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8400000004

第4章 成功者体察事物的角度

因果互动——人类文明的永恒演绎

世间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都遵循着同样的法则。原则和过程分别对应的是“怎样做”和“做什么”,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因果互动也是世间一条重要的法则,洞悉这一法则对于每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也十分重要。

美国费城西部有两个敌对的商店,一个叫纽约贸易商店,一个叫美洲贸易商店。两个商店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店老板却是死对头,他们之间经常展开价格竞争。

当纽约贸易商店的窗口上挂出:“出售爱尔兰亚麻被单,该被单质量上乘,完美无缺,价格低廉,每床价格7美元”的公告时,美洲贸易商店的窗口就会出现:“人们应擦亮眼睛,本店床单世界一流,定价6元。”他们还常走出商店,相互咒骂,甚至大打出手,最终他们中间有一个会从竞争中退出来,宣称另一个老板是疯子,在他那里买东西的人都是疯子。于是人们便纷纷跑到竞争获胜的商店买完所有的床单。在这一带,由于他们的不断竞争,人们买到各种物美价廉的商品而获利不少。

有一天,他们中间的一位老板去世了,而几天以后,另一位老板开始停业大清仓大甩卖,然后,他搬了家,人们再也没看见他。

这是为什么呢?当房子的新主人进行大清理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两位老板的住房有一个秘密通道,他们的住房就在商店上面。后来经过进一步核查,这两位老板竟是一奶同胞。什么咒骂、恐吓和人身攻击,原来都是在演戏。所有的价格竞争都是骗人的,谁获得胜利,谁就把俩人的商品一起抛出去。就这样,他们的骗局维持了30多年始终未被人发觉,直到其中一人死了才真相大白。

为什么两兄弟要演这么一出戏呢?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知道消费者只捡便宜的东西买,所以一个把价钱抬高一点,来衬托对方的价格低廉,从而达到了促销的目的。

我们并不赞成这两位老板的欺骗行为,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读者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果你能够看透世间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你将会在竞争中战无不胜。

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家叫奥兹莫比尔的汽车厂,它的生意曾长期不景气,工厂面临倒闭的局面。

该厂的总裁对经营和生产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推销方式不活。他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竞争者及其他的商品的推销术进行了认真的比较,最后设计了一种大胆的推销方式,即“买一送一”。

该厂新的推销手法是这样开始的:它积压了一批轿车,由于未能及时脱手,导致资金不能回笼,仓储利息负担沉重。该厂决定在全国主要报纸刊登一则特别广告:谁买一辆托罗纳多牌轿车,就可以免费获得一辆“南方”牌轿车。

买一送一的做法,由来已久了。但一般的做法是免费赠送一些小额的商品。如买电视机送一个小玩具,买录像机送一盒录像带等等。这种施以顾客一点小恩惠的推销方式,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促销作用。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以买一辆轿车赠送一辆轿车的超群出众的办法,一鸣惊人,使很多对广告习以为常的人也刮目相看,并相互转告。许多人看了广告以后,不辞远途来看个究竟。该厂的经销部一下子门庭若市。过去无人问津的积压轿车果真以21500美元一辆被人买走,该厂亦一一兑现了承诺,凡是买一辆托罗纳多牌轿车者,则免费赠送一辆崭新的“南方”牌轿车,如买主不要赠送的轿车,可给4000美元的回扣。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实施这一招,虽然使每辆车少收入约5000美元,但却使积压的车子一售而空。事实上,这些车如果积压一年卖不出去,每辆车损失的利息、保养费也接近这个数了。这一做法不但使“托罗纳多”牌轿车名声四扬,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带出了一个新牌子——“南方”牌。这种低档轿车开始是以“赠品”出现的,随着赠送多了,它慢慢地也有了名气。这样,奥兹莫比尔汽车厂起死回生了,生意从此兴隆发达起来。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正是抓住了顾客的心理,使用买一送一的原则,使汽车厂起死回生。

因果互动这一法则它揭示了一切事物是怎样发生、发展的,想取得成功的人们实在应当通晓这一法则。

辩证地看问题——对立面的相互依赖性

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对立面。比如说,有正就有反;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有好就有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彼此依存或彼此冲突,任何事物都符合这一法则。

在我们眼中看起来矛盾的东西其实是相互统一的。要想看见彩虹,就必须先经历风雨;要想学会摔跤,就必须先要被摔;要说话就必须先倾听;要想收获就必须先耕种。一切事物都符合对立统一关系的法则。

从前,有一个人和他的父亲一起耕作一小块地。一年几次,他们会把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城市去卖。父子二人性格差异很大。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一车货,开始了漫长的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日夜兼程,第二天清早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更有机会卖好价钱。”儿子反驳道。

父亲不回答,只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座位上睡着了。年轻人甚为不悦,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走了四里路,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可是我们已经慢了一个小时。”着急的儿子说。

“那么再慢几分钟也没关系,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父亲慢慢地回答。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一小时,才再次起程,这次轮到老人驾驭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左边的路近些。”儿子说。

“我晓得,”老人回答,“但这边的路景色好多了。”

“你不在乎时间?”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美丽的风景,尽情享受每一刻。”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野花,经过一条发出淙淙声的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没有看到,他心里翻腾不已,心不在焉,焦急至极,他甚至没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多彩的大花园,老人吸进芳香的气味,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下来,“我们在此过夜好了。”他舒了一口气说。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作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对了,这是你许久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父亲微笑说。

几分钟以后,他开始打鼾——儿子则数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动身大约走了一里,遇到另一位农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他力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

“我们去帮他一把。”老人低声说。

“你想浪费更多的时间?”儿子勃然大怒。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我们要帮助所有需要的人——不要忘记。”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当那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几乎已是早晨八点钟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成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能享受人生。”仁慈的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市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二人一言不发。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他们把牛车掉头,离开了面前那个叫做广岛的地方。

儿子为了赶路,抓紧时间当然是对的,然而,老父亲悠闲的人生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福分——父子躲过了原子弹爆炸?因此,你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这样你才能活得更轻松,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遵循矛盾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有所得,就必须先学会放弃。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为了尽快达到目的,而做出过分的努力。其实这样容易造成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往下流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更奇异的是,山泉不知从哪儿冲来黄澄澄的金砂,填满了小坑,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叫卡尔的老人来喝山泉,偶然发现了清洌泉水中闪光的金砂。惊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从此,卡尔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岭砍柴。过个十天半月的,他就来取一次金砂,不用说,日子很快富裕起来。人们都感到蹊跷,不知卡尔交上了啥财运。卡尔对此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小。

卡尔的儿子跟踪窥视,发现了父亲的秘密,认真看了看窄窄的石缝,细细的山泉,还有浅浅的小坑,他埋怨父亲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早发大财了……

儿子向父亲建议,拓宽石缝,扩大山泉,不是能冲出更多的金砂吗?父亲想了想,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说干就干,父子俩“叮当,叮当”把窄窄的石缝凿宽了,山泉比原来大了几倍,又凿大凿深了坑。父子两个累得大汗淋漓,想到今后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金砂,高兴得一口气喝光了一瓶酒,醉成一团泥……

父子俩天天跑来看,却天天失望而归,金砂不但没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里去了呢?

水流量大了,金砂还会沉淀下来吗?贪婪的父子为了得到更多的金砂,拓宽了石缝,结果却恰恰相反,不但没有得到更多,反而使原来的也失去了。这正是没有了解两个对立面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的结果。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按照对立统一的规律来办事,这样才能使我们更有效地完成所要做的事。

德为立身之本,变为处事之本,做人做事莫过于此。任何人都要进行品德修养,任何行为都包含着一些对立面。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使你的行为符合因果关系的法则,合理地利用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良知贵于金钱

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和怎样学习。能够意识到良知的存在,我们就能把握人生的真谛。

我在美国伯克莱念博士的时候,结识了一位美国好友约翰。他的太太非常和善,常邀我到他家吃晚饭。有一天,我在一家旧货店见一个高高瘦瘦的瓷娃娃,低着头,一脸忧郁。我买下来作为礼物送给了约翰夫妇,他们大为高兴,告诉我这是个西班牙娃娃,这家名牌公司的娃娃个个又高又瘦,也都带着忧郁的表情。他们一直都想有这么一个娃娃。

我们先后拿到博士学位后,各奔前程,约翰做感测器研究,毕业后不久就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用感测器做防盗器材。他很早就用电脑设计,生意越来越大,成为美国最大的保安系统公司的老板。由于中东问题,美国飞机好几次被恐怖分子劫持,约翰得到了大宗合同,替机场设计安全系统。这时,约翰的身家已达四亿美元。

有一年圣诞节,我去拜访他,才知道现代的汽车防盗系统几乎都是他们的产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信号产生器,体积极小,孩子带了,父母永远可以知道他在哪里。我也发现美国很多监狱都由他们设计安全系统,以防止犯人逃跑。

那天大雾,约翰开车和我一起到他家去。那里是纽约的天堂,全是有钱人住的地方。约翰的家拥有很大的庄园,没有围墙,但有三层红外线的保护,除非乘飞机,否则绝无可能闯入,如果硬闯的话,不仅附近的警卫会知道,家里的挪威猎犬也会大举出动。

约翰的太太在门口等我,分外高兴,一进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花瓶,花瓶里插满了长茎的鲜花,后来才发现约翰夫妇爱上了明朝的青花瓷,连浴缸和洗脸盆都是从日本定做的仿制青花瓷。

这座豪宅,当然有极为复杂的安全系统。我发现,入夜以后,最好不要到处走动,连到厨房里拿杯水喝都不可能,必须打电话给约翰让他解除了系统,才可以去。

约翰唯一的女儿在哈佛念书,那一天要开车回来,到了六点还没到家,他们夫妇都有点不安。原来这个女孩子厌恶有钱人的生活,开一部老爷车,也不肯带移动电话,他们担心她的老爷车会中途抛锚。

我们一直等到八点才接到女孩子的电话,果真她的车子坏了,她现在在别人家里,要约翰去接她。

约翰要我一起去接他女儿,雪已经下得很大,她女儿落脚的地方是一幢小房子,屋主是个年轻的男孩,一脸年轻人的稚气。他女儿告诉我们,车子坏了以后,她就去呼救,没想到家家户户都装父亲公司设计的安全系统,使她完全无计可施。总算有一家门口有电话,可是屋主坦白地告诉她,屋主本人是一个弱女子,正在等她丈夫回来,不敢放她进去,因为她不知道会不会受骗。

他女儿说,当她被拒的时候,她相信家家户户都在放圣诞音乐,圣诞节应该是充满了爱与关怀的日子,可是她却被大家拒之门外。她最后找到了这家又破又旧的小房,知道这座小房子是不会用安全系统的。果然,这位和气而友善的屋主接纳了她。年轻的男孩一面给我们热茶喝,一面发表他一个奇特的看法。他说,家家户户都装了安全系统,耶稣会在哪里降生呢?可怜的圣母玛利亚,可能连马槽都找不到。

约翰听了这些话,内心受到触动,他一再谢谢这位好心的年轻人,真诚地邀他一起吃晚饭,年轻人立刻答应了。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从未拒绝过任何一顿晚餐邀约。

晚餐摆在一张长桌上,夫妻两人分坐长桌两端,一位脸上没有表情、穿制服的仆人来回送菜,每一道菜都是精点,每一种餐具都考究无比。可是,我想起当年在约翰家厨房吃饭的情形,我觉得当年的饭好吃多了。

约翰的女儿显得有点不自然,那位年轻人却是最快乐的人,有多少吃多少。吃完饭,已经十点,约翰的女儿将年轻人送走。

我却有一个疑问,那个可爱的瓷娃娃到哪里去了?我不敢问,因为答案一定很尴尬。

第二天,约翰送我到机场。下了汽车,他无意碰到另一部汽车,立刻警铃大作,这又是他的杰作,我假装没在意,可是我看到他一脸不自然的表情。

他也无法送我去候机室,安全系统规定送客者该留步了。

一年以后,我忽然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约翰将他的公司和豪宅卖掉了,得了四亿多美金。他在记者会上宣布,他留下一个零头,用四亿美金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基金会的董事们全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他相信他们会操作好的。

几天以后,约翰夫妇消失了,他的亲人替他们保密,他的女儿已和那个年轻人结婚,到非洲去帮助穷人了。这位科技名人,从此失踪。

可是,我坚信约翰会找我的,因为我们的友谊比较特别。后来我果真收到了他的信,他告诉我他现在住在英国一个偏远的乡下,那里没有一户人家用安全系统,他给了我他的电话和地址,可是他故意不给我门牌号码,他说我会找到的。

借着去英国开会的机会,我与约翰约好去看他。我找到了那条小街,看到一幢像旧货店的房子,落地大玻璃窗台上放满了可爱的瓷娃娃。我想起约翰夫妇喜欢瓷娃娃,决定进去买一个送给他们。没有想到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看到约翰在里面,原来这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家完全对外开放,又放满了瓷娃娃。

约翰的家比以前的豪宅小多了。据他说,这座小房子比当年佣人住的房子还小。他们已把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捐给了纽约的一家博物馆。夫妇二人认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应该由全人类所共享。

他们的后园对着一大片森林,他们面对的山谷由英国诗人协会所拥有,他们不会开发这片荒原的,英国人喜欢荒原,约翰夫妇也养成了在荒原中散步的习惯。

约翰告诉我为什么他最后决定放弃一切。他的公司得到了一个大合同:改善整个加州监狱的安全系统。他发现加州花在监狱上的钱比花在教育上的还多,而他呢?他越来越有钱,却越来越像住在一座监狱里面。美国人一向标榜社会的“自由和开放”,其实美国人却越来越将自己封闭起来,越来越使自己失去自由。

现在,约翰夫妇在附近的一家专科学校教书,约翰教线路设计,学生所设计出来的线路经常得奖,他捐了很多钱给这所学校,使这所学校有很好的图书馆和实验室,他太太在那里教英文。

约翰告诉我,他们两人的薪水就足以应付生活了,他们生活得很简单,平时骑自行车上班,连汽油都用得很少。

当我们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那个瓷娃娃放在桌子中间,他们当时念旧,舍不得丢掉那些瓷娃娃,可是替他们设计内部装潢的设计师不让他们摆设这些不值钱的东西,现在,那些值钱的东西都不见了,不值钱的瓷娃娃又出现了。

我总算吃到了我当年常吃的晚饭,也重新感受到约翰夫妇家中的温暖。

约翰送我去火车站的路上,他告诉我,他还有一些钱,他的女儿不会要他的这些钱,等他和太太都去世了,他的钱就全部捐出去了。

我说我好佩服他,因为他已经捐出他的所有,他粲然一笑,告诉我他仍有一样宝物没有捐掉。我对此大为好奇,问他是什么,他用一张小纸写了下来,叫我等火车开了以后再看。

当我打开那张纸,看到纸上写的是“我的灵魂”。

按照惯常的思维,金钱一定是最重要的,有了钱就如同拥有了一切,而约翰却在拥有了四亿美元后又放弃了,因为当他站在另一个角度透过金钱的屏障看问题时,他发现良知和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用良知净化心灵

人们往往认为道德和良知是一样的,它们指的都是同一种思想,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道德和良知是有所区别的。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环境、时间、阶段以及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一些东西在这种文化中被认为是道德的,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不道德的。

良知是感性上对各种事物关系内在的真理的理解,是对人的各种行为举止和人本身的理解。它不会因为国家、民族、时间而改变。道德是相对的,而良知是绝对的,它是不变的。

良知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行为是否正确。良知使我们无法忽视我们行为的任何一面,拥有良知就能体会我们对人对物所有的情感。有些人不能充分地运用他们的良知,所以往往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就算取得了成功他也会感到不安,甚至痛苦。

良知能净化人们的心灵,良知能使人迷途知返,从而实现真实的自我。

出事那夜下着雨,雨虽然不是很大,但因时值深秋,天气很凉,所以大街上几乎没有人。当时小米正驾车往医院去。本来这夜她已经睡下了,不料一阵突然的胃痛使她痛醒,她不得已只好在深夜去看急诊。一路上小米一直强忍着疼痛,正因为如此,她在驾车时无法集中精力,将近医院门口时竟然没注意到有人横过马路,当她意识到踩刹车时已经来不及了,汽车将那人“嘭”的一声撞倒在地上。

小米冲出轿车奔向遇难的人,看到他已经躺倒在血泊里。小米惊慌失措地俯身去搀扶那人,却意外地发现他不是用眼睛寻找她,而是用一只手来摸索她,他另一只手里还握着一根长竹竿。小米愣了一下,才意识到被她撞伤的是盲人。也就是说,此人根本不知道(看不见)是谁撞了他。意识到这一点的小米几乎是不自觉地朝四周看了看,然后就连她自己都难以置信地,将身上的几百块钱塞到那人怀里,掉转车头慌不择路地逃离了现场。

小米的丈夫是国内颇有成就的青年画家,三年前只身远赴新西兰闯天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那儿站住了脚,拿到了绿卡,举行了个画展,开办了画廊,并为妻子申请到了居留签证。出事之前的小米正忙于办两件事,一是办理出国手续,二是变卖了大件家产,不料就在此刻发生了如此可怕的事。据小米本人后来说,当时她整个人都僵硬了。此前她曾听说过一些有关车祸的议论,都说如果真把人轧个半死,那样对方会无休无止地纠缠你一辈子。对于即将远渡重洋的她来说,此刻最怕的就是陷在麻烦事里脱不了身。因此她当时抛弃那个陌生而不幸的人,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推脱和逃避。她原以为如此一来就可以逃离这片可怕的泥淖,却没想到这么做的结果反而使她越陷越深。

是的,本想逃离的小米反而深陷进了泥淖。她先是感到极度的恐惧,虽然那夜大街上没有人,但她总觉得有人目睹了事件全过程,最初几天几乎每时每刻都活得提心吊胆,不论是听到电话还是门铃声,都会疑为得到举报的警方找上了门来,情不自禁地吓出一身冷汗。几天过去什么事都没有之后,她又开始担心那个倒在她车下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胡思乱想着,他姓什么、叫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被她抛弃之后到底是死是活?如果还活着伤势怎么样了?每当这样想着的时候,内心深处便充满了强烈的悔恨和自责。这些沉重的心理负担日甚一日地压迫着她,很快便将她折磨得面目全非,以至于熟悉的人见了她都担心地问:“你是不是生病了?”

就在这时,小米办好了出国所需的全部手续,她的朋友也帮她卖掉了全部家产,她终于可以摆脱一切远走高飞了。按理说她只要装聋作哑一走了之,所有困扰她的痛苦都会随之烟消云散。但这不仅没有使她感到轻松,她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她想临行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去医院问一问,落实一下遭她伤害的人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否则她即使走到天边也走不出自责的泥淖,走得越远便陷得越深。

就这样,小米在事隔一个多月后,终于走向了那个被抛弃的人,她没想到那人至今仍在医院里,医生告诉她此人被发现时已生命垂危,虽然他身上只有区区几百块钱,可医院仍然全力以赴进行了抢救,遗憾的是经过救治他虽然脱离了危险,却没能从昏迷中醒来,而且很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从此变成永远的植物人。目前警方确认这是一起交通事故,但至今仍未查找到肇事司机和车辆。由于伤者一直昏迷,其真实身份未能查明,在报纸上刊登了认人启事也没有结果,按照此人伤势本应转到更好的医院,但因无人负担费用只好继续滞留在这里。医生还告诉她,截至目前医院已为救治此人耗资数万,照这样下去谁也不知道还得再花多少钱,虽然救死扶伤是医生和医院的天职,但长此以往谁也背负不起这样的重担。目前院里已经不得不考虑,如果再找不到肇事司机或此人家属,只好将其转交给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医生显然只将小米认做了一个好奇的人,毫无保留地把什么都告诉了她。

这夜小米接到了丈夫的越洋电话,丈夫在那边听说她已办好了出国手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喜悦,告诉她他已用画廊赚的钱买下了分期付款的房子,房子的位置就在奥克兰海边,临窗可见大海中的激流岛。他还说准备这几天就去购置家具,甚至在电话里和她讨论起了家具的款式和颜色,仿佛她此刻就已在异国海岸边的那幢小屋里,正与他一起憧憬、设计着美好的新生活。丈夫滔滔不绝地说了很久很久,才猛然意识到她一句话也没说,略感诧异地问她怎么了。小米没想到丈夫的这一声询问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下子推开了她情感的大门,一瞬间她的泪水无声地流淌了下来。她一边流着泪一边对电话说:“我已经决定放弃出国了。”

翌日,一位面容憔悴但表情坚毅的美丽少妇来到了医院住院部,她对医生声称是那个盲人的妹妹,从报纸认人启事中得知哥哥出了车祸住在这里,此来是要代表家里将他认领回去。她用现金清算了欠该医院的所有费用,并为他办理了转院所需的一切手续,然后用担架车推着昏迷不醒的人离开了那里。这少妇就是小米。

一年以后,他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一个月后,小米也出国了,但这次她走得是那么坦然,因为她找回了自己一度失去的良知。

唤醒良知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对错,分清是非黑白,它能告诉我们哪些事该去做,哪些事情不该去做。良知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真理的感性反应,它是自我意识的情感部分。就像小米,泯灭它时,寝食难安;找回它时,也就找回了一份平静、心安。

弘扬良知——矫正自我的是非曲线

弘扬你的良知,把它作为你的朋友或值得信赖的顾问,你将在内心深处洞察出正确的方向,你将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

如果出于某种理由,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我们就会产生一种不快的感觉。比如说,你下班坐公共汽车时,有一个老人正站在你的身边,你上了一天班已非常累了,你不想让座,但你的良知要求你应当让座。当良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就成为一种特定的认知方法,成为我们区分事物好坏的工具,使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内部的本质,从而用这些原则来检验其他事物。

良知不但是我们检验其他事物的原则,还是一条帮助矫正自我的是非曲线,它能改变你的观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让你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爱。

那年,我从西藏回内地探家,需坐半个月的汽车。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从海拔5000米的高原俯冲而下,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要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浑身是土的人。他穿着一件黄色的旧大衣,拎着一个生姜黄色的破袋子,袋口绑着一缕骆驼黄色的绳头。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他每一句话中间都有很长的间歇,你以为他说完了,可是他又继续说下去。

“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子已经坐满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就行。”他的话语中渗出轻微的南方口音。

司机还是说:“不带!这么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土人抱住我们的车灯说:“就在那儿……我爱人生孩子了……没有奶……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要是赶不回去,熬不出米汤,孩子就饿死了……我们的粮食早没了……”

我说:“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是女孩,好漂亮的!”他立即兴奋起来,笑容像干旱时地上的裂缝在他的脸上蔓延。

为了那个没有奶吃的女婴,我一咬牙说:“你上车吧。”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大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老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原来是个知青,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老师傅的车。上车以后把老师傅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回了上海。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车队里的司机绝不让任何不认识的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许多好话,我才破例答应的。”

我立刻心里一沉,我找到司机身后车厢上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后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土色的男子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击打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我说。

“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这一次,我看到搭车人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全部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

“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

“你也别太着急了,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车速接近极限。从小洞向后窥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来是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若跳下去就是找死。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凹凸不平,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回头去看那个窟窿。大厢上的人也很灵敏地觉察了速度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就势猛地一歪,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那人,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麦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护卫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一整套高难度动作。我又去看那个人,他像夏日里的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阴险地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像被施了魔咒,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我一时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儿,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的右脚残忍地踩下去的前一秒,我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剩余的时间只够我在明白了他的策略之后,采取最紧急的自救措施: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整个身体绷得如原始森林里最古老最强韧的硬木……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大厢板上的男人,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几乎被卸成零件。

“怎么样?最低他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头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的提包的主意,心里安宁了许多。

那个男人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过去呢……

“师傅,你……他还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到兵站了。这是我们今天晚上的宿营地,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还要往沙漠腹地里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人挽着他的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个把时辰,他苍老得分辨不出年龄。除了原有的赭黄之外,脸上又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小女儿喝不上米汤,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司机一字一顿地说:“甭啰唆了。拿好你的东西,回家吧!”

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厉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那个土黄色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那截失踪了的绳头。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汽车的每一次急转弯,都可能把我给父母的礼物甩给大漠,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自己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看到这一切,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赶忙走下车,紧紧地握住那个人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那个人只是笑笑,转身便走了。当我回过神来,觉得自己应该给那个人一些补偿的时候,他已消失在夜色之中。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司机,司机感慨地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呀!”

那个搭车的人,用他的良知,他的所作所为,唤醒了“我”和司机的良知,让“我”重新认识到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弘扬你的良知,你会感染更多的人。

弘扬良知的过程就是克服那些阻止我们正视自我的困难,发现关于我们自身的真理的过程。良知能够帮助你重新找回那些原本失去的亲情,让你重新发现亲情的伟大。

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然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别处求职却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天长日久,妻子开始鄙夷他的“无能”,像功臣一样对他颐指气使,居高临下。

她日益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拖鼻涕淌眼泪让人看着恶心。为此,她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总是不同意。有一天,他们为这事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那你就跟你爹过,咱们离婚!”他一把捂住妻子的嘴说:“你小声点儿,当心让爸听见!”

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星期天,他带着孩子去看父亲。进门便看见父亲正和他的室友聊天。父亲一见孙子,就心肝儿肉似的又抱又亲,还抬头问儿子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他的眼睛却渐渐涌起一层雾来。

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在摇头,说他们这辈子最苦,要是死都不能保个全尸,太对不起自己了。

这时,父亲站了起来,他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求职的机会!要是能将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都是甜的……”

所有人都结束了谈笑风生,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屋子里静静的,只听见父亲的嘴唇在抖,他已说不出话来。

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围裹。他满脸泪水,迈着庄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为他办好有关手续,接他回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临走时,父亲一脸欣慰地与室友告别。室友一把泪一把鼻涕地埋怨自己的儿子不孝,赞叹他父亲的福气。父亲说:“别这么讲!俗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儿女是自己的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自己的儿女,再怎么都是好的。你对小辈宽宠些,孩子们终究会想过来的……”说话间,父亲还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

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父爱是伟大的。在父亲的感召下,“他”找回了良知,也找回了自己。

我曾经问过许多老师、领导,他们是否经常评价别人,答案都是肯定的。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对学生、下属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或做出评价。当我问他们是否每天都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做出评估时,回答肯定的却只有5%。

要想更好地弘扬良知,就应当像那位父亲一样,理解他人,奉献自己。同时要经常去发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总为自己辩护。学会用平静的心态去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你才能不断地改进自身的缺点,矫正自身的错误。只要你战胜了自己的缺点,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呢?因为人类最大敌人往往就是自己。

正确地审视自我

审视自我就是指作为旁观者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变化以及对外界事物变化的主观反应。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审视自我,每个人都认为的确如此。但是审视自我是不能被设想的,只能认真思考、体会。

首先,你可以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是怎样对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意识的。你可以发现,他们在思考时手指不停地敲打旋转着笔;站着说话时身体总是不停地晃动,或者坐在那里脚晃来晃去,说话比比划划。接着,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甚至表情。有些举动是不经意的。比如,你说话时眼睛总是不停地眨动,或者两只手总是不停地摆动。

可以观察一下你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听到别人批评或质疑时你会变得激动和愤怒呢?你为什么不能保持像听批评他人一样的态度呢?听到坏消息时,你为什么会悲伤?而听到一个好消息时,你又为什么会兴高采烈呢?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看看你的情绪是怎样高涨与低落的吧!

只有了解了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心的精神世界,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你才能够取得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上的成功,你才能成为一位高效能人士。

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不平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于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把他们的公司,当作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

“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上司,却不反省自己,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

以前上司不重视“那个人”,是因为“那个人”不了解自己的弱点,总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当他真正地了解了自己并努力学习时,他理所当然得到了上司的重视。

要想读懂一幅画就要了解它,只看一次是不能评价它的,每次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会发现你感受到了以前没有体会到的东西。这和审视自我是一样的,你必须选择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审视自我,不断地留意自己,就好像别人观察你一样,这样你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当你在各种场合与人为伴时,你是否会感到有些不安和胆怯?而当你独处时,你是否会觉得更加自在,更加轻松,可以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如果你是这样的话,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努力做到与别人为伴时要像独处一样轻松自在,不要因为别人的存在而感到不安。慢慢地你就会适应这种环境,你就会不再因为自己刻意的举动而感到紧张疲惫。谁都无法阻止你实现真正的自我,假想出来的困难只不过是错误的幻觉,抛开幻觉,重新审视自我,一切都会改变。

几十年前,纽约北郊曾住着一位姑娘名叫沙姗,她自怨自艾,认定自己的理想永远实现不了。她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妙龄姑娘的理想:跟意中人——一位潇洒的白马王子结婚,白头偕老。沙姗整天梦想着,可周围的姑娘们都先后成家了,她成了大龄女青年,她认为自己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沙姗在家人的劝说下去找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握手的时候,她那冰凉的手指让人心颤,还有那凄怨的眼神,如同坟墓中飘出的声音,苍白憔悴的面孔,都在向心理学家暗示:我是无望的了,你会有什么办法呢?

心理学家沉思良久,然后说道:“沙姗,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我真的很需要你的帮忙,可以吗?”

沙姗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我家要在星期二开个晚会,但我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你来帮我招呼客人。明天一早,你先去买一套新衣服,不过你不要自己挑,你只问店员,按她的主意买。然后去做个发型,同样按理发师的意见办,听好心人的意见是有益的。”

接着,心理学家说:“到我家来的客人很多,但互相认识的人不多,你要帮我主动去招呼客人,说是代表我欢迎他们,要注意帮助他们,特别是那些显得孤单的人。我需要你帮助我照料每一个客人,你明白了吗?”

沙姗一脸不安,心理学家又鼓励她说:“没关系,其实很简单。比如说,看谁没咖啡就端一杯,要是太闷热了,开开窗户什么的。”沙姗终于同意一试。

星期二这天,沙姗发式得体,衣衫合身,来到了晚会上。按着心理学家的要求,她尽心尽力,只想着帮助别人,她眼神活泼,笑容可掬,完全忘掉了自己的心事,成了晚会上最受欢迎的人。晚会结束后,有三个青年都提出了送她回家。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三个青年热烈地追求着沙姗,她最终答应了其中一位的求婚。望着幸福的新娘,人们都说心理学家创造了一个奇迹。

总是只想着自己,孤影自怜,孤芳自赏,其结果就是你走不进别人的心里,别人也走不进你的心里。只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一切都会改变的。

不要老想着从别人身上获得评价,你自己完全可以正确地评价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自我,我们能够更了解自己为何如此处事。你不必紧张,恐慌往往都来自于错觉。减少自卑,我们就会感到惬意。

用正确的方式审视自己,生活将变得轻松愉快,也会使你的事业一帆风顺。

智者选择大度与释怀

如果选择了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你将永远不会幸福;如果选择了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你将会终生受益。

如果一个人给你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即使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你仍不能释怀,时时提起无法忘记,痛苦反而与日俱增。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把痛苦深埋心底慢慢淡忘,会使你认清真正的自己,对你有利而无害。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大臣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地死去。

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面流连忘返,选中了其中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这块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高价。甚至可以对着画家的父亲的遗像道歉,只要画家肯把画卖给他,他可以为画家做一切事情。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烧掉,也不愿意把画卖给小男孩。许多人都劝他还是把画卖给小男孩吧!上辈的恩怨不应牵连到下一辈,孩子是无辜的。他却阴沉着脸说:“这就是我的报复,我要让他尝尝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生不如死。”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达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渐渐地,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的神像日渐不同。

这使他苦恼不已,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个小男孩的眼睛,而且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高喊道:“我的报复已经回到我的头上来了!”

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和对待自己的方式是一样的。给别人造成痛苦,你同样也会感到痛苦,你自己是否有能力解除这种痛苦?去问问你的良知,它也许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出于对自己的真诚,你不可能对别人对你的拒绝或侮辱而无动于衷,其实一味地忍受侮辱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不是一种美德,这样只会伤害自己。你应该想办法解除这些痛苦。只有主动摒除心中那些不快,我们的良知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令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有一次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开车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的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温森多并没有因为年轻女子骗了她而记恨,却因为没有孩子受苦而释怀。如果他因为被骗走了奖金而感到痛苦,那么到头来受折磨的只是自己。痛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何不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让自己高兴起来呢?

如果有负面的想法出现,请你坦然处之,这种负面的想法将会自然消失,你要明白,在你的内心留下一个可怕的想法,就像在碗橱里放下一块腐烂的食物。

当你上当受骗时,你一定会生气,其实生气是没有必要的,你应该庆幸,你发现了自己轻信的缺点。那么下一次你就不会因轻信而上当受骗了。

智者选择大度,选择释怀。这样你就可以向自己解释一切。遇到烦恼时,你可以开导自己;失败时,你可以安慰自己,用你同别人相处的经验培养你自己的洞察力。要想有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你就必须学会全新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评价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增强洞察力,它可能会帮你解决许多困难。

鼓励自我——用自信武装自己

自信来自于自我评价所获得的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真正了解自己、能够正确地做出自我评价的人才可能大有作为,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真正做到自信。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就必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人如何能让别人相信你呢?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别人才会对你另眼相看,因而委以重任。

不自信的人的性格中有无数的小我,这些小我在不断地彼此竞争,一个个小我在不断地占上风,不断地变换所处的态势,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垂头丧气,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其实这些小我中没有一个值得我们相信。要想充满自信,就必须先真正地了解自己。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依赖性,他们从亲人、朋友中获得一种安全感,但又担心有一天会失去所拥有的一切。这就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谁也不可能靠谁活着,人只有靠自己活着,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靠自己取得的成功才是永远的成功。想成功就必须选择自信。

有些到美国的亚洲新贵们,很快就发现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多了一份失落。于是,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但并不管用。于是,又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我自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商标。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号召力并没有在新富国家那样大。

很多美国人身为工薪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他未必羡慕你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了如下的体会:

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美国有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我原来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个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老美,大学毕业,工作十年了,很平常的一个人。相处久了,我们每天见面时也侃几句。一天,我开导他说:“你为什么不去微软公司工作呢?几年下来股票上就发了。”他说:“我不喜欢微软,这儿挺好。”

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尔·盖茨。才知道他姐姐是早年跟比尔·盖茨打下微软江山的功臣,现任微软公司的副总裁,也是亿万身家了。一问,办公室里有人知道,却没人跟他套近乎,大家把他支来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详。

你会发现,美国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研发部门,开价是他在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约我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融融。

最近他因为一项被美国医疗服务协会称为“挑战传统的发现”,而受到美国主要媒体的关注。一个同系的老美教授告诉他说:搞了多年的研究,多么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反响。并且还认真地给这位老兄出主意,怎么样把这事的影响扩大。如果我是他的同事,我是否会像那位老美一样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

因为有自信,同事和朋友也乐于恭喜你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的同胞及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使你的心态难以平衡。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作为骄傲的基础,你就会把自信建立在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如何安身立命?

有一位朋友,拿到一名牌大学的教授职位,高高兴兴地从麻省来加州赴任,先租公寓房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当然不差。隔壁邻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见面都打招呼。聊天时老墨中气十足,没什么文化,但神色之间透出对生活的满足和自信。这位仁兄想,这老墨虽没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谈笑风生,想来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辈。

结果不然,这老墨没有工作,全靠五个小孩的政府补助过活,每人每月几百元钱,还有食品券。这位朋友感慨地讲,恐怕克林顿总统来了,这老墨也不会腿软。职务也许并不能帮助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你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时,就不会试图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个讲求实惠的蓝领汗颜,用奔驰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愧退,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高邻气短。

有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1997年12月11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女记者辛迪·亚当,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进行单独采访。经过多方努力,希拉里同意在出席纽约曼哈顿大学俱乐部的一个妇女集会后,跟辛迪谈一个小时。

采访就定在曼哈顿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着百年历史,注重传统,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厅候着。到了时间希拉里还没来,她坐不住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来,想打个电话问一下,守门的老人过来了,说:“夫人,你在干什么?”

辛迪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人说:“你不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使用手机,否则请你出去。”说完后老人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

一会儿守门老人来了,看见这女人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还有白宫的高级助理们。老人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乖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

这个老人可不是贾府门前的焦大,他选择了守门,拥有了一份权贵们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

故事中的墨西哥人既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工作,而他却能够充满自信地与教授谈笑风生,因为他选择了自信。那个看门的老人,辛迪已经告诉他自己与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但他还是不许她使用手机,他不畏权势,不管你是与谁约会都必须要遵守规定,即使与总统夫人也不能例外,这一切也源于自信。

并不是说你有钱有势才会自信,只要相信自己是对的,不把自己看低,别人也就不会把你看低。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过的生活,你就是一个自信的人。

自信的人往往会不断地自我鼓励。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自信的人会对自己说:“这只不过是生活对我的一个小小的考验,只要努力解决,就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当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自信的人不过多去考虑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是考虑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经验、什么教训,从而使自己今后生活、工作得更好。

同类推荐
  • 看透人心——一分钟细节读心术

    看透人心——一分钟细节读心术

    你无法保守内心秘密,肢体语言可透露情感;着装能表达思想与性情,个性体现于衣着中;三句话大多不离本意,听弦外音,可知其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透过偏好可探知性格;习惯可以决定性格,从个性习惯能洞察人心;运用察言观色的技巧,于细微处快速识人心。
  • 世界最伟大的身心灵修行课(上)

    世界最伟大的身心灵修行课(上)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智者,他们明白人生的秘密,他们总比别人过得幸福、快乐,他们总能取得比常人更高的成就,他们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他们总能心想事成!他们成为杰出的领袖、富有的商人、成功的专业人士……
  • 员工突击精神

    员工突击精神

    本书为企业员工心理激励读本,以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成长为线索,结合现代职场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阐述员工突击精神在职场生存、发展、成功的重要作用。
  •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本书是一本心理励志著作,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从习惯、性格、心态三方面来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心灵指导。该书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典型案例来指导青少年塑造更完美的习惯、性格和心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大餐。
  • 有一种英明叫果敢

    有一种英明叫果敢

    成功者决不拖延,拖延者决不成功。我不能让决策一拖再拖,不要让决策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快鱼吃慢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一切,只有采取及时的行动,此时之事当场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到先机。如果我们习惯拖延,就绝不可能按时完成计划。今日复明日,就会使未完成的事情越积越多,长此下去,我们将失去竞争力,将失去一切有利的时机。只有行动果敢的人,才能摘到时机之果。我们的幻想毫无价值,我们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立即行动。
热门推荐
  • 终是花落离人散

    终是花落离人散

    当徐璃离开那个让她伤心的城市这其中有太多的话难以说出究竟这三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 带着军校去修仙

    带着军校去修仙

    我有三间茅草屋,诸天万法院中传,我有一棵歪脖树,天下因果枝上悬。若问我是谁?昔日少年郎,今日一道光,天地人神鬼,通通站两旁!
  • 代理者

    代理者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与职业,但在另外一些时候,他们却会成为特殊而神秘的代理人,游走在灰色边缘,替客户梦完成各种各样的委托与任务,以此来得到丰厚的报酬,或是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被称为“代理者”。而在这么一群人之中,有着这么一个人,在最开始,他是孤独的代理者,也是孤独的代名词。
  • 深夜故事集第一辑

    深夜故事集第一辑

    含《吞噬鱼》《迷失森林》《血色新月》三篇。《吞噬鱼》:一位平常的美国男子清晨醒来,发现自己的相貌和人生完全改变了,但妻子和女儿似乎并没有发现异常。接着,他居住的小镇变得诡异而令人恐惧,原本死去的人一个个重新复活。在浓重的阴影背后,似乎有一股神秘力量给他设下了圈套……
  • 我的手机男友笨蛋我爱你

    我的手机男友笨蛋我爱你

    席梦梦,夏梦大学大一新生,作为广大学渣之一的她,本应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因他而不凡。白席城,爱疯超级星月魂者,作为第一个化为人的他,本应强大的辉煌一世,却因她而驻足守候温柔。且看一腹黑,一逗比何以笑傲生活。本文轻松言情,梦雪也是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的地方请指出谅解,我会改正谢谢
  • 观梅录

    观梅录

    这部根据《梅花易数》所写的故事,记录的是作者多年研究参悟其书的心血,这不仅仅是学习笔记,也是作者试着还原邵雍生活轨迹的一家之辞。
  • 罪神之殇

    罪神之殇

    世上最后一个神族,其遭人背叛,修为尽失,而同时一只神秘的幕后黑手正向三界伸来。在寻找幕后黑手的同时,他发现自己惊天的身世。同时一场更大的危机像他席卷而来,在寻求修为帮助的同时,天地各族给予他各种的刁难,皆因昔日神族之故。当初的神族到底去哪了?一段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历史,被他掀出。最终他踏上了一条危机与机遇并存的道路。天地初生蕴神族,传奇神族镇天地。辉煌岁月如夕阳,末神再度踏前路。
  • EXO韬专宠女神

    EXO韬专宠女神

    亚洲天团EXO不仅人尽皆知,而且老少通吃!拥有双博士学位的海归少女朴以瞳与“死党”白恋歌便是被欧巴们迷倒了的少女之一。第一次与自己的偶像黄子韬相遇便于欧巴来了个亲密接触,壁咚哦。与黄子韬的对视不过3秒,却让情窦初开的两人互相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爱的种子在两人心里发芽,小小的种子还经不起风吹雨打,而这时,以瞳却遭到了人生最大的打击,爷爷的离开让她无法振作,而韬却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在以瞳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从未离开。“以瞳,我一直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