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6500000048

第48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7)

尽管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政策及实践相比,中国政府采购制度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绿色政府采购制度,几乎与国际社会同步建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中国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77.9%,尤其是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达到407.8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39.2%。有些地方政府如福建等省市,政府采购规模占当年财政支出的39.6%。由此可见,中国拥有着巨大的绿色政府采购潜力。

我们应采取顺应国际趋势、构建责任政府、稳步推进、和谐发展的策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绿色政府采购制度,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浅谈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今后15年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首先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续把发展农业放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约占世界22%人口的举世瞩目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农业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低,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人口增长多。虽然我国粮食总产1994年与1952年比,增长了3倍,但人口增长多,就增的粮食被新增人口所消耗,1994年人均占有量379kg,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农业的任务仍然艰巨。

为了摆脱我国农业的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加投入,从根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首先,加快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提高防洪能力。我国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分布着我国1/3耕地,居住着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可是,这些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江河洪水位以下,是历史上的洪涝地区,历次洪灾,都会给这里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如1991年淮河大水,大片农田受淹,粮食大量减产,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40年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随着经济的发展,洪灾损失虽不像贫穷地区闹水灾出现的灾荒现象,但损失会更大。因此,必须加快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在加高加固堤防、清除行洪障碍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的同时,兴建必要的骨干枢纽工程。提高防洪能力,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造安全稳定的条件。

其次,努力发展农业灌溉面积。我国灌溉面积49330万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3400万公顷,大面积的商品粮基地,粮田和经济作物高产区都分布在这里。每年实际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2/5,但提供的粮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灌溉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条件。从统计资料分析,1990—1994年,5年平均冬旱面积达1330万公顷多,特别是北方冬春连旱,而现有灌排基础施设老化失修,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必须在维修现有灌排设施,提高效益的同时,根据我国水土资源条件,适当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并发展节水灌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供水要求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水资源紧缺问题日趋严峻。

第三,加速中低产田改造。据统计,全国共有易涝耕地约244600万公顷,盐碱地约733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黄河中游和西北内陆河流域,南方地区共有渍害低产田733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滨湖圩区。我国高中低产田之间粮食单产平均每公顷约相差1500kg,如果每公顷增产375kg,全国可增产1.5×1010kg~2×1010kg,如东北地区,对低洼易涝地进行整治,打井种稻,以稻治涝,生产优质大米,产量即可翻番,效益十分显著。因此,结合除涝改碱、治渍,加速中低产田的改造,潜力很大。

第四,大力依靠科技兴农,我国农业生产要具有后继能力,更多地要靠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深度的技术改造,向现代农业迈进,一方面应注意研究和推广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各种优良品种和作物栽培技术,使农艺科学化,另一方面,必须继续发展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状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我国农业发展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新阶段。

二、《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推进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明确21世纪初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保障措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总结以往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特制定《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科技部、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制订的这个《纲要》,分为四部分,共计13000多字。

《纲要》总结了10年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规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纲要》指出,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纲要》提出了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方面,纲要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及能力建设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

《纲要》最后指出,面对新世纪的国际国内环境,为了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必须采取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从加强部门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依靠科技支撑、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纲要》提出我国将在六个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面,要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方位逐步推进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体系。

社会发展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报、应急救助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资源保护方面,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重要资源安全供应体系和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要。

生态保护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在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同时,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能力建设方面,要建立完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媒体,全面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监测评价系统,建立面向政府咨询、社会大众、科学研究的信息共享体系。

为了落实上述任务,《纲要》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一是运用行政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水平,二是运用经济手段,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三是运用科教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四是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全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制化水平,五是运用示范手段,做好重点区域和领域的试点示范工作,六是加强国际合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围湖造田和退田还湖

1.围湖造田

大量的围湖造田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就是个例子,解放以后长江中游大量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原来的第一大淡水湖面积迅速下降。其他淡水湖的面积也迅速减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洪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迅速减少,仅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减少了543个。据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泊资料的统计,解放初原有湖泊面积达2.9万平方千米,到了20世纪80年代,保留的面积仅为1.9万平方千米,消亡了1万多平方千米的湖泊面积,素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有1066个湖泊,目前仅剩309个湖泊。被誉为“水乡泽国”的江苏省境内水网密布,湖泊众多,自1957年以来,因围湖造田所削减的湖泊达1500多平方千米,消亡的湖泊已有40多个。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源调节量350亿立方米。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域用水量剧增,湖泊来水量减少,入不敷出,水位下降,面积缩小,致使一些湖泊消失,一些大湖面积也大为缩小。

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如:湖北省由于湖泊不断减少,萎缩后的湖泊已基本丧失了原有的调蓄功能,造成水旱灾害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46万多公顷,80年代增长到170多万公顷,90年代以来的八个年头里,除1993年外都大大超过80年代的水平。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

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

“洞庭天下水,鱼美稻粱肥。”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洞庭湖也许是中国最美丽的一个湖泊了。千百年来,洞庭湖一直以其秀美雄奇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为世人称道。作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之一,洞庭湖号称“长江之胃”。然而自上个世纪初以来,洞庭湖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痛苦嬗变,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等种种人为的破坏使得洞庭湖面积急剧萎缩,水患连年不断,湖区人民苦不堪言。

1998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洞庭湖区实施的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使洞庭湖区重焕青春。短短五年之间,洞庭湖面积出现首次恢复性增长、蓄洪量大大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十多万湖区农民远离了水患之苦。对古老的洞庭湖和湖区百姓来说,这五年的巨变丝毫不亚于洞庭湖所经历的百年沧桑。

3.重现浩淼天下水

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洞庭湖自唐宋以来一直雄居中国五大淡水湖的“首席”。清朝中叶后,不断的围湖造田和日益严重的泥沙淤积使得“八百里洞庭”在五大淡水湖中退居第二,湖面面积仅剩下2740平方公里,调蓄洪能力减弱,洪涝灾害连年不断。

原本是一片烟波的南县地处洞庭腹地,两百年前还仅是零散落于洞庭湖中的几个小岛。后来因虎渡河、华容河的泥沙冲积,湖面渐渐缩小,至清代中期,淤成百里平原。1895年清政府在此设“南洲直属厅”,始成建制。从这一时期起,大量移民陆续涌进,南县围湖造田高潮迭起,村庄大量形成。截止如今,南县已是一个拥有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60多万人口的湖区大县。一部南县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微缩的“洞庭围垦史”!

为了偿还“欠债”,湖区人民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华容县南靠洞庭,北依荆江,是典型的湖区县。同样由于围垦的原因,华容县在50年内消失了100多个大小湖泊。1996年,华容县团洲垸溃决,1998年小集成垸溃决,每次溃垸都造成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其状惨不忍睹。据统计,1996年至1999年洞庭湖区四年三灾,每次洪灾过后湖区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达数十亿元以上。

1998年后,洞庭湖被纳入国家治理大江大湖的计划之中,湖区开始了一项规模空前的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洞庭湖的命运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机。对这项浩大工程可以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八个字来形容。目前华容县已有55个堤垸实行了平退,退耕还水62平方公里,按1998年最高洪水峰值计算,可调蓄洪水2.24亿立方米。

浩大的平垸行洪工程给洞庭湖区带来的悄然巨变。往日的村庄集镇变成了水面,往昔的喧闹也为水鸟的阵阵啼声所替代。原本“十年九灾”的西洞庭围堤湖垸、青山湖垸等处,退田还湖之后已被列入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如今这些往日的重灾区已变成了一片片清澈浩淼的湖面,每到汛期,这里百鸟云集,蔚为壮观,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旅游观鸟。洞庭湖正在恢复其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本来面目”。

同类推荐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侦探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侦探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法制教育六年级(上)

    法制教育六年级(上)

    本书主要介绍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几部法律,通过对此书的学习可以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再别康桥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本书汇集了徐志摩经典的诗歌作品,精心选择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四本集子,以及多篇流传于世的集外诗歌收录其中。《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等著名诗作,将再次触动读者柔软的心。徐志摩的诗作,文字舒展而轻盈,且不失浪漫诗人的热忱与激情,有一种音乐之美蕴含其中,令人感受到曼妙的艺术趣味。他在诗中抒发理想、赞颂爱情、思考生存的意义,也毫不留情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丑陋的人性。他对自由、爱与美的无限向往,是他的诗歌乃至人生的主旋律,对一代一代的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踏实做事

    踏实做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 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校本课)

    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校本课)

    本书分校本课程教师成长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教师成长的个案叙事两个部分,内容包括:校本课程教师成长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等。
热门推荐
  • 安柠之瑾

    安柠之瑾

    她,来自二十一世纪,宅女一枚,她,是辰王朝唯一的外姓公主,如果不是摔倒,她便不会是她,一朝穿越,身世之谜,一层层解开,哼!妖女,本姑娘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妖女!皇子,仙人,如何?天下,苍生,如何?我只护我太子哥哥。
  • 岚老太太飞起来(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岚老太太飞起来(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两代电影工作者不同的各自的人生际遇和爱情。高级白领苏琼花怀孕了,而孩子的父亲青年导演白振正和妻子在国外参加电影节,苏琼花接到上级电话告知工作失误要她拿“头条”来弥补,祸不单行苏琼花忽然又接到白振电话要她帮忙照顾病危的母亲张岚。然而在医院苏琼花邂逅了足以改变她一生的特大“头条”。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勾勒出两代电影导演截然不同的感情生活。文革时期的艰难爱情,和当今社会淡漠的感情观形成鲜明对比。女主角如引燃导火索的小小火花,一步步揭开了多年前令人怆然的爱情故事。是否真的爱得越多伤得越深?两段“三人爱情”错综交杂,究竟何去何从?
  • 执念向日

    执念向日

    五年后:“我在你的心里算什么?”“不,你不在”“好久不...”“麻烦让一下谢谢”我何尝不想开朗的站在他身边。
  • 万界系统之我是传奇

    万界系统之我是传奇

    堕落的世界,腐朽的时空,崩塌的宇宙,肩负着的使命。这是苍穹的逆命,这是恶魔的法则,这是真理的救赎,这是……一个腹黑少年和贱萌猫咪的奇妙探险。
  • chaos世界

    chaos世界

    什么是正义?thinkabout.我们能否改变世界,错的是我们,还是世界?
  • 闯神录

    闯神录

    善非正,恶不邪,正邪两道,善恶难分,黑与白之间的交界,早已模糊。如斯世界,应随波逐流,还是坚我本心。从男孩成为男人,需要经历多少、牺牲多少;从一无所有到万众瞩目,需要多少勾心斗角、腥风血雨。天上下着鲜红的血雨,脚踏人骨组成的大地。穿戴着以人头骨组成脚链的神祗,正被捧着圣经的撒旦,无情审判。
  • 书楼诡狸

    书楼诡狸

    人为设计的意外,改变了自卑、缺爱女孩安之的命运,同时改变的,还有高高在上的宁怡得。为了找到真相,阻止注定的厄运,他们一起经历踏血寻美、化骨檀郎、虫蛭玉人、夺命柔荑和幻影玄冥等离奇案件,最终揭开了真相,找到了幸福。
  • 源界之无名天地

    源界之无名天地

    传闻不工山乃仙山,周天圆满之后可登此山,得道成仙。无数修士历经磨难,为的便是能够登上此山。地球对传闻中的仙界充满向往,想要探寻那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然而,该如何实现?神奇的古塔星,避世的古塔村,与世无争的少年,在探寻的路上又会经历些什么?
  • 总裁,我回来了

    总裁,我回来了

    四年前,苏玲为了给母亲筹医药费而和一位神秘总裁结了婚,就在婚礼后第二天,悄悄逃走,选择了出国,在国外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如今她带着两个小奶包高调归来,一大片男人臣服在那个倾国倾城的女子的石榴裙下,她那张精致的小脸让所有男人为之心动,她那小巧的樱桃嘴在电视面前吐出一句话:“总裁,我回来了。”【绝宠爽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EXO牵绊

    EXO牵绊

    【完结,回头补番】真相。或许,我们这一生,都全部浪费在解谜里了吧。‘我们,其实只差一个答案。’——鹿晗‘这跟恨一点关系都没有。’——朴灿烈‘谁也不要相信,包括我。’——张艺兴最终的真相,或许……谁都想不到。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