”

同年10月,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等杭州的一批学生发起组织了晨光文学社,并邀请朱自清和叶圣陶担任顾问。冯雪峰回忆说,“活动是常常在星期日到西湖西泠印社或三潭印月等处聚会,一边喝茶,一边相互观摩各人的习作,有时也讨论国内外的文学名著”“尤其是朱先生是我们从事文学习作的热烈的鼓舞者,同时也是‘晨光社’的领导者”。同上,第29页。其中,发起人汪静之是文学社的核心人物,他的第一部诗歌集《蕙的风》就请朱自清为其作序,朱自清也确实在很多方面给予其赞美和指导,显示出朱自清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教育方法。

在朱自清笔下,西湖永远都是意蕴丰富的。它若完美,只因看湖人的心境完美;若不完美,则是源自看湖人的心思颓废。一个冬日,他与叶圣陶等人夜游西湖,对此他在《冬天》里回忆说: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十多年了,当年那月色的美依旧令他怦然心动,多少与他那时愉悦的心境有关。1922年6月间,朱自清与俞平伯等人畅游西湖三日,此次畅游却不同于往日里心情的宁静,之后他写出了长诗《毁灭》。在前言中,朱自清这样叙说《毁灭》写作的缘由:“六月间在杭州。因湖上三夜的畅游,教我觉得飘飘然如轻烟,如浮云,丝毫立不定脚跟。当时颇以诱惑的纠缠为苦,而亟亟求毁灭。”究竟是什么令他在黑夜里踟蹰不前,做一番痛苦不堪的思想斗争呢?在11月7日朱自清致俞平伯的信中,他实际上做了自我剖白:我自今夏与兄等作湖上之游后,极感到诱惑的力量,颓废的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我从前不曾深切地感着过这些,这回却碰着机会了。我一面感到这些,一面却也感到同程度的怅惘。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在还有残存的生活时所不能堪的!我不堪这个空虚,便觉飘飘然终是不成,只有转向,才可比较安心——比较能使感情平静。只有“转向”才能使自己安心,朱自清终于找到了心里郁结的原因。他的“怅惘”以及怅惘之后引起的“空虚”,全然都是因为没有注重眼前,而只追求茫然远大的事业(或者说面对“五四”的落潮,如何将新文学发展下去),“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却不曾作正经的工夫”,因此,只有将这种念头泯灭,才能重新找到自己踏实的落脚点——

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它与过去、将来固有多少的牵连。但这些牵连是绵延无尽的!我们只顾“鸟瞰”地认明每一刹那自己的地位,极力求这一刹那里充分的发展,便是有趣味的事,便是安定的生活——安定并不指沉寂。同上,第125页。

《毁灭》引发了诗人的一连串思维,从怅惘转向空虚再转向务实,以致最后悟出了“刹那主义”的生活态度。朱自清的“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实行,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否定,注重眼前,并尽可能地使这一时刻的作用力发挥至最大。因此,他主张在行为上实行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此外,朱自清的“刹那主义”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俄国作家蒲宁的“永恒的刹那”。在某种意义上,刹那也是永恒,只是它们所承载的价值立足于两个层面。蒲宁的“刹那”是指短暂的瞬间所展现的永恒的生命感觉,而朱自清的“刹那”则是一种务实的行为,一种做人的处事方式,更多是针对“五四”落潮后智识分子怅惘心态的一种反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答复。

或许,生活在杭州西湖,本身就是消磨人的意志力与上进心的。郁达夫迁居杭州后,曾致信上海的杜衡述说在杭州的心境:“自到杭州之后,习于疏懒,什么都写不出来,不知是否因为少了刺激。”郁达夫的自省不是没有道理,与上海的车水马龙相比,西湖的山水人文似乎都停留在宁静的时空中,和谐安谧。当年徐志摩陪伴访华的泰戈尔一路来到杭州,畅游西湖时,竟然在一处海棠花底下通宵达旦地作起诗来,以至于梁启超作了一首联句:“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徐志摩对西湖很是熟悉,“与曼(指陆小曼)去三潭印月,走九曲桥,吃藕粉”。陆小曼喜爱交游,一到了山间便欣悦至极,“尤可爱者则满山杜鹃花,鲜红照眼,如火如荼,曼不禁狂喜,急呼采采。迈步上坡,踬亦弗顾,卒集得一大束,插戴满头,抵理安天已阴黑,楠林深郁,高插云天,到此吐纳自清,胸襟解豁”。

另一位浙籍大才子陈布雷夫妇于1932年以后的两年里一直住在西湖边宝石山东南的小莲庄,雅号“坚匏别墅”。此地依山傍水,尽得湖山之美景。陈布雷对此居所十分满意,与家人游山赏水之余,还去北山街上的西湖电影院看电影。之后几年里,他偶尔回到杭州休养身体,也不忘走入这青山秀水中去,《畏垒室日记》里这样记载:陈布雷:《陈布雷日记选》,原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1988年第一期。

以天时晴美,允默(指陈布雷之妻)提议往游玉皇山,视时计已将十时,恐来往路远归来在午餐后,乃改计率幼侄思佛登宝石山。出门遇任天来访,遂与同游,在塔下休憩多时,购果物分食之。任天以出处询予意见,劝其安心任事,不汲汲求功,旋即别去。予等乃向西行,拟往初阳台,以初晴积雪未融,道阻不可行,乃改从东道经疗养院下山。复循山下小径出石塔儿头,遣思佛随训清先归,予等再经白堤绕道孤山而归。望兄适下值,相遇于断桥之侧,遂同游焉。一时回寓午餐。(1936年1月4日)

傍晚寒甚,无聊,约黎叔、贞柯等,往清和坊顺兴饭店小饮,吃鱼头豆腐。允默近来不多饮酒,今晚亦勉尽三爵焉。(1936年1月7日)

阴雨七日,今日天竟放晴,晨起依楼眺望,南山犹在烟雾笼罩下,日光耀激,景色甚丽。十时后。云渐散,红日满湖,晴窗独坐,畅然恰适。……午后,子翰来寓,旋黎叔、酉生亦来,以天时晴朗,约游灵峰看梅花,本约贞柯、四弟同往,以史地学会开成立会无暇。余等二时三十分以汽车抵玉泉,望兄同游,舍车而步行,四十五分钟抵灵峰寺,坐补梅庵甚久。寺内外梅花均未放,萼亦未绽也,而游人独多。(1936年1月12日)

午后二时三十分,偕允默,挈细、怜两儿出游湖滨,眺望雪景,登孤山,循西泠桥回。在西泠桥侧远眺南山残雪,其景状最幽美,惜孤山梅花尚未放也。五时,赴市理发。旋应祖望诸君约,晚饭于三义楼,左湖先生来会饮,九时归。(1936年1月16日)

偕允默,携怜儿、积皑出外散步,到苏堤,眺望金沙港,残雪披之,景极幽美。花港观鱼处,有电影演员一队,拍摄外景,雇一舟作敲冰之戏,间有一二人携碎冰向凝冰之湖面抛掷之,冰随碎随溜,至五、六丈以外者戛然作金声,极可听。至净慈寺附近,觉腿倦,即雇车归寓,已十二时三十分矣。(1936年1月18日)

上述日记是陈布雷1936年1月的其中几则,此时他患有脑病,每日由西湖医院医师注射药物一针以维持精神,其妻允默身体也不见佳。二人选择在杭州休养,除去政治因素外,闲适安宁的生活环境和西湖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是一大因素。从日记中可以看出,陈布雷的心境无不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天容阴沉则使其病体难痊,晴空万里则令他心神舒宁,这也反映出文人偏向感性的情状。这休假的十多天里,谈政之余的陈布雷偕同家人或是朋友出游西湖数次,兴致袭来则是饮酒谈梅,无不乐乎,无聊时则约同几位友人去往饭馆,闲适的日常生活实在给予了这位国民党“文胆”无尽的灵感。

最后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如果陈布雷晚年退出政坛定居杭州的话,那么他还会自杀么?

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1页。

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1881—1936)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2页。

(《里西湖的一角落》)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65—66页。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湖楼小撷》)俞平伯著,陆钧撰:《与俞平伯忆西湖》,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著,陆钧撰:《与俞平伯忆西湖》,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1页。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俞平伯著,陆钧撰:《与俞平伯忆西湖》,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8—143页。

(《杭州写生》)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394页。

(《杨柳》)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148页。

丰华瞻、殷琦编:《丰子恺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6页。

丰华瞻、殷琦编:《丰子恺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29页。

丰子恺:《丰子恺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11页。

陈星:《新月如水:丰子恺师友交往实录》,中华书局,2006年,第28页。

丰子恺:《丰子恺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26页。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西苑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

朱自清:《桨声灯影》,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03页。

姜建:《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5页。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西苑出版社,2006年,第136页。

姜建:《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9页。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十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4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生活书店,1936年,第138页。

郁林选编:《徐志摩爱眉书简》,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49—150页。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婚礼

    中国人的婚礼

    中国古代,婚礼就形成六个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称为“六礼”,而且沿袭千年。本文就是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分别讲述各个地区、民族和不同社会阶层婚礼的特异之处、细微之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西班牙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西班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历史之谜

    历史之谜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重生都市之无忌仙尊

    重生都市之无忌仙尊

    “一代仙尊”张辰,不惜燃烧毕生修为,强行逆乱时间长河,回到年少时代的地球!以仙尊之威回到地球,他张辰发誓一定要弥补前尘的遗憾,告诉这个世界,他张辰曾经来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耕樵问答

    耕樵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狼极

    狼极

    一介狼妖方卫,自青狼谷中横空出世,崛起于江湖,称雄于大荒。踏遍山河,俯临天下,以狼之意志,傲视乾坤!敌妖斗魔,战王杀皇,我以我血弑天下,睥睨于四方!饮仇敌之血,屠尽域中魑魅魍魉!狼神令一出,天下谁敢不服?…………新书《狼极》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书评!求一切!Iamsohappy……
  • 神武之天启

    神武之天启

    洪荒太古,由天之所启,吾注定不凡,为红颜,踏破天地,登凌至尊!
  • 我师傅是个地球人

    我师傅是个地球人

    空中漂浮着一男一女,男的英气非凡,女的倾国倾城,不过两人的眼中都带着杀意。在动手前,男子忽然说了句:“天王盖地虎”女子一听,眼神一变,说了句:“宝塔镇河妖”男子听到女子的话后,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然后又说了一句:“青山不在”女子同样,也是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男子,然后回了一句:“绿水长流”男子一听,失神的说了一句:“你是地球来的?”女子一听,激动的点了点头。之后,两人就像遇到亲人一般,一场厮杀消失不见。“唉,我说作者,我才是主角,你写的简介是我师傅和师娘,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简介不谢我这个主角,你什么意思啊?”明天问道。“你是主角不假,但是,你不懂,其实我也是地球来的。”作者回答。
  • 圣契时代

    圣契时代

    亘古时期,人类圣元者与魔元者爆发了一场洪荒之战,元灵大陆和星灵大陆集结了两个大陆所有的圣元者与魔元大陆的魔元者对抗,勉强将之击败,但两座大陆也元气大伤,数月后,元灵大陆和星灵大陆宣布成立星元联盟,并昭告天下遇魔诛之。同时魔元大陆也成立了魔元殿会韬光养晦。至此,暂时的和平时代到临……
  • EXO之遇见便是有缘

    EXO之遇见便是有缘

    穿越时空只为寻找一个找不到的人,找啊找,最后成为了一只没有脚的鸟,她也需要一个依靠啊。在一次奇妙穿越中,遇见那个命中注定的他。在艰难抉择中,她将选择爱情还是亲情。本来她觉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但在他面前却表露出脆弱的一面,欧,她该怎么办。
  • 修仙浮惑

    修仙浮惑

    她曾是大陆上赫赫有名的炼器师,修为更是达到半神,却被师妹所算计。喝下了那一碗能封印灵力的汤水。使的全身灵力半点不能动用。而师妹做这些原因却都是因为嫉妒。或者说因为一个男人,而从而毁了她。再次睁开眼,她成了万寿宗逍遥峰峰主的弟子……他是魔帝之子,从小却受尽侮辱,后被她带走,成了她最疼爱的弟子,却不知何时爱上了自己清冷又高贵的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