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8500000005

第5章 民国初年文人群体概述(2)

杭州之有报纸,始于1897年日人发行的《杭报》一说为《经世报》,就时间言《经世报》更早,但它是旬刊且内容重言论轻信息,《浙江新闻史》以故未把它确定为杭州第一张近代报纸,本文取此义…之后很多爱国人士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纷纷创办报刊,以介绍西方文化、鼓吹维新或革命。至辛亥革命前夕,杭州报纸已近二十种,但大都发行量小,发行时间短暂。辛亥革命之后,杭州报纸数量激增,仅仅在1912年就新发行十二种,且影响日益扩大。其中革命后最早创办的报纸是《汉民日报》,是在原《浙江白话报》基础上创办的,由著名报人邵飘萍任主笔。该报于1911年11月18日正式出版,但因批判锋芒过于外露,不到两年就被迫停办了。寿命较长的是《之江日报》,这也是民国时期历时最久的民营报纸。1913年创刊,直到1937年才停刊。总之,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刊物的出现,从客观上为浙籍文人的兴起提供了阵地。而浙籍文人更大的表演舞台,则还是在北京和上海,对此后面有专章论述,此处不赘。

说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浙江文人绝对功不可没,其中最值得关注者自然是章太炎。如果说孙中山称得上是中华民国的“国父”,那么章太炎绝对称得上是“国师”。章太炎在20世纪初为中华民国的诞生所做的一切,学术界早有定论,此处只说他单单为“中华民国”这个名称所下的论证之功。

首先,必须承认,“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用了“中华民国”一词的英译: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在东京召开纪念《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孙中山先生在演讲时,第一次用汉语提出“中华民国”这个名称。次年,为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大学问家兼大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第17号上发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华民国”这一名称从此为更多人所了解。为了证明此国号名称之“名正言顺”,章太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很多直接和间接材料,指出只有“中华民国”这个称号才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是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所以,在选择和宣传“中华民国”这个称号的问题上,应当说孙中山和章太炎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最早提出且从法理上给予论证,一个从历史文献和文化渊源中寻找证据,使其进一步合法化和获得文化上的正统性。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年鲁迅在1936年写作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至于今,唯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指章太炎)的《中华民国解》,为巨大的纪念而已,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经不多了。”这里的“发源”一词,鲁迅使用得十分恰当,他并没有说“最早”,而着眼于其文化和历史的渊源考证意义。

那么,孙中山为什么不将他创建的共和国取名为“中华共和国”,而取名为“中华民国”呢?我们还是看他自己的解释吧。1916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作题为《中华民国之意义》的演讲时说“诸君知中华民国之意义乎?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欧美之共和国创建远在吾国之前,二十世纪之国民,当含有创制之精神,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以为自足。”原来,孙中山根据自己多年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研究,认为共和国体虽然是当时盛行于欧美的代议政体,但仍有其弊病。他要在中国实行直接民权,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点,所以要定名为“民国”而非“共和国”,而其英文的表述则为“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显然,孙中山要坚持共和国的根本原则,即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所有的人民主权原则,并希望借鉴瑞士、美国等国发展民主的经验,来补充代议制民主政体的不足——“更有进者,本党主张之民权主义,为直接民权。国民除选举权外,并有创制权、复决权及罢免权,庶足以制裁议会之专制,即于现行代议制之流弊,亦能为根本之刷新”。由此,这“中华民国”中的“民”字绝对是核心内容,不可更用。

1923年10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为全国青年联合会所作演讲中,再次提及这个问题:“中华民国这个名词,是兄弟从前创称的,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诸君自然知道中华民国和‘中华帝国’不同,帝国是以皇帝一人为主,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孙中山认为,从中国的领土、人民和国家主权的同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来看,中华民国是与中华帝国相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的。中华民国的领土、国家主权仍然是中华帝国原来的领土和国家主权,但这些过去属于皇帝个人,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也;而中华民国的领土则是“普天之下,莫非民土”,中华民国的人民则是“率土之滨,莫非国民”了,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孙中山的伟大和有别于历史上农民起义领导人之处,就在于他决心把不从根本上改变君主专制制度的纯粹改朝换代的革命,转变为建立共和制度,以从根本上将国家主权归还于全体国民的民主革命。从“中华帝国”到“中华民国”的改变,说明孙中山不但是一个维护继承中华文明和国家主权的爱国者,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帝王野心,只为结束专制帝制、并创建民主共和制度的革命家。对于孙中山关于建立中华民国思想的深刻影响,其实不须论证,只要看看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是如何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而迅速失败的即可。

孙中山在政治上和法理上的贡献如此,我们不妨再回过头说说章太炎的《中华民国解》。

按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所言,“吾国之名为‘中国’,始见于《禹贡》:‘中邦锡土姓。’《史记》:‘中国锡土姓。’(郑康成曰:中即九州也。)孙星衍曰:‘史迁“邦”作“国”者,非避讳字,后遇“国”字率改为“邦”,误矣。是《禹贡》“邦”字,当从《史记》作“国”。’

后世遂沿用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仓葛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礼记?王制》中有“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在《诗经》中,则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之句,《毛传》解曰:“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

因此,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中国”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阳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就汉土言汉土,则中国之名,以先汉郡县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中国者,举中土以对边郡;汉土之言中国者,举领域以对异邦,此其名实相殊之处。”

不过,柳诒徵似乎不完全同意章太炎的解释,认为“中国”一词,乃文明之国之义,非仅指方位、界域和种族。“是实吾国先民高尚广远之特征,与专持种族主义、国家主义、经济主义者,不几霄壤乎!”对此他以《公羊传》隐公七年中有关文字为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何休曰:“因地不接京师,故以中国正之。中国者,礼义之国也。”此外,韩愈在《原道》中也有:“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之所以称“中国”,柳诒徵的解释是,“唐、虞之时所以定国名为‘中’者,盖其时哲士,深察人类偏激之失,务以中道诏人御物”。如《论语》:“尧曰:‘咨!尔舜!允执厥中。’舜亦以命禹。”柳诒徵认为,“唐、虞时之教育,专就人性之偏者,矫正而调剂之,使适于中道也。以为非此不足以立国,故制为累世不易之通称。一言国名,而国性即以此表见。其能统制大宇,混合殊族者以此;其民多乡原,不容有主持极端之人,或力求偏胜之事,亦以此也。按中国民性,异常复杂,不得谓之尚武,亦不得谓之文弱;不得谓之易治,亦不得谓之难服。推原其故,殆上古以来尚中之德所养成也。然中无一定之界域,故无时无地,仍不能免于偏执。惟其所执,恒不取其趋于极端耳”。按照柳诒徵的说法,则“中国”之“中”不仅指地域处于世界之中,而且指先祖行事之取“中庸”而非偏激之意,则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历代帝王都不能不用之。

至于“华”之用,当见于春秋之时,如《左传》定公十年:“夷不乱华。”而“华夏”之说,按照章太炎的解释,谓“华”取自华山,“夏”取自夏水。在《中华民国解》中,章太炎写道:“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世言昆仑为华国者,特以他事比拟得之,中国前皇曾都昆仑与否,史无明征,不足引以为质。然神灵之胄,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宓牺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阳起于若水,高辛起于江水,舜居西城(据《世本》,西城为汉汉中郡属县),禹生石纽,是皆梁州之地。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止。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此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至于秦、汉,则朝鲜、越南皆为华民耕稼之乡,‘华’之名于是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然今世已为通语。世称山东人为‘侉子’,‘侉’即‘华’之遗言矣。正言种族,宜就‘夏’称,《说文》云:‘夏,中国之人也。’或言远因大夏,此亦与昆仑、华国同类。质以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夏’本族名,非都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下逮刘季,抚有九共,与匈奴、西域相却倚,声教远暨,复受‘汉族’之称。此虽近起一王,不为典要,然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会。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而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中华民国’之所以谥也。”

章氏之言,过于艰涩,总而言之,“华”为国名,“夏”为族名,与“汉”字之名,三义互通。因此,“华夏”连称,按照其弟子许寿裳的解释,就是对民族主义最好的解释,就可以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在中国是适当的,在外国就不适当”之说做出最有力的证明。而“中华”之称,既具庄严肃穆之感,又与历史上的“中华帝国”文脉相承,因此,“中华民国”,就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

笔者以为,在确证“中华民国”这个称呼为“国号”方面,粤人孙中山和浙人章太炎各自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具体而言,孙中山着重解决的是为何要用“民国”而非“共和国”,侧重于其革命性和民主性;而章太炎着重解决的是“中华”二字的文化渊源,为新生的共和国寻求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支撑,显示了其合法性和正统性。从“中华帝国”到“中华民国”,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却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孙中山和章太炎等为此设计和奋斗一生者,理应得到后世永久的纪念。

不过,章太炎最大的功绩,还是他培养出一大批大师级的弟子,为民国时期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章门弟子”这个称号以及它所指代的文人群体,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而研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浙籍文人,他们的聚合离分和日常交往,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兴旺与否,很多时候都与其时文人群体是否繁荣壮大有关,而中国文人长期以来,也极为看重文人之门派传承关系。所以,在研究民国时期浙江乃至彼时中国文化发展状况时,对原籍浙江或者长期生活于浙江的文人群体之活动状况,必然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在研究浙籍文人群体之前,笔者有意先简单绍介一下康有为及其弟子所构成的文人群体,原因在于,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变革进程和康有为及其弟子有着极大的关联。

同类推荐
  •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尴尬的经历,多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然而,面对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古代典籍时,却又不知如何下手。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且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换却仍可鉴古知今的中国古代文化,尽可能地提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
  • 老北京的教育与文化

    老北京的教育与文化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同胞,请淡定

    同胞,请淡定

    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浮躁,又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高房价、就业难、节奏过快、剩男剩女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当前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之外,也牺牲了原本相对平和的心态。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热门推荐
  • 冰主魂归,天道巨变

    冰主魂归,天道巨变

    三魂七魄尽散,曾经的凤主陨落。当异世的灵魂重归,寻找爱人的天道之子能否找到记忆的面庞?(本文脑洞奇葩,绝不平铺直叙)
  • 非我无情,情系一人

    非我无情,情系一人

    看到太多歪歪的小说,感觉千篇一律,而且喜欢的古风很少,因而尝试着了这个短篇小说,也是第一次,希望欣赏着给予安抚,不悦者给予经验。谢谢!
  • 快穿系统失窃案

    快穿系统失窃案

    他,一代穿越系统拥有人,仗着自己随时可以穿越离开而胡作非为。这天,他再次得罪了半个世界的人,愉快地准备掏出系统逃跑,然而……我穿越系统呢!我这么大个穿越系统呢!
  • 你是我今生爱人

    你是我今生爱人

    为了抱孙子,无良父母强迫儿子找对象。一心玩乐的公子哥,为了反抗强权只能离家出走。然而姻缘啊,总是上天注定的吧!
  • 楼兰梦

    楼兰梦

    一场楼兰一场梦,梦醒楼兰一场空,痴心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exo爱在韩国

    exo爱在韩国

    一位女孩。被父母逼去韩国。以前很讨厌韩国的她现在切。。。。。。。。。想要看。点进去看看吧我还是个学生。不要建议。不喜勿喷
  • 懒文拽拽的生活

    懒文拽拽的生活

    疫情严重家中宅猪书荒小作数月结稿无聊就看看短篇情节顺畅不是很异想天开。主角神技异瞳巨力等等,无敌就完了。
  • 许你来生

    许你来生

    交错三百年时空,勇敢的女子倾注情感爱恋冷峻的雍正大帝。他,睥睨天下江山。她,凝神命运劫数。现代都市漂泊的她,哀婉地依伴于他的温暖。他们之间,隔着年龄、地位,原本简单而又平凡的幸福,在帝王之家竟是如此的艰难。错误的相遇,凄美的爱情,今生的眷恋,来生的承诺。她的永爱是胤稹,他的真爱是谁?答案飘散在长风中……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只有二人的故事,同样美好的旁人,在他们的情感面前又将何去何从?
  • 爱妃曾是摄政王

    爱妃曾是摄政王

    大泽成王从14岁那年开始辅佐年幼的帝王,帮他稳固江山,征战沙场,却是不想,她终于还是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派人来杀她,她伤重坠入深海,死不见尸。再次醒来之后,竟是嫁给了她的死对头,她的宿敌,广平王。她内力尽失的时候倒是委屈自己装模作样的扮了几天,却是不想,她那死对头竟是当真了。彼时,她已经离了王府......一句话概括:天生冤家,见面死掐,内心火热。全文属性:互掐一时爽,追妻火葬场。(群:5775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