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2700000001

第1章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的序言中,引用了戴尔菲城神庙碑铭上的那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他认为,这句箴言的意义比伦理学家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类自我完善化的能力”的知识。他一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便陷入迷茫,于是遁入森林中去深思默想,从追思原始人开始,认识人本身。他说:“如果我们不从认识人类本身开始,怎么能够认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呢?”他先认为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尔后他发现:“人与动物相较有一种特长,即具有趋向完善和往前发展的能力”,“我们不可能撇开劳动去设想新生的私有观念”,“只有劳动才能给予耕种者对于他所耕种的土地的出产物的权利”。最后,得出结论道:“由于人类谋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能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

他这样描写最初的不平等:“首先建造住所的,似乎都是些最强悍的人……联系日多,人们习惯于聚集在小屋前面或大树周围,歌唱或舞蹈……于是公众的重视具有一种价值。最善于歌舞的人、最美的人、最有力的人、最灵巧的人和最有口才的人,成了最受尊重的人。这就是走向不平等的第一步。”这时的不平等是表现在人们之间生活才能的直接关系上。“强壮的人做的工作较多,灵活的人可以从自己的劳作中获得较多的利益,聪明的人找到了一些缩短劳动时间的方法”。这时的不平等是由于劳动能力本身的发展。不平等,不知不觉地随着人们之间劳动效用的不同与日俱增地展开了。不平等就不再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生活能力的直接关系,而是表现为劳作中获得利益多少的人们之间物的关系,亦即私有财产多少的社会关系了。

要认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需从考察人的“趋向完善生活和往前发展的能力”开始。这种能力就是人类得以谋生的手段:劳动才能。我们不可能撇开劳动才能去设想私有观念,私有制是劳动的天然私人性质的产物。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就是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在劳动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果实(私有财产)的地方,劳动有什么用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对他的劳动果实的私有权是劳动的动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意识,是劳动的天然私人性质决定的,是劳动者的自然权利。集体协作劳动的生产方式,也是因为它比个人劳动更有利于获得劳动果实,才成其为必要,而以其中的每一个劳动者能获得自己劳动的份额为基础。自然界天然是公众的,而人索取自然物的方式却有优劣之分,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优者富、弱者贫。

人人具有趋向完善和往前发展的意愿,而趋向完善和往前发展的能力却不一样。“你要认识你自己”什么?认识你的有用性――你的价值。你的价值表现为你往前发展的劳动才能,你的价值决定着你的生活完善化和社会地位。

如果我们不敢揭示它,不从认识劳动才能决定着生活完善化水平和往前发展的程度,不从认识这个根由开始,怎么能够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呢?

第一节 劳动的本象

一、劳动的动力

人类最原始的感情乃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进而发展为追求生活完善化,这是劳动的唯一动力。“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因劳动而维持了生命,人类社会因劳动而进步。人本质上是个劳动者,人都要作为劳动者来表现自己。

人的生命力首先表现为谋生活动,谋生活动表现为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

二、劳动的要素

劳动本身有四个基本要素:劳动目的、怎样劳动(劳动的方式方法)、劳动力、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本身的目的是,把头脑决定要做的事情(观念形态价值)体现(生产)出来。因而劳动过程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过程――先有抽象价值的创造(形成观念形态价值,然后把抽象价值生产出来的过程――生产是劳动的末端。

劳动过程是头脑支配劳动力怎样劳动的过程,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劳动表现为对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

劳动力是人本身的劳动工具。头脑决定要做的事首先使用自身的劳动力,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情况下使用客体劳动力――使用职业劳动力(工人,把它生产出来。

以社会的需要为一方,资本是社会的生产工具;脑力劳动者是资本的第一工具;劳动力是资本的第二工具;劳动产品工具,是劳动力的工具――资本的第三工具。

三、工具的属性

工具的天职是体现使用者意欲、目的的手段。意欲、目的缺少工具来体现,如同并不存在。反之,工具缺乏使用,缺乏意欲、目的的支配,工具的存在没有意义。因为使用者的需要,工具的存在才是人们所见的一般。从而,是需要决定工具,而不是相反。工具的使用价值决定于使用者。工具的素质和数量、工具的命运决定于需要,这仅仅是一个与工具有关的问题,而非工具的性质问题。很明显,工具的性质必然决定于它存在的原因――它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并具有百依百顺体现使用者支配的特殊性。

对工具的实际使用就是使用者意志、意识、意欲、意图、目的的体现。如建造房屋工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出现在工地之前,房屋已经在使用者如资本家的抉择、计划中把它建成了,观念地建成了。工人在使用者的支配之下按“图”施工,不仅使生产资料发生了变化,同时实现了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和使用者的目的。这个目的是劳动力所不具备、事前所不知道的,却是作为规律决定着它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它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这就是第二工具劳动力,工人的劳动过程。

确认劳动产品工具的根据是:它不能自己使用自己,存在系于被使用,命运决定于使用者。

工具本身没有历史。

第二节 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劳动是由两种既不同性质,又不同形态的因素结合而成的,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劳动生产如果不在头脑的支配下使手足活动起来,就不能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劳动过程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过程,同时是脑力支配体力(劳动力)的过程。脑力天然是支配者,体力天然是工具。

脑力劳动是在无形、抽象、他人不知不觉、“看不见”的状态中进行的;体力劳动则不同,是在有形、具体、他人看得见的状态中进行。因而脑力劳动具有“不劳动、坐享其成”的外观,劳动力则具有创造价值的外观。

因为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而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者,一种是从事具体劳动的体力劳动者,通称劳动力,如工人、农民;另一种是从事抽象劳动的脑力劳动者,通称知识分子、资本家。

获取生活资料的欲望和对获取方式的考虑,先于行动,所以脑力劳动是劳动的起点,体力劳动是劳动本身的末端。

脑力劳动在源头上决定着体力劳动。因为只有在头脑中决定了劳动的目的、方法和对象时,体力劳动才成为有必要的。

因为脑力劳动创造出新的劳动需要,创造出生产观念上的动机,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目的的东西,从而启动了劳动生产。

如果说劳动力的活动显而易见,表现了劳动生产的面貌,那末,脑力劳动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怎样劳动的决定;作为需要,作为劳动力活动的目的,却并非是显而易见的。而没有意向、没有需要、没有动力的目的,就没有体力劳动,就没有劳动生产。从而我们可以确定,抽象劳动(脑力劳动),是劳动的创造阶段和决定性阶段,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劳动;具体劳动即体力劳动是居于被支配地位的劳动。前者是创造性劳动,后者是生产性劳动。

脑力劳动创造出新的劳动需要,创造出生产观念上的动机,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目的和方式方法的东西而启动了劳动生产。“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有“图”才有施工,根据什么施工,根据头脑决定的“图”(意图、主意、图纸等)施工。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情况下,观念形态的东西(生产抽象价值)由脑力劳动者来做,施工――在脑力劳动者支配下把抽象价值以现实事物的形式体现(生产)出来的事,由体力劳动者、职业劳动力工人来做。

绘图的手凭借“图”实现手(劳动力)的价值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是手的使用者头脑的“图”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以工资的形式回归工人,劳动力的使用者头脑如资本家的“图”的价值,以资本家劳动价值的形式(利润或亏损的形式)属于资本家。使用价值属于使用者。

商品价值并非全靠工人的劳动来创造,而是全靠工人的劳动来生产。

第三节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智力劳动

劳动,原本是受本能需要(饮食、性爱、养育后代)驱使的劳动力谋生活动,如今演进为两种社会形式:以知识为谋生手段的脑力劳动;以劳动力为谋生手段的体力劳动。或者说,如今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脑力劳动,一种表现为体力劳动。

马克思说:“工人出卖的是他的劳动力。”(《资本论》卷一,十七章)而以劳动力称工人,工人即劳动力,劳动力即体力劳动者。

知识是一种无形的抽象价值,是一种只有思维力才能接触它,从而才能认识它、运用它的价值。它抽象形态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由思维力蕃衍的必然性,如同水蒸气要靠水来生发一样,运用知识要靠脑力劳动来承担。

无形的脑力可以独立活动,有形的体力则不能不在头脑支配下活动。因而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所支配的活动。虽然脑力劳动的直接产品――抽象的观念形态价值,缺少体力劳动便无法表现出来,但由于观念形态价值的支配,体力才得以作为生产要素第二工具的价值。劳动本身的关系决定了脑力劳动的产品必须经过对劳动力的使用才得以体现出来。从而,劳动表现为对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

体力劳动本身并非不用头脑和知识,而是因为体力劳动者用头脑和知识的目的在于出力,技艺是它的最高形式;脑力劳动本身并非不用体力,而是因为脑力劳动者用体力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知识。

本书中我们把脑力劳动的高级形式,即运用知识、经验创造新知处理问题的脑力劳动称为智力劳动。智力劳动,从而智力劳动者,是生产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其它要素是物质条件和第一工具――脑力劳动者和第二工具――职业劳动力工人。

脑力、体力二者相依为命,但二者是不同性质的劳动,是不同性质劳动关系和物质利益的承担者。二者因劳动收入差别而形成的私有财产不平等和社会地位不同,是劳动性质差别和劳动者之间劳动效用级差的产物。

第四节 劳动本身的分工

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正如头和手组成一体一样,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本身的发展,产品有了余裕,脑力劳动才逐步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一部分人自然地得以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在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引起、调整、改变或改造、控制自然物,来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获得了某些技巧、经验、办法;认识了自然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相互关系;发现了怎样引起、调整、改变或改造、适应或控制自然物,以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路径。人们便逐渐地脱离了依赖自然施与――草木不结果就没有果子吃的被动生活方式,转变为利用所知所识对自然、对社会发挥作用,以主动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所知所识发展为今天支配劳动生产的科学技术。如今的劳动比较人类祖先的劳动就多了一种资源,多了一种名为科学技术的抽象资源。现代人的劳动,除了凭借自然资源还要凭借抽象资源。如今离开抽象资源,劳动生产将停止运转,生活没法继续。自然地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得以专门从事智力劳动、脑力劳动的这部分人,就是这种抽象资源的创造者、生产者、运用者和载体。

把头脑决定要做的事情生产出来,是职业劳动力工人的职司。

创造出新的劳动需要,创造出生产观念上的动机,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目的的东西――观念形态价值,由脑力劳动者、智力劳动者承担。

把知识商品化,是资本家的职司。

劳动本身的自然分工,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者本身素质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演变出眩目的文明。由于科学技术在工艺上的应用,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结果却是,依赖体力劳动为谋生手段的人,变成了劣势,与日俱增地被淘汰。马克思在一百三十年前已经觉察:“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旧社会的堡垒――农民。”(《资本论》第一卷,十三章)法国《世界报》2000年1月3日发表著名文章惊呼:“工人没有了!农民没有了!那种80%的人都在为它工作的农业几乎完全消失了……”

社会上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前者抽象,后者具体。习惯上只承认卖力气的劳动力为劳动者。民歌唱:“小伙子啊!你别忘记,我们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劳动才能幸福,幸福就是劳动的果实。”倘若唱歌人把劳动理解为体力劳动,就会看见许多“不劳动”的人比他幸福。

二、分工与分配

在劳动者面前,社会自然地产生的分工,以个人的有用性――劳动中表现的知识和能力,决定他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分工。

人人都要作为劳动者来表现自己,因劳动才能的区别,也就是说因为他们分别有不同的有用性(价值),便自然而然地在眼前出现了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的人:劳动力、脑力劳动者、资本家。

分配的客观规律所表现的物的形式是:生产者的有用性在产品中所占的份额或比率。不仅对生产要素如此,对生产方式也如此。对要素来说,能分配的是他生产的那个份额;对生产主体(资本)来说,能分配的是对象(消费者)所接受的那个份额。

因而,怎样参与生产就怎样参与分配。个人以雇用劳动的形式参与生产,就以工资的形式参与分配――分配生产成果中他实现的本身价值的那个份额;以抉择(决策)者雇主的形式参与生产,就以对雇佣劳动者负责,承担生产成果的责任者参与分配。对雇主来说,分配后于生产,他得到的东西是生产成果证明的他的有用性的量――利润或赤字。对雇员来说,分配先于生产――对生产成果不负责。

劳动既然是人类谋生知识和能力的表现,劳动才能的区别,自然就成为分工和分配的基础。优胜劣汰,萌生于此;等级或阶级的差别,萌生于此。

三、马克思关于分工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同类推荐
  • 幸福乡村江山

    幸福乡村江山

    本书从基本县情、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总结江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典型案例,凝练江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品牌特色和经验启示,积极探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
  • 幽默图解经济学

    幽默图解经济学

    GDP、CPI、通货膨胀、失业率、附加价值、边际效应……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究竟学什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它?本书把经济学还原为生活,让你以更经济、有效率的阅读方式读懂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轻松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好玩、幽默;经济学可以这样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笑着学,躺着学,玩着学……从现在开始,向板着面孔的经济学说再见!
  • 三维信用论

    三维信用论

    信用问题多面且复杂,存在很多认知的盲区。三维信用论是吴氏信用理论的核心。吴氏信用理论把道德精神与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不同层面的信用紧密结合,创新定义了信用、剖析与量化了信用、探索分析了信用与经济增长及社会管理的关系,初步搭建了独树一帜、较为完整系统的现代信用理论体系。其框架包括信用资本论、三维信用构成论、信用资本定价论、信用规模与结构及效率论、经济信用化论、信用供求论信用产业链理论、社会信用体系认识论、政府信用监管论、三大征信中心论与多维信用评级论。
  •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热门推荐
  • 陌行之路

    陌行之路

    也许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一个秘密。当我们看到的事物只是浮于表面的一角。那隐藏着的又是怎样的浩瀚.......
  • 没有一个好未来之我是王南费

    没有一个好未来之我是王南费

    当他走进我的梦境时,我就会开始害怕。我的人生很可能会在36岁完蛋,我的未来能否改变。
  • 都市迷情:兰归何处

    都市迷情:兰归何处

    他是千亿总裁,堂皇霸道,用钻石做成枷锁,锁住她的身体:“你只能爱我。”他是无敌兵王,危险冷酷,用锋利的匕首抵住她的咽喉:“你是我的,永远也跑不掉。”他是当红偶像,善良温柔,紧紧拉住她的手:“嫁我吧,我会爱你一生一世。”孤身在这繁华都市,迷情纠缠,她该何去何从?
  • 美男成灾:会长大人驾到

    美男成灾:会长大人驾到

    16岁,她进了繁星中学的高中部,当上了学生会长。生日那天,他送给了她一片薄荷田。她总是站在中间,穿着白色T恤和牛仔短裤。微风轻轻吹过,她的嘴角微微上扬。他总是站在她身后,看着眼前的女孩,眼底闪过不易察觉的温柔与宠溺,嘴角也勾起了一个完美的弧度......
  • 懦弱给谁看

    懦弱给谁看

    “如果说,经历了那么多,用单纯换来的,只是一个背叛的结果,那么,还要单纯来干什么?!”刘沁心心想。单沁心“那么,你要我帮你吗?”......
  • 冰淇淋我爱你

    冰淇淋我爱你

    司令大不了我不吃怎么多雪糕求求你不要抱我送到那鸟不拉屎的地方某女舔着雪糕哀求到某司令:那个学校虽然是封闭式但那时全市最好,还有很多雪糕都是免费吃的?你确定不去某女留着口水说:额真的吗?当然本司令什么时候骗过你好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一次换一个系统

    穿越一次换一个系统

    一个叫噬魂的人,从一个蔚蓝的星球穿越而来,得到了一个能带领他穿越的系统,从此走上了打穿万界的道路。
  • 星的开始

    星的开始

    经历一切星的起源,星的毁灭,星神的试练,现在从星开始。
  • 灵宝

    灵宝

    武玄奇遇上了一个大麻烦,他莫名其妙有了一个小宝宝。捡回来的!但DNA契合度居然在99.95%,这是怎幺回事?“我是他爸,谁是他妈?”问身边的众多红颜知己没人愿意承认,可都争抢着当他干妈。又是神马情况?什么!宝宝的唾液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宝宝的血液能强身健体,有助修炼;宝宝的气息能对抗疾病,解除毒性。有木有啊?除此之外,宝宝的眼神,宝宝的念头,宝宝的发音,都有他绝妙的用处。于是,在这个神仙宝宝的帮助下,武玄奇和朋友们还有一群红颜知己走上了一条登峰造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