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029300000034

第34章 她的眼泪

------------------------------------------------------------------------------------------------

日记:

.

2000年3月29日..........星期三..........晴

.

实在受不了女生宿舍里那些感情的纠葛,学校对要求走读生住校的限制也越来越松,我决定今天回家住,东西暂时还放在宿舍,要求严时再回学校,于是约好蒋丽琴晚上一道回家。

和蒋丽琴认识到现在11年了。她是我小学同班同学,算是打小玩得比较好的几个之一。我们两家离得不远,经常一起上下学,放假了也时常约了一起去逛街或到同学家玩。初中同校不同班,苏小鹏逐渐取代了她的位置,但仍然是相互有需要一声招呼人就到位的那种。高中,也是缘分,我们仍然同校,从小文静、感性的她注定选择了文科班,而这一选择又反过来赋予了她更多感性、温柔的特质。

下晚自习后,她来叫我,敲了两下窗,我出教室却不见了她的人影。待我找到她时,她已泪流满面,哭哭啼啼地耸动着肩膀。她原本长得就清丽可人、我见犹怜,这会颤微微的双肩衬着柔弱的身姿更有几分现代林黛玉的风姿了。我打趣她道:“林妹妹,是哪个宝哥哥又惹你生气了啊?!哈哈……”她并未破涕为笑,反而哭得更厉害起来。不知出了什么事,我收起失去效力的玩笑,转而安抚她,询问缘由,她在抽噎的间隙挤出几个字:“等会告诉你。”

回家路上,我骑车载着她,经过抚平湖边的长坡,昏黄的路灯间隔交替,照亮一截一截的坡道,微微的湖风吹过,撩起额前的发丝,偶尔挡住眼前那或明或暗的光。她渐渐止住抽泣,娓娓道来:“语文晚自习,老师让我们赏析诗词,然后点人起来交流,点到我时我没站起来,也没应答。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觉得我现在糟透了……”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啊,我上课也经常有走神的时候,这点事老师不会在意的。”我安慰道。

“不是,我是觉得我现在都没什么竞争意识了,大部分时候人比较消沉,学习也吃力,不像以前还有优势学科,现在大家都挺厉害的。不知道我这样下去,高考会考出个什么结果。唉!”她叹气道:“还不只这一件事,最近好多事,千头万绪地都积累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在沉沦,变得越来越懦弱,什么事都不敢应承,班上的活动怕耽误学习也都推了,可成绩也没见有提高。我挺鄙视自己的,我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放宽心,不着急,平心静气地学,我相信努力会有回报的!”她说的和我好多时候的感觉很相似,那种伤感、自责,却又力不从心。我虽然宽慰着她,可努力学真的会有回报吗?我并不太确定,我时常说着自己也不确信的话。

她一路自责、哭诉,发泄内心压抑的委屈,期待能有解脱的那一刻。说着已到我家楼下,我下车,把自行车把手递给她,她接过把手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继续说着:“我爸妈年纪很大的时候才生我,现在我爸身体不好,内退了,家里就靠我妈撑着。他们实指望我能考个好大学出去,改善家里的境况,现在看我在班里的排名,怕是他们的愿望要落空了。”

某一瞬间,我真希望我的肩膀能宽阔、伟岸些,能让她踏实地依靠。但理智告诉我,即便有足够扎实宽阔的肩膀,也没什么用,我并不是那个她能依靠的人。人在环境和自身位置发生巨大变化、力不从心时,内心会产生巨大落差,要缓解、减轻这种落差带来的痛苦和压抑,最好的办法是与更大的落差、更惨的事进行对比。我把手放在她肩上,拍了拍,继续安慰她,绞尽脑汁举例我和我知道的各种惨痛经历,努力抽丝剥茧解开她的心结。许久,她终于舒展开眉宇,露出甜甜的微笑骑车告辞,我也如释重负,上楼,开门。

回到家,妈妈问:“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我照实说:“蒋丽琴有点事,跟她聊了会。”

“她有什么事?”妈妈继续问。我怕她多想,又牵扯出别的什么事来,便避而不答。

“她现在成绩怎么样?”妈妈再次发问,她的脑回路永远是那样,我讨厌她动不动一上来就问我身边同学朋友的成绩,这让我感觉她在潜意识里歧视成绩差的人,而我有一天可能也会成为那个被歧视的人。

“你问她成绩干嘛?我们就是聊聊学习的事,她有点困惑。”我不想跟她说太仔细,含糊地回答。

“你也不要太把你自己当‘圣人’了!你是谁啊,就给别人解惑了啊?”妈妈冷嘲热讽道:“蒋丽琴这个孩子,很有点九精八怪的,心思也不用在学习上,她家……”

妈妈继续唠叨着,我讨厌她用这种口气评价我的朋友,我讨厌她唯成绩论的看人角度,以前蒋丽琴在她嘴里还是个踏实老实的孩子,这几年长大了,出落得漂亮了,怎么就变成“九精八怪”了呢?

.

-----------------------------------------------------------------------------------------------

.

原生家庭的“三观”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三观”,即使有与原生家庭三观完全对立的人,但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是承袭。太多父母嘴上说一套,行动中潜移默化地示范着另一套,做着各种逻辑不自洽的事。例如,有父母说不要求孩子拔尖,中等成绩就行,但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有父母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给孩子包办一切,不给他们任何试错的机会;有父母说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寻死觅活地干涉孩子的婚恋生子,等等。

不必苛责社会上遇事冷漠的人多,见义勇为的人少,不必苛责婚恋市场看重物质的势利,不必苛责遇校园暴力的孩子不知反抗而施暴的孩子无知猖狂。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根植的土壤,看看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曾学到的、经历的,那些导致事情发生的土壤才是值得苛责和改变的地方。

.

-----------------------------------------------------------------------------------------------

日记:

.

2000年3月30日..........星期四..........晴

.

中午回家看到爸爸留的字条,让我到姥姥家吃饭,刚进姥姥家门,就听到姥姥对妈妈的哭诉。接着吃饭的空档,大概听明白是远房表舅从小就没了父母,姥姥对他格外照拂,还出钱建了房子给他们住,现在他家想以极低的价钱把那栋房子买下来,姥姥不同意,他家里人就三天两头到家里来骂、闹。

唉!也真是人情冷暖。那个远房表舅我是知道的,很小的时候我还经常去他家玩。表舅做得一手好风筝,极轻的竹篾骨架弯成各式形状,蒙上薄得透光的皮纸,再绘上各种活灵活现的人物或者动物,独具特色的风筝就做好了。除了常规的燕子、老鹰、蝴蝶、蜻蜓风筝,他最得意的是几条大龙的风筝,龙头是单独的一件立体物件,龙角、獠牙、龙须俱全,眼睛能迎风咕噜咕噜转动,身子是一套组件,每件是一个画着鳞片或简单装饰的蒙纸圆环,两侧延伸出去的竹篾顶端缠着一小撮鸡毛或用针划散了的塑料带,二三十件连成一组,后面加个画着龙尾的布片,装在一起足有个小箱子。这一套需比较大的风三四个人一起放,放上天摇头摆尾,如飞龙在天,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还是送给我的“仙鹤童子”风筝——一个童子骑在仙鹤上翱翔,在学校举办的风筝大赛里,它多次为我赢得奖项。以前去他家玩,因为地方不大,两层,每层是个二三十平米的套间,除了看像作坊一样的风筝工作台,最爱待的地方就是屋顶。屋顶是一半平台一半坡,和表哥表姐们在屋顶打牌,顺便捉弄从楼前走过的行人。

我上小学后,他们家就去得少了。那个房子去过那么多次,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姥姥出钱修建的。当年曾经那么和睦的两家,现在竟为了房子,侄儿与姨反目,这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吗?

“我都七十多岁了,还有几天好日子过呢?他们如此逼我有什么意义?!我都是半截埋在土里的人了,活了早上,还不知道晚上是不是就‘上路’了。这样逼我气我,倒不如我一退休就死了的好。给他们修什么房子!”姥姥红肿着眼睛说,手上拿着卫生纸擤了下鼻涕。一向精神极好的姥姥,如今颓唐了好些,胖胖的身子矮塌了下去,两眼无神,眼角嘴角都低垂耷拉着。看见她这样,心头不觉一热,眼眶马上湿润了,我赶紧装上厕所躲去了卫生间。如此慈祥的老人,竟有人存心给她添堵,真气病了可怎么好!

从厕所出来,我清清嗓子,调整声音至正常状态说:“到底从头到尾怎么回事?把账算清不就好了?他们怎么突然这个时候跑来闹?”

“几十年的账,不是说算清就算得清的,大人的事你别管,快吃了去上学。”妈妈打断我的话,也堵住了我为姥姥排解的途径。我的战场终究还是在学校。

.

----------------------------------------------------------------------------------------------

.

那次闹过之后的许多年,远房表舅都再没跟我们和姥姥那边来往,据说后来是搬家去了外地。前几年,远房表舅身体不好,追思过往,觉得干过很多糊涂事,老了想来要好的亲戚关系还是不能断,便登门向姥姥道歉,逢年过节又走动起来。再之后的一年冬天,表舅过世了,姥姥让妈妈去帮忙治丧,妈妈回来说他死得惨,估计是夜里没开空调冻死的,他老婆在另一个屋睡,第二天才发现,人都僵了。对于治丧的事,他老婆啥也不知道,啥事也不管,就随随便便给发送了,一双儿女都在外地没赶回来。

同类推荐
  • 我就是你的小甜剧呀

    我就是你的小甜剧呀

    袁圆从不相信一见钟情了,她的择偶标准明明白白,家乡人,比自己大一点点,幽默,开朗,有一天,王森顾出现了,一个不爱说话的男孩子,和她的择偶标准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她的视线却总被他吸引,,,,
  • 守护甜心:冰封的路

    守护甜心:冰封的路

    童年的回忆,本该是美好的,可是,在一个少女的心里,童年,是甜蜜又心痛的,经历了许多坎坷,可是收获的却是-失去……和最好的闺蜜黎筱一起去舞会,可是,状况连连,使黎筱对她彻底失去信任……一次千的背叛,突然遇到了万洋希夋——千的哥哥。梦发现她竟然喜欢上了千的哥哥。千发现他竟然喜欢上了梦的闺密。不,这不可以。结局是喜是悲?千和梦会如何面对?不,我要坚强!做回原来的努力飞翔的日奈森亚梦!
  • 王子如若爱情

    王子如若爱情

    “我的青春从遇见你开始,从错过你结束……”再见时,你牵着你的爱人,我挽着我的丈夫,对彼此的称呼,都成了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看向彼此的眼神里,都夹杂不了一丝异样的情绪,曾经的年少,都成了可笑……
  • 酷炫女友:男神追妻十八式

    酷炫女友:男神追妻十八式

    姜奕欢是何许人也,年级第一总是她,上课睡觉还是她,开始,她是扮猪吃虎,她是电脑高手,后来,辛辰的初恋到老伴都是她。辛辰是何许人也,长相帅气却从不沾花惹草,而且还是毒舌王中王,不过,最憋屈的还是自己永远屈居年级第二,不过也没有办法,谁叫第一是自己喜欢的菇凉呢?年级第三,总是最苦的,不仅成绩上被打压,还要吃第一和第二的狗粮,真是一把辛酸泪说也说不尽啊。。。
  • 勿忘我的等待

    勿忘我的等待

    他们刚步入新的校园,他就看见了她,并对她一见钟情,知道她喜欢勿忘我,就自己种,每天送一枝给她,但她还是没有动心。直到他放弃了,不再追她,去追别的女孩,她才明白,她原来已经喜欢上他了……
热门推荐
  • 人在风尘

    人在风尘

    爱与恨,使人疯狂,做到放下很难,放下,即是解脱。当涉远路,踯躅风尘中。群号;【540380283】
  • 要红又怎样

    要红又怎样

    (第一人称)我叫颜楚婷,为颜家大小姐,同时也是娱乐圈内暴红的女星。一场事故,让我重生贺家独女贺芷兰的身上。我决定重回娱乐圈复仇,复仇路上,重重阻碍。我,能走到最后吗?
  • 校园首席:王子驾到

    校园首席:王子驾到

    Angel’sLove,天使爱,代表至真至纯的爱。传说中生长在我们市郊外石源山的伊莫崖的峭壁之上,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寻获过……我,初夏,西泽高中高二学生。因为妈妈再婚嫁给了超人气帅哥学生会长王子峻的总裁老爸,我因此也在一夜之间由普通丫头成长为名门千金。本以为可以幸福生活下去,但是男友和姐妹的背叛,王子峻的不明确,尹莎莎的出现,尹少枫的温柔可爱,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让将到手的幸福从身边溜走。但不管如何,我永远都相信有天使爱的存在,我都会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加油!l
  • 奸臣升官系统

    奸臣升官系统

    颓废官僚韩良穿越到平行位面的大清,开局一个小县令,从势单力薄的芝麻官,在奸臣升官系统的帮助下步步高升,一路成长为权倾朝野、坐拥美女无数的大奸臣,最终改变历史走向。断案升官、招募门客、寻访美人、审问犯人、带兵作战,古代官场养成类题材爽文,一切尽在《奸臣升官系统》。
  • 横战荒宇

    横战荒宇

    穿越了万古洪荒,历尽十世轮回,来自地球的少年任鸣晨来到洪荒大陆,是宿命的牵引,还是轮回的终结,黑暗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仇敌,还是朋友,一世一轮回,一世一终结,面对大劫,是主动出击,还是甘做奴隶,,,,,,,,,,,,若大劫至,吾将战,若大战临,吾必将冲锋在前,,,,,,少年鸣晨一步步成长,负万丈黑金之身,携千尺奔雷仗齐帧。铁血霸王夯,电光雷蛇绞。体怀奇异血脉,越战越勇,越战越强。
  • 穿越废柴:小姐,太腹黑

    穿越废柴:小姐,太腹黑

    你说姐是废物?你确定,姐要是废物你是什么呢?你说姐勾引男人?大姐,是他们自己缠着我的。你一个圣兽就拿在姐面前炫耀,姐有神兽都没像你这样好不?
  • 星星呓语

    星星呓语

    一个平凡的小女孩成长路上的心路历程,自我治愈
  • 墨上花开缓缓归矣

    墨上花开缓缓归矣

    洛子青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调的好像从13岁认识墨子鱼那天开始一切就毫无预兆的变了样
  • 春秋公子冯

    春秋公子冯

    春秋时期,宋穆公念及自己的兄长——宋宣公传位之恩,故而在穆公临终前,将君位传给了侄子“与夷”,这本是一段佳话。然而,新君“与夷”却没有父辈的气量,穆公的长子“公子冯”,对其王位是莫大的威胁。因此,“公子冯”流亡到了邻国。新君“与夷”继位,立即举兵攻打邻国,令其交出“公子冯”。公子冯危在旦夕,他该如何自保?又是如何夺下了宋国的国君之位?
  • 聊斋的狐鬼世界(大家小札系列)

    聊斋的狐鬼世界(大家小札系列)

    《聊斋志异》是一部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本书收录了著名古典文学学者张国风教授的四十多篇关于《聊斋》的精彩评说,通过品味聊斋人物和故事,揭秘文本掩藏下的真实世界,体会蒲松龄的天才构思。全书结构简单明了,文字深入浅出,妙论纷纭,思想内容既不深奥,亦不复杂;在语言上也是力求通俗易懂。是极为少见的、外行人也能轻松读懂的品鉴《聊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