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500000033

第33章 原型与领悟模式(4)

原始人类只有把对外界的感觉经验同化为内在心理事件,才能创造一种心理的真实,一种可以将自身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可以“感触”的具体空间;而后世的人们,在进行原型思维时,也有着类似的情境体验。在思维方式上,原始人只有借助于集体表象、互渗律这种思维方式才能够创造出一个为他们所能认可的世界,“无意识反映的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这个世界!而是心灵的未知世界。我们知道!心灵未知世界只有一部分是我们这个实际世界的镜像!而另一部分则是根据心理臆想对这个实际世界的改头换面。原型并不出于具体事实,而是描述了心理中对具体事实的感受。心灵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独断,甚至竟然否定活生生的现实或做出不顾现实的陈述。”“原型首先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比喻表达其内容。在这些比喻中既不是这件东西,也不是那件东西,而是一种说不清楚的第三件东西……”把外界感觉经验同化为怎样的心理事件,即形成怎样的原型,则取决于同化“心理事件”的必要性和原型的功能。比如关于月亮原型,一方面,月亮高悬夜空,可望而不可即,使人感到生理的有限和心理的匮乏感,另一方面,较之其他星星,月亮圆、大(亮,神秘诱人。这种巨大的距离感和神秘感,引发人的无穷的遐想,长久以来,人类渴望了解与征服月亮的希望演化出许多神话传说。再如,月象的阴晴圆缺,盈亏变化,周而复始现象,使人逐渐地感悟到月亮的特性,月亮“最先死去,也最先重生”,它又是永恒的。而与火热的、与光明同行的太阳相比,月亮是冷清、孤寂的。正是人类有这些关于月亮的最基础的理解,有人类面对月亮时所产生的最初的感受,才以月亮为对象,把人类的情思、心理愿望投射于其中,进而产生了关于月亮的诸多含义的象征。有学者对“中国的月亮及其文化的象征”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一是女性与母亲的化身;二是运动的代表;三是永恒的象征。在基本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又有月亮的衍生象征意义:月亮是美的象征;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月亮象征着和谐静谧的中国智慧和超尘拔俗潇洒飘逸的士大夫风范。他认为月亮原型影响到中国哲学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和神秘的智慧品格,而影响最深远的还是古典审美意象。他进而指出,从月亮意象中反映着中国文人的心象构成。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尘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这位学者的见解是精到的。在这里,实际上就有一个把外在感觉经验同化为内在心理事件的过程,即先有生理上的对月亮的最初的外在感觉经验,有对月亮最基本特性的感性的理解。

这种反应感受和理解!可以有不同的一面!但又是可以跨越具体时空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大致相似的!即在不同的民族中有基本的理解!如美国艾瑟·哈婷博士的《月亮神话——女性的神》敌对此有详细论述!她指出!月亮是象征丰收的施者!月亮是女神的象征(太阳是男人的象征)!月亮代表着女人!月亮与月经禁忌有关!月亮有周期的内在含义等等。这些看法通过不同民族体现出对于月亮的象征意义有超个性即“集体”性质。作为个体的人,对月亮的心理感受与自己心理情感和愿望的契合,也是生成“心理事件”的过程。个体对月亮的情感是后天的,是一种特殊的精神需求与作为象征的物象(月亮)的关系的构成。而月亮的象征意义和衍生的象征意义,则是通过文化方式体现、通过文化继承的,它在不同时空、不同心态的人中的承传(如文艺作品中反复作为象征出现),则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要借助于文化方式。

从原型构成的契机来说·一方面是人对本原问题和精神家园的追寻,这是“原”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对某种象征物的追寻,这种追寻伴随着对某种客体的形象的“识别”和想象性“确定”,是主观与客观的契合,同时也包含着生理本能与心理反应之间的特殊联系。“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种自动的识别依赖于相似以及生物关联这两个因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两者可能成反比。一个物体越跟我们有生物关系,我们就越能敏于识别这个物体一因此我们判别它在形式上对应与否的标准就越宽。”“就生物学意义而言,物象并不是模仿物体外形,而是模仿某些特有的或有关的方面……我们的宇宙是有结构的宇宙,它的主要力线仍然是由于我们的生物需要和心理需要而弯曲变形,不管它们被文化影响遮盖得多么厉害……我们能把墙纸的图案看成人脸,盘子里放着三只苹果可能会像凝视着我们的两个眼睛和一个丑鼻子……我们的自动反应胜过我们的智力意识。”!

综上所述,人不仅要改造自己的现实生存环境,而且需要创造心理的幻境来安顿自己的心灵,需要在自然物的对应中观照自身并获得某种依赖感。以自然物象、神话、原始宗教仪式等作为具体的显现心态的原型,就是这种精神追求的结果。原始人类的心理幻境,在他们看来也是真实,这种真实性表现在他们认为以自己的意志影响或改变了客观外界的事物,或者说将外界事物“人格化”,亦即将外在感觉同化为心理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那些典型情境的反复发生自然地显现为一种模式或原型的反复和再现,原型再现因此既是一种为满足特定心理需要而同化外物的过程和幻境的预设,又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它必然地首先以与人类共存的自然宇宙环境为被同化的对象,将自然之“序”同化为人之“序”,赋予包罗万象的外物以人性,通过天人感应的方式求得天人合一的心理结果。而人类生存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人类心理需求的相通性,内在地决定了对某些幻境需要的世代相承性,决定了它作为原型的反复的必然性。

(第五节形式感与形式结构的特殊契合)

原型再现始终伴随着心灵对于象征物及其对应关系的寻求,伴随着对某种客体形象的想象性确定与心理情结的对应。这种对应和象征必然是模糊朦胧的意象的整体感悟,它与之对应的不是该事物的科学本质,而是渗入主体意识的想象和创造中的“形象”,包含着主体对它的特殊理解和对其外在特征的整体观照和把握。亦即它是“观物取象”而不是科学地精细地分析。

这里首先包含着人类的形式感与物象形式结构的特殊关系。原型以意象为载体,而“意”作为人的精神内蕴,通过人的“形式感”这一中介与物象的形式结构沟通,两者的契合构成特定的象征关系,赋予物象以象征意蕴,以表达某种心灵体验。所以原型必然是有象征物的特殊符号。“人脑智慧的无限灵活性决定了隐喻使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证明人脑具有感知和同化新经验的容量——将新经验感知和同化为对已有经验的补充;在完全不同的现象之间找到对等并用一种现象替代另一种现象。”原型心理是人在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体验感悟中形成的情感模式。感性体验始终是心理原型的特性,而情感的倾向性决定领悟什么。比如,在特定心境下,从墙上的斑点可以“领悟”或幻化出某种物,木象并与特定心灵沟通,但它必须有最基本的前提,“斑点污迹只要存:第13在,就一定有它们的相,有某种表现力性质,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地挖掘我们那个对事物的声音也起响应的意识层次。”这就是特殊的心灵符号,原型有符号的功能,而且有普遍一致性。

贡布里希!木马沉思录中讲到,在艺术领域,能以一根木棍(物象)作为“木马”来象征和代表一匹真马,有多种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包括物象的具体“功能”或某种“形式”,作为“替代物”能满足行使功能最起码的要求。“第一匹木马(用18世纪的话说)可能根本就不是物象,仅是一根棍子罢了。它能够成为一匹马的性质是因为人们可以骑在上面。即它们的共同的因素,是功能而不是形式。或更确切地说,是形式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就能够满足为了行施功能所需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替代物它们满足了有机体的某些要求。它们碰巧是能用于打开生物和心理之锁的钥匙,或者是那种能投入槽缝内使机器运转的假硬币。”同时,贡布里希又讲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主体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倾向问题·“要把棍棒变成我们的木马,这就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它的形状正好可被人骑;第二,可能是决定性的一点,即有必要去骑。”!贡布里希在这里的重要启发是,在“运用”象征的过程中主体的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以往人们在说到象征、意象等艺术现象时,有一种先在的假设,认为艺术欣赏或创作,只有对应于象征物就能引发情感,象征物似乎就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对应或发现就能发挥艺术作用。这实际上否定了主体的意识作用。某一个物体、物象对于某物的象征,从某一物象中发现象征含义,一是物象的功能,一是需要,就是它的主要方面取决于主体的主动性。功能也要人来发现。“需要”不但可以发现象征物,还可以发现和“改造”功能。贡布里希在这里讲到人类对于物象的模仿的深层原因,是人根据需要对于被模仿物“特有的和有关的方面”进行想象性“自动反应”与对应,而不仅是模仿物体外形。这就是说,模仿带有心理活动和选择性,而且,对其特征的识别有着生物学上的关系。我理解这种生物学上的关系,就是人类习惯于以自身去对应物象,把自身投射到物象上,如把三个苹果看成两个眼睛和一个丑鼻子。这正如维柯说·“人们在认识不到产生事物的自然原因,而且也不能拿同类事物进行类比来说明这些原因时,人们就把自己的本性移加到那些事物上去,例如俗话说磁石爱铁。”无疑,维柯所说的这种现象也属于原型方面的现象。把自然的特殊功能引向人,如赋予人以超自然力一用鱼象征多产,与把人的意志赋予对象一如把人的繁殖过程与粮食的丰产联系起来。原始人类在对外界事物不理解的时候,在对于自然宇宙现象产生疑惑的时候,必然地以自身的需要和自身的特性去感悟它,去“改造”和神化它,使之拟人化,将这些感觉经验同化为心理事件。

人类的形式感的普遍一致性,对形式结构的把握能力,与心理的对应,赋予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在后来的反复发生性和功能上的普遍一致性,这一过程,是从人的形式感与物象的形式结构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原型生成环节的一种描述。

以上分析并不排斥人类实践在原型生成过程中的意义,关于这一方面,即原始意象的生成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可以参照李泽厚关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解。他指出: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认为,自然形式与人的身心发生同构反映,便产生审美感受,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有悠久的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劳动生产作为运用规律的主体活动,曰渐成为普遍具有合规律性的性能和形式,对各种自然秩序形式规律,人类逐渐熟悉了、掌握了、运用了,才使这些东西具有审美性质。自然事物的性能(生长、运动、发腾和形式(对称、和谐、秩序等)是由于同人类这种物质生产中主体活动的合规律的性能、形式产生同构同形,而不只是生物生理上产生的同形同构,才进入美的领域。因此,外在自然事物的性能和形式,既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是美的存在,就具有审美性质,也不是由于主体感知到它,或把情感外射给它,才成为美,也不只是它们与人的生物生理存在有同构对应的关系而成为美,而是由于它们跟人类客观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合规律性的性能、形式同构对应才成为美。因而美的根源出自人类主体以使用、制造工具的现实物质实践活动作为中介的动力系统。”社会实践作为中介,可以说是沟通人的生理与心理、本能与文化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桥梁。

同类推荐
  •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研究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研究

    本书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来源及概念的认识着手,论述了伊斯兰法中国本土化、回族化。本书的其他章节包括伊斯兰习惯法的特征、主要内容、功能、与国家法功能的调适等几方面。
  • 文化创意策划学

    文化创意策划学

    本书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运作程序及技术路径等,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阐述。
  • 客家圣典:一个大迁徙民系的文化史

    客家圣典:一个大迁徙民系的文化史

    本书是“元亨文存”系列之一,为客家族群研究,选取《客家圣典》全书,以及《客家文化史》等的精粹部分,讲述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填补了世界民族大迁徙中所缺的另一半,将文化迁徙激活的客家式的命题,提升到哲学的、人类学的理论高度;把客家民性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的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热门推荐
  • 星际兑换

    星际兑换

    末世降临!异界重合!天灾人祸,荒兽横行,人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安乐园。秩序崩坏,强者为尊,新纪元只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世界,小小萝莉一枚,只手张弓,满弦出箭,箭出必沾血。“我不是高高在上的女王,也没有你们想象中的坚强。我所要的,只是一片不被打搅的天地,和值得我守护的人。”多年后,夏诗青站于高台,俯瞰下方无数人类。在其身旁,一只扑打着肉翅的小精灵,举着肉拳,捏着嗓子,身体一晃一晃:“克里~你们想要当我的男主人?记得抱我的大腿哦!克里~克里~”
  • 重生之娇女有毒

    重生之娇女有毒

    不久前还对她冷言冷语的某男,忽一日却对她温柔备至?替他手撕渣男,脚踩白莲?“王爷有病?”“……”……新婚次日被诬陷而亡,换颜重生,步步追凶。当真相层层剥离,她才发现那场诬陷,是一场蓄意的谋杀。有人说,“我布下一局棋,你是我的棋子!我若死,你也不能活!”他说,“谁欺你,我灭谁!老天收你,我反了那天!”
  • 引香诡话

    引香诡话

    引香既燃,神鬼皆杀。一家隐藏于北方胡同中的香铺,一种穿越轮回六界的香,岑今今,因为偶然成为这家香铺的店员,自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陷入一系列波云诡谲的事件中……野史传说,怪力神乱,听君语。————————分割线————————————本文以男女主的故事为主线,以各种神话传说野史悬案为主要构成,每一卷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独立又互相关联。嗯,差不多就这样。可能有点慢热,欢迎大家各种意见。
  • 灵瞳师

    灵瞳师

    这是一个修练瞳灵的玄幻大陆……光明神圣之巅的十二翼天使瞳灵!美艳不可方物的美杜莎女王瞳灵!冠绝辅助的浩天皇冕瞳灵!神秘悠远的九尾天狐瞳灵!以及“风水火土”四大本源的至尊守护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瞳灵,和掌握一方时间、空间法则的【黑白棋子】瞳灵……而这群修练本命瞳灵的人,代号灵瞳师!他们跨越“灰、红、橙、黄、绿、青、蓝、紫、白”九道天堑,最终成为藐视天下的至尊至圣!每晚九点准时更新,大家若觉得好看,千万别忘了收藏!
  • 阳光很温暖

    阳光很温暖

    阳光,今年18岁,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叫做阳颖,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正大光明的男朋友叫李然,通常称之他为李然哥哥,而且是的,你没听错他们两的关系是正大光明的哦!所谓正大光明的意思是说我们俩的关系是双方父母都认同的,甚至于有时候觉得男方父母怎么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让阳光嫁过去的感觉……当然这纯属个人猜想。
  • 仙生有你

    仙生有你

    只不过是剑走偏锋一不小心刺错人没救下自己的师傅,怎么会料到他一朝重生成脑残?师傅作死,徒弟背锅。九重之战后,折醉仙君就问过将骨,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那大概是没能救下师傅。”封渊重生回来之后的很久很久,折醉仙君又提起这个问题,将骨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那大概是没能救下师傅。”顿了顿,看向身边正在和自家儿子抢吃的男人接着说道“让他成了脑残。”旁边的封渊:“哈?折醉,桃花林见。”折醉:“关我啥事?你为什么打我!”从此以后,折醉仙君再没提起过这个问题。看腹黑师傅如何扮猪吃老虎攻陷冷傲女徒弟!
  • 前世今生不负你

    前世今生不负你

    前世今生,你还是没有回答你爱不爱我。前世今生,是谁欠了谁,是谁种下了一份缘
  • 最强特战教官

    最强特战教官

    作为一线特种作战部队的军官,张焱突然接到了一个教学任务:把一群菜鸟操练成合格的特战军官。多能射击、格斗刺杀、土工爆破、野外生存、武装泅渡、高空伞降、特种驾驶、情报分析、敌后渗透、伪装潜伏、刑讯和反刑讯……。从原始森林到沙漠戈壁,从雪域高原到热带雨林,从苍茫草原到城市街头,从万米高空到蔚蓝深海……。在刀尖上跳舞,与死神肩并肩;努力突破自我,不断挑战极限。PS:这是一本记录普通人如何成为合格特种兵的书。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肠道病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肠道病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 终极透视神医

    终极透视神医

    一伙刚得手的盗墓贼不敢走高速,开着辆皮卡沿着二级县道行驶,从车上掉下来一个纸箱子,里面用废报纸揉搓成团包着一面青铜古镜,被崔浩捡到。崔浩在这个小县城里只是个普通的电焊工,因为眼睛经常被电焊打到,近视高达八百多度,摘了眼镜跟瞎子差不多,冷不丁捡到个宝贝,看周围没人,果断拿回了家。谁知照镜子的时候,里面竟然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但不是他自己的“人”,此人自称忘了自己是谁,只记得是被一个老魔头封印到了镜子里。让崔浩叫他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