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8900000008

第8章 前奏(3)

《新青年》杂志第5卷第5期同时推出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对苏联十月革命进行了深入的评价:

李大钊发表重要文章《庶民的胜利》

“北李”,就是北京大学留着八字胡的教授李大钊。他比陈独秀小10岁,是河北乐亭县人氏

李大钊发表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称颂俄国十月革命

20世纪的群众运动……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势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地飞落在地。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这件功业,与其说是威尔逊(Wilson)等的功业,毋宁说是列宁(Lenin)的功业;是列卜涅西(Liebknecht)的功业,是马客士(Marx)的功业。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他们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全世界无产庶民对于世界资本家的战争。

这里提及的“威尔逊”,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列卜涅西”即卡尔·李卜克内西,德国共产党的领袖,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之一;“马客士”亦即马克思。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给了中国以深刻的影响

李大钊力透纸背的这番宏论,表明东方睡狮正在被十月革命的炮声所震醒,中国人已经在开始研究“马客士”和“里林”了!

[1]最近又有人考证,说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8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中译本,译者胡贻谷,但迄今未找到1898年原版本。

[2]《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08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新青年》“一枝独秀”

李大钊的论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新青年》,是沉寂的中国的声声鼙鼓,是低回乌云下的一面艳目红旗。《新青年》在千千万万读者之中撒下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毛泽东当时也是《新青年》的热心的读者之一。

1936年,当那位勇敢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闯进延安,抓住夜晚的空隙访问毛泽东。“毛泽东盘膝而坐,背靠在两只公文箱上,点燃了一支纸烟”,曾如此回忆道: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1]

就连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那位柯庆施,当时也自称“在这社会上,已经鬼混十八九年”,曾给《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写了一封信:

陈独秀

独秀先生:

我在《新青年》杂志里看见你的文章,并且从这许多文章中看出你的主张和精神。我对于你的主张和精神非常赞成,因为我深信中国旧有的一切制度的确比毒蛇猛兽还要厉害百倍;

他一日存在,那就是我们四万万同胞的祸害一日未除,将来受他的虐待,正不知要到什么地步。咳!可怜!可痛!……[2]

那位高擎《新青年》大旗的陈独秀,与李大钊并驾齐驱,人称“北李南陈”。当时青年中流传这样的小诗:

北李南陈,

两大星辰。

漫漫长夜,

吾辈仰承。

陈独秀年长李大钊10岁,1879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安庆曾是安徽省省会。陈独秀,名庆同,字仲甫,常用的笔名为实庵。独秀原本也是他的笔名。

安庆有一座独秀山。据传,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坐船沿长江驶过安庆,问左右道:“先有陈独秀,才有独秀山,还是先有独秀山,才有陈独秀?”左右一时竟答不上来。

其实,答案是明摆着的:独秀山之名由来已久。此山在安庆城西南60里,山并不险峻,只是平地而起,一枝独秀,故名“独秀山”。出生在那里的陈庆同,最初曾以“独秀山民”为笔名,首次用于1914年11月10日出版的《甲寅杂志》上,意即“独秀山之民”。[3]不过,“独秀山民”毕竟显得啰唆,一望而知是笔名。他舍去“山民”两字,用“独秀”为笔名。这“独秀”用多了,有时加上姓,就演变成“陈独秀”。当然,这么一来,不知内情者,以为他颇为自命不凡——自诩“一枝独秀”。其实,他是借“独秀”之名表示对故乡的怀念。后来,以“陈独秀”署名的文章越来越多,以至世人把他的笔名当作姓名,而他的本名却鲜为人知了。

陈独秀亦非等闲之辈,他曾四次去日本求学:

第一次,1901年,他22岁,先在东京专门学校进修日语,然后在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学习半年后回国。

第二次,1902年,他23岁,再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一年后回国。

第三次,1906年,他27岁,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然后转到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一年后回国。

第四次,1914年,他35岁,在日本雅典娜法语学院学习法语,一年半后回国。

当年的日本,是中国革命分子的大本营,孙中山、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章士钊,在那里组织各种各样的革命团体,办报纸,出书刊。学得日语、英语、法语的陈独秀在日本读了许多革命书籍,思想日渐激进。

来来往往于安庆—上海—日本,陈独秀参与过暗杀清朝大官的密谋,办过《安徽俗话报》,参加过“励志会”、“中国青年会”、“爱国会”、“光复会”、“岳王会”、“欧事研究会”等社团,是一位非常活跃的革命分子。

在辛亥革命中,陈独秀有过一番轰动。安徽省于1911年11月11日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孙毓筠新任安徽都督,特聘陈独秀为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从杭州返回故乡安庆,权重一时。不久,陈的密友柏文蔚任安徽都督,仍任命陈为安徽都督府秘书长。柏文蔚经常不在安庆,都督府实际上常由陈独秀主持。安徽人当时称:“武有柏,文有陈,治皖得人。”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袁世凯得势,安徽易帜。1913年8月27日,袁世凯任命的安徽新都督倪嗣冲占领安庆,下令“捕拿柏文蔚之前秘书长陈仲甫”,抄了陈独秀的家。陈独秀逃往上海,不久,只得亡命日本——第四次赴日。

坐落在上海渔阳里的这座石库门房子,曾经是陈独秀在上海的寓所,也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

在日本,陈独秀“穷得只有件汗衫,其中无数虱子”。这位曾叱咤安徽风云的都督府秘书长,一下子从青云之上跌落到不名一文。

经过这般大起大伏,他冷静思索,悟明要从思想上影响民众,尤其是启蒙青年,才能推进中国革命。

1915年夏,当36岁的陈独秀从日本回国,落脚上海,便着手筹办《青年杂志》。

袁世凯

陈独秀的挚友汪孟邹之侄汪原放,在《回忆亚东图书馆》一书中写及《青年杂志》的创办经过:

据我大叔[4]回忆,民国四年(1915年),仲甫亡命到上海来,“他没有事,常要到我们店里[5]来。他想出一本杂志,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叫我认真想法。我实在没有力量做,后来才介绍他给群益书社陈子沛、陈子寿兄弟。他们竟同意接受,议定每月的编辑费和稿费200元,月出一本,就是《新青年》(先叫作《青年杂志》,后来才改做《新青年》)。”……《新青年》愈出愈好,销数也大了,最多一个月可以印一万五六千本了(起初每期只印1000本)。[6]

陈独秀独挑重担,《青年杂志》在1915年9月15日出版了创刊号。

陈独秀写了创刊词《敬告青年》,鲜明地向青年们提出六点见解: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

(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认为科学与人权(民主)乃“若舟车之有两轮焉”。这样,《青年杂志》一创刊,就高高举起了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

《新青年》

《青年杂志》旗帜鲜明,思想活跃,文锋犀利,切中时弊,很快就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发行量扶摇直上。

一年之后,《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改名的原因,如汪原放在《回忆亚东图书馆》一书中所述:

我还记得,我的大叔说过,是群益书社接到上海青年会的一封信,说群益的《青年杂志》和他们的《上海青年》(周报)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更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想不到“因祸得福”,《新青年》杂志和他们的宗教气十分浓厚的周报更一日日地背道而驰了。

更名《新青年》,使《青年杂志》更加名声响亮,提倡新思想、新文化,为新青年服务。

《新青年》“一枝独秀”,使陈独秀声名鹊起。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25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2]《柯庆施致陈独秀》(1920年),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第291页,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3]任建树:《陈独秀传》上卷,第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本书作者在写作中曾得到任建树先生的帮助。

[4]即汪孟邹。

[5]指亚东图书馆。当时的亚东图书馆是出版社兼书店。

[6]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第32页,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蔡元培“三顾茅庐”

北京,离天安门不远处的西河沿,有一家中档的中西旅馆。清早,一位年近半百的绅士风度的人物,内穿中式对襟袄,外穿呢大衣,一副金丝边眼镜,长长的山羊胡子,前往中西旅馆,探望住在64号房间的旅客。

“他还没起床吧!”茶房对来人道。

“不要叫醒他,不要叫醒他。”来客用浙江绍兴口音连连说道,“请给我一张凳子,我坐在他的房间门口等候就行了。”

64号房间的旅客是一位忙碌的人物,白天不见踪影,夜间又要看戏,迟迟才归,唯早晨贪睡晚起。那位访客来过几回未遇,索性一大早起来,在房间门口坐等。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那位忙碌的旅客非别人,陈独秀也。1916年11月26日,他和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同车离沪赴京,为的是在北京为亚东图书馆招股,募集资金。

那位坐在门外静候的人,比陈独秀年长11岁,当年名满华夏。此人来历不凡,清朝光绪年间(1892年)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这位受四书五经熏陶的书生,居然举起反清义旗,于1904年任革命团体光复会会长。翌年,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成为上海分部的负责人。辛亥革命后,被孙中山委任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此后,袁世凯当权,他愤而弃职,游学欧洲。回国后,于1916年12月26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此人名叫蔡元培。

蔡元培深知单枪匹马赴任,难以驾驭那旧势力盘根错节的北京大学。这所由创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最高学府,封建余孽颇为猖獗。那辜鸿铭居然拖着长辫子走上讲坛,那刘师培言必称孔孟……蔡元培思贤若渴,正在寻觅一批新思想、新文化的新人物,作为新兴北京大学的栋梁之材。

应在这个当口,蔡元培见到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汤尔和早在1902年留学日本时便与陈独秀相识。汤尔和当即推荐了陈独秀——尽管汤尔和后来跟陈独秀并无多少来往。汤尔和是从《新青年》杂志上识得陈独秀才气的,当时把十多本《新青年》交给蔡元培,说道:“你看看《新青年》——那是陈独秀主编的。”

1904年12月,在上海,蔡元培与陈独秀有过一面之交,那时他们都是暗杀团成员,只是此后多年没有交往。这时,蔡元培读《新青年》,深深佩服陈独秀的睿智和博学,尤爱陈独秀的新思维、新见识,决定聘任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事有凑巧,陈独秀到京后,曾去北京大学看望过沈尹默,沈尹默把消息告诉蔡元培,蔡元培得知陈独秀来京就赶紧前往拜访。

就在蔡元培获得北京大学校长正式任命的当天上午,他就去中西旅馆看望了陈独秀。与陈独秀同住的汪孟邹在日记中曾写道:“12月26日,早9时,蔡孑民[1]先生来访仲甫,道貌温言,令人起敬,吾国唯一之人物也。”

如此“道貌温言”,又如此亲自上门敦请,陈独秀却未肯答应下来!

蔡元培简直如同那位“三顾茅庐”的刘备一般,一回回光临中西旅馆,只是难得一遇陈独秀。干脆,他一早前来坐等!

叶永烈摄:绍兴蔡元培故居

至诚则金石为开。陈独秀嘎吱一声启开房门,见蔡元培已在那里静候,大吃一惊,连声道:“失敬,失敬。”

“仲甫先生,孑民今日仍为聘请之事而来。”蔡元培进屋刚刚坐定,道出来意。

“谢谢先生好意,只是仲甫才疏学浅,难以担此重任——日前曾再三说明。”陈独秀仍重复26日上午说过的话。

“先生有何难处,望直言,孑民愿尽力为先生排难解忧。”蔡元培真诚地说道。

沉思了半晌,陈独秀说出了心里话:“仲甫再三推辞,内中有两个原因。”

“愿闻其详。”蔡元培双目注视着陈独秀。

“第一,仲甫从未在大学上过课,既无博士头衔,又无教授职称,怎可充当堂堂文科学长?”陈独秀说道。

“先生可以不开课,专任文科学长。”蔡元培为之排遣道,“至于教授职称,凭先生学识,完全可以授以教授职称——待先生进北大之后,当可办理有关教授职称手续。此事不难。”

“第二,仲甫身为《新青年》主编,每月要出一期杂志,编辑部在上海,无法脱身。”陈独秀又说出另一原因。

“此事亦不难解决。先生可把《新青年》杂志搬到北大来办!”蔡元培主意真多,又为陈独秀解决了具体困难。他说:“北大乃人才济济之地。先生到北大来办《新青年》,一定比在上海办得更有影响。”

李大钊(右一)与蔡元培(右三)、胡适(右二)、蒋梦麟(右四)在一起

这下子,陈独秀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面露笑容。

“先生答应啦?”蔡元培问道。

叶永烈夫妇采访上海当年的《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

“我回沪后料理好杂事,即来京就任。”陈独秀爽快地说道。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握毕,陈独秀却又道:“文科学长之职,我只可暂代。我推荐一人,此人眼下正在美国,倘若他返回中国,即请他担任文科学长。此人之才,胜弟十倍。”

“先生所荐何人?”蔡元培赶紧追问。

“胡适先生!”陈独秀道。

“久闻适之先生大名。倘若仲甫先生代为引荐,适之先生归国之后能到北大任教,则北大既得龙又得凤了!”蔡元培兴奋地说道,“当然,文科学长一职,仍由先生担任。适之先生可另任新职。”

“不,不,文科学长一职,只是此时无人,弟暂充之。”陈独秀谦让道。

就在这次中西旅馆晤谈后十来天,1917年1月13日,蔡元培向陈独秀发出由北京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签署的“教育部令第三号”:

兹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此令。

1月15日,蔡元培校长签署的布告,张贴在北京大学:

本校文科学长夏锡琪已辞职,兹奉令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消息传出,北大震动。青年学生热烈欢呼,遗老遗少不以为然。

同类推荐
  • 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书稿内容为作者发表于《大公报》上文字的结集,主要为评论性文章,主要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有关世界形势和两岸关系的时事评论,凝结了作者多年来对世界局势的持续研究判断与思考展望。其中心是批判某些“台独”分子的别有用心、揭露其伪装面孔,强调“一个中国”立场,呼吁两岸及全世界人民珍爱和平、维护统一,共同促进全世界人类福祉的实现。
  • 领导干部读艺术经典

    领导干部读艺术经典

    《领导干部读艺术经典》以提高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为主旨,在书画、音乐、影视、雕塑、园林、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中,精选了一些最为权威的经典的文本,并对之进行导读式的解读,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艺术经典著作提供指引,以伴随广大领导干部步入艺术与美的殿堂。
  • 反腐败研究(第七集)

    反腐败研究(第七集)

    本书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反腐败工作的特点,分别从法律、经济、制度、文化、体制、政策等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讨论反腐败的工作策略和措施。
  • 做新时代最好的党员

    做新时代最好的党员

    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对党员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标准是什么?如何以实际行动做新时代最好的党员?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作者的切身体会,从“知”与“行”的角度,指导党员修好共产党员的“心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自觉经受党性磨炼,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毛泽东品书论人

    毛泽东品书论人

    本书主要介绍毛泽东一生中品评史书、谈论人物的心得,这部书展现了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政治领袖和思想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以书为鉴,吸取和运用所读之书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品书论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热门推荐
  • 苍穹情缘

    苍穹情缘

    主人公叫轩辕天仪,从出生那刻起,就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从而随奶奶生活在北郡渔村。一次无意间他误入北郡的一丛林,从此便妖魔缠身。由平凡的人生,开始翻云覆雨,成为一代魔神。而他与女主一段生生世世羁绊的奇缘,却难成正果。一颗贪爱的心,却要论对错。他-轩辕天仪,是盘古晶石所化,却衍生了一颗会爱的心,他爱她,只要她快乐,他可与天下背道而驰,虽然到最后,仍与她对峙相向。她-百里慕雪,几世纠葛,贪恋凡尘,与他相恋。她爱他,却抛不掉世俗的枷锁,正邪的立场。一切因她而起,又因她而碎。爱,让人幸福,让人甜蜜。而我们的爱,却不为世人所受,只能停在这里,不敢走下去,亦不敢去我们约定的天堂。
  • 嫡女贵凰:冷王的金牌狂妃

    嫡女贵凰:冷王的金牌狂妃

    前世,她历尽磨难,孤苦一生,凄惨离世。一朝重生五年前,万事皆可逆转!天命许她一世重生,她便许所护之人一世安宁。尚书府嫡女涅槃归来,伤她的,害她的,她必将千倍、万倍奉还!这一世,她一定要扭转乾坤,主乱风云!只是这个腹黑太子又来搅什么乱。她本意复仇,却又卷入皇权之争。朝堂之上,暗潮汹涌,她只想独善其身,却不想搭上自己不说,更是被某人算计的骨头不剩。扶着酸痛的老腰,某女忍无可忍“殿下,请您……保重身体!”某太子眸光闪闪,“爱妃,身体……每天需要锻炼的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正经乱语

    正经乱语

    生活没有逻辑,我只有文字,与你真心交流。
  • 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世界顶级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主要靠人脉关系与处世技巧。”所以说,智慧处世是一门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学问。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处世的道理你不可不懂,处世的本领你不可不会。你若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学习10堂处世课是你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
  • 我有天帝做靠山

    我有天帝做靠山

    身为天帝之子,重新回归天庭的主角,天帝为他量身打造一套修炼系统……一块小小的天帝令中,竟然隐藏着一片未曾开拓的世界……主角将会一路顺利的成长,还是披荆斩棘,超脱尘世?一切尽在本书之中……
  • 寻龙点穴

    寻龙点穴

    风水学,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又名地相或堪舆。古代帝相生前居住之宫殿乃至身后所葬之福地,都由风水师寻龙点穴,以期生前、死后能够一直得享荣华,并泽子孙后世富贵。后,堪舆术流入民间,起初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后来亦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现代,诸多风水师只看阳宅,攻装修家居;有能者,可看阴宅,改坟倒碑。诸上两种,风水师所用堪舆术只为“察砂、觅水、立向、择日时”,皆为皮毛。风水学之精髓“寻龙、点穴”,别说是真的有人寻到过龙,就是连蛇都没见过几条。曾几何时,风水大师中有极少数人能千里寻龙、驱邪收煞,此一脉大能者寻龙点穴,吉凶互换。本书讲述诸多历险也好,故事也罢,都源自于家里祖传的一本《目讲三元风水术》。
  • 女配妈咪威武

    女配妈咪威武

    一觉醒来,顾桐变成了小说里的炮灰女配,从一个未婚少女变成了未婚妈咪。顾桐无语望天!想她堂堂一高级白领,却成了人人厌恶的炮灰女配,想想都憋屈。什么?不学无术?骄纵恶毒?头脑简单的草包?顾小桐冷笑。她既然能在原来的世界用一年时间爬上高位,就也能在这里混出一番天地。一年前,顾家小姐负气出国。刁蛮任性,无知又无能的草包小姐又一次沦为他人笑柄。再次回国,顾桐已成为顾小桐。顾家小姐再次成为豪门圈谈论的对象...
  • 萌主缉夫令

    萌主缉夫令

    其实这本书应该归纳于江湖情缘一句话概括便是魔教圣女变身成武林盟主的故事怎么样,够励志吧?什么?不可能?不不不,在瓦的书里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一篇伪励志,伪江湖,伪架空,实乃真言情的小说女主精明,男主腹黑,当精明遇上腹黑,有的只是心照不宣男配嘛···有冰山,有暖男,有小白,各位看官可报名认领···
  • 召唤美女打天下

    召唤美女打天下

    古尘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成为江国的一位王爷,最重要的是,脑中多了一个系统,非逼着我要称霸天下。花木兰:“主公,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雅典娜:“纵观五湖四海,谁敢与我为敌!”孟婆:“给我千军万马,助主公扫荡俞内。”秦良玉:“看我一箭,破他千军万马。”貂蝉:“看我助主公谋天、谋地、谋天下;算天、算地、治天下。”神话女将,纵横异界,文武双全,独领风骚。
  • 黑白道之天命难违

    黑白道之天命难违

    故事的主人公方承经历迭变之后,自此才开始走入真正的人生。在历经武功尽废,自戗未死之后,他一步步的明白心中所求,并很幸运的找到了真正所爱。几次生死劫后,堪破一切的他却逐渐淡漠了世间的一切,一心想去归隐。但这时命运却捉弄似的把他重新推入俗世,并推上了人生的巅峰,隐藏在他所爱之人身后的隐秘也逐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