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13500000003

第3章 把握说话的分寸,学会委婉和含糊

对不同身份的人说不同的话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因人而异”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犯“对牛弹琴”的错误。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因人而异”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性别的差异。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2)根据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3)根据地域的差异。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比如,对于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于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4)根据职业的差异。不论遇到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5)根据性格的差异。若对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

(6)根据文化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抽象的说理方法。

(7)根据兴趣爱好的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时,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从此入手,就会为下一步的劝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不同性格的人说不同的话

现实生活中,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性格、志趣或者没有猜准对方心意而无意引起对方反感,甚至伤害对方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对一个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人,你却慢条斯理,沿着羊肠小道跟他“绕圈”,只会让他不耐烦甚至躁动发火;对一些优柔寡断的人,你也采用优柔寡断的态度与他交涉,常常会因为表达含糊,词义暧昧而使交易告吹;如果你的领导是个呆板而不懂幽默的人,你最好不要对他开玩笑。假如你偏用幽默的言语跟他讲话,他可能会骂道:这个家伙,尽跟我说些无聊的话!对一些爱露“锋芒”的人,你若任他肆意妄为,你们的交往可能会由于你们之间产生相互警惕以至嫉妒而遭失败。对一些“假正经”(心里想的跟嘴里说的相反),你若真跟他“正经”,那你可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错估对方的性格特征,会使交往受到阻碍。这方面处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采取与对方性格特征相反的态度。不过,这也只是个基本点,要参考着用,如果对一个生性懦弱的人采取强硬的态度,当然会遭到对方的反感。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把握住对方的性格,必将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所以你务必留意。

与同事间的谈话应掌握好分寸

在办公室里,同事每天见面的时间最长,谈话可能涉及到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说话不适宜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同事间的谈话必须要掌握好分寸:

(1)在办公室不要过分吐露自己的烦恼。有许多爱说、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研究调查指出,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有问题员工的印象。

(2)办公室里最好不要抬杠。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以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但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以颜色。

(3)办公室里闲谈莫论他人是非。许多人喜欢在别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以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背后闲谈,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就绝对不要乱说。

(4)办公室里不要展示自己的优越。有些人喜欢与人共享快乐,但涉及到你工作上的信息,譬如,即将争取到一位重要的客户,老板暗地里给你发了奖金等,最好不要拿出来向别人炫耀。只怕你在得意忘形中,忘了有某些人眼睛已经发红。

(5)不要喋喋不休,独占谈话时间。许多人在与同事交谈中,总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这样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一言堂”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进感情。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正如亚历山大·汤姆所说:“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6)别尖酸刻薄,尽量不和人抬杠。言谈交际中有时免不了与同事争辩,但善意、友好的争辩更能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活跃交际环境,起到调节气氛作用,有时一场精彩的争辩会令人荡气回肠,齐声喝彩。但是尖酸刻薄、烽烟四起的争辩会伤害人,导致心情不爽、望而生叹、敬而远之。因为尖刻容易树敌,只要我们想一想,如果你在言谈中出现四面楚歌、群起攻之的局面,自己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7)勿逢人诉苦,少散播悲观情绪。在人的生涯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但每个人对待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却将苦难带来的愁苦传染给别人,在众人面前条陈辛酸,以获同情。在与同事交际中一味地诉苦会让别人觉得你没魄力,没能力,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

(8)别装万事通,不要显得聪明过人。在与同事的言谈中,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古今中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话题。如果你在交谈中表现“万事通”、“耍大能”,到时定会打自己的嘴巴,砸自己的脚。因为交谈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现学识渊博、见识广泛的舞台。更何况老子曾说过:“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谈中什么都说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向上司提建议,又不冒犯上司

帕特丽夏·科克女士是马萨诸塞州智囊团的成员,她工作精干而颇有建树,但始终没有被提升。终于在某一天,她为这事与上司争了起来。

“在争论中,我们互不相让,气氛十分紧张,”这位女士后来回忆说:“然而这场唇枪舌剑之后不久,我就不得不离开了那家公司。”

非常遗憾,科克没有遵守同上司打交道的基本规则,没有把握取胜,别轻易向头儿开战。不过这并不意味应当尽量避免与上级冲突。对一位不甘寂寞的下属来说,至关重要的恰恰不是唯唯诺诺,而是把自己的不同见解恰到好处地向上司表明。而避免矛盾,只能暂时奏效,如长此以往,下属吃不香睡不甜,人格受贬,上司则耳不聪目不明,指挥无当。

如何才能做到既提出异议,而又不冒犯上司呢?以下几条规则对那些想向上司提建议的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选择时机。在找上级阐明自己不同见解时,先向秘书了解一下这位头头的心情如何是很重要的。

即使这位上司没有秘书也不要紧,只要掌握几个关键时间就行了。当上司进入工作最后阶段时,千万别去打扰他;当他正心烦意乱而又被一大堆事务所纠缠时,离他远些;中饭之前以及度假前后,都不是找他的合适时间。

(2)先消了气再去。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找上司提意见,很可能把他也给惹火了。所以你应当使自己心平气和。尽管你长期已积聚了许多不满情绪,也不能一股脑儿抖搂出来,应该就事论事地谈问题。因为在雇主的眼里,一个对企业持有怀疑态度,充满成见的雇员,是无论如何无法使他重鼓干劲的,这个雇员也就只能另寻出路了。

(3)鲜明地阐明争论点。当雇主和他的下属都不清楚对方的观点时,争论往往会陷入僵局,因此雇员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必须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能让上级一目了然。

在纽约城财政部门任职的一名科长克莱尔·塔拉内卡很少与上级有摩擦,但并不是说她对上司百依百顺,她会把自己的不同意见清楚明了地写在纸上请上司看。“这样能使问题的焦点集中,有利于上司去思考,也能让上司有点回旋的余地。”她说。

(4)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通常说来,你所考虑到的事情,你的上级早已考虑过了。因此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个即刻奏效的办法,至少应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

(5)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要想与上级相处得好,重要的是你必须考虑到他的目标和压力,如果你能把自己摆在上级的地位看问题、想问题,做他的忠实合伙者,上级自然而然也会为你的利益着想,有助你完成自己的目标。

与异性进行投机的交谈

青年男女,要想与异性交往默契,需要融心理、社交、口才等知识技巧于一体。否则,与刚认识的异性交往,就容易羞怯局促、紧张失措,连挤两句应酬话也生涩,平日的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就能够使我们在和异性交往时应付自如,谈得非常投机。

(1)女孩应主动引出话题。在许多社交场合,我们常常发现,当男女被介绍相识后,大多数女子,除了可爱的矜持之外,都练就有保持沉默的功夫,将这先开口讲话的“活儿”奉献给男子去做。一般情况下,这态度和这礼仪是不大好的。女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敏感、细腻、脆弱等特点,在交往的范围和接触点上都显得比较隐秘、谨慎,是不可随意横冲直撞的。任何一位社交经验不太丰富的男子往往就被这种情形难倒,话在嘴边口难开。而女子若主动与男子攀谈,那情形就迥然不同了。因为男子的生活环境一般比女子辽阔,加之男子汉多是粗放型,注定要接受人生的摔摔打打、磕磕碰碰,于任何事情都不那么小家子气,因此向男子提出谈话的题材就比较随意广泛,除了人格和自尊之外,偶有什么伤筋动骨的不恭之话题或言词,作为一个现代男子汉,应该是能够洒脱地淡然一笑了之。所以在异性交往中,女子向男子主动抛砖以引其玉,男子会很热情地报以爽朗的谈锋。

(2)以女性感兴趣的话为题材。有这么一对恋人:那位男孩喋喋不休地谈论着公司的事,而那位女孩除了从她亲热地握着男孩的手可以看出他们的热烈感情外,神态完全是一副无精打采索然无味状。一对热恋着的情侣,本应有着千言万语难诉衷肠的沸腾情景,就因为彼此谈话的内容不是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而话不投机冷冷清清。所以,聪明的人,在与异性谈话时恰到好处地选择那些生活中趣事做话题,既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加亲切成分,比如选择一些比较轻松、校园生活的诗情画意等等。这些话题不但可以一下子就激起彼此的谈话兴趣,而且话题的外延广、内涵深,不至于大家刚唠了两句就没词了。

(3)激发女方的兴趣。异性交往中,往往也会遇到一些不喜欢运用自己脑筋的女子。当男子首先向她说话时,她惜语如金似的仅用“是”与“不是”作答,无论你如何发问,她总是简单作答。遇上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异性,还会锲而不舍、耐着性子继续进攻下去,他相信,时间能慢慢地使陌生者变得亲切起来,甚至引出她最有兴趣的话题,逐步改变“话不投机”的局面。小高因为一篇市场调查报告,需要找微机操作员崔小姐查看有关资料,可看见崔小姐那满脸修女神情,他就心虚发慌了。

稍定后,小高与她攀谈起来:“崔小姐每天倒挺忙的啊!”

“对!”

“你操作微机如此熟练有些资历了吧?”

“不长!”

……

几个回合下来,崔小姐不但始终斩钉截铁吝啬作答,而且脸上一直未解冻。于是小高转变谈话策略,说:“听办公室主任讲,我们单位有两个天使最驰名,你猜是谁?”

“不知道!”崔小姐依然简单作答。

“好,我告诉你,一个公关天使小陈,另一个就是小姐你呀!”小高放慢谈话速度说。

“他们叫我什么天使?”

小高见崔小姐的玉容终于活跃起来,故意顿了顿说:“叫你冷艳天使啊!”

“简直胡说八道,小高你看我像不像?其实……”

崔小姐的话茬子终于被激发了。小高面对冷若冰霜的崔小姐,在交谈近乎僵局无聊的情况下,抓住对方的“冷艳”这个弱点,假借第三者的谈话进行出击,这就造成了崔小姐内心尊严的一个致命伤,她为了维护自尊连珠炮似的向小高辩驳,并表明自己的热情、温柔和善良,从而在彼此的谈话中形成了一个和谐、愉快的回流。

与陌生人愉快地交谈

与你刚认识的人在一起谈话,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某个题目不行,再试下一个。或者轮到你讲话时可讲述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或想过的事情,养花养鱼、计划旅行或其他容易交谈的话题。不要对片刻的沉默慌张,让它过去即可。谈话不是竞赛,像跑步一样拼命地冲到终点。

当你发现在聚会上坐在您身边的是个陌生人时,在开始“钓鱼”之前可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有各种各样的开始方式。如果你是个很腼腆的人,在参加聚会之前就可在脑子里先想好。如果女主人已经告诉你一些关于他的消息,你可以说:“我知道你非常喜欢足球,你支持的球队在上星期的决赛中获胜了。一定很精彩。”如果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可以说:“您是住在这个城市吗”从他的回答中,你可以期望开始话题。他可能会问你住在哪、从事什么职业等。非常简单,但要注意给他说话的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开场白(也是立竿见影的)是征求建议。例如,你可以问一个热心的室内装修专家:“我想把客厅刷成淡青色,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或对于一个在家或办公室办公的人,你可以问:“我想买一台打印机。您有什么好的推荐吗?”如果对方没有反应,你可以问他的观点。问他(或她)有关任何方面的观点是很稳妥的:政治、体育、股市、时尚和当地新闻,所有的都可以,但不能是已经问过的和反应是激烈地反对或引起争论的话题。

在餐桌上另一个能提供良好开端的话题是食品或酒:“好吃吗?我没有时间在厨房里真正地做这种点心。你自己经常做饭吗?”

不要避开话题。在奥运会期间,“你怎样看待美国运动员的表现?”可以毫不费力地开始话题,只要您记住您对回答的反应不是嘲讽或激烈反对。

此外,在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为了找话题,还可参考如下技巧:

(1)中心开花。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以致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2)即兴引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做由此及彼的联想。

(3)投石问路。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呢还是老同学?”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同事”,那也可谈下去了。

(4)循趣入题。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象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引发话题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发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5)适时切入。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6)借用媒介。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他们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求人时要使用适当的语言

求人办事,你的语言技巧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能言善辩,会使你顺利的达到目的。

求人办事,使用语言交际,既要看对方的性格,又要注意时机和场合。对性格外向,擅长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交谈,他也会畅所欲言;而性格内向,胆小敏感的人就应当换一个环境,放到室外避人的地方才比较合适。

求人时交谈,不能一味谈自己的事,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后,最好先诚心诚意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善于求人的人,很注意礼貌用语,不用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辞。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即使你事后想弥补,那也来不及了。所以,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使用语言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说不中听的话。求人时就要使对方产生好感,所以,你必须言语和善。尤其是那些心直口快的人,更要深思慎言,不说让人生厌和惹人不快的话,那样是会事与愿违的。

(2)不要说沮丧的话。既然去求人,就处在比较卑微的位置。只有在出现困难和危难如婚姻不睦,事业不顺,孩子没有工作等的时候,这些事情往往使人心力交瘁,情绪低落,会有意无意地在和周围人的交往中,说一些情绪沮丧的话,这是不得体的。因为他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引起对方的不快,也易形成你们的话不投机。

(3)不要说贬低自己的话。有个别求人者喜欢用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其不知你的谦虚有时在对方看来却是一种畏缩。谦虚要用对地方,不能自贬的时候,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4)不要担心、怀疑对方的话。求人办事的人,往往意愿都比较迫切,因此,容易说一些急于求成,催促对方的话,猜疑对方能力、权力和身份的话,表现自己的担心和情绪低落的话。这些话暴露得多是一些负面意识,因而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是应尽力避免的。

(5)不说模棱两可的话。既然是求人办事,就把话挑明,以引起对方的共鸣,说话模棱两可,使人鼓不起精神,会使对方失去兴趣的,这也是求人办事的大忌。

(6)托人办事时要注意语气和措辞。托人办事,即使是关系很密切的人,措词、语气也要适度,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如“你必须帮我办”、“一定要完成”等,这样说,有时会强人所难,让人难以接受,而要说:“请尽量帮我一把”、“最好能帮我干到底”,给人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是当时难以答复的问题,就要说:“过两天给我一个信儿好吗?”或者“到时我去找你,请你费心”等,托人办事要给人留下一个充分考虑和商讨的时间,让人可进可退。

托人办事,态度要诚恳,尽量向人家敞明自己做此事的目的、作用,把事情的原因、想法告诉人家,说话不要支支吾吾,不要让对方觉得你不相信他。

学会感谢别人

学会感谢是拉近彼此关系的捷径。如果你真挚地感谢他人,并让人们知道你感激他们,他们下一次就会以加倍的努力来回应你。如果你不感激他们,或者你没有把你的感激表现出来,就很可能不会有“下一次”。

原因在于,人们喜欢被欣赏。他们对那些心存感激的人的回应是愿意给予他们更多。而对于那些不懂感激的人,他们不愿意再给予。所以,如果你确实对人们有感激之情,但你还没有学会如何有技巧地表示出来,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技巧——“谢谢”。它是一个为你开启机会大门的魔术师。

你在培养这种艺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你说“谢谢”的时候,要诚心诚意。你也许注意到,“真诚”这个词在本书的每一页都会出现,因为没有它,你将一事无成。若缺乏真诚,所有的人际关系技巧都是虚假的。所以,当你感谢人们的时候,要真诚地感谢。

(2)大声说出你的感激。当你感谢人们的时候,要表现出你是很乐意这样说的。不要吞吞吐吐或降低声音,把你的感情加进去!

(3)注视对方的眼睛。如果眼神不接触,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就不会发生。当你感谢人们的时候,要看着他们。凝视着他们一会儿以后,告诉他们你是多么感谢他们为你所做的事情。

(4)寻找感谢他人的机会。普通人只会留意到明显的事情,而真正成功的人则总是留心生命中不起眼的事情。如果你想在与人们交往上真正获得成功,就要看到大多数人忽略的事情,并因此而感激人们。你要寻找机会感谢他们做的、但其他人很少称赞的细微事情。

这些建议听起来很简单,但如果你使用它们,它们就会改变你与人们相处的结果。很少有其他事情比学会感谢人们、称赞人们的天赋更有力量的了。它会成为一把为你开启通往难以想像的机会大门的金钥匙。

让适当的赞扬成为你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

一次,企业家们在一次聚会上谈到了“拍马屁”的问题,他们都表示非常厌恶拍马屁的部属,但是又承认,他们心目中优秀的部属有的就是“拍马屁”的能手,自己也喜欢听听来自部属的美言。把拍马屁即所谓的阿谀谄媚同企业管理艺术挂起钩来,堪称“一大奇观”。

社会赞许,人皆求之,只是急缓程度不同而已;社会赞许动机,人皆有之,只是强弱表现不同而已;社会赞许理论,人皆用之,只是目的手段不同而已。从属性上看,社会赞许、社会赞许动机、社会赞许动机理论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或正面与反面之别。阿谀谄媚属于消极或反面的赞许,吹牛拍马的人,总是从消极方面去认识、寻求社会赞许及其动机与理论,如通过“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言过其实”、“功归一人”等等,使对方在不知不觉或轻松愉快中“入耳入脑”,变得“春风得意”“忘乎所以”。有时,一个人做了一件事,自己吃不准是对是错,如果有人趁机“贡献”几句好话,你就会飘飘然,大有“深获我心”的知遇感,不禁发出“知我者惟你也”的感叹。古今中外能够“闻过则喜”的人实在太少,听到别人赞美自己而欣然大悦的人倒是太多,“闻过则喜”的首创者也未必真能“闻过则喜”。在这种社会心理环境下,虽然明知阿谀奉承的人大都言非心声,甚至可能别有用心,却仍然愿意或乐意姑妄听之,自我陶醉。“一个锅要补,一个会补锅”,这大概就是对阿谀谄媚既怀深恶痛切之心又要洗耳恭听之意的主要原因。

不论用传统交际的眼光看,还是用现代交际的眼光看,阿谀谄媚都是一种卑鄙的行为。正人君子鄙弃它,小人之辈也不便明火执仗应用它,即使被人号称的“拍马行家”或“马屁精”,也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孔老夫子有话:“巧言令色鲜矣仁”,毛泽东生前也多次批评过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庸俗作风。可见,阿谀谄媚者,无仁无义,俗不可耐。

阿谀谄媚固然有不良的或恶劣的影响,但也无可否认,它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下属和上司的交往中,“赞许”是必不可少的。

(1)它是上司与下属交往中的缓冲剂。经由适度的奉承,可以使双方的冲突缓和消除,乃至感情更为亲切。如果上下之间的关系曾因争执而闹僵,凭着适度的奉承便有可能解冻。人们只知不打不相识,却没意识到不捧不相亲。对于解决人际冲突来说,或打或捧,都可视情而用。

(2)它是下属对上司的一种激励。激励,不仅仅指上司对下属,下属也可以用于上司。人人需要激励,人人可用激励,如果下属能够对上司的成就适时赞誉,则必能满足他的成就感而倍加激发他的兴业志向。这种赞许由下属提出来,即使有些超度,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真正高明的上司,最希望得到的还是下属的掌声或捧场,这和表演者的高成就心理是形异实同的。

(3)它是上下人际交往中一种最惠而不贵的口惠。虽然奉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在现实交际特别是在上下交际中,却是一种具有听觉美的口舌,常常说的“美言几句”,就有言有待夸的悦耳感。问题在于适当地加以表达,辩证地加以利用,话带几分夸,造成情境佳,又有什么值得非议或厚非?起眼一看,在下属与上司相处的场合适度地恭维,一般都能使双方的关系更为相容。当然,这里的“阿谀谄媚”实际上变成了公关行为,已不全是其“本来面目”了,这正是你、他、我所求之不得的。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了必要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那么,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体现的只能是我们的大方和成熟。

有人说:“对人表示赞许,是撒向心灵的阳光雨露。”赞许别人的实质,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对人表示赞许,你何乐而不为呢?

世界上的人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里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评几句,对方往往脸上也有挂不住的时候。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斯金诺,通过一项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连动物的大脑,在收到鼓励的刺激后,大脑皮质的兴奋中心就开始起劲调动子系统,从而影响行为的改变。同样的道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期望和享受欣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细和孝就说过:“人们对你赞誉、佩服或表示敬意时,除非显而易见地是溜须拍马,即使是应酬话,你也许还是觉着舒坦。可是,听到他人对你的批评,不中听的言语时,即使他没有恶意中伤,而且又部分符合实际,你也可能长期对它抱有反感。”

在细和孝的话恐怕不仅仅是对日本人而言的,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渗透了人性在对待赞许和批评方面的底蕴而发的透彻议论。中国也有相同的经验之谈,不过言简意赅,没那么具体。“多栽花,少栽刺”,就是这方面既来得直接,又深富哲理的良策警语。

对生活中赞美的价值是不能低估的,赞美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赞扬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一位学者在一所高等学府就职,这人深沉不露,严肃认真。其妻在实验室工作,经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也难免谨慎和刻板。然而不久前朋友们却发现其妻年轻了许多,不仅待人热情洋溢,而穿戴打扮也焕然一新。遇到开心的事,笑声爽朗,很是动人。众人很纳闷,她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询问这位学者,才知道她近来调换了一个工作环境,那里年轻人多,气氛融洽,顶头上司又是一个充满活力,非常会说笑话的人,非常赞赏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不失时机地给予她应有的鼓励和赞美,她也感觉到自己好像突然生活在另外的世界里,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连精神面貌都充满了一股子朝气。

这个人的经历说明,赞扬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扬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扬,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精神面貌还能不如芝麻开花,充满盎然的生机吗?

(2)赞扬能鼓励人向上和自强。马斯洛的层次理论认为,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它一般表现为荣誉感和成就感。而荣誉和成就的取得,还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赞扬的作用,就是把他人需要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拱手相送到对方手里。当对方的行为得到你真心实意的赞许时,他看到的是,别人对自己努力的认同和肯定,从而使自己渴望别人赞许的动机在荣誉感和成就感接踵而来时得到满足,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强化和鼓舞,养精蓄锐,更有力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击。

(3)赞扬别人,也能激励自己。现实生活中,一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善于赞扬别人优点的人,绝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方面的体验,赞扬别人,往往也会激励自己。别人的精神会感染我,别人的榜样会带动我,人家行,我何以不行呢?

既然赞扬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我们就要在和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地赞扬别人,使赞许动机获得广大而神奇的效用。

把握赞许的原则

赞许,作为一种交往中的语言和行为艺术,绝不是脱口而出的奉承和恭维,也不是溜须拍马之辈地讨好和献媚。它具有一定的原理,还有心照不宣的使用规则,更有耐人寻味的实践技巧。这些,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才能逐渐摸索和把握它的具体内涵。

(1)时间上要及时。生活当中,同事、朋友或家人的优点,随时都可能显现。而且,它是出于一个稍纵即逝的运动过程之中,个别时候还犹如昙花一现。所以,一个会赞美别人的人,总是能抓住时机,奉献赞美,赢得对方和在场者的好感,起到一种征服人心的效果。当你下班后走进家门,看见娇妻已先到一步,已经为你准备好晚餐,你只要深情的望她一眼,说一句“看到桌上的菜我就饿了”,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的。倘若你酒足饭饱之后,才说一句“你今天回来的真早”,那样的效果,已经是雨后送伞了,她还能感受到你当时就有的那份亲情吗?

(2)内容要巧妙。赞扬的形成,在于一般双方都是面对面的,所以,内容上要具体,对象上要分明,有时尽管不直接涉及你所要赞美的客体,但对方早已心照不宣地知道你所指的是什么了。

(3)动机要真诚。我们去赞美一个人的时候,是我们所要赞美的人的确有我们值得赞美的地方,而我们赞美的本身,是对别人的膜拜和钦佩。从动机上讲,需要的是纯真,从态度上看,需要的是诚恳。如果我们不是出于真诚,在印象中给人一种虚情假意,人家会怀疑我们居心不良,赞扬不但不能得到回报,甚至还会招致冷遇和讨厌。

俄罗斯诗坛的太阳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后不久,便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叙事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这首诗诙谐有趣,轻灵活泼,很受读者的欢迎。著名的俄国大诗人茹柯夫斯基读罢此诗后也抑止不住激动和喜悦,他把自己的相片赠给昔日的学生普希金,并在照片的背面写道:“给我的胜利了的学生,他的失败的老师赠——在他完成《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的最庄严的日子。”

无独有偶,浙江相乡县文物部门,收藏有茅盾小时候的作文本。从评语中了解到,他的国文老师早就看出了未来文坛的千里马,预言这位后生有朝一日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试摘一段评语如下:“文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此子前程,未可限量。”看来赞许也需要有伯乐相马的目光,这些出自尊师之口的真诚赞美,其影响的魔力,真是未可限量的!

(4)程度上要恰当。赞扬对方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恰当的赞美,是极有分寸感的。《登徒子好色赋》中,“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用到此处,来说明掌握赞扬的“度”,的确是恰如其分的。

赞扬一个人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内容上要适度。赞扬一个人,不要乱说一气,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衡,给小人戴大帽子,那样是难以起到赞扬的正面效应的。你言过其实,有城府,就会透过你的溢美之词,看到内心的动机。其次,方式要适宜。人与人是各不相同的,赞扬要因人而异。不能用同一个型号的衣服,不分大小,见到谁就给谁穿。比如年龄档次不同,赞扬时语气上也应有所区别。对年轻人应多夸奖,对老年人应多尊敬;对小朋友应多引导。因人施赞,一定会“弹无虚发”的。最后,频率要适中。这里的频率是指相对时期内,对一个对象赞扬的次数。次数太少,起不到应有作用;次数太多,也会削弱应有的效果。而赞扬的频率是否适中,是以受赞扬者优良行为的进展程度为尺度的。如果被赞扬者的优良行为同赞扬的频率成正比,则说明赞扬的频率是适度的。如果呈现反比的现象,则说明赞扬的频率过高,已经到了“滥施”的程度,谁还会珍惜它呢?

让你的赞美产生最佳效果

(1)说话要讲究表达方式。两个学生各拿着自己的一幅画请老师评价。老师如果对甲说:“你画得不如他。”乙也许比较得意,而甲心中一定不悦,不如对乙说:“你画得比他还要好。”乙固然很高兴,甲也不至于太扫兴。这两种话一比较,就显出了说话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2)要会说赞美的话。林肯说:“一滴甜蜜糖比一斤苦汁能捕获到更多的苍蝇。”几乎任何人都爱好虚荣。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爱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们尤其喜欢得到别人的恭维。

心理学家吉斯菲尔指出:“有不少人,他们喜欢听相反的话;更有许多人,喜欢别人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理智的思想家。有一回,我与一个人讨论一件颇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我对他说:‘因为你是这样的冷静、敏锐,因此我想知道,我们究竟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他听了我的话,立刻呈现出满面春风的样子,并详细对我说了他对此事的立场态度。原来此人是愿意人家看他是敏锐、冷静的。”

“几乎所有女人,都是很质朴的,但对仪容妖媚,她们是至深癖爱,孜孜以求的。这是她们最大的虚荣,并且常常希望别人赞美这一点。但是对那些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那就要避免对她容貌的过分赞誉,因为她对于这一点已有绝对的自信。如果,你转而去称赞她的智慧、仁慈,如果她的智力恰巧不及他人,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令她芳心大悦,春风满面的。”

人不分男女,无论贵贱,都喜欢听合其心意的赞誉。同时,这种赞誉能给他们加倍的能力、成就和自信的感觉。这的确是感化人的有效的方法。

然而,颂扬不当,恰似明珠暗投,更有甚者,反而激起疑惑,甚至反感,这便是懂得颂扬却没有掌握颂扬的诀窍。

要使颂扬能够奏效,只要我们心中掌握各人性情的不同之处,便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从而达到目的,把事情办好。

赞美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进人继续努力卖命的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

(3)要会说恭维的话。办事儿必须依靠信息的交流、思想的交流和感情的交流来完成。而有人交流得好,有人交流得不好。会说话的人大多都是会办事儿的人。那么,如何来理解“会说话”呢?会说话不等于耿直诚实、直来直去,也不是口若悬河、故弄玄虚,而等于什么呢?等于掂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世有“顺情好说话,耿直讨人嫌”之说,对方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反对什么,都弄清了,说话也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依据。有时,要让对方答应某一请求,直说不行,曲说反而成功了;正说不行,反说却成功了;实说不行,虚说却成功了。而人们办事儿主要顾及的是目的,而不是怎么说,只要能达到目的,怎么说有效就怎么说。所以,会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花言巧语”正是会说的表现,只要不过分,不讨人嫌恶,就会通过“花言巧语”办成许多事。这里所说的“花言”指的是把话说得美,说得好听,说得感人、动人、耸人、悦人、怡人;“巧语”说的是把握的说话机会恰到好处。用这种方法办事儿,必须有广博的见识,丰富的思想和灵动的唇舌。知识面广,分析问题透彻,言语就运用得灵活自如,深中肯綮。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儿顺利也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因为,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相信你也到私人商摊处买过衣服,在你试衣时,卖主肯定就来话了:

“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你比以前年轻了几岁。”

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两小时,某条缝线断了,裂开了一个大洞。此时,你才骂他是个“骗子”。然而,又有何作用呢?

要想在办事儿时求人顺利,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恭维别人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成性”,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的办事儿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4)学会得体地赞扬别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①称赞对方希望被称赞的事物。如果特别喜欢某人,或者特别想成为某人的至交,可以探查此人的优缺点,称赞此人希望被称赞的地方。人类都有真正优秀部分,以及希望被他人认定为优秀的部分。一个人的优秀的部分被赞赏,着实能让人高兴,但是,若称赞他希望被称赞的部分,必然更能令他高兴。这才是真正的搔到痒处。

任何人都有渴望他人褒奖的欲望。要想发现这一部分,观察乃是最好的方法。仔细注意,观察此人喜爱的话题。通常自己想要被称赞,希望被认定为优秀的部分,往往会出现在最常见的话题里。这里便是要害。只要突破其防线,就能一举致胜。

②偶尔不妨佯装。称赞并不是教你使用卑鄙谄媚的手段来操纵他人。你当然不必连人们的缺点、坏事都加以称赞,而且也不应该称赞。不过,试想,如果我们不能对人类的缺点及肤浅幼稚的虚荣心佯装不知的话,又如何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呢?

谁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比实际来得聪明、美丽,这种想法,并不会伤害任何人。如果你告诉这些人这种想法太幼稚、太不正确了,对方必然与你疏远,视你为仇敌。因此,你最好采取取悦对方的手段,尽量恭维对方,使其成为朋友。若是对方有优点,你就该迅速地赠与赞词。然而,有时也不得不面对自己并不十分赞同、但却为社会所认同的事,此时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了。

你似乎还不太善于赞扬别人,这是因为你还不甚了解人们是多么希望自己的想法及喜好能获得支持,特别是期望明明是错误的想法,及自己的小缺点,能得到他人的谅解与认同。我们如果只考虑自我的想法,而对他人的习惯及服装等无聊的事物挑毛病,必然会造成伤害,反之,若能加以认同,则会得到无限的欣喜。

③在背地里称赞对方。为了使对方高兴,你可以在褒奖办法上略施技巧,那就是在背地里夸赞对方。当然,若你只是在暗地里称赞对方而他却一无所知,那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你要想办法将你的夸赞通过巧妙的方式确实地传达到对方的耳里。这里,慎选传达信息的人选最重要。你所挑选的人最好是通过因为传递此一信息也能获益的人。如果你选有此类企图的人做信使,他不仅会确实地传达你的信息,还有可能添油加醋,更增效果。对他人的称赞,以此种方法最具功效。

掌握好批评别人的原则

(1)不轻易指责别人。苏东坡的《河豚鱼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方的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在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生起气来,认为是桥柱撞了自己。它气得张开嘴,竖起颚旁的鳍,胀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飞过的老鹰看见它,一把抓起来,把它的肚子撕裂。这条豚鱼就这样成了老鹰的食物。苏东坡就此发议论说:世上有在不应该发怒的时候发怒,结果遭到了不幸的人,就像这条河豚鱼,“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真是可悲!

即使别人真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批评对方的时候也一定要讲求适当的方式。一般人认为,挨批评肯定是苦的,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因为“苦”受批评者往往要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即批评的负效应。有些人能够很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2)不怒发冲冠,允许申辩。批评和发脾气不是一回事。发脾气有时不但无助于批评的效果,往往还会把事情搞僵。员工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话,你难免不生气,生气归生气,做上级的总要有气度和涵养,要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批评时千万不要声嘶力竭。

(3)实事求是,不恶语相加。批评宜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你一味地挖苦侮蔑,或者以对方的缺陷为笑柄,过分地伤害人的自尊,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抵触情绪,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

一天晚上,海德太太拿电话账单给他看:

“瞧瞧,儿子在我们去欧洲的时候,打了多少长途电话,”她指着其中一项,“单单这一天,这一通,就打了1小时40分钟。”

“什么?这还得了!”海德立刻准备上楼去说儿子。可是,才站起来,又坐下了。海德想:自己在气头上,还是不说的好。而且儿子这么大了,要说,也得有点技巧。

想了再想,海德把话忍到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对儿子笑着说:“你马上回学校了,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费率最低的电话公司。”然后,又来个急转弯,“咳,其实你上博士班,恐怕也没有时间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儿子不好意思地说,“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那阵子因为要回纽约,一大堆事急着联络,所以确实打多了。”

吃完饭,海德很得意,觉得自己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话,全换个方法说了,却没一点不愉快。

(4)轻重有度,不一棍子打死。批评应就事论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儿疼就治哪儿的病,而不能夸大其词,借机整人。不能认一时一事的失误,就将人的过去全盘否定,或形成限定印象,觉得此人“朽木不可雕也”,更不能当面断定人“不可救药”。

(5)讲求方法,不仗势欺人。个别上级如果和下属发生口角,气头上的口头语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这样做谁说了算?”这不是平心静气的批评,而是用扣奖金,扣工资,调离岗位相威胁,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仗势压人,仗势欺人,常常是压而不服,还结下了心病。

(6)用事实说话,少加主观评论。“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也会刺伤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此外,千万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是不该说出这样的话的。应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说事,就部下目前情形而论,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

应该用具体的事实做例子,最好从最近发生的事情说起。避免人身攻击,例如开门见山地说:“你工作不力。”这类批评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导致冲突;妥当的方法是举出具体的事实说:“你的报告,比预计的进度慢了两天。”

(7)切忌吹毛求疵。“吹毛求疵”的意思是你在仔细观察寻找哪里有需要固定和修理的地方,也就是找到生活的破损和缺陷,然后或是尽力去修补它们,或是至少向别人指出来。这一癖好不但会使别人疏远你,它也会使你感觉很糟。它鼓励你去考虑每件事和某个人的不当之处——你不喜欢的地方。所以,“吹毛求疵”不是使我们欣赏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而是鼓动我们认为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没有什么是尽善尽美的。

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吹毛求疵”的典型表现是这样的:你遇到某人且他一切都好,你被他或她的外表、个性、智慧、幽默感,或这些品质的某种结合所吸引。开始时,你不但赞同此人与你的不同之处,你实际上是欣赏他们,部分是因为你们之间是多么的不同。你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喜好、品味和优势。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你开始注意到你的新搭裆(或朋友,老师,任何人)有些小缺陷,你认为应该能够有所改善。你使他们注意到这一点。你也许会说:“你知道,你确实有迟到的倾向。”或是“我已注意到你不大看书。”关键是,你已开始不可避免地转入一种生活方式——寻找和考虑某人身上你不喜欢的地方,或不十分正确的方面。

显然,一个偶然的言论,建设性的批评,或有助益的引导并不会招致警觉。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几年同成百的夫妇相接触的过程中,很少遇到某人不是觉得他们时时在被他们的伴侣“吹毛求疵”。偶尔的、无害的言论会不知不觉地发展成看待生活的一种方式。

当你要去“挑剔”另一个人时,这表明不了别的,它确实只表示你是那个需要被批评的人。

无论你是否对你的人际关系或生活的某些方面吹毛求疵,还是两者都有,你所需要去做的只是将“吹毛求疵”作为一个坏习惯而注销掉。当这个习惯会偷偷侵入你的思想,你要把握住自己并封上自己的嘴,你越不常去挑剔你的伙伴或朋友,你就越能注意到你的生活确实十分美好。

日常说话讨人喜欢的两种技巧

(1)估计别人买的东西价格时适当“拔高”。买东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在我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别人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元,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估计别人买的东西价格时适当“拔高”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往往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

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

(2)估计别人年龄的时候适当压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如一位30出头的小伙子被看作中年人,他能自在吗?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压低别人的岁数”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30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20多岁,一个60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改变令人讨厌的言谈习惯

(1)克服言谈失礼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谈习惯,尊重他人的言谈习惯同时也能获得他人对你的尊重。如果你发现别人都不太喜欢与你正经交谈,而你想改变这种状况时,可以做多种努力,检查一下自己在言谈习惯中有无失礼行为也是方法之一。你可以通过熟悉你的同学或朋友来了解自己是否在言谈中有下列失礼的情况:

①经常性急地打断别人的说话。

②常常一口否定对方的观点,比如说:“绝对不可能像你说的……”,“你说的根本不对头……”。

③常有“别瞎说”、“胡说八道”、“你真蠢……”等不礼貌的口头语。

④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调和口气来取乐。

⑤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说话,或常带有“懂不懂……”、“我说的……”之类的口语。

你可以自我检查,也可以邀请他人帮助观察。

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让他人有意在交谈中模仿你失礼的表现,加深对此行为的认识。

针对失礼制定小小的修正计划,加强对自己所用语言的注意。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

①每次开口说话之前,先做一个将两手的大拇指对碰一下的动作,暗示自己要尊重他人。

②开口之前先自问一句:“他的话是否说完?”如果一开口,发现别人还没有讲完,应该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打断了你,请接着讲。”

③一旦发现对方观点与自己相左,不要急于否定,先设法去理解对方是怎么看的,考虑一下他(她)的道理,这样便不会轻易否定了。

(2)防止“祸从口出”。生活中,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造成对方怒发冲冠,大打出手或者扭头就逃的情境常有发生。要知道,我们所说出的话能让人产生心理、肌体、情感的反应。

①心理反应——由于你的言语,致使他人改变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②肌体反应——你说出某句话使对方感到紧张或引起一场殴斗。

③情感反应——你表达出的信息使他人感到恼怒,或者不愉快。

因为语言具有这种效果,你在与人交往中便要谨慎使用你的言语,防止“祸从口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防止“祸从口出”是需要下大决心努力克服的。

先保留住自己的看法。容易说错话是因为当事人对周围事物缺少一定的认知而导致判断不准或是错误。当你觉出自己常在一些场合中说错话时,就要设法先保留住自己的看法,只在心里说出,给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最好在事后,对比别人的反应,以验证自己的控制是否正确。

把握说话的时机。注意说话时的心理情境因素,比如双方情绪都非常敌对时应避免对质。在非要说出坏消息或者批评对方时,最好选择幽雅的场所进行,这样可以冲淡坏消息所造成的影响。

学会在合适的时间里退让出对峙状态。好冲动的人容易坚持己见,往往在双方冲突时僵持不下。最好要学会克制自己,当对方发怒时一定要退让,以免出现伤害性的结果。

(3)不要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有些人与别人聊天时常常不欢而散。究其原因,不外乎聊天的话题平淡无味,大家兴趣索然;聊天时遇到有争论的话题,偏要与人争个高低;或开对方过火的玩笑,带有嘲弄的意思,令人不悦;此外,滔滔不绝地谈论有关自己的话题,炫耀自己也是惹人讨厌的常见不良习惯之一。

如果你是与人聊天中说话最多的一个,那么可以检查自己在聊天过程中有没有以上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习惯中有不妥之处,应马上做个改变。

喜欢别人注意到自己的爱好或长处是人们常见的心理需求。自信的做法是,在与人交往中以行动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别人向你提问时谨慎回答。当别人没有注意到你或是没打算听你自我介绍某些优势时,你所说的话容易被人看成是自我炫耀。此时,对方的面部表情会自然地表现出冷淡。你若想确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是上策。如果一个人总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得意之情,一方面会暴露出自己肤浅的见识,另一方面会损失无价之宝——友谊。

相反,在与人交谈时做一个好的听众,耐心听别人的谈话则是个人修养的一个方面。如果别人谈话时,你不断地插嘴,自吹自擂一番,对方将没兴趣再说,甚至还会反感。如果你常以此种方式与人交谈,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谈话态度,会妨碍你与人和睦相处。因此,要想获得别人对你谈话时的尊重,便要消除一些潜在的不正确的认知:

①我比周围的人要强,他们不如我。

②我说的这个话题很重要,他们不了解。

③人人都要注意到我,我才会满意。

④我不说自己的优点,他们便无法知道。

如果你坚信自己在群体中只是普通的一员,各人都有自己的所长,那么只要你努力,别人一定会欣赏到你的优点,你也会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谈话方式。相反,你在与人聊天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并且表示适当的理解与肯定,你会成为受欢迎的聊天伙伴。

学会委婉和含糊

(1)学会委婉。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讳饰式委婉法。讳饰式委婉法,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例如:有一位外籍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有关部门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的不下有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不说矮”,而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②借用式委婉法。借用式委婉法,是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例如: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两例,实际上都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③曲语式委婉法。曲语式委婉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

《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做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委婉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委婉用语,真是利舌胜利剑。

(2)要学会含糊。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在公关语言中运用适当的含糊,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办事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十分贫乏,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限制。

例如:某经理在给员工作报告时说:“我们企业内绝大多数的青年是好学、要求上进的。”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尽量接近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带来很大的模糊性。因此,用含糊语言“绝大多数”比用精确的数学形式的适应性强。即使在严肃的对外关系中,也需要含糊语言,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受欢迎的人”,等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受欢迎,其具体内容,不受欢迎的程度,均是模糊的。

平时,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矮个儿、瘦瘦的、高鼻梁、大耳朵,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他的身高、腰围精确尺寸,他倒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必须至少在办事说话时放弃这样一种观念:“较准确”总是较好的。

①宽泛式含糊法。宽泛式含糊法,是用含义宽泛、富有弹性的语言传递主要信息的方法。例如: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在报刊、电视中扬名露面。他的《围城》再版以来,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机构的记者,都想约见采访他,均被钱老执意谢绝了。一天,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钱老家的电话,恳请让她登门拜见钱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他就妙语惊人地对英国女士说:“假如你看了《围城》像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只好放弃了采访打算。

钱先生的回话,首句语义明确,后续两句:“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和“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虽是借喻,但从语言效果上看,却是达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其一,是属于语义宽泛,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给听话人以寻思悟理的伸缩余地;其二,是与外宾女士交际中,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宽泛含蓄的语言,尤其显得有礼有节;其三,更反映了钱先生超脱盛名之累、自比“母鸡”的这种谦逊淳朴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仅无懈可击,且又引人领悟话语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钱老的道德与大家风范。

②回避式含糊法。回避式含糊法,是根据某种场合的需要,巧妙地避开确指性内容的方法。

在涉外接待活动时,每当与外宾交谈会话中,遇到“难点”就应巧妙回避转移,例如:

一个美国客人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之后,中午在一家个体户饭店吃饭,老板娘的一手正宗的湘菜,使这位美国客人吃得非常满意。他在付钱时,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他突然提出如下问题:

“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乡毛泽东还在,会允许你开店吗?”这是明知故问,其中含意不言自明。这时,老板娘略一寻思,就做出回答:

“没有毛主席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然后她接着说:“如今,邓小平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显然,美国客人意在用老板娘的回答,来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乃因其中隐含一个必然的判断:毛泽东绝不会允许你开店,那么你也富不了,因而,毛泽东应该是被否定的。而老板娘的答话,以回避正题的模糊法,反而做出令人折服的回答,既不轻慢美国客人,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赞扬了如今的富民政策。由此,反映了韶山人民的心声:“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

(3)妙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也是实际表达中需要的,常用于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情况,这时就要求助于表意上具有“弹性”的模糊语言。随机应变,尤其需要模糊语言。

1962年中国在自己的领空击落美国高空侦察机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突然问外交部长陈毅:“请问中国是用什么武器打下U-2型高空侦察机的?”这个问题涉及国家机密,当然不能说,更不能乱说。但对记者的提问,又不能不答。于是陈毅来了个闪避:“嗨,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用竹竿当然不可能捅下来,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哈哈大笑一阵便罢了。

言语出现失误时要积极弥补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同样,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随时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技巧:

(1)及时改口。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思·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做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决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谓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得高明许多。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①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②引伸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③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2)顾左右而言他。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

“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群众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说法显得有失公正。一位教师起身反驳:

“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令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尔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会场有人轻轻鼓掌,然后是一阵静默。而静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恼怒,反而“嘿嘿”地笑起来,他说:

“大家都看到了吧,伊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

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

既要撤退,就不宜作任何辩解,辩解无异于作茧自缚,结果无法摆脱。

(3)借题发挥。据说,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母亲!”

放荡不羁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说:“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有悖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忙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禽兽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

一席话,竟使众人无可辩驳,阮籍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阮籍在失口之后,只是使用了一个比喻,就暗中更换了题旨,然后借题发挥一番,巧妙地平息了众怒。

在现实生活中,借题发挥也大有用武之地。某中专学校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恰好颠倒了三者关系,引起哄堂大笑。当这名女生意识到答错后,她将错就错,立刻大声说道:“笑什么,解放这么多年了,封建的旧‘三纲’早已不存在,我说的是新‘三纲’。主持人问:什么叫做新‘三纲’?”她说:现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上级要为下级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当前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皇帝,家里大小事都依着他,岂不是子为父纲?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她的话音一落,场上掌声四起。大家为她的言论创新叫绝,为她的应变能力叫好。

(4)坦率道歉。被誉为“小旋风”的流行歌手林志颖,一次有人问及他对“四大天王”的看法和对郭富城的印象,林志颖故作诙谐道:

“四大天王么我不知道。郭富城嘛,他是我爸爸吧?”

一语既出,举座哗然,人们纷纷指责他不知天高地厚。后来,他为补救失误,重塑自我形象,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说那样的话我深感遗憾。我愿公开向郭富城道歉。”

至此,这场所谓“林氏名言”的风波才算平息下去。它说明,对待言语失误,有时公开道歉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掩饰来得高明。

必须指出,“坦率”的目的仅在于把问题讲清楚,这不等于“直率”,解释也必须讲究策略。做错事情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自我羞辱一阵,然后去向人低声道歉,接着便灰溜溜地离开。但在许多情况下,仅靠一句“对不起”是不足以获得谅解的。以博拉的事件为例。有一次博拉在同同事谈话时称其上级是“机器人”,结果被上级知悉。于是博拉给上级写了一张条子,约他抽空谈一谈,上级同意了。

“显而易见,我用的那个词绝无其他用意,我现在倍感悔恨。”博拉向上级解释说,“我之所以用‘机器人’之类的字眼,只不过是想开个玩笑,我感到上级对我们有些疏远、麻木,因此,‘机器人’三字只不过是描述我这种感情的一种简短方式。”上级为博拉合情合理地解释和自我批评而深受感动,他甚至当即表态,说要努力善解人意,做个通情达理的人。

把问题讲清楚,通过这种方式,博拉帮助上级做到了平心静气,并顺利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危机。

诚然,推卸责任是我们找借口辩解的一种方式,然而,问题不在于我们要找借口辩解,而在于我们辩解时不能太直率、太尖锐。

说话时尽量避免遭人误解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请七位朋友喝酒,等了半天只到了6位,还差一人。主人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不来!”其中两位客人心想:“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悄悄溜走了。主人转来一看着急地说:“不该走得又走了。”又有两位客人想:“那么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也伺机溜走了。主人见状,更加着急,说:“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最后两位客人也气呼呼地走了。

主人一片好心,为什么客人却走光了呢?这就是因为主人的话引起了客人的误解所致。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如上例中主人说的三句话都容易让人理解为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既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6位客人走得一个不剩。所以,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2)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句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嘟囔着:“大,大。”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之所以造成这种狼狈的结局,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3)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语言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了。

(4)尽量不要使用含糊不清的话语。例如“适当的”、“好像是……”、“大概”、“可能”、“估计”等等。这类话两可之间,空洞含糊,听了叫人如坠云雾之中。

有效地反驳别人不适当的言行

一个吝啬的老板叫伙计去买酒,伙计向他要钱,他说:“用钱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伙计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显然,老板想不花钱喝酒的言行是不恰当的,而如果伙计不知如何机智应对的话,或者可能遭到老板的严厉斥责,或者自己贴钱给老板喝酒。

在现实生活中,反驳别人的不恰当言行可采用这样一些技巧:

(1)比对方更荒谬。一位记者向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

显然,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蒙博托听了后发出长时间地哈哈大笑,然后反问道:“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的提问显然是认为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不廉洁,但并没直说,而是用引证的方式来委婉表达的,蒙博托如果发脾气正言厉色地驳斥,则既有失风度体统,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心平气和地解释恐怕也行不通,谣传的事情能够三言两语澄清真相吗?于是蒙博托除了用“长时间地哈哈大笑”这种体态语表示不屑一顾外,还引用一位比利时议员的话来反问记者,似乎在嘲弄记者的孤陋寡闻,但实际上是以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间接地否定了记者的提问。

(2)委婉点拨。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很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节继续演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过一会,又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这样,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好几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

“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艺术贵在独创,这样才能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风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袭与模仿,则只能在艺术巨匠的浓荫中苟且偷生,毫无建树。因此,要反对单纯的模仿,更要杜绝抄袭行为。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模仿、抄袭行为的深恶痛绝概源于此。然而,直接的指斥恐怕会使对方十分难堪,罗西尼便用体态语及其说明(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来委婉地表示:“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言外之意是你抄袭了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明说,那位作曲家的脸一定会涨得通红!

(3)循循善诱。俄国在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嚷道,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列宁并不反对他们烧,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

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愤激的群众,列宁的五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了群众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保住了皇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他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可以争取到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皇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回归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点头。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皇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目的。

(4)针锋相对。有一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最畅销的热门书。有个评论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绝,他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这个女作家的才干。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忽然那位评论家分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说道:

“您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冷不防他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发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势,做问题以外的争吵于自己不利,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

“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地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一本书是谁替您读的呢?”

评论家的问话,用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的反问,同样针锋相对,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作的评论无非信口雌黄。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作评论!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挑衅地对我国外交代表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面对这种挑衅性的无稽之谈,我代表回答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需向他国做什么保证。”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反问道:“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向我们做什么保证吗?”

这针锋相对的反问,使对方无言以对,讨了个没趣,满脸窘态。

(5)运用幽默的力量。有时候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受到某种不合理的阻扰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不妨哇哇叫几声,这也是在运用幽默的力量。

当问题已经十分明显,这时再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懦弱的表现。

有一家公司的餐饮部,伙食很差,收费昂贵。职员们经常批评吃得不好,甚至也谩骂餐厅负责人。有一回,一位职员买了一份菜后叫起来,他用手指捏着一条鱼的尾巴,把它从盘子中提起来,冲餐厅负责人喊道:“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上哪儿去啦?”另一位职员要的是香酥鸡,他发现没有鸡腿,于是他也叫起来:“上帝啊!这只鸡没有腿!它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呢?”

同样,当别人妨碍你的工作时,你也可以提高嗓门回敬他一个幽默。

有一位女乘客不停地打扰司机,车子每行一小段路程,她就提醒他,说她要在某个地方下车。司机一直很耐心地听着,不吭声。后来女乘客大叫:“你不说话,我怎么知道要下车的地方到了没有!”

司机也叫起来:“那你就看我的脸吧!我的脸笑开了,你就下去吧!”

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拍摄一部巨片。这部巨片的女主角是个大明星、大美人。可她对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唠叨摄影机的角度问题。她一再对希区柯克说,务必从她“最好的一面”来拍摄,“你一定得考虑到我的恳求。”

“抱歉,我做不到!”希区柯克大声说。

“为什么?”

“因为我没法拍你最好的一面,你正把它压在椅子上!”

在和不喜欢的人相处的时候,运用幽默的力量,既能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能避免造成过分尴尬的局面,避免深深伤害别人的感情。

在交谈中显得充满自信

一个人是否充满自信会在他的交谈中表露无疑。显示自信要求在视觉上、声音上、用词上保持态度的一致性。以下是在几种具体谈话场合中如何表现自信的建议:

(1)提要求时。提要求的最好方式是询问,而不是暗示、强求、暗中控制。暗示通常是无效的,因为它显得含糊不清,常不被察觉,或被察觉了也会很容易受到忽视。以暗示形式表达的要求常不会受到认真对待。另一方面,直接命令谁去干什么常会导致产生抵触情绪。当你发出强制性的命令时,别人常会憎恨自己迫不得已去服从,而憎恨常会导致愤怒、敌意和故意的破坏。操纵别人干什么等于剥夺了别人的选择权。

提要求时的自信态度是直率地、有针对性地问别人你是否可得到你想要的什么。直率提出要求,意味着你会对自己所提的要求负责,并允许别人选择是接受还是拒绝。显然,直率的方式会更有效。自信地提要求意味着表明你的需要,从而请求对方给予一个行动或一个理由。

(2)说“不”时。自信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有能力拒绝别人的要求。有些人在说“不”时常难以启口,于是他们干了好事又恨它,或感觉受到了责任的困扰;有些人则以暗示、抱怨、欺骗、哀怨或责备的方式说“不”,这是不自信的表现。武断的人在不乐意地对待别人的请求时会显得暴躁甚至出现谩骂现象。自信从容的人则会毫不犹豫地直说“不”,并且不会加上长长的解释词和道歉话,他们不会陷入歉意感,或有被迫、被诱使去进入答应别人要求的圈套的感觉。

(3)提出批评时。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别人的行为或工作表现提出批评。作为一名积极自信的管理者,在批评别人时能保持坚定而公正是其优秀品德的最好显示,重要的一点是在对接受批评的人表示委婉和同情时要显得直率、明了并诚恳。许多经理在批评别人时感到为难,常无法很好地把握分寸。意志薄弱的经理常拖延或避免给人批评,或者采用暗示或嘲讽、或让别人替他去做批评的方式。专制的经理会在别人面前公开表露他对被批评者的轻视,不给被批评者任何解释的机会而愤怒地斥责攻击他,或不给被批评者保持其脸面的机会。

建设性的批评最好是描述一下所发生的问题,指出为什么它是个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纠正要求,开诚布公地与之讨论制订一个改正的方案。例如,一位自信的经理会这样表达他的批评:“里奇,你写的这份报告中市场计划部分不够详细,你知道没有足够的材料便无法做出能获得批准的销售预算。你能否把这一部分重写一下,把你的所有市场销售计划及其时间安排都增补进去?”然后针对有关问题的对话便可进行下去,经理可问:“你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吗?你能在星期五之前交给我吗?”以这样直率、自信的方式提出批评有许多好处,因为它有针对性,能使纠正变得比较容易,这避免了评价和当面点出被批评者名字,它处理的是与工作有关的行为而不是别人的隐私,它鼓励的是双向交流以增进相互理解并促使问题得到改变,使批评双方都能避开吹毛求疵倾向,而产生积极乐观的氛围,由此所批评的问题便有可能得到解决。

在交谈中使自己表现得精明能干

(1)说话以前先说重点,可给人很有头脑的印象。要使别人在交谈中认为你很有头脑,就要使所说的话易于了解。用什么方法才能简明清楚地让对方了解呢?常用的方法是说话以前先说重点,比如先说:“我今天要说的主题有三点”,然后再针对这几个主题做大致的说明。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为什么先说重点给人印象好呢?这是因为,对听者来说如果能先把握住对方要说的概念,那么就可以一边听,一边想象对方大概会说哪些话,而对说话的方向作某种程度的预测。由于有了这种心理准备,自然听来就容易了解了。

换句话说,一开始就给听者几个主题,可以让他自由地把话解释到容易理解。这么一来,即使所说的话有些前后颠倒或不甚清楚,也不会给人留下思维混乱的印象。

可以说,这种先说重点的方法,其实是借助他人的能力,来加强对方觉得你很有头脑的印象。

(2)每一件事都在3分钟内说完,是一个聪明的谈话秘诀。无论什么事情,大致内容都只要3分钟即可说明。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的话中一定会有许多无关紧要的内容,使人产生沉闷的感觉。

因此,在与人进行工作谈话时,你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这是因为,3分钟正是足够自我表白的时间,也是谈话可以告一段落的时机,以免给对方造成无边无际、废话连篇的印象。

(3)低沉浑厚的声音能提高说服力。一般来说低沉的声音比高的声音更洗练,更富有男性的魅力,更易使人获得安全感。多数受欢迎的演员和歌手都具有这种低沉声音的魅力。事实已经证明,说话声音低沉的人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

要在谈话中增强你的说服力,用浑厚低沉的声音讲话相当重要。心理学家根据声音质量的研究报告认为,说话浑厚低沉且回声响亮的人,一般是外向的、有领导能力的人,而且他们也颇具说服力。

如何用浑厚低沉的声音讲话,也有一个小窍门,这就是要注意保持用均匀的速度讲话。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读报纸的社论来进行训练,并对着镜子来练习,从而开发自己具有的尚未发现的说服力。

(4)谈话中自然而然地说些专门术语可引人注目。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偶尔在车上或水果店中,无意间听到别人谈话时,如果其中有专门术语或外国话,你就会特别注意到说话的人,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上叫“凝离效果”。

比如,在一大串的数字中有一个温度标志,那么这个标志就会很自然地变得特别明显。换句话说,在一大堆的同样东西中,只要有少数不同的东西存在,那么这些少数的东西就会成为大家注目的对象,这就叫做“凝离效果”。因此,与人交谈时,加一点平时不用的专门用语或外国话,就会使人注意到这句话,进而意识到说这句话的人。

另外一种例子是花花公子们的技巧之一,就是当他想征服女性时,会很自然地引用一些莎士比亚或某些大名人的精彩语言,让别人感到他很有教养,而乐于与他交往。

像这样把令人感觉到文化气息的话,自然而然地加在谈话之中,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形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得太频繁,就会使“凝离效果”减弱,而给人一种故意卖弄的不好印象。

(5)与人订约时,不要约“几点整”,而应约“几点几分”,这样可使对方对你产生能干的印象。

与人约会时,如果说“大概几点左右”会面,会使人误认为你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因而尚未见面就对你的印象打了折扣。相反,如果你定在“几点几分”见面,可使对方对你产生善于把握时间、珍惜时间的印象。

(6)只要你频繁地接、打电话,别人便以为你很能干。假如你和几位朋友在某餐厅或其他场所一道喝酒,而其中的一位常有人打电话给他。接电话的人某某露出厌烦的样子:“唉,又是电话”看到这种人时,很多人便会认为这人好像正在处理某件重要工作,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人。

有些演员在洽谈拍片报酬时,常把谈判的地点定在自己的公司,并故意托自己的亲朋好友在适当的时候打电话给他,以显示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价,提高报酬。尤其是那些以观众为对象的交易,这种忙碌的表演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由于这种职业的特殊性,所以只要凭接、授电话数量之多,就体现出其受欢迎的程度。因此,明星在捧场者或大众媒介者那里,经常把自己表现得很忙碌。

(7)举办聚餐或同学会时,只要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可令人产生能干的印象。

在公司里任职的人,都有参加各种同学会或聚餐会等活动的机会,而且每个人大概都会有一两次被选为主办人的机会,这是让人表现独创性的时机。只要你稍微动点心思、表现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可获得相当能干的印象。像这样的聚会,虽然和平时的工作并非绝对无关,但毕竟不是你的工作,因此,平日在工作方面表现不太出色的人,在这时有了好的表现,便可获得别人的好评:“哇,这个人还真有两下子!”而平日工作就不错的人,自然会更加加深别人的印象,会让人感到你不仅会工作,同时也懂得玩乐。尤其在目前这种工作和娱乐并置的社会中,会工作的人并不一定会被认为很能干,而是会工作、也会娱乐的人才受欢迎。

(8)背光站着说话,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目前在美国,凡是有关商业的方方面面,均已导入心理学的成果。尤其是一些商场上的大亨,从基本的服饰到办公室的装饰,许多是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在说话的方法上,就有许多反映心理学成果的技巧,其中一点,就是背着光向对方说话的技巧。

由于背光,对方看不太清楚你的表情,所以会给对方一种不知道你在想什么的压迫感,进而使自己说的话更为有力。因此之故,某些大亨还在办公室中装置了控制照明的设备,以便使谈话更有神秘感。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必做到这一步,但如果要让交谈的对方有压迫感,选择背光的位置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么一来,就可使自己比实际高大,同时也不必担心让对方看到你的或许是胆怯的表情,进而使对方对你产生一种精明能干的印象。

同类推荐
  •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本书立足于现实,收集了人生紧要关头的各种手段。内容包括:“成功做人,超越人性的弱点”、“闯出自我的天空,从点滴做起”、“掌握做人方法,成功需要技巧”等。
  •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用它生动流畅的语言,古今相和的经典事例,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将使你在轻松愉悦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同时实现做人做事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圆融练达。本书还会鼓舞你在漫漫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勇敢走过人生的风雨历程,从而使自己光彩四射、叱咤风云!
  • 69道心灵鸡汤

    69道心灵鸡汤

    一部让亿万人获得幸福的心灵密码。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每天不得不竭尽所能地迎接挑战,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灵是一间贮满杂物的货仓,只有经常打扫,才能扫除生命中的羁绊和心灵上的负担,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能发挥潜能。烹一道心灵鸡汤,为疲倦的身心注入新的活力,好运将一路相随!
  • 思考的乐趣

    思考的乐趣

    本书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思维故事,将基本的逻辑知识与技能穿插集中,在轻松与愉悦中叩开逻辑思维的大门。
  •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你在工作中、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如果你拥有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那就会比竞争者具有更多的先天的资源优势。无论如何,构建好你的人际关系是你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资本。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向往何方

    青春向往何方

    最初的相遇,过后的相知,最终的想离,为什么处处都有你的影子,印象里还是那个单纯可爱的你。最初的理想,过后的追逐,最终的偏离,为什么还是念念不忘,印象里还是曾经热爱的梦想。最初的轻易,过后的并肩,最终的再见,再见,我们还是否会像曾经一样一切的相遇那么巧合,一切的故事都那么相像,你是否还是那个故事中的你,我还是否是那个故事中的我,是否物是人非,是否情意依旧,青春,正好是我们,青春正好是那些事,一切还在眼前,那么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道理懂的很多的年龄是否会彻底改变自己,我——正是那么一个人,不迷茫但也不清晰,快乐,抑郁都经历而过,青春坎坷,非凡,意义都随着一个个人,一件件事随之而来,我们都应该向往何方?
  • 蛇眼雷瑞克

    蛇眼雷瑞克

    跌宕起伏的雄伟剧情,史诗般华丽精髓的语言,爱恨纠葛的缠绵爱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瑰丽的自然景象描写。用写《神曲》一样的精力完成一篇奇幻小说,一字一句都反复雕琢。虎皮猫出品,必为精品。
  • 烛心当铺

    烛心当铺

    我从妖化仙历经人间百态,度不过情字如何。我能替你们实现愿望,那你要拿什么东西与我来换呢?
  • 搬砖少女上大学

    搬砖少女上大学

    农民工女儿卓牡丹,考上一流学府青南大学建筑系,同时也惹来了重男轻女的亲戚嫉妒,认为女孩儿不该读书,更不该读大学,卓牡丹在周围充满成见的目光中,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 我的恋爱校园

    我的恋爱校园

    梦湘跟残年是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他们在校园里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情侣。
  • 我们都有回不去的后悔

    我们都有回不去的后悔

    这个世上事是没有后悔药卖,因为上帝需要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的很轻易,但是付诸于你的却是惨痛的教训与后悔至极的当初……
  • 荒芜犬皇

    荒芜犬皇

    狗真的只是通人性吗,一个隐藏的大陆,一个神秘的族群,这个大陆的王到底是谁,这场战斗已经开始……
  • 无量记

    无量记

    人族,妖族,魔族。因何而战,为何而战?儒、释、道,是信仰昊天,还是寻求无法无天的大自在?什么是真正的‘道’?何为真正的‘圣解脱’?一切,尽在‘无量’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