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500000037

第37章 原型的内涵与外延(1)

(第一节原型的内涵和维度)

通过前面的考察分析!可以说!原型的基本的内涵是相同的!这一概念的逻辑起点是相同的、一元的,即原型是指事物的原始模式!原型并非是“先在”于人的肉体和物质实践活动的先天精神,而是人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对事物本原的追寻的抽象和心灵情感的模式化。而它的外延则是多维的,表现形态也是多样的。它有哲学神学、心理、文化等不同的维度(而其表现形态,则有接近事物本原的“理念”,类似本能的“行为模式”,有作为心理原型的“领悟模式”,有神学领域的“上帝”原型等等不同的角度。柏拉图荣格弗莱等人并没有对此进行区分,而是从各自的理论体系的需要出发去界定原型概念。柏拉图把原型等同于“理念”,是服从于它的先验论的哲学体系。荣格把原型看作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偏重强调原型的领悟模式的作用,突出的是心理之维,同时他努力在寻找从生理本能到心理情感之间的过渡,为此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来源于人类祖先的精神遗传的观点。弗莱则强调原型的文化之维,即它的文化的社会承传性特点,寻找从心理之维到文化之度的联系,为此,他提出了原型置换变形的观点。而在人文科学领域,如文学批评中,对于原型这一概念的运用也因具体的批评对象而有各取所需的现象,有时它被看作是心理现象,是意象的反复,有时被看作是文化现象,有时看作某种观念,有时则专指本能、潜意识等人的非理性的表现。这种现实情况表明了一个问题,原型有其基本一致的内涵,也有其多维的外延。

一、原型的哲学之维

从哲学之维来说,“原型”概念含有原”和型”两个方面的意义。

作为原型之“原”,一方面表示“最初的”、“原始的”和“开端”的意思,就是说它含有“源”的意味,心理原型标志着具体的精神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即最初的、原始的、作为开端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情感即“心源”的出现和存在。另一方面,“原”又有“原来”、“原本”和本质、本真的含义。

关于“原”的形而上学命意,亚里士多德曾作过如下定义(1·(原始)事物之所发始;2·(原始)是事物之所开头;3(原本)是事物内在的基本部分;4(原由)不是内在的部分,而是事物最初的生成以及所从动变的来源,5·(原意)是事物动变的缘由,动变的事物因他的意旨从而发生动变;6(原理)是事物所由明示其初义的。“这样,所谓原就是事物的所由成,或所从来,或所由以说明的第一点;这些,有的是内涵于事物之中,亦有的在于事物之外;所以原是一事物的本性,如此也是一事物之元素,以及思想与意旨,与怎是和极因一因为善与美正是许多事物所由以认识并由以动变的本原。”!关于“原始实是”,亚里士多德说:“事物之称为第一(原始)者有数义一~(一)于定义为始,(二)于认识之序为始,(三}于时间为始。本体于此三者皆为始。”亚里士多德对“原”的这些含义的形而上学解释,应该是与原型之“原”相通的。

作为原型之“型”,它则有这样一些主要含义:1·模子,式样;2·类型;3·事物的范式;4·事物的深层结构;5·能被“反复用”;6·可以“复制”(或复现)。

原型包括“原”的发生和“型”的功能两方面的因素。没有“原”,“型”则无以成“型”,它缺了“型”之具体“内容”“依据”和动因;没有“型”,“原”则可能一闪即逝,无以“定型”并“再现”。原型的内涵大致包含了!1·“原型”即“事物之所发始”时所生成的式样、模型,即事物的原始形态、初始样式。它具有模式的功能,又具有发生学意义,它与人类的本原和本性相关;2·“原型”即“原性”、“原本”,由事物的内在的基本部分和本元因素所决定的事物的特质;3·“原型”即事物的最先的模型、范式(图式);4·“原型”含有“原意”的命意。原意是事物动变的缘由,事物的动变(如文艺作品中的置换变形)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原来的意旨所决定的;5·原型“是事物最初的生成以及所从动变的来源”,它以被确定的原初形态而存在;6·原型有反复发生性、普遍一致性、恒常性、象征性等特性;7·原型可以置换变形。

从一般意义上说,任何原型都具有在对某一事物共相的感觉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范型的特点,任何原型的出现和生成,都意味着对事物普遍特性和共相的心理性“提炼”、“固化”和形式化的完成,也意味着它将作为一种模式”的存在。先验论者认为它是事物固有的本质,是理念,经验论者认为这种模式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的;实践论者认为它是人类在历史实践中积淀的文化一心理结构,是人性的历史生成的结果。

二、原型的生理之维

原型不是生理本能,但与生理本能相关,它类似于作为“典型的行为模式”的本能的反应;原型不是遗传的情感模式,但它涉及人类遗传本能对于外界的相同的反应,因而有情感模式的特征;原型不是与生俱来的意象图式,但借助意象图式“再现”心灵内容;原型以“模式”形态反复“再现”普遍的精神现象,显现人类深层的情感体验。原型以呈现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显现着包括集体意识在内的人的心灵世界的深层结构,即在那些具体行为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类的相通性、共同性,那些相对稳定的心理常量,那些在相似情境中的相似体验。原型的“集体”“无意识”性与“集体的人”的童年的创伤性经验相关,是人类“集体”受压抑并反抗压抑的本能冲动的历史结晶。

人类的生理本能作为人类共同心理反应的生物基础,是原型生成的前提条件和要素之一。原型作为精神范畴不能被遗传,但是人的生理本能可以通过遗传而获得。原型与本能不同,但与本能有着深层的联结。荣格说!“原型与天生的方式意义相同,换句话说,它是一种行为模式。”!所谓遗传的原型要素是指个体身上所天生带来的人类集体性本能,这种本能是人类与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关系中长期形成的,它决定了人在出生后,有可能在面对同样情境时产生相同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具有一定的模式特点,这是人首先在对自然物象特性的感悟基础上把自己的心理意绪投射其中的原因;而当社会现象构成另一种人与“环境”的关系时,人的生理本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人对社会事象规律的把握成为原型生成的另一现实基础。

原型是人面对“环境”而产生的特定心理体验与生物本能的确定形式的契合,这是人的生物本能性与社会适应性、先天生物基础与后天心理反应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类似本能的精神现象。它类似本能又不是本能。类似本能是因为它确与生物本能相关,带有预定的属于先天的性质,具有“集体”的特点;它不是本能,因为它是一种在生物本能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反应,是一种精神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型是与人的生物本能相关的对情境反应能力的确定形式。这种本能是人类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生物类属,在与环境的适应中积累的千百万年祖先的经验,这些经验随着人类进化过程而成为一种自然本性,亦即它实际上已经积淀着文化的因子。在人面临相同的情境时会产生基本的相同的体验(如对蛇的恐惧,对于光的向往等等),并必然地做出本能的反应。而这种本能的反应,才是荣格所谓的世代相传的、人人共有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原型在功能意义上,有确定心理反应向度的作用,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带有预定的模式,或者类似于模式的特性。

生理之维是原型能够体现“集体”心理的生物基础。原型的特性之一是它的“再现”性。而心理情感的再现离不开人的生理反应,如视觉、听觉、感受、体验等。由此及彼,由生理感觉到心理情感,由感性直观到浮想联翩,由表层形式的对应到深层意蕴的领悟,都有生理功能发挥作用。而人的基本的生理本能决定了人的心理反应相似性的方面,在遇到相同和相似的情境时,都会产生相关的心理情感,这是原型超个体性、超时空的原因之一。

三、原型的心理之维

原型的心理之维,是人对外界感悟、体验所产生的共同的心理情感!是个体之间的共同的精神现象人的体验、感悟要依赖于生理感官。共同的情境下的共同的体验和感受产生共同的心理情感个人(特殊)感受中包含人类共同(普遍)感受的因素,这种共同因素决定了原型心理的“集体”性。不同的人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下,有可能产生相同的心理反应,在个体的特殊感悟中有人类共同的体验,而这种体验越是个人化、越是深邃,越能触及人性的深层,越具有集体无意识性。这里的原型实际是一种由集体性所体现出的心理情感的普遍一致性和永恒性,它的这些特性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复再现在客观上似乎就是“先天性”,即原型。

原型所显现出的“原”的原始性和“型”的模式性,不仅仅体现了作为人类共同心理体验载体的那个原型的古老和原始的性质,同时也体现着人类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本身的恒定性、相通性和它的古老原始性。原型形态的类似性和含义的相同性,并不表明原型作为精神遗留物的先天性和遗传的可能性,而是表明了人类生物本能对于心理反应的制约性、类同性,表明人类作为一个有共同特性的族类面临“问题”的相同性与心理情感的相通性。在这里,纵向时间的相通使不断显现的原型方式具有原始古老的意味,而横向空间的相通则使原型有着类似生物本能的普遍性和精神的先天性意味,这就是作为领悟模式的原型的反复发生和普遍一致性。所谓“原型的再现”,只不过是不同时空中人类相似的精神内容的一种相似的显现形式,这种显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实中的人面临着与远古祖先相类似的情境,有着相类似的情感需求和体验,形成了与远古祖先或前人相同的心理机制,在客观上表现为原型的激活和重现,而实际是在相同的生理本能基础上对相似的情境的相似心理反应。再一种方式,是在特定情境中对前人已积累的文化心理成果的利用。

因此可以说,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种可以遗传的完整不变的图式或图像,而是一种类似的或相同的心理现象的反复。它带有记忆的特性和一遇特殊情境“再现”的功能。换句话说,原型的激活、瞬间再现背后反应的都是人性在特定情境下的显现,原型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体现人性内容的特殊方式,而不是先天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作为固定模式的原型本身的激活。人们忽视了这种过程中人的主观的需要及其体现的人性内容!而误认为原型可以作为图式或模式再现原型是一种关系!作为心理现象的原型“再现”,其实是意与象的特殊生成。原型是创造性显现或过程呈现,而不是一般的“复现”或“重现”。每一次原型的所谓激活实际都有主客关系,都是一次需要和功能的契合、心理与情境的融合不同民族神话的相似性,艺术模式的深层类似性,不同个体之间心理的相通性,不是生理结构中“遗传”的精神的共同性,而是建立在人类生物本能相同性基础上的对于环境的一种类似的心理反应。

原型得以形成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人类的心理需求。主要是由匮乏感而产生的需求感。这种需求的核心是创造幻境来消除匮乏感,或者达到自我与自然“力量”的一种沟通、对等,或者人对自然“占有”、“征服”。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原型体现着人类的创造意识和某种愿望。原型的再现带有抒发压抑情感的功能。

四、原型的文化之维

原型的生理之维是原型生成的重要前提,原型的心理之维是原型的内核,而原型的最终“呈现”,原型作为能为人们所知、所见和被后世承传的“纯形式”,则离不开文化。所以,生理之维的原型,是一种共同的相似的生理感受;心理之维的原型,是个体将外界感觉经验同化为心理事件的自我体验和领悟;文化之维的原型,才是具有真正的“集体”性质的、“可见”的、可承传的原型。原型的文化之维,是一种社会性承传的共同的心理。文化意义上的原型是可见的,如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意象,它有反复性、象征性、约定性。

原型的最终生成、呈现、承传等是文化现象,原型的载体是文化方式。个体的心理反应只有借助于文化方式才能显现而被他人感知,或者说是将“心理事件”外化为一种文化方式而得以“可见”。人们所说的原型现象是对以某种文化方式承传的、相同的、有继承性的精神现象的归纳分析推论出的一种结论,而不是原型本身,只有类似现象的对比才能呈现其相同的深层模式,这是一种广义的原型。狭义的原型是“共相”之“根”,这个根也是人依据社会文化承传中可见的现象而追溯推演出的!文化之维的原型所具有的反复性、象征性和模式功能等,可以供人在特定情境下与特定的心理情感契合而生成具有新质的原型模式,显现新的精神现象,这种精神现象以重现的方式出现,但是每一次的“重现”实际都是以主体的需要为动因、以对其“利用”为取舍原则而对既定模式在二次以上的“重复”,是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对应物的契合过程!原型作为文化的特殊载体是解决人的心理匮乏的一种“现成”的经验积累。它在群体的族类的社会性承传中,是人类共同的心理积淀,是群体精神的结晶,变成客观“存在”的精神遗留物。原型是植根于一定的文化模式基础上的心理情感模式。原型的文化之维,也决定了原型的民族特性,它在体现人类性的同时,又有着与不同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的民族性。原型的文化之维在集体性行为中得到显现。

同类推荐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全书共收录来自多家高全国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2009年“中国(宝鸡)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所提交的论文和有关文章。
  • 西方文论史纲

    西方文论史纲

    本书主要是以大的文学思潮为背景,着重介绍在众多思潮涌动中所出现的无法避开也不应当避开的文论家的重要文论思想。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增加述评的分量,加大了篇幅,譬如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论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文论。这是因为俄国现实主义文论对现当代中国的文论学习和研究产生了而且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对于现象学文论、结构主义文论和解构主义文论等等,我们还是加重了介绍比例,那是因为它们的文论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影响作用。但总体上还是秉着一个在“大思潮和大家不可漏”的前提下简洁明晰、提纲挈领地、历时性地介绍西方文论。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热门推荐
  • 小女孩是大佬

    小女孩是大佬

    外表只有五岁的修仙界大佬,吃了睡睡了吃,为了吃一颗小石头大的糖球,把自己噎洗到了陌生人界末世时代,故事从此开始......
  • 青葱为祭

    青葱为祭

    谁都不会想到,十几岁的年纪会遇上那样深沉的阴谋。单纯的他们在那个青春年少的岁月里跌跌撞撞,被伤得体无完肤。当真相被一层一层剥开,除了释然,还剩下了什么?这是两个人的感情,还是一群人的阴谋?误会让他们渐行渐远。除了分开,除了忘记,别无他法。
  • 邪王他今天又在套路我

    邪王他今天又在套路我

    柳顾言一生中经历太多糟心事,而最后悔的事,便是嫁给了容王纪佑羲和与陈少宁交好。如果没有他们,她不会失去一切,她还是柳府那个无忧无虑的九小姐。可是,没有如果。可谁知,一朝重生,她却成了幼年陈少宁,柳府还生活着一位无忧无虑的九小姐柳顾言。某王:来我怀里,我让你拥有一切。某女:我呸,不稀罕。
  • 回归的歌手

    回归的歌手

    装修游击队员李实现偶然认识了一个女雇主。在给她安装保险柜的过程中,女雇主和李实现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为了讨回工钱,李实现决定偷窃女雇主的保险柜,却从中发现了女雇主不为人知的秘密。小说始终穿插着一条若隐若无的暗线:伴随李实现年轻岁月的一名玉女歌手复出,青春不再的她令李实现痛不欲生。小说结尾,李实现开着摩托向着十字路口对面玉女歌手正在唱歌的大屏幕飞奔而去。他死于那场车祸。
  • 大梦千秋辞

    大梦千秋辞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那么一个世界。里面有文定天下的书生,有武可安邦的将士,有为国为民的侠客,还有,逍遥于人世间,只听其名不见其人的半仙。唔,今日这个故事,便是从这半仙……当年出生的桃园县里一家酒馆的少年郎说起!
  • 因果卡神

    因果卡神

    卡术?什么是卡术?卡神?谁是卡神?旅途?什么是旅途?剧情?什么是剧情?
  • 道摇南下

    道摇南下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女主:楠下男主:道摇1V1甜宠随缘网吧内。“楠姐,甜蜜双排?”道摇凑到楠下身边,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不要,男人影响我出剑的速度”楠下嫌弃的说。道摇头上顶着三个黑人问号???过了十分钟。“楠姐,来双排”对方无反应。又过了十分钟“楠姐,求带飞”楠下撇撇嘴。又过了十分钟。“楠姐,吃零食吗”楠下眼睛一亮,“吃!”道摇“噗嗤”一声笑了,楠姐就是楠姐,一颗心只为零食
  • 女皇登基直播

    女皇登基直播

    神仙也有失职,明明是自己的错却要我帮你挽回。好吧,看我穿越为你们带来一代女皇登基的直播秀场吧。
  • 美国[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美国[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1620年9月16日,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轮船载着102名乘客,从英国普利茅斯启航,开始了它跨越重洋的旅程,在大西洋的狂风巨浪中航行了68天之后,抵达北美东海岸。这些乘客开始在北美的土地上建设新的家园,而英国人在北美的移民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此后北美的历史发展峰回路转,英国在北美的移民后裔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美利坚,独立和自由植根于它灵魂深处,为此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经历战火洗礼之后,步伐更加坚定。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之际,一位伟大的总统挺身而出,将国家从危机中拯救。两次世界大战它都在乱局中受益,国际风云变幻之际,荟萃世界英才,国势蒸腾,今日有睥睨天下之势。
  • 强化魔方

    强化魔方

    因魔方而存在的世界,创世神的阴谋,大地上耸立这七十二坐高塔,失去记忆的穿越者,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前任弑神者王革,因一坨屎重新归来,成为一个骨头架子的他,还能成为众神的梦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