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4300000032

第32章 跨世纪的葬仪(忆张君秋)(5)

1966年8月23日,首都文化界二三百位名人在太庙受辱--将京剧戏衣集堆点燃,再令名人面火而跪,红卫兵则高举皮带及戏台上的刀枪,肆意抽打其背。苟受辱归来,背上血污一片,碎成丝缕的衬衣难揭难脱。苟止住妻女泣涕,谓日:“每当小将棍棒将下未下之际,我都运气以对,皮肉虽伤,内脏无碍。独怜老舍一介文人,体弱心刚偏又受辱最重,我怕他一时想不开……”(果然,老舍次日便去太平湖自沉)。苟说毕黯然神伤,偶一回首,见东窗外新植之小桃树,也被日前抄家的小将折断一干。长叹一声,半晌无语。苟最后叮嘱令莱“:去找一些小布条,和着泥水将折断处接好缠紧,或许还能活转。”

桃树活了,苟却在1968年底去世。次春三月,一场罕见的冰雹,夹着风刀雨剑砸将下来。院中一株小海棠,枝叶虽伤,但很快复苏,当年还结了果。而同遭厄运的许多老树,却从此一蹶不振。伟君睹此心中感慨“:小树如年轻人,还能抗住灾难活过来;老树则似慧生,一去而不复返……”如今,正院仅存树五株--三枣二柿,伟君遵照当年做法,每秋都将果实分赠苟门弟子及梨园友善。她已无闲情养花,惟独玉簪例外。这玉簪在“文革”中也曾扫地出门,然而移至他处,或死或萎。后有不忍心者,将病残玉簪悄悄送还苟宅,伟君喜接,重植阶下,未曾经意照拂,便于无声无息中还阳转旺,蔚然烂漫。伟君逝后,苟宅一锁封门,准备筹建“苟慧生故居”。正院平时空空荡荡,但玉簪在四个花畦之中,依然郁郁葱葱、青翠可人。每当花发之日,总有苟宅后人开锁而入,将一捧花朵并几枝绿叶,一同供奉于正室慧生遗像之下。

东外外墙(代后记)

父母离开了人世,我不免有些孤独,常常想念自己的来处,自己的老家。父母早年当记者,几年就搬一次家,或者一年就搬几次家。像抗日战争到重庆,日本轰炸一次就搬一回,一点点由城市外围搬向市中心,最后我出世了,家也安定了,好像此后日本也没再炸,家也没再搬。不久前我去了重庆,那所房子居然还在。

解放后,父母定居北京,除了“文革”那些年,其他时间基本在市区,不过从东城搬到了西城。最后,他俩先后又从西城搬到八宝山。是母亲先搬去的,搬进革命公墓的西十三室;八年后父亲跟了去,考虑到要有个永久归宿,便把母亲迁出来,一块儿上了(骨灰)墙。在早,墙是个松快的地界,逝者都不愿挨那个风吹日晒;可如今已经人挤人,层层队队,密密麻麻了。

徐盈、子冈与儿子徐城北在北平合影(1946年)很难再找方向和层次同佳之所,几经权衡,就找了新开辟的位置--东外外墙。于是,这儿就成了我最新的老家。

我时常来,但说不准什么时候来。每年清明那几天我绝不凑热闹。经常是遇到八宝山有活动(比如举行某某人的葬仪)时,我稍微早到半小时,先进公墓缅怀一阵儿,就算尽了心。

我从不宿命,但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母亲在73岁去世,父亲又在84岁去世,只能长久无言。他俩如今一切画上了句号,已然入列。

他俩相识于《中学生》杂志,一南一北通过投稿而开始通信。一位在春节去到苏州看另一位,带去几串北平的糖葫芦,车厢温度高,北边这位的手就一直伸出车厢。这引得南边这位芳心一动--他们结合了,成为后来的我的父亲和母亲。

母亲年轻时很有文学天分,曾在苏州“振华女中”参加《中学生》的全国命题征文。两年三投皆中,第一次得第二,后两次得第一。到北平上大学只读了半年就毅然退学,住在单身女子公寓,当起“文学单干户”,以稿费为生。这显然是很艰难,但她干得虎虎有生气《,中学生》发表过万字长文《子冈论》,评价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公寓作家”。不久,抗战烽火骤起,她再也无法安心去写“公寓文学”,遂进入《大公报》当了记者。

父亲出身北平一个中产家庭,高中一毕业就跑到南京勤工俭学,利用这点收入进入金陵大学专修农林。实习时,曾去陇海铁路两侧的农场和林场做毕业论文。论文都是从很现实的问题出发,带有研究意味,思路清楚,文笔扎实。将毕业时,《大公报》发现了他,要他“一毕业就进报馆”。

《大公报》老板对记者颇“放任自流”,只要大方针不违背报社宗旨,只要不给报社捅漏子,尽管撒开手干。干好了提职加薪,干不好卷铺盖走人。

母亲是做政治和文化新闻采访,兼写一点社会新闻。她曾对“陪都”民生百态做了真实描绘,但重庆的新闻检查厉害,于是就把这些篇章寄到桂林《大公报》发表,后来新闻界称之为“重庆百笺”。还有一篇《毛泽东先生到重庆》,那是在1945年的重庆九龙坡机场,一百多名中外记者都在“抢”共产党领袖来渝参与重庆谈判的“镜头”。母亲凭着一颗地下共产党员的炽热心情,凭着她那支生花妙笔,直觉地写出毛“像一名来自乡野的书生”,更跟踪到张治中家的客厅,披露出毛“不习惯这里的广漆地板,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的细节。

父亲走的则是另一条记者之路。他在十多年的采访生涯中,几乎跑遍了整个国统区。他广泛而有计划地报道了若干领域(石油、机械、化工)的实业家的艰苦劳作,按照三轨并行(一轨写实业后的国计民生大背景,一轨具体写实业,一轨写干实业的人)的原则,使自己的采访形成为一个严密而周详的系统。他特别敬仰那些学者型的实业家,访问前要阅读对方的全部著作,采访中单刀直入,头一句话就触到对方正在做的事情。对方惊讶他的诚恳和他的功夫,大多和他保持了终生友谊。父亲还在这种充满友谊的气氛中,为党做了一些统战工作。

父母都成了名,但并不孤立。当时《大公报》内外有许多记者都干得十分出色,并各有特色。比如范长江、徐铸成、萧乾、杨刚、浦熙修、赵超构、陆诒、孟秋江……这种从新闻界“爆”出的文化现象,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我把目光凝聚在骨灰墙上。人生经历真是不能预料,他俩的后半生一晃即逝。历史和后人能够记住他们的,仅是他们的前半生。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月,更是一个严峻和艰苦的时代。父亲挨过国民党的抓,母亲敢于也乐于面对面和国民党上层人物“斗”口舌。他俩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心气儿也高,结果一昂然一进取,不仅事业有成,人也“出来”了。他们勇敢“向前看”,就果真“看”出了结果。与他俩同期的那一批记者,大多也都入列--进入到自己应该占有的历史位置。

金克木先生对我说过“:你母亲是个作家(诗人)型记者,你父亲则是学者型记者。”金先生是在闲聊中评说的,却顿时揭开我久久迷漫着的心理迷雾。我曾用心研究过母亲,也涉及到对父亲资料的占有。我很想以一个“后(来的文化)人”的角度,写一部《大公报畅想》。把父亲的研究功夫用在前边,然后用母亲那种随意的笔触挥洒开来。我实在敬仰三四十年代的那批记者,他们年轻时很勇敢很灵巧地那么“一机灵”加“一奋斗”,结果就出来了,一批人纷纷入列--入到历史之列。所以,我作为这个系列集体的一名后人,也时常思考如何才能继承他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三思后我认为,似乎就是要在自己还有劲头、同时外界也给这种劲头以可能的时候,猛“一机灵”再猛“一奋斗”,好让青壮年的年华迸发出属于历史的宝贵光芒!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么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就会大成,人们也纷纷入列--同样是入历史之列。这样,岂不是一切都太美好了?我为之高兴得不知所措。对比之下,世俗的金钱、级别、房产什么的,就实在没什么意思了。

大写的人的后代,第一重要的,就是要竭尽一切努力,使自己也成为大写的人。实现大写,是有经验和条件的。前辈的经验值得后辈借鉴,但由于条件不同,未必能在同一个环境“出来”。这无所谓,只要努力到了,也就算是完成了“大写”。我每去一次东外外墙,归来就要做一次“大写”的梦。直到如今,这梦也还没醒。

东外外墙,不仅是我父母一辈人的归宿,也是我这辈儿人的最终老家。

同类推荐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许多人视传其神为畏途,但是席小平在一部书中记录、欣赏、分析、评论流派情趣各异的书画作品毫无吃力之感,反而极逞笔力,将一幅幅用线条与色彩勾勒的作品演变成一场场文字的盛宴与语言的狂欢。在欣赏和探寻书画家们的艺术成就时,席小平专于白描,但是在倾注感情时却不吝笔墨,他的描写从底蕴到语言都是民族的,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翎毛、走兽、虫鱼等内容,不论是工笔、写意还是勾勒、设色等技法,都有富于中国传统的文人化阐示。从《诗经》流传下来的“赋比兴”手法在席小平手中运用娴熟,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铺陈、比喻、起兴成为席小平散文的一大特色。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日益富起来的中国人应当积极探索和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关系到全社会幸福指数的全面提高。什么是科学的幸福观?其一,科学的幸福观对幸福的定义必须符合定义的逻辑规则,即外延要包含幸福概念所指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内涵要抽象出幸福概念的本质属性;其二,要深刻揭示人类幸福的客观规律,使人们明确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其三,要有实践指导意义,容易付诸行动,并切实增进个人和社会幸福指数的提高;其四,能够促进善的互动循环,完善人格,提高道德水平,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句话,科学的幸福观应当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健康的、和谐的、理性的、积极进取的幸福观。
  • 见证与超越

    见证与超越

    慈林山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六十年来,慈林山煤矿由一个小煤矿建成一个大公司,不但生产建设、矿容矿貌、生态文明、党建模式、员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积淀形成了优良的光荣传统,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现在的、未来的慈林山人学习和传承。
  •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开半世

    花开半世

    她本是妖族中令人唾弃的存在,因为一直守护自己的姐姐她成为妖族圣女。他是神魔之子是不堪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容下他,他大闹六界,被封印在千年寒潭被历代圣女守护。他和她本是对立,却因爱而在一起,当天下人都反对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超神学院之火种

    超神学院之火种

    我发誓我在此之前就是一普通的工薪族。我没什么大志愿,但是我还是去了。为什么!
  • 妖精集

    妖精集

    【短篇故事一】抑郁作家和妖怪少女郊外布满绿藤的房子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二】建国后成精的蛇妖和心善的兽医(有空扩写)【三】秘境树妖大佬和貌美探险爱好者【四】(反串)人冷话不多的雄白蛇和软萌懦弱的雌青蛇
  • 重返五年

    重返五年

    那年高一的我与高二的沈一辰初三的江蓝陈玉白建立了一所文学社,名为境山亭。一年,两年,境山亭飞速发展,但我因为个人原因退出,灵魂人物一个接一个的退出,最后只有陈玉白还在坚持。五年后的重返校园,我会后悔吗,后悔有什么用呢?一次机会,重新来过,是改变命运,还是重演历史。
  • 契丹王妃

    契丹王妃

    他想过无数种于她重逢的情景,却没想到上天安排了最残忍的一种。她是大宋公主,他是契丹大王,纷繁战争中,他们凭一句劝慰、一块玉佩结缘,然而无法逾越的家国深仇、暗已萌生的少女情愫、阴霾悲切的命运轮回,注定此段外族之恋受尽爱与恨的烈焰煎熬。也许是诅咒,他们之间总是波折重重……
  • 莫问苍生问鬼神

    莫问苍生问鬼神

    时也。命也。罗湛只不过想当一次奸商,却从此背上了万物鬼神的脊梁。
  • 工作只需20年

    工作只需20年

    本书是介绍“如何缩短工作年限、提前享受自由生活”的职场实用方法类型的书,带有励志的成分。本书的重点读者群是即将要开始工作的大学生、初入职场但对工作和人生毫无方向的年轻人、渴望改变并且不想被工作束缚一辈子的新一代普通上班族。书中讲述的是通过三个大方法的详细解说,帮助读者大幅缩短工作年限,只需20年就能得到普通人工作一辈子得到的东西,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和人生自由。本书的重点读者群是即将要开始工作的大学生、初入职场但对工作和人生毫无方向的年轻人、渴望改变并且不想被工作束缚一辈子的新一代普通上班族。
  • 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又名《我不是汉奸》。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明朝末期,成为了少年的吴三桂。他不想再做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他要改变历史,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大英雄。李自成没有被他杀死,永历皇帝更被她藏了起来。陈圆圆本来就没有被霸占。他是清朝时期一个另类的王爷,一个不听从中央命令的地头草头王。在偏远又贫困的云南和贵州养活着全国三分之一的老百姓,使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他是英雄还是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一切都要由后人来评说。但他觉得自己已做到了问心无愧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