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700000019

第19章 二、宦海沉浮,“视民如伤”座右铭(9)

这两代人的不同表现,宿命般地预示了帝国未来的命运。

赵顼身着戎装,的确表明了他对文治武功的向往,表明他对于国富兵强的渴望。不过,他眼下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事情起因于朝廷将要举行的春季祭天大典。本来,按照惯例,每次春季祭天大典完成后,皇上都要给文武百官赏赐银两与绸缎,表示皇家对群臣一年辛苦的犒赏。然而,赵顼接手的国库已是空空如也,因此,他只有不好意思地免去这笔赏赐。

面对朝廷的日子难过,1068年年底,引发了王安石(字介甫)与司马光(字君实)二人在神宗皇帝面前的第一场唇枪舌战。

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已经先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王安石第一次没有推辞便接受了此项任命;而司马光则是在皇帝下令不许推辞的情况下,无奈地接受任命的。

司马光与王安石第一次同事是在群牧使包拯也就是包青天手下,担任群牧司判官。有一次,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包公置酒赏花。司马光素不喜酒,但是在包公劝酒时,还是勉力喝了几杯;王安石也不胜酒力,他不管包公如何劝,始终滴酒不沾,包公也拿他没有办法。司马光由此知道,王安石是一个十足的倔脑袋。

关于与司马光之间的关系,王安石的说法是:与君实相处得既好,时日又久,只是对事情的看法每每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常常各异。司马光的看法则悲观得多:介甫待我历来淡薄,我因为和他几次同事的缘故,心里难免总有些眷顾同僚情分。

这次在朝堂上的争论,双方为着各自的理念使出浑身解数,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王安石首先进言:“启奏陛下,造成国库亏空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善于理财的人。”

司马光奋起反对:“皇上,王大人之所谓善于理财者,只不过是巧立名目,在百姓头上增加捐税而已。”

“不然。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充盈。”

“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天地所生的钱财万物,不在民,就在官。设法从老百姓那里巧取豪夺,比增加捐税还坏。这实际上就是当年桑弘羊之流蒙骗汉武帝的那套说辞。”

“此言差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当朝变法必须借鉴前人的经验,而今世道变了,有圣上明君,有群臣群策群力,尤其是你司马大人的监督,难道今日变法会重蹈桑弘羊之覆辙吗?”

“怎么不会?当年桑弘羊不也是打着增加国库收入来骗取汉武帝的信任吗?他首先推行了一整套国家垄断性质的经营活动,将铸钱、冶铁、制盐、卖酒等最赚钱的行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专卖;甚至一度准备将河湖塘湾与海洋中捕鱼捞虾也实行国家专卖。由于立即出现产量大跌,市价腾贵,而不得不放弃。然后,桑弘羊们实行了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法指的是命各地将贡税改为当地特产,以当地平均价格计价,官府则命其运输到指定的其他地区,由官家高价出售,牟取高出一般贡税的利润。而王大人这次变法,几乎是全盘照搬桑弘羊的做法,就连名称都没变。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对,此次变法与桑弘羊有着本质区别。时下,抚内、御外,需要充盈的国库作支撑,所以国家的当务之急是理财,而理财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要发展生产,就要解除生产者的疾苦,抑制兼并,为生产者提供方便条件。改革差役法的目的就在于此。变风俗,立法度,正是当今之急务。”

老实说,与王安石比较起来,司马光对于财政、金融与其他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显然在实践上缺少经验,在理论上缺少研究,差距不小。然而,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如果说到数千年帝国政治与社会运行的机制与原理,说到对此丰富的知识与研究,说到在此基础之上所具有的深刻洞察力与了解的话,王安石比起司马光来,那则是望尘莫及了。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正是建立在对于帝国历史脉动的精确理解与把握之上的。这使他的反对,拥有了极其雄厚的基础与令人敬畏的力量。

随着他们两人争论的不断升级,进而引发成一起震撼朝野的政潮。

王安石除了在朝议时力排众议外,还以国家“积贫”、“积弱”为由,上疏非改革不可,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措施。他把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归咎于朝廷没有“法先王以政”(《王文公文集》卷一)。

他认为,只有根据先王之政的精神实质,结合北宋的实际,实行变法革新,才能“兴利”,摆脱危机。所以,他提出了以经世致用的功利事功之学为理论基础的改革,即“熙宁变法”。

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总方针是“理财”、“通变”,变革的具体措施是通过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新法的推行实施,以抑制为富不仁的地主与富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税收,达到国富民强之目的。一言以蔽之,他就是要实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特色的变法治国。

王安石的“法古变今,理财足用”变法令神宗心动,每次朝议过后,神宗总要单独留王安石面谈一番。

神宗第欲为唐太宗,而安石进之以尧、舜,神宗视安石为诸葛、魏征,而安石竟以皋、夔、稷、契自况。君臣畅谈甚欢。难怪有人说,上有急功近名之主,斯下有矫情立异之臣。如神宗之于王安石是已。

司马光则在《初除中丞上殿札子》中,希望神宗进一步发挥人君有“三德”的观点,他说:“修身之要有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有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臣为谏官时,即以此六言献之仁宗,其后以献英宗,今以献陛下。平生力学所得,尽在是矣。”

程颢虽然也主张改革,但在改革的内容与措施上,却明显倾向于司马光。

不过,他们没有笼统地否定王安石的变法。诸如他们都为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着想,主张进行财政改革。但王安石着眼于“开源”,司马光着眼于“节流”,两人都没有提出如何推动生产发展的有力主张。

而“开源”的方法主要希望通过改革,把“聚敛之权归之公上”,达到“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节流”之法主要是要求裁减冗费,限制以皇帝为首的大小官僚大肆挥霍浪费。

有一次,神宗特地单独召见司马光和程颢,当问及王安石时,他们的回答竟不谋而合:“外人言介甫奸邪,未免过毁,但他个性太执抝,不明事理,实为一大弊病。”

二程兄弟以忧国忧民的时代危机感,不论是自己上书或代表吕公著上书,还是程颢与宋神宗在《南庙试策五道》的对答中,极力谏言:要“救千古深锢之弊,为生民长久之计”,即要想摆脱当前的政治经济危机,当务之急的改革是“尚德”。即以正心诚意的性命道德之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行仁政、重礼义教化的办法,调整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统一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尊从皇权的自觉性。

总而言之,二程强调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以德治国”。当然,他们也不否认“以法治国”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法者,道之用也”,“为政之始,立法居先”(《二程集》P720)。

与此同时,面对土地兼并导致大量“游手”“浮民”的存在,时时威胁着尚嫌脆弱的北宋政权基础。二程先后提出抑兼并、制民产、劝农桑、禁浮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极富伦理色彩的经济主张。

神宗看了程颢的上疏后,特地召见了程颢,经过一番畅谈后,他觉得程颢的确是一位饱学之士,其主张也不失为治国之良策。同时,希望今后能经常与他共商国是。

当时,在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直接纵容下,大地主官僚疯狂地兼并土地。或是廉价买进,或是依势强占,全国肥沃良田几乎被掠夺殆尽。一方面是占田过多,无力使全部土地适时耕种,致使“膏腴之田,遂成荒地”;另一方面是大批农民无地可耕,被迫到处流浪,成为新的浮民游手,导致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衰退。不仅使“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而且也直接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是“国用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二程看来,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程颢在《论十事札子》中强调,只有通过“酌古变今”的改革,改变土地分配的严重不公允现象,有效抑制无度兼并,逐步实现“均多恤寡”的社会诉求,才是挽救充满累卵之危的宋王朝的根本出路。为此,他们提出了“以口授田”、“正经界”、“均井地”等一系列改革主张。

饱读诗书的神宗,虽然也觉得司马光与程颢的进谏言之有理,但他认为其“尚德”的主张似乎有点远水不解近渴。同时,他也知道,尽管二程兄弟提出的“均多恤寡”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但反对豪强兼并,企望耕者有其田,使严重的贫富对立有所缓解,这种愿望的良好特性是不容怀疑的。

不可否认,王安石也是出于“以民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的。

面对大臣们意见相左,皇帝曾有过短暂的犹豫,但最终还是支持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促使皇帝作出此项决定的因素肯定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有下列两点:其一,帝国财政状况日益困窘,举步艰难,已经很难再往前行了;其二,王安石的一套理论的确具有极强大的说服力量。至于年轻皇帝的争强好胜,毫无疑问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

熙宁二年(1069年),不论是赵宋王朝,还是程颢个人,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年二月,赵顼力排众议,任命颇具开拓精神的王安石为执政,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兼领新创设的制置三司条例司,以此作为推行新法的指导机构,进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变法运动。

在宋代,枢密院是宰辅机构的组成部分,枢密院正副长官与副宰相一起并称“执政”。枢密院分掌军政,与中书对称“二府”。“二府”的位置,依照制度,有高下之分,枢密院地位低于中书,枢密使位序在宰相之下。 宰相名义上“总文武之政”,依照制度,宰相可以插手枢密院事务。而枢密院长官则专掌军政,职掌相对狭小。

王安石(号半山),后人称王荆公。赵顼之所以大胆起用王安石,不仅因为他乃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在诗、文方面均“绝妙一时”,为大宋帝国文坛抹上了一层绚丽的异彩。还因为他相继担任着知鄞县事、知常州、江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具有地方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厌故喜新、具有锐意改革精神,又善于领会皇帝的旨意。

早在熙宁元年(1068年),新即位的宋神宗曾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

王安石未摸清皇帝的想法,随即答道:“以择术为始。”他所说的“择术”就是希望宋神宗“每事当以尧、舜为法”(《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十九)。在此后所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科举和吏治问题仍被置于首位,而“理财”则居其末。

不久,王安石终于摸清了宋神宗改革的真实想法,即多次训示:“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共宜留意节用。”(《宋史全文》卷十一)于是,王安石的思想就来一个“急转弯”,极力主张熙宁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正如南宋时吕中所说:“夫安石初意不过欲变法耳,未敢言兴利也;迨青苗既行,始兴利也。”(《宋大事记讲义》卷一)

熙宁二年,当宋神宗再次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

王安石从容将自己“兴利”的想法和盘托出:“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十九)

在这里,王安石强调“风俗、法度”的重要,并力劝神宗“诚欲用臣,恐不宜遽”。王安石善于俯就、迎和了当朝君主的意志,并不惜与反对派针锋相对,当然能赢得主子的欢心。再加上神宗问三朝元老文彦博,文亦曰:“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宋论》卷六《神宗三》)故神宗正式决定擢用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熙宁变法即由此开始。

与此同时,王安石仗义执言也是神宗看好他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邵州武冈知县郭祥正因功升了官,他见王安石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宠臣,为了讨好王安石,特地上书朝廷,希望赵顼以后“专听王安石的计策,一旦发现议论有异于王安石者,即使是封疆大吏也应当屏黜”。

赵顼深感此表章甚为“辨畅”,就以试探的口吻问王安石:“你认识邵州的郭祥正吗?”

王安石立即对皇帝实话实说:“臣过去在江东时认识他。这个人很有点政治家才能,善于察言观色行事,但心术不正,请皇上绝不可重用!”

当郭祥正得知自己在赵顼和王安石那里露馅后,就赶快辞官回家去了。赵顼因此更加信任王安石。

同年三月,鉴于程颢既有地方工作成就,在赵顼即位后,也表现不俗,王安石也很欣赏他,他因此被钦定为变法改革的主要智囊之一,出任条例司属官。

四月,王安石将行新法,亲自点将,特派苏辙、程颢等人作为钦差大臣,到全国各地检查农田、水利、赋役等新政实施情况。

程颢领命后,微服私访,摸清了新法贯彻的真实情况。回朝后,他将自己在基层所见所闻一分为二地向赵顼和王安石作了汇报,希望能慎重地推进变法改革。

程颢在中央政府的初露头角,深受重臣吕公著的首肯,经他推荐,当年八月程颢被授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这种“提拔”与“重用”,并没有使程颢昏昏然而得意忘形,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从政的道德品质,勤奋敬业,踏实办事。史书载曰:“帝尝召颢,问所以为御史,对曰:‘使臣拾遗补阙,裨赞朝廷则可;使臣掇拾群下短长以沽直名则不能。’帝以为得御史体。”(卢连章《程颢程颐评传》p401)

程颢极为欣赏王安石的文品与人品。

他觉得王安石的诗文刚健爽利,直抒胸臆,内容多涉时弊,见解高远精深;他的填词虽数量不多,但词风豪放,“一洗五代旧习”。他认为,一句“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简直就是王安石自信乃至自负的写照。酣畅淋漓,又味道十足,胜过万语千言;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勾引出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考据与赏析。

一次,程颢与王安石一起闲聊,谈到了他们青年时期崇敬的周敦颐。王安石不禁感慨万千地说,年轻时,他曾三次登门拜访周敦颐,均被其拒之门外。于是,他愤然发誓:“吾独不可自求之六经乎?”从此,他从“百家诸子之书”,到医书、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对释老书,也作深入钻研,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为后来主编《三经新义》、《字说》,创建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安石功成名就后,在生活上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即便是他最凶狠的敌人,也很难在私生活上找到攻击他的破绽来。这也许是一心想重振大宋雄风的赵顼对他言听计从的又一个原因吧。

他极度不修边幅。常常长时间不换洗衣服,长时间不洗脸、不漱口、不洗澡。在他的外套上,到处都是汤汁油渍汗迹等污斑……只是王安石极高的官声与文名,掩盖了他的这些缺点。史书记载说:“时人咸谓其贤。”也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王安石是了不起的高人。士大夫以不能结识王安石为最大的恨事。

王安石的吴氏夫人,虽然是位其貌不扬的胖太太,但他从不嫌弃她,夫妻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毛泽东与郭沫若

    毛泽东与郭沫若

    本书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采取“分镜头”写真的手法,全面表现了毛泽东与郭沫若两个现代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交往活动和友情发展。
  •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图说世界名人: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介绍了,艾萨克·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 歌德

    歌德

    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傅雷读书与做人

    傅雷读书与做人

    从早年求学到晚年,傅雷先生对读书、对学问的追求从未间断过。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傅雷读书之感悟见诸于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在做人方面,傅雷的一生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秉性乖戾、嫉恶如仇,他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小说家最大的秘密,在能跟着创造的人物同时演化。生活经验是无穷的。作家的生活经验怎样才算丰富是没有标准的。人寿有限,活动的环境有限;单凭外界的材料来求生活的丰富,决不够成为艺术家。唯有在众生身上去体验人生,才会使作者和人物同时进步,而且渐渐超过自己。”
热门推荐
  • 鲁班乐园

    鲁班乐园

    从书塾体育先生开始,《七妹夫实在太突出了》《鲁班游~乐城》,诸子科技流,书院风。一切有关【玩】的故事,【幸福】是内核主题。3只小木驴在草坪上原地转圈,配上一首“大风车吱呀吱悠悠滴转”,穷人版【旋转木马】让鲁剑从小盆友手里赚到了一大笔【春秋通宝】;游乐设施:逐日洲头巨型木构“摩天轮”成了当地地标、沿山而建的云霄过山飞车、过湖观缆车、瀑布螺旋水滑梯、四人飞天孔明灯……玩具业务:鲁班方块,七巧板、大风车、华容道、墨甲机关(变形金刚、奥特曼)模型、手办、木制乐高……体育休闲项目:比基尼沙滩排球、桌球、保龄、乒乓……棋牌项目:斗员外、麻将、天天象棋、诸子棋牌室!
  • 养成夫君

    养成夫君

    重生再世为人,后悔为了他而迷失自己,这世,她将养成一只属于自己的夫君。"焱,我最,最最喜欢你,长大了,你就回来娶我好不好?""霜儿,你是我的妹妹,我是不能娶你的!""焱,那我娶你不就好了!"N年后…"焱,我不要嫁给别人,你快回来娶我好不好?她的养成夫君,什么时候才能开窍?
  • 绝世丹药师:废柴娇妃逆天宠

    绝世丹药师:废柴娇妃逆天宠

    What?你居然说我是废柴弱智疯婆娘,你好好撒泡尿照照自己。What?你居然要把我送到疯人院,你看我拿我的丹药糖豆砸死你!二十一世纪地下组织绝世女霸王,左刀右叉就可以削死千万大军的浅筠柠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叫末阴大陆的地方,我呸!你就仗着我没有武魄就来欺负我?什么,未婚夫找小三了?姐告诉你,姐左手十二岁小鲜肉,右手十九岁帅果果,你看我怎么虐死你!但是,在这个超神的大陆里,还是有一些离奇的人的……“阿柠,不要离开我,不要……”这颜值逆天,身价爆表,武魄惊世的男人是谁啊,七大姑,八大姨,救我啊!!!
  • 火影啊火影

    火影啊火影

    洛淅从星沐大陆找到了爷爷的遗产,穿越时空,竟然到了火影忍者的世界!二柱子又装逼了?干就完了!鸣人嘴遁?我有耳塞啊!……
  • 我的名字叫白猫

    我的名字叫白猫

    魔都是一个大都市,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千奇百怪的妖。人妖混居的都市里,自然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本小说由一系列相对独立,但互有关联的故事组成,以推理探案为主,插科打诨为辅,如果喜欢的话,请记得收藏。
  • 无限之炼狱传说

    无限之炼狱传说

    骄阳烘烤着这个钢筋和水泥筑造的城市,城市的道路仿佛在编织着一个巨大的蛛网,谁是那跃跃欲试的掠食者,谁是那挣扎求生的猎物,在这个物竞天择的世界里,食物链中每个人都努力的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渴望能够成为登上这个金字塔最顶端掠食者。
  • 梨花泪之缘深缘浅

    梨花泪之缘深缘浅

    在梨花树下,我等你回来与我共度余生,怎奈缘分已尽,我却不愿离开
  • 全唐五代诗格

    全唐五代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王蛊:妃本无心

    帝王蛊:妃本无心

    他说定会娶她,她心心念念地痴等十年,才发觉那不过是一句戏言!他宠她溺她,不断将她推上后宫高位,却是为了夺去她腹中血肉,逼她饮下致命毒酒!此生既然得不到爱,她本想冰封自己的心,无爱无恨地做一个本份的庶妃,可他们却一次次将她推向风口浪尖、阴谋漩涡,逼她进入炼狱之门锥心裂骨!一个是夺她心的王,一个是夺她身的帝,生死抉择间她脱胎换骨,从容笑对间,她惊了谁的眼,又痛了谁的心?爱恨纠缠,最后才明白他才是此生溶入骨血的爱?而她,又将成为谁人此生注定的劫难,谁人心口无药可解的蛊毒?她一直在等,那个最爱的人来迎娶她……一个是腹黑帝王,一个是狂傲王爷,皆为她小小庶女,倾尽一生!
  • 四川文学(2015年第9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9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