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86300000007

第7章 走进贝多芬的交响世界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艺术殿堂星光灿烂。那星光的每一次闪耀,在人类历史中都留下了动人的一笔。贝多芬用他奋斗的一生证明并歌颂了“人有权决定自身的命运”这一信仰。他是一位性格复杂但才华横溢的人,在他之前或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一位作曲家能够与他媲美。

贝多芬有着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庞,到了晚年时才因病态而变得有些发黄。高高隆起的额角上长着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炯炯有神的双眼时常射出一道狂野的光芒,有时也流露着一种阴郁的神情。紧闭的双唇使嘴边的皱纹显得并不友好。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新旧时代的转变,他在18世纪和19世纪生活的时间几乎一样长。在法国大革命的强烈影响下,贝多芬发出了“尽力为善,热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令王位宝座,也永远不背叛真理!”的呼声。对自由和个人尊严的憧憬哺育了他,使他成为一位对新世纪的脉搏最为敏感的艺术家。

“从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贝多芬的祖父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曾担任科隆选地宫廷教堂的乐长。贝多芬对他的祖父极为尊重,一生都珍藏着这幅画像。然而事实上贝多芬并不了解他的祖父,祖父去世时他只有两岁。在这个祖孙三代的音乐世家中,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性格暴躁的男高音歌手。他希望贝多芬能成为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并因此而有意隐瞒了他的真实年龄。成年之后的贝多芬曾说:“不幸的是,我活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年纪。”

1787年7月,贝多芬所挚爱的母亲离开了人世。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中,贝多芬深情地说:“母亲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啊!噢!当我能叫出母亲的名字而她能听得见的时候,谁又能比我更幸福哪!”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巴士底狱被攻占。年轻的贝多芬从施耐德尔那充满革命热情的诗篇中第一次知道了这件事,这使他兴奋不已。大革命征服了整个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年轻的心。革命的思潮伴随着他步入青年时代,并为日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其英雄性灵魂的塑造起到了重大作用。

他说过:“爱死甚于爱谄媚,爱贫穷甚于爱奴颜婢膝。”——自由的灵魂深深植根于贝多芬的心中。

尽管伟大的莫扎特预言了贝多芬那无以伦比的天才,但他却不能亲眼目睹这一预言的实现。1791年12月莫扎特永远离开了人间,这一年贝多芬21岁。莫扎特的音乐和他的精神对贝多芬一生的影响是无形而巨大的。贝多芬曾对友人说:“我素来是最崇拜莫扎特的人,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是崇拜他。——莫扎特对于我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

海顿是一位留着整齐卷发的慈祥的老人。这位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作曲家曾经是贝多芬的老师。1792年11月贝多芬为了向海顿学习,离开了他生活了22年故乡,从此再也没有返回过那里,然而思乡之情却始终围绕着他。“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的眼前始终是那样美,那样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一位曾经资助过贝多芬的华尔斯坦伯爵在给作曲家的信中写道:“通过不懈的努力,你将达到目标,从海顿手中接过莫扎特的精神。”这似乎是一个预言,它告诉人们贝多芬将同伟大的海顿与莫扎特一起震撼维也纳乐坛,他们三人的成就将影响整个音乐世界。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作曲家向人类发布的宣言。他向人们宣告:人是自身命运的主人。这是一个从苦难中得到的启示,从绝望到斗争,从斗争到平静,从平静到胜利的凯旋与欢乐的过程就是人生奋斗的过程。这不仅仅反映了贝多芬个人的信念,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中大多数人们的心声。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人类音乐文化中不朽的遗产。

在贝多芬的心目中矗立着两个伟人,一个是狂飙运动的主将歌德;另一个是法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拿破仑。

贝多芬敬仰拿破仑,将这位英雄的业绩视为一种崇高的理想。他梦想着一个由胜利之神建立的英雄的共和国,而这个胜利之神便是法国的首席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

1804年,《第三(英雄)交响曲》完成。此时,巴黎却传来了“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共和的美梦破灭了!贝多芬怒不可遏,他撕去了总谱的扉页,扔在地上,弃之不顾。

《第三(英雄)交响曲》的问世,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敲开世纪大门的杰作焕发出了巨大的冲击力。当时的评论界认为,贝多芬已经足以同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列为伟大的三位一体的成员。

这时的贝多芬,还不到35岁。

如果把贝多芬的一生比作一部交响曲的话,那么他的一生贯穿的主题是:向命运挑战。如果说,《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里程碑,那么《命运交响曲》就是他交响群山中的又一个峰巅,同时又可以成为他坎坷生活的写照。

当贝多芬的音乐中显示出“英雄性”时,贝多芬的生活中正出现了凡是“英雄”必须面对的极其冷酷的事实。作为音乐家,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双耳失聪的疾患日益严重。他说:“我的健康极差,而疾病这个嫉妒的恶魔也来非难于我。三年以来,我的听觉不断地衰退下来。我所过的日子是多么惨淡、多么愁苦,我衰退的听觉处处追随着我,如同幽灵。我逃避人群,不得不被人看成愤世嫉俗的人……”失去听觉对他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啊,我怎么能忍受在这种器官上患有疾病,我的听觉应该比别人的更完善,我曾拥有最完善的听觉,噢,我不能忍受。”

耳聋的阴影日益逼近贝多芬,他痛苦、他恐惧、他悲愤、他失望,终于,他垮了。

这就是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遗书》中贝多芬写道:“我已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已不再能与人进行深入而微妙的交谈,已不再能与人互吐衷肠。几乎完全孤独!我认为,在我还没有完成交给我的全部使命以前,就离开这个世界,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我就这样与你们告别了——当然是悲伤的。那美好的希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痊愈的希望,我就是怀着这种希望来到此地——如今已离开我而去。好似秋叶飘零枯萎一样,那希望在我看来也枯萎了。我要去了,几乎和来时一样。”

正如他说过的那一句著名的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哦,我能生活上一千次是多么好啊!”

对于贝多芬来说,生活拒绝给他欢乐,但艺术将给予他。只有通过创造,他才能获得在命运的威胁下要失去的胜利。

贝多芬有着被人们形容为“猛狮”一般的粗俗丑陋的外貌。但他却写过柔肠寸断的抒情音乐,也有过柔肠寸断的美好情感。他一生向往爱情,对于自己钟情的女性总是一往情深。

贝多芬热爱生活,珍惜爱情。他一生总在恋爱之中。尽管他的爱情总是失败,但他心中的爱之花却是永远绽开的。1799年,贝多芬教授两位年轻的布伦什维克女伯爵——特蕾沙和约瑟芬钢琴课,很快地他就被她们迷住了,他开始与这个家庭建立亲密关系。并经由她们介绍,又教了另一位学生——她们的表妹朱丽叶·圭恰尔迪,而且爱上了她。贝多芬经常守候在她家阳台的窗子下面,在爱情的体验中,他写了一首温馨抒情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但这一切都没有用,当朱丽叶于1803年与另一位作曲家温格尔·罗伯特·加兰贝格伯爵结婚时,这一段迷恋也随之结束。

1804年1月初,约瑟芬成了寡妇,贝多芬对她的迷恋愈加认真。贝多芬常去她家做客。起初贝多芬像父亲的角色,但从他们之间的信件中可以明显看出,贝多芬竭力催促约瑟芬,让他们之间发展为婚姻关系。尽管约瑟芬喜欢并关心贝多芬,但她始终没有同意,然而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1807年,这是贝多芬与异性的关系中保持最长久的一次。

“现在我的生活比较甜美,和人来往也较多了些……这变化是一个亲爱的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两年来我初次遇到的幸福日子。

从童年开始,我的心和精神都倾向于美好的感情和善意,因此我渴望去完成伟大的事情。可是请想一想,6年来我病得如此严重,被庸医延误病情,抱着可能改善的希望,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去面对这个永远的痼疾……我被迫孤立我自己,并被人误解和粗鲁地排斥,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在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值得他留恋,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大自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爱田野。“我一旦受到这个伟大的神明的创造启示,一定涌出惊人的创造力。在这个时刻,就是我想把这种感受化为音符的时刻。”

没有恋人、没有健康、没有知音、没有家族、没有理解,贝多芬形单影孤,独处一隅,发出了“我在世界上是孤独的人”的感叹。只有不变的大自然与他为伴,难怪他说出如此悲切而动人的话语。“地球上没有一个人能像我一样酷爱乡村,我爱一棵树甚于一个人。”

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成为不朽的杰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一个英雄的时代里创作出了代表着大多数人内心呼声的时代最强音。他是那个时代里最为敏感的艺术家,是时代造就了他。他属于那个时代,也丰富了那个时代;他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而且永远激荡和颂扬着每个时代人类的高尚精神。

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贝多芬第一个也是第一次把时代与社会的重大背景与事件,用音符记录在交响构筑之中。他的《第三交响曲》原本是准备献给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时代英雄拿破仑的。然而,当拿破仑加冕称帝的消息传来时,共和的梦想破灭了!贝多芬怒不可遏,他撕去了写在交响曲扉页上的献词。作品出版时,卷首上只印着一行字,那就是《英雄交响曲》。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以满腔热忱投入到革命时代的洪流之中。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是一位激进、热情的青年艺术家,他曾参加过德累斯顿起义,并被当局通辑而流亡国外。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曾被1848年爆发的革命激动得心潮澎湃,并以自己的音乐投身于革命的时代之中。

在音乐史中,如同贝多芬、柏辽兹、瓦格纳、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和肖邦一样,许多音乐家对时代、对社会给以极大的关心,表现了艺术家不能脱离时代与社会的鲜明特征。那些彪炳史册的音乐大师们与时代靠得如此紧密,以至于有不少人不但是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革命者。

贝多芬,一位双耳失聪的音乐大师,但他的一生始终以最敏锐的心灵“聆听”着时代的脉捕。1809年12月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从小我就努力去理解改善的意义以及每个时代的意向。”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震动了贝多芬,他狂热地向往“自由、平等、博爱”等进步思想。时代中的作曲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将那个时代发生着的重要事件或反映于他们的作品之中。《第三(英雄)交响曲》就是贝多芬直接反映时代的巨著。他的作品几乎成为一座座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纪念碑。

交响音乐是在时代中诞生的,它脱离不了特定的时代。正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所指出的:“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应从历史的观点去加以研究。”时代在今天是现实,在明天就是历史。

说起勃拉姆斯,人们往往认为他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在艺术论争中,他的“让音乐重返到自己的天国里去”的主张遭到批评。但勃拉姆斯退出了论争,任凭他人评说。在晚年生活中,他追求恬淡、安宁。然而,他一生都在“暗暗”地关注着时局。早年,他对1848年的欧洲革命寄予同情。晚年,他的一位朋友认为,勃拉姆斯“是一个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读报者,也是政治生活中一切比较重要的事变的观察者。”即使在他的垂暮之年,他仍然在自己的箴言“孤独”的前面加上了“自由”,自由然而孤独。

更多的音乐家往往不是直接地参加或投入到社会中去,而采取或急切、或冷静、或热情、或客观的间接的关注。他们往往不是行动者,而是观察者。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写作历时长达15年之久,漫长的创作历史,更多的是反映了作曲家对时代的感触与体验。作品写得深沉凝重,初次欣赏犹如“笼罩在浓雾中的德意志风光”。在乐曲的晦涩难懂之中人们看到了时代的阴影。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专制重压在德意志大地上,知识分子和艺术陷于苦闷之中,此时创作的《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不乏奋进的英雄气质,但最终仍然留下了疑惑和痛苦的期待。

交响音乐是作曲家的艺术创造。而作曲家离不开社会与时代,时代中的作曲家与时代本身发生着或密切、或疏离的关系。这关系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作品之中。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时代造就了音乐的风格与流派,同时,风格与流派又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而得以长存。

一位叫作迈耶尔的音乐学者指出,“艺术与音乐的美之所以永存不坠,只是因为它以完整的形式表现了当时社会问题中的现实的与生动的内容,从而帮助人们解决了人类一代又一代所共存的问题。对生活的爱好、悲伤、欢乐、人的尊严、爱情……这都是一些在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产生的最基本的情感或精神态度与精神活动,它们都是‘不朽’的,甚至是音乐艺术‘永存不坠’的内容与实质。”

同类推荐
  • 鲁虹自选集

    鲁虹自选集

    《鲁虹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鲁虹自选集》收集了作者历年精选作品,从历史的角度让人们重新解读或认识中国当代艺术。书中梳理介绍了大量的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这些艺术创作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也为世界当代艺术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 怎样听一首名曲

    怎样听一首名曲

    通过“唱片余韵”、“现场回声”、“影像拾韵”和“旅途寻声”四个部分,铺排生活中处处可与音乐相遇的可能,从而告诉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音乐决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需要慧心与之相知,并从中获得教益的精神养料。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无处诉说心中块垒的片刻,这个时候,音乐是最好的“庇护所”。
  • 世界艺术设计(上)

    世界艺术设计(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碑贴鉴赏及收葳

    碑贴鉴赏及收葳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卡牌召唤之无限穿越

    卡牌召唤之无限穿越

    他,一个平凡的学生。但他却有超脱常人的意志和处事不惊的淡定。一个意外,他穿越到了一个神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将会面临着什么?他又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个空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是机遇?是挑战?还是阴谋?让我们拭目平凡少年的非凡之路!(寂落浮华,新人首发,文笔或许稚嫩,但希望可以带给你好的阅读享受)
  • 孤刀行

    孤刀行

    传说魔族生活在一片黑森林中,与世隔绝,那里像一个巨大的牢笼,不得自由出入,是否为真?传说妖族法力无边,道法通天,一怒可让山河破碎,可逆天伐圣,但却不得成仙成神,与世长存,长生不成,是否为真?传说人族与妖,魔两族相比,那简直弱如蝼蚁,但潜力极其强大,只要充份开发自身潜力,既可与妖族一般有逆天伐圣的实力,是否为真?传说无论人妖魔三族,只要能破碎虚空,飞升成仙,但三千年来无一人可飞升成仙,长生不死,这又是为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尽的谜,走进《孤刀行》将会为你揭开这一切的神秘面纱!敬请期待!
  • 白桦树小屋

    白桦树小屋

    边防连的战友们为了不让小雪伤心,隐瞒了真相,编织了一个真实的谎言,为美丽的小雪盖了一座白桦树小屋……在充满真情和爱心的小屋里,围绕着新娘小雪,边防连的官兵和饲养的军犬、猪、猫等“宠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像童话一样美丽动人的故事。庞天舒所著的《白桦树小屋》深入浅出,迤逦凄婉地演泽了边防军人的生活和惊心动魄的爱情,是军事小说走向人性与自然的成功探索。
  • 浴火凰妃:废物六小姐

    浴火凰妃:废物六小姐

    穿到被虐待致死的草包小姐身上,一睁眼还看到丫鬟的银针朝自己刺来....现代高级特工如何在异域古代求生存?便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真正的智者擅于从细节之处观察整个世界,从小故事中领悟真正的智慧。而—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许多人的智慧加在—起所产生的能量就是无穷无尽的。本书所选上百篇中外经典小故事,将每一篇故事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外加精辟独到的智慧点评,直抵少年儿童心灵,发人深省。
  • 我为剑王

    我为剑王

    神武大陆,武道纵横,宗门林立,天才云集。这是一个关于剑的传说。剑法之道,唯霸、唯仁、唯生、唯死、终为王!当黄山负手立于神武大陆巅峰之时,万者臣服!“剑法之道,唯我剑宗!万法之道,唯我剑王!”----------------------------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
  • 快穿攻略之炮灰的逆袭计划

    快穿攻略之炮灰的逆袭计划

    想我花阡影纵横小说界二十余载,那也是响当当的汉子(不对,是美哒哒的小仙女)一枚。文能吟诗作画,武能徒手单挑几十个壮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这么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斗得了小三打得过流氓的绝世小仙女就这么被吓死了!吓死了!什么!我被系统大大选中了,穿梭在任务世界成为时空局的NO.1就可以获得永生!嗯,我考虑一下吧!某女一脸沉思。嗯,这个买卖划算……嗯,还有其他福利吗?没有?No,No,本姑娘拒绝!什么!马上抹杀!嘿嘿,系统大大,一切好商量。别呀,不要抹杀我,我还是个宝宝呢,我干,我干还不成吗……从此,某女就开启了一段充(鸡)满(飞)快(狗)乐(跳)的旅程……
  • 冷酷王爷调皮娃:王爷爹爹我来了

    冷酷王爷调皮娃:王爷爹爹我来了

    特工穿越变萌宝,当冷酷王爷遇到萌宝会怎麽样呢?当女主想起自己的身世又会怎样呢?当毫无血缘的父女俩变成一对恋人又会经历怎样的磨难呢??————敬请期待吧
  • 欢迎光临动物世界

    欢迎光临动物世界

    作为很有“开荒”精神的玩家,叶亭岚打开一款全息游戏,从而进入到一个满是动物的世界。这里有能说话的动物,有各种需要她探索的任务,还神奇地和魔族有着某种恩怨纠葛,但这一切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谁能告诉她那只小恐龙究竟为什么能变成人,还能“长大”?这是一个和男神一起闯荡动物世界的故事。
  • 地藏:长白王陵

    地藏:长白王陵

    特种兵出身的唐嫆接到妹妹唐幂的电话,让她烧一具尸体,不然唐幂性命难保。唐嫆冒雨来到殡仪馆焚尸,却发生一连串怪异事件,焚尸工中邪,女尸像妹妹,嘴里吐出绿色的黏液,验尸官说该女尸一个月前就死亡了,面对众多扑朔迷离的事件的真相,一切线索指向长白山。唐嫆与鉴宝专家靳柯,靳柯的发小死党三胖,以及其他几位各具特殊能力的人组成搜索队,共同寻找所谓的“桃花源”,以寻找他们想要的真相。历尽千辛万苦,他们来到了长白山下的螳螂村,认识了当地村民李老汉,发现他的长相特征符合玛雅人。搜寻队大惑不解时,怪事频现,无端自燃的人,庞大的龙形骨架以及价值亿元的水沉香,一些组员见财起意,不再前行,搜寻队发生内讧,而那些贪婪组员却在半夜突然死去。以罗驼子为首,一路暗中跟踪的文物盗贩团伙强抢郎戒,逼迫搜寻队与玛雅人为他们办事,终于找到了藏于长白山下的喜王墓。他们从古城壁画中了解到,纣王暴政下,各地起义不断,大将攸侯喜率大军远征平乱。年关将近,周武王率兵攻占朝歌,打得纣王措手不及,自焚鹿台。身处山东一带的攸侯喜赶救不及,拒不降周,遂率大军坐涕竹舟东渡,来到了中美洲玛雅村落,成为土著首领。晚年的攸侯喜想念故土丰满水草,归心似箭,却不料走到长白山时发病而亡,带领的一队玛雅人随从便将他葬于此处,用水沉香保腐等,名之为“桃花源”,世代守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