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6000000016

第16章 少年游 (16)

这样的劳动强度绝大多数人都是竭尽全力去干,超额完成定额的。夏天,白花花的太阳晒着,地面温度在四十度以上。冬天西北风怒吼,穿着单褂还要汗流浃背,可是手都被冻皴裂了。最初挖沙子只是几个强壮的男同学在这里干,夏天每人只穿三角裤衩,后来有个女同学也来筛石子,弄得我们很狼狈。又如秋天的割草,定额是三百多斤(随着季节略有差别),但是年轻人具有争强好胜的本性,何况,每天都在小组内公布每个人的成绩呢?于是,个个争先,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工了,太阳下山才回来。有人创造了一千斤的成绩,这就是邮电学院的向如玉(从这位老兄的名字,读者想象他一定很纤秀,那您就错了。他是位壮如牛粗如邮筒一样的宜兴汉子),管理组鼓励大家向他学。有一次我割了八百多斤,当我把最后一捆草从果树行间扛出来以后,真是筋疲力尽了。天已经黑了,我想在草上歇一下再装车,没有想到往草捆上一坐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当我一睁眼睛时,天已经大亮了,阳光刺花了眼。其他如扛二百斤的麻包上囤,搭五六百斤的石头作地基,为果树扩坑换土,三伏天耪玉米,同这些相比,又闷又热、又剌又咬(这时玉米叶子极锋利,地里蚊子极多)、又苦又累就都算不了什么了。

最苦最累的是夏秋之交,因为许多活都要抢季节,如果实的采摘、庄稼的收获、储备青贮饲料、割草等等都是累活。此时白天干了一天活,已经筋疲力尽,可是睡觉时,蚊子又极活跃。“反动学生”中有蚊帐的同学不多(当时买蚊帐要布票)。许多人采取的办法是睡觉前到抽水的电井池子里坐上十分钟,刚刚从一二百米的地下抽出的水只有十多度,浇在身上透心凉,等凉透了回到屋里蒙上被单倒头大睡,待睡熟了,即使有蚊子也咬不醒了。这种做法使一些人得了风湿症。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不许读书。不用说业务书不许读,就是马列主义著作也不让读。当时有个谬论,说“反动学生”用马列著作反对毛泽东思想。“反动学生”中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电影、戏剧的都有,有人带了马列的书都让收了起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后来连《毛泽东选集》都不许读。此事缘起于北大的曹天予(此人现在是英国剑桥大学中“三一学院”的院士,他是中国人第一个获得此学位的),他由第一卷读《毛泽东选集》,常常躺着看。有的同学看他别扭,反映到管理组。管理组人员问他为什么这样学《毛泽东选集》(当时举国受到林彪的影响,强调“带着问题学,带着活思想学”,而且要“活学活用”)。

曹说这样读毛著可以受到主席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对毛著的感情。这段话激怒了管理组,招来了多次批判。他们认为你们这帮反动学生,带着问题学尚不能改造反动思想,还说什么潜移默化!于是,在多次批判以后,管理组的主持者说:你们的问题不在于“学”,而在于“用”。你们用不着读《毛泽东选集》,只要有《毛主席语录》就够了。后来又说学好“老三篇”就足够了,再后来又强调学好“老三段”(指《毛主席语录》中的三段语录)。不过还好最终没有简化为“老三字”(这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轨迹是相同的。它也是由复杂逐渐简单化,最后简化到禅宗的“不立文字”,“当头棒喝”),但“当头棒喝”许许多多中国人是都体验到了。

偶尔哪个同学得到一本书,在偷偷阅读时,如被发现也会招来无穷烦恼。如樊渝杰(80年代初体院毕业的硕士生)看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知识丛书”中的穆欣的《韬奋》。这时管理组管事的是水平最低的一位。他是部队转业干部,大约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分到中国科技大学管伙食,后被派到南口管理“反动学生”。刚到南口时(1965年底),他在会上讲话还很谦虚,表示要向大家学习文化。后来管理组的其他人向他指出反动学生是专政对象,不能对他们那么客气。从此,他见到反动学生就先皱起眉以表示自己立场的坚定。

樊渝杰在领导眼中平时就是个不积极改造的,这次自然要从严批判(那时一点点小事就开批判会,目的是占住时间,不让我们想别的)。那位科技大学的“老师”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仿佛是个大人物似的。我们轮流发言,批判樊渝杰不专心改造,平时的吊儿郎当,常常复习外语(他是“一外”德语系1964年毕业生,学外语是当时最大的罪状)。最后“老师”总结,用极严厉极严肃的语调(直到如今,这个语调还响在我的耳边)一句一顿地说:“韬奋,韬奋,掏大粪!散会!”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说这些,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忍住笑。这还是当时不太荒诞的批判。当然在这种人的指导和管理下谈什么改造呢?只能是以愚昧取代知识,以野蛮代替文化。

不过,这位文化低的管理人员也有好对付的一面,因为,他管反动学生没有太多的花样。如果你给他两种方法处理反动学生之间的事情,他准选最坏的一种。只要你把那最坏的一种定得好一些就是了。例如,周末晚上,大家都想到礼堂看看电视(场内职工也在那里看)。如果你向他“请示”,晚上是学习,还是看电视,他准会说:“学习!”可是出身农民的文艺干事郭春棠(中央戏剧学院学生,河南人。据他自己说他写剧本只会写农村老太太,而且是小脚的,大脚的就写不了,难度太大)向这位管理人员“请示”时,就这样说:“老师,晚上看电视是带高凳,还是带矮凳?”“带矮凳,不要挡着职工。”于是,我们便可以轻松一晚上。真是有一弊便有一利。

改造生活中的世相

经历了“文革”和以后的种种磨难,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活得很不光彩的一面,包括我们这些从未整过别人而只是被人家整的人。因为我们面对着邪恶和冤屈,面对着真理被践踏而无动于衷。钱锺书先生在杨绛先生《干校六记》序中说:《六记》中记这记那,而最应该记的是“运动记愧”。可是什么人才觉得有愧呢?整人的英雄豪杰们,自然为自己的伟业得意扬扬,为现在不能一展其长才而恨恨不已呢!被整的人们不少已经成为疲软分子,甚至连像钱先生如此直白地提出这个问题的都不多。

“反动学生”之间的斗争也是极残酷的。有个“给出路”的幌子在鼻子尖前摇晃,就像处于磨道上驴子头前吊着的玉米,看得见,吃不着。许多人为了争夺那一点儿虚无缥缈的利益便无情地打击他人,这样不仅摧残了他人,首先是出卖了自尊,摧毁了自己。“反动学生”中的内斗有一些是针对“反动学生”中的最弱者女“反动学生”的。我们中间有两位女同学,一是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的羿蜀华,另一个是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的刘尧阶。不知读者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在中国,同样的灾难,如果放在女人身上往往要她们承受更大的痛苦。

羿蜀华要比刘早到半年多。当她初到农场的第一天,高教局领导正在给反动学生开会。突然她出现了,穿着一件小碎花开领短袖衫,梳着两个小短辫,中上等身材,挎着个烧饼大的小皮包,使我感到意外与滑稽。她不声不响地坐在杨成林(电力学院学高压电的,但为人极马虎)旁边,杨是个很古板的人(起码在南口是如此),马上向相反方向挪了挪。我想这便是对她的第一个打击。因为女生只有她一个人,只能与女职工住在一起,就这一点,她就要比男同学多吃许多苦。男同学住在一起,和尚配秃子,大家彼此彼此,谁也别说谁。另外住集体宿舍,如打水、清扫房间、倒垃圾,在男同学那里都是大家轮流值日。而在羿蜀华那里,只有她代替职工做,职工决不会代她做。而且,那些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女职工,在“四清”和“文革”中激发的“革命情怀”正好有了一个发泄对象。她们要表现自己阶级立场的坚定时,也正需要有一个参照物。最为痛苦的是她的苦恼没有倾诉之处,环境再恶劣,男同学之间毕竟还有二三知己,彼此可以说一说,而她的苦恼呢(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苦恼》中,车夫姚纳就是没有人听他倾诉苦恼,最终只得向他驾车的马去诉说)?羿蜀华毕竟是坚强的,我很少见她哭过。

最可怕的还是同学间的流言。反动学生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而且绝大部分没有结婚,农场中女职工虽多,然而在那个年代谁肯找脑门儿上印着“反”字的人做终身伴侣呢(不过,几年当中还是发生了几件学生与职工或明或暗的恋爱事件,但都以悲剧告终)?于是,许多学生对羿蜀华的态度是复杂的。有人追求她,有人明里骂她,暗地里追她,有人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有人向她身上泼了许多污水,这也包括管理组的人。我不愿意在这里污秽自己的笔墨,我想经过了苦难的洗礼,大家都成熟了,也许会对自己的以往有点悔恨了吧。如果说同学只是制造一些流言的话,而管理组就有权力批判斗争她。有一次批她拉拢腐蚀管理组干部。这件事的真相我不太清楚,但我相信鲁迅先生的话:“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阿Q正传》)在男女问题上,道貌岸然大骂女人的往往是内心最阴暗的。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 校本科研指导

    校本科研指导

    本书是解决教师进行校本教研需要“用什么方法”的问题。本书全面而详细地阐释了校本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科学合理的理论阐述,也有与此研究方法相关的案例。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是为教师做校本科研提供的有效方法指导。
热门推荐
  • 腹黑校草一边去

    腹黑校草一边去

    一次次见面的不欢,让我们的校草大人深深记住了这个小人物,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血咒星神

    血咒星神

    星废星运凭谁定,谁可逆天改运命?定乾定坤测祸福,我命由我不由天!修炼皆从修心始,行运必先行动来。叱咤星际风云起,血咒灭尽诸星神!天灾元年,末世之战,正邪交锋,银河破碎,星空尽毁,生灵近灭、、、数千千星年之后,宇宙生机从毁灭中渐渐恢复、、、
  • 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本书内容分为“神奇的地球”、“地学之谜”、“神秘的海洋”、“太平洋大面镜之谜”、“奇石怪洞之谜”等几部分。
  • 芽儿,请开花

    芽儿,请开花

    婚礼现场、分手现场、相亲现场……这是何等的‘孽缘’!不过是洒了一杯酒,赔上的是她的婚姻!他和她,认识三天结了婚他和她,结婚三月离了婚三年后,他拽着她的手离开相亲现场,冷冷丢下两字:“复婚!”
  • 轼语

    轼语

    从小喜欢读史书,但是身边很多人反应史书太枯燥,所以很久以前就萌生了写一本历史小说的想法,把我理解的苏轼呈现给大家。本书80%的情节为历史真实发生的,也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部小说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喜欢的苏轼吧。
  • 策仙记

    策仙记

    深宅大院,锦衣玉食,穿越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弄清真相后,她只得走一步策一步。步步策步步被策,结果,人人都是输家。侥幸来到另一个时空的修仙界,她和爱恨交织的其他人一起,开始了重回时空拯救亲人的艰险之旅……
  • 遗憾事务所

    遗憾事务所

    美女博士发明了穿越眼罩.接下来会发生呢.(遗憾事务所如何穿越:闭眼,戴梅西博士穿越眼罩。梅西博士在桌子上写“某某某”(穿越内容)字,念穿越口诀:&、?、№、@、、*、^、F、#、?、G实现穿越。如何穿越:梅西用手指头点穿越人太阳穴,念:醒!即返回。)
  •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南京的实际;二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既有宏观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到城市、农村、社区等不同层面的透视;三是综合研究与专项研究相结合,既有综合性的和谐社会研究,又有关于和谐南京、循环型城市、和谐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项研究,而每本书又由若干专项研究组成;四是定性分析与定理分析相结合,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国内较早全面系统研究和谐社会理论与城市现代化的丛书。
  • 金色航路

    金色航路

    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无数的财富,当然还有尸骸。美丽的精灵,神秘的商人,强大的海贼,王申看着手中的《航海日志》默默说了句“我嗅到了自由的气息,大海我来了”
  • 记忆深海蛛丝马迹

    记忆深海蛛丝马迹

    望川一中,号称梓溪市名校。虚泽国五大名牌高中之一。然而望川文理科两大男神,却先后卷入一场风波之中。持续深入的调查。线索却都指向一个人——朱偲。此人还不仅是号称望川一中有史以来,最古板的校长的孙女。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身份。过往之旅,却扯出上一代的恩恩怨怨。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一断无法想起的记忆——“王焕,我希望你记得我。”“你是我修来的缘分。”——马绩“这次我不会再松开你。”——马绩/朱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