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9400000014

第14章 以活动为本的课堂教学操作体系(3)

(4)说。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事件中的一个人物。文中“他就是军需处长……”是战士告诉将军的话,也就是对将军问话“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的回答。教学时,可抓住省略号,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就是那个向将军报告实情的战士,说说自己为什么说不下去?继而,再问学生:“假如你们都是一名与军需处长朝夕相处的战士,此时此刻,面对冻僵的战友,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能动情地说,一定会有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悲欢离合的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就是强烈的情感体验。“说”会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总之,运用体验型活动方式,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教学中,教师可把体验型活动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起来。

3.探究型活动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比解释更重要,激起兴趣比召唤更重要。因为探究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它完全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来调控,从而达到对意义的领悟,最终独立完成发现知识活动的过程。作为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其在自然、数学等学科应用得最为广泛。基本过程是:先给学生材料(文字材料,实物材料),再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获得发展。

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观察现象

学生阅读材料(课文)或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即先给学生一个能令他感兴趣的刺激,把他们安排到问题的情境中去。如“圆的认识”这节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椭圆形的行不行?”让学生带着新奇的问题动手操作学具并观察动画。

第二步:发现并提出问题

这一步是学生在阅读、观察或实验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操作中观察体验到了不同的现象,一定会有很多的疑问。如“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为什么不容易滚动?”“椭圆形的车轮为什么滚起来会上下颠簸?”“为什么圆形的车轮滚起来又快又平稳?”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

第三步: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出要讨论的问题。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可能会出现这么几种情况:(1)有的问题包含在另一个问题之中;(2)有的问题其解答是另一个问题解答的前提;(3)有的两个问题虽文字不同,但意思相同或相近;(4)两个问题有其他内容上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有联系的问题集中起来,便于比较和区分。

第四步:讨论

在确定了要讨论的问题之后,教师要设法把班级变成一个探究集体,鼓励学生投入到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去。使学生主动迅速地思考,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讨论。

第五步:总结与应用

探究型活动方式要求教师要牢牢把握教学目的,及时调整讨论方向,并予以总结。总结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结论要与本课所定教学目标一致。然后运用总结出来的知识,解决问题(作业),这样既检验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当然,为了使探究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安全、积极和开放的探究氛围。

4.创造型活动方式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属性,是人的生存禀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型活动方式是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方式。“主动参与式”活动方式认为创造型活动包括重新发现概念和算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班队活动以及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具体说,如看前图想后图、看图说话、依文配画、据文画图(如游览路线图、物体外形图、方位图等)、续讲故事、续写下文、据文表演、据文自编课本剧(某一表情、动作、台词、一个完整的故事)等。

创造型活动方式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由于具有创造性,容易调动学生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上高潮迭起,因此,创造型活动方式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心态和帮助形成创造性人格。

在小学各科教材中,可用于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品质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善于疏通学生的思维障碍,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挖掘他们创造思维的潜力,给他们创设创造的情境,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在这方面,不少教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下面以实例予以说明。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老师在教完这篇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井底的青蛙为了证实小鸟说的话,它真的跳出了井底,它看到了什么?它会说些什么,会想到什么?(可以画,可以写,也可以讲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道题激起了学生的创造欲望,爱画的同学在画,想写的同学在写,会说的同学在讲。有的学生画了这样一幅图:青蛙从井底跳出后,好奇地望着天空,图上有美丽的公园,新建的工厂,高高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绿茵茵的草坪上有人在放风筝,宽阔的公路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有的学生这样说“青蛙在小鸟的帮助下跳出井底,它对小鸟说:原来,天真的大得很啦!谢谢你,小鸟,你没有骗我,我请你游泳……”有的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底之后》为题目,用拼音夹汉字写出两百多字的文章,通过想象,把青蛙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达出来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所体现的是主动探究的精神。不能把这个活动仅仅看成是一个热热闹闹的练习活动,它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创造型活动方式能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地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从性质上分

对于学生主体活动而言,活动方式不可能是纯粹单一的。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从性质上可分为:观察型、复现型、研讨型、实验操作型、调查型、表演型、游戏型、竞赛型等等。当然,这些活动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交叉性和重叠性,使用时要注意结合使用,优化组合。

1.观察型活动方式

所谓观察,《新华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察有体察之意,观察包括看、听、触、嗅、尝五种方式,看和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直观的东西感兴趣,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物、图画、电教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它们形象、生动的特点刺激学生感官,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景,提供思维的各种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如《称象》这一课,曹冲称象的原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很困难。但是我们通过借助电教媒体,利用观察型活动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效果颇佳。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首先用CAI课件出示一艘浮在水面上的大船,再通过观看大象上船和画线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的动画,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当学生看着这动感的画面,听着这有趣的音乐时,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观察这“浮—沉—浮”的生动画面,对浮力现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尤其是在装石头的时候,我们所制作的课件没有装到画线的地方就停止了。没想到,这有意的一停顿,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叫起来“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接着追根求源。“因为刚才大象上船时,船就是下沉到这个地方为止的。”“这说明大象的重量就等于这一船石头的重量。”学生脱口而出,多么精彩的回答呀!就这样,课文的重、难点通过借助CAI课件这一教学媒体,在学生主动地观察、发现、思考、说说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观察活动方式中的“闻、摸、尝”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等等。

如:《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中“粗糙”一词的理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摸一摸实物(如桌子的反面等),说说有什么感觉,这样,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记忆将会非常深刻。

再如:在《葡萄沟》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我们不妨让学生带一些葡萄干在课堂上闻一闻、尝一尝,这样远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总之,观察型活动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方式。

2.复现型活动方式

钱学森教授指出:“人认识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处在认知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作为认知学习的主要方式。复现即用切实可感的形象将课文内容再现出来,实现语言符号与形象之间的过渡,以达到理解课文、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采用复现型活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课文的理解,而且简单有趣易于操作,所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加涅语),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变话为画。以《荷花》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张浅色背景和若干“荷叶”“荷花”。学生对“荷叶挨挨挤挤的”中“挨挨挤挤”理解有困难,如果将“荷叶”一片片紧挨着贴在背景上,学生对这个词便心领神会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它不仅暗示了荷叶的茂密以及荷叶荷花的生长顺序,而且还体现了荷花生长时呈现的勃勃生机,内涵十分丰富,如何引导学生学透这个字呢?只需让学生将一枝“荷花”从“荷叶”间插入并向上移动,显示出动感,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习荷花的三种姿态,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读课文,另一部分学生找出文中所描述的相应的那一种姿态的荷花贴在图上。至此,课文描写的“一大幅活的画”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复现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眼、脑并用,既理解了课文,体会到了图象和文字的美。又培养了观察能力,发展了思维。

除此之外,复现型活动方式也常用在实验、操作型的课上。以小学自然《凸透镜》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实验的步骤,左边摆蜡烛,中间摆凸透镜,右边摆屏,调整物距和像距,并告诉学生实验结果是成清晰的大小不同的像。学生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课文所叙述的文字复现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这也是理解课文的过程。为了对教师所说的实验结果(即成清晰的大小不同的像)进行复现,学生又必须调整物距和像距,结合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研究,既而发现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并总结出规律。这正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而这一重点又是在完成复现的过程中体现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归纳、综合等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复现的过程中完成的。

3.研讨型活动方式

研讨,即研究探讨。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巧妙“投石”,激学生“好奇”之“浪”,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探究欲望,然后引导他们追根溯源,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卢梭从感觉论的立场出发,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儿童应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参与,来源于“体验”。研讨型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与和体验的时空。

研讨型活动方式一般采用以同桌、小组、全班为单位或交替使用的形式开展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人人动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完全改变了“你讲我听”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学生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即研讨结果是他们自己“参与”、亲身“体验”所得,因而使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供同学们研讨:“你认为外祖父最爱的是谁?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找出具体句段加以体会。”问题是一样的,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认识处于第一层次的学生会认为外祖父最爱的是墨梅图,因为当“我”不小心弄脏了外祖父“分外爱惜”的墨梅图时,外祖父第一次训斥“我”,并且“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当我回国时,外祖父把用“白杭绸包着”的墨梅图“郑重地交给我”,并嘱咐我要“好好保存”。第二层次的学生认为外祖父最爱的是梅花,因为外祖父除了爱墨梅图之外,在第13自然段高度赞扬梅花的品格,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就连外祖父送给我的一个手绢上,也绣着梅花。第三层次的学生则认为外祖父最爱的是“祖国”,因为前面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对梅花的爱,都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外祖父爱梅花,实际上是在寄托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接下来我安排研讨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各自发表意见,意见不同,自然会引起争论。争论的过程就是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提高、思维逐渐深入的过程。说者为了说服对方,必须找出依据,加以分析,组织语言,流利表达,以理服人;听者必须仔细倾听,边听边想,找出漏洞,提出质疑。最后全班师生进行共同研讨,老师适当点拨,达成共识。在研讨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从表面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研讨型活动方式集中体现了“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思想,操作性强,可以在各学科广泛使用。但同时,它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提出既有一定空间、提纲挈领而又不虚空的问题,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研讨积极性。

4.实验操作型活动方式

同类推荐
  • 语言的力量:语言力学探索

    语言的力量:语言力学探索

    本书研究并探讨一个新观念:语言力学。文本首先提出荒原效应,并且以此否定目前流行于西方的语言天赋论。接着文本把物理力学原理移植到语言学,认为物理力作用于物体,而语言力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提出人们的心理素质愈强,对语言的承受力也愈强。在语言力学原则里,文本提出了互换、平等以及合适共三个原则。文本还认为语言力学可以当作批评理论用于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并且运用了不少事例叙述了语言力和心理素质、思想工作及翻译之间的关系。文本结论认为,如果人们认识到语言力的作用,语言力就可能像物理力一样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麻辣典故

    麻辣典故

    本书讲述成语故事,并把联系得上的现实串起来,让读者记住成语,熟知许多典故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古典红颜、古典病人、高人异士、好男人·坏男人、另类视野五部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合作完成。封面署名的排列顺序,以各位教师所撰写的《作品导读》的字数多少为依据。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大多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具备学术研究的深厚实力。同时又都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本教材的篇目编选和导读写作等方面,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融入其中。
  • 鬼契骨师

    鬼契骨师

    爷爷去世后,没有留下遗产,只留给我一把奇怪的骨钥匙。他在遗书中告诉我:“若遇诡事,方可使用。”我一直不明白什么事情才能称作诡事,直到一次和朋友的出行,撞上了鬼指路,我终于明白了爷爷的意思。……而我,也踏上了一条神秘的道路。儿时契约,鬼妻嫁娶,神秘地宫……我在这条路上,探寻自己的因果。
  • 网游之内测资格

    网游之内测资格

    飞来横祸,陈峰,一位23岁的新时代社会五好青年被高空抛物砸死,随即竟然提前一个月进入由三十多个国家正在研究的游戏中,且看他如何重回现实,找寻死亡的原因!
  • 王者召唤--破碎的天空

    王者召唤--破碎的天空

    异世大陆,危机重重,可怕的亡灵生物围城,让原本繁华的都市陷入死寂。雷恩是王城中的见习骑士,临危不惧,集结好友杀出一条血路!神秘的赏金猎人,温柔的圣地美女,陪他驰骋天下!斗气,魔法,上古强者遗迹,助他蜕变成神!他撕破虚空,冲出迷雾,毁天灭地,执剑而立,成为一代枭雄……
  • 佛境

    佛境

    佛说世人不以一我二我三四五我而种善根。爱一个人,诸念不顾六根清静又何妨?爱一个人,明知不可飞蛾扑火又何妨?爱是一种佛境,爱是一种愚公移山般默默付出的大智若愚。且看作者是如何谱写出一段六根清净的爱情,再描绘出一章扶摇直上的激情。此刻如来与君同。---------------------------------------虽说涓语细流,但是点击推荐收藏还是要求一求的。
  • My Garden Acquaintance

    My Garden Acquaint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草的换心恋人

    校草的换心恋人

    “这颗心不是你的,你为什么要拥有它?”“因为我要,活着!”————————————“你爱的是这颗心,还是我?”“我`````”————————————俩个人相遇相恋是天意,俩人被一颗心捉弄也是天意,只是,他爱的到底是什么?
  • 九山

    九山

    本书已经完本!根据合约完成更新,没有版权问题。多谢大家的支持。
  • 猎杀系统

    猎杀系统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表面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阳光下总有阴影,那些潜伏在地球深处的暗物质生物随时会睁开幽绿嗜血的眼睛,伸出恶爪,吞噬不幸的人类!千百年来这样事情数不胜数!自从得到那部来路不明的手机之后,易证身肩一个重要的使命:猎杀暗物质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