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83000000039

第39章 《老邢说历史》黑脸老包真不黑

《老邢说历史》第三十八章:黑脸老包真不黑

近几年来,多部有名的影视作品使脸庞黝黑、额头上有小月牙的包拯形象家喻户晓。包拯号称铁面无私,既然是铁面,那当然是黑得了。黑到什么程度呢?包拯有个外号叫“包黑炭”。额头上的月牙,据说是小时候放牛被牛踩的,甚至传说靠着月牙的能力,他能穿梭时空去“阴间”断案。那么,历史上的包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真正的包青天真是脸黑如铁的黑脸形象吗?请看《老邢说历史》第三十八章:黑脸老包真不黑。

其实,真实的包拯和影视剧中的艺术形象根本八竿子打不着,他自始至终都是个眉目清秀的白净书生。包拯在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出生于今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低级官僚家庭。少年时代的包拯像我们现在的大多人一样,都是父母跟前的宠儿,他小时候一直闭门苦读,修身养性。到了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29岁的包拯考中了进士,应该出来做官了,但是由于他深受儒家思想(父母在,不远游)的影响,他一直在家奉养父母,直到公元1037年)才担任了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现在我们看得影视剧和戏曲中说,包拯自幼被父母遗弃,由嫂子抚养成人,这纯属“戏说”。包拯小时候家境其实不错,他父亲包令仪是太平兴国八年的进士,去世后追赠为刑部侍郎,毕竟是公务员家庭,就算不是大富大贵,至少也不是穷人的家庭。包拯有兄弟三人,两个哥哥都去世得早,家里就他一根独苗。所以包拯根本用不着寄人篱下,更不可能去放牛,人家是标准的官宦子弟,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包拯的官宦生涯说实话很平淡,他这个人既不是贪官也不是昏官,事实上也确实做了一些值得称道的事情,但绝对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历史上没有王朝马汉,没有南侠展昭,没有足智多谋的公孙先生,更没有三口铡刀,也没有杀妻灭子的陈驸马。陈世美倒是真实存在的,但人家是清朝官员,不是宋朝的。据说清朝的这位陈世美,得罪了一个叫胡梦蝶的同乡,被对方恶意报复,编出来一个《秦香莲》败坏他的名声,后来演着演着又把包拯搬了进来,就成了后来的《铡美案》。至于包拯的长相,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么一个养尊处优的人物,基本上不太可能黑的跟炭一样。在安徽合肥包公祠里供奉的包公像,就是一个白面长须的清秀书生,而且故宫所收藏的包公画像也证明包拯并不是黑脸。所谓的黑脸,更多的是民间进行的演绎和想象罢了。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包拯同志到端州任知州,就是市高官或者市长。在端州他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离任的时候,“不持一砚归”,我们都知道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端砚,那在全国都是大大有名的,像包拯这样的地方一把手,想弄块砚台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是人家包拯愣是一块也没弄,看来包拯清正廉明的形象所言不虚。公元1050~1052年,包拯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事(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相当于今天的政协委员)。作为言官,他不畏权势,曾经弹劾郭承祐、王逵、张尧佐、宋庠、阎士良等大臣。后来又升任龙图阁直学士,这就是戏曲中“包待制”、“包龙图”的来历。公元1056年12月,他开始权知开封府,实际上,他在开封府只待了不到两年,在公元1058年6月,他开始任职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离开了开封府。尽管他在开封府只待了大约18个月,但政绩显著,声名远播。现在戏文中的“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就是指这一段时间。到了公元1061年4月,包拯升任三司使、枢密副使。宋朝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差不多,副使就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就像我们今天的副总理,这是包拯一生做过的最高官职。因此,有人称他为“包相爷”,这种说法也对。然而,这个时候的包拯已经年过六旬,身体慢慢的不行了,包拯是公元1062年5月病逝。史书记载宋仁宗曾专程到包拯家中与见最后一面,并且在包拯死后追认他为礼部尚书,罢朝一天。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评价他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应该说非常的中肯贴切。包拯过世后,开封府的大街小巷都听得到百姓对他的哀悼之音。传说一位少数民族西羌的首领俞龙呵在归顺宋朝后,对宋神宗说:“我平生最仰慕包公,他是朝廷的忠臣,我现在既然已经归顺汉族朝廷,就请求皇帝赐我姓包吧!”宋神宗于是就他叫“包顺”。后人在包拯的家乡合肥建造了包公祠,里面有一副对联说:“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这副对联颂扬了包拯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品格。

在包拯一生的官宦生涯里,理财的官、纪检的官都做过,还客串过外交官,凭借自己的一身正气,每一个职位,包拯都很好地完成了使命。为官生涯里,。他劝解皇帝,纠弹大臣,体恤百姓,以高尚的人格诠释了一生。

宋仁宗时期,是整个宋朝的上升时期,然而当时的官员多、军队多和费用大已经成为三大不利因素,造成了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负担沉重。包拯经常要求皇帝遵从“君道”,以社稷为重。史书记载,包拯曾将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抄写下来,送给宋仁宗作为座右铭,警示皇帝要以国家大事为重,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包拯还严厉批判宋朝的任用官员的制度,倡行廉政之风。他主张皇帝要重用忠诚正直的君子,不能任用奸佞小人,建议提拔那些“奋不顾身,孜孜于国”的有志之士。包拯的直言有时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旦龙颜大怒,就会波及自己的前途命运。宋仁宗年近半百,还没有立太子,包拯就建议提前立好储君,以正国本。宋仁宗问他:“立谁为好?”包拯回答:“我的建议是为国家着想,皇上问我立谁,是怀疑我的动机。我已经60岁了,说这些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如果我说得不对,甘愿接受责罚。”幸好宋仁宗没有追究。事实上,包拯仗义执言,并非是对皇帝的不尊敬,而是出于对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的公心。在任开封知府的时候,为了尊重皇帝向南而坐的威严,包拯每次升堂必向北而坐,这就是“包龙图倒坐开封府”的来历。包拯对皇帝的敬重由此可见一斑。

包拯为官刚正人尽皆知,对王公大臣,甚至对皇帝后妃的违法行为也坚持依律治罪。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包公52岁,任职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包拯担任这个职务时多次上书言事,在传世的《包拯集》的187篇上疏中,有35篇指名道姓地揭发了61名本朝官员各式各样的腐败行径。其中贪赃枉法、损公肥私者9人;惨虐无道、蠢政害民者7人;贪图荣禄、无耻求进者13人;知识庸昧、才不堪任者18人;态横奸邪、挟私逞愤者11人;无事生非、妖言惑众者3人。包拯曾三次弹劾皇帝的戚张尧佐。张尧佐仗着自己是仁宗皇帝的叔丈人,不仅大肆贪赃,而且还玩忽职守,致使国库空虚。因此,包拯三次上疏皇帝,认为“凡庸之人”应该离职。他甚至在朝廷上跟皇帝当面辩论起来,唾沫星子都喷溅到了宋仁宗的脸上,终于迫使皇帝罢了张尧佐的官。而张贵妃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为伯父张尧佐说情。宋仁宗告诉她:“包拯进谏时,唾沫到溅到朕的脸上了!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是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此外,包拯还七次参劾王逵。京剧《陈州放粮》是人们熟悉的一段以包拯为主角的曲目,其创作依据便是包拯任监察御史期间的一件“怪事”。说当时的转运使王逵是朝中有名的贪官,很多人都畏惧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有一次,王逵向皇帝告状,说陈州(今属河南)官员任中师盘剥百姓,任意搜刮钱粮。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这个王逵一向是贪婪卑鄙的人,大家都知道,而任中师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廉好官,这简直就是倒打一耙啊。皇帝就准备派官员前去陈州调查,但没有人敢去,这时候包拯主动请命。他在陈州贯彻了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原则,进行了充分调查,掌握了一些列证据,发现原来压迫人民群众的不是别人,正是王逵自己。包拯列举了王逵的罪状,要求将他剥削的赃款归还百姓,将王逵撤职查办。为了惩治王逵,包拯先后七次上疏皇帝,终于为民除了一害。

在官场上,包拯是疾恶如仇,而对待老百姓却想方设法予以保护,为此,他多次进谏皇帝要求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减轻人民群众的徭役和赋税。当年,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而这条惠民河却并不“惠民”,相反经常泛滥成灾,使周边的百姓无家可归。包拯不禁产生了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河水泛滥成灾呢?”经过调查,他发现河两岸的达官贵族私自在河上建造堤坝,种花养鱼,并且将河水与自己家的宅院连通起来,形成了“水上花园”。这就是惠民河经常被堵塞,造成河水泛滥的局面。包拯下令将河畔的建筑物全部拆除,这样一来,包拯就犯了众怒。有的皇亲国戚自恃位高权重,把他告到了皇帝那里。包拯毫不畏惧,拿出事先画好的地图,证明了这些“水上花园”不仅是违法建筑,而且危害百姓。最终,皇帝命令城管大队将这些乱搭乱建全部拆除,拔除这些“钉子户”。

事实上,包拯在为官期间直接审理断案的时候并不多,他的贡献在于对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公元1150年,包拯权知开封府。一到开封府,包拯便更改旧的审案制度,进行诉讼程序方面的改革。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当时的法律,百姓到衙门告状,不能直接到知府面前递交状纸,必须要通过“门牌司”来转达。“门牌司”常常刁难勒索百姓,使很多有冤情的百姓不敢告状。包拯上任后,立即撤掉了“门牌司”,把开封府的大门打开,让老百姓直接到大堂之上递状陈冤。这一举措让包拯深得民心,就连妇女、孩子都知道包拯的名字。开封的老百姓称赞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说包青天断案不用花钱打通关节。“包青天”的美誉,也是这个时候来的。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今天就到这里了,再会。

同类推荐
  • 后汉志

    后汉志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受汉禅,登基称帝,建立大魏王朝。次年,汉室苗裔刘备,不忍大汉王朝就此灭亡,遂于川蜀登基,继承汉统,史称后汉。后汉章武元年秋八月,后汉昭烈帝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和争夺荆州,举兵东征孙权……
  • 慕色黄昏

    慕色黄昏

    “你夺走了本王的初吻,你要对我负责。”某王缠到了沐曦的身上死赖着不肯离开。“我那时为了救你。”“我不管你夺了我的初吻,就要永远在我身边”···
  • 新石器传说

    新石器传说

    远古石器时代,猿类进化出了许多不同的人种,他们有着不同的外貌、语言、风俗、特殊的本领。人类在互助、争斗之中不断进步发展,他们群居狩猎、采集种植。这些不同的种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在一系列纷争之后,逐渐完成了人种的统一、、、、、、、、
  • 两千年不死

    两千年不死

    江晓活了两千年。第一世,她走过先秦的风土;第二世,她随着项羽逐鹿天下;第三世,她和汉武帝一起征战塞北;第四世,她成为枭雄曹操一生的挚友;第五世,她选择站在女帝武曌的身后;第六世,她……对于一个不会死的人,这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如今,当江晓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她的第三世。好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睡了几十年了,江晓的肚子现在有点饿……ps:看了NPC大佬的上下两千年,感慨颇多,于是准备动笔……有着不算低也不算高的历史水平,文风较为欢乐。为了贴合剧情,会对一些无关痛痒的历史做出修改。另外,这是变身不嫁的……新书《江羽有个师父》已开
  • 唐朝极品家丁

    唐朝极品家丁

    一名享誉世界的全才。被雷劈后灵魂穿越到了唐朝贞观年间一名家丁身上。看他是如何赚银子、斗小人、娶美女的。
热门推荐
  • 孤帝齐天:家有萌妻唤沐沐

    孤帝齐天:家有萌妻唤沐沐

    慕容小时是21世纪的三无青年,在某年某月某日,一个魂淡富二代的出现导致她穿越了。穿越不要紧,穿越之后她浑然发现有个流氓皇帝居然撞脸那个魂淡富二代?!好气哦。虐完人渣之后的她自动请缨去长城为将,她结识了以花姐为首的长城守卫军。三年光阴,那个流氓皇帝把他们召了回去,当了副军师。其实这也没什么但是没过多久她就被某个流氓皇帝给勾搭了,还怀上了孩子!等孩子诞世后她松了口气,至少她儿子还是很可爱的嘛,而且也很懂事,虽然嘛有点坑爹。每当某个流氓皇帝脸黑得如锅底的时候,她就知道她儿子又搞事情了。“我说萧霆皓你有毒是吧!你怎么又去搞事了!不仅如此你昨晚是不是又偷偷跑去你娘那里了?我说过多少遍她是我媳妇!!!”
  • 寄身面具

    寄身面具

    穿越变成一副陶瓷面具,带着名为招魂的异能,开始强大之旅。
  • 恋你没商量:冰山校草独家爱

    恋你没商量:冰山校草独家爱

    人前,她是活泼可爱的蓝家宝贝,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是冷酷少爷,除了好友,他不曾对其他人交心,更不曾笑过。一次相遇,一次邂逅,一次转身,他的心不知何时为她而疼……【他说“你很爱笑”她轻勾唇角,点头他说“很丑”她挑眉困惑,他说“不想笑就不要笑,丑”她笑,“我会一直笑”他说“我的肩膀可以借你靠,有我你不是一个人”她仰头不语,心中满是感动。他说:单曲循环,其实听的是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他说:不要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他说:你总以为是感情伤害了你,其实伤到你的人,永远是自己她说: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
  • 无情风月亦流连

    无情风月亦流连

    吴晴原本是一位都市白领,因意外落水穿越到西楚国并成为了久病昏迷越王的一位妃子,也意外的陷入到了各王子的夺嫡纷争之中。穿越的娇小王妃在西楚国调戏各位王子并轰轰烈烈的谈了场恋爱。
  • 逆袭的秦二世

    逆袭的秦二世

    穿越到秦二世胡亥的身上,开局就是“指鹿为马”。哎?说好逆袭的呢?我们的主角居然就这样脚底抹油,溜了……
  • 腹黑老板太霸道

    腹黑老板太霸道

    她是个无依无靠流浪街头的孤儿,一次意外她救了一对夫妇,从此一跃富门成了他们家的养女。他便成了她的“哥哥”。这个“哥哥”平时对她温柔亲切致极,可一到两人独处的时候,他便露出了恶魔的本性的欺负她、嫌弃她、折磨她。他说,这是她欠他们苏家的。尽管如此,她还是爱上了他!爱上了这个恶魔。她的爱被发现后,被他无情的践踏成残!最终,她伤痕累累的心再也忍受不了了,决定离去。而这时他却…本书编辑:容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扑街说

    扑街说

    欢迎来到扑街说——你们更,我是扑街评委甲你们火,我是扑街评委乙你们牛,我是扑街评委丙你们加油,我是扑街评委丁大家好,欢迎来到扑街说,我是扑街本扑,希望大家支持。
  •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一个计算机天才一生的三件事。简而言之,谋人、谋势、做老板。这就是比尔·盖茨的智慧核心,世界首富的成功箴言。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洞察盖茨智慧的窗户,诠释他传奇的人生,破译他成功的密码。
  • 至道苍穹

    至道苍穹

    道谷罪血之后,身具万世九叶道心之资,与祭灵为友,得道帝无上传承。手掌道则,神铸乾坤;林穆:我为父而出,踏山河,凌日月,只欲昭告苍生,他不是魔!
  • 蓝颜粉调

    蓝颜粉调

    7个年头的年龄差,你也许没想清是什么样的孽缘才走到一起。当时她不懂,抬高了他的辈分,只管“叔叔”来叫。18岁一遇、水乡桥头的目睹都未换来再次邂逅,这时你又对天叫板,反复的错过为何这样巧合?再见他年岁已久,她这次懂分寸了唤他“哥哥”,他面上接受了,却从未把她当妹妹看待。西南偏远小镇里,日光暖了山腰,她直呼他姓名,她的心意他懂了。疾风骤雨时,说结束的是她,要重来的也是她,他都顺从,后来问她“这么随便?”她抱怨小年夜自己吃了闭门羹,处境凄凉,他把她叫过来,碰了一下她的鼻头,再问“现在呢?”注:本书人物没有原型,请不要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