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8900000015

第15章 5岁前的教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必须有(2)

从女儿依依听得懂成人的话那天起,我就对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乃至于有时我有事情需要她妈妈或者她帮忙时,她也会用这句话来教育我:爸爸,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让别人帮你!

依依两岁的时候,我带她去乡下奶奶家。农村的火炕大多搭得很高,成人上炕尚且费劲,对于依依来说,无异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她吭吃着攀着炕沿努力向上爬着,可是一次次攀到一半或者还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再次滑下来。奶奶进屋看到她的艰难,伸手把她抱上了炕。没想到依依很不高兴,从炕上一骨碌又滑了下来,继续和自己较紧。奶奶笑,这孩子干吗呀?依依蹶着嘴:“我要自己上!”最终,她搬来一只小凳子放在炕沿下,借助凳子自己爬上了炕。站在炕上的依依张着两只胳膊蹦跳着,脸上写满了胜利的得意。

从3岁开始,依依自己穿衣服。每天晚上睡觉前,她在脱衣服的时候,每脱一件都要整齐地叠好,然后一件一件按第二天早晨起床要穿的顺序摆放成一摞。第二天起床后,就可以从上往下按顺序一件一件穿到身上了。刚开始,依依做起来很吃力,尤其是套头的毛衣之类的衣服,脱和穿都很麻烦,但是依依一旦下决心自己来做这些事情,就不愿意让家里人插手。

从5岁开始,依依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生活用品。有一段时间,孩子没有收拾书桌的意识,常常是桌面上、抽屉里到处塞满了演草纸、蜡笔等零碎东西,看上去一点也不整洁。她妈妈于是每天都要提醒她:依依,把书桌收拾整齐!我支持妻子这样做。我就怕她不提醒依依,自己动手就给收拾了。孩子渐渐就养成了按时收拾书桌的习惯,也养成了按时整理房间的习惯。而每次家里大扫除,她的房间是从来不用我们费心的。

如今,13岁依依自理能力已经超过了很多上大学的孩子。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些情景:孩子上学,家长帮背书包;孩子的鞋带松了,家长帮系好……这些做法,无疑是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更糟糕的是,这种“包办代替”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己无能、愚蠢的观念,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当新生儿呱呱落地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剪断与母亲相连的脐带。只有剪断脐带,才能母子平安,才能使婴儿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不给孩子独自的生活空间,漠视孩子主动性的存在,表面上为他营造出温室一样的环境,则无异于夺去了他们独自生长的权利。试想,成人可以安排好孩子的幼年生活,可以安排孩子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但如何安排他们的中年和老年呢?

毕竟,生活不是童话故事和奶油蛋糕,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人生……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认识。要知道,小孩子在1岁半以后,就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他们什么都想试试,有时候要做的事情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可是还是很有兴致。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就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忽略了这一点,错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就会渐渐形成依赖心理了。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什么都会做的,作为父母不能出于疼爱孩子舍不得孩子的心理,而包办代替一切;也不能认为孩子小,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而不给孩子做的机会;也不要怕孩子做事太慢或者做不好,因为不耐烦而剥夺孩子做的机会……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放开牵着孩子的那只手

如果你稍加留心,也许以下几个镜头对你来讲并不陌生:孩子吃饭时,不愿意吃,边跑边玩,妈妈端着饭碗,在后边追着喂;走在马路上,常常看到已会跑会跳的孩子,偏要伏在家长背上,纵然家长已累得满头大汗,孩子仍旧不肯下来自己走;孩子上学或放学时,书包无一例外地放在接送的家长手上……

家长与孩子手拉手过街、手拉手进教室,甚至手拉手进厕所,只怕孩子有个闪失;在爱的理由下,家长总是从吃饭、穿衣到上学、交友,从课后作业到假期安排,无不尽心思谋,只差代孩子去生活了。别说让孩子独自在家,就连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都被众多的目光所关注,被众多的手所控制。久而久之,孩子本来具有的创造性、主动性,都泯灭于家长的呵护之中,家长已成了孩子的另一只手。

可是,谁又能一辈子拉着孩子的手呢?

假如孩子已经会吃饭,家长就不需一口一口填鸭似地喂;假如孩子会走路了,家长就不用将他抱在怀里,不让他双脚着地;假如孩子会自己洗手洗脸,家长就不用再包办代替;假如孩子慢慢学会了说:“我能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便不要再成为一句空话;放学的孩子不用家长接送也会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对孩子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方法二:给孩子时间,让他处理自己的事情

家庭里最好让孩子有自己的桌子、小柜子等,并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从小养成自己处理自己用品的习惯。告诉孩子蜡笔、尺子等学习用品应放在自己的抽屉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内,图书放在小书柜,弄乱了自己整理好。孩子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不知不觉就会养成独立的个性。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在依依3岁多的时候,每天我都给孩子一段她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玩腻了,无聊了,她就会主动来找我,我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

方法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儿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2004年8月以后,由于依依的妈妈回山东烟台教书去了,我们爷俩相依为命。很多亲友建议我雇个钟点工,都被我谢绝了。一对都很自立的父女,哪还用得上雇什么钟点工呀?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将每天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每当她妈妈打来电话,不无担心地问这问那,依依总是干脆地说:“放心吧,老妈,我和老爸生活得很好,你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那时不满8岁的依依,不仅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而且还能帮助爸爸作些事情。若我生病了,她会端茶倒水照顾我;若我心情不好了,她会想办法安慰我,甚至是鼓励我。我们一起去早市买菜,一起做饭:我淘米,她洗菜……

没有机会,就无从谈锻炼和提高。

告诉孩子“你能行”

作为家长,往往你说孩子行,他就行;你说孩子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其实,孩子就是在家长这样的语言塑造下成长起来的,可见家长的鼓励有多重要。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的鼓励和肯定。

当孩子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孩子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我们当家长的,要用“你能行”来激励孩子,要坚信孩子“能行”,放手让孩子去实践,亲身体验失败的滋味和成功的喜悦。家长要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我能行”陪伴孩子成长,建立自信。

爱的感觉需要培养,从点点滴滴去培养,因为最感人的爱往往就像人们最需要的空气一样,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而人一旦有能力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有人爱我”,那做人将是最有品位、最有情趣的。

“孩子,你能行”,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自信来自于尊重.

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其实对孩子说:“有进步了”,“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啦,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啊”?家长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求全责备,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孩子脸上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有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作为父母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怎么能是合格的父母呢?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父母尊重。家长要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其人格、有伤其自尊的话语。

方法二:成功来自于鼓励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曾读过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文章中的母亲共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母亲做出很自豪的样子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第二次家长会,小学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母亲流泪了。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第三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初中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当儿子从学校回来时,把一封印有某重点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

这是一个“成功来自于鼓励”,最经典的例子,愿我们家长能好好看看,也找找差距。

方法三:自立来自于信任

在西方国家,常见家长将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甩到地地毯上,任其去爬、去啃、去打滚,孩子哭喊,也只是安慰两句,绝对看不到一哭就抱的现象。澳大利亚人酷爱冲浪,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父母都常带孩子去海滩。小孩子褪尽“束缚”,光着脚丫自去玩沙、玩水;稍大一点的孩子便跟着父母下海冲浪,呛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父母最多也只是为其拍拍背,便鼓励孩子再次下海搏击冲浪。

记得依依3岁时,有一次,我在厨房做完饭后叫正在看电视的女儿:“宝宝,帮爸爸拿碗筷,准备吃饭了!”女儿急忙跑进厨房对我说:“爸爸,你让我帮忙吗?”孩子觉得非常好奇,想干又怕干不好。我蹲下来对女儿说:“宝宝,帮爸爸把碗筷拿到饭桌上,用手端着碗,不会摔在地上的,试一试你能行!”女儿在我的眼睛里读懂了什么是信任。

在我的鼓励下,孩子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开心地笑了。还一直问我,爸爸,我能不能干啊?明天我还帮你拿行吗?为了肯定她的成绩,我马上表扬依依说:宝宝是最棒的,爸爸知道你一定行的。这时候女儿也非常的开心。其实孩子有时很乐意帮您做事,只是要看您愿不愿意放手。

其实,孩子开始也不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但看到自己行,非常开心。从那以后,我家摆碗筷,拿拖鞋等都是女儿的活了。通过参加简单的劳动,女儿更加懂事了。

所以,请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交给他们正确的方法,他们一定会完成任务的,他们真的能行!

不要对孩子包办代替

现在的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宝贝,老人眼中的太阳。从孩子出生到长大,大人都力所能及,一律代劳,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凡事不动脑,也不动手。

一些家长总是怕累着孩子,怕出危险,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如当孩子蹒跚上下楼梯时,总担心孩子会摔倒,于是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吃饭满地撒时,担心孩子吃不饱,勺子戳着嘴、眼或鼻子,就喂孩子吃。孩子的吃喝拉撒家长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不需要孩子花一点口舌、费一点力气,使孩子的手、脚、口、目等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畅销双色版)》一书,正是奉献给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的一部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自学读物和教材。这本书组织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国外的若干教育专家和教授,集结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诸多老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借鉴,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造成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事无成等各种失误。
  • 教子方法谈

    教子方法谈

    当今时代,没有哪位家长不期盼自己的子女早日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这种强烈愿望的真实写照。军人家庭子女教育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军人家庭的稳固和谐,关系到官兵的思想稳定和家庭幸福,直接关系到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广大官兵渴望成为子女教育的成功者,使自己的子女早日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究竟采取何种方法来教育子女,可大有学问。
  •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有人以为现在的幼儿园老师都会给家长写信,那是不对的。现在的幼儿园老师给家长写的叫家园联系册,类似于我们小时候期末考试通知书上的评语,很表面的几句话。而这本书里的66封信,是幼儿园老师包括校长通常都不敢写给家长的,信里的很多内容家长一般不会听到和看到,但这些其实才是对家长帮助孩子最有效的内容。
  • 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

    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

    本书提出一种以家长思路观念全方位转变为基础,以系统思维、辨证施教的方法为桥梁,以实现“三和谐”为目标,从而实施家庭智慧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书中向人们展示了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共同成长法、环境塑法、相似性思维法、三爱激励法、唤醒童心法、人生管理法、社会教育法,提供了家庭教育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具有显著的思想内涵和可操作性。
  • 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

    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

    本书由《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亲身体验者和直接受益人(小)卡尔·威特亲自撰写。在本书中,他对父亲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批评。
热门推荐
  • 小说月报2018年精品集

    小说月报2018年精品集

    《小说月报》年度精选系列丛书,为历史悠久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品牌图书之一,也是中国年度小说佳作权威选本之一。《小说月报2018年精品集》囊括十六位优秀作家——含五位新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年度杰出作品,他们是:石一枫、尹学芸、胡学文、张翎、季宇、王占黑、莫言、弋舟、孙频、马晓丽、任晓雯、徐则臣、黄咏梅、范小青、朱山坡、小白。
  • 唯她主义

    唯她主义

    “我喜欢你”,好喜欢,好喜欢“十五岁的他”,“只钟情于她”,“初恋是她”,“余生亦是”。“五岁那年”,“他”哄“她”入睡,“醒来“他”不知所踪”。“十五岁那年她跟在校草身后道:“小哥哥”,“我喜欢你”。十六岁那年,她耍小脾气道“你该哄我睡觉了”。“十七岁那年”,“高冷学霸”,“萌系校花”。“十八岁那年”,“慕潇潇”,正式打上“叶肆寒”的“烙印”。——新文走甜宠道路
  • 真武纪

    真武纪

    新人第一次写书如果不喜请轻喷右上角叉叉召唤你
  • 妃常狂妄

    妃常狂妄

    穿越了?还是个没爹没娘的?好吧,好歹还有个老爷子宠着。不过貌似听说她那对父母只是失踪了?好吧,我去找他们。漓梓若表示:这日子还是挺好的,有人宠着,没事修炼修炼打打怪再升个级,除了要去找那对不着家的父母都挺好的。只是这妖孽哪来的?“我警告你啊,你离我远点,不然我不客气了!”“哦?不客气?没关系,跟为夫不用客气。”某妖孽邪笑道。……“卧槽……”
  • 遇见你,三生有幸

    遇见你,三生有幸

    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你不知道结局会如何,但是如果遇到了那个人,你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如果是对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遇到,都是最好的时光。感谢相遇,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愿意陪你走过万水千山。遇见你,三生有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弃女之田园风华

    弃女之田园风华

    人要是倒霉真就没出说理去,穿越了不说,还成了个苦逼的弃女,亲爱的外祖母去世舅舅们又烧掉了自己院子,那她就烧光主院给外祖母陪葬,姐姐我潇洒离开做个田园女!貌似这田园女也没做舒服,这不,又来个城主欺负我,苍天啊!不带这样的。
  • 京城魍魉梦

    京城魍魉梦

    京城魍魉梦可以不信,但别作死,别不敬。提示:1.架空历史、地名、姓名。故事均为编造【离奇事件】与现实雷同的话,那纯属缘分巧合。
  • 5分钟看穿人心

    5分钟看穿人心

    你是否不明白为什么上司上午还在对你微笑,下午就炒你鱿鱼?你是否正在头疼该如何搞定难缠的客户?你是否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和他们沟通?你是否奇怪要好的朋友为什么突然和你疏远起来?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心难懂,但必定有迹可循,本书为你提供了一条探视人心的绝佳秘径。一个人的外表、衣着、言谈、举止、爱好、品德等方面,无不隐藏着他内心世界的点点滴滴,就连不经意间的小动作,也会透露出他的小秘密。在这本书中,你将学到如何观察这些细节,如何判断它们是否有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细节洞悉人心,进而成为一个沟通高手、交际达人。快速读懂人心,从翻开这本书开始。
  • 大佬失忆后成了我的灵宠

    大佬失忆后成了我的灵宠

    “孩子,快去救他!”死去三年的父母,托梦叫女儿去坟地,救一只生灵。以为只是噩梦,可山上的景象吓了婉儿一跳——坟地被炸开,不见父母尸骨,婉儿折了树枝划动泥土,找到一只泥猫,难道生灵就是他?数百万年以来,灵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灵族从不与善于伪装的人类为伍,以保自身周全……放肆!本王是灵界之王,你竟敢将本王搁在大腿上!主人每天照顾护理我,我也要保护好她!护身灵玉被摘,猫王失了记忆,死心塌地地跟着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