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500000003

第3章 原型理论的生成(1)

(第一节原型探讨的不同思路)

英语“Archetype”即“原型”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它的本意是“原始模式”或“某事物的典型”。汉语日常用语中的“原型”,是指事物真实的“样本”,如艺术创作中的人物原型,就是指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本书中所讲的原型,为西方文化中的术语,是一个涉及哲学神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并带有形而上意味的概念。它在现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已被广泛运用,而且不同领域对“原型”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实际上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和为适应不同研究对象而对其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如果进一步探究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它的实际含义,我们则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在多重意义上被“借用”因而包含了极为复杂内容的术语。

“原型”概念的出现及其嬗变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运用“原型”概念,到20世纪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建立将其重新激活,“原型”这一术语在保留了它的最一般的定义因而能被反复运用的同时,它的实际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了很大的距离和张力。

关于原型的古老性质,荣格解释说:

原型一词最早是在犹太人斐洛谈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

时使用的。它也曾在伊里奈乌的着作中出现,如:“世界的创造者并没有按照自身来直接造物,而是按自身以外的原型仿造的。”在《炼金术》大全中把上帝称为原型之光,这个词多次在狄奥尼修法官的着作中出现。例如在天国等级第二卷第四章中写到“非物质原型”以及在《天国等级》第一卷第六章中写到“原型石”。原型一词未见于圣·奥古斯丁的着作中,但文中有此含义的。例如他在杂说第八十三条中写道:“主要观点虽未形成……但确存在于上帝的思想中。”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

荣格在这里提到的斐洛、伊里奈乌、狄奥尼、圣、奥古斯丁对于原型术语的运用和对它的理解,表明原型一词在早期是与宗教神学有关系的,其基本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的原型是“上帝形象”,或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而在早期哲学领域,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在另一处,荣格又说:“在柏拉图那里原型却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它被视为形而上的理念,视为理式和范型,而真实的东西却被认为仅仅是这些理式的摹本。中世纪的哲学从圣·奥古斯丁一从他那里我借来了原型这一思想一的时代一直到马勒伯朗士和培根,在这方面一直坚持着柏拉图的立场。”荣格关于原型概念演变的回溯,大致勾勒出这样的线索:在他将“原型”运用于心理学领域,用来解释集体无意识内容之前,“原型”大致涉及两个主要领域,即宗教神学与哲学。早期神学中的原型与哲学中的原型其实是一脉相通的。这是因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宗教几乎总是居于一切上层建筑的顶端,对其他上层建筑领域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形式往往被纳入宗教观念系列之中,具有宗教的色彩。在哲学产生之前的古代希腊,情况也是这样……希腊哲学诞生以后,宗教仍在继续,并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着同一个希腊民族的精神世界。即使到了古典时期,理性主义也只是整个希腊民族精神世界之一极,而不是它的全部……希腊宗教在哲学产生以前是希腊民族精神的代表,在哲学产生以后是希腊民族精神的底蕴。”“希腊哲学起源于希腊神话与宗教”,“随着希腊人思维能力的增强,希腊精神的下一步发展就是通过经验和理性去探索自然万物的真正的原因和人世间的第一原理”。“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以万物的始基或本原为主要的思考问题”,这种哲学的奠基者和代表就是柏拉图及其理念论,而理念论与原型概念又有着极大的关系。

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原型的深层联系在于,原型或理念,都涉及事物的“本原”、“始基”。原型是可感的万物之摹本和原始模型,有开端初始等发生学的意义。而后来荣格原型观点与柏拉图原型概念的联系,更主要的还在于借鉴了柏拉图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即假设我们所感觉的事物都有其“先在”的原型,包括精神现象的原型。荣格把柏拉图的哲学方法,运用到了对于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运用于心理学的范畴。荣格的原型指人的心理模型和精神本能,认为人在出生时就具有“先在”的典型的“行为模式(本能)和“领悟模式(原型)。荣格的原型理论的核心就是追寻人类心理现象中的“先在”的模式,从而为自主精神的存在找到依据。比如,荣格认为原型是一种类似于本能的行为模式、一种“纯粹形式”,它是难以描述的,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原型的意识,需要借助于原始意象,在特定情境下瞬间再现。这种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正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关于理念世界是感觉世界的原型的观点有一定的相似和关联,这使得一些对原型理论持有不同看法的人甚至认为,原型就是柏拉图理念图式的翻版。笔者不同意这种简单的结论,但是,承认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柏拉图关于真理的先天性的理论与荣格原型理论对于精神本体的假设就有相通之处。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之前便已获得关于真理即理念的知识,这是最早的天赋观念论;但是人在降生之后忘记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要靠感觉提供回忆的刺激以唤醒思想。学习就是回忆,回忆起在理念世界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柏拉图这种认为人的知识是天赋的、先天的观念,与其关于理念、原型的关系的解释是一致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与后来荣格的原型理论中关于原始意象是祖先的精神遗留物的论点有一定的相似和相通之处。

然而,荣格的原型理论,虽与以往的“原型”概念及其相关的命题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其内核和所指却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图式,也不同于圣?奥古斯丁的神学角度和康德的先验图式,其关键在于它不是一般地探索宇宙的本体和原型,而是试图探索精神的本体和原型;不是说明事物的现象与理念、原型的关系,而是通过对集体无意识的发现和论证,主要探讨人的精神结构和人的心灵世界,探讨人的“先天”精神与后天行为的关系,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现象。所以,荣格的原型的逻辑起点是关于人的精神本体,他的原型是精神性的、心理的原型,即探讨心理方面最初的“原始模式”。这一点是荣格的“原型”不同于前人的一个原则区别。与此相联系,荣格原型概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原型与人的精神现象中的感性方面的关系。荣格虽然认为所有观念建立在原始的原型模式之上,但他同时指出,“这些原型模式的具体性可以上溯到一个以还没有开始思考,而只有知觉的时代。”所以“原始意象”是他的原型理论中的又一重要概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荣格在借用“原型”概念时,对以往的“原型”理论进行过清理,对于它们的理论偏向进行了一定批判。我们知道,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思维模式影响了西方哲学文化数千年,在这期间,原型内涵沿着柏拉图理念论的思路在演化,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原型的进一步被理性化、抽象化。对此,荣格曾指出,从笛卡尔和马勒伯朗士以来,“理念”或原型的形而上的价值逐渐败坏了。它变成了“思想”,变成了认识的内在条件……最后,康德把原型还原为有限的几个知性范畴。叔本华甚至进一步推进了这一简化过程,但与此同时却赋予了原型以几乎是柏拉图式的意义。“……它把本能隐藏在理性的斗篷下并把原型转变为理念。在这样的伪装下,原型基本上已经无法辨认”。

“我们是如此惯于运用传统的、自明的概念,以致我们已经意识不到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建立在知觉的原始模式上。与本能一样,原始意象也被我们思维的外向分化弄模糊了。正像某些生物学家认为人只有很少几项本能一样,认识论也把原型简化为几个逻辑上受限的知性范畴。”荣格对于将原型过度地理性化、简化的趋向提出批评,目的是要“恢复”和重视原型的感性内容,使知觉的原始模式、原始意象重现,从而为人的非理性找到应有的位置。因为他认为,尽管原型被理性化,但是,人们内在的描绘世界的方式却仍然像本能行为一样,始终是普遍一致的和反复发生的。

荣格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是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指出原型与哲学的这种关系及其逐步演变的趋向!而且无意间道出了原型概念原本就有沿着两种不同向度解释的可能理性的与感性的,或哲学的与心理学的。从柏拉图到康德、培根,是偏向了哲学,而且将其简化得不可辨认,完全忘记了其原始模式、原始意象的基础,而荣格的目的则是重新阐述原型的含义,为建立“有灵魂的”心理学找到依据。

由此可见,从原型概念产生到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出现,发生了从侧重哲学向侧重心理学的重大转变。这里说的“侧重”是因为,不管是柏拉图时代、康德时代还是荣格时代,原型概念的理解有不同的偏向,但原型这一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的现象并不因这种理论偏向而有所偏废,哲学的、理性的解释,与心理的、感性的体悟是同时存在的。直到当代,人们在运用原型概念时,还包括了把原型当做某种理念的观点。这或许并不是所谓对原型的“简化”,而是表明了在荣格心理原型理论成为主流的时代,原型的哲学之维,即理念论的原型同样产生着作用。至于基督教神学的原型,虽然受哲学理念论的影响很大,但其特质则更接近于心理学,因为“上帝”的形象从有限的人类心灵中创造出来,是为了表达一种不可猜度、不可言喻的体验。

将原型理论放在整个人类精神发展史上来看,柏拉图和荣格分别代表了原型概念的两种解释思路,即理性的与感性的、哲学的理智的与宗教的神秘的不同路径。荣格不是从理性的角度去推论事物的原型,而是从感性方面,从人的非理性的表现中“观察”人由“行为”体现出的心灵原型,因而它的原型与本能接近,不能脱离神秘色彩柏拉图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假设事物背后都有其最初的原型,事物都有反映其本真的原因,因而柏拉图的原型就是“理念”。柏拉图的理论影响了哲学和宗教领域,因为它对原型的推论是对事物本原模式的一种假定荣格的理论影响了心理学和与心理学相关的文学、艺术、教育学等领域,因为荣格所关注的是心理原型及其显现。荣格借用了传统的原型术语,也继续沿用了柏拉图关于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关系的思维模式,但却有意地扭转柏拉图以来关于原型解释的方向,将原型概念引入心理学范畴,用它来解释人类心灵世界的复杂结构,同时通过原始意象的再现等假设,试图为原型的感性方面和人的非理性找到位置,最终构建起一种建立在自主精神原则基础上的心理学!

(第二节原型与西方传统文化)

现代原型理论虽然是荣格在20世纪重新提出并依照自己的理解阐发的,但是,原型理论所探讨的问题却在西方文化中有深厚的基础和渊源!

这一源头的起点在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的哲学理论及其影响下的神学理论都涉及原型问题。具体来说,柏拉图的理念说、原型(模式)说、灵感说,都与原型理论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柏拉图对西方哲学文化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其中理念说是其哲学核心。柏拉图提出理念的概念,首先是为了回答“这个物”是什么,也就是说明这个物与其他物的区别在哪里。研究界认为,柏拉图的理论其前、中、后期并不相同,一般所说的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是指体现在中期对话(斐多篇IK会饮篇IK斐德罗篇和(国家篇中的典型的理念论。柏拉图常常用不同的措辞,表达同一样东西。例如他把理念称作形式、种、原型、本原和原因等。但归纳起来,柏拉图的“理念”有四种含义:“一、从本体论上讲,理念是本体。”把理念看作是脱离和先于可感个体事物的客观实在,理念和客观个体事物分属两个彼此分离和对立的世界。“二、从目的论上讲,理念是万物追求的目标和赖以产生的动因。”“三、从认识论、逻辑上讲,理念是种、一般概念、共相、范畴。”“四、从发生学上讲,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模型,可感个体事物是以同名的理念为模型,模仿或分有理念而派生出来的摹本。”“在柏拉图那里,这种理念既先于同名可感个体,又与它们彼此相分离。这样,他就在可感世界之外,另外设置了一个在先,而又分离的理念世界。”“柏拉图把理念看作是模型,认为同名可感事物则是摹本,摹本是由于分有模型而派生出来的。”柏拉图哲学中的这种理念论,我认为其主要内涵就是探讨哲学原型,或者说是哲学纬度的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涉及一种重要的术语是“模型”,认为原型是事物原始模型。关于“模型”,在柏拉图着作中是有多种意义的,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种含义!“第一,意指雕刻家和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使用的模特儿。”以床为例,第一层意义的床是理念的床,它是神创造的第二层意义的床是可感的具体的床,它是工匠以理念的床为模型制造出来的摹本的床;第三层意义的床是画家以摹本的可感的床为模型,画出来的摹本的摹本的床。“第二,指理想)标准)神圣的范例或模仿的原型。”“第三,指先例、例子。”!柏拉图的原型(原始模型)概念服从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从他的哲学观念出发,柏拉图认为现实的可感觉的世界是虚幻的世界,它只是唯一真实的世界即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理念即客观事物的原型。柏拉图的理念是指抽掉了具体的感性特性的一般概念或类概念,是抽去了内容的形式。

柏拉图的这些观点与荣格的原型观点有相通的一面。荣格的原型理论从逻辑方法上说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上述四个层面(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发生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的深层联系在于都认为原型或理念,是“本原”、“模型”,是可感的万物之摹本和原始模型,有开端、初始等发生学的意义。在美学上,柏拉图把美分为“美的东西”和“美本身”,认为美的东西是“分有”了美的理念才美的。因此,他真正关心的是“美本身”既美的本原。他说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柏拉图的这种美论是其理念的哲学本体论在美这个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也是对美的原型的追问。由此可以看出他对美的原型和理念的兴趣。

同类推荐
  • 文化视野下的语言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语言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日益兴起的文化语言热,本人在教学中也尝试着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来解读古今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进入21世纪,本人又从语言文化的视角,探析西北回族独特的语言现象。到了2009年,本人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文化语言学”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促使本人在文化语言的研究方面更加用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书的内容就是这些教学和研究心得的汇集。
  • 与农民朋友谈社区文化

    与农民朋友谈社区文化

    整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都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与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显得具体可感,易于把握。
  •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冬青书屋文存

    冬青书屋文存

    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容丰富精彩,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本书从民间神灵、传统节日、礼仪禁忌、民族婚俗、生肖文化、民间游戏、神话传说、华夏饮食、民族服饰、中华民居、民族工艺十一个方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俗的多彩画卷。
热门推荐
  • 神迹战神

    神迹战神

    “万物皆由源起,强者以元为尊!”这是神迹大陆永远不变的准则。
  • 魂师巅峰

    魂师巅峰

    少年罗音,在魂师大陆上,以废武魂天音草激活古龙血脉,创造传奇人生!
  • 微光千载

    微光千载

    成仙!成仙!成仙!黑暗笼罩世界,绝望散布,世人疯狂,惶恐。有一角亮光陡然间降临。“我回来了。”那人轻松惬意地一挥手,便有着恐怖的光芒刺破黑暗,光幕漾起光晕,自天地相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玉蟾枯

    玉蟾枯

    “公子可知木纶是何身份?”她苍翠眼珠有盈盈光点,一颦一笑合乎礼数,浅浅温柔恍若千山一夜春风吹遍。“不知,”紫衣男子半阖眼微笑,面容奇异地带上柔和,“我只知,你是心上人。”一个是工于心计的天命断眉,一个是冠绝天下的飞羽公子,初遇的相互厌弃与利用中,谁将打开心扉,共同面对前路几乎无法逾越的艰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之鸦

    时之鸦

    赵谦在失业醉酒后卷入奇异事件,获得了一块神秘手表,意外遇到了寒,得知自己只剩7天生命,在寻找立下契约的“逢”的过程中慢慢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在解决了自己的契约问题后,他在这一过程中明白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走上了成为下一任“时之鸦”的道路。
  • 我的蔷薇之萌萌老婆天才宝宝

    我的蔷薇之萌萌老婆天才宝宝

    ’爱我的死了,我爱的人却不喜欢我,好朋友背叛了我,我希望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好好的,快乐的活着‘
  • 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以《呼兰河传》获封“文学洛神”,许鞍华、汤唯、冯绍峰为之感动之人。她一生颠沛流离,却敢于追求爱与自由,这是她的人生写照也是我们的生活缩影。《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是一代“文学洛神”萧红写给生命的喟叹之书。她的一生热闹、坎坷而不凡:逃离故乡的愚昧与父亲的专制无理,历经千般爱情的刻苦铭心与冷漠,逃离过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她亦有祖父的慈爱来暖心,文学写作上的进展予温饱,更有鲁迅如兄如长辈般地在帮扶。她一生颠沛流离,却一生敢于追求爱与自由;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每个小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缩影。生活虽繁杂,但愿你也不轻易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