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17500000002

第2章 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子与心理学(1)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有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父母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直觉和传统经验有时往往与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背道而驰,诱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以及“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都告诫我们要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不知父母们是否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父母曾经教育自己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不仅将自己的血统与容貌等遗传给了下一代,还将自己的教养方式也遗传给了下一代。这种“祖传”的家教方式有时候还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从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中就可以一目了然:

你爷爷没上过学,也没读过《教育学》。

在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来庆祝。你那酒过三巡的爷爷吐着酒气对大家说:“谁想让子女出人头地,就回去找一根结实点儿的棍子!”那语气,好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他总结出来的一个教育理论——“不打不成器”。

说心里话,我小时候没少挨你爷爷的棍棒之打,那时候,我恨他。

你终于降临到这个世上!

当你呱呱落地的哭声宣布我成为父亲的时候,我万分激动。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最好的父亲!

此后,我读了《教育学》、《育儿百科》、《家教宝典》。你是咱家的未来,我希望我们家的未来无比辉煌。

从你蹒跚学步到抱着我脖子听故事;从带你出去玩儿到你监督我少喝酒,我们俩是世界上最亲密无间的朋友。儿子,看到你幸福的小样儿,我也感到无比幸福。

你步入学校后,咱俩的关系就开始紧张。你不愿意学习,我就给你编原始部落的故事——不爱学习的孩子来到了原始部落,那里没有人上学,也没有学校,他玩儿得开心极了,但是长大后却长出了尾巴,和原始人一样了。你大笑:“变成原始人才好玩儿呢!”我给你讲《丑小鸭》的故事,你还是笑:“妈妈不管才好呢,丑小鸭就可以随便玩儿了!”我哭笑不得又不知所措,就想起了你爷爷的教育理论——打!

你哭得满脸都是鼻涕和眼泪。

看到你的样子我也很心痛,但是打出了成效——奖状和证书说明了一切。你学好了我当然不会再打你。

对不听话、乱发脾气的孩子,我主张打:让这些小赖皮们知道,这世界容不得无理取闹!小时候做坏事要受到家规的惩罚,长大了做坏事要受到国法的制裁!

儿子,你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深情地说:“爸爸,我感谢你打屁股的细木条。”我感慨地对你说:“儿子,我也感谢你爷爷的那根棍子!”

故事中的家教是成功的,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懂得使用正确的惩罚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父亲。在这里,我们先不说孩子该不该打,而是讨论一下从这个故事中发现的一个现象: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总会有意无意地用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孩子。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没有受过中高等教育的父母也只能用这种“祖传”家教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深信: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虽不一定把孩子教育成才,但至少能把孩子教育成人。这个理念往往来自父母自己的切身体验。其实这本也无可非议,因为这样的“祖传”家教方式也可能培养出人才。但是,我们毕竟要看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也在一代一代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祖传”家教方式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将因阻碍人类的进步而被“打入冷宫”。

归根结底,为人父母者之所以会重用上一代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除了受教育程度的制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么样的人就不顾一切地把他打造成什么样的人。因为父母自己就是被上一代人当作“私有财产”来打造的,也许是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习惯了这种教育模式,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理平衡。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他也有个性与人格,他需要父母平等、理性地对待。而不要以为是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对孩子有恩,如何处置他都不为过,想打就打,想杀就杀,这是“父为子纲”的误导。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由选择,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和教育孩子。而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的人,表面看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实际上他们关注的不是孩子的幸福,而是如何让孩子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这样的父母不是在为孩子着想,而是在为自己着想。希望持这种想法的父母们能够及时反省一下自己,否则将后患无穷。

【教育箴言】

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克劳蒂娅

渴望子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父母开始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在教育孩子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有些父母,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不得当,尽管为孩子操碎了心,结果却事与愿违。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父母的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发展、教育方式和途径以及孩子的可塑性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在孩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许多研究都证明,问题孩子的出现都与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关。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父母的教育观念大致可分为八种:

(一)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而忽略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三)严厉管教论。强调只有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才能使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宽松教育论。强调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宽松、民主型的管理。

(五)主动探索论。强调孩子的发展要靠自己去探索和体验,而不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指导。

(六)被动接受论。强调孩子的发展靠外在的教育,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

(七)赏识教育论。强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多给孩子以赞赏和鼓励。

(八)挫折教育论。强调让孩子体验失败和挫折对其发展是有利的。

父母的教育观念与孩子的发展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对学校的看法影响着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品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这足以说明,父母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母亲的教育观念与孩子的不良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也就是说,母亲严厉管教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敌对情绪有明显的影响,严厉管教的观念愈强,则孩子的敌对情绪愈显着;父亲严厉管教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焦虑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严厉管教的教育观念愈强,则孩子的焦虑程度愈高;父亲的“遗传决定”、“教育决定”和母亲的“环境决定”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抑郁情绪有明显的影响,父亲的教育决定和母亲的环境决定的教育观念愈强,孩子的抑郁状况愈严重。

此外,父亲的环境决定、遗传决定和母亲的严厉管教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攻击性有很大的影响。父亲越认为孩子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孩子的攻击性越强;父亲越认为孩子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孩子的攻击性越弱;父母都认为孩子的发展需要严厉管教,孩子的攻击性也越强。

父母的教育观念与孩子的社会属性之间也存在联系,其中挫折教育与孩子的社会属性之间的联系最大,其次是被动接受和环境。父母越是主张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越会促进孩子社会属性的迅速发展;父母越认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主要是被动接受的结果,就越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同时也不利于引导孩子进行与人分享或帮助他人的良好社会行为;父母越重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就越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由此可知,父母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但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通常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有研究者在总结国外父母教育观念的研究时提到,祖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教师和其他人的影响,媒体、父母自身的教育水平、收入、职业、年龄,孩子的数目、孩子的年龄等因素都会对父母的教育观念产生影响。

目前,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和经验,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普遍。大部分父母在自己的青春时代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文化程度偏低。即使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也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

而目前,我国存在两种片面的教育观念:

一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天才教育观。

一代更比一代强,是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父母希望孩子超越自己也是人之常情。这种观念错就错在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过高地寄希望于孩子,使孩子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学业包袱和心理包袱,使孩子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及锻炼与提高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教育家们担心,不知道将有多少孩子在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教育需求下,成不了“龙”反而成“虫”。

另一种是重视智力开发,轻视全面发展的唯智教育观。

这种观念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孩子当作了学习或考试的机器,而轻视了孩子身心健康、综合能力、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对孩子合作性、独立精神的塑造。用这种观念指导教育,孩子的发育和成长一定是畸形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取得什么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求每一位父母都成为教育专家是不现实的,但是,父母们应当纠正自己错误的教育观念,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学习吸取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走在时代的前沿,力争培育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优越竞争力的好孩子来。

【教育箴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生命,家庭的一切,更应每时每刻塑造着孩子的心灵。

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父母通过自己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处世态度、道德规范传授给孩子。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则对孩子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心理学家在“父母如何决定儿童行为的教养维度和教养模式”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Schaefe提出了接纳——拒绝、心理自主——心理受控、严厉——放纵三个维度;Erikson提出控制和温暖;Beck提出了温暖——敌视、限制——允许两个维度;Pumory提出了保护、严格、拒绝、放纵四种教养类型。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D.Baumrind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成:专制型、权威型、容许型和拒绝否定型。国内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过分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与惩罚型和温暖与理解型。总体看来,尽管受地域、文化、观念的影响,父母间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在因素的构成上,却存在一致性。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生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身心健康和合格社会成员为目的的最主要的活动。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温暖、理解越高,孩子的心理发展就越好,心理积极层面程度越高,消极层面程度就越低。相反,父母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各个层面积极发展基本都呈负相关。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究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专制型: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方法简单;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孩子以使其就范。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性格压抑、缺乏自信和自尊,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

同类推荐
  •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父母送给青春期女孩最好的礼物

    在青春期,稚气未脱的女孩是不可能独自承担成长的压力和迷茫的。有时候需要父母给予帮助;有时候又需要她自己去摸索,去寻找,寻找一个能帮助她解决问题的去处。因为有些事情即便她自己解决了,父母也进行指导了,但仍然需要从另外的去处去获得帮助和确认,这样女孩才能安心地成长。本书就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有了这本书,女孩就不会孤独地承担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和痛苦。这也正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用意所在。本书是青春期女孩的好朋友。她温馨、细腻,细致入微,极像一个亲切活泼的姐姐,将青春期那些必须了解的知识对女孩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一切,而且铭记在心。
  •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教养方式影响性格,一个封闭型性格的幼儿,怎样使性格内向的幼儿转为自信,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 人生第一步:家庭育儿宝典

    人生第一步:家庭育儿宝典

    本书为“健康全家福,生活礼品书”之家庭育儿宝典分册。全书分为6部分。内容包括新生儿抚育、婴儿抚育、2岁儿抚育、3岁儿抚育及婴幼儿疾病防治。根据儿童各个生长时期的体格和发育特点分别以合理喂养、日常照料、早期培育、智力开发等板块详细叙述了科学育儿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照料孩子。本书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对培训育婴员和指导新手妈妈极为有用,适合0~3岁宝宝的父母和照料者阅读。
  •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中从感悟教育的细节入手,从50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感悟教育的必要性和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 父母应掌握教子智慧

    父母应掌握教子智慧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有很多的困惑,例如孩子早恋、学习不专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苦心等等。廖康强编著的《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列举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懂得的几十种智慧,提供了各种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这些困惑。《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内容简单实用,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热门推荐
  • 携满心欢喜望漫天星辰

    携满心欢喜望漫天星辰

    愿将满心欢喜都赠予你,亦愿随你看遍漫天星辰。
  • 轻狂时代

    轻狂时代

    普通高中学生郭羽,在一次回老家清理老屋时,无意发现五枚古朴铜钱和一块朴实玉佩。在尝试的过程中,郭羽惊喜的发现,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古物!这五枚铜钱,每一枚铜钱都可以许一个愿望,哪怕是不合常理的许愿也完全能实现!从此,郭羽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邂逅各种婀娜多姿的美女,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不过,他最在意的,反而是那个朴素,没有一点特别的玉佩……
  • 韩娱之大警察

    韩娱之大警察

    嗯,李金勋曾经是军人,没错,他退伍的第一天就被犯抽了的金泰妍给砸进警署。恩,李金勋其实对这群普遍智商不高,看上去都傻傻的少女很有好感。然而一个接着一个的误会,打乱了一切。他变成了大boss,被少女们立志要打倒的对象。今天回复更新,暑假爆发了。
  • 职业歌者

    职业歌者

    这是一个二次元宅重生到另一个世界变成一米五的正太的故事……这是一个歌者不务正业的故事……关键词:音乐,娱乐圈,歌手,重生
  • 沉睡公主:坚强的天使

    沉睡公主:坚强的天使

    “你是时候该醒来了……”伴随着男人清脆的声音,慕妍琦缓缓睁开眸子,迷茫僵硬的苏醒沉睡已久的四肢,眼神无神而冷漠。金碧辉煌的宴会厅,她踩着玫瑰轻蔑笑着强势回归,不带感情的书写出自己的神话!她是最神秘的存在,存在于,慕家背后最强大的力量!
  • 九千岁大人心有顽疾

    九千岁大人心有顽疾

    1v1强强联手——一场阴谋,李识月从尊贵无匹的镇国将军府嫡小姐变成罪臣之女。她看着父亲与叔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被当街斩首,看着最亲的弟弟惨死在自己面前,五年的囚禁与非人的折磨,她命悬一线。五年后,她死里逃生,阴差阳错地代替了病死的尚书府五小姐佟云颦回府,上有视她为眼中钉的伯母婶婶,下有如豺狼虎豹的兄弟姐妹,内有想将她扫地出府的叔叔伯伯,外有阴毒多疑的仇人太子。她却从容,别人想她输,想她落败,想她死,她偏要一双素手,一把长剑,洗冤屈,报血仇,正朝纲,平天下!说来也怪,这神秘高傲的五小姐回京后,对京城一干权贵公子的示好统统视而不见,偏在西厂九千岁面前露出一脸小女儿娇态。面对众人的质疑,方月燃轻蔑一笑:“抱歉,让你们自卑了。”李识月略嫌弃地瞥他一眼,九千岁大人立马一脸委屈地捂着胸口:“为夫心有顽疾,需得娘子这一味药才能治好。”李识月:“…”
  • 剑祖魔神

    剑祖魔神

    曲殇繁华尽,幻剑璃殇现。幻剑倾城璃殇落,谁主苍穹定乾坤。箫声暮雨繁华曲,璃殇剑似流星雨。枫子陌,沉睡无数岁月,冰封在万域冰山之底,繁华落尽,只待朝夕苏醒。岁月无法掩盖我的锋芒,待到繁华落尽,箫声鸣起;我必破灭冰封轮回重生,待到璃殇即出,剑殇天下。“天下风云亦如日月交替,唯剑永恒,璃殇!”
  • 帝国的凛冬2:守成与变革

    帝国的凛冬2:守成与变革

    1861年,咸丰帝尸骨未寒,慈安、慈禧就联手痛揍八大顾命,政出一人演变为两宫垂帘,祺祥政变震动神州。1862年,举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旗帜,洋务运动在华夏大地干得热火朝天。1864年,曾国藩攻破南京,延续十三年太平天国运动终成过往。1894年,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惨败于日本舰队,甲午海战一役成国人最大痛点。从1861年至1898年,近四十年间,清王朝内忧外患没个完,割地赔款成习惯,究竟应该怎么办?守成一定是等死,变革可能是找死。于是,憋屈的清王朝统治者们终于战战兢兢地踏上了自强之途。《帝国的凛冬》系列第二部,带你回到那个血火交融的变革时代。
  • 优秀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优秀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每一个人在孩提时代,都非常喜欢听故事,而孩子也把听父母讲故事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儿童教育专家早已指出,苦口婆心重说教、又怒又吼乱打骂的教育方式已经落伍了。只有正确地帮助、引导孩子充分实现自我才是父母的责任;只有充分尊重孩子天性,采用启发式教育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优秀的父母都是“故事大王”。将枯燥单调的说教变成轻松灵动、富于激励的教育方式,是每一个优秀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十曲离殇:蔓迷离

    十曲离殇:蔓迷离

    蔓迷离,神魔两界第一奇花,是这世间至爱与世间至恨相融幻化而成,千年开花千年结果,终年都需吸食鲜血方能盛开,而又有一说只有日日浇灌神血才能使其结果。一花一叶皆是奇毒,无色无味,中毒初期筋脉逆行,渐失五感,痛苦不堪。后期每日正午时分便会狂躁不安,丧失意识,直至疯癫。每日此时需饮爱人之血方可度过一劫,否则经脉尽断而亡。而蔓迷离结出的果实下可除疑难杂症解世间百毒,上可使修为激增数倍,濒死之人也可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