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2900000012

第12章 中国传统的茶禅美学思想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朱海燕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王秀萍

湖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学重点实验室 刘仲华

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从印度传入中国,此后,佛教教义逐渐同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伦理观念相结合,并吸收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经历了玄学化的“般若学”和儒学化的禅宗两个阶段,到中晚唐时期,禅宗在江南一带迅速发展并流传开来。邓晓芒等指出,禅法认为的“佛即众生,众生即佛,二者之间,本无绝对界限,只有一念之差,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将世俗与天国,此岸与彼岸统一起来,这种着眼于人世的观念与儒家人文主义颇多接近之处,尤其当它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进入中国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心理之中时,它也就由宗教变成了美学。皮朝纲认为:“禅宗的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生哲学——生命哲学”,“它在人生真谛、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等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禅宗美学最根本的和最能彰显自身的就是它能够给出一种生命自由之美,这正契合了那些困顿彷徨的士大夫们对自由之美的向往。正如中国士大夫们在耕读游宦之余,不免寄兴于琴棋书画一样,禅意在他们那里,也往往表现为诗意、画意,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唐以后,在禅宗美学的影响下,淡雅、平远成为文艺审美趣味的主流,心境与意趣成为文艺创作冲动之本源。一切艺术的功德、教条、格律、法则、程式、规范都在可有可无之间,不是真有,也不是全无;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不是单纯感知,也不是一味推理;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锐意求新。中国文人的诗画,总是在这二者之间左右摇摆,来回徜徉。而作为体味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的茶事活动及其艺术创作,也不可避免地与禅宗美学相融合。禅宗大师、士大夫们从他们的角度深刻理解了茶饮的外在功效和精神意蕴,通过茶之道来寻求生命与自然繁荣衰败规律的契合点,从中体味生命的真谛,将自我置放于广博与浩渺的大千世界,将小我的个人得失忘于虚空。

禅宗与茶融合孕育出了“茶禅一味”这朵茶美学奇葩。“茶禅一味”之说最早见于宋代中国禅僧圆悟赠于日本弟子的“茶禅一味”四字手书。这四字手书可以看作是圆悟禅师对中唐至宋已形成的茶禅美学思想的较精辟的概括。唐宋以后,各代都从各自不同的方面丰富、拓展了“茶禅一味”的内涵。品读史上杰出的茶禅诗画,我们认为茶禅美学思想始终不离“妙悟”、“静寂”、“淡泊”等特征。

一、“妙悟”

关于“悟”的含义,许慎《说文解字》云:“悟,觉也。”又云:“觉,悟也。”故段玉裁说:“悟者觉也,二字为转注。”“悟”之觉源于“寤”之觉,睡醒叫寤,觉悟叫悟。对于禅宗来说,“悟”或“开悟”,就是见性。这种“见性”,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经历“开悟”的这种转变,人就获得了一种能够透视世界和自我本身外表假相而“见”其本真的全新观点。同时,“悟”或“开悟”的过程,也是人见出美的本质的过程。对于禅者来说,美的本质在于真如、自性,美也源于真如、自性。

禅宗主“悟”,无论是北宗的“惭悟”,还是南宗的“顿悟”,皆以“寂”为心境,以“妙悟”为基本方式。“妙悟”的根本要义在于通过人们的参禅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从而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文人们在进行茶诗词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妙悟”陶冶心性,消散烦恼,物我两忘,从而获得对茶的审美。“妙悟”的前提是对茶的深知和茶事活动的亲身体验,“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唯有通过长期的细微观察,凝神遐想,心神领悟,茶的种种美,才能被人们所认知和掌握,并且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正所谓“茶味一杯清苦,妙悟百味人生”,人们因社会地位、文化底蕴、环境和心情的差异,而从茶中感悟出了不同的人生况味,获得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的转变。历尽沧桑的欧阳修从茶中悟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悟出的是如沐春风之美:“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悟出了正气浩然的君子品德:“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浪漫满怀的诗人刘过从茶中悟出两腋生风的若仙美境:“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正是有了“妙悟”,才有了“茶味人生”。

二、“静寂”

参禅主静,讲究澄心静虑、专注精进,直指心性。坐禅时的五调(调饮食、调心、调身、调息、调睡眠)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都是以静为基础的。“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它的本意就是汉语的“修心”或“静虑”。在禅宗看来,我心即佛,佛即我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客观主体、佛我僧俗,无非是我心幻化。禅宗让人们追求的,正是达到这种梵我合一,即心即佛,超然尘外又拘守灵府之中的境界。要达到这种梵我合一的境界,需要发掘人本来就有的佛性——本心,只要能认识到“我心即佛”,就能彻悟佛法真意,这就必须坐禅静修。静坐参禅时,需要凝神专注,容易产生疲劳困倦,精神游离,而饮茶可使坐禅通宵不眠,谓之调眠,还可以帮助消化,谓之调食,另外还可以抑制性欲,谓之调心。因此,茶成为僧侣静坐悟禅的必然选择。这种“由静达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茶须静品”理念。世俗茶人也爱“静”,饮茶时心平气静,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忌讳饮茶环境的嘈杂、喧闹,更忌饮茶者心境的纷扰嚣乱。因为只有“静”品,方能真正得其神韵,品出茶的内在精神性,从而达到饮者由静而清心,心清而怡神。苏东坡《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此诗是苏东坡被贬儋州(今海南省儋县)之时所作,是描写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表现出一种极其平静达观的心态,尽管作者当时身处恶劣的环境中,但因为心中有茶而没有因困境而消沉,甚至还能自得其乐,取泉煎茶。如此宁静的夜,如此虚静的心,江面平静如镜,月影清晰明净,甚至斟茶的细微之音也如同松风飕飕,岸上传来的更声长短交替声声入耳。诗中无一静字而静意自现,可与王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相媲美,堪称描写“虚静清幽”茶境的千古绝唱。也正是在这样宁静的氛围和空灵虚静的心境中,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这些极为平凡而简单的琐事都充满着诗意的美,当茶的清幽之香静静地浸润心田时,心灵便在虚静中变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得以升华净化,体会与大自然相融相乐的愉悦。又如明代文征明所作茶画《汲泉煮品图》,他以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具体而真实地描绘初春摘采新茶时,朋友来访,侍童为其主客“煮而品之”的情景。画中情节安排在江南山明水秀的幽静环境中,悠闲宁静是画的基本情调,从这幅茶画中我们看到明代细腻精到、清丽优雅的江南风致饮茶方式。茶人们乐于置身大自然中,感受那一缕幽幽茶香所带来的静寂之美。

三、“淡泊”

在早期佛教和庄玄哲学影响的基础上,禅宗对士大夫最大的影响还是—种逃避现实、远离社会、躲开人世间斗争的出世人生哲学。尽管有些消极,却与士大夫—直追求的“人生贵在适意”的生活情趣一拍即合,在士大夫那里留下了以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与自然淡泊、清净高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趋向于清幽寒静,追求的是自然适意、不加修饰、浑然天成、平淡幽远的艺术境界,“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禅宗讲究从细微小事中得到启示,从大自然的陶冶中获得超悟,无迷狂式的冲动和激情,有的是细微、幽深、玄远的清雅乐趣和一份宁静、纯净的喜悦。士大夫接受这些,粗犷转为细腻,疏放转为敏感,借以调节心理平衡的外在活动转为自我内心活动。因此,士大夫审美情趣也潜移默化,向着静淡幽远、超然脱俗、忘却物我的内心细腻感受的精致方向发展。在这种审美情趣指引下,茶人们追求自然淡泊的品饮情趣,如梅尧臣《茶磨二首》:“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和苏轼《次韵黄夷仲茶磨》:“予家江陵远莫致,尘寺何人为披拂”都暗藏了一心向佛,追求淡泊隐逸的情怀。清代郑板桥诗曰:“小廓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一字一句,禅意灵动。炊烟已化在远黛的暮色中,煮一盏香茶,折几朵野花,柴门外天空寥阔,秋水与天色共融,鸦鸟伴夕阳归巢。作者因摆脱了世俗杂念,静观默照,心怀淡泊无为,随缘任运,从而体味出“乱鸦揉碎夕阳天”的空灵禅意,感受到“寂寂柴门”的充盈,走进秋水阔远的意境。

唐伯虎一生爱茶,留下不少有关茶文化的名诗名画,体现明代茶文化的名画《事茗图》中:高山流水,松竹茅屋,巨石苍松,飞泉急瀑,缭绕云雾,或远或近,或显或隐,屋内一人品茶就读,屋外老者手持竹杖,行在小桥中,身后小童手抱古琴……此情此景,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胧之韵,宛如世外桃源,又是人间美景。他的另一作品《琴士图》描绘的是一位儒生在深山旷野中品茗弹琴。画面中青山松簌,飞瀑流泉,琴韵炉风,茶釜里的水沸声与泉声、松声、琴声、茶人的心声交融一体,仿佛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这正是众多茶人在品茶中追寻的宁静、幽远、静谧、闲适的感受,这里全然没有那种浴血扬名、驰骋疆场的抗争、悲叹和崇高。面对静谧的自然、淡雅的香茗,自然而然地抒发内心淡淡的情思。这些融入艺术作品当中,就化作自然适意、浑然天成、平淡幽远的闲适之情。诗人的心境不再浮躁,不再追逐虚浮名利,而是一个回归于清纯空灵,像茶一样清香的超然茶人了。而这恰恰是禅宗影响下的士大夫茶审美情趣的外化形式:宁静的无人之境、恬淡的清新色彩、含蓄的感情,形成与崇高相异的另一种优美——“淡泊”。

总之,禅茶一理,无论客来敬茶,以茶联谊,还是独品修身,寄托于诗词歌赋、水墨丹青,以表达茶情禅意,都是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去契悟人生大道。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如何使人类无忧无虑地生活就成为哲人们时刻思考的问题,在客观条件障碍面前我们的实际作为十分有限,唯有心灵的修炼才可以超越。禅宗大师们以其博大的仁爱和高深的修养为人类指出了一条能在当下生活中体悟和永葆快乐、健康的光明大道,而这条道路因为茶的指引变得那么清晰和亲切,但又是那么朦胧和冷淡,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奥秘。蟠青丛翠的茶树,日夜汲取着天地日月的精华,本身就是大自然中的美景,采下的芽梢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发生理化转变,成为或绿或红,或青或白的茶品,再在淡而无味的水中得以舒展释放,这是一种可观可触的轮回。茶中的美就是生活中时时刻刻的“当下”,体会并发现其中禅的意境,禅的精神,体悟以思维的乐趣和心底的收获,在“妙悟”、“空灵”、“静寂”、“淡泊”中,获得心底的会心一笑,那就是茶中的美和禅了。

同类推荐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 阿坝州年鉴

    阿坝州年鉴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阿坝州巳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一年上一个十亿元台阶,今年预计将达到63亿元。基础设施、能源保障、资源开发、环境条件等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极大改善。当前,阿坝发展巳经进入提速,增效的新时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纵向比较,阿坝发展很快;横向比较,阿坝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还在扩大。对阿坝来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济的能力。推进阿坝民,族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全国藏区第一州建设。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画说家风

    画说家风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家风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影响,论述了家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与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强调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每小节都引一个典型案例,并配有幽默风趣的时政漫画。本书对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打副本怎成高手

    不打副本怎成高手

    身为试炼者,穿梭在不同的任务世界,掠夺无尽世界的知识和资源。主宰空间,任务,抹杀,江湖,血腥厮杀......任务世界的你死我活,勾心斗角,现实江湖的残酷无情,一个普通山村少年一步一个脚印,成就自身的武者之道。ps:无限流,原创任务世界,武侠,非穿越重生,不喜勿入。书友群:1056723632
  • 晚醒已是暮春

    晚醒已是暮春

    许多人在我们生命中匆匆闪过,如何种种,种种如何,到最后才察觉:留下的总是无关痛痒,失去的总是念念不忘。你会遇到很多个像我一样的人,而我却只遇到过一个你。
  • 繁华三千只为伊人

    繁华三千只为伊人

    他是校草,光芒四射,她单纯美丽,但并不耀眼。他对她一见钟情,她对他情根深种。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一切。他忘记前世,以新的身份出现在她面前,他们可否再续前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轮回V情殇

    轮回V情殇

    吾因隐疾缠身,终未得脱,然或恐心无所系,弃世独去,是以作此篇,为者有三。一曰:以遂心之所向,可以无悔矣;二曰;以道世之所疾,可以无憾矣;三曰:以泄吾之所忿,可以无怨矣!故竭精殚智,以思其愿,述往事,思来者,欲成其篇。然吾本愚懦之人,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羽之智。又今以顽疾故也,思绪受阻,神志不清,可谓是才思枯竭,精疲力尽,自不能以尽其才。故随欲言,无所言者矣;虽欲道,无所道者矣!可谓是言不达意,意不由言,而行遂之文,皆箬此焉!适此劣作,谁与观之!吾亦自知其明也,然亦厚颜而为之。无他,但唯自娱而已矣!
  • 符文之地在召唤

    符文之地在召唤

    诺克萨斯和德玛西亚的战争已经进行了百年,暗影岛的亡魂们正在策划着改变符文之地的仪式。正邪两位召唤师受到召唤来到符文大陆,流浪法师瑞兹想要守护符文之地,却释然在了生命之树下。暗裔、恶魔正在苏醒,塞里希作为战争学院的唯一召唤师,他是否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危在旦夕的符文之地。
  • 我在全职猎魔

    我在全职猎魔

    在全职的世界做着网游猎魔人的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极品剑圣

    极品剑圣

    人生在世百余年,潇洒一天是一天。这是八十一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八十一前世潜藏在心底那遥不可及的梦!直至那天,魂穿到一位叫做八十一的少年身……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一人一剑走江湖,这是一个有关剑(贱)人的故事。******ps;新书需要用心呵护群;477608576
  • 我在晋朝当神棍

    我在晋朝当神棍

    她踏着江南的烟雨在佛象前穿越到了晋朝。芸芸众生,渺渺红尘,她却变成一介流落街边算命的术士。父亲曾留下遗言:我一生为人占卜,窥的不是天机,是人心。窥天机者尚可苟活,窥人心者生死难料。看不尽的人间百态,阅不完的爱恨情仇。她道所见处处皆俗物,除了白银万两,黄金千乘。他乃篡位登基,万民皆道名不正言不顺之人才需以天意来为自己正名。江山在手,大权在握,他成了万人唾弃的上位者。纵使山水相隔,命运的红绳早将他们绑在一起。而她见他时,他却是从她沉痛的记忆中提剑冷然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