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2000000038

第38章 2011 年最佳影片

面对这种数字眩晕的最佳对策,可能并非政府立法或制定新的法律,而是看一场电影。或者,准确地说,是两部电影。

最理想的友谊在于确定人际关系的质量,而非可计量的资产集合。2011 年第 83 届学院奖——每年在好莱坞举行的年度最佳电影颁奖——对此给予了很好的说明。鉴于当前 Web 3.0 革命的普遍狂热,足以预见 2011 年奥斯卡奖相关的大部分消息必将与社交媒体有关。《华尔街日报》对第 83 届好莱坞年度盛典的描述是“社交化与应用化的奥斯卡”——“完全是”社交媒体与移动应用程序的相得益彰。58 在 Twitter 上,为期 3 小时的电视直播期间,388,000 名用户共创造了 120 万篇推文。59 此外,社交媒体也主导着 2011 年奥斯卡的内容:关于马克·扎克伯格颇有争议地创立 Facebook 的半真实故事——由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导演、阿伦·索尔金编剧的《社交网络》,就成为该年度最受欢迎、最获好评的两部电影之一。

《社交网络》的特色选用,在于以 Facebook 创立最初的历史为原型的故事作品中的许多半虚构人物,比如社交媒体革命的首席互联官马克·扎克伯格和 Facebook 的总裁以及社交视频网 Airtime 的共同创始人肖恩·帕克。影片中一些配角,如社交知识网 Quora 的共同创始人亚当·德安捷罗,以及由我们的老朋友、硅谷社交关系之王 @quixotic 引荐给帕克和扎克伯格的Facebook 初始天使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

芬奇与索尔金的这部电影根据本·麦兹里奇(Ben Mezrich)2009 年颇受争议的轶事书《意外的亿万富翁》改编,是一则关于友谊、身份和背叛的寓言。故事发生在 2003 至 2004 年冬季的雪天,Facebook 于新英格兰诞生之时。新泽西州一位犹太人牙医的儿子、聪明的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复杂的社交世界里,面对古老的俱乐部、晦涩的风俗以及美国上层人士的封闭圈子显得格格不入。牛津大学认知与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罗宾·邓巴教授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已经发展到足以掌握哈佛大学社交结构的复杂性,并认为“维护一个共同社区的是彼此的责任与互惠感”。马克·扎克伯格的脑容量不用怀疑,但是,在《社交网络》中,扎克伯格是一个不能或许不愿维持这一复杂的社交责任与互惠感,从而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发展亲密友谊的人。

《社交网络》中半虚构的扎克伯格可以看做是二十世纪之交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视为界定现代民主社会的“差异化个人主义”的代表。60 扎克伯格毫无社交责任与互惠感,一丝儿都没有。他任性固执地忽略了哈佛大学社交生活的复杂性与私密性。在创立 Facebook 这个虚拟的朋友“社交网络”的过程中,扎克伯格背叛了最初为其提供创业资金的最好的朋友和伙伴,通过网络侮辱了女朋友,窃取了最初信任他并对其开发网站予以资金支持的另外两名学生的商业理念。有着高级商业头脑的技术天才扎克伯格,被描绘成一个孤独的、没有朋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不善打理真实的社会关系并最终背叛了人性。于是,这个社交功能障碍的程序员会发现这个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主流社交网络成为了我们 Web 3.0 时代“赞”经济的核心,成为了近十亿各自分散的个体在各自豪华的小室大联合的“个性化社区”。

碰巧,2011 年的另一部著名电影也与本书的一些人物有关。

还记得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的长子伯蒂吧,他的童年形象就可以在“阿尔伯特亲王与斯特兰奇”一案根源的那些私人蚀刻版画中得以窥见。1859 年,这个年方 18 岁的牛津学生常常在每周四下午出入于本杰明·伍德华德的辩论社大楼。1901 年维多利亚女王驾崩之后,封为威尔士亲王的伯蒂登上国王宝座,即爱德华七世。1910 年伯蒂去世后,他的儿子乔治五世继位。2011年的另一部重要影片——汤姆·霍伯的《国王的演讲》即起源于此。

乔治五世有两个儿子,爱德华与阿尔伯特·乔治(也被家人昵称为伯蒂)。乔治五世于 1936 年驾崩之后,长子即位,但是,后来又将王位禅让,与名为华里丝·辛普森(Wallis Simpson)的美国离异女子结婚。《国王的演讲》的内容,就是 1936 年 11月经兄长禅让而成为国王乔治六世的伯蒂的故事。

即使与 2003 至 2004 年冬天马克·扎克伯格的哈佛生涯相比,1936 至 1937 年冬天的英格兰社会仍可堪称错综复杂——与纳粹德国的战争一触即发,同时又面临着史上最为严重的政府危机。《国王的演讲》正是一部关于伯蒂——无疑,其脑容量小于马克·扎克伯格——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个人与公共关系中如何游刃有余的电影。

《国王的演讲》主题是贵族阶层伯蒂与莱恩尼尔·罗格(Lionel Logue)——一个离经叛道的澳大利亚平民语言治疗师——之间颇有波折的深厚友谊。伯蒂的秘密就是他严重口吃,面临着无法完成战前公开演讲的艰巨任务——这一秘闻,要在今天的 Web 3.0 世界,无疑会被社交媒体的芸芸大众在浩如烟海的推文中公之于世。《国王的演讲》伟大之处在于描绘了未来的乔治六世与语言治疗师罗格之间扣人心弦的紧密关系——在那复杂到令人咋舌的社交环境中,国王与平民都着力保持自我。

镜头始终聚焦于此二人,在相互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穿插着一个个起伏情节: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认识彼此的社会责任,诠释彼此的忠诚,相互争论、玩笑,最后逐渐喜欢甚至热爱对方。

当时,2011 年学院奖对年度最佳影片提供了两个选择方案:

一部关于背叛与人际关系的破灭,另一部则对人类亲密关系与友谊进行称颂。《社交网络》中开创“赞”经济的亿万富翁失朋去友、茕茕孑立;而《国王的演讲》中充满关爱的父亲、丈夫和朋友相信自己并最终团结整个国家。

“你不可能像爱一个人那样爱上一个东西的全部,因此一个以爱好为出发点的世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个谎言。”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对比尔·凯勒的女儿能在短短几小时聚集 171 名朋友的社交科技施以热烈的攻击:“但是你却真的有可能爱上一个人的全部,因此对科技消费主义秩序来说,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为它揭露了这个谎言。”61

你能猜到在第 83 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哪部电影荣获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影片等四项奥斯卡大奖吧? 62

“注意保持自己。”许久以前他这样提醒我。我不知道是否做到了。要知道这个可不总是那么容易。

——特蕾西·舍瓦利耶(Tracy Chevalier),《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驱除边沁

最后,我们需要回到故事的开头,回到与杰里米·边沁的尸体在伦敦令人眩晕的邂逅。在这个“自我肖像”面前的晕眩之后,我需要喝一杯。匆匆出了大学学院,来到高尔街——查尔斯·达尔文曾生活过的布鲁姆斯伯里街区,也正是在这里,在 1848 至 1849 年的那个冬天,前拉斐尔派建立了 1——我向着侧道上的一个酒吧张望。打开黑莓勇士机看看时间,还有一小时留在伦敦。在这个柔然的城市,还有最后一个小时,我就要出发前往机场乘飞机去阿姆斯特丹了。明天,我需要在那儿的一个社交媒体会议上发言。

天色将晚,我穿过高尔街,投入到黑色出租车与红色双层巴士的车流之中,一路往南朝着伦敦中心区而去。在这个 11 月份的冷飕飕的下午,我双手塞进衣兜里精神勃勃地走着。酒吧位于大学街,与大学学院里南回廊上的边沁“自我肖像”仅仅几百码之遥。靠近一些,我才发现和伦敦的大多数小酒店一样,这个酒吧的门上也高高地悬着一个招牌。设计成大挂件形状的招牌之中,是一个老人图像:亮晶晶的眼睛,长可及肩的灰色头发。尽管暮色阴沉,我仍然立即就认出了他。正是我刚刚逃离的那具尸体——边沁本人的图像。

名为“杰里米·边沁”的酒吧就是这位死去的社会改革家活生生的纪念馆。酒店前门外的墙上甚至还挂着一块小黑板,醒目地铭刻着“杰里米·边沁”的历史,从他在大学学院通道上公开展示的不朽尸体开始,到对他功利主义哲学的称颂结束:

其自命名的“自我肖像”其实就是他的骸骨,穿着他生前的衣服,上面是蜡制的头部。原头已经风干保存在大学地窖中。

学院理事会举行会议时其遗体会参加,在会议记录中被列为出席但不投票。吧台上方可见边沁头部的复制品,由学院学生所制。酒吧以其命名,旨在提醒我们杰里米·边沁最伟大的理想——“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我心灰意冷了。正如希区柯克的《眩晕》中斯科特·弗格森逃脱不了玛德琳·埃尔斯特的尸体一样,我好像也逃不开杰里米·边沁超知名度的死尸。饮着啤酒,吃着薯片,我并没有坐在吧台盯着边沁的蜡制头部复制品,而是沿着螺旋梯来到了纪念“监察室”发明人的那间仿佛仁慈得空无一物的小房间里。

在“杰里米·边沁”酒吧这个脱离边沁的房间里,来一品脱苦啤酒,我对那天下午早些时候遭遇的不朽尸体陷入沉思。

我意识到,历史真的是在重演。边沁“自我肖像”的简单结构可以说反射出了我们社交媒体世界的数字自恋。我也认识到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尤其是他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的理念,与马克·扎克伯格之类当代数字世界幻想家的思想还是有所不同。你应该还记得,马克·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正在形成一个量化全球情感的幸福总值指数。因此,我想到对边沁的批评也可能是批评今天社交网络革命的最佳策略。于是我不禁沉思,要摧毁这在今天与在十九世纪一样腐蚀性的功利主义思想,最有效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呢?

将啤酒一饮而尽,举目四顾看墙壁上是否还有蜡制头像——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将杰里米·边沁的尸体从我的脑海中驱除呢?

论数字自由

在我喝第二品脱苦啤酒的时候,解决办法跃入脑海。我意识到,与其他任何理论体系一样,最有效的批评办法在于那些理论曾经的倡导者。我的思绪停留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出生于距“杰里米·边沁”酒吧不远的本顿维尔罗德尼坪(RodneyTerrace),2 布鲁姆斯伯里以东一两英里之遥——那个人就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社会与政治思想家。

你一定还记得密尔,这位曾经经历过“精神”“危机”3 的“功利主义倡导者”,4 转而与其法定监护人敌对,控诉他“彻头彻尾只是一个孩子”。密尔抛弃了边沁将人类视为简单计算机器的解译,相反,他认为我们人类的特质更加复杂、更加独特——根据《国王的演讲》中的高贵品质,更可解释为——爱与精神上的宽容、诗歌与思想上的独创性和独立性,以及快乐的最大化与痛苦的最小化。

生于 1806 年、逝于 1873 年的密尔,其生平与英国工业革命同期。这一时期,工业技术大爆发,以互联的城市与大众社会体系取代了传统的农耕村落生活。就好比今天,以连接技术定义的革命世界——经济历史学家艾瑞克·霍伯斯邦所称的“烟囱与蒸汽的时代”。例如,1821 年至 1848 年期间的英国,轨道公司铺设了 5000 英里的铁路,而约翰·劳登(John Loudon)发明于 1823 年的“柏油碎石”铺路创新技术使英国拥有自罗马帝国以来世界上最好的道路系统。“新世界需要新的思想家,”

密尔自传的作者理查德·里夫斯解释说,“密尔决心成为其中最伟大的一员。”5

密尔能成为这一联系新世界中英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其现实主义。他承认,不论好坏,工业革命都是不可避免的;并因此认为,文化保守派——比如讴歌工业化以前历史的前拉斐尔派——“将其自身束缚于死去的政治与宗教制度的死气沉沉的尸体之上”。6 但是,密尔也并未跌入悲观,他对互联的新技术予以褒扬,幻想它将最终实现人类永久的联合。所以,密尔终其一生都在忧虑新的工人阶级的苦难,并认为政府在社会运转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与其同时代的许多激进者都陷入空想主义的泥沼,密尔却一直坚守起身。

但是,最能标榜密尔思想并使其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社会与政治思想家的原因,是他了解这个互联新世界对个人自主的影响。边沁等功利主义者致力于全体个人的权利,7 而密尔认为由互联的公路、轨道和新闻媒介组成的新体系创造了一个大众社会,危及任何社会中所有人的最珍贵一面,即个人,于公众意见之外的独立思考与行为的能力。密尔在其 1859 年的经典著作《论自由》中对大众社会展开批评。在这个互联的工业世界中,密尔最为担忧的是大众品味、习惯与观点的“创意匮乏”。“人不是绵羊。”8 他认为现代政府有责任保护个体免于公众舆论的暴政,而非确保个体与大众脱离。基于此,他坚持说只要我们的行为并未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我们就能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如果边沁的纲领是“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么密尔的信念就在于个体不被新生的网络化大众的一致性所破坏,而保持其本来模样。因此,对密尔而言,个人自主、隐私与自我发展是人类发展及道德生活发展的最根本要素。

坐在“杰里米·边沁”酒吧的楼上,饮着啤酒,想着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我突然想到:《论自由》与今天这样一个同为无所不在的科技互联所变革的时代有何相关呢?就马克·扎克伯格而言,这是一个社交的世界——教育、商业、健康与财务均呈社交。9 它也是一个互联的世界——以几十亿的“智能”设备、实时相联的网络暴民、传播陌生人性事详情的万千大众、友谊的官僚化、小老弟的群体思考、孤独的消除以及生活本身成为自愿的《楚门的世界》为界定的互联世界。

尤其是,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大部分人已经忘记了人的含义。“但是,在这里,我恐怕已经开始怀旧了。”与乔纳森·弗兰岑和加里·施特恩加特同为当代最善表达的社交媒体批评家暨小说家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写道:“我渴望这么一张‘网’——它适合那不复存在的人。作为私密的人,对世界而言,以及——更重要的是——对其自身而言,是神秘的。神秘的人——这种人的观念必定发生了变化,已经发生了变化。”10史密斯与弗兰岑、施特恩加特以及我们这个透明与社交化日益加深的时代的其他批评家们,哀悼着私密之人的消逝、私密与神秘的灭亡、喜欢凌驾于爱之上、边沁的功利主义战胜密尔的个人自由,尤其最重要的,群体对人的真正含义的遗忘。

这才是一个“超级悲伤的真实爱情故事”:我们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

思索着莎娣·史密斯对人之含义的概念,我感觉大腿根一阵震颤。不,不是“杰里米·边沁”最好的苦啤酒让我发晕,而是兜里的黑莓勇士机在不懈振动。智能手机——也是我的手表、我的闹钟以及我的日记簿——告诉我,在伦敦的时间已经到期了。我需要前往机场,阿姆斯特丹和国家博物馆在等着我呢。

“社交”图画

马克·扎克伯格曾经有过一个关于图画的问题。在哈佛念书时,他成为了美术史班级的一员。但是,因为建立 TheFacebook(当时公布的名称),扎克伯格无暇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或参加任何相关的讲座。于是在期末考试前一周,他开始着急了。扎克伯格对课堂上的绘画作品与艺术家们一无所知。所以,他想到通过网络途径解决难题。

“与网络土著自然会想到的一样,扎克伯格在互联网上下载了他认为考试要涉及的所有美术图片。”杰夫·贾维斯在 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与扎克伯格相遇,并从当时 22 岁的扎克伯格处得到第一手资料,他解释说,“扎克伯格把这些图片放到网页上,在每一幅图片的下方加了一些空白框;然后,将这些网页发给班上的同学,告诉他们说这是一份学习手册……全班同学一起按照每幅艺术作品的基本知识认真地填好了空,进行了编辑整理,合作完成了这些作品的答案。”11有时候我会想,扎克伯格美术史课程学习的是哪些艺术家呢?或许,是向往从未存在之世界的前拉斐尔派。或者,是阿尔伯特·比兹塔特这样的十九世纪风景画家,充满激情地展示无穷力量的西方景色。抑或许,是十七世纪的两位荷兰艺术天才约翰尼斯·弗美尔(Johannes Vermeer)与伦勃朗·凡·莱因,以其各自不同的方式,提醒我们自己到底是谁。或许,是下载弗美尔与比兹塔特绘画作品的功利主义者扎克伯格,这位相信社交能使我们所有人更有效率、更加快乐的“意外的亿万富翁”。

在他入侵哈佛大学数据库发布 Facebook 之时,这些图片可能就已经在他的电脑屏幕上了。

特别引起我注意,是马克·扎克伯格在这个社交艺术的实验中放在每幅图片之下的空白框。这些空白框里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关于这些图画的“基本知识”,这就和编写程序一样,这些答案也有对有错。我想知道,扎克伯格是如何对伦勃朗的自画像进行描述的呢?尤其是他描绘成使徒保罗形象的老者的自画像,在填入空白框中的关于这些图画的“基本知识”到底是什么呢?你瞧,任何图画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如果它们有相关“基本”的话,那就是:其神秘性与私密性远比其答案更能引起人的兴趣。关于这些图画的事实是:它们的意义不能像 Facebook更新一般通过社交网络填到计算机屏幕上的空白框里。关于任何伟大艺术作品——无论是由弗美尔或伦勃朗还是希区柯克所创作——其基本知识即是提醒我们:作为人类,自己到底是谁呢?

蓝衣女人

画像尤其是自我画像的概念,出现在我的脑海。在阿姆斯特丹社交媒体演讲之后的那天上午,我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里收藏着十七世纪最为著名的一些荷兰画作。我关掉了黑莓勇士机,埋藏在衣兜深处。我也因此得以脱开研究这一移动设备的镣铐,脱离关注者,我离开了全球互联的网络。不再有网络摄像头,没有随时可能出现的推文,没有 Facebook 或LinkedIn 的消息更新,没有人脸识别技术,也没有 Tweetie 应用请求显示我的所在位置。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大暴露主义,在几小时之间就被十七世纪更大的展览所取代。

克里丝汀·罗森对绘画作品的“绘画人类学”进行了论述:

“几个世纪以来,富人和权贵通过绘画肖像记载其存在与身份。

作为财富的标记与永生的标榜,画像往往也暗示出其主题的日常生活——职业、抱负、态度以及最重要的社会地位。”12 罗森解释说,今天,对于 Facebook 之类的社交网站,我们的自画像是“民主与数字的;它们以像素而非颜料形成”。13 但是,也并不总是如此——罗森提醒我们。曾经,自画像是通用的声明,而非自恋的形式;一旦对人类集体而言,就并非以今天社交媒体的个性化语言进行。

在国家博物馆,我就注目过伦勃朗的两幅自画像:一幅是骄傲的红发青年——当时画家比现在的马克·扎克伯格还要年轻;另一幅是被西蒙·沙玛(Simon Schama)称为“伦勃朗之目”的疲倦的老者——当时画家的经济状况急剧下降,他将自己描绘成皱缩的使徒保罗形象。尽管有其各自的深刻的人格色彩,两幅画作都是“基本知识”的通用声明,关于青年的自信与老年的人性耗尽。这也正是为什么几乎四百年之后我驻足于国家博物馆怀着惊奇凝视这两幅画的原因。这两幅作品——借用克里丝汀·罗森之言——均为“永生的标榜”以及十七世纪荷兰个人主义文化的“绘画人类学”。

于是,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那个女人——根本不是她自身的一个图像。我明白了一幅图画——我们到底是谁。

约翰尼斯·弗美尔作于 1663 至 1664 年间的《读信的蓝衣女人》,是关于一位年轻的荷兰女人——她可能已经怀孕。她全神贯注地读着双手握住的一封打开的书信。她背后的墙上有一幅地图,前景是一张空着的椅子以及她前面一个开着的盒子。

所有这些都是关于失去、机遇与旅行的象征——弗美尔的暗示,以及他的时间历程,有助于我们了解这幅作品的意义。房间明亮,但是看不到窗户——仿佛自然光的房间并无光源。年轻女人就这样闭锁在这个房间里,关在她自己的世界中,双手紧握着那封信,对于有谁在看着她毫无所知。

当然,偷看“蓝衣女人”是一种最纯粹的偷窥行为。对画作中的她,我一无所知又知之甚多。她的全神贯注深深吸引了我。我明白了,这封信可能是关于一个死亡或者一个诞生的讯息;它可能来自于一位故友、一位病中的父母,抑或一位热恋中的爱人。但是,注视这幅画愈久,它也愈加显得神秘和私密,女人手中的信件也就更有意义、更加重要、更加成为永恒并且更加神秘。

希区柯克的电影《眩晕》中有一个斯科特·弗格森第一次见到玛德琳·埃尔斯特时的场景:旧金山北海岸典雅的厄尼(Ernie)牛排老店,斯科特坐在吧台边喝着马丁尼,玛德琳吃着晚餐。当她向他走来的时候,他透过门廊看着她披着绿色披肩,穿着黑丝低胸裙。伯纳德·赫尔曼配乐的小提琴高潮中,斯科特,这个可怜的傻瓜就要上钩了。像我这样的观众们也一样。

我甚至将玛德琳的图像放到我的 Twitter(@ajkeen)页面上,14现在就是我的壁纸,我所有推文的背景图。

有点像那个 11 月的上午在国家博物馆观看弗美尔的《蓝衣女人》时的情景:与玛德琳坐在其十九世纪旧金山艺术宫内的同类画作之前一样,我也以一种同样凝固的姿势坐在画作之前。

但与玛德琳不同的是,我醉心于这幅图画,并非诱惑观众的表演或花招。我是真的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它,全身心地投入于这种无法解释的神秘。这幅画已经成为我所有亲密关系的建筑结构。它甚至还将边沁的尸体从我的脑海中驱除。

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克里丝汀·罗森的“数字像素”——为何今天的我们无法创作出这样的图画?当然,对此作出一个轻松的保守与怀旧的辩论非常容易。如同恶毒的加文·埃尔斯特所言:“是的,我很向往那里。色彩、兴奋、权力和自由。”——对设想的十九世纪中期旧金山的田园生活如此不坦白。但是,从未上过“杰里米家学校”15 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提醒我们:

将我们自身束缚于死去的政治与宗教制度,以贬低当下是愚蠢的。此外,正如我已经论述过的,这样一个以技术为中心的分析正是该书的麦格芬。真实情况是约翰尼斯·弗美尔正是一个和二十一世纪的极客一样的技术爱好者,致力于用其时代的所有最先进技术以实现其绘画作品的真实性。实际上,正如菲利普·斯蒂德曼(Philip Steadman)在《弗美尔的照相机:揭开作品背后的真相》所言,弗美尔对十七世纪光科学的知识使其得以建造“照相暗盒”——现代照相机的最原始的雏形——从而,捕捉到作品的主题,实现照片般的精确性。16

借用马克·扎克伯格的话,《蓝衣女人》告诉我们怎样的“基本知识”呢?在弗美尔作品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真相呢?特蕾西·舍瓦利耶的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生动地重塑了弗美尔另一部作品背后的故事。有一个情节是,故事的女主角,名为葛里叶(Griet)的年轻女仆,被当地画商告知“注意保持自己”。17 这也恰恰正是《蓝衣女人》所要保持的。我们对她一无所知,除了她曾注意“保持自己”——作为一个完全私密的存在,“超不知名”,保持着对世界的神秘——这也正是莎娣·史密斯担心我们会丧失的私密个人特质。她或许是(也或许不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笔下的“独特个体”,但是,她确实表现了密尔对道德生活界定的条件——人们将其科技设备置于一旁,自主,独处,以及,最重要的,私密。她的真实性就在于神秘,而非公开。《蓝衣女人》是她自己毫无所知的一幅图像——与杰里米·边沁在其“自我肖像”中带着毫无反应的自满,注目凝视的填充尸体相反,与住在完全公开的“众目睽睽”酒店里疯狂的乔希·哈里斯相反,也与坐在闪烁的计算机屏幕前看着那些关注者,同时那些关注者也看着他的超知名度的罗伯特·斯考伯相反。

看着《蓝衣女人》,我继续坐了一会儿,沉醉其中。我意识到这幅永恒的图画确实有我们可能丧失之特质。在我们超知名的 Web 3.0 世界这个大暴露主义时代,当我们一直置身于公开展示将自身暴露于摄像头前的时候,我们丧失了保持自我的能力。

我们渐渐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

仍然是自己

过了一会儿,我站起来打算离开。绕过几间小屋后,我发现自己站在或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前——伦勃朗·凡·莱因 1642 年为一群荷兰民兵所画的《夜巡》。我先看了一眼几乎覆盖了博物馆整面墙的那幅 400 岁巨作,然后目光停在了旁边墙上的说明上:

伦勃朗最著名、最大的一幅油画是为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市民自卫连队员的俱乐部(即民兵连)所作。每一位市民均需在自卫队中服役,但集体肖像中出现的那些人需为此殊荣支付酬劳,画作中出现的是连队中最富有的成员。伦勃朗是第一个在肖像画中描绘移动人物的画家。

我眨了眨眼睛,重读了一遍墙上的最后一句话。“伦勃朗是第一个在肖像画中描绘移动人物的画家。”正是“第一个”!当然,跨越整个人类历史来看,400 年时间并不算长。但伦勃朗的“守夜”——首先在工业革命,如今则是在数字革命中成形,在此之间逝去的那近 400 年似乎是永不终止的。在这个全球通讯的透明时代,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自创人类的群体肖像画时,比如,2011 年 5 月 1 日奥萨马·本·拉登被暗杀时,每秒钟有3440 条关于本·拉登的推文 18——很难想象还会有移动群体肖像不存在的时候。

我试着把思绪往前推进,不是推进 400 年,只不过推进 40年而已——到二十一世纪的中期。我很好奇,我们的移动群体肖像会再快多少?进一步社交化到何种程度?在牛津,我为英国广播公司做了一期有关未来技术的访谈节目,我曾问过比兹·斯通,通讯是否会变得比实时通讯还要快?他当时只厚脸皮地滑稽大笑,觉得很荒谬。但我确实很好奇,40 年后,当 @quixotic 的 Web 3.0 世界似乎显得与伦勃朗的《夜巡》或弗美尔的《读信的蓝衣女人》一样老旧时,我们还是自己吗?我们会接纳本杰明·伍德华德的牛津辩论社那几面涂鸦早已遗失殆尽的墙吗?我们真的能忘记自己是谁吗?我这本书始于一具来自过去的鲜活尸体,那么就让它终于一具来自未来的鬼魅尸体吧。

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应该都记得,老边沁害怕幽灵。事实上,我们这位“监察室”的发明者终生都为妖怪所惧,他甚至害怕晚上独自睡觉而要求他的助手与他同居一室。19 与边沁不同的是,我既不怕幽灵也不怕妖怪。但我必须承认,我害怕人类的幽灵,一具本来已忘记何其为人的幽灵。这具幽灵以超知名度存活,在所有的社交网络上拥有无数的粉丝、伙伴和朋友,不论过去与未来。我承认,这具幽灵的存在会让我害怕晚上独自睡觉,而要求我的助手紧紧挨着我睡。

我想应该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部好的影片背后都躺着一具尸体。但人类不是一部影片,因早已忘记自己的过去而变成尸体的物种,有什么好的呢?

十九世纪伟大的边沁批评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观点是对的,继续做“人”要求我们不时脱离社会,独处自省、稍事隐秘。

密尔认识到,另一种可能则是“大多数人的专制”以及个人自由的消亡。这并非不切实际的恐惧。米歇尔·福柯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创造力的边沁批评家,他警告说,“就人类知识而言,人既不是最古老的也不是最恒定的问题”,因而人很容易被“抹除”,就像淹没在海边沙滩的一张脸。20

在密尔发表《论自由》150 年之后的今天,当一场新的、更为致命的连线火爆革命围绕着我们,并且我们都在从自己连线的水晶宫里晕眩地广播自己时,我们需要回到反边沁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时代,寻求指引。密尔说,人不是迷途羔羊。他们也不是蚂蚁大军或象群。不,就像 @quixotic 错误地相信人是社交生物、比兹·斯通误认未来是社交的一样,肖恩·帕克认为今天的 Creepy 不可避免将成为未来的必需品的想法也同样是错误的。正如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提醒的,我们作为物种的独特性反而依赖于我们远离人群、把自己从社会中剥离出来独处和独立思考与行为的能力。

因此,未来绝不可能是社交的。那才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之初的人类需要牢记的,不论是好是坏,毕竟在 @quixotic的个人数据漫天飞的 Web 3.0 世界里,互联网似乎正在成为我们的家。那也正是我希望你们能在这个大暴露主义时代从这幅数字眩晕的画面中获取的“基本知识”。

引言

1 http://twitter。com/alexia/status/29252032980.

2 关于边沁尸体的全部历史,参见詹姆斯·克里明在《杰里米·边沁的自我肖像及相关作品》(Jeremy Bentham ’s Auto-Icon and Related ,Bristol2002 年出版)中的前言。

3 同前。

4 奥 尔 德 斯· 赫 胥 黎,《 论 监 狱 》(Trianon &; Grey Falcon Presses 出 版,1949 年 )。 参 见:http://www。johncoulthart。com/feuilleton/2006/08/25/aldous-huxley-on-piranesis-prisons/。

5 《边沁》,约翰·丁文迪著(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 年)。

6 RIM(移动研究)公司制造。公司的名字起得很恰当,也是加拿大最大的科技公司,全球总部位于安大略省的滑铁卢维尔。我手机的型号是黑莓勇士机。

7 佳能的 Rebel XSi 12.2 MP 数码单反相机,带 EF-S 55-250mm f/4-5.6IS 变焦镜头。

8 “信息图表:2011 年地理社交世界的规模和形态”,瑞普·恩普森著,TechCrunch 网站,2011 年 5 月 20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5/20/i n f o g r a p h i c - a - l o o k - a t - t h e - s i z e - a n d - s h a p e - o f - t h e - g e o s o c i a l -universe-in-2011/)。

9 “The Daily Dot 欲做网络世界的本地报”,马修·英格拉姆著,Gigaom网站,2011 年 4 月 1 日(http://gigaom。com/2011/04/01/the-daily-dotwants-to-be-the-webs-hometown-paper/)。

10 在他四十年的成年生涯中,边沁一直住在位于威斯敏斯特的一座能俯瞰圣詹姆士公园的房子里,他把那个公园叫做“女王广场”。想到边沁对刑事改革表现的极大兴趣,也许这并非完全出于巧合,这个旧址已经改为今天的小法兰西 102 号,正是英国司法部的所在地。

11 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在他 1831 年的小册子《议会候选人提议原则宣言》中有阐述,他认为政府的目标就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或幸福。(参见:《边沁》,约翰·丁文迪著,牛津大学出版,第二章,“最大幸福原则”。)

12 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创意阶层的崛起》(Basic 出版,2002 年),第74 页;约翰·哈格尔,约翰·西利·布朗著,《拉动的力量》(Basic 出版,2010 年),第 90 页。

13 “大都市与精神生活”,格奥尔格·齐美尔著,选自《格奥尔格·齐美尔的社会学》,库尔特·H。 沃尔夫编(Free Press 出版,1950 年),第409 页。

14 乔纳森·拉班著《柔软的城市》(第 15 页)。拉班另著有一部反映我们所在的数字时代越来越无处不在的电子监视的佳作《监视》(Pantheon出版,2006 年)。

15 “真理部——用新话来说叫真部——同视野里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有令人吃惊的不同。”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是这样描述真理部的:这是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白色的水泥晶晶发亮,一层接着一层上升,一直升到高空三百米。从温斯顿站着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党的三句口号,这是用很漂亮的字体写在白色的墙面上的: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16 理查德·克里,“关系网”,《董事杂志》,2009 年 7 月。

17 参见作者 2010 年 8 月底登载在 Tech Crunch。com 的霍夫曼访谈(http://techcrunch。com/2010/08/30/keen-on-reid-hoffman-leadership/)。

另参见:“重磅新闻!专业社交网站 LinkedIn 成员过亿”,莱纳·拉奥著,TechCrunch, 2011 年 3 月 22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3/22/boom-professional-social-network-linkedin-passes-100-millionmembers/)。

18 《笔记本电脑杂志》(Laptop Magazine ),2011 年 2 月,第 71 页。

19 LinkedIn 创始人:“Web3.0 将是数据的天下”,本·帕尔著,发布于2011 年 3 月 30 日的 Mashable。丽兹·加尼斯在 Web2.0 博览会上采访霍夫曼的视频,参见:http://www。web2expo。com/webexsf2011/public/schedule/detail/17716.

20 另外四人为 Netscape 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种子期投资的传奇人物朗恩·康维以及霍夫曼在贝宝(Paypal)时期的同僚、Facebook 的天使创投人彼得·泰尔。参见:“人人都想与之同路飞行的 25 位科技天使、11 位仁慈天使和 18 位极客”,见《旧金山杂志》2010 年 12 月刊(http://www。sanfranmag。com/story/25-tech-angels-11-good-angelsand-18-geeks-everyone-wants-fly-with)。

21 “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Top 100 科技投资人”,《福布斯》,2011 年 4月 6 日(http://www。forbes。com/lists/midas/2011/midas-list-completelist。

html)。

22 “雷德·霍夫曼”,Soapbox 专栏 ,《 华尔街日报》,2011 年 6 月 23 日(http://online。wsi。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657404576363452101709880.html)。

23 作者 2010 年 8 月代表 TechCrunchTV 采访雷德·霍夫曼的文章“热情 ”, 见:http://techcrunch。com/2010/08/30/keen-on-reid-hoffmanleadership/。

24 “‘快速失败’让 LinkedIn 创始人和科技投资人雷德·霍夫曼受教”,英 国 广 播 公 司 2011 年 1 月 11 日 发 布(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12151752)。

25 “LinkedIn 超越聚友网 MySpace 成为第二大社交网络”,莱纳·拉奥著,发布于 2011 年 8 月的 TechCrunch(http://techcrunch。com/2011/07/08/linkedin-surpasses-myspace-for-u-s-visitors-to-become-no-2-social-network-twitter-not-far-behind/)。

26 LinkedIn 于 2011 年 5 月 18 日上市首次公开发行。开盘价为 40 美元,股价一度上升至三倍后以 94 美元的价格收盘,使公司市值几乎达到 90 亿美元,也使霍夫曼从一开始就有了 20 亿美元的筹码。参见:“LinkedIn 的顶级靠山手握 67 亿美元筹码”,阿里·莱维著,2011 年 5 月 18 日发布于 Bloomberg News(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1-05-19/linkedin-s-founder-biggest-backers-will-own-2-5-billion-stakeafter-ipo。html)。对此次首次公开发行以及“LinkedIn 主席雷德·霍夫曼 30 分钟赚回 2 亿美元”如何做到的分析,另见:“小群体搭上LinkedIn 快 车 迎 来 高 薪 时 代 ”, 纳 尔 逊·D。 施 瓦 茨 著,2011 年 6 月19 日 发 布 于《 纽 约 时 报 》(http://www。nytimes。com/2011/06/20/business/20bonanza。html?hp)。

27 与美国科技博客 AllThingsD 记者丽兹·加尼斯的谈话,2010 年 12 月29 日(http://networkeffect。allthingsd。com/20101229/video-greylocks-reid-hoffman-and-david-sze-on-th e-future-of-social/)。

28 Zygna 拥有极受追捧的社交游戏 Farmville,因其大规模的快速增长,价值已接近电子游戏(EA)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游戏开发商。根据SharesPost 于 2010 年 10 月出版的研究结果,完全私人控股的 Zygna 价值 51 亿美元,而当时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电子游戏的公开交易为 51.6亿美元。更多资料参见 2010 年 10 月 26 日的《商业周刊》(BloombergBusiness Week )(http://www。businessweek。com/news/2010-10-26/zynga-s-value-tops-electronic-arts-on-virtual-goods。html)。

29 塞缪尔·华伦和路易斯·布兰代斯著,“论隐私权”,《哈佛法学评论》,第 IV 卷,1890 年 12 月 15 日,第 5 期。这篇文章被冠以“传说”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评论文章”,且被许多隐私相关学者认为是美国隐私法的基础。更多资料参见:丹尼尔·J。 索洛夫(Daniel J。 Solove)著,《理解隐私》,第 13-18 页,哈佛大学出版,2008.

30 “昨日的监狱 今时的世外桃源”是莫梅森用来打动已对传统豪华酒 店 感 到 厌 倦 的 现 代 游 客 的 一 个 招 牌。 点 击 http://twitter。com/#!/TheOxfordMal 收听 Twitter 上的莫梅森。

3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论述:“人依其本性是社会的动物:个体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属任何社会,如果他不是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社会是先于个人的……”是这部有着两千年历史的社群主义理论的开篇序曲,它将社会的重要性放在了个人之上。有趣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任何一个无法获得社会提供的便利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组合因而也脱离于任何社会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被弗雷德里希·尼采《偶像的黄昏》中的格言所反驳:“为了独自生活,人必须是动物,或是神——亚里士多德这么说。他没有提到第三种可能:人必须两者兼备——成为一个哲学家……”

32 萨加运作着一只资金达十亿美元的社交媒体投资基金。截至 2010 年2 月底,他的 Lowercase Capital 公司的十亿美元基金(包括主要投资人摩根大通)是 Twitter 的最大机构股东,约持有这个实时社交网 9%的股票。参见:“摩根大通向 Twitter 注入新资金”,伊芙琳·鲁斯利著,《纽约时报 Dealbook》2011 年 2 月 28 日(http://dealbook。nytimes。

com/2011/02/28/new-fund-gives-jpmorgan-a-stake-in-twitter/)。

33 作者与斯通在牛津的对话以及斯通着燕尾服与霍夫曼在牛津辩论社图书馆 的 合 影 见:http://andrewkeen。independentminds。livejournal。com/3676.html。

34 牛津辩论社辩论,2008 年 11 月 23 日,星期日。

35 Twitter 市值的增长是惊人的。在 2010 年 10 月,这家私募控股公司的二级市场估值为 15.75 亿美元——尽管迄今仍未带来收入。到 2010年 12 月, 硅 谷 的 绩 优 风 投 公 司 Kleiner Perkins 给 估 值 37 亿 美 元 的Twitter 带起了新一轮 2 亿美元的投资。此后在 2011 年 2 月,《华尔街日报》上出现谣言,说谷歌和 Facebook 有意以 80-10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Twitter。到了 2011 年 3 月,Twitter 在二级市场上的估值已经上升到 77 亿美元。而在 2011 年 4 月,《财富》杂志报道 Twitter 拒绝了谷歌 100 亿美元的收购出价。但到了 7 月份,Twitter 又以 80 亿美元的估值实现另一轮 4 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投资。至 2011 年 8 月,《金融时报》

有消息确认,Twitter 的 80 亿美元估值和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公司 DST的投资。

36 “新的 Twitter 统计:每天 1.4 亿条消息 每天 46 万新账户”,莱纳·拉奥著,TechCrunch,2011 年 3 月 14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3/14/new-twitter-stats-140m-tweets-sent-per-day-460k-accountscreated-per-day/)。

37 斯通于 2011 年 6 月从 Twitter 的“有时演讲家,有时作家,有时又是未来主义者”的全职职位退休,成为 Spark Capital 的战略顾问。参见:

“Twitter 联合创始人加盟风险投资公司”,克莱雷·凯恩·米勒(ClaireCain Miller) 著,《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7 月 7 日(http://bits。blogs。

nytimes。com/2011/07/07/twitter-co-founder-joins-venture-capitalfirm/)。

38 “Twitter 创始人接受赫芬顿职位”,多米尼克·拉什(Dominic Rushe),《卫报》(The London Guardian ),2011 年 3 月 15 日(http://www。guardian。

co。uk/media/2011/mar/15/twitter-founder-joins-huffington-post)。

39 任职 Twitter 之前,斯通曾是多个科技公司的高管,如谷歌。他的著作包括《博客:即时网页内容的天才战略》(2001),《谁让博客过时:网络日志世界的超高速连接高峰》(2004)。

40 “伦敦大学学院杰里米·边沁的自我肖像”,C。F。A。 马莫伊著,《伦敦大学学院医学史校刊》,1958 年 4 月。

41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出生后第六年,詹姆士·密尔(James Mill)患重病,之后边沁成为他的法定监护人。参见:理查德·里夫斯著,《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维多利亚时代的狂热分子》,第 11 页(Atlantic出版,2007 年)。

42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边沁》,收于《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与杰里米·边沁:功利主义及其他文集》,第 149 页(Penguin 出版,1987 年)。

43 1822-1823 年冬季期间,密尔成立了“功利主义协会”,从而使“功利主义”一词得以普及(参见:密尔的《自传》,第 49 页)。但这个词本身对密尔来说却是未知的,它最初是在十八世纪边沁与法国政治理论家皮埃尔·艾蒂安·路易斯·杜蒙(Pierre Etienne Louis Dumont)的通信中出现(参见:理查德·里夫斯著,《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第37 页)。

44 同前。

45 翁贝托·埃科,《在超现实中旅行》(Travels in Hyperreality )(Harcourt,Brace, Jovanovich 出版,1983 年),第 6-7 页。

46 皮埃尔·布瓦洛(Pierre Boileau)和托马斯·纳尔瑟加克,《生者与死者》(The Living and the Dead )(Washburn 出版,1957 年)。

47 “跟踪是对自由权利的挑衅”,尼古拉斯·卡尔,《华尔街日报》,2010年 8 月 7 日。

48 “ 演 说:雷 德· 霍 夫 曼 ”,《 华 尔 街 日 报 》2011 年 6 月 23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657404576363452101709880.html)。

49 “‘快速失败’让 LinkedIn 创始人和科技投资人雷德·霍夫曼受教”,英国广播公司《财经新闻》,2011 年 1 月 11 日(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12151752)。

50 2011 年 3 月西南偏南大会上,霍夫曼提出了他给 Web 3.0 下的定义。

如果 Web 1.0 意味着“搜索和获取数据”,那么 Web 2.0 意味着“真实身份”和“真实关系”,而 Web 3.0 则是“真实身份产生大量数据”。

参见:“LinkedIn 雷德·霍夫曼解释数据的美丽新世界”,安东尼·何著,2011 年 3 月 15 日,VentureBeat。

51 思科测算结果(http://www。electrictv。com/?p=4323)。另见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卫翰思(Hans Vestberg)在 2010 年 11 月摩纳哥媒体论坛上的评论(http://www。youtube。com/watch?v=vTT-Wve1WWo)。

但即使在很短的时期内,人与设备的联网数量的急剧上升都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 2011 年 2 月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上,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承诺要“把未联网的联起来”,用他们的手机把世界各地的 300 万人带到线上。参见:“诺基亚要让另一个 30 亿人联网”,珍娜·沃瑟姆著,《纽约时报》,2011 年 2 月 18 日(http://bits。blogs。nytimes。com/2011/02/16/nokia-wants-to-bring-3-billion-more-online/)。

第 1 章

1 杰里米·边沁著,《圆形监狱》文集,梅伦·博赛维克编(Verso 出版),第 31 页。

2 约翰·丁文迪著,《边沁》(牛津大学出版,1989 年),第 38 页。

3 监察室计划原定由政府实施。1813 年,因监察室未预实施而对边沁进行了补偿,由议会授予他 2.3 万英镑的资金,因而边沁才能在西部郊区租一栋“大房子”在夏天和秋天居住(参见:约翰·丁文迪著《边沁》,第16-17 页)。

4 奥尔德斯·赫胥黎,《监狱》(Trianon &; Grey Falcon 出版,1949)。参见:

http://www。johncoulthart。com/feuilleton/2006/08/25/Aldous-Huxleyon-piranesis-Prisons/。

5 杰里米·边沁,《圆形监狱信件》,1787,未发表过的手稿,伦敦学院大学图书馆。

6 边沁以及他的弟弟塞缪尔当时都在帮助格里高利·波将金王子在克立齐夫东部的比拉罗斯镇设计一个有现代工厂的英式村庄。波将金是凯瑟琳大帝的情人,也是沙皇俄国最有权势的地主。当然,人们最为熟悉的还是他的“波将金村”——纯粹为了取悦凯瑟琳大帝而修建的居民社区。

更多内容参见:“边沁兄弟俄国历险记”,西蒙·赛贝格·蒙特非奥里著(History Today ,2003 年 8 月刊)。

7 米歇尔·福柯著,《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Vintage 出版,1979年),第 200 页。

8 信件 1,“圆形监狱文集之监察原则的思想”,杰里米·边沁著,梅伦·博赛维克编(Versa 出版,1995)。

9 诺曼·詹森著,《禁锢的形式:监狱建筑史》,第 56 页。

10 “大都市与精神生活”,格奥尔格·齐美尔著,《齐美尔社会学》,库尔特·H。 沃尔夫编(Free Press 出版,1950 年),第 409 页。

11 米歇尔·福柯著,《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Vintage 出版,1979年),第 200 页。

12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iSuppli 于 2010 年 8 月所作的研究数据,2010 年智能电视仅占了全球家庭渗透率的 2%。但 iSuppli 预测,到 2014 年全球家庭渗透率将上升到 33%(http://www。ft。com/cms/s/2/9be3d412-b783-11df-8ef6-00144feabdc0.html?tcamp=rss)。

13 例如微软公司的 Kinect 控制台就是一款将运动控制的游戏与视频会议和音频互动连接起来的产品。

14 例如,在 2011 年 1 月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有 380 家车载电子参展商展览了车用高速互联网接入技术。参见:“国际消费电子展——汽车占据舞台中央”,《纽约时报》,2011 年 1 月 6 日(http://wheels。blogs。nytimes。com/2010/01/06/at-ces-cars-move-centerstage/)。

15 杰里米·边沁对圆形监狱的想法体现在他 1789 年写给朋友的一系列书信中,从克里米亚的克莱切夫到英国某位不知名的朋友。参见由梅伦·博赛维克编辑推荐的《圆形监狱》文集(Verso 出版,1985)。

16 克莱·舍基著,《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Penguin 出版,2010 年),第 54 页。

17 摘自希拉里·克林顿 2010 年 1 月 21 日在华盛顿特区的演讲“互联网自由”。微软公司的社交媒体老大马克·戴维斯在 2010 年 8 月 18 日举办的西雅图隐私身份创新(PII)大会上做主题演讲时也用过这个词(http://vimeo。com/14401407)。

18 《认知盈余》,第 196-197 页。

19 “朱利安·阿桑奇告诉学生说,网络是迄今最伟大的间谍机器”,帕特里克·金斯利,《卫报》,2011 年 3 月 15 日(http://www。guardian。

co。uk/media/2011/mar/15/web-spying-machine-julian-assange)。

20 “维基解秘创始人:Facebook 是迄今最骇人听闻的间谍机器发明”,马特· 布 莱 恩,The Next Web,2012 年 5 月 2 日(http://thenextweb。

com/facebook/2011/05/02/wikileaks-founder-facebook-is-the-mostappalling-spy-machine-that-has-ever-been-invented/)。

21 2011 年 11 月,皮尤的一份互联网与美国生活研究报告称,已有 4% 的在线美国人正在使用这些基于位置的服务(http://www。pewinternet。

org/Reports/2010/Location-based-services。aspx), 正 如 杰· 耶 罗(JayYarow) 在《 商 业 内 幕 》(Business Insider ) 上 主 张 的(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location-based-services-2010-11), 这 表 明 诸 如Gowalla 之类的那些服务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就以 Twitter 一样的速度在蔓延。

22 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服务栏目外教记者布里奇特·肯法尔(BridgetKendall)采访时,舍基一语双关地清楚表达了他关于加强的社会“易读 性 ” 的 看 法。The Forum ,2010 年 9 月 19 日(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09q3m3)。

23 凯蒂·罗尔夫,“脸书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Facebook),《纽约时报》,2010 年 8 月 13 日。

24 登载于 YouCeleb。com 网站上,参见:“YouCeleb 让你廉价实现明星穿戴”,瑞普·恩普森(Rip Empson),TechCrunch,2011 年 2 月 28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28/youceleb-lets-you-look-like-astar-for-cheap/)。

25 The Forum,2010 年 9 月 19 日。

26 琼· 温 茨(Jean Twenge) 和 W。 基思·坎贝尔(W。 Keith Campbell)著,《自恋流行病:生活在权利时代》(The Narcissism Epidemic: Livingin The Age of Entitlement ,Free Press 出版,2009 年)。

27 伊莱亚斯·阿布贾德著,《虚拟的你》(Virtually You ,Norton 出版,2011 年),第 72 页。

28 “消弭的伟大思想”,尼尔·加布勒,《纽约时报》,2011 年 8 月 13 日。

29 “‘赞’文化的大恶魔”,内尔·施特劳斯,《华尔街日报》,2011 年 7 月2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584004576415940086842866.html)。

30 “爱好是为懦夫而在。勇敢地去迎接伤害吧!”,乔纳森·弗兰岑,《纽约时报》,2011 年 5 月 29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5/29/opinion/29franzen。html)。

31 同前。

32 “虚拟友谊与新自恋”,克里丝汀·罗森,“新亚特兰蒂斯:科技与社会期刊”,2007 年夏刊第 17 期。

33 “在线窥镜”,罗斯·多赛特,《纽约时报》,2011 年 6 月 12 日。

34 “基基妹妹传奇”,大卫·布鲁克斯,《纽约时报》,2011 年 6 月 23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24/opinion/24brooks。html)。

35 “某亿万富翁的分手成为中国社交媒体年度事件”,洛蕾塔·晁和乔希· 秦,《 华 尔 街 日 报 》,2011 年 6 月 17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l 0001424052702304563104576357271321894898.html)。

36 “过度分享的赞歌”,斯蒂文·约翰逊,《时代》杂志,2010 年 5 月 20 日。

37 杰夫·贾维斯,“如果没有秘密怎么办”,Buzzmachine。com,2010 年 7月 26 日。

38 在柏林发表。参见:http://www。buzzmachine。com/2010/04/22/privacypublicness-penises/。

39 2009 年 8 月 10 日, 贾 维 斯 在 其 BuzzMachine 博 客 上 一 篇 题 为“ 我与小写的 c”的贴子中宣布患有前列腺癌(http://www。buzzmachine。

com/2009/08/10/the-small-c-and-me/)。

40 参见:英国《连线》杂志 2011 年 3 月卷,其中杰夫·贾维斯、斯蒂文·约翰 逊 和 我 就 网 络 隐 私 各 抒 己 见(http://www。wired。co。uk/magazine/archive/2011/03/features/sharing-is-a-trap)。另见 2011 年 2 月 5 日我与贾维斯在英国广播公司的《今日秀》(Today)节目中的辩论(http://news。bbc。co。uk/today/hi/today/new sid_9388000/9388379.stm?utm_source=twitterfeed&;utm_medium=twitter)。 还 可 参 见 2010 年 8 月 我在 TechCrunchTV 的Keen On 节 目 中 与 贾 维 斯 的 访 谈(http://techcrunch。

com/2010/08/12/keen-on-publicness-jeff-jarvis-tctv/)。

41 “ 公 共 部 分 ”, 杰 夫· 贾 维 斯,2010 年 5 月 20 日(http: ∥ www。

buzzmachine。com/2010/05/20/Public-Parts/)。

42 杰夫·贾维斯著,《公共部分:看数字信息时代的分享如何改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Simon and Schuster 出版,2012 年)。

43 “公开度带来不朽”的理想是贾维斯在 2010 年 8 月的西雅图公开 / 隐私大会的演讲中介绍的十大公开度理论之一。其他九大理论分别是:1)公开度创建并改善关系;2)公开度使协作成为可能;3)公开度建立信任;4)公开度把人从完美神话中解放出来;5)公开度灭杀禁忌;6)公开度启发民众智慧;7)公开度把人组织起来;8)公开度有保护作用;9)公开度创造价值。另见《公共部分》第 56-58 页,他支持阿伦德特的主张,即“只有公开了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

44 大 卫· 柯 克 帕 特 里 克 著,《Facebook 效 应 》(Simon &; Schuster 出 版,2010 年),第 67 页。

45 贾维斯著,《公共部分》,第 11 页。

46 杜尔曾是硅谷那些最杰出公司的投资者,这其中包括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s)、网景、亚马逊和谷歌,《福布斯》杂志估算他的净资产已超十亿美元。

47 参见:“约翰·杜尔踏上技术的‘第三次大浪潮’”,《华尔街日报》,2010 年 5 月 24 日。

48 “克莱因奋起直追”,谭裴荣和杰弗里·福勒,《华尔街日报》,2011 年 8月 29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3111903366504576486432620701722.html)。

49 “ 克 莱 因· 佩 尔 金 向 Facebook 投 资 520 亿 美 元 ”,《 华 尔 街 日 报 》,2011 年 2 月 14 日。“KPCB 终 于 与 Facebook 牵 手 ”, 这 事 终 于 发生, 可 让 人 惊 讶 的 是,3800 万 美 元 这 么 一 笔 小 钱 如 何 在 当 今 盛极 一 时 的 社 交 媒 体 经 济 中 为 你 换 回 些 什 么(http://blogs。wsj。com/venturecapital/2011/02/14/kleiner-perkins -invests-in-facebook-at-52-billion-valuation/)。

50 2011 年 2 月 25 日, 也 就 是 克 莱 因 的 投 资 宣 布 一 天 之 后, 其 在SecondMarket。com 上 520 亿 美 元 的 估 价 即 飚 升 到 700 亿 美 元,SecondMarket。com 是投资者买卖私营公司二级资本的网站。(参见:

“Facebook 在 SecondMarket 估 价 高 达 700 亿 美 元 ”,M。G。 席 格 勒,2011 年 2 月 25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25/facebook-70-billion/。)Facebook 将于 2012 年首次公开发行的计划将会让这一类悬殊的估值无疾而终。

51 参见:宾·戈登在 TechCrunchTV 的 2010 年 10 月访谈(http://techcrunch。

tv/whats-hot/watch?id=ZpYXZyMTqZYQbxJZVMzVi8-IMqliDi3),他认为未来五年时间内社会类属将增长 10 至 25 倍。

52 《 社 交 网 络 》 是 根 据 本· 麦 兹 里 奇 的 畅 销 书《 意 外 的 亿 万 富 翁:

Facebook 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改编的(Doubleday 出版,2009 年)。

53 “为何一代”,莎娣·史密斯,《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of Books ),2010 年 11 月 25 日(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0/nov/25/generation-why/?page=l)。

54 扎克伯格在 2011 年 5 月的八国集团电子论坛(e-G8 Forum)巴黎大会上用了这个短语(http://www。eg8forum。com/en/),大会由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组织,汇聚了主要的互联网思考者、企业家和经理人。

我也在场,并参与了一个有关数据保密的研讨会。55 “Facebook 宏伟的未来计划”,大卫·盖尔斯,《金融时报》,2010 年12 月 3 日(http://www。ft。com/cms/s/2/57933bb8-fcd9-lldf-ae2d-00144feab49a。html# axzzl8UHJchkb)。

56 扎克伯格曾经对硅谷的社交媒体传播者罗伯特·斯考伯说过这样的话。扎克伯格与斯考伯和其他记者之间的完整对话参见罗伯特·斯考伯 2010 年 11 月 3 日的博客文章“大访谈:坦率、颠覆一切的扎克伯格”

(http://scobleizer。com/2010/ll/03/great-interview-candid-disruptivemark-zuckerberg/)。

57 “马克·扎克伯格”,列夫·格罗斯曼,《时代》杂志,2010 年 12 月 15 日。

58 “Facebook 的 万 亿 页 面 浏 览 ”,labnol。org,2011 年 8 月 23 日(http://www。labnol。org/internet/facebook-trillion-pageviews/20019/)。

59 “Facebook 规模堪比 2004 年的整个互联网”,Pingdom 网站,2011 年10 月 5 日(http://royal。pingdom。com/2011/10/05/facebook-now-asbig-as-the-entire-internet-was -in-2004/)。

60 “ 中 央 情 报 局 的 Facebook 计 划 大 量 削 减 机 构 费 用 ”, 洋 葱 网(TheOnion),2011 年 3 月 21 日(http://www。theonion。com/video/ciasfacebook-program-dramatically-cut-agencys-cos, 19753/)。

61 “中央情报局的‘复仇图书馆员’追踪 Twitter 和 Facebook”,《每日电讯报 》(The Daily Telegraph ),2011 年 11 月 4 日(http://www。telegraph。

co。uk/technology/twitter/8869352/CIAs-vengeful-librarians-stalk-Twitter-and-Facebook。html)。

62 参见:M。G。 席格勒的“平卡斯:五年内,连接的将是彼此之间而非网络 之 间;我 们 就 是 拨 号 音 ”,TechCrunch 网 站,2010 年 10 月 21 日(http://techcrunch。com/ 2010/10/21/pincus-web-connections/)。

63 根据市场情报服务商 Asymco 公司的贺拉斯·德迪乌 2010 年 12 月的预测( 参 见: http://www。asymco。com/2010/12/04/half-of-us-populationto-use -smartphones-by-end-of-2011/)。

64 “社交媒体成年人使用率猛增”,萨拉·E。 尼德尔曼,《华尔街日报》,2011 年 8 月 30 日(http://blogs。wsj。com/in-charge/2011/08/30/adultuse-of-social-media -soars/)。

65 2006 至 2009 年间,皮尤研究中心的“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显示青少年的写博客行为下降了一半。参见:“随着年轻人漂向 Twitter 等网站博客也退出舞台”,威恩·G。 考比托夫,《纽约时报》,2011 年 2 月 20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2/21/technology/internet/21blog。

html)。

66 “社交媒体的成年人使用率猛增”,萨拉·E。 尼德尔曼,《华尔街日报》,2011 年 8 月 30 日(http://blogs。wsj。com/in-charge/2011/08/30/adultuse-of-social-media -soars/)。

67 2006 至 2009 年间,皮尤研究中心的“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显示青少年的写博客行为下降了一半。参见:“随着年轻人漂向 Twitter 等网站博客也退出舞台”,威恩·G。 考比托夫,《纽约时报》,2011 年 2 月 20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2/21/technology/internet/21blog。

html)。

68 “网页邮件时代结束了吗?”,阮乔(Joe Nguyen),ComScore。com 网站,2011 年 1 月 12 日(http://blog。comscore。com/201l/01/is_the_era_of_webmail_over。html)。

69 Facebook 官方数字,2010 年 7 月。

70 根据互联网计量服务商 Hitwise 的数据,2010 年美国全部网络流量的8.93% 源 自 Facebook(http://searchengineland。com/facebook-most -popular-search-term-website-in-2010-59875)。

71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Edison Research &; Arbitron Inc。 在 2011 年 4 月的一份报告“Facebook 成为主流”(http://www。edisonresearch。com/home/archives/2011/03/facebook_achieves_majority。php)。

72 “研究分享:Facebook 占网络分享流量的 38%”,埃里克·舍恩费尔德,TechCrunch,2011 年 6 月 6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6/06/sharethis -facebook-38-percent-traffic/)。

73 “ 扎 克 伯 格:Facebook 全 天 登 录 人 数 已 高 达 5 亿 ”, 莱 纳· 拉 奥,TechCrunch,2011 年 9 月 22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9/22/zuckerberg-on-peak-days-500-million-people-are-on-facebook/)。

74 “Facebook 规 模 堪 比 2004 年 的 整 个 互 联 网 ”,Pingdom 网 站,RoyalPingdom 公 司(http://royal。pingdom。com/2011/10/05/facebook-nowas-big-as-the-entire-internet-was -in-2004/)。

75 “Twitter 日发推文数达 2 亿 5 千万条,iOS 5 整合使注册数增长 3 倍”,亚 莉 克 希 亚· 特 索 特 斯,TechCrunch,2011 年 10 月 17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10/17/ twitter-is-at-250-million-tweets-perday/)。另见:“意味深长的增长”,Twitter 博客,2010 年 12 月 15 日(http://blog。twitter。com/2010/12/stocking-stuffer。html)。

76 “Twitter 活 跃 用 户 达 亿 ”, 格 雷 格· 芬 恩,SearchEngineLand。com,2011 年 9 月 8 日(http://searchengineland。com/twitter-hits-100-millionactive-users-92243)。

77 “Groupon 首次公开发行后股价大涨”,伊芙琳·拉斯利,《纽约时报》,2011 年 11 月 4 日(http://dealbook。nytimes。com/2011/ll/04/grouponshares-spike-40-to-open-at-28/)。

78 “传 LivingSocial 考虑融资 60 亿美元而非上市”,道格拉斯·麦克米伦和塞蕾娜·塞图,Bloomberg,2011 年 9 月 22 日(http://www。bloomberg。

com/ news/201l-09-22/livingsocial-said-to-weigh-funding-at-6-billion-rather-than-pursuing -ipo。html)。

另见:“LivingSocial 首席执行官经受住快速增长”,斯图·乌,《华尔街日报》,2011 年 8 月 29 日(http://blogs。wsj。com/venturecapital/2011/08/29/qa-with-livingsocial-ceo-tim-oshaughnessy/)。

79 2010 年 12 月 初,Farmville 就 已 登 上 Facebook 应 用 排 行 榜 首 位, 有 近5400 万用户(参见: http://www。appdata。com/)。但到了 12 月底,仅仅在月初才发布的 Zynga 虚拟真实社交游戏 CitiVille 就吞掉了 Farmville,拉来了 6170 万用户(http://techcrunch。com/2010/12/28/zynga-cityvillefarmville/)。

80 参见:“Zynga 日移动数据达 1PB 每周新增服务器达千台”,莱纳·拉奥,TechCrunch,2010 年 9 月 20 日(http://techcrunch。com/2010/09/22/zynga-moves-l -petabyte-of-data-daily-adds-1000-servers-aweek/)。

81 “Zynga 融 资 5 亿 美 元 估 值 达 千 亿 ”, 卡 拉· 斯 伟 舍, 数 位 包 打 听(All Things Digital) 网 站,2010 年 2 月 17 日(http://kara。allthingsd。

com/20110217/zynga-raises-500-million-at-10-billion-valuation/)。

82 “Foursquare 日签达 300 万次,签约商户 50 万”,帕斯卡 - 伊曼纽尔·格布利,《商业内幕》(SAI Business Insider ),2011 年 8 月 2 日(http://articles。businessinsider。com/201l-08-02/tech/30097137_l_foursquareusers-merchants-ins)。

83 “Foursquare 丹尼斯·克罗利谈签到”,凯西·牛顿,SFGate。com,2011 年12 月 25 日(http://articles。sfgate。com/201l-12-25/business/30556083_l_check -ins-location-based-service-social-service)。 有 关 Foursquare的 商 业 价 值, 参 见 我 2011 年 12 月 在 TechCrunchTV 与《Foursquare的力量》(卡迈恩·加洛,2011 年)作者的访谈(http://techcrunch。

com/2011/12/21/keen-on-carmine-gallo-the-power -of-foursquaretctv/)。

84 “Tumblr 以每周 2500 万次投放的速度增长”,埃里克·舍恩费尔德,TechCrunch,2011 年 1 月 28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1/28/karp-tumblr-quarter -billion-impressions-week/)。

85 “Tumblr 获得 8500 万美元投资”,珍娜·沃瑟姆,《纽约时报》,2011年 9 月 26 日(http://bits。blogs。nytimes。com/2011/09/26/tumblr-lands-85-million-in -funding/)。

86 参 见 我 2011 年 5 月 27 日 在 TechCrunchTV 与 奇 弗 的 访 谈(http://techcrunch。com/ 2011/05/27/quora-we-have-an-explicit-non-goalof-not-selling-the-company/)。

87 “社交问答网站 Quora 与精英答客产生共鸣”,莉迪亚·帝希曼,快速公司(Fast Company) 网 站,2011 年 1 月 4 日(http://www。fastcompany。

com/1713096/innovation-agents -charlie-cheever-co-founder-quora)。

88 “Quora 投资者拒绝 10 亿美元出价”,尼古拉斯·卡森,《商业内幕》,2011 年 2 月 22 日(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g/a/2011/02/22/businessinsider-quora-would-turn-down-a-l-billionoffer-says-investor-2011-2.DTL)。

89 “个人数据:一种新资产类别的出现”,《世界经济论坛报告》,2011 年 1月(http://www。weforum。org/reports/personal-data-emergence-newasset-class)。

90 布兰在 2011 年 1 月 20 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有此言论,当时埃里克·施密特宣布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参见:“谢尔盖·布兰:我们浅尝到社交搜索所能之百分之一”,莱纳·拉奥。

91 “ 如 何 利 用 Facebook 考 上 大 学 ”, 迪 恩· 卓 瓦 拉,StudentAdvisor。

com 网 站,2011 年 2 月 22 日(http://blog。studentadvisor。com/StudentAdvisor-Blog/bid/53877/How-to-Use-Social-Media-to-Help-Get-Accepted-to-College-UPDATED)。

92 “社交网络档案就是未来的履历吗?”,凯尔西·布莱尔,SocialTimes。

com 网 站,2011 年 2 月 25 日(http://www。socialtimes。com/2011/02/are-social-networking -profiles-the-resumes-of-the-future/)。93 “社交媒体记录成为工作新障碍”,珍妮弗·普雷斯顿,《纽约时报》,2011 年 7 月 20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7/21/technology/social-media -history-becomes-a-new-job-hurdle。html)。

94 “为 2011 更新简历”,《华尔街日报》,伊丽莎白·加罗内,2011 年 6 月3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657404576363612674900024 html?mod=WSJ_hp_us_mostpop_read)。

95 “LinkedIn 即将使求职布告栏(还有简历)失业”,丹·斯肖贝尔,福布斯网站,2011 年 6 月 1 日(http://blogs。forbes。com/danschawbel/2011/06/01/l i n k e d i n - i s - a b o u t - t o - p u t - j o b - b o a r d s - a n d - r e s u m e s - o u t - o f -business/)。斯肖贝尔也是《我的 2.0 版:打造未来的四个步骤》(2010 年)一书的作者。

96 在 2010 年 11 月与硅谷社交媒体传播者罗伯特·斯考伯的访谈中。参见:

“大访谈:坦率、颠覆一切的扎克伯格”,Scobleizer。com 网站,2010 年11 月 3 日(http://scobleizer。com/2010/ll/03/great-interview-candiddisruptive-mark-zuckerberg/)。

97 “扎克伯格:应允许 13 岁以下儿童使用 Facebook”,麦克·列夫 - 拉姆,财富网站,2011 年 5 月 20 日(http://tech。fortune。cnn。com/2011/05/20/zuckerberg-kids-under-13-should-be-allowed-on-facebook/)。

98 史蒂文·列维,《谷歌总部大揭秘:谷歌如何思考、工作并改变我们的生活》(Simon and Schuster 出版,2011 年),第 382 页。

99 “ 预 测:Facebook 将 在 广 告 收 入 上 超 过 谷 歌 ”, 侯 赛 因· 法 扎 勒,TechCrunch,2011 年 6 月 6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6/05/facebook-will-surpass -google/)。

100 “风投新手震撼硅谷”,谭裴荣、杰弗里·A。 福勒和阿米尔·埃弗拉蒂,《华尔街日报》,2011 年 5 月 10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362904576218753889083940.html)。

101 “红杉资本麦克·莫里兹加入 LinkedIn 董事会”,大卫·科恩,《社交 时 代 》(Social Times ),2011 年 1 月 18 日(http://socialtimes。

com/sequoia-capital%E2%80%99s-michael -moritz-added-tolinkedin%E2%8 0%99s-board_bl 1438)。

102 “摩根大通向 Twitter 注入新资金”,伊芙琳·鲁斯利,《纽约时报》,2011 年 2 月 28 日。

103 “+1 将 谷 歌 搜 索 真 正 带 入 社 交 时 代 —— 正 如 谷 歌 广 告 一 样 ”,M。G。 席 格 勒,TechCrunch ,2011 年 3 月 31 日(http://techcrunch。

com/2011/03/30/google-plus-one/)另见:“谷歌欲使搜索业务更为社交化”,阿米尔·埃弗拉蒂,《华尔街日报》,2011 年 3 月 31 日。

104 “谷歌发布 +1 迈出社交新步伐”,史蒂芬·尚克兰,CNET 网站,2011 年 6 月 1 日(http://news。cnet。com/8301-30685_3-20068073-264.html)。

105 “+1 按 钮 功 能 多 多 日 点 击 超 40 亿 次 ”,《 商 业 内 幕 》(BusinessInsider ),2011 年 8 月 24 日(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doingmore-with-the-l-button-more -than-4-billion-times-a-day-2011-8)。

106 “拉里·佩奇宣布将全部雇员奖金与谷歌社交策略成功捆绑”,尼古拉 斯· 卡 尔 森,《 商 业 内 幕 》(SAI Business Insider ),2011 年 4 月 7日(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larry-page-just-tied-employeebonuses-to-the-success-of-the-googles-social-strategy-2011-4)。

107 “《热爱》:为什么说现在的谷歌是一家社交公司”,TechCrunchTV,2011 年 7 月 23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7/22/keen-onwhy-google-is-now-a-social-company-tctv/)。

108 “Google+ 3 周内拉拢 2 千万用户”,阿米尔·埃弗拉蒂,《华尔街日报 》,2011 年 7 月 22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3111904233404576460394032418286.html)。

109 “Google+ 为 谷 歌 市 值 增 加 200 亿 美 元 ”, 埃 里 克· 舍 恩 费 尔 德,TechCrunch,2011 年 7 月 10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7/10/google-plus-20-billion-market-cap/)。

110 “Google+ 用户即将进入 Google Apps 疯狂分享照片”,杰瑞·斯科特,reelseo。com 网 站,2011 年 10 月 20 日(http://www。reelseo。com/google-plus-google-apps/)。

111 “Google+ 增 长 加 速 中。 用 户 超 6200 万。 日 增 新 用 户 62.5 万。 预测:2012 年底将有 4 亿用户”,保罗·艾伦,Google+ 官网,2011 年12 月 27 日(https://plus。google。com/117388252776312694644/posts/ZcPA5ztMZaj)。

112 “Google+ 业务偏重是否会成为 Google-”,史蒂文·列维,Wired。com网 站,2012 年 1 月 12 日(http://www。wired。com/epicenter/2012/0l/t o o - m u c h - p l u s - a - m i n u s / ? u t m _ s o u r c e = f e e d b u r n e r &; u t m 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wiredbusinessblog+%28Blog+-+Epicenter+%28Business%29%29)。

113 微软公司与 Facebook 的联合对抗谷歌的策略,很可能在未来五年间随着社交经济的成熟也更为深化。可参见:“必应搜索推广 Facebook 被赞结果”,Bing。com 网站,2011 年 2 月 24 日(http://www。bing。com/community/site_blogs/b/search/archive/2011/02/24/bing-expandsfacebook-liked-results。aspx?wa=wsigninl。O)。一旦我们把眼光放到五年之外,任何事情都成为可能,或许也包括 Facebook 收购微软。

114 “Gmail 的 People 小控件会为电子邮件初创公司带来麻烦吗?”,安东尼·何,Social-Beat,201 年 5 月 26 日(http://venturebeat。com/2011/05/26/gmail-people-widget/)。

115 “肖恩·帕克:颠覆特工”,史蒂文·贝尔托尼,福布斯网站,2011 年9 月 21 日(http://www。forbes。com/sites/stevenbertoni/2011/09/21/sean-parker-agent-of-disruption/)。

116 2010 年 5 月才创立的 GroupMe 到 2011 年 2 月日发送短信已达百万条。参见:“GroupMe 日发送短信达百万条”,埃里克·舍恩费尔德,TechCrunch,2011 年 2 月 14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14/groupme-one-million-texts/)。2011 年 8 月, 成 立 仅 一 年 之 久 的GroupMe 被 Skype 收购,价格不详。参见:“Skype 欲收购成立一年的群组通讯系统 GroupMe”,迈克尔·阿林顿,2011 年 8 月 21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8/21/skype-to-acquire-year-old-groupmessaging-service-groupme/)。

117 “Cliquset 创始人悄然创立 Glow 穿上个人出版和社交对话的外衣”,莱 纳· 拉 奥,TechCrunch,2011 年 5 月 28 日(http://techcrunch。

com/2011/05/28/cliqset-founder-takes-on-personal-publishing-andsocial-conversations-with-stealthy-startup-glow/)。

118 Kleiner Perkins 支持 Path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互联网上完整的隐私是不再可能,Path 拒绝了谷歌 2011 年 2 月一亿美元的收购邀约。Path 由前 Facebook 高管答弗·莫林于 2010 年创立,是一个完全为亲密朋友和家人服务的私人社交网,2011 年 1 月后允许用户公开分享信息,从而使网站转向更为“开放”的模式。参见:“KleinerPerkins 和 Index Ventures 为 Path 带来一轮 8500 万美元融资”,迈克尔· 阿 林 顿,2011 年 2 月 1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01/kleiner-perkins-leads-8-5-million-round-for-path/)。 更 多 有 关Path 飞速增长的内容,参见:“用户数量接近百万 Path 有条不紊”,瑞普· 恩 普 森,TechCrunch,2011 年 10 月 20 日(http:// techcrunch。

com/2011/10/19/nearing-l-million-users-path-stays-the-course/)。

119 “各公司成立内部社交网”,威恩·G。 考比托夫,《纽约时报》,2011 年6 月 26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27/technology/27social。

html?pagewanted=all)。

120 参见:“社交的力量与即将来临的企业革命”,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福 布 斯 网 站,2011 年 9 月 7 日(http://www。forbes。com/sites/techonomy/2011/09/07/social -power-and-the-coming-corporaterevolution/)。《Facebook 效应》作者柯克帕特里克 Rypple 的认同感比我要强,认为它“触及到了让工作评价更为有效的社会和同辈压力,从而驱动未来的表现”。但在我看来,这是对工作人员隐私的未经许可的侵犯,对于在今天如陷入泥沼的经济中工作的人,这会增强他们那已经无法忍受的压力。

121 “YouTube 的新主页用算法内容转向社交主推 Google+ 和 Facebook”,埃里 克· 埃 尔 冬,TechCrunch,2011 年 12 月 1 日(http://rn。techcrunch。

com/ 2011/12/01/newyoutube/?icid=tc_home_art&;)。

122 更 多 有 关 2011 年 5 月 我 在 TechCrunchTV 与 Soundcloud 的 亚 历 山大·朗和 Soundtracking 的史蒂夫·唐的访谈,参见: http://techcrunch。

com/2011/05/31/disrupt-backstage-pass-so-what-exactly-is-socialmusic-tctv/。

123 《娱乐周刊》和《人物》的 2 月版报告均显示,《X 音素》和《美国偶像》将围绕社交活动和投票进行彻底的自我改造。参见:“FacebookTV 的 侵 入 从《 美 国 偶 像 》 投 票 可 见 一 斑 ”, 安 德 鲁· 华 伦 斯 坦,PaidContent。com 网 站,2011 年 2 月 23 日(http://paidcontent。org/article/419-facebook-tv-invasion-looms-via-american-idol-voting/)。

124 “Miso 此刻知道你正在看什么节目,无需登录”,瑞安·劳勒,《纽约时报》,2011 年 9 月 1 日(http://www。nytimes。com/external/gigaom/2011/09/0l/01gigaom-miso-now-knows-what-youre-watching-no-checkin-requ-l09.html)。

125 “报告:NetFlix 快速吞噬流量峰值”,埃里克·迈克,CNET 网站,2011 年 5 月 17 日(http://news。cnet。eom/report-netflix-swallowing-peak-net-traffic-fast/8301-17938_105-20063733-l。html)。

126 “里德·哈斯廷斯:我们有一个关于社交性能和 Facebook 集成的‘五年 计 划 ’”, 莱 纳· 拉 奥,TechCrunch,2011 年 6 月 1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6/01/reed-hastings-netflix-is-a-complementto-the-new-release-business/)。

127 New。me 由 位 于 纽 约 的 社 交 媒 体 开 发 商 Betaworks 为《 纽 约 时 报 》

开发,该公司已经孵化了众多重要的初创公司,包括网址缩短服务 bit。ly 和 Twitter 应 用 Tweetdeck。 更 多 有 关 我 在 TechCrunch 与Betaworks 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斯威克的《热爱》访谈,参见: http://techcrunch。com/ 2011/01/24/keen-on-john-borthwick-betaworkstctv/。

128 “Flipboard 融 资 五 千 万 美 元 Inks 对 付 Oprah 的 OWN”, 马 克· 赫弗 林 杰,Digital Media Wire 网 站,2011 年 4 月 15 日(http://www。

dmwmedia。com/news/2011/04/15/flipboard -raises-50-million-inksdeal-oprah039s-own)。

129 “ImageSocial 初印象:刚刚融资 1500 万美元的初创照片分享公司”,萨 拉· 佩 雷,TechCrunch,2011 年 10 月 11 日(http://techcrunch。

com/2011/10/ll/flrst-look-at-imagesocial-the-photo-sharingnetwork-that-just-scored-15-million-in-funding/)。

130 “手握 4100 万美元的 Color 发布基于邻近的含蓄社交网站”,丽兹·加尼斯,数位包打听(All Things D)网站,2011 年 3 月 23 日(http://networkeffect。allthingsd。com/20110323/with-41m-in-hand-colordeploys-new-proximity-based-social-network/)。 另 见:“ 银 根 涌 入社交初创公司”,杰弗里·A。 福勒,《华尔街日报》,2011 年 3 月 23日。根据福勒的文章,Color“对隐私的看法是服务中的任何事都是公开的——允许互不相识的彼此窥探对方的生活”(http://online。

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362904576218970893843248.

html#ixzzlHTtSKXVl)。

131 “MeMap App 使你能在单份地图上跟踪 Facebook 好友”,赖利·麦克德 米 德,VentureBeat 网 站,2011 年 3 月 24 日(http://venturebeat。

com/2011/03/24/memap-launches/)。

132 “聚焦社交,减去媒体”,珍娜·沃瑟姆,《纽约时报》,2011 年 6 月4 日(http://www。nytimes。com/201l/06/05/technology/05ping。html?_r=l&;hpw)。

133 “ 用 Facebook 找 同 桌 ”,CNN 网 站,2011 年 12 月 10 日(http://articles。cnn。com/201l-12-14/travel/travel_social-media-seating_l _ f a c e b o o k - p a l s - s e a t - s e l e c t i o n - k l m - r o y a l - d u t c h - a i r l i n e s ? _s=PM:TRAVEL)。

134 2011 年 10 月,Waze 从克莱因以及中国电信业巨富、Facebook 投资人李嘉诚获融资 3000 万美元。参见:“社交导航与流量应用 Waze 从克莱因和李嘉诚获融资 3000 万美元”,莱纳·拉奥,TechCrunch,2011年 10 月 18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10/18/social-navigationand-traffic-app-waze-raises-30m-from-kleiner-perkins-and-li-kashing/)。

135 “新 Bump。com 的牌照未来会成为一场隐私车失事吗?”,凯蒂·金德兰,2011 年 3 月 18 日(http://www。socialtimes。com/2011/03/is-newbump-com-license-plate-feature -a-privacy-car-wreck/)。

136 “见识 Proust:一个再深挖一点的社交网”,科琳·泰勒,GigaOm 网站,2011 年 7 月 19 日(http://gigaom。com/2011/07/19/proust/)。

137 Ditto 应用允许用户使用其社交网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参见:“Ditto:

告诉你应该做什么的社交应用”,M。G。 席格勒,TechCrunch,2011年 3 月 3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3/03/ditto/)。

138 “ 微 软 在 Skype 押 上 85 亿 美 元 ”, 理 查 德· 沃 特 斯,《 金 融 时 报 》,2011 年 5 月 10 日(http://www。ft。com/cms/s/2/9461dbb4-7ab8-lle0-8762-00144feabdc0.html#axzzlMP PBpiZb)。

139 “用科技大公司的软件,初创公司从 Facebook 抓取页面”,凯莉·图纳,《华尔街日报》,2011 年 3 月 29 日。

140 再参见:“社交的力量与即将来临的企业革命”,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福 布 斯 网 站,2011 年 9 月 7 日(http://www。forbes。com/sites/techonomy/2011/09/07/social -power-and-the-coming-corporaterevolution/)。柯克帕特里克对“开明的企业”的概念颇有些凯瑟琳大帝统治下俄国式“开明”,支持边沁兄弟的“监察室”思想。

141 “2013 年全球社交网络广告收入将达百亿美元”,eMarketer 网站,2011年 10 月 5 日(http://www。emarketer。com/Article。aspx?R=1008625)。

142 “RadiumOne 将在竞争对手还未知道发生了什么之前就垄断社交数 据 的 市 场 ”, 迈 克 尔· 阿 林 顿,TechCrunch,2011 年 5 月 20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5/20/radiumone-about-to-cornerthe-market-on-social-data-before-competitors-even-know-whatshappening/)。

143 如 参 见:“SocialVibe 结 束 该 轮 2000 万 美 元 融 资 ”, 埃 德 蒙 德· 李,Ad Age 网 站,2011 年 3 月 22 日(http://adage。com/article/digital/socialvibe-closes-20-million-funding -round/149506/)。

144 CapLinked 为投资者和初创公司提供一个合作的平台。自 2010 年 10月发布后 CapLined 已有超过 2000 家企业和上千投资者入驻平台,并且投资人中还有皮特·希尔,他是雷德·霍夫曼介绍给马克·扎克伯格在 Facebook 的原始天使投资人。

145 为特价用餐者服务的社交网 Cheapism 已经在发出隐私问题的提醒。

如参见:“附近特价商品提示比隐私问题更重要吗?”,安·卡恩斯,《纽约时报》,2011 年 5 月 20 日。

146 “投资者掏出 160 万美元换得与辉煌的社交就餐服务 Grubwithus 共餐 ”,M。G。 席 格 勒,TechCrunch 网 站,2011 年 5 月 6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5/ 06/grubwithus-funding/)。

147 有关社交节食的忏悔,参见:“分享健身房之得意的各种应用”,欧文· 托 马 斯,《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2 月 9 日(http://www。nytimes。

com/2011/02/10/ technology/personaltech/10basics。html)。

148 “Fitbit 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与人们分享其性生活细节”,The Next Web网 站,2011 年 7 月 3 日(http://thenextweb。com/insider/2011/07/03/fitbit-users-are-inadver- tently-sharing-details-of-their-sex-liveswith-the-world/)。

149 “邻里之间的社交网:前谷歌人发布 Yatown”,肯纳·麦克休,《社交时代》(Social Times ),2011 年 5 月 12 日(http://socialtimes。com/a-social-network-for-neighbors -former-googlers-launch-yatown_b62012)。

150 Zenergo 是 与 雷 德· 霍 夫 曼 在 1997 年 共 同 创 立 SocialNet 的 帕 特 里克·法雷尔创立。“离线组织:Zenergo 发布真实世界活动的社交网”,瑞 普· 恩 普 森,TechCrunch,2011 年 5 月 5 日(http://techcrunch。

com/2011/05/06/organizing-offline-zenergo-launches-social-network-for-real-world-activities/)。

151 Chime。in 得到了备受尊敬的比尔·格罗斯及其名下的 Ubermedia 孵化器的支持。参见:“比尔·格罗斯解答 Chime。in 有何不同:‘你能部分关注别人’”,莱纳·拉奥,TechCrunch,2011 年 10 月 18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10/18/gross-chime-in-follow-part-person/)。

152 “LAL People 应用就是 ShoutFlow,一款‘神奇’的社交发现应用”,丽咨·加尼斯,数位包打听(All Things D),2011 年 9 月 15 日(http://allthingsd。com/20110915/lal-people-is-now-shoutflow-a-magicalsocial-discovery-app/)。

153 “OpenStudy 欲 将 世 界 变 成‘ 一 个 巨 大 的 学 习 小 组 ’”, 亚 莉 克 希亚· 特 索 特 斯,TechCrunch,2011 年 6 月 8 日(http://techcrunch。

com/2011/06/08/openstudy-wants-to-turn-the -world-into-onebig-study-group/)。

154 Facebook 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也是 Asana 的联合创始人,他是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室友。和 Facebook 一样,Asana 也执着于成为一项“公用事业”。参见:“结局:Facebook 联合创始人揭开了成立两年之久的 Asana 的面纱”,萨拉·莱西,2011 年 2 月 7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07/finally -facebook-co-founderopens-the-curtain-on-two-year-old-asana/)。

155 “问答:约书亚·沙克特谈 Jig 与其他社交网站的不同”,丽兹·加尼斯,数位包打听(All Things D),2011 年 8 月 29 日(http://allthingsd。

com/20110829/qa-joshua-schachter-on -how-jig-is-different-fromother-social-sites/)。

156 “Endomondo 融资 80 万美元使有氧运动走向实质的社交化”,马修·林利,Mobile Beat,2011 年 3 月 22 日(http://venturebeat。com/2011/03/22/ctia-endo mondo-app-launch/)。

157 迪士尼买下 Togetherville 就是埃科和鲍德里亚所谓“超现实”的一个好例子。我在 2011 年 2 月就发过推文,“当迪士尼真的买下儿童社交网 Togetherville 时讽刺家们会如何反应?”(http://bit。ly/fvPvPz)。

更多有关迪士尼收购 Togetherville 的内容,参见:“迪士尼收购儿童社 交 网 站 Togetherville”, 莱 纳· 拉 奥,TechCrunch,2011 年 2 月24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23/ disney-acquires-socialnetwork-for-kids-togetherville/)。

158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冠军 Shaker 拿下 1500 万美元投资”,迈克尔· 阿 林 顿,Uncrunched,2011 年 10 月 9 日(http://uncrunched。com/2011/10/09/techcrunch-disrupt-champion-shaker-shakesdown-investors-for-15-million/)。Shaker 作为“社交偶遇引擎”,想法是硅谷风险投资人谢尔文·皮什瓦尔提出的,他的 Menlo Ventures公司也是 Shaker 的种子期投资者。

159 “亚马逊给社交阅读送来 Kindle——但你会用它吗?”,理查德·麦克马 努 斯, 读 写 网(ReadWriteWeb),2011 年 8 月 8 日(http://www。

readwriteweb。com/archives/amazon_ brings_social_reading_to_kindle。

php)。

160 Scribn 宗旨声明。参见:http://www。scribd。com/about。

161 “Scribn 再 次 融 资 1300 万 美 元 欲 将 社 交 阅 读 装 入 每 台 设 备 ”, 贾森· 金 凯 德,TechCrunch,2011 年 1 月 18 日(http://techcrunch。

com/2011/01/18/scribd-raises-another-13-million-aims-to-bringsocial-reading-to-every-device/)。

162 “ 把《 圣 经 》 当 做 社 交 书 籍 的 再 思 考 ”, 埃 里 克· 舍 恩 费 尔 德,TechCrunch,2011 年 1 月 24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1/24/r e t h i n k i n g - b i b l e - s o c i a l - b o o k / ? i c i d = m a i n g m a i n 5 | d l l 3 | s e c l _lnk3|39393)。

163 “吸烟者的社交网络”,约书亚·布鲁斯坦恩,《纽约时报》,2011 年5 月 10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5/ll/technology/llsmoke。

html)。

164 “RealNetworks 创始人二度现身在线视频”,罗素·亚当斯,《华尔街日报》,2011 年 3 月 1 日。

165 “惊悚新技术:在线约会、跟踪、外遇和欺骗的方式”,大卫·泽克斯,Fast Company,2011 年 2 月 28 日(http://www。fastcompany。

com/1732533/creepiness-innovation-new-ways-to-date-stalkhome-wreck-and-cheat)。

166 “Creepy 应用利用 Twitter 和 Flickr 数据可在地图上追踪任何人”,WSJ。

com,2011 年 2 月 25 日(http://onespot。wsj。com/technology/2011/02/25/b2dl9/creepy-app-uses-twitter -and-flickr-data)。

第 2 章

1 www。twitter。com/ericgrant。

2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企鹅出版),第 69 页。3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为什么奥威尔仍然重要》(Basic 出版,2002 年)。

希钦斯通过抨击后现代主义者〔如米歇尔·福柯〕在语言上的不严谨,结束了他对奥威尔的当代相关性的独到辩护。但是,在我看来,如果福柯和奥威尔仍然在世的话,他们必将形成统一战线,好向社交媒体的窥探之眼开炮。

4 由里德利·斯科特执导、纽约 Chiat/Day 广告公司制作,预算达 90 万美元;这个时长一分钟的广告赢得了 TV Guide 的 1999 年“史上最伟大广告”大奖。

5 “小老弟在看着我们”,沃尔特·基恩,《纽约时报》,2010 年 10 月 15日(http://www。nytimes。com/2010/10/17/magazine/17FOB-WWLN-t。

html)。

6 “亚当·柯蒂斯:计算机是否夺去了我们的权力?”,凯瑟琳·瓦伊纳(Katharine Viner),《卫报》,2011 年 5 月 6 日(http://www。guardian。co。uk/tv-and-radio/2011/may/06/adam-curtis-computers-documentary)。

7 同前。

8 “想象一下:社交媒体的下一个阶段”,大卫·盖尔斯(David Gelles),《 伦 敦 金 融 时 报 》,2010 年 12 月 28 日(http://www。ft。com/cms/s/0/a9423996-11e2-11e0-92d0-00144feabdc0.html#axzz19UBncKAf)。

9 “社交媒体泡沫”,乌迈尔·哈克,HBR。org,2010 年 3 月 23 日。

10 参见:See: http://twitter。com/umairh。

11 “Twitter 100”,《伦敦独立报》,2011 年 2 月 15 日。油炸食品与品牌分别排名第 4 和第 6(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people/news/the-twitter-100-2215529.html)。

12 我在 2010 年 11 月的 TechCrunchTV 的《热爱》节目中对唐·泰普史考 特 的 访 谈;参 见 http://techcrunch。com/2010/ll/02/keen-on-dontapscott-macrowikinomics/。

13 唐·泰普史考特和安东尼·威廉姆斯,《宏观维基经济学:重启商务和世界》(Portfolio 出版,2010 年)。

14 同前,第 2 章。

15 “匿名已死:如今的网络让我们无处躲藏”,布莱恩·斯特尔特,《纽约 时 报 》,2011 年 6 月 20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21/us/21anonymity。html)。

16 雷切尔·博茨福德和鲁·罗杰斯,《我的就是你的:合作消费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Harper Business 出版,2010 年)。另见:“消费主义的终结”,里欧·希克曼(Leo Hickman),《卫报》。

17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论自由》(剑桥大学出版,1989 年),第 67页。

18 “隐藏在‘赞’文化背后的恶行”,内尔·斯特劳斯,《华尔街日报》,2011 年 7 月 2 日。

19 “当我们受到大众的恐吓”,乔纳·莱勒,《华尔街日报》,2011 年 5 月28 日。

20 “为什么我删除了我的 AngelList 账号”,布莱斯·罗伯茨,Bryce。VC,2011 年 2 月 21 日。

21 “AngelList 的真实面目是什么?”马克·苏斯特,TechCrunch,2011年 2 月 26 日。

22 “他们代表联合”,克莱夫·库克森(Clive Cookson)和达里尔·艾宝(Daryl Ibury),《 金 融 时 报 》,2011 年 12 月 28 日(http://www。

f t 。 c o m / i n t l / c m s / s / 0 / 9 e e c 5 7 a c - 2 c 8 e - 1 1 e 1 - 8 c c a - 0 0 1 4 4 f e a b d c 0 。

html#axzz1hyS6HQ3p)。

23 “赤裸相见吧:公共性的好处 vs 隐私”,斯科特·海克尔,2011 年 3 月14 日(http://birdhouse。org/blog/2011/03/14/publicness-v-privacy/)。

24 “一个身份,还是更多身份?”,杰夫·贾维斯,Buzzmachine,2011 年3 月 8 日。

25 “在小城镇里,流言转移到网络上,接着转变成暴力,”,A。G。 苏兹伯格(A。G。Sulzberger),2011 年 9 月 16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9/20/us/small-town-gossip-moves-to-the-web-anonymous-andvicious。

html?_r=1)。

26 同前。

27 同前。

28 “凯西·安东尼谋杀案如何成为社交媒体的世纪大审判”,约翰·克劳 德(John Cloud),《 时 代 》 杂 志,2011 年 6 月 16 日(http://www。

time。com/time/nation/article/0,8599,2077969,00.html)。

29 “小老弟在看着我们”,沃尔特·基恩,《纽约时报》,2010 年 10 月 20 日。

30 “ 有 人 在 Twitter 上 以 虚 假 身 份 谋 取 韦 纳 的 情 报 ”, 珍 妮 弗· 普雷 斯 顿(Jennifer Preston),《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6 月 17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18/nyregion/fake-identities-we r e - u s e d - o n - t w i t t e r - t o - g e t - i n f o r m a t i o n - o n - w e i n e r 。 h t m l ? _r=2&;partner=rss&;emc=rss&; pagewanted=all)。

31 “裸体的傲慢:在丑闻方面,女孩不会像男孩那样……”雪莉·盖伊·施托尔贝格(Sheryl Gay Stolberg);“……而网络浪潮令政治人物更容易犯错误”,凯特·查涅克(Kate Zernike),《纽约时报》,2011 年 6 月12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12/weekinreview/12women。

html?partner=rss&;emc=rss)。

32 德克·梅耶,《为什么我们讨厌自己:美国人在新千禧年中的不满》

(Crown 出版,2008 年),6,16.

33 例如,参见“运动员和粉丝之间的对话变成对骂”,乔治·维奇(GeorgeVecsey),《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6 月 18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19/sports/basketball/geor ge-vecsey-lebron-jamess-wordsand-a-deeper-meaning。html)。

34 “鸟一样的脑袋(笨蛋)”,詹姆斯·波尼沃泽,《时代》杂志,第 117期第 25 页,2011 年 6 月 20 日。

35 2010 年 8 月,一位英属哥伦比亚经销商在 Facebook 上留言道:“有时你一连几天都很顺利,没人会质疑你谋生的能力……有时事故确实会发生。这些事故令人遗憾,但这是为什么[它们]被称之为事故,不是吗?”

36 “年轻人因工作‘无趣’的 Facebook 留言而解雇”,莱斯特·海恩斯(Lester Haines),TheRegister 网 站,2009 年 2 月 26 日(http://www。

theregister。co。uk/2009/02/26/facebook_comment/)。

37 “老师们在校外的言论”,乔纳森·齐默曼(Jonathan Zimmerman),《纽约 时 报 》,2011 年 6 月 3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04/opinion/04zimmerman。html)。

38 “ 为 Aflac 小 鸭 配 音 的 吉 尔 伯 特· 戈 特 弗 里 德(Gilbert Gottfried) 因发表与日本海啸有关 Twitter 言论而被解雇”,《赫芬顿邮报》,2011年 3 月 13 日(http://www。hufEngtonpost。com/2011/03/14/gilbertgottfried-fired-anac_n_835692.html)。

39 “因 Twitter‘婚外情’言论而受审的男子称此案‘有重大法律意义’”,联合社,《卫报》,2011 年 6 月 15 日(http://www。guardian。co。uk/technology/2011/jun/15/twitter-affair-claims-legal-implications)。

40 “肯特郡女孩骚扰 10 岁朋友,在其 Facebook 页面上发布淫秽留言”,特伦斯·科科伦(Tereance Corcoran),Lohud。com,2011 年 9 月 24 日(http://www。lohud。com/article/20110924/NEWS 04/109240353/Kentgirls-harass-friend-10-make-lewd-posts-her-Facebook-account)。

41 “8,000 条恶意留言案拷问 Twitter 言论的界限”,索密妮·森古伯塔(Somini Sengupta),《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8 月 26 日(http://www。

nytimes。com/2011/08/27/technology/man-accused-of-stalking-viatwitter-claims-free-speech。html)。

42 乔治·奥威尔,《文选》(Seeker&;Warburg 出版,1980 年),“鲸内”,第 494-518 页。

43 贾维斯,《公共部分》,第 11 页。

44 “ 肖 恩· 帕 克:是 的, 我 的 新 创 业 公 司 叫 做 Airtime”, 马 特· 罗 索夫(Matt Rosoff),《 商 业 内 幕 》,2011 年 10 月 17 日(http://www。

businessinsider。com/sean-parker-yes-my-new-startup-is-calledairtime-2011-10?op=l)。

45 “2012 年,分享的力量”,雪莉·桑德伯格,《经济学人》,2011 年 12月 12 日(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37000)。

46 “Google 的施密特:我搞砸了社交网络”,山姆·贾斯丁(Sam Gustin),Wired。com,2011 年 6 月 1 日(http://www。wired。com/epicenter/2011/06/googles-schmidt-social/)。

47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9/12/07/schmidt_on_privacy/。

48 “Google 和未来的搜索”,霍尔曼·詹金斯(Holman W。Jenkins),《华尔街日报》,2010 年 8 月 14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901104575423294099527212.html)。

49 这是一则在 2009 年末发布的 Facebook 内部倡议(参见:《Facebook 效应》,第 332 页)。

50 参 见 扎 克 伯 格 与 TechCrunch 的 迈 克 尔· 阿 林 顿 于 2010 年 1 月 8 日在 Crunchies 颁 奖 仪 式 上 的 访 谈(http://www。youtube。com/watch?v=LoWKGBloMsU)。

51 扎克伯格在 2008 年 11 月份的一场硅谷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个定律。

参见:“扎克伯格的信息分享定律”,索尔·汉萨尔(Saul Hansell),《纽约时报》,2008 年 11 月(http://bits。blogs。nytimes。com/2008/ll/06/zuckerbergs-law-of-information-sharing/)。

52 “扎克伯格:‘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以社交为默认模式的网络’”,埃里克· 施 恩 菲 尔 德(Erick Schonfeld),TechCrunch,2010 年 4 月 21 日(http://techcrunch。com/2010/04/21/zuckerbergs-buildin-web-defaultsocial/)。

53 “Facebook F8 的大电影:准备迎接过度分享的大爆炸”,丽兹·加尼斯,2011 年 9 月 22 日(http://allthingsd。com/20110922/the-big-pictureof-facebook-f8-prepare-for-the-sharing-explosion/)。

54 “Facebook 大胆一统网络”,本·埃洛维茨,AllThingsD,2011 年 9 月22 日(http://allthingsd。com/20110922/facebook-boldly-annexes-theweb/)。

55 “ 通 过‘ 无 障 碍 分 享 ’,Facebook 和 新 闻 组 织 在 试 探 网 络 隐 私 的 极限 ”, 杰 夫· 桑 德 曼(Jeff Sonderman),2011 年 9 月 29 日(http://www。poynter。org/latest-news/media-lab/social-media/147638/ withfrictionless-sharing-facebook-and-news-orgs-push-boundaries-ofreader-privacy/)。

56 “Facebook 大胆一统网络”,本·埃洛维茨,AllThingsD,2011 年 9 月22 日(http://allthingsd。com/20110922/facebook-boldly-annexes-theweb/)。

57 “ 慎 重 分 享 ”, 克 里 斯· 纳 托 尔(Chris Nuttall),《 金 融 时 报 》,2011年 10 月 6 日(http://www。ft。com/intl/cms/s/0/7409813c-ef48-lle0-918b-00144feab49a。html#axzzlavqVXfyt)。

58 “Facebook F8 的大电影:准备迎接过度分享的大爆炸”,丽兹·加尼斯,2011 年 9 月 22 日(http://allthingsd。com/20110922/the-big-pictureof-facebook-f8-prepare-for-the-sharing-explosion/)。

59 “ 通 过‘ 无 障 碍 分 享 ’,Facebook 和 新 闻 组 织 在 试 探 网 络 隐 私 的 极限 ”, 杰 夫· 桑 德 曼(Jeff Sonderman),2011 年 9 月 29 日(http://www。poynter。org/latest-news/media-lab/social-media/147638/ withfrictionless-sharing-facebook-and-news-orgs-push-boundaries-ofreader-privacy/)。

60 “Facebook 的 Timeline 是 我 所 见 过 的 离 数 字 身 份 最 近 的 东 西( 而 且它 跟 地 狱 一 样 的 恐 怖 )”,Benwerd。com,2011 年 9 月 23 日(http://benwerd。com/2011/09/facebook-timeline-nearest-digital-identitycreepy-hell/)。

61 “您可以全面回忆的 Facebook 生活”,珍娜·沃瑟姆,《纽约时报》,2011年 12 月 15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12/16/technology/facebookbrings-back-the-past-with-new-design。html?pagewanted=all)。

62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名单”,《福布斯》,2011 年 11 月 2 日(http://www。forbes。com/powerful-people/)。

63 “Facebook 大胆一统网络”,本·埃洛维茨,AllThingsD,2011 年 9 月22 日(http://allthingsd。com/20110922/facebook-boldly-annexes-theweb/)。

64 据彭博社报道,Facebook 的估值于 2010 年 12 月达到 410 亿美元(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0-12-17/facebook-groupon-lead-54-rise-in-value-of-private-companies-report-find。html);之 后,《 纽 约时报》宣布高盛按 500 亿美元的估值向 Facebook 注资 5 亿美元(http://dealbook。nytimes。com/2011/01/02/goldman-invests-in-facebook-at-50-billion-valuation/)。

65 Facebook 的 450 亿美元估值将超过 2009 年 40 个非洲国家的 GDP。

66 “Facebook 的好朋友”,威廉·科汉,《纽约时报》,2001 年 1 月 4 日(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category/william-d-cohan/)。

67 参 见:“ 为 什 么 500 亿 美 元 在 朋 友 之 间 不 算 多 ”, 理 查 德· 沃 特 斯(Richard Waters),《 金 融 时 报 》,2011 年 1 月 8/9 日(http://online。

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951704576091993394718716.

html),以及“为什么说 Facebook 看起来很便宜——即便是 500 亿美元”,詹姆斯·斯图华特(James B。Stewart),2011 年 1 月 22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951704576091993394718716.html)。

68 “Facebook 次级股份冲上 340 亿美元大关——这可是 850 亿美元的估值 ”, 库 格 勒,TechCrunch,2011 年 3 月 21 日(http://techcrunch。

com/2011/03/21/facebook -85-billion-valuation/)。

69 《Facebook 效应》,第 200 页。

70 同前。

71 这 些 令 人 印 象 深 刻 的 描 述 边 沁 的 词 是 牛 津 大 学 法 学 教 授 哈 特(H。L。A。Hart)所创(见《边沁》,Dinwiddy 出版),第 109 页。

72 《Facebook 效应》,第 199 页。

73 MingleBird 是 在 2011 年 2 月 24 日 于 旧 金 山 召 开 的 发 布 会(LaunchConference)上正式推出的;这个一年一度的创业盛会是由杰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发起的。参见:“MingleBird 欲让会务社交不再 尴 尬 ”, 安 东 尼· 汉(Anthony Ha),VentureBeat,2011 年 2 月 24日(http://venturebeat。com/2011/02/24/minglebird-launch/)。

74 关 于 声 望 经 济 的 介 绍, 请 参 见:“ 野 心 勃 勃 的 俊 男 靓 女 急 先 要 成为 网 络 上 最 新 的 社 交 高 分 保 持 者 ”, 杰 西 卡· 维 斯 舍 拉 罗(JessicaE。Vascellaro),《 华 尔 街 日 报 》,2011 年 2 月 8 日(http://online。wsj。

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637704576082383466417382.html)。

75 2010 年 12 月,就在 About。me 正式发布四天之后,AOL 就以“几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About。me:“AOL 收购个人资料初创公司 About。

Me”, 迈 克 尔· 阿 林 顿,TechCrunch,2010 年 12 月 30 日(http://techcrunch。com/2010/12/20/aol-acquires-personal-pro file-star tupabout-me/)。

76 “虚拟友谊和新自恋”,克里丝汀·罗森,《新亚特兰蒂斯:科技和社会周刊》,2007 年夏。

77 “政治与英语语言”,乔治·奥威尔。

78 “扎克伯格的崛起:Facebook 的新语言”,本·齐默法,《大西洋月刊》,2011 年 9 月 30 日(http://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1/09/the-rise-of-the-zuckerverb-the-new-language-of-facebook/245897/)

79 同前。

80 “有 Twitter 吗?你已经被评分了”,史蒂芬妮·罗森布鲁姆,《纽约时报 》,2011 年 6 月 26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26/sundayreview/26rosenbloom。html)。

81 和 MingleBird 一样,eEvent 是在 2011 年 2 月于旧金山召开的发布大会上推出的。参见:“eEvent 帮助传话”,安东尼·汉(Anthony Ha),VentureBeat,2011 年 2 月 24 日(http://venturebeat。com/2011.02/24.

eevents-launch/)。

82 约翰·杜威,《经济和自然》。如需了解有关杜威理念的更全面分析,请参考尼丹尔·沙勒夫的《声望之未来》。

83 《经济和自然》,第 166 页。

84 “眼见为实”,佩吉·努南,《华尔街日报》,2010 年 5 月 22-23 日。

85 《Facebook 效应》,第 200 页。

第 3 章

1 这 个 Facebook 对 话 发 生 在 2011 年 6 月 16 日, 时 逢 加 拿 大 本 土 冰 球队败北于斯坦利杯决赛,之后温哥华陷入骚乱。参见:“温哥华暴徒在Tumblr 上露出马脚”,布蕾纳·欧利希(Brenna Ehrlich),Mashable 网站,2011 年 6 月 16 日(http://mashable。com/2011/06/16/vancouver-2011-tumblr/)。

2 《Facebook 效应》,第 200 页。

3 “小老弟在看着我们”,沃尔特·基恩,《纽约时报》,2010 年 10 月 20日(http://www。nytimes。com/2010/10/17/magazine/17FOB-WWLN-t。

html)。

4 《社会隔离与新技术》,凯斯·汉普顿(Keith Hampton)、劳伦·塞轩(Lauren Session)、 Eun Ja Her 和李·莱尼(Lee Rainie),2009 年 11 月2 日(http://www。pewinternet。org/Reports/2009/18-Social-Isolationand-New-Technology。aspx)。

5 “My Space:社交网络还是社会隔离?”,罗伯·奈兰德(Rob Nyland)、拉奎尔·马维兹(Raquel Marvez)和杰森·贝克(Jason Beck)(杨百翰大学传媒系),发表于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协会冬季年会,2007 年 2 月23-34 日。

6 “研究发现大学生不如过去那样有共鸣感”,《科学日报》,2011 年 5 月29 日(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05/100528081434.

htm)。

7 “科学证明 Twitter 自 2009 年以来变得更加多愁善感”,格雷姆·麦克米兰(Graeme McMillan),《时代》,2011 年 12 月 22 日(http://techland。

time。com/2011/12/22/science-proves-twitter-really-has-becomemore-sad-since-2009/)。

8 我在 2011 年 2 月的 TechCrunchTV 的《热爱》节目中对特克的访谈。

参见:http://techcrunch。com/2011/02/15/keen-on-sherry-turkle-alonetogether-in-the-facebook-age-tctv/。

9 雪莉·特克,《孤独共处:为什么我们对科技的期望多于相互之间的期望》(Basic 出版,2011 年)。

10 同前,第 17 页。

11 同前,第 181 页。

12 同前,第 280-281 页。

13 “研究认为 Facebook 推高离婚率”,《每日电讯报》,2009 年 12 月 21 日(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facebook/6857918/Facebookfuelling-divorce-research-claims。html)。

14 “缘分绝不是大学交友网站的算法”,汉娜·米尔特(Hannah Miet),2 0 1 1 年 2 月 2 5 日 ( h t t p : / / w w w 。 n y t i m e s 。 c o m / 2 0 1 1 / 0 2 / 2 7 /fashion/27DATEMYSCHOOL。html?partner=rss&;emc=rss)。

15 《孤独共处》,第 192 页。

16 同前,第 160 页。

17 同前,第 173 页。

18 同前,第 192 页。

19 《在别处,美国》,道尔顿·康利(Pantheon 出版,2009 年),第 7 页。

20 盖伊·德波,《景观社会》(Black and Red 出版,1983 年),第 167 页。

21 “知名神经科学家向父母们提出警告:社交网站会损害孩子的大脑”, 戴维· 达 比 希 尔(David Derbyshire),《 伦 敦 邮 报 》,2009 年 2 月 29 日(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153583/Social-websitesharm-childrens-brains-Chilling-warning-parents-neuroscientist。html)。

22 “小变革:为什么革命无法通过 Twitter 实现”,马尔科姆·格拉德威 尔,《 纽 约 客 》,2010 年 10 月 4 日(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10/10/04/101004fa_fact_gladwell)。同时也请参考 2011 年3 月 27 日格拉德威尔与法里德·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在后者主持的 CNN 节目《法里德·扎卡利亚的环球公共广场》中的辩论(http://trans。cnn。com/TRANS/1103/27/fzgps。01.html)。

23 施密特在 2011 年 8 月末参加“卫报媒体爱丁堡国际电视节”时为互联网作出如此辩护。参见“谷歌埃里克·施密特:不要将骚乱怪罪于互 联 网 ”,《 每 日 电 讯 报 》,8 月 27 日(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google/8727177/Googles-Eric-Schmidt-dont-blame-theinternet-for-the-riots。html)。

24 知名保守党议员路易斯·门施(Louise Mensch)曾呼吁进行管制,参见“议员路易斯·门施呼呈在骚乱期间对 Twitter 和 Facebook 进行管制”,马丁·贝克福德(Martin Beckford),《每日电讯报》,2011 年 8月 12 日(http://www。telegraph。co。uk/news/uknews/crime/8697850/Louise-Mensch-MP-calls-for-Twitter-and-Facebook-blackout-during-riots。html)。

25 呼吁禁止骚乱分子使用社交媒体的政客包括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参见:“戴维·卡梅伦考虑禁止可疑骚乱分子使用社交媒体”,乔希·哈利德(Josh Halliday),《卫报》,2011 年 8 月 11日(http://www。guardian。co。uk/media/2011/aug/ll/david-cameronrioters-social-media)。

26 乔舒亚·库珀·雷默,《难以想象的时代:为什么新世界的骚动令我们惊愕不已,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Little Brown 出版,2009 年)。虽然此书是在 2009 年出版,但它仍预测了英国 2011 年骚乱这样的事件。

27 “抗议者引燃了有关不公平的网络对话”,珍妮弗·普雷斯顿(JenniferPreston),《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10 月 8 日(http://www。nytimes。

c o m / 2 0 1 1 / 1 0 / 0 9 / n y r e g i o n / w a l l - s t r e e t - p r o t e s t - s p u r s - o n l i n e -conversation。html)。

28 “占领华尔街?这些抗议者不是解放广场,只是一道风景而已”,《卫报》,2011 年 10 月 20 日(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2011/oct/20/occupy-wall-street-tahrir-scenery)。

29 “俄罗斯的互联网仓鼠们是如何智胜弗拉基米尔·普京”,安德鲁·科恩(Andrew Keen),CNN,2011 年 12 月 13 日(http://www。cnn。

com/2011/12/13/opinion/andrew-keen-russia/index。html)。

30 “抗议者”,库尔特·安德森,《时代》杂志,2011 年 12 月 14 日(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28804,2101745_2102132_2102373,00.html)。

31 “《 热 爱 》 —— 库 尔· 安 德 森:为 什 么 2011 年 才 刚 刚 开 始 ”,TechCrunchTV,2011 年 12 月 29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12/29/keen-on-kurt-andersen-why-2011-has-only-just-begun/)。

32 “ 人民权力:新的巴勒斯坦运动”,乔·克莱(Joe Klein),《时代》杂志,2011 年 3 月 31 日(http://www。time。e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2062474,00,html)。

33 “ 伦敦、埃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天性”,拉梅什·斯里尼瓦桑(RameshSrinivasan),《华盛顿邮报》,2011 年 8 月 11 日(http://www。washingtonpost。

com/national/on-innovations/london-egypt-and-the-complex-roleof-social-medi a/2011/08/1l/gIQAIoud8I_story。html)。

34 乔治·弗里德曼,《未来 10 年:我们曾在何处……我们又将走向何处》(Doubleday 出版,2011 年)。

35 “假冒叙利亚女同性恋博客作者的警钟”,耶夫根尼·莫洛佐夫,《金融时报》,2011 年 6 月 17 日。

36 由 GigaOm 专栏作家马修·英格拉姆(Matthew Ingram)所发明,贬义词,借此批评莫洛佐夫和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参见:“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社交媒体没什么大不了”,GigaOm,2011 年 3 月 29 日。

37 耶夫根尼·莫洛佐夫,《互联网幻象:互联网自由的阴暗面》(PublicAffairs 出版,2011 年)。

38 “《热爱》——耶夫根尼·莫洛佐夫:为什么美国没有赢得冷战以及其他 互 联 网 幻 象 ”,TechCrunch,2011 年 1 月 11 日(http://techcrunch。

c o m / 2 0 1 1 / 0 1 / l l / k e e n - o n - e v g e n y - m o r o z o v - w h y - a m e r i c a -didn%E2%80%99t-win-the-cold-war-and-other-net-delusionstctv/)。

39 “泰国 Facebook 用户被警告不得‘赞’反君主政体群组”,《卫报》,2001 年 11 月 25 日(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1/nov/25/thai-facebookers-warned-like-button)。

40 “ 伊 朗 钳 制 互 联 网 的 使 用 ”, 萨 伊 德· 卡 马 里· 德 汉(Saeed KamaliDehghan),《 卫 报 》,2011 年 1 月 5 日(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2/jan/05/iran-clamps-down-internet-use)。

41 例如,在维拉克鲁斯州,州议会将使用 Twitter 视为犯罪。参见:“墨西哥利用社交媒体谋求消息和生存”,戴米恩·凯夫(Damien Cave),《纽约 时 报 》,2011 年 9 月 24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9/25/w o r l d / a m e r i c a s / m e x i c o - t u r n s - t o - t w i t t e r - a n d - f a c e b o o k - f o r -information-and-survival。html)。

42 “墨西哥吊在桥上的尸体在警告社交媒体用户”,马里亚诺·卡斯蒂略(Mariano Castillo),CNN。com,2011 年 9 月 14 日(http://articles。cnn。

com/2011-09-14/world/mexico。violence_l_zetas-cartel-social-mediausers-nuevo-laredo?_s=PM:WORLD)。

43 根据与丽兹·加尼斯的对话(All Things D),2010 年 12 月 29 日(http://networkerfect。allthingsd。com/20101229/video-greylocks-reid-hoffmanand-david-sze-on-the-future-of-social/)。

44 “所有动物生而平等,但某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摘自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45 “2010 年 Twitter 统计”——2010 年 12 月由社将媒体监测小组 Sysomos发 布 的 报 告;该 小 组 对 10 亿 多 份 推 文 进 行 了 研 究(http://www。

sysomos。com/inside twitter/twitter-stats-2010)。

46 “网络已死,互联网永存”,克里斯·安德森,《连线》,2011 年 8 月 17目(http://www。wired。com/magazine/2010/08/ff_webrip/all/l)。

47 “有 Twitter 吗?你已经被评分了”,史蒂芬妮·罗森布鲁姆,《纽约时报》,2011 年 6 月 26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26/sundayreview/26rosenbloom。html)。

48 “推还是不推”,扎卡里·卡拉贝尔(Zachary Karabell),2011 年 4 月11 日(http://www。time。com/time/printout/0,8816,2062464,00.html#)。

49 《精英之兴衰》,维弗雷多·帕累托(Bedminster 出版,2008 年),第36 页。

50 参见《数字精英》(Houghton Miflin 出版,2008 年),史蒂芬·贝克(Stephen Baker)关于我们新兴数字精英统治阶级的优质入门读物。

51 梅格莱娜·库内娃,“网络数据采集、定位与分析圆桌会议”的主题演讲,布鲁塞尔,2009 年 3 月 31 日。

52 詹 姆 斯· 格 莱 克,《 信 息:历 史、 理 论 和“ 洪 流 ”》(Pantheon 出 版,2011 年),第 8 页。

53 “网络上的新金矿:您的秘密”,茱莉亚·安格文,2010 年 7 月 30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940904575395073512989404.html)。

54 同前。

55 詹姆斯·格莱克,《信息》(Pantheon 出版,2011 年),第 8 页。同时请参见 6 月份上我对格莱克的 TechCrunchTV 访谈。

56 埃利·帕雷瑟,《过滤器泡泡:互联网在向你隐瞒什么》(企鹅出版,2011 年),第 6 页。同时也请参见我的 TechCrunchTV 节目。

57 “Facebook 真的在乎你吗?”道格拉斯·洛西科夫,CNN。com,2011年 9 月 23 日(http://edition。cnn。com/2011/09/22/opinion/rushkofffacebook-changes/index。html?hpt=hp_bnl1)。

58 “移动诱惑”,巴尼·乔普森(Barney Jopson),《金融时报》,2011 年12 月 21 日(http://www。ft。eom/intl/cms/s/0/8f992b56-2b0b-llela9e4-00144feabdc0.html#axzzli4QIUlrn)。

59 “研究员表示:减少网络追踪意味着广告效果将大降”,索密妮·森古伯 塔(Somini Sengupta),《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9 月 15 日(http://bits。blogs。nytimes。com/2011/09/15/less-web-tracking-means-lesseffective-ads-researcher-says/)。

60 “网络跟踪公司迅速获得大量投资”,斯考特·特曼(Scott Thurm),《华尔街日报》,2011 年 2 月 25 日。

61 “为何一代”,莎娣·史密斯。

62 参见:“网络上的新金矿:您的秘密”(2010 年 7 月 30 日),“微软停止了推动网络隐私的努力”(2010 年 8 月 2 日),“追踪者利用手机的 GPS系统”(2010 年 8 月 3 日),“网络前沿:有名无实的匿名”(2010 年 8月 4 日),“谷歌在广告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困扰于隐私问题”(2010 年8 月 10 日)。

63 “您的应用程序正在监视您”,斯考特·特曼和尤加利·伊瓦塔尼·凯恩(Yukari Iwantani Kane),《华尔街日报》,2010 年 12 月 18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694004576020083703574602.html)。

64 “跟踪网络用户的‘赞’按钮”,阿米尔·埃弗拉蒂(Amir Efrati),《华尔街日报》,2011 年 5 月 18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281504576329441432995616.html)。

65 “为什么 Facebook 的面部识别功能非常可怕”,萨拉·雅各布森(SarahJacobsson),《个人计算机世界》,2011 年 6 月 8 日(http://www。pcworld。

com/article/229742/why_facebooks_facial_recognition_is_creepy。html)。

66 “Facebook 令传统交友成为过去式”,茱莉亚·安格文,《华尔街日报》,2009 年 12 月 15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26084637203791583.

html)。

67 “面部识别技术用于获取您的社会保障号码”,克什米尔·希尔(KashmirHill),《福布斯》,2011 年 8 月 1 日(http://www。forbes。com/sites/kashmirhill/2011/08/01/how-face-recognition-can-be-used-to-get-yoursocial-security-number/)。

68 “可以发现并监视你的计算机”,史蒂夫·罗尔(Steve Lohr),2011 年1 月 1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1/02/science/02see。html)。

69 史蒂文·约翰逊,《创意从何而来》(Riverhead 出版,2010 年),第四章。

70 “可以发现并监视你的计算机”。

71 这两位研究人员是皮特·华登(Pete Warden,前苹果雇员)以及阿拉斯代尔·艾伦(Alasdair Allan,一位数据可视化科学家)。参见:“iPhone在记录你的行踪”,查尔斯·阿瑟(Charles Arthur),《卫报》,2011 年4 月 20 日(http://www。guardian。co。uk/technology/2011/apr/20/iphonetracking-prompts-privacy-fears)。

72 “苹果和谷歌在收集用户数据”,茱莉亚·安格文和詹妮弗·华伦天奴 -德弗里斯(Jennifer Valentino-Devries),《华尔街日报》,2011 年 4 月22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983704576277101723453610.html)。

73 “谷歌让我们变得愚蠢?”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大西洋月刊 》,2008 年 7 月 /8 月(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08/07/is-google-making-us-s tupid/6868/)。

74 “谷歌称定位数据‘极有价值’”,阿米尔·埃弗拉蒂,《华尔街日报》,2011 年 5 月 1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703304576297450030517830.html?od=googlenews_wsj)。

75 “亚马逊老大哥的专利技术能预知你的行踪”,埃里克·舍曼(EricSherman),CBS 新闻,2011 年 12 月 14 日(http://www。cbsnews。com/8301-505124_162-57342567/amazon-big -brother-patent-knowswhere-youll-go/)——了解我们去过的地方以及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无疑是一种兼具数字压迫和诱惑的侵犯性算法。

76 “新信任经济的演化”,布莱恩·索里斯(Brian Solis),BrianSolis。com,2009 年 12 月 9 日。

77 丹·吉尔默(Dan Gilmor),Google+,2011 年 9 月 28 日(https://plus。

google。com/113210431006401244170/posts/YYwcR5Ua5JN)。

78 罗伯特·瓦莫希(Robert Vamosi),《当小玩意背叛我们:我们所迷恋的新技术的阴暗面》(Basic 出版,2011 年)。同时也请参见 2011 年 4月 28 日 我 与 瓦 莫 希 的 TechCrunchTV 访 谈 节 目(http://techcrunch。

com/2011/04/28/keen-on-robert-vamosi-when-gadgets-betray-usbook-give away/)。

79 “互联网探测器可在 690 米范围内追踪你的行踪”,雅各布·艾伦(JacobAron),《新科学家》,2011 年 4 月 5 日(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0336-internet-probe-can-track -you-down-to-within-690-metres。html)。

80 “数据隐私接受检验”,纳塔莎·辛格(Natasha Singer),《纽约时报》,2011 年 4 月 30 日。

81 “谁在监视你?数据隐私日调查揭示线上黑手”,PRNewswire,2011 年1 月 28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1/28/karp-tumblr-quarterbillion-impressions-week/)。

82 “ 报 告 发 现 网 民 对 窥 探 型 公 司 的 担 心 要 甚 于 对 监 视 型 老 大 哥 的 担心 ”, 联 合 通 讯 社,2011 年 6 月 2 日(http://www。washingtonpost。

com/business/technology/report-finds-internet-users-worry-moreabout-snooping-companies-than-spying-big-brother/2011/06/03/AG7CyeHH_story。html)。

第 4 章

1 丹· 奥 勒(Dan Auiler),《 眩 晕:希 区 柯 克 经 典 电 影 的 制 作 》(StMartin’s 出版,2000 年),第 13 页(源自斯科塞斯的介绍)。

2 于 1957 年 10 月后半月在派拉蒙位于贝艾尔的工作室的第五摄影场摄制。

3 剧本由阿莱克·科佩尔(Alec Coppell)、塞缪尔·泰勒和希区柯克共同创作,并改编自 1954 年的法国小说《生者与死者》——作者:皮埃尔·布瓦洛(Pierre Boileau)和托马斯·纳尔瑟加克(Thomas Narcejac)。

4 螺旋是电影的主题。例如,由希区柯克的长期合作者索尔·巴斯(SaulBass)所设计的、与《眩晕》片头字幕一同显示的催眠式螺旋图案,玛德琳的发型,以及旧金山的曲折街道。

5 引自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

6 凯文·斯塔,《美国人和加州梦:1850-1915》(牛津大学出版,1973),第 58 页。

7 格雷·布里金,《壮丽的旧金山》(加州大学出版,2006 年),第 32 页。

8 电影中所有的服装均由伊迪丝·海德(Edith Head)所设计;她也是希区柯克长期合作团队的成员之一。

9 均由金·诺瓦克(Kim Novak)扮演。尽管她讨厌蛮横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或许正是源于这种讨厌——但这两个角色被公认为是诺瓦克演得最好的角色。

10 弗朗索瓦·特吕弗,《希区柯克 - 特吕弗: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最终研究》(Touchstone 出版,1983 年),第 111 页。

11 见 2002 年英国电影学会《视与听》杂志的史上最伟大电影名单;这个榜单是由一个知名国际影评家组成的小组评选出来,希区柯克的《眩晕》被评为史上第二佳电影,仅次于奥森·威尔士的《公民凯恩》。参见:http://www。bfi。org。uk/sightandsound/topten/poll/critics。html。

12 参见环球影业发行的 DVD,第 31 章的 1:58:27.

13 尤 其 请 参 见 1937 年 由 芝 加 哥 大 学 经 济 学 家 罗 纳 德· 科 斯(RonaldCoase)发表的一篇论文“企业的性质”,其中阐述了企业的必要性,并解释了其在二十世纪经济中的核心角色。

14 《拉动的力量:小小明智之举在行动中成就大业》,约翰·哈格尔三世、约翰·希利·布郎和朗·戴维森(Lang Davidson)(Basic 出版,2010年),第 36 页。

15 《组织人》,威廉·怀特(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2000 年),第 51 页。

16 《 五 十 年 代 》, 大 卫· 哈 伯 斯 坦(Villiard Books 出 版,1993 年 ), 第526-527 页。

17 “硅谷”一词是由加州企业家拉尔夫·威尔斯特(Ralph Vaerst)创造的,并由《电子新闻》记者唐·赫夫勒(Don Hoefler)于 1971 年首次使用并推广开来。

18 计算机和互联网有着许多精彩的往事,包括大卫·卡普兰的《硅谷男孩与他们的梦想之谷》(Perennial 出版,1999 年),特雷西·基德尔(Tracy Kidder)的《新机器的灵魂》(Back Bay 出版,2000 年),约翰·诺顿(John Naughton)的《未来简史》(Overlook 出版,2000 年),以及罗伯特·克林格雷(Robert Cringley)的《意外帝国》(Harper 出版,1996 年)。

19 大卫·卡普兰,《硅谷男孩与他们的梦想之谷》(Perennial 出版,1999年),第 40 页。

20 同前,第 49 页。

21 迈克·马隆称他们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子天才组合”。除了摩尔和诺伊斯之外,还包括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维克多·格里尼 克(Victor Grinich)、 尤 金· 克 莱 尔(Eugene Kleiner)、 金· 赫 尔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ast)和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Roberts)——《惊世伟绩》,第 68-69 页。

22 迈克·马隆,《惊世伟绩》(Doubleday 出版,1985 年),第 40 页。

23 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纽约:Harper出版,1975 年)(orig。pub。1942 年),第 82-85 页。

24 约翰·马可夫,“搜索硅谷”,《纽约时报》,2009 年 4 月 16 日。25 凯利的《技术想要什么》(Viking 出版,2008 年)和卡尔的《浅薄》(2008年)代表了同一枚硬币的不同面。凯利将科技比喻为我们的大脑;卡尔认为科技正在摧毁我们的大脑。我承认我有时也会掉入这个陷阱,特别是我在 2007 年出版的《网民的狂欢》一书中,将互联网和我们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过于简单化了。

26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第 17 页。

27 参 见 DVD:完 整 的 蒙 特 利 流 行 音 乐 节 —— 标 准 公 司(CriterionCollection),蓝光,2009 年。

28 《旧金山神谕》,第 1 卷,第 5 期,第 2 页。

29 托德·季特林,《六十年代:那段充满希望和愤怒的岁月》(Bantam 出版,1993 年),第 203 页。

30 马尔科姆·考利(Malcolm Cowley)出版于 Viking 出版。参见大卫·哈伯 斯 塔 姆(David Halberstram),《 五 十 年 代 》(Villiard Books 出 版,1993 年),第 21 章,第 306 页。

31 希尔多·拉斯札克,《反主流文化的形成》(Doubleday 出版,1968 年),第 184 页。

32 希尔多·拉斯札克,《反主流文化的形成》(Doubleday 出版,1968 年),第 184 页。

33 《私生活史》,第三卷,“复兴的激情”(哈佛大学出版,1989 年),第376 页。

34 同前。

35 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卡尔·马克思作品选集》,由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所编(牛津大学出版,1977 年),第 300 页。

36 希尔多·拉斯札克,《反主流文化的形成》(Doubleday 出版,1968 年),第 1 章。“技术统治表示:‘一个工业社会达到组织化整合的巅峰之时的社会形式。它是他们谈到现代化、更新、合理化、规划之时通常会想到的理想人选。”

37 关于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本真崇拜的尖锐批评看法,请参见安德鲁·波特(Andrew Potter)的《本真骗局:我们是如何在发现自我的过程迷失的》(Harper Collins 出版,2010 年)。同时请参见我于 2010 年 3 月22 日在《巴诺书评》上发表的关于塞林格(J。S。Salinger)的一篇文章:

“ 公 与 私 ”(http://bnreview。barnesandnoble。com/t5/Reviews-Essays/Public-and-Private/ba-p/2322)。

38 桑尼特,《公共人的没落》,第 220 页。

39 克里斯托弗·拉什,《自恋文化:期望退缩时代下的美国生活》(Norton出版,1991 年),第 10 页。

40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冲击》(Random House 出版,1970 年),第284 页。

41 “亚当·柯蒂斯:计算机是否夺去了我们的权力?”,凯瑟琳·瓦伊纳(Katharine Viner),《卫报》,2011 年 5 月 6 日(http://www。guardian。co。uk/tv-and-radio/2011/may/06/adam-curtis-computers-documentary)。

第 5 章

1 帕 特 里 克· 麦 吉 利 根,《 阿 尔 弗 雷 德· 希 区 柯 克:光 影 中 的 一 生 》

(ReganBooks 出版,2003 年),第 159 页。

2 《拉动的力量》,第 42 页。关于哈格尔和希利·布郎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大转变”的理论,请参见 2010 年 9 月 TechCrunchTV 的《热爱》

节目中我与他们的访谈(http://techcrunch。com/2010/09/08/keen-onpower-of-pull-tctv/)。

3 “在线窥镜”,罗斯·多赛特,《纽约时报》,2011 年 6 月 12 日。

4 约翰·马可夫,《睡鼠说了啥:60 年代的反主流文化是如何帮助形成了个人计算机行业》(Viking 出版,2005 年)。

5 佛瑞德·特纳,《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文化:斯图尔特·布兰特、全球网络以及数字乌托邦主义的崛起》(芝加哥大学出版,2006 年)。

6 詹姆士·哈金,《网络城市:改变我们生活和身份的危险创意》(LittleBrown 出版,2009 年)。

7 蒂姆·吴,《总开关:信息帝国的生与死》(Knopf 出版,2010 年)。

8 同前,第 169 页。

9 提姆·伯纳斯·李,《编织万维网:万维网的原始设计以及最终命运》

(Harper Business 出版,2000 年)。

10 同前,第 201 页。

11 同前,第 172 页。

12 特纳,《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空间》,第 14 页。

13 大卫·布鲁克斯,《天堂里的布波族:新的上层阶段,以及他们如何成为上层阶段》(Touch stone 出版,2000 年)。14 托马斯·弗兰克,《酷的征服:商业文化、反主流文化以及嬉皮消費主义的兴起》(芝加哥大学出版,1997 年)。

15 苹果的代表性“另类思考”营销广告是由麦迪逊大街的 TBWA/Chiat/Day 广告公司所制作的;后者还为苹果公司的麦金塔(Macintosh)个人计算机制作了 1984 年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超级碗广告。

16 “社会权力和即将到来的企业革命”,大卫·柯克帕特里克,《福布斯》,2011 年 9 月 7 日(http://www。forbes。com/sites/techonomy/2011/09/07/social-power-and -the-coming-corporate-revolution/)。

17 “未来的挑战”,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精华》(Harper Business 出版,2001 年),第 347 页。

18 同前,第 348 页。

19 同前,第 348 页。

20 丹 尼 尔· 平 克,《 自 由 工 作 者 国 度:为 自 己 工 作 的 未 来 》(WarnerBusiness Books 出版,2001 年)。

21 “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工业时代就已经结束了”,TechCrunchTV,2011年 2 月 7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07/keen-on-seth-godinwhile-we-werent-paying-attention-the-industrial-age-just-endedtctv/)。

22 赛斯·高汀,《做不可替代的人:你是不可替代吗?》(Portfolio 出版,2010 年)。

23 休·麦克劳德,《要么拯救世界 , 要么滚回家:打造创造力的其他 39 个要素》(Portfolio 出版,2009 年)。

24 加里·维纳查克,《我用博客赚了 6000 万:为什么当前是利用激情赚钱的好时机》(Harper Studio 出版,2009 年)。

25 雷德·霍夫曼和本·卡斯诺瓦(Ben Casnocha),《你的创业:打造杀手生涯的企业方法》(Crown 出版,2012 年)。

26 “你的创业”,托马斯·弗里德曼,《纽约时报》,2011 年 7 月 12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7/13/opinion/13friedman。html)。

27 凯文·凯利,《失控:机器生物学、社会制度和世界》(Perseus 出版,1994 年)。

28 关于凯利对互联未来的更多见解,请参考 2011 年 1 月 18 日我与他在 TechCrunchTV 的《 热 爱 》 访 谈 节 目 的 对 话(http://techcrunch。

com/2011/01/18/keen-on-kevin-kelly-what-does-kevin-kelly-want-tctv/)。

29 特纳,第 174 页。

30 哈金,1930 年。

31 柯克帕特里克,第 332 页。

32 詹 姆 斯· 格 莱 克,《 信 息:历 史、 理 论 和“ 洪 流 ”》(Pantheon 出 版,2011 年),第 48 页。

33 迈 克· 马 隆,《 心 灵 欢 乐 之 谷:1963-2001 硅 谷 记 事 》(Wiley 出 版,2002 年)。

34 罗伯特·帕特南,《独自打保龄》(Simon &; Schuster 出版,2000 年),第 410 页。

35 查尔斯·利德比特(Charles Leadbeater),《大众思考:大规模创新,而不是大规模生产》(Profile 出版,2008 年)。

36 约凯·本克勒(Yochai Benkler),《网络的财富:社会生产如何转变市场和自由》(耶鲁大学出版,2006 年)。

37 艾瑞克·奎尔曼(Erik Qualman),《颠覆:社交媒体改变我们生活和营商的方式》(Wiley 出版,2009 年)。

38 克莱·舍基,《此即人人:没有组织的组织力量》(企鹅出版,2008 年)。

39 查伦·李(Charlene Li),《开放:社会化媒体如何影响领导方式》。同时也请参见 2010 年 7 月 TechCrunchTV 的《热爱》节目中我对李和舍基 的 访 谈(http://techcrunch。com/2010/07/07/techcrunch-tv-keenon-connectivit/)。

40 米奇·乔尔(Mitch Joel),《湿营销:人人互联,将你的企业与每个人互联起来》(Business Plus 出版,2009 年)。

41 赛门·曼华林(Simon Mainwaring),《我们先来:品牌和消费者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2011年)。

42 艾瑞克·格林伯格(Eric Greenberg)和卡尔·韦伯(Karl Weber),《我们这一代:千禧年的年轻人们将如何接管美国并永远改变我们的世界》

(Puchatusan 出版,2008 年)。

43 尼古拉·克里斯塔基斯和詹姆斯·福勒(James H。Fowler),《互联:社交网络的惊人力量以及它们将如何打造我们的生活》(Little Brown 出版,2009 年)。

44 简·麦格尼格(Jane McGonigal),《现实已被打破:为什么游戏让我们更美好,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世界》(企业出版,2011 年)。特别请参见第 4 章“更强大的社会人脉”。同时也请参见三月份 TechCrunchTV的《热爱》节目中我对麦格尼格的访谈,期间她曾表示“社交就是一切”。

45 丽 莎· 甘 斯 基(Lisa Gansky),《 网 格:为 什 么 分 享 是 商 务 的 未 来 》

(Portfolio 出 版,2010 年 )。 同 时 也 请 参 见 2010 年 9 月 TechCrunch。

tv 的《 热 爱 》 节 目 中 我 对 甘 斯 基 的 访 谈(http://techcrunch。com/2010/09/22/keen-on-lisa-gansk/)。

46 弗朗索瓦·戈西奥(Francois Gossieaux),《超社会组织:利用社交媒体削弱你的竞争对手》(美麦克劳 - 希尔出版,2010 年)。

47 格莱克,《信息》,第 322 页。参见第 11 章“探索模因库”——格莱克有关模因历史的清晰信息(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

48 “ 社 交 网 络 像 恋 爱 一 样 影 响 大 脑 ”, 亚 当· 潘 纳 伯 格(AdamPenenberg),《快速公司》杂志,2010 年 7 月 1 日。

49 BBC 新 闻,2010 年 8 月 10 日(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10925841)。

50 哈罗德(Harold),《社会动物》虚构的英雄人物和交际大师,被他的同学称呼为“市长”——这个地位相当于地理定位服务中最受欢迎的交际人。大卫·布鲁克斯,《社会动物:爱、品格和成功的隐秘源泉》

(Random House 出版,2011 年)。

51 “这个世界不是全然为你而转”,大卫·布鲁克斯,《纽约时报》,2011年 5 月 30 日。

52 史蒂文·约翰逊,《创意从何而来:创新的自然史》(Riverhead 出版,2010 年)。

53 同前,第 44 页。

54 同前,第 206 页。

55 杰伦·拉尼尔,“数字毛泽东主义:新型在线集体主义的危害”,Edge。

org,2006 年 5 月 3 日(http://www。edge。org/3rd_culture/lanier06/lanier06_index。html)。

56 《拉动的力量》,第 247 页。

57 杰夫·贾维斯,《公共部分》(Simon &; Schuster 出版,2011 年),第70-71 页。

58 克莱·舍基,《认知盈余》(企鹅出版,2010 年)。关于舍基对协作式未来的更多看法,请参见 2010 年 7 月 TechCrunchTV 的《热爱》节目中 我 对 他 的 访 谈(http://techcrunch。com/2010/07/07/techcrunch-tvkeen-on-connectivit/)。

59 《认知盈余》,第 19 页。

60 参见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的“网络角斗场”,《名利场》,2010 年 3 月。沃尔夫写道:“克莱·舍基……这个男人的名字现已传遍科技圈,并被左派们尊称为‘赫伯特·马尔库塞’”。

61 《互联》,克里斯塔基斯和福勒,第 2 章。

62 《认知盈余》,第 60 页。

63 “从吉尔伽美什到 Lady Gaga”,约翰·特里西,《拉帕姆季刊》,2011 年冬(http://www。laphamsquarterly。org/essays/gilgamesh-to-gaga。php?page=7)。

第 6 章

1 让·鲍德里亚,《艺术的阴谋》(Semiotext 出版,2005 年),第 26 页。

2 《 牛 津 大 学 辩 论 社 》, 克 里 斯 托 弗· 霍 利 斯 著(Evans Brothers 出 版,1965 年),第 96 页。

3 简·莫里斯,《牛津》(牛津大学出版,1979)。

4 同前,第 21 页。

5 同前,第 3 页。

6 http://secondlife。com/whatis/?lang=en-US。

7 “追逐金钱的乐趣”,丹尼尔·特迪曼,《连线》杂志,2004 年 5 月 8 日(http://www。wired。com/gaming/gamingreviews/news/2004/05/63363)。

8 克里斯托弗·霍利斯,《牛津大学辩论社》(Evans Brothers 出版,1965年),第 106 页。

9 除罗塞蒂外,参与壁画的其他艺术家有瓦伦丁·普林赛普(ValentinePrinsep),约翰·亨格福德·波伦(John Hungerford Pollen),威廉·莫里 斯, 爱 德 华· 伯 恩· 琼 斯, 罗 丹· 斯 宾 塞· 斯 坦 霍 普(RodhamSpencer Stanhope),亚瑟·休斯(Arthur Huges)及威廉(William)和布里顿·里维耶尔(Briton Riviere)。

10 关 于 前 拉 菲 尔 派 的 辩 论 社 作 品, 最 好 参 见:约 翰·D。 雷 顿(JohnD。Renton),《牛津辩论社壁画》。

11 保罗·约翰逊,《艺术新史》(Harper Collins 出版,2003 年),第 533 页。

12 霍利斯,《牛津大学辩论社》,第 209 页。13 E。H。 冈布里奇,《艺术的故事》(Phaidon 出版,1995 年),第 384 页。

14 A。N。 威尔逊,《维多利亚时代》(Norton 出版,2003 年)。

15 劳伦斯·德斯卡斯,《前拉斐尔派: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Discoveries出版),第 69 页。

16 《惟有批评》,第 115 页。

17 同前,第 116 页。

18 保罗·约翰逊,《艺术新史》(Harper Collins 出版,2003 年),第 534 页。

19 罗伯特·休斯,《惟有批评》(Knopf 出版,1990 年),第 116 页。

20 《牛津辩论社百年(1823-1923)》,赫伯特·亚瑟·莫拉著(Cassell &;Co 出版,1923 年),第 175 页。

21 《牛津》,简·莫里斯著,第 219 页。

22 《牛津大学辩论社》,克里斯托弗·霍利斯著(Evans Brothers 出版,1965 年)。

23 同前,第 101 页。

24 例如,20 世纪 80 年代,标志性建筑保护托管委员会(Landmark Trust)曾募集资金 125,000 英镑用于该建筑的维保。参见辩论社宣传册:《牛津辩论社壁画》,约翰·D。 雷顿,第 15-16 页。

25 艾瑞克·霍伯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Vintage 出版,1996),第 168 页。

26 迈克尔·利普曼,《一先令的世界:1851 年大展览如何塑造一个民族》

(Headline 出版,2001 年)。

27 乔尔·莫基尔,《富裕的程度:科技创新与经济进步》(牛津大学出版,1990 年),第 81 页。

28 边沁在其《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1789)(1798 年第一版)所注:“必须承认,‘国际(international)’一词是个新词,尽管我们希望它能足够相似,易于理解。它应当以一种更具实际意义的方式,表达通常归入万国法(law of nations)名下的那一支法律,因为‘万国法’这个名目毫无特征,若非习惯的效力,就会像是指‘国内法’。”边沁的其他新词还包括“最大化”和“最小化”以及“编纂”和“法典编纂”(参见:

约翰·丁文迪,《边沁》,第 47 页)。

29 1849 年淘金热的工业性质体现在作为旧金山新兴“精英”的采矿工程师的出现(参见:布里金,《至尊旧金山》,第 53 页)。

30 艾瑞克·霍伯斯邦,《资本的年代:1848-1875》(Vintage 出版,1996),第 34、63 页。

31 艾瑞克·霍伯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Vintage 出版,1996),第 168 页。

32 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牛津大学出版)。

33 罗伯特·罗德·詹姆斯,《阿尔伯特亲王传记》(Knopf 出版,1984 年),第 190 页。

34 同前。

35 A。N。 威尔逊,《维多利亚时代》(Norton 出版,2003 年)。

36 《德意志意识形态》。

37 迈克尔·利普曼,《一先令的世界:1851 年大展览如何塑造一个民族》

(Headline 出版,2001 年),第 24 页。

38 罗伯特·罗德·詹姆斯,《阿尔伯特亲王传记》(Knopf 出版,1984 年),第 147 页。

39 比尔·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Doubleday 出版,2010 年),第 7 页。

40 詹姆斯,《阿尔伯特亲王》,第 199 页。

41 布莱森,《趣味生活简史》,第 11 页。

42 霍伯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第 186 页。

43 詹姆斯,《阿尔伯特亲王》,第 200 页。

44 迈克尔·利普曼,《一先令的世界:1851 年大展览如何塑造一个民族》,第 59 页。

45 古怪的巴贝奇及其更为古怪的思想对维多利亚时期的许多人而言,堪称肉中之刺。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在 1842 年写道,“我们该如何摆脱巴贝奇先生和他的计算机器呢”(格莱克,《信息:历史、理论和“洪流”》,第 104-105 页)。

46 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经济增长的道德后果》(Knopf出版,2005 年),第 20 页。

47 J。R。 皮戈特(J。R。Piggott),《人民的宫殿:希德纳姆水晶宫》,第 1854-1936 页(Hurst 出版,2004)。

48 同前,第 61 页。

49 同前,第 207 页。

50 欧 内 斯 特· 盖 尔 纳,《 国 家 和 国 家 主 义 》(Cornell 出 版,1983), 第32-33 页。

51 奥 尔 德 斯· 赫 胥 黎,《 监 狱 》(Trianon &; Grey Falcon 出 版,1949年 )。 参 见:http://www。johncoulthart。com/feuilleton/2006/08/25/aldoushuxley-on-piranesis-prisons/。

52 查尔斯·弗里德,“隐私”,《耶鲁法律杂志》(1968)第 77 期,第 475、477-478 页。

53 “小老弟在看着我们”,沃尔特·基恩,《纽约时报》,2010 年 10 月15 日(http://www。nytimes。com/2010/10/17/magazine/17FOBWWLN-t。html)。

54 “Web 3.0 已经到这儿了吗?”,萨拉·莱西,Techrunch,2011 年 4 月18 日(http://techcrunch。com/201l/04/18/so-is-web-3-0-alreadyhere-tctv/)。

55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第 207 页。

第 7 章

1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第 200 页。

2 诺曼·约翰逊,《拘禁的形式:监狱建筑史》(伊利诺伊大学出版,2000年),第 56 页。

3 威廉·布莱克本对于现代牛津监狱的建造源于牛津城堡一名囚徒的粗糙讽刺画:城堡的监狱看守立于一堆粪墩之上。之后,在 1786 年,监狱长解雇了这名看守,由一名叫做丹尼尔·哈里斯(Daniel Harris)的监狱改革家任职。

4 单独的女子监狱建于 1851 年——“大展览”举行的同一年。

5 简·莫里斯,《牛津》,第 35 页。

6 表现布里杰先生在狱中的奢侈生活时,通过牛津监狱小室的最优生活设施,《意大利任务》意外地预知了牛津监狱的未来。

7 “开放的牛津古堡”,官方指南(www。oxfordcastleunlocked。co。uk)。

8 马美逊集团 / 标语。

9 “被判尊享:马美逊牛津城堡酒店”,Fodors。com,2007 年 2 月 16 日。

10 《众目睽睽》。

11 “网络隐私:过度分享的褒奖”,史蒂文·约翰逊,2010 年 5 月 20 日。

12 Web 2.0 一 词 由 奥 莱 理 媒 体(O’Reilly Media) 出 版 公 司 创 始 人 与CEO 提姆·奥莱理于 2004 年开创并推广。

13 加里·施特恩加特,《超级悲伤的真实爱情故事》(兰登书屋,2010 年)。

14 “别样组织:对话加里·施特恩加特”,Shelfari,2010 年 8 月 11 日(http://blog。shelfari。com/my_weblog/2010/08/apparat-chic-talking-withgary-shteyngart。html)。

15 “《 热 爱 》 ——加 里· 施 特 恩 加 特 ”,TechCrunch,2011 年 7 月 15 日(http://blog。shelfari。com/my_weblog/2010/08/apparat-chic-talkingwith-gary-shteyngart。html)

16 《超级悲伤的真实爱情故事》,第 209-210 页。

17 约翰逊确信哈里斯的愿景不可能成真。在其 2010 年 5 月 20 日发表于《时代杂志》的一篇论文“网络隐私:过度分享的褒奖”中,他如此论述:“因为 YouTube 以及无所不在的高速宽带,今天,布置网络摄像头进行在线视频分享已经更为容易。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以一种如此极端的方式展示自己。”然而,约翰逊观察的是何种互联网?他是否完全忽略了形成 Web 3.0 世界的种种自我揭示网络呢?

18 罗伯特·斯考伯与希尔·以色列,《直率的交谈:博客如何改变与消费者的商务会谈方式》(Wiley 出版,2006 年)。

19 “首席人性官”,《经济学人》,2005 年 2 月 10 日(http:// www。economist。

com/node/ 3644293?story_id=3644293)。

20 “ 排 行 榜:最 具 影 响 力 的 Twitter 用 户 五 强 ”, 蒂 姆· 布 拉 德 肖(TimBradshaw),《 金 融 时 报 》,2011 年 3 月 18 日(http:// www。ft。eom/c m s / s / 2 / 0 1 a l d c 5 6 - 5 0 e 3 - 1 1 e 0 - 8 9 3 1 - 0 0 1 4 4 f e a b 4 9 a 。 h t m l # _axzz1LK2XdH9T)。除斯考伯之外,其他四名 Twitter 领军人物分别是美国演员阿什顿·库奇(Ashton Kutcher)(@aplusk)、英国喜剧演员史蒂芬·弗莱(Stephen Fry)(@stephenfry)、学生博客詹姆斯·巴克(James Buck)(@jamesbuck)以及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GordonBrown)的妻子萨拉·布朗(Sarah Brown)(@SarahBrownuk)。

21 “Klout 关于奥巴马排名为什么低于罗伯特·斯考伯的最后说明”,艾莉 森· 肖 特 尔,Business Insider,2011 年 12 月 2 日(http://articles。

businessinsider。com/2011-12-02/tech/30466703_l_social-media-kloutpresident-obama)。

22 “救命!我掉进了热气腾腾的 Google+ 大锅(科技博客意味着什么)”,罗 伯 特· 斯 考 伯,Scobleizer,2011 年 8 月 18 日(http://scobleizer。

com/2011/08/18/help-ive-fallen-into-a-pit-of-steaminggoogle/)。

23 斯 考 伯 使 用 的 社 交 媒 体 最 新 统 计, 参 见 其 2011 年 4 月 29 日 于 阿姆 斯 特 丹 的“The Next Web” 会 议 演 讲(http://thenextweb。com/eu/2011/04/29/robert-scoble-the-next-web-human-reality-virtualvideo-tnw2011/)。

24 “Facebook 隐 私 的 大 动 作( 但 愿 Facebook‘ 更 加 开 放 ’!!!)”,Scobleizer。com,2010 年 5 月 8 日。

25 理查德·桑内特,《再会吧!公共人》(Norton 出版,1974 年),第 282页。

26 “凯撒沙拉 @ 半月湾 The Ritz-Carlton 酒店”(http://www。foodspotting。

com/reviews/556332)。

27 “《热爱》——我们都是罗伯特·斯考伯么?”,TechCrunch,2010 年12 月 1 日。

第 8 章

1 斯坦利·温特劳布,《无冠之王:阿尔伯特亲王的一生》(Free 出版,1997 年),第 209 页。

2 拉里·唐斯(Larry Downes),《颠覆定律》(Basic 出版,2009 年),第73 页。

3 “隐私权”,厄尔·华伦(Earl Warren)与路易斯·布兰代斯,《哈佛法学评论》第四卷,1890 年 12 月 15 日。

4 “足球明星如何引发我们时代的自由讨论”,莱昂内尔·巴贝尔,《金融时报》,2011 年 5 月 28/29 日。

5 “因 Twitter‘婚外情’言论而受审的男子称此案‘有重大法律意义’”,联合社,2011 年 6 月 15 日(http://www。guardian。co。uk/technology/2011/jun/15/twitter-affair-claims-legal-implications)。

6 “扎克伯格、施密特反对萨科奇‘e-G8’互联网监管的号召”,丽贝卡·卡普兰(Rebecca Kaplan),《国家杂志》,2011 年 5 月 28 日(http://www。nationaljournal。com/tech/zuckerberg-schm id t-counter-sarkozys-c alls-for-inter net-regulation-a t-eg8-20110526)。

7 “国会号召对塔利班 Twitter 封锁”,本·法莫(Ben Farmer),《每日电讯 报 》,2011 年 12 月 25 日(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twitter/8972884/Congress-calls-on-Twitter-to-block-Taliban。html)。

8 “维基解密助手发言:美国的法院判决是对隐私的‘重大打击’”,多米尼 克· 拉 什(Dominic Rushe),《 卫 报 》,2011 年 11 月 11 日(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1/nov/11/us-verdict-privacy-wikileaks-twitter)。

9 “谷歌与 FTC 就其刚出炉的 Buzz 工具‘欺诈性隐私惯例’的纠纷达成 和 解 ”, 伦 娜· 劳(Lenna Rao),TechCrunch,2011 年 3 月 30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3/30/google-reaches-agreement-onftcs-accusations-of-deceptive-privacy-practices-in-buzz-rollout/)。

10 “Facebook 对用户隐私‘有失公允’”,史恩迪·莱斯(Shayndi Raice)与朱丽亚·盎格文(Julia Angwin),《华尔街日报》,2011 年 11 月 30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970203441704577068400622644374.html)。

11 “我为什么在乎数字隐私?”,鲍勃·沙利文,MSNBC,2011 年 3 月10 日(http://www。msnbc。msn。eom/id/41995926/ns/technology_and_science/)。

12 “美国敦促网络隐私权利法案”,朱丽亚·盎格文,《华尔街日报》,2010 年 12 月 18 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395204576023521659672058.html)。

13 “ 白 宫 提 出《 国 家 个 人 资 料 外 泄 法 》”, 克 什 米 尔· 希 尔(KashmirHill),《 福 布 斯 》,2011 年 5 月 12 日(http://blogs。forbes。com/kashmirhill/2011/05/12/the-white-house-offers-up-a-national-data-breachlaw/)。

14 “洛克菲勒参议员提出互联网‘禁止跟踪’法案”,塞西莉亚·康(Cecilia Kang),《 华 盛 顿 邮 报 》,2011 年 5 月 9 日(http://www。

washingtonpost。com/blogs/post-tech/post/sen-rockefeller-introducesdo-not-track-bill-for-internet/2011/05/09/AF0ymj aG_blog。html)。

15 “莱博维茨推进谷歌的隐私政策”,迈克·塞普勒(Mike Zapler),2011年 4 月 19 日(http://www。politico。com/news/stories/0411/53440.html)。

16 2011 年 4 月下旬,参议员艾尔·弗兰肯宣布其打算就信息外泄举行国会听证会。参见:“弗兰肯就苹果与谷歌跟踪事件举行听证会”,《华尔街 日 报 》,Marketwatch,2011 年 5 月 4 日(http://www。marketwatch。

com/story/ franken-sets-hearing-on-apple-google-tracking-2011-04-26)。

17 “参议员弗兰肯希望苹果与谷歌对其所有的智能手机应用增加隐私政策”,戈瑟姆·纳格什(Gautham Nagesh),《国会山庄报》,2011 年 5月 25 日(http://thehill。com/blogs/hillicon-valley/ technology/163293-sen-franken-wants-apple-and-google-to-require-privacy-policies-for-all-smartphone-apps)。

18 “云收集着我们的数字自由”,查尔斯·利德比特,《金融时报》,2011年 6 月 6 日(http://www。ft。eom/cms/s/0/e7253a6e-9073-lle0-9227-00144feab49a。html#axzzlPdrwd8fs)。

19 “网络空间的企业规则”,斯拉沃热·齐泽克,Inside Higher Ed,2011年 5 月 2 日(http:// 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11/05/02/slavoj_zizek_essay_on_cloud_computing_and_privacy)。

20 “让我们瞧瞧那些信息!(毕竟,是我们的信息。)”,理查德·H。 塞勒,《纽约时报》,2011 年 4 月 23 日。

21 “参议员: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需要彻底修正”,马修·雷萨(MatthewLasar),Ars Technica,2010 年 4 月 30 日(http://arstechnica。com/tech-policy/news/2010/04/senators -net-privacy-law-for-childrenin-need-of-overhaul。ars)。

22 “为互联网隐私设定界限”,凯文·J。 奥布莱恩(Kevin J。 O’Brien),《纽约时报》,2011 年 9 月 18 日。

23 “谷歌的街景视图数据在荷兰面临着新的要求”,阿基保尔·普琉夏特(Archibald Preuschat),《华尔街日报》,2011 年 4 月 20 日(http://online。

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 748703922504576273151673266520.

html)。

24 “苹果与 Android 手机在欧洲面临更为严格的法律制约”,蒂姆·布拉德肖与迈亚·帕尔默(Maija Palmer),《金融时报》,2011 年 5 月 18 日。

25 “Facebook 的 人 脸 识 别 技 术 面 临 欧 盟 调 查 ”, 史 蒂 芬 妮· 博 多 尼(Stephanie Bodoni),《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2011 年6 月 8 日(http://www。businessweek。com/news/2011-06-08/facebookto-be-probed-in-eu-fo r-facial-recognition-in-photos。html)。

26 “Facebook 支持网络的‘低干涉’模式不一定正确”,维托里奥·科劳,2011 年 6 月 5 日(http://www。ft。com/cms/s/0/e78517f6-8fa9-lle0-954d-00144feab49a。html#axzz1PLSGWCH9)。

27 “ 欧 盟 推 动 社 交 网 站 增 强 隐 私 保 护 政 策 ”, 雷· 菲 利 普 斯(LeighPhillips),伦敦《卫报》,2011 年 3 月 16 日。

28 “LinkedIn‘学习 Facebook’——广告中默认使用用户名与照片”,保罗·杜金(Paul Duckin),NakedSecurity。com,2011 年 8 月 11 日(http://nakedsecurity。sophos。com/2011/08/11/linkedin-copies-facebook-doesa-privacy-bait-and-switch/)。

29 “数据隐私接受检验”,纳塔莎·辛格,《纽约时报》,2011 年 4 月 30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5/01/business/01stream。html)。

30 “网络的热销新上市商品:隐私”,《华尔街日报》,朱丽亚·盎格文与艾米丽·斯蒂尔(Emily Steel),2011 年 2 月 28 日。另参见:“如何修改(或撤销)你的网络信息”,丽娃·里奇蒙德(Riva Richmond),《纽约 时 报 》,2011 年 4 月 13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4/14/technology/personaltech/14basics。html?_r=1)。

31 特 别 参 见 吉 尔 默· 刚(Gillmor Gang)2010 年 4 月 22 日 的 节 目 中我与布莱特·泰勒在网络科技访谈节目的谈话(http://gillmorgang。

techcrunch。com/2010/05/15/gillmor-gang-04-22-10/)。 我 与 这 位 社交媒体技术官调了个座儿,是我盘问他的身份了。

32 “Facebook 首席技术官在听证会上因隐私政策遭受诘责”,吉姆·普赞格拉(Jim Puzzanghera),《洛杉矶时报》,2011 年 5 月 20 日(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1/may/20/business/la-fl -facebook-privacy-20110520)。

33 “Facebook 抵抗者”,珍娜·沃瑟姆,《纽约时报》,2011 年 12 月 13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12/14/technology/shunning-facebookand-living-to-tell -about-it。html)。

34 “没人再去用 Facebook,它太堵了”,迈克尔·阿林顿,Uncrunched,2012 年 1 月 2 日(http://uncrunched。com/2012/01/03/nobody-goesto-facebook-anymore-its-too-crowded/)。

35 “Path 就 是 众 人 推 崇 之 地, 不 要 告 诉 别 人 哦 ”, 卢 瓦 克· 勒· 穆 尔,Loiclemeur。com,2012 年 1 月 2 日(http://loiclemeur。com/english/ 2012/01/path-is-where-the-a-list-hangs-out-dont-tell-anyone。html)。

36 参见 2011 年 6 月 18 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报道“社交网站与我们的生 活 ”(http://www。pewinternet。org/Reports/2011/Technology-andsocial-networks。aspx)。这篇报道似乎是庆祝 Facebook 用户相对其他用户而言信任度更高,但我的观点却并不那么乐观。就其关于隐私及其它颇有争议问题(比如人脸识别技术)的记录而言,Facebook 难免会引起这些“信任”用户对其信息的怀疑。

37 “Blippy 崩盘——如我们所知”,亚莉克希亚·特索特斯,TechCrunch,2011 年 5 月 19 日(http://www。google。com/search?client=safari&;rls=en&;q=“The+end+of+Blippy+as+we+know+it”,&;ie=UTF-8&;oe=UTF-8)。

38 “隐私未亡——问问 Google+ 就知道”,尼克·比尔顿,《纽约时报》,2011 年 7 月 18 日(http://bits。blogs。nytimes。com/2011/07/18/privacyisnt-dead-just-ask-google/)。

39 “谷歌提升其隐私博弈水平,发布‘背景知识’应用”,维尔利特·布鲁(Violet Blue),ZDNet,2011 年 10 月 18 日(http://www。zdnet。com/blog/violetblue/google-steps-up-its-privacy -game-launches-goodto-know/746)。

40 “新闻媒体通过向用户提供解除 Facebook 无摩擦共享的方式保护用户隐私”,乔西·康斯丁(Josh Constine),Inside Facebook,2011 年 10 月7 日(http://www。insidefacebook。com/2011/10/07/news-frictionlesssharing/)。

41 “Facebook 用户抱怨,Spotify 增加‘Private Listening’私密模式”,埃利斯·汉堡,Business Insider,2011 年 9 月 29 日(http://articles。businessinsider。com/2011-09-29/tech/30216833_l_spotify-ceo-facebookfriends-founder-daniel-ek)。

42 “负面网络信息陷入麻烦——有价可估”,保罗·沙利文,《纽约时报 》,2011 年 6 月 10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6/11/yourmoney/11wealth。html)。

43 “抹去数字过往”,尼克·比尔顿,《纽约时报》,2011 年 4 月 1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4/03/fashion/03reputation。html)。

44 约书亚·弗尔,《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

(企鹅出版,2011 年),第 21-24 页。

45 “网络图像将有失效期”,BBC Technology News,2011 年 1 月 20 日(http:// www。bbc。co。uk/news/technology-12215921)。

46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第 4 章。

47 “Web 2.0 自 杀 机:抹 杀 你 的 虚 拟 生 命 ”,2010 年 1 月 9 日(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ld=l 22379695)。

48 http://suicidemachine。org/。

49 “Twitter 陷 阱 ”, 比 尔· 凯 勒,《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5 月 18 日。 凯勒在《纽约时报》任总编期间最突出的特点是,与亚利安纳·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就社交媒体的现实价值公开对仗。2011 年 6 月,宣布退休。

50 “现在的互联网用户比线下用户拥有更多、更亲密的朋友”,凯西·约翰逊,Ars Technica,2011 年 6 月 16 日。

51 “研究:7% 的 Facebook‘朋友’素未谋面”,亚莉克希亚·特索特斯,TechCrunch,2011 年 6 月 16 日。

52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社交网站与我们的生活:

信任、人际关系以及公民政治参与与其使用的社交网站及其他技术有何关联”,基思·N。 汉普顿(Keith N。Hampton)、劳伦·赛森斯·古利特(Lauren Sessions Goulet)、李·莱尼(Lee Rainie)及克里斯坦·普尔塞尔(Kristen Purcell),2011 年 6 月 16 日。

53 罗宾·邓巴,《你需要多少朋友?——神秘的邓巴数字与遗传密码》(哈佛大学出版,2010 年),第 21 页。

54 同前,第 22 页。

55 同前。

56 同前,第 23 页。

57 同前,第 34 页。

58 “社交化与应用化的奥斯卡”,丽兹·加尼斯,All Things D,2011 年 2月 25 日(http://networkeffect。allthingsd。com/20110225/the-socializedand-appifled-oscars/)。

59 “奥斯卡在 Twitter:39 万用户发表 120 多万篇推文”,亚莉克希亚·特索特 斯,TechCrunch,2011 年 2 月 28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2/28/the-oscars-twitter/)。

60 史蒂文·卢克斯(Steven Lukes),《个人主义》(Blackwell 出版,1973年),第 21 页。

61 “爱好是为懦夫而在。勇敢地去迎接伤害吧!”乔纳森·弗兰岑,《纽约时报》,2011 年 5 月 28 日。

62 “《国王的演讲》奥斯卡加冕”,布鲁克斯·巴恩斯(Brooks Barnes)及迈 克 尔· 谢 普 利(Michael Cieply),《 纽 约 时 报 》,2011 年 2 月 27 日(http://www。nytimes。com/2011/02/28/movies/awardsseason/28oscars。

html?adxnnl=1&;pagewanted=print&;adxnnlx=1308428523-T2YIxoWp8UZNaTcv/la1PA)。

结语

1 这场运动诞生于高尔街约翰·艾佛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父母的一栋住宅。米莱是前拉斐尔派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并未参与罗塞蒂的牛津辩论社壁画项目。

2 理查德·里夫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第 11 页。

3 该语由功利主义的一名追随者亨利·泰勒(Henry Taylor)所创。参见:

里夫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第 52 页。

4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传》,第 5 章(Riverside 出版,1969 年)。

5 同前。

6 同前。

7 约翰·丁文迪,《边沁》。

8 J。S。 密尔,《论自由和其他论文集》(剑桥大学出版,1989 年),第 86 页。

9 “扎克伯格:应允许 13 岁以下儿童使用 Facebook”,麦克·列夫 - 拉姆(Michael Lev-Ram),CNNMoney。com,2011 年 5 月 20 日。

10 《纽约时报》关于《社交网络》评论。

11 杰夫·贾维斯,《谷歌将带来什么?》(Collins Business 出版,2009 年),第 48 页。

12 “虚拟友谊与新自恋”,克里丝汀·罗森,《新亚特兰蒂斯》,第 17 期、第 15 期。

13 同前。

14 www。twitter。com/ajkeen。

15 理查德·里夫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第 126 页。

16 菲利普·斯蒂德曼,《弗美尔的照相机:揭开作品背后的真相》(牛津大学出版,2001 年)。

17 特蕾西·舍瓦利耶,《戴珍珠耳环的少女》(Harper Collins 出版,2000年),第 247 页。

18 “本·拉登公告创最高持续推文率达每秒 3440 条”,亚莉克希亚·特索特 斯,TechCrunch,2011 年 5 月 2 日(http://techcrunch。com/2011/05/02/Bin-Laden-announcement-twittertraffic-spikes-higher-thanthe-superbowl/)。

19 理查德·里夫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第 1 页。

20 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Vintage 出版,1973 年),第 386-387 页。

同类推荐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关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研究了先秦社会的组织形态与社会文化。
  •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本书把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公安人才培养研究结合起来,探索了公安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人民警察意识的培养和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小荷尖尖

    小荷尖尖

    本书收录了六篇论文,研究主题分别涉及文化人类学的仪式和家族研究、经济人类学、法人类学、旅游人类学以及族群研究等人类学学科中不同的研究话题。选题可谓具有代表性,有很大的学术意义,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研究方向。
热门推荐
  • 逝:风中的承诺

    逝:风中的承诺

    一个平凡女孩的青春十年的日记。曾经以为爱可以天荒地老,结果却只是往事如烟。
  • 契约老公,别太坏!

    契约老公,别太坏!

    偌大的床上陆思雨穿着婚纱,垂目等待着新郎的到来,而他,娶她只不过为了一纸契约,三年后,你我各不相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吾家有女六娘

    吾家有女六娘

    十年后,一杆银枪,一袭黑衣,你走到我身旁,目光如炬。我轻笑,衣袂翩跹,素手翻飞。“你以为我不敢杀你吗?”“我以为你还记得我。”“……”红唇微抿,相见不如怀念,青萍之末,我等你。
  • 仙魔情缘之云端

    仙魔情缘之云端

    她,是仙魔爱的见证。她,为了清除她体内的魔性忍痛将她送上沧澜。他,本是尊贵无比的沧澜上仙。初见,一双纯澈美好的眼眸,唤起他成仙之前的记忆。他以为自己已经成仙,心系六界,见到她的那一刻,平静的心还是掀起了波澜。他从来都是孤单的一个人,自从她来到沧澜后,他的生活完全变了。一开始他只是把她当做女儿一样守护。漫漫的时光长河从未洗去她特有的纯洁美好。“为什么明明最舍不得的人是你,装作毫不在乎的也是你?”
  • 和俞sir相爱相杀的一年

    和俞sir相爱相杀的一年

    2019年,我再次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历时一年29天,这段时间里我们分分合合,吵吵闹闹冷战,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脑海里,希望记录下来谨做纪念。
  • 庚子神鉴

    庚子神鉴

    我以为我感受到了时间,结果却发现我连自己都没有感受到!
  • 圣火天剑

    圣火天剑

    万千火焰焚烧天下,万剑斩乾坤、群雄奋起,有的只是力量,追逐梦幻天道尽头,魔法、武者、武魂、武体、魔兽、异族,无数种族、秘密功法、强者混乱势力竟争雄,万千杀戮血腥。主人公冷风没有什么狗血的夸张进阶手段,有的只是让人尊重,不让人忽视,一点一滴锻炼,以及无限的追求力量信念,寻找突破的方法。新的武侠梦幻修真就此拉起。
  • 星辰如月

    星辰如月

    “放手吧”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好听。“为什么?”似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她的脸色煞白,“我……
  • 邵家有女

    邵家有女

    前世被人陷害,被人去母留子,含恨而死。一朝重生到三年前,一切悲剧还没发生,还来得及!这是平民女到皇后的金手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