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8500000046

第46章 “双城记”(下)(6)

一般而言,名气稍逊者的或者诗歌类的作品,因为读者面的狭隘,就不太容易出版,例如施蛰存在1934年写给戴望舒的信中就有这样的感慨:“现在一切的书局都不收单行本,连预支百元的创作集也没有出路,这是如何不景气的一个出版界啊!”其实就是连鲁迅这样的大家,虽然可以单纯依靠稿酬生活,但也是要相当辛苦才行。因而鲁迅对于蔡元培当年给他支付的中央研究院特约撰述员的每月300大洋的津贴,还是极为看重的,虽然自己也认为拿得有些不够光彩。说起来鲁迅还就此事对其老乡蔡元培有过误会:当初蔡元培提出一个初步推荐名单,鲁迅名列其中,所以对蔡元培极为感激。后来此事有些耽搁,鲁迅就以为是蔡氏想法有变,并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中大加抱怨。关于此事,可参看1927年底鲁迅与江绍原、章廷谦等人的书信,在这些信中,鲁迅明确表示出对蔡氏的不信任乃至攻击。好在最后此事得以落实,鲁迅才又对蔡氏改变了态度。这固然与鲁迅性格中的多疑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国时期文人对于经济收入的高度重视,说明在那个时代,文人想从事纯粹的文学创作或者学术研究,而又能在生活上比较稳定的困难程度。对此鲁迅在写给友人江绍原的信中就极为坦白:“然则不得已,只好弄弄文学书,待收得版税时,本也缓不济急,不过除此以外,另外也没有好办法。现在是专要人性命的时候,倘想平平稳稳地吃一口饭,真是困难极了。我想用用功,而终于不能,忙得很,而这忙是于自己没有益处的。”

王国维曾说,“职业之文学家”是以文学为生活,文学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手段与途径,是生活的物质来源,然而“专门之文学家”是为文学而生活,将文学作为人生存在的最高追求,生活之欲念都抛却在文学之外,成为其纯粹的独立物。只是生活现实不同于精神的理想,尤其对于智识分子来说,文学所带来的物质现状往往令他们陷入困境。朱自清自言买书和抽烟是他的两大嗜好,然而他时常因为经济窘迫而买不起书,只得硬了心肠将结婚时候父亲给他做的一件紫毛水獭领大氅拿到当铺,去换了一本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当衣物来买书或是买日常用品,或者是买了书欠着书店书钱,在朱自清看来已是十分寻常的事情,因而他也常常督促自己:“自觉欠债之多,必须早日清理。”这在他的日记里是随处可见的。无独有偶,颠簸于上海与杭州之间的魏金枝,早年生活也是困苦不堪,他曾致信杜衡感慨生活的所累:三则过文字生活于我太苦,盖我无钱无饭无烟,即不能下笔,而半年以来,日在穷境中,除衣食之烦恼外,并有各种无谓之新恨与旧愁,如此情形,安能复下一字!……来此以后,委为缮校主任,月薪四十元耳。以汉地物价之高,遂日日手中无钱,欲归亦难,谁复能安心写稿乎!总之,我日有老意,既不能随俗变化以求一己之享乐,又不能奋发有为以与捷足者争先,所谓左右为人难也。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202页。

自古以来,文人总被冠以“清高”或是“孤傲”的名分,似乎文人就理应不食人间烟火。然而情状恰恰相反,文人以文为生,同时也需以文为活。无可厚非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人类生存所面对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这类生产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而只有通过许多个人的共同交往活动才能够被完成和实现。

到了民国后期,文人们的日常生活依然拮据。与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有密切关系的叶灵凤,在《忘忧草》中就撰文记录了关于作家生活保障的随感,他说:“今日作家提出生活保障的要求,并非如郁达夫先生初期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文人怀才不遇的喊穷;更非张资平之流以低价收进文艺青年的原稿,标上自己名字去换大钱的那种贪欲的谬想。今日作家的生活保障要求,乃是为了要取得写作时心理上必须的安静,乃是为了要充实作品的内容提高作品的水准,乃是为了要加强文艺对抗战建国的服务。”诚然,叶灵凤的话语是中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文人作家最需要的只是足够的温饱,然而现实中作家以文卖钱,却也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支,甚至有时候连米也买不起。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曾经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说,一间自己的屋子,以及每年五百磅的收入,是创作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家平静并且客观地思考各种问题。实际上,文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满足自我精神情感领域的需求,文人的精神世界往往比其他人承载着更多的负担,他们的精神情感时常得不到恰当的释放,而物质资料的贫瘠更是造成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如果说伍尔夫必须具备如此的经济条件才能生存且继续进行文学创作的话,那么民国时期的大部分中国作家又何尝不希望能免于为生存而奔波的命运。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让文人感觉到生存的艰难以至于卖文都难以为生的话,如果那些很有才华的文人学者被迫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创作和研究,而为谋生另寻他路的话,如果很多坚持纯粹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者不得不向通俗、低俗和庸俗低头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陈寅恪当年曾经感慨,如果在高校教书也已不可能的话,则文人最好的出路也许就是下海经商了。作为浙籍文人,本来还有一条出路,就是从事“绍兴师爷”那样的职业,为高官达人担任幕僚。这本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职业,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当时叫做“门客”。不过,在民国时期,我们发现,浙籍文人中真正可以借此谋生者已经寥寥无几,而下海经商成功者也不多见。文人到最后,恐怕还是要拿起笔来,用自己最熟悉也最有力的方式,对他们所处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评价。至于谋生问题,如果能够满足最基本的人生需求,也就姑且如此吧。

[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6页。

施蛰存著:《致戴望舒》,《施蛰存70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16—220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74—84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83页。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第31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92页。

徐国槙编著:《上海生活》,1933年,第45页。

张绪谔:《乱世风华:20世纪40年代上海生活与娱乐的回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页。

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35页。

彭军编:《施蛰存作品精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5页。

高恒文:《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女性》,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71页。

郁达夫:《郁达夫全集(第12卷日记)》,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罗以民:《天涯孤舟——郁达夫传》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154—155页。

郁达夫:《郁达夫全集(第11卷书信)》,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23页。

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80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43页。

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8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9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9页。

郁达夫著,王观泉编:《达夫书简——致王映霞》,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4—65页。

郁达夫著,曾智中、尤德彦编:《郁达夫说杭州》,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61—162页。

郁达夫:《郁达夫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2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7页。

郁达夫著,丁言昭编:《郁达夫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2—308页。

王晓东:《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62—163页。

叶灵凤:《忘忧草——叶灵凤随笔合集之一》,文汇出版社,1998年,第240页。

同类推荐
  • 文化创意策划学

    文化创意策划学

    本书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运作程序及技术路径等,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阐述。
  • 鼓楼风光

    鼓楼风光

    《鼓楼风光》以综述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南京市鼓楼区境内的石头城、清凉山、宝船厂遗址、乌龙潭、古林公园、国防园、随园、鼓楼、中山北路、颐和路、湖南路等名胜景点和重要道路的古今风貌。该书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集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做到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对读者了解鼓楼区的历史风貌、近代文明和现代时尚,以及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有着很好的帮助。
  •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探讨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日本人到底遵循什么内部逻辑的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美国人类学家的这份“旁观者清”的研究报告,曾被翻译成二十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中国台湾文学史

    中国台湾文学史

    本书介绍了台湾文学的开创,移民文学和移民后代文学,台湾新文学运动,台湾现代派小说群的崛起,台湾通俗文学创作,台湾乡土文学的崛起等。
热门推荐
  • 萌徒至上:拐个吃货来生娃

    萌徒至上:拐个吃货来生娃

    这是一个宠徒宠到没天理的故事。这是一个吃货如何被诱拐的故事。奇葩徒弟vs腹黑师父,究竟谁扑倒谁…【片段一】“尊上,你可得给我做主呀,好好的几坛千年陈酿,一夕之间,说没就没了!”师父微蹙眉,淡淡的瞥了一眼,躲在身后的某女,“他说的是真的吗?”某女眨了眨无辜的小眼睛,“那个……我听其他仙君说,酒仙的酒以香醇著名,我一时太好奇,没忍住……但是,老头!你骗我们,那个酒就像白水一样难喝死了!”“还有什么吗?”“没有了!”某女弱弱的说了一句。“听到没有,我徒儿说你酿的酒不好喝,回去重酿,直到她满意为止!”酒仙被这对奇葩的师徒雷得外焦里嫩,貌似话题不对吧!【片段二】“月上仙君,君悦那丫头把我的红线全弄断了!”月老前来哭诉。“月老,稍安勿躁,断了就断了吧,你乱牵红线不知祸害了多少对苦命鸳鸯!”某师父十分淡定。“可里面还有你和君悦的红线!”“什么!还愣着干嘛,快点去想办法接好啊!”尊上,说好的淡定呢!【片段三】“吃饱了吗?”某女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吃饱了,那就换我吃了!”“不好意思,都被我吃光了!”某师傅狡猾的勾起唇角,“没事,有你就行!”某女傻傻的上了贼船。shit!!谁说的月上仙君冰冷无情,分明是腹黑妖孽好不好!!传言害死人啊!!本文绝对甜宠,欢迎大家入坑!
  • 奇幻大陆修仙录

    奇幻大陆修仙录

    一个四根少年,如何踏上修仙路,于各位仙宗,魔头林立!
  • 穿越二次元的我不想战斗

    穿越二次元的我不想战斗

    第二次穿越。陈牧出现在路人女主与辉夜的融合世界。主神是舔狗,求着自己穿梭异世界。去哥杀拯救剑之圣女,去鬼灭之刃,去斩赤瞳之红,去从零开始,去学园默示录…“我愚蠢的主神啊,收起你的怜悯之心,能不能别再去这么危险需要战斗的世界?”“穿越二次元的我不想战斗!”
  • 凌狱天穹

    凌狱天穹

    一曲废柴心中泪,少年壮志永不灭。仙魔入体显星辰,傲视苍穹凌绝顶。
  • 给我最爱的女孩

    给我最爱的女孩

    在快要死的时候回顾一生的经历,翻一翻曾经写过的句子和文章,以及那一封封没送出去的信,总会想起那个笑的很甜的女孩。
  • 回到古代开酒楼

    回到古代开酒楼

    稀里糊涂穿越到一个架空朝代的京城,莫名其妙继承了一座酒楼,成了伙计们口中的“东家”。苏诫惬意地摇了摇手中的玉骨银穗扇子。酒楼经营不善?半死不活?无妨!看我怎么盘活它!你说天然居的火锅冠绝一城,泰和楼的烤鸭中原第一,我们比不过?啧,吃过蚂蚁上树么?听过佛跳墙么?知道满汉全席么?你说酒楼的菜名太俗太直白,吸引不了士大夫们的兴趣。呵,听过“小荷听春雨”么?尝过“金沙碧玉”么?见过“火山飘雪”么?新奇罕见的菜肴、奇怪鲜活的营销。凭着层出不穷的手段,步步闻名、玩转京城。闲暇之余,邂逅一二少年,调笑一二少女,交一帮好友、收一帮跟班。今夕何夕,共与春秋。且把风月醉,都入酒斟中。吃货的人生,就是这么潇洒。咦?一不小心成了红顶商人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那年,青春里的我们

    那年,青春里的我们

    “林普通,你知道吗?你走的这两次,无一不是在我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上有狠狠的挖了两个大窟窿,你知道我我有多恨,多恨吗?”他怒吼。“林普通,为什么你给了我希望又把我推向万丈深渊,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普通,你知道吗,没有人愿意永远做朋友,这只不过是为爱情的迷茫圆了一个慌罢了”
  • 逆袭全能少年

    逆袭全能少年

    【最不火爆】有钱还长得帅是我的错吗?十八年啊~我黎漠文文弱弱整整十八年,现在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捍卫我自己的主权而已。如果不服,那便战。天涯海角,不死不休。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灭我我弑天。
  • 夫人马甲多又多

    夫人马甲多又多

    世人皆知江家二小姐学习好,可人是个带刺儿的,觉得她肯定只能啃老,结果被她的各个马甲闪瞎了眼……众人互相安慰以江家二小姐的性格,不管是定没人要她。谁又知人贵圈太子爷与她羁绊颇深……一见钟情,二见便倾心……众人又互相安慰,人太子爷肯定只是玩玩……结果……所谓的玩玩结了婚?(男女双强,双洁爽文)
  • 兮紫言

    兮紫言

    兮紫言从小体弱多病聪明过人,她父亲被奸人所害,她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