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3600000007

第7章 杨墨之言盈天下(1)

战国中期,史料渐多,历史轮廓渐渐清晰。诸子们的活动,虽然不是史书关心的重点,但数得出名号的人物,还是可以排出一大串。这个景象,和之前大不相同。我们知道,孔老师很寂寞,见见官僚,教教学生,但很少有学者出来做他的对手;墨巨侠也只是拍拍儒家的小虾米。高手对决的景象,直到这个年代才多起来。战国中期的思想界,真真是俊采星驰、流光溢彩,是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

(引子)

要让战国时期各位大家一个算一家,也就是所谓“诸子百家”。但要把观点相似的人归置起来算一家,该怎么处理,难度就大了。庄子、荀子、韩非都尝试过分类,但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分类法,还是汉朝人搞的。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有一篇《论六家要旨》,所谓六家是:

(1)阴阳家;(2)儒家;(3)墨家;(4)名家;(5)法家;(6)道德家。

这篇文章纵论六家的长短,推道德家(也叫道家,但似乎不含庄子)为最高,兼具各家之长而没有各家之短。不过他没说各家都有些什么人物。

《汉书·艺文志》里,推出了一种更着名的分类法:

(1)儒家;(2)道家;(3)阴阳家;(4)法家;(5)名家;(6)墨家;(7)纵横家;(8)杂家;(9)农家;(10)小说家。①

除了司马谈的六家之外,又增添了四家,凑成了整数。这里面,小说家档次最低,不入流,所谓“可观者九家而已”。这入流的九家,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九流”。

《艺文志》相当于是汉朝皇家图书馆的藏书目录,所以在每一家下面都罗列了着作和作者。我们今天说,某某是道家,某某是法家,主要就是依据这篇“志”。

但实际上,这样的分类问题很复杂,因为各位“子”之间互动性很强,思想经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过渡人物就更难定位。尤其是诸子中的某些大腕儿。原因很简单,越是高手,就越不喜欢被人分类贴标签。比如你如果去跟庄子说,你跟老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先生多半会跟你翻白眼。第一,啥叫道家?我没听说过诶!第二,凭啥说我和老子是一派的?区别大了好吧!

但高手们不乐意也没用。因为要便于大众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分类贴标签。

其实,还有个最大而化之的分类法。孟子谈到当时思想界的状况,说道: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意思当今之世,除了他们儒家之外,就是杨朱和墨翟两大“禽兽派”。

墨家生存之道

和孔门不一样,墨家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有严密的组织。这一点,可以从学生的言行中窥见一二。

墨子的顶门大弟子禽滑厘对老师的态度是这样:

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备梯》)

这样看来,墨子的学习基本和奴隶没什么区别,连心里想什么,都不敢问老师。想想孔子和学生都是怎么相处的,真是对比鲜明。子路不爽,可以逼得老师赌咒发誓;子贡听到人家说孔子的坏话,则会屁颠屁颠地传话:“老师,人家说你像丧家狗诶!”

和孔子一样,墨子也会帮学生找官做。这样的事例,在墨子书里可以找到很多。有意思的,是学生做官后和师门的关系。

墨子把耕柱子推荐到楚国做官。后来几个墨家弟子去拜访师兄,耕柱子对他们的款待很一般。弟子们不爽,跟墨子说:“耕柱子处楚无益矣!”

墨子说:“未可知也。”意思是等着瞧。

不久,耕柱子送了十斤金子到墨子面前,说:“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

墨子于是对学生们说:“果未可知也。”意思是,你们看如何?

墨子又有个学生胜绰,墨子把他推荐给齐国将军项子牛。项子牛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胜绰当了帮凶。墨子于是召回了胜绰,因为胜同学这么做,违背了墨家“非攻”的原则。另一个学生高石子就比较自觉,当官而不能实践师门的理想,就自己辞职回家了。

看了这些例子,回头再看那句“耕柱子处楚无益矣”,包含的意思就显得不仅是抱怨:第一,做官的弟子,被认为是有照顾同门的义务的;第二,这些弟子是在请求墨子把耕柱子也从官位上弄下来吧。

总之,墨家的逻辑就是,师门的原则大于官场的规矩。今天要是有个民间组织,可以这样操纵官员的任免,大家觉得会被怎样定性?

孔子若地下有知,发现有人可以当老师而强悍到这个地步,心态大概很难平和。他未必认同这是合理的,但只怕不可避免地也多少会有点羡慕。

学生当了官,然后作风让孔子不爽的事,实在也是有的。冉有就是典型,他帮季氏搜刮钱财,孔子发怒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家伙不是我的弟子了,同学们敲起鼓来讨伐他去!

处罚是开除学籍,并发动同学去讨伐。讨伐似乎没下文,冉有后来也还是当着自己的官。对比墨巨侠的遥控自如,孔老师的手段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墨家的掌门人叫巨子或钜子,有学者认为,墨子当然就是第一任巨子。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观点“没有文本上的依据”。恰恰是因为墨子去世,伟大导师没了,为了保持组织的凝聚力而塑造新权威,才出现了巨子制度。

即使是采后一说,也还是说明了墨家的组织化程度之高。前面提到过,儒家也曾想立个孔子的继承人,结果就没搞成。

《淮南子》夸墨子,说他门下有追随者一百八十人,皆可为其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个汉朝人的说法,可能只是推测。但后来有位墨家巨子,确实是做到这一点的。

楚肃王要清洗楚国的贵族,这些贵族不甘心束手待毙又无力抵抗,就纷纷流亡。其中有一位,叫阳城君。

墨子晚年,是阳城君的座上客;墨子去世,墨家巨子孟胜仍然受到阳城君的厚待。所以,当楚军临近之时阳城君便把自己的封地鲁阳托付给了孟胜。

而孟胜决定死守。

有墨家弟子对这个选择表示难以理解,因为实力太过悬殊,与楚军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何况,阳城君本人也已经逃走,死守毫无意义。

但是孟胜坚持,他认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也绝不退缩的道德勇气,才能真正使“墨者之义”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最终城破,殉难的墨家弟子一百八十五人。和希腊人“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传说一样,其中也有两个人本来有足够正当的理由离开绝地,但他们仍然坚决地选择了死亡。

《吕氏春秋》的作者感叹道,“严罚厚赏,不足以致此”。值得注意的是,当孟胜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死亡的时候,没有向弟子们提过一句超自然的力量。这大概说明,墨家已经不再需要天志、明鬼之类的教训。对组织的热爱与信仰,本身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吕氏春秋》还讲过另外一个墨家巨子的故事。

巨子腹,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文王怜惜腹年老只有这个独子,因此予以特赦。但腹坚持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虽然大王为我儿子颁布了特赦,但我还是要依照墨家之法处死他。”

这个故事收在《去私篇》中,强调的是腹道德高尚。这当然没问题。但它也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墨家是一个有自己法律的组织,巨子依照这套法律,对内部成员,有生杀予夺之权。

这样的民间组织,今天又会被怎样定性?

反过来看,领袖太有权威,组织太过严密,也可能成为软肋。

巨子有如此惊人的影响力,从人之常情说,怕是不少墨者都会觊觎这个位置。如果不是刚好有个超逸绝伦大伙都服气的候选人,抢班夺权的事情,就免不了会发生。而一旦发生,这个充满道德激情的组织,大概很难懂得妥协,那时,内耗、分裂就不可避免。

分裂确实发生了。

韩非子提到,墨者分裂成了三派。庄子还说,这些支派都想当巨子的继承人,互相指责别人不是正宗,也就是“别墨”。考虑到《墨子》书里,“别”往往作为兼爱的“兼”的反义词使用,所以这个词的贬损意味,可能相当严厉。

对墨家这样的党团来说,分裂造成的创伤比本来就松散的孔门自然大得多。何况,内患之外还有外忧。

古籍中有很多蛛丝马迹表明,孟胜之后,墨家组织的重心就到了秦国。作为工程技术人才,责任感又如此之强,墨者自然为各国君主所乐于引进甚至礼敬。战国初期,迫切需要改变其边缘化处境的秦国青睐墨家,是毫不奇怪的事情。①

如前文就引了一段墨家巨子腹和秦惠文王的对话。

秦惠文王是什么人?他是秦孝公的儿子,即位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诛杀变法的商鞅。

其实,他对商鞅制定的法律,不但没什么意见,甚至终身奉行。他所不能容忍的,是“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君主的权力,是断断不容分享的。绝对君权之外,不可以有任何强大的官场或民间势力存在。

腹不接受秦惠文王的特赦,实际也就是隐然以“墨者之法”与“大王之法”分庭抗礼。这样一位雄猜的君王,嘴上或许会赞誉巨子的大公无私,心里到底会怎么想?

秦惠文王有没有用什么手段对付墨者,不得而知。但秦墨确实飞快地发生了变化。到了这位秦王的晚年,腹想必早已去世,出现在惠文王身边的,是另一个叫唐姑果的墨者。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吕氏春秋·去宥》)

东方的墨者谢子要来见秦惠王,秦惠王向唐姑果咨询。唐姑果害怕谢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说,这个谢子是一个奸诈的辩士,他来,一定会搬出大套说辞,来骗取您儿子的信任。于是,秦惠王见谢子之前,就已经憋着火,当然,谢子的游说也就没成功。

依附权力,然后进谗、邀宠、诬陷……这是自居奴才的人,才会去做的事,唐姑果做起来却是如此地轻车熟路。你再也无法把这个形象,和当年在秦王面前凛然谈论天下之义、墨者之法的巨子联系起来。

墨子、禽滑厘、孟胜、腹的灵魂在云端里看到这一幕,大概也只能一声叹息:“他好像一条狗诶!”

墨家十大主张,谁是头条

如果唐姑果式的人物最终成了秦墨的代表,墨者,大概就只能作为秦军中的一个特种兵团而存在了。

不过,相比墨者集团的命运,墨家思想的影响无疑要重要得多。

而当时人最关注的墨家主张,却和后世不大一样。

十大主张里,尚贤、尚同、明鬼、天志这几条,很少有人提,提了话也不多。

不提尚贤,大概是因为这个主张到了战国中期,就已经近乎普世价值,各派人物都认可,既然是共识,也就没啥可讨论的了。

至于尚同,别派倒是不大会赞成。不过根据尚同原则,主张天子、国君都搞选拔,游说诸侯的时候未必经常当面直说;又主张用严刑峻法收拾老百姓,则发动群众的时候也不大好说。所以,这个最高纲领有可能主要就在墨家内部讲讲,革命成功之前不宜大肆宣传。不传之秘谈不上,却也并不普及,就好像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似的。所以也就不会为它吵架了。

鬼神是真有的,这本来是墨子最注重的观点之一,而别派高手多半不赞同,荀子尤其痛批过。但荀子在大谈“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时候,却并没有点墨家的名。这大概是因为墨家的后学,自己也不信鬼了。前面提到,孟胜决死前的动员演说,就只字未提鬼神;又如《号令》篇里说,要把巫师监控在特定的地方,严禁散布不利言论,只能按照上面的指示跟老百姓说点好听的。这就显然只是利用它们忽悠无知的士兵,并不真信。而神道设教,荀子也以为是好办法。这事没吵起来,应该是墨家发生转变了的缘故。

兼爱、非攻,大家提得确实比较多,但不是最多。所有人必谈的,是墨家的苦行。

这也好理解。节用、节葬这样的主张成为舆论焦点,完全符合传播学规律,什么接近性、反常性、显着性、冲突性和人情味之类的新闻要素,它占齐了。

试想在那个穷奢极欲的时代,有机会升官发财的人却坚决主张过苦日子,实在非常有个性。白白胖胖的王公大人队伍里,出现一个黑黑的乞丐似的人,不想看见也难。而且,这个主张如果得到推广,三公经费省下来大家花,好处来得也很直接。不像兼爱,回报率有多大,回报周期有多长,都是充满悬念的事。

最关键的是,这个话题通俗易懂。儒家和墨家一个主张仁爱,一个主张兼爱,视为原则问题,相互间砸得不亦乐乎,称得上谈玄析理,议论精微,但二者区别到底在哪里,广大人民群众多半听得一头雾水。《吕氏春秋》曾说,墨子提倡的是仁义,《庄子·天道》又云,孔子是主张兼爱的。这算是充分反映了围观群众对这种语词之争不求甚解的欢乐态度。

至于“别墨”们“坚白同异”之类的辩论,更是小众得令人发指。外行看热闹,这是连热闹也不给看。

节用、节葬就不同了。艰苦朴素光荣,铺张浪费可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庄子、荀子们在这个问题上拍墨子的砖,大家当然会觉得其实还是我们劳动人民对此最有发言权嘛。全民大辩论的声势很容易整起来。

当然,辩论太热闹,结果就是立场更加趋于极端,把问题进一步简单化。且看下一个故事。

有个叫许行的楚国人,到一个叫滕国的小国住下,一边干农活,打草鞋,一边鼓吹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个许行,据说可能就是墨子的嫡派再传弟子许犯。就算不是,他鼓吹神农之道,属于“九流十家”中的农家,而农家是墨家旁支,这个是学者们大抵公认的。

许行的宣讲效果很不错,有两个儒家弟子,陈相和陈辛兄弟,对许行的理论入了迷,结果就变了节,拜许行为师。众所周知,叛徒反噬本门,出手往往比较狠。所以也许是许行授意,也许是自作主张,陈相去找当时正在滕国的一位儒家前辈踢馆去了。

这位前辈,就是孟轲孟老师。

陈相开门见山,先说对滕国国君滕文公的基本评价: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滕文公》)

大意是,滕君确实是一位好国君,但治国的大道理,他是没听说过的。贤君要和民众一块儿下地干活,一块儿田埂上吃饭,边做饭边治理国家。可看看现在的滕国,粮仓金库一样不少,这分明就是损害人民的利益来奉养自己,这怎么能叫贤君呢?

要知道,滕文公是孟老师的大粉丝,孟老师的教导,他听了一套又一套,说他“未闻道也”,等于说孟老师的主张都不上台面,这就是大耳刮子呼扇上去了。

为了破这一招,孟老师说了他生平最大的一句反动名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但要注意,孟老师并不是实在无计可施了,才眼一闭牙一咬心一横,说了句这么自绝于人民的话。实际上,他状态放松得很。本来嘛!他的意思不过是说,社会是要有分工的,用你的管理技能和别人交换粮食吃,和用你生产的手工业产品和别人交换粮食吃,性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有人从事脑力劳动,有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进行管理,从事体力劳动的接受安排。这不是最简单、最实在的道理吗?

当时的情况是,陈相同学也觉得孟老师的这番议论无法辩驳,所以他赶紧招数一变,又高调抛出许行的经济主张:

同类推荐
  • 一世昌安

    一世昌安

    “如果我的念头曾有过一点改变,我会不会还是持续着那个平静的生活。”
  • 大元奸臣

    大元奸臣

    这是关于另一个相似世界的故事,这里是半仙主宰的天下,但半仙也有危机。开局一本天书,宫千柏就有了整个世界!凭借上百历史名将,收拢当世英豪,给这个世界的百姓以安乐和祥和,给这个世界的半仙以成为地仙的道路。当迷雾散去终成圣帝,这一切是不是最终的结局?
  •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重生红楼梦

    重生红楼梦

    李士非穿越成了贾环,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国府。看他如何在众多纨绔中厮混,在众多美女中自持,文斗,武斗,政斗。军事的,政治的,生活得。。。。
  • 考古发现之谜

    考古发现之谜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谜团。
热门推荐
  • 快穿女主每天都被迫心累

    快穿女主每天都被迫心累

    已经暂停更新了,会修改一下剧情,想好怎么写了再继续更我老公把自己切片了,就是为了能让我去各个世界找他。对此,我的看法是:………………不愧是我老公甜宠文小新人报道,大家多多关照
  • 电影求生记

    电影求生记

    他。。。穿梭于现实和电影之间!他。。。徘徊于生死深渊之边!他。。。最终站在了世界之巅!陆放!一个普通的都市打工仔,就如同你我一样,经历无数风雨,慢慢地成长!“我!只想要好好活着!”
  • 为善y

    为善y

    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一个家道中落的少年,一群高高在上的神人,一个善恶不分的世界,在这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可能无人知晓......
  • 进退两难:一十七

    进退两难:一十七

    睡醒从一介不算优异但好歹工资优厚的社会人变回了看父母心情拿零花的学生?!重回啃老时代居然还不是她以前经历过的精英学霸的生活。这是谁的人生啊!还有这位看起来比她还少女的表弟是哪里来的啊!还好,还是遇到以前认识的人了。许俊哲,你那个橘子头是怎么回事啊!
  • 三生缘牵两世缘浅

    三生缘牵两世缘浅

    三生缘牵,两世缘浅,一回圆满。司渺:怪我执迷不悟,终不见这一世缘浅,误了你,误了我,误了一生。……下一世,希望不要再遇见你,惹了一身的情爱。墨堰:怨我知晓太晚,看不透这妖心情爱,误了你,误了我,误了一世。……但等我可好,下一世,换我来爱你。这是一个司命不小心扰乱了巫界巫女司渺*妖界妖王墨堰的姻缘线,造就了三世羁绊的故事。
  • 镜花三世缘

    镜花三世缘

    三段神魔恋:第一段,媒神合湘女诅咒无烬:一旦你爱上一个人,那个人就会死在你面前,你永远不能和你所爱的人在一起。第二段,方壶公主粼洱被关闭镜湖一千年,琅木为她而死,椹言下凡红尘等她一千年。第三段,后羿与宓妃无望的爱情,嫦娥的欺骗,河伯的诡谲,孰真孰假?神仙的名字是出现在镜花缘簿上还是兰因缘簿上?一切是镜花水月抑或美好姻缘?
  • 漫威世界的拳皇

    漫威世界的拳皇

    八酒杯,八稚女,祈节抓ko!还是暗拂,琴月阳,大蛇薙ko!这是一个问题。凌城看着对面的紫薯头陷入沉思。。书友交流q群943550633
  • 夫人快回来

    夫人快回来

    打脸文重生文,看我虐死白莲花!请大家看看我的文章吧!我是学生所以不能天天更文,请大家体谅。
  • 王者战尊

    王者战尊

    不羁之枪韩信!破阵之王项羽!亘古魂圣孔明!义薄云天刘备!神龙之翼嬴政!武极天下荆轲!重生只为更好的踏足顶峰,夺天地造化,寻诸圣之传承,拥无上神功!“既重生,有何惧!”机关之术霸绝天下,无上修为震惊四方!
  • 青龙寺求法目录

    青龙寺求法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