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1500000021

第21章 《冰心全集》有序——我的文学生活

我从来没有刊行全集的意思。因为我觉得:一,如果一个作家有了特殊的作风,使读者看了他一部分的作品之后,愿意能读他作品的全部,他可以因着读者的要求,而刊行全集。在这一点上,我向来不敢有这样的自信。二,或是一个作家,到了中年,或老年,他的作品,在量和质上,都很可观。他自己愿意整理了,作一段结束,这样也可以刊行全集。我呢,现在还未到中年;作品的质量,也未有可观;更没有出全集的必要。

前年的春天,有一个小朋友,笑嘻嘻的来和我说:“你又有新创作了,怎么不送我一本?”我问他是哪一本,他说是《冰心女士第一集》。我愕然,觉得很奇怪!以后听说二三集陆续的也出来了。从朋友处借几本来看,内容倒都是我自己的创作;而选集之芜杂,序言之颠倒,题目之变换,封面之丑俗,使我看了很不痛快。上面印着“上海新文学社”,或是“北平合成书社”印行。我知道北平上海没有这些书局,这定是北平坊间的印本!

过不多时,几个印行我的作品的书局,如“北新”“开明”等,来和我商量,要我控诉禁止。虽然我觉得我们的法律,对于著作权出版权,向来就没有保障,控诉也不见得有效力。我却也写了委托的信,请他们去全权办理。已是两年多了,而每次到各书店书摊上去,仍能看见红红绿绿的冰心女士种种的集子,由种种书店印行的,我觉得很奇怪。

去年春天,我又到东安市场去。在一个书摊上,一个年轻的伙计,陪笑的递过一本《冰心女士全集续编》来,说:“您买这么一本看看,倒有意思。这是一个女人写的。”我笑了,我说:“我都已看见过了。”他说:“这一本是新出的,您翻翻!”我接过来一翻目录,却有几段如《我不知为你洒了多少眼泪》,《安慰》、《疯了的父亲》、《给哥哥的一封信》等,忽然引起我的注意。站在摊旁匆匆地看了一过,我不由得生起气来!这几篇不知是谁写的。文字不是我的,思想更不是我的,让我掠美了!我生平不敢掠美,也更不愿意人家随便借用我的名字。

北新书局的主人说:禁止的呈文上去了,而禁者自禁,出者自出!惟一的纠正办法,就是由我自己把作品整理整理,出一部真的全集。我想这倒也是个办法。真的假的,倒是小事,回头再出一两本三续编,四续编来,也许就出更大的笑话!我就下了决心,来编一本我向来所不敢出的全集。

感谢熊秉三先生,承他老人家将香山双清别墅在桃花盛开,春光烂漫的时候,借给我们。使我能将去秋欠下的序文,从容清付。

雄伟突兀的松干,撑着一片苍绿,簇拥在栏前。柔媚的桃花,含笑的掩映在松隙里,如同天真的小孙女,在祖父怀里撒娇。左右山嶂,夹着远远的平原,在清晨的阳光下,拥托着一天春气。石桌上,我翻阅了十年来的创作,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往事,都奔凑到眼前来。我觉得不妨将我的从未道出的许多创作的背景,呈诉给读我《全集》的人。

我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芝罘东山的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见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生活的单调,使我的思想的发展,不和常态的小女孩,同其径路。我终日在海隅山陬奔游,和水兵们做朋友。虽然从四岁起,便跟着母亲认字片,对于文字,我却不发生兴趣。还记得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的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可是从未打到过我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刮风下雨,我出不去的时候,便缠着母亲或奶娘,请她们说故事。把《老虎姨》《蛇郎》《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等都听完之后,我又不肯安分了。那时我已认得二三百个字,我的大弟弟已经出世,我的老师,已不是母亲,而是我的舅舅——杨子敬先生——了。舅舅知道我爱听故事,便允许在我每天功课做完,晚餐之后,给我讲故事。头一部书讲的,便是《三国志》。三国的故事比《牛郎织女》痛快得多。我听得晚上舍不得睡觉。每夜总是奶娘哄着,脱鞋解衣,哭着上床。而白日的功课,却做得加倍勤奋。舅舅是有职务的人,公务一忙,讲书便常常中止。有时竟然间断了五六天。我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天天晚上,在舅舅的书桌边徘徊。然而舅舅并不接受我的暗示!至终我只得自己拿起《三国志》来看,那时我才七岁。

我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直看下去。许多字形,因着重复呈现的关系,居然字义被我猜着。我越看越了解,越感着兴趣,一口气看完《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和《聊斋志异》。

那时,父亲的朋友,都知道我会看《三国志》,觉得一个七岁的孩子,会讲“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是件好玩有趣的事。每次父亲带我到兵船上去,他们总是把我抱坐在圆起子当中,叫我讲三国。讲书的报酬,便是他们在海天无际的航行中,惟一消遣品的小说。我所得的大半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译说部。如《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之类。从船上回来,我欢喜的前面跳跃着,后面白衣的水兵,抱着一大包小说,笑着,跟着我走。

这时我自己偷偷的也写小说。第一部是白话的《落草山英雄传》,是介乎《三国志》,《水浒传》中间的一种东西。写到第三回,便停止了。因为“金鼓齐鸣,刀枪并举”,重复到几十次,便写得没劲儿了。我又换了《聊斋志异》的体裁,用文言文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某显者,多行不道”,重复的写了十几次,又觉得没劲,也不写了。

此后便又尽量的看书。从《孝女耐儿传》等书后面的《说部丛书》目录里,挑出价洋一角两角的小说,每早送信的马夫下山的时候,便托他到芝罘市惟一的新书店明善书局(?)去买。——那时我正学造句,做短文。做得好时,先生便批上“赏小洋一角”。我为要买小说,便努力作文——这时我看书看迷了,真是手不释卷。海边也不去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看完书,自己喜笑,自己流泪。母亲在旁边看着,觉得忧虑;竭力的劝我出去玩,我也不听。有一次母亲急了,将我手里的《聊斋志异》卷一,夺了过去,撕成两段。我趑趄的走过去,拾起地上半段的《聊斋》来又看,逗的母亲反笑了。

舅舅是老同盟会会员。常常有朋友从南边,或日本,在肉松或茶叶罐里,寄了禁书来。如《天讨》之类。我也学着他们,在夜里无人时偷看。渐渐的对于国事,也关心了。那时我们看的报,是上海《神州日报》,《民呼报》,于是旧小说,新小说和报纸,同时并进。到了十一岁我已看完了全部《说部丛书》。以及《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其中我最不喜欢的是《封神演义》,最觉得无味的是《红楼梦》。

十岁的时候,我的衷舅父王夆逢先生,从南方来。舅舅便把老师的部分让给了他。第一次他拉着我的手,谈了几句话,便对父亲夸我“吐属风流”。——我自从爱看书,一切的字形,我都注意。人家堂屋的对联;天后宫,龙王庙的匾额,碑碣;包裹果饵的招牌纸;香烟画片后面,格言式的短句子,我都记得烂熟。这些都能助我的谈锋。——但是上了几天课,多谈几次以后,我舅发现了我的“三教九流”式的学问,便委婉的劝诫我,说读书当精而不滥。于是我的读本,除了《国文教科书》以外,又添了《论语》,《左传》和《唐诗》。(还有种种新旧的散文,旧的如《班昭女诫》,新的如《饮冰室自由书》。)直至那时,我才开始和《诗经》接触。

夆逢逢表舅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个好先生!因着他的善诱,我发疯似的爱了诗。同时对于小说的热情,稍微的淡了下去。我学对对子,看诗韵。父亲和朋友们,开诗社的时候,也许我旁听。我要求表舅教给我做诗,他总是不肯,只许我做论文,直到我在课外,自己做了一两首七绝,呈给他看,他才略替我改削改削。这时我对于课内书的兴味,最为浓厚。又因小说差不多的已都看过,便把小说无形中丢开了。

辛亥革命起,我们正在全家回南的道上。到了福州,祖父书房里,满屋满架的书,引得我整天黏在他老人家身边,成了个最得宠的孙儿。但是小孩子终是小孩子,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姊妹们接触。(我们大家庭里,连中表,有十来个姊妹。)这调脂弄粉,添香焚麝的生活,也曾使我惊异沉迷。新年,元夜,端午,中秋的烛光灯影,使我觉得走入古人的诗中!玩的时候多,看书的时候便少。此外因为我又进了几个月的学校,——福州女师——开始接触了种种的浅近的科学,我的注意范围,无形中又加广了。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全家又跟着父亲到北京来。这一年中没有正式读书。我的生活是:弟弟们上课的时候,我自己看杂志。如母亲订阅的《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之类。从杂志后面的《文苑栏》,我才开始知道“词”,于是又开始看各种的词。等到弟弟们放了学,我就给他们说故事。不是根据着书,却也不是完全杜撰。只是将我看过的新旧译著几百种的小说,人物布局、差来错去的胡凑,也自成片段,也能使小孩子们,聚精凝神,笑啼间作。

一年中,讲过三百多段信口开河的故事。写过几篇从无结局的文言长篇小说——其中我记得有一篇《女侦探》,一篇《自由花》,是一个女革命家的故事——以后,一九一四年的秋天,我便进了北京贝满女中。教会学校的课程,向来是严紧的,我的科学根底又浅;同时开始在团体中,发现了竞争心,便一天到晚的,尽做功课。

中学四年之中,没有显著的看什么课外的新小说(这时我爱看笔记小说,以及短篇的旧小说,如《虞初志》之类)。我所得的只是英文知识,同时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

我开始写作,是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那时我在协和女大,后来并入燕京大学,称为燕大女校。——五四运动起时,我正陪着二弟,住在德国医院养病,被女校的学生会,叫回来当文书。同时又选上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联合会还叫我们将宣传的文字,除了会刊外,再找报纸去发表。我找到《晨报副刊》,因为我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我才正式用白话试作,用的是我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的文字。

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的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十几种新出的杂志给我看。这时我看课外书的兴味,又突然浓厚起来,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是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的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的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稿子寄去后,我连问他们要不要的勇气都没有!三天之后,居然登出了。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创作,觉得有说不出的高兴。放园表兄又竭力的鼓励我再作。我一口气又做了下去,那时几乎每星期有出品,而且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惟悴》、《去国》、《庄鸿的姊姊》之类。

这时做功课,简直是敷衍!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第二期——一九二〇至一九三一——的作品,小说便是《国旗》、《鱼儿》、《一个不重要的兵丁》等等,散文便是《无限之生的界线》、《问答词》等等。

谈到零碎的思想,要连带着说一说《繁星》和《春水》。这两本“零碎的思想”,使我受了无限的冤枉!我吞咽了十年的话,我要倾吐出来了。《繁星》、《春水》不是诗。至少是那时的我,不在立意做诗。我对于新诗,还不了解,很怀疑,也不敢尝试。我以为诗的重心,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同时无韵而冗长的诗,若是不分行来写,又容易与“诗的散文”相混。我写《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说,因着看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他的形式,来收集我零碎的思想(所以《繁星》第一天在《晨报副刊》登出的时候,是在《新文艺》栏内)。登出的前一夜,放园从电话内问我,“这是什么?”我很不好意思的,说:“这是小杂感一类的东西……”

我立意做诗,还是受了《晨报副刊》记者的鼓励。一九二一年六月廿三日,我在西山写了一段《可爱的》,寄到《晨报副刊》去,以后是这样的登出了,下边还有记者的一段按语:

可爱的,

除了宇宙,

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和他说话不必思索,

态度不必矜持。

抬起头来说笑,

低下头去弄水。

任你深思也好,

微讴也好;

驴背上,

山门下,

偶一回头望时,

总是活泼泼地,

笑嘻嘻地。

这篇小文,很饶诗趣,把它一行行地分写了,放在诗栏里,也投有不可。(分写连写,本来无甚关系,是诗不是诗,须看文字的内容)好在我们分栏,只是分个大概,并不限定某栏必当登载怎样怎样一类的文字。杂感栏也曾登过些极饶诗趣的东西,那么,本栏与诗栏,不是今天才打通的。

记者

于是畏怯的我,胆子渐渐的大了,我也想打开我心中的文栏与诗栏。几个月之后,我分行写了几首《病的诗人》,第二首是有韵的。因为我终觉得诗的形式,无论如何自由,而音韵在可能的范围内,总是应该有的。此后陆续的又做了些,但没有一首,自己觉得满意的。

那年,文学研究会同人,主持《小说月报》,我的稿子,也常在那上面发表。那时的作品,仍是小说居多,如《笑》、《超人》、《寂寞》等,思想和从前差不了多少。在字句上,我自己似乎觉得,比从前凝练一些。

一九二三年秋天,我到美国去。这时我的注意力,不在小说,而在通讯。因为我觉得用通讯体裁来写文字,有个对象,情感比较容易着实。同时通讯也最自由,可以在一段文字中,说许多零碎的有趣的事。结果,在美三年中,写成了二十九封寄小读者的信。我原来是想用小孩子口气,说天真话的,不想越写越不像!这是个不能避免的失败。但是我三年中的国外的经历,和病中的感想,却因此能很自由的速记了下来,我觉得欢喜。

这时期中的作品,除通讯外,还有小说,如《悟》、《剧后》等,诗则很少,只有《赴敌》、《赞美所见》等。还有《往事》的后十则,——前二十则,是在国内写的。——那就是放大了的《繁星》和《春水》,不知道读者觉得不觉得?——在美的末一年,大半的光阴,用在汉诗英译里,创作的机会就更少了。

一九二六年,回国以后直至一九二九年,简直没有写出一个字。若有之,恐怕只是一两首诗如《我爱,归来吧,我爱》、《往事集自序》等。原故是因为那时我忙于课务,家又远在上海,假期和空下来的时间,差不多都用在南下北上之中,以及和海外的藻通信里。如今那些信件,还堆在藻的箱底。观在检点数量,觉得那三年之中,我并不是没有创作!

一九二九年六月,我们结婚以后,正是两家多事之秋。我的母亲和藻的父亲相继逝世。我们的光阴,完全用在病苦奔波之中。这时期内我只写了两篇小说,《三年》和《第一次宴会》。

此后算是休息了一年,一九三一年二月,我的孩子宗生使出世了。这一年中只写了一篇《分》,译了一本《先知》(The prophet),写了一篇《南归》,是纪念我的母亲的。

以往的创作,原不止这些,只将在思想和创作的时期上,有关系的种种作品,接着体裁,按着发表的次序,分为三部:一、小说之部,共有《两个家庭》等二十篇。二、诗之部,有《迎神曲》等三十四首,附《繁星》和《春水》。三、散文之部,有《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梦》、《到青龙桥去》、《南归》等十一篇,附《往事》三十则,《寄小读者》的信二十九封,《山中杂记》十则。开始写作以后的作品,值得道及的,尽于此了!

从头看看十年来自己的创作,和十年来国内的文坛,我微微的起了感慨。我觉得我如同一个卖花的老者,挑着早春的淡弱的花朵,歇担在中途。在我喘息挥汗之顷,我看见许多少年精壮的园丁,满挑着鲜艳的花,葱绿的草,和红熟的果儿,从我面前如飞的过去。我看着只有惊讶,只有艳羡,只有悲哀。然而我仍想努力!我知道我的弱点,也知道我的长处,我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也没有喷溢的情感,然而我有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在平凡的小小事物上,我仍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我要栽下平凡的小小的花,给平凡的小小的人看!

我敬谨致谢于我亲爱的读者之前!十年来,我曾得到许多褒和贬的批评。我惭愧我不配受过分的赞扬。至于对我作品缺点的指责,虽然我不曾申说过半句话,只要是批评中没有误会,在沉默里,我总是满怀着乐意在接受。

我也要感谢许多小读者!年来接到你们许多信函,天真沉挚的言词,往往使我看了,受极大的感动。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又知道我认识孩子烂漫的天真,过于大人复杂的心理,将来的创作,仍要多在描写孩子上努力。

重温这些旧作,我又是如何的追想当年戴起眼镜,含笑看稿的母亲!我虽然十年来讳莫如深,怕在人前承认,怕人看见我的未发表的稿子。而我每次做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她是我的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常常指出了我文字中许多的牵强与错误。假如这次她也在这里,花香鸟语之中,廊前倚坐,听泉看山,同时守着她惟一爱女的我,低首疾书,整理着十年来的乱稿,不知她要如何的适意,喜欢!上海虹桥的坟园之中,数月来母亲温静的慈魂,也许被不断的炮声惊碎!今天又是清明节,二弟在北平城里,陪着父亲;大弟在汉口;三弟还不知在大海的哪一片水上;一家子飘萍似的分散着!不知上海兵燹之余,可曾有人在你的坟头,供上花朵……安眠罢,我的慈母!上帝永远慰护你温静的灵魂!

最后我要谢谢纪和江,两个陪我上山,宛宛婴婴的女孩子。我写序时,她们忙忙的抄稿。我写倦了的时候,她们陪我游山。花里,泉边,她们娇脆的笑声,唤回我十年前活泼的心情,予我以无边的快感。我一生只要孩子们追随着我,我要生活在孩子的群中!

1932年,清明节,香山,双清别墅

(原载1932年10月20日《青年界》第2卷第3号)

同类推荐
  • 藏在宋词里的趣事

    藏在宋词里的趣事

    本书以文化繁荣的宋朝为时代背景,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将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苏东坡、秦观、辛弃疾等二十位宋词大家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详细解读,在古意盎然的叙述中融入清隽的感悟,让读者走进宋词背后那些有趣的人和事,领略古人的风采和神韵。
  • 桃花痴痴笑

    桃花痴痴笑

    当岁月如流沙般从我们身上泻过,种种关于成长的故事,像烙印一样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灵,直到我们穿越风雨,长大成人,直到我们通往直前,把石头磨炼成金子。本书是为读者朋友献上的一份精美新鲜的小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在轻松的阅读中,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 叶芝诗集(增订本)

    叶芝诗集(增订本)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被托·斯·艾略特推崇为“二十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如叶芝所自称和众所公认的,他发起的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创造了一种新(现代)的民族文学——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文学。叶芝的诗风几经变法,熔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象征主义、现实主义于一炉,在艺术上达到了他所谓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性质的结合”。诚如一位论者所说,他“在现代作家中最具现代感,而无须是现代主义者”。1923年,“由于他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获诺贝尔文学奖。本诗集由译者多年间打磨出版的各个叶芝诗集译本结集增订而来,除之前出版过的374首译诗又修改一遍外,还新译了叶芝生前未发表过的早期诗作38首,加上选自评论小册子《在锅炉上》中的3首诗,共得译诗415首,是现有收录篇什最多的汉译叶芝诗集。
  • 一隅芬芳

    一隅芬芳

    为引导全民阅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房展,大庆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整理了三位读者的作品:张业隆的小说以自身三轮车夫的亲身经历为原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并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群体的生活百态,从底层人民的生活变迁反映时代及社会的变化。基于实际有感而发,苦涩而又乐观,辛劳而又执着,简单却不肤浅,普通却又非凡;杜天明的古体诗词曲赋以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厚朴情怀为创作源泉和动力,题材广泛,反映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自身的心路历程;管庆林的自由体诗歌结合自身生存状态,记录经历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身被生计所缚,心在自由飞翔,充满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浪漫主义情怀。
  • 积累而成的世界

    积累而成的世界

    本书试图建立一种统一解释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理论,并把发展的本质定义为信息的积累,进而把“结构”定义为信息的一种类型。思想者所面临并必须要解释的一个重要事实——有史以来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等级制的——在本书的理论探索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巫师艾莉丝

    小巫师艾莉丝

    绿色的河流,蓝色的山川湛蓝的天空,嬉戏的云儿触摸天空,飞得更高在这里每个人都唱着一首美丽的歌精灵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哦!是什么?破坏了这美妙的旋律黑暗降临,绝望的吟唱徘徊在这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末世召唤逆战

    穿越末世召唤逆战

    当游戏怪物具现现实,末世来临,种类繁多的生化僵尸,带有科技的赛博格,因为病毒意外泄露变成的机械丧尸这些通通来袭该怎么办?赵昊:“突突死你个龟孙”简介无能,请移步书内观看
  • 两个我的生存法则

    两个我的生存法则

    穿越异界,搭配原主人浪起来的风骚故事,初步有(斗破,斗罗,火影)世界
  • 恶妃,朕要吃定你

    恶妃,朕要吃定你

    穿越时空,她沦为摆渡女,被抓去给一个重伤的王爷治病。可谁曾想,这王爷就这样把她当成了救命恩人,非要带回京城!她以为他爱她,后来才知道,他对她的恩宠,只是缘于她有一张酷似他故去恋人的脸!她愤怒而逃,他却把她抓回来,决绝的说:“女人,你休想逃,本王要吃定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火星太白的人类史

    火星太白的人类史

    2015年,黑夜,在200层高的摩天顶楼,看人间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华。屋内,巨幕电视正在播放晚间新闻,美女主播说:"在亚洲,有一位超人类智慧的女科学家已经从理论上找到了黑洞与白洞交界的秘道,将通过实践进一步研究理论成果……"
  • 星辰与我同在

    星辰与我同在

    少年一瞬的心动就是永远的喜欢高中时期被称为“红娘本娘”的林辰,为多少渴望爱情的年轻人签成了红线,进入大学后,却因这红娘心态,将自己一步步送进男神的“圈套”陆子星:我的女孩,烟花怎能与你相比呢双标音乐系冷烟花×音乐系小魔王
  • 两个好人

    两个好人

    “别这么说,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你人特别好。”苏禾说道。“人好?呵呵,我就是人好而已吗?这么久的感情,就配得上一句人好吗?我人好需要你来评价吗?我杀人了还是放火了?谁不是好人?谁人不好?”李岩怒道。这七年里,好人两个字一直伴随在李岩身边。直到遇到陈婉言,他才知道,原来,好人这两个字,也不全是讽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