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8000000042

第42章 施新政释兵权(19)

赵匡胤一时紧张起来,蜀人之乱尚未平定,辽人和北汉又在陕北蠢蠢欲动,这局面不能说不糟糕。如果,辽兵和北汉兵真的联手从陕北向陕中、陕南侵犯,那么,正在蜀地平叛的宋军恐只能北上迎敌了,这样一来,蜀地就极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变故。果然如此的话,赵匡胤灭蜀的计划就只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赵匡胤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大臣向赵匡胤建议:与其被动地等待辽人和北汉来犯,还不如主动地向陕北进军,或者干脆直接发兵去攻打北汉都城太原。

不少大臣都赞同这种主动出击的意见,赵匡胤却摇头道:“朕以为不妥!虽然大宋还可调集不少军队,但军中精锐多在蜀地平叛,在这种情况下与辽人和北汉开战,那是难有胜算的,而若不能胜,则辽人和北汉的气焰就会越发地嚣张,我大宋的处境也就会越发地危险了!”

又有大臣向赵匡胤建议:既然战之难以取胜,那就遣使去太原主动与北汉通好议和,以争取时间来平定蜀人之乱,待蜀乱平定之后再与北汉认真计较也不迟。

议和的建议也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首肯。赵匡胤问赵普道:“你以为如何?”

赵普回道:“议和之议虽有道理,但恐不现实。北汉之所以欲犯我大宋,就是因为我大宋尚未平定蜀人之乱。此时此刻前去议和,北汉必不答应。更何况,我大宋去太原议和,实有示弱之嫌,既如此,北汉不仅不会答应,还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兵攻宋!”

赵匡胤点头道:“朕以为,宰相所言极是!更何况,朕又如何能去向那北汉伪帝刘钧示弱?”

赵匡胤的话可谓是掷地有声。但问题是,战恐不能胜,议和又不甘,那究竟怎样才能化解陕北一带可能爆发的危机?

赵普又道:“臣以为,战不能战,和不能和,那就只有稳固防守了!”

赵普的意思是:速速派一支军队赶往陕中,摆出一副稳固防守的态势,这样,辽人和北汉兵就不敢贸然南下。赵普言道:“只要宋军能在陕中与辽人和北汉兵对峙月余,那蜀人之乱就当彻底平定了!”

大半朝臣都同意赵普的看法。实际上,赵普所言也是无奈之举。故而,一兵部大臣对赵匡胤言道:“臣以为,防守固然重要,但同时必须做好与辽人和北汉开战的准备!”

赵匡胤思忖片刻,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把京城一带的数万宋军分成两部,一部向西开往陕中,与当地的宋军一道,做好防守辽兵和北汉兵南侵的准备;另一部宋军向西北进发,摆出一副向太原进军的态势。

赵匡胤对赵普等人言道:“朕做出这般鱼死网破的架式,那刘钧不可能不有所顾忌!他只要一顾忌,就会有所迟疑,他一迟疑,光义就把蜀乱平定了!”

事实是,赵匡胤做对了。数万宋军从汴梁一带分别开往西部和西北部之后(当时的汴梁城几乎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了)二十多天,赵匡胤得到禀报:辽兵已经从太原撤走了,原先集结在陕北的数万北汉兵也陆续开回到太原附近。换句话说,北汉皇帝刘钧真的如赵匡胤所愿,没敢对大宋朝用兵。

让赵匡胤更为高兴的是:赵光义和宋军已经彻底平定了蜀乱,正在北归,不日即可抵达汴梁。

那是一个黄昏,赵光义和刘光义、曹彬等宋将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汴梁城。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虽也是与赵光义同行,但却是被关押在囚车上。而王全斌的部将王猛等百来个宋军中下级将领其状更惨,一个个被五花大绑不说.还用绳索拴成了一长串.活像是一队被逼着去修长城的苦力。

未入汴梁前,王猛找着一个机会对王全斌言道:“大人,进京之后,下官恐怕就要掉脑袋了……”

王全斌对王猛道:“你休要惊恐!我会保你平安无事的!”

另一囚车上的王仁赡闻之,不禁长叹一声对王全斌言道:“大人啊,你我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连自身都难保了,又能担保何人!”

王全斌冷哼一声道:“我就不信,皇上会治我等的罪!”

赵光义等人刚一入汴梁城,赵匡胤就率着赵普等一干朝臣赶来迎接。见着赵光义、刘光义和曹彬,赵匡胤首先开口道:“各位爱卿辛苦了!朕已在宫中备下酒宴,为各位爱卿庆功,洗尘!”

赵光义、刘光义和曹彬连忙跪地向赵匡胤请安。赵匡胤伸开双臂道:“各位爱卿快快请起!朕等着与各位爱卿痛饮一番呢!”

待赵光义等人爬起,赵匡胤忽然问道:“光义,那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安在?朕如何不见他们?”

其实呢,赵匡胤早就看见了王全斌等三人,因为那三辆囚车就停在赵光义身后不远处。换句话说,赵匡胤是在明知故问。故而,傍在赵匡胤身边的赵普就抢在赵光义之前高声言道:“皇上,王全斌他们犯了罪,正押在囚车上呢!”

赵匡胤似乎大惊:“宰相,王全斌乃伐蜀之主帅,居功至伟,又何罪之有?”

没等赵普开口,赵匡胤又忙着对赵光义言道:“快,快把王全斌他们放下囚车,朕要与他们一同入宫畅饮!”

赵光义有些迟疑,而刘光义身边的几位宋将却七手八脚地把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人放出了囚车。刚一出囚车,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就抢上几步伏地磕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一边亲手搀扶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一边言道:“各位爱卿受苦了!快,快随朕入宫,朕为尔等压惊!”

赵光义用一种颇为复杂的目光去望赵普。却见赵普用一种懒洋洋的语调问赵匡胤道:“皇上,那边还有许多宋将被绳索捆绑着,是不是把他们都放了?”

赵匡胤一瞪赵普道:“那些都是祸国殃民的罪犯,如何能放?”

赵普刚要发话,赵匡胤却抢先吩咐左右道:“把那些祸国殃民的罪犯统统打入囚牢,待明日,朕再好好地处置他们!”

王猛等一千宋将被押走了。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与刘光义、曹彬等人一道,簇拥着赵匡胤向宫中走去。赵普和赵光义本是傍在赵匡胤的两侧的,可渐渐地,他们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赵普轻声问道:“光义兄弟,蜀人叛乱确系王全斌等人所引发?”

赵光义点头道:“不然,我何必要将他们打人囚车?”

“可惜啊!”赵普叹了一口气,“皇上似乎另有打算!”

赵光义停顿了一下,然后问道:“宰相大人,如果皇上真的有轻饶王全斌等人之意,那兄弟我岂不是多此一举了吗?”

赵普回道:“那也未必!皇上有轻饶之意,群臣未必如此!”

赵光义又问:“我等现在何去何从?”

赵普仰头道:“入宫陪皇上饮酒吧。不然,皇上定会生气的!”

这一夜,大宋皇宫中,真的是喜气盈天,热闹非凡。赵匡胤率在京的所有朝臣设盛宴为平叛归来的赵光义、王全斌等人洗尘庆功。有点奇怪的是,虽然谓之庆功宴,但赵匡胤却明确宣布:今夜只谈饮酒,攻蜀及平叛之事一概不论。

赵光义在赵普的授意下问赵匡胤道:“皇上,攻蜀及平叛之事何时议论?”

赵匡胤回道:“明日议论不迟!”

这下好了,入宫赴宴的所有人都只能一门心思地饮酒了。可酒量有大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酒席上善始善终的。结果,包括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刘光义和曹彬在内,几乎所有赴宴的人,都烂醉而归。饮至半夜,酒席上只剩下三个人了: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

赵匡胤酒量虽大,却也被群臣敬得头昏脑胀,只是一时还能支撑。赵光义酒量小,没敢多喝,所以还比较清醒。最清醒的当然是赵普,别看他也像赵匡胤一样的频频举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怎么喝酒。

赵匡胤眯缝着眼睛问赵普道:“宰相大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群臣都走了,你与光义为何不走?”

赵普回答道:“不是臣不想走,而是光义兄弟问了臣一个问题,臣不知如何作答,所以只能呆在这里候旨。”

赵匡胤费力地眨了眨眼皮道:“赵普,你以为朕喝醉了吗?明明是你想对朕发问,你又为何推到光义的身上?”

赵光义连忙道:“皇上,臣弟的确有事要询问……”

赵匡胤揉了揉太阳穴:“光义,你是想问朕如何处置王全斌他们吗?”

“正是!”赵光义言道,“臣弟以为,王全斌等人虽有大功,但更有大罪!”

“光义,”赵匡胤打了个酒嗝,“你适才所言,朕听来怎么像是出自赵宰相之口啊?”

“皇上,”赵普言道,“开封尹大人所言乃是铁的事实,所以,出自谁口也都是一样!”

赵匡胤“哈哈”一笑道:“赵普,你与光义都违逆朕的旨意了!朕早就说过,今夜只谈饮酒,不及其他,尔等为何不依旨行事啊?”

赵普言道:“臣以为,皇上的旨意,只是针对饮酒时而言,现在,席终酒止,臣与光义大人理应可以言及其他。更何况,蜀人叛乱之事不早作定论,朝中上下恐就会议论纷纷!”

“是吗?”赵匡胤一皱眉,“赵普,依你之见,朕当如何处置王全斌等人啊?”

赵普回道:“王全斌等人直接引发了蜀人叛乱,破坏了皇上一统天下的大业,此罪不小,应由文武百官共同议论为妥。臣过去曾对皇上说过此言,敢请皇上三思!”

“赵普,”赵匡胤似不经意地问道,“非得要百官共同议论吗?你是不是以为朕不能很好地处置此事?”

“臣并非此意!”赵普挺认真的样子,“臣的意思是,待百官共议之后,再报请皇上做最后的定夺!”

赵匡胤歪了歪头:“赵普啊,朝中人多,人多就嘴杂,如果百官七嘴八舌、了无结论,那还不如由朕直接来处置!”

赵普却肯定地道:“皇上,臣保证百官在共议之后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若臣所言不果,臣愿接受皇上任何处罚!”

赵匡胤打了个哈欠,接着问赵光义道:“你以为如何?”

赵光义回道:“臣弟赞同宰相大人的意见,且臣弟明日可以在朝中向文武百官出示王全斌等人的罪证!”

“那就这样吧!”赵匡胤有些不快地伸了一个懒腰,“朕要去休息了!不然,朕明日没有精神上朝!”

赵匡胤说着话便离席而去,因喝酒过多的缘故,脚步多少有些踉跄。待赵匡胤离去后,赵光义低低地对赵普言道:“你看见了吗?皇上有些不高兴了!”

赵普一边起身一边言道:“我以为,皇上明日恐怕会更不高兴!”

赵光义忙问道:“此话何意?”

赵普悠悠言道:“明日百官共议,定会判王全斌等人死罪,而皇上却想网开一面!”

一切都如赵普所料。第二天——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正月二十三日,赵匡胤下令御史台召集文武百官于朝堂,议定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人所犯的罪行。在赵普的主持下,赵光义及文武百官认定: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人在攻克成都后犯有豪夺女子、玉帛、擅发府库、纵容部将和隐没财物等罪,并查实王全斌等三人共隐没财物六十四万四千八百余贯,这还不包括王全斌等三人从后蜀宫中抢得的金银珠宝。后来,赵普又在王全斌等三人的诸多罪名中另加了一条:引发叛乱,危及大宋。

赵光义及文武百官最后判定: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人虽有平蜀之功,但功不抵罪,且罪恶滔天,依法应当处死!

二十四日,赵普将百官共议的结果禀告了赵匡胤。赵匡胤只是“哦”了一声,没有多言。赵普当时也没有多问。

二十五日,赵匡胤没有上朝,说是“偶感风寒”,正在后宫中调理。不过,他却派一名执事太监到朝堂向文武百官宣读了他的处理决定。

赵匡胤的处理决定大略如下:王猛等十数位罪大恶极的宋将立即处绞,并示众于市;免去王仁赡原先在朝中担任的枢密副使一职;在随州设立崇义军,命王全斌前往统率;在金州设立昭化军,令崔彦进前往节制;重赏当初攻打蜀国的东路军所有将领;擢刘光义为镇安节度使;升任曹彬为宣徽南院使兼义成军节度使;等等。

那王猛终究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据说,王全斌曾在赵匡胤的面前极力为王猛说情,说王猛曾救过他王全斌的命,希望皇上留下王猛戴罪立功。赵匡胤却道:“兴师吊伐,妇人何罪?而残忍至此,当速置法以偿其冤!”王全斌最终无奈作罢。那些被王猛割乳而死的“妇人”们,在九泉之下,总算是得到了些许安慰。

在赵匡胤的处理决定中,除王猛等十数位被处死的宋将外,要数王仁赡受到的惩罚最为严重了。王全斌和崔彦进虽然都被降了官职,但好歹还有一支军队统领,仍不失为大宋朝的一名将军,而王仁赡却不仅不再握有兵权,连朝中枢密副使之职也被免去了,几乎变成一介平民了。

王仁赡为何会落到如此结局?原因是,他太不识时务了。赵匡胤曾在二十四日分别召见过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王全斌和崔彦进闻听百官议定他们死罪后,不敢再嘴硬,当着赵匡胤的面,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尤其是崔彦进,认罪的态度还特别地好。而王仁赡则不然,不仅不好好认罪,且还“历诋诸将过失”为自己开脱。赵匡胤气愤地问道:“纳蜀国侍中李廷珪妓女、开丰德府库取金银珠宝,难道也是诸将所为?”见赵匡胤举出了铁证,王仁赡才被迫低头认罪。但已经迟了,赵匡胤不想再优待他了。

以刘光义和曹彬为首的东路宋军,除刘光义和曹彬二人外,其他的主要将领也都得到了赵匡胤的大力提拔。

朝中文武百官虽然大都觉得皇上对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个人的处置未免有过轻之嫌,但也只是把自己的看法隐于心里,顶多在私下里悄悄议论几句而已。不仅是一般的朝臣了。就是赵光义,在听到赵匡胤的处理决定后,也只是轻轻地摇摇头,然后一笑了之。

但赵普则不然,他不仅在朝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明确表示皇上对此事处理不公,且还嚷着非要与皇上当面理论。群臣劝他,他不理。赵光义劝他,他不听。

同类推荐
  •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本书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省(市、自治区)委书记走上岗位的的传奇人生历程,通过这些历史记忆的片段,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到第一任省委书记的革命经历,感受到建国背后的艰辛,还可以激发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Iknowfor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王者无畏:三星总裁李健熙和他的商业帝国

    王者无畏:三星总裁李健熙和他的商业帝国

    有人说,他是韩国的“经济总统”,是“商业鬼才”,是使韩国屹立在世界的人;可也有人说他是“失败的管理者”,一个错误的决策差点毁了韩国的经济;有人说他在韩国是“最受尊敬的人”,是懂得倾听,形式低调的“隐士”;可也有人说他是“阴谋家”,他的诡谲、欺诈让三星与整个韩国蒙羞……他就是三星总裁——李健熙!本书从成就、成长、变革、经营管理、家族矛盾等方面,全面剖析韩国的神话——李健熙的一生,将他的成功、隐忍、魄力、黑暗一并展示给读者。通过这本书你会感受到巨人光芒,也将体味到成功背后的种种艰难与不易,从中获取不断强大的力量。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他凶残弑兄杀父,登上皇位,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他的残暴统治最终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宣告结束。让我们拨开了笼罩在炀帝身的上重重迷雾,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炀帝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往议录

    往议录

    儿时的事有许多我已大不多忘却了,只记得几件趣事,这件事也是我觉得不错的,便也就写来了。
  • 穿越:青梅竹马

    穿越:青梅竹马

    好迷的穿越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想笑。这么多好看的男孩子吗!好看!想……心疼自己十秒,太优秀没办法
  • 总裁的独宠

    总裁的独宠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如傅氿霄;一个永不言弃的爱人,如司韩;一份似水流年的温存,如叶寻;还有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如顾彦。传说中的上天注定,不过是多少偶然之后的必然相遇。某一天,我会遇见你,而你,会在那个地方等我。活着,成了我最痛苦的事——傅氿霄有你的以后,才叫未来——司韩“你的生命中注定有我,”见她一脸茫然,指着无意间写出的她的名字解释,“枔,树叶的意思。”如果你不在这里,我又要到哪里去找你?——顾彦
  • 棺材后的死亡之门

    棺材后的死亡之门

    100个人的猎兵队伍,穿过森林后,只剩下39人。陵墓前,引路人冰冷的笑声响起:“通往冥界的幽灵之门即将开启,欢迎进入死亡游戏。”通过36扇门,每一扇门都会有一条鲜活的生命作为祭品。最后只有3人可以拿到宝藏。昔日的好友开始自相残杀,勾心斗角,随时提防身边人的算计。猜忌,恐惧……笼罩着所有人。神秘的引路人到底是谁?棺材中的染血长裙又是谁的?最后一扇门打开,水晶棺材的后面,竟然还有一扇门,只有一人可以进入,剩下的三人会如何抉择?引路人的身份让剩下三人惊恐不已。到底……是人心的泯灭,还是友情的永生?
  • 傲娇王爷,神医王妃要休夫

    傲娇王爷,神医王妃要休夫

    身为中医世家的传承人,自小被灌输弘扬医术,年过三十获奖无数,感情上却一片空白,相亲时出意外来到楚国,却是人人喊打的妒妇,更被妹妹鸠占鹊巢,亲人厌恶。不过这些都没关系,凭借一身好医术打造自己的势力,扩展人脉,终有一天她扔下会一纸休书,高傲的离开这个负心男人,让天下人所敬重。等等,为毛一切准备就绪后,情况却变得与预期不一样的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儿的人,能够使难成之事心想事成;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能够在商战中左右逢源;能够迅速说服他人,赢得宝贵的合作机会;能够受到上司的重视,深得同事的喜爱、赢得下属的尊重……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通过大量的故事及生活实例来告诉你如何历练“会来事儿”。
  • 绝宠,商妃天下

    绝宠,商妃天下

    意外穿越,21世纪商业奇才穿越为朱府庶出三小姐,面对当家主母,嫡姐、嫡兄的欺负,她已不再是原来的朱蕊,经她一尺,她还一丈,欺她一寸,她必定倾力奉还,他是才华出众的誉王,却偏偏对她青眼相待,谁说庶出不得宠?看她如何绝宠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抱上师父大金腿

    抱上师父大金腿

    白姣姣本是瑶池旁的一颗野草,不知何时在瑶池扎了根,作为一个仙资愚钝的野草,在别的野草挤破了头想入列仙班的情况下,白姣姣每天想的只是吃吃喝喝睡睡。可不知她做了什么好事,竟然入了上古战神镜墨上仙的眼,在一干神仙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中,被带着入列仙班,收为大弟子,成功报上大金腿,走向人生巅峰。可是……这其中似乎有什么隐情的。
  • 白衣,红衣

    白衣,红衣

    云雾缭绕着空中一个巨大的宫殿,在这个宫殿里花草就像有生命一样,不管是什么季节它们依然存活,繁华的宫殿有很多仆人,就像华夏的皇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