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448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兴之所至

中学时期,就随着父母成为了地道的“北漂”族,没有北京户口,自然家离学校的距离就远了。那时候学校是每三周放一次假,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回家见见父母。如果问起那时候最害怕的事是什么,铁定是乘车从家回学校了。

念初中时候家是住在北京门头沟一带的,如果去过的朋友,一定知道,从琉璃渠过后,越是往里走,山路越多,而且929路的司机停车时候总是来回晃荡,胃里就跟着翻滚,简直就是一趟简易版的过山车。本来就晕车,一个多小时车程还要停近三十次。于是这段路就成了当之无愧的魔鬼路段。当时也尝试过贴姜片啊,吃晕车药啊,但是对我基本上就不起作用。

还有就是从三家店火车站买票去宣化,那时候还没有网上购票,于是十次也很少有一次可以买上有座的车票。印象中三年初中一次也没有买到过。所以初中时候一直也想不通,怎么从北京出去的人这么多。

但是每次等放假回家时候,往北京方向行驶,人就少得多了。买得上座位不用说,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找个人少的车厢,在那种三个座位连排上面睡上一觉。当然,也不是每次都睡得时间卡得刚刚好,有一次就睡过站了。这也算是一件记忆犹新的事了。

从小就一个人坐车倒车,一个人独立惯了,而且从小就离家在外,成为了一个外乡人。所以后来不管到什么地方,一点也没有生疏的感觉,也不会想念家乡,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乡留下的印记越来越模糊了。那时候一个人,为了增加乐趣,偶尔也会和自己玩起“用最少的钱,坐最多的车”的游戏。所以后来的日子里,不仅不会因为在异地而没有安全感,还擅于规划出行路线。

说来奇怪,在北京待了六年多,一直说去天安门看看,但是愣是没有去过。后来长大了,自己有了独自出行的能力,父母也不再担心以后,就喜欢上了一个人的旅行。从一七年开始,就开始了陆陆续续的中国穷游之旅,现在走过了半个中国。为什么选择穷游,倒不是真的有这种情怀,只是旅游费用来源都是自己假期时候挣得,一方面是假期工一个月工资本来就不多,不容挥霍,另一方面因为是“血汗钱”,也就不舍得乱花了。

曾经骑行十三四个小时,七十多公里一个人去北京银山塔林,也曾为了一句“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硬座十余个小时。过去的几年发生了很多,在旅途中,感觉自己改变了不少。曾经也执著“说走就走的旅行”,后来就慢慢习惯了把旅行融入日常生活,可是在这次疫情的冷静反思中,突然觉察到旅行的意义。

旅行的意义在于在远方找到自我。而这种寻踪不是金钱、次数的多少或者路途的长远决定的,而是在于兴之所至。

旅途中的人,喜欢给一次旅行赋予某种意义,这种将自我从功利性态度和认知性态度中脱身出来,投身于审美意识中的方法,是我曾做过,也是奉为皋臬的旅行意义。因为那时候我觉得,如果只是为了获取某些文物的历史或者艺术品的价值、工艺流程等一系列信息,比如东方明珠塔的设计构思或者华山的神话传说,那么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得到社会,足可不出门户而知千里,经过一路奔波的旅行还有意义吗?亦或者是为了当地的美食?当然确实有部分人是为了美食,但是为了美食也仍然属于赋予旅行以内在意义。

比如去年7月的银川之行,就是为了去看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爱恨别离的土城楼,6月上海旅行则是以“等着六点五十六”的时间标志来定格这一时刻的所见及感怀,还有当天在西湖的断桥,也不过是因为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

也许这些赋予的意义使本平淡的旅行有了价值,但是静下来的这段时间,总会感觉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花样。反而曾经的兴之所至给心灵的洗涤是经久缅怀的。

什么是兴之所至呢?不外乎怦然喜悦和不期而遇。

怦然喜悦是在对象化过程中发现人内在的本质。也就是说我旅行中所经历的事情,让我感受到自我的突破,不论是在独自探索一片了无人际的森林时克服了内心对未知的恐惧,还是独自骑行突破自己身体的极限,最终都仿佛在我所存在的世界感到自我的力量,使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确证。

而不期而遇是外在世界的某种刺激突然牵引内心的情思,或许我从未想去得到它,但是在旅行中,也许一句乡土气息浓重的方言,也许是破晓时街边喝了一碗热乎乎的汤,也有可能什么都没有,但是莫名心中一阵醍醐灌顶的愉悦涌上心头,而这种感觉却比怦然喜悦更韵味深远。

几十年后甚至曾经旅游目的地的名字都忘了,但是这种兴之所至再次回味起来还莫名滋润。也许另一个人和你经历相同,所遇所感都契合,但是这种兴之所至却只有你一个人体会到了,着实是一种神奇。那一刻,仿佛我和这个世界隔了一层玻璃,明明眼前什么都没有改变,所见仍是所见,所闻亦是所闻,但是眼前之景,耳畔之音却仿佛被某种力量所浸润。让你觉得并不真实。

接下来,我一边回味,一边这样闲聊下去,一边把曾经的兴之所至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回忆。也许有一天,当我老了,这段记忆仍然可以把我从干瘪的皮囊中一把揪出,扔回到兴之所至时的那一刻的怦然心动。

同类推荐
  • 关城榆叶早疏黄

    关城榆叶早疏黄

    “我的青春可以概括的很简单。许尚铭和陈可茹。我本以为,陈可茹不再是我的陈可茹,许尚铭也成为了别人青春里的许尚铭。但是谁又能料到。兜兜转转,还是你。对此,我只能解释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失去我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失去我

    一个盛夏的上午还有一下子走进我心里的你。
  • 和平精英之决战雨林

    和平精英之决战雨林

    四个大学生深夜命丧自闭城,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泯灭!“不要怂,一起上!”“前方有敌人!”“救救我!”一道道机械女声从手机里传了出来,手机在幽暗的宿舍里散发着微光,手机前却空无一人。再看,游戏里的四个人物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阿城,现在玩个跳伞模拟器都能穿越的吗?这么高科技的吗?”“别逼逼了,正南方有个人,拿着把m24瞄着你呢,快把你的绿脑阔缩回来。”
  • 曾经不成熟的我们

    曾经不成熟的我们

    性格阳光的男主角文浩由于喜欢上美女大学生进行一系列追求之后遭到同学们的不理解和别人的陷害,随着家里传来的噩耗最终逼迫休学,刚上社会的他受到各种挫折和压力,靠着坚持奋斗和个人毅力最终事业成功收获爱情。
  • 灵魂解忧杂货店

    灵魂解忧杂货店

    “今天帮我买个东西,我回家去你那拿,图片发你微信里了”“好的”岳雨穿上衣服就出门了刚刚还有夕阳,这一出来就没有了,岳雨觉得奇怪,但是还是继续往杂货铺走去。以前没感觉这杂货铺这么远,今天怎么走得挺久的一样。在拐角处,一个肥头大耳的人凭空出现倒在地上,出现的地方出现一个漩涡。岳雨拼命地跑,但是速度好像特别特别慢,像视频里的慢速播放一般。突然,地上凭空出现更多这样的人,天越来越黑,岳雨跑得越来越慢,不详预感涌上心头。
热门推荐
  • 全才相师

    全才相师

    相人、相事、相风水,看天、看地、看红尘!三国大术士周轩跨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开启了一段辉煌的都市之旅。女记者:周董,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您不但是商界领袖,还是国学大家、易经泰斗、相学、风水大师、书法家、天文学家等,本世纪少有的全才。请问,您在哪件事情上最成功?周轩四十五度角望向天空,无限感慨:那些成就都不值一提,我个人最成功的是,拥有了妇女之友的荣誉称号。
  • 重生之宇智波月媛

    重生之宇智波月媛

    重生为了宇智波月媛,原著中并不存在的人物,但是,哎哎哎,就这样吧。首先是要躲过亲爱的大哥的追杀好好活下来。
  • 深海蔷薇之沦陷

    深海蔷薇之沦陷

    看似华丽的醉纸迷金的城市,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当你一层一层扒开各种生活,你会失望的想要躲避他,可是,为时已晚
  • 夏天糖

    夏天糖

    《夏天糖》中的城市元素几乎一样不缺,这里有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生产方式、时尚潮流,甚至,以涤青为线索,还叙述了一群地下电影的生产群体,他们无疑是城市最为先锋的部落。但是,在田耳的笔下,更多的人群表现出一种时间、空间的错位。
  • 末世之门午时三刻

    末世之门午时三刻

    在赶往面试的途中无意中受到远古神灵的帮助预知了世界末日,接受了远古神灵的契约,拥有了超能力,随后几个月,世界毁灭,没有了秩序,一些人适应了末日环境开始变异,寻找求生的方法,张孤身一人,末日之中出现了很多怪物,靠着自己的毅力与远古神灵的力量走向末日世界的巅峰。
  • 碎玉重生

    碎玉重生

    末代天师邓灵溪,为寻找自己祖先的灵物辗转到了五龙镇,帮助了歌女楚楚鸣冤,而在镇上声名大噪,但一切看着平静的五龙镇,背后藏着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一切就在这里开始......
  • 抬头星光低头路

    抬头星光低头路

    101个小故事,送给你希望你在黑暗的生活中看到光明,不惧怕黑暗
  • 骷髅冥主

    骷髅冥主

    一个骷髅小兵的奋斗史,尽在此间。推荐新书《武候传人在现代》书号:184888,要发死发发发!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了!
  • 如何成为高效学习者:写给渴望取得学业进步的中小学生

    如何成为高效学习者:写给渴望取得学业进步的中小学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超过7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约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存在与厌学相关联的心理问题。而厌学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效率低下导致的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为什么我的学习效率不高?这是许多同学经常自问的一个问题。
  • 读《管子》学生活

    读《管子》学生活

    本篇主要论述如何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的问题,因此名为“牧民”。要治理好国家、管理好百姓,首先应该要重视物质生产,搞好经济建设。百姓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才能够讲究礼义廉耻,才能在道德层面上有更高的要求,这样国家的政令才能顺利推行。如果人们连最基本的吃穿都没有保障,就很难讲究礼义廉耻,甚至连基本的人伦都会丧失。这样国家的政令难以推行,国家就面临危险。因此搞好物质生产,使人民丰衣足食,是治理国家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