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500000044

第44章 原型与文艺(1)

(第一节原型与文艺本体)

在原型研究中!特别是原型批评中!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原型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揭示原型现象!最终为了说明什么?如果仅仅为了说明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的某种相似性,说明原型是先天遗传的远祖精神的遗存,那么,原型研究最终的结论只能是所有的文学都是对于某种模式比如神话母题的重复,或者说创作是集体无意识对于作家的一种驱使。

以往的原型批评,常常难以与带有文化意味的纵向比较研究相区别,亦即着重去归纳不同文学对象中潜在的相似性和继承性,同时总要为某种相似现象找到一个“根”,即一个最先的模式。这种研究自有它的独特的意义,确实能揭示一些较深刻的内容。它的优点在于注意到了文艺现象中对于神话置换变形的现象,具备了“远视”宏阔的眼光。然而这种研究总是在深刻的结论中有着片面性,无论如何解释也只是说明神话作为“原型”是文艺现象的“源头”,文学是在一个既定的模式中变形“移位”。它不利于从更为广泛的联系中去进一步挖掘这种相似性共同性背后的集体无意识心理,解释原型现象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人性内容,因而无法真正说明文学艺术这一人类复杂精神活动的主要特点!难以解释作家创造冲动的现实基础和个人特性这种研究结论,实际只能证明,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基于固定不变的人性!或者说是一种原始人性,后来的文艺现象虽有置换变形,但在根本上却不能脱离早已定型的模式它的成果限于说明“这些现象属于这一原型”这一层次,或者是回答“这一原型决定了这些现象的出现”。而我以为,原型研究不仅应该说明这一原型决定了这些现象的出现”,而且要回答“是什么因素共同决定了这一原型的生成?又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人类要把它通过艺术的方式反复再现出来?”还应探讨,文艺创作“是怎样一面受到原型心理的制约,一面又在突破原型心理中发展?”这样,通过“原型批评”这一过程,既看到人类心灵的共同性)相通性,人性因素的某些永恒性)普遍性,又看到人类心灵的拓展和升华过程,看到人类精神需要的发展和变化。进而从更深的层面真正理解文学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包含着普遍人性与个体特性,意识与无意识,承传与创新等辩证关系。

我们应该正视的是,人类心理活动一方面“千变万化”,另一方面又“万变不离其宗”,人类的情感多样而又相通。人类的共同性)共通性和民族性,是在人类的历史实践过程中自然体现和生成的,它的根源在诸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在人类为生存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文学原型再现的实质不应该只理解为既定的文学内容在模式框架中的重复,而因该看作人类心理情感相通性和共同性的“反复”的表现和变化。

人是能进行创造的动物,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原型。原型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现象,原型研究是研究者概括出的一种深层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型是人创造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原型的内涵是共同人性,原型生成的基础在人类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文艺原型联系文艺本体诸方面,而不仅仅为作品提供模式。

本体论是围绕“是”建立起来的范畴体系,文艺的本体所要解决的就是文艺“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而原型理论在这一点上有其独特的切入角度。

原型理论切入文艺本体的第一个角度及其逻辑关系是原型在文艺史中的模式化)反复性和不断置换变形表明,文艺原型作为一种特殊的超越时空范围的独特载体,使人类文艺活动的取向和追求得到规律性表现!从而使人性的相通性和普遍性得到突现,使人性的历史生成发展变化和承传通过感性方式得到反复显现。

文艺的发展史呈现着恒定与变异的周期性“反复”。换句话说,文艺发展中总有一些永恒不变的因素内在地制约着其基本方向,它们作为基因、本原,决定着文艺之所以为文艺的特性。文艺历史发展过程有时表现为否定、扬弃以至反传统,有时呈现为一种周期性的反复,但不管怎样变化,文艺总是有它自己的“界限”,总是围绕着人类某种心灵轨迹在旋转。这种相对稳定的不变的因素是人对文艺的特殊需求的本性的反映,是在文艺这种特殊精神活动中所呈现的普遍的情感,它以“模式”和“本能”的方式来体现。所以文艺原型的背后有心理原型的深层作用。文艺以特有的方式镂刻了人类精神原型,追寻原型亦即追寻人性、人类精神财富和它的本质,并使远古精神与当下心境相互贯通。

如果说,原型从历史的角度讲,表现为社会运动过程的“重演”和“模式”化的规律性“反复”;从哲学的角度讲,表现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宇宙万物的“本原”的揭示;从宗教的角度讲,是把个体精神的寄托变为集体无意识行为,那么,从文艺的角度讲,原型就是人类艺术地感悟和把握世界的规律性地反复及其置换变形。历史“原型”呈现社会运动模式,哲学“原型”揭示事物规律,宗教“原型”皈依精神家园,而文学艺术原型则是人性的综合地“感性显现”的特殊方式。

文艺是一个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人类精神活动的体系,它不是任何事物的附属物或“副产品”,它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是为满足人类的某些特殊要求而出现的,文艺的发生、文艺的本体意义,体现着人类对于“文艺”这种精神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中,就包括了人类对于原型心理体验的具象化负载、储存、表达、交流等。由于文艺及其原型在人类精神现象里程中所发挥的功能的强大和覆盖面的广泛,以至于人们对于文艺可以作多方面的解释,比如原型意象,向上,可以进行哲学的理念的分析和抽象,向下,可以与人们的心理体验乃至于日常生活情景作对应的分析。文艺对于人类心理模式的反复“呈现”、对于人类心理情感的不断地触发、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激活”和瞬间再现,是任何其他精神领域不能代替的,这大概就包含着文艺的本体性、文艺的本质。

原型切入文艺本体的第二个角度及其逻辑关系是(原型现象反复地证明着文学艺术是人类的本能的内在的需求!

文艺不是简单的物质实践过程的附属物,不是劳动、巫术、游戏、宗教的一种客观结果或辅助方式,而是人类在实践过程形成的一种本性、一种“与生俱在”的欲求!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劳动、游戏、宗教、巫术等,同样也需要艺术。西方学者在研究神话与美学的关系时,通过对大洋洲原始人类生活的考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无疑是独一无二的社会范例”:神话在成为文学体裁或成为“神的故事”、英雄壮举和下地狱故事很久以前,就有了造型表达方式。

“在那里,艺术绝不是一种辅助性活动,也不是为装饰生活而设,而是处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在那里,美学并不像我们生活中一样,是生活中的一个有限部分,是基本需求以外的奢侈物。在那里,它本身就是世界将自己呈现给人类的一个方面,而人的面孔只是世界赋予神话的一种形体。”研究者在对大洋洲土着人的身体和建筑装饰、生活举止仪态等现象分析后,认为,“作为神话表达方式的美学,也是人们对抗环境压力从而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在原始世界的迷茫中,它第一次使事物表现出秩序……世界的秩序,在人们的心目中,最早体现于美学的内在联系,这是人对事物的最早寻求。美学使人和事物之间树起了一道保护人的屏障(在熔化铸造技术和锻冶成型技术确定万物秩序之前,这种美学掩蔽了在深处潜藏的东西,掩蔽了因果神话讲得颇多的初始混沌,原始人就是在这种保护性安排的庇护之下,组织他们的生活和社会;声音、颜色和各种形体,以及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他们受到限制,但也总使他们不断地感到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确实存在着。”研究者还进一步指出原始人类的艺术方式的变异及其特点,“在那些既无文学可言,又无哲学可讲的民族之中,歌舞、头饰和耳环,就是形象化的词汇,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词汇就是思想和智慧。”“这种象征物参加它所代表的内容,并使无形与有形相联系的象征性活动,随着逻辑的进步,朝着更为有意识的象征主义发展……当神话失去力量时,这种象征就会萎缩,成为寓言或形式主义。寓言于是侵占了古典神话的地盘。神话意象,在其地位削弱而仅剩有形式价值意义后,就成了世俗化活动的题目和俗谚。”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与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精神实践,它的源起有人类解除生理痛苦的因素。它是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不断丰富其含义和功能的。人对艺术的需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是建立在生物性与心理性相互关系之中的。文艺发生学的目的不是证明艺术的副产品位置,而是要说明文艺与人性的本体联系。人对艺术的欣赏,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观照人自身,是把自己经历的和不能经历而“可能”经历的生活“重演”。以前的各种艺术起源说潜在的一个危险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附属物,或是一种综合人类各种欲望的大杂烩,而其方法上的失误也许就在于用已经“现代化”的文学现象去推论艺术的发生和本质,用“异化”后的文艺功能推论艺术的起源。

艺术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是人生的一个部分。人与人之间只有相对的对不同艺术形式需要的区分,而没有对艺术的绝对需要或不需要之别。人为了生活得更好而需要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创造性是艺术的特性之一。

原型切入文艺本体的第三个角度及其逻辑关系是,原型体现着人类对于文艺需求的某些共同性和相通性,而它的深层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模式”。

原型不是一般的知识积累和某种知识结构,而是人类由对自身与宇宙关系的理解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模式,一种情感的积淀“定型”和反复“触发”。原型是人类有共同心理情感和基本的普遍的人性的呈现,许多事实和现象证明了人类的这种相通性和共同性,否则,人类就不可能有共同的心理基础,也就无所谓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共同的价值目标。辨证地说,人类既有其具体的人性的差异和区别,又有其相通的共同的普遍人性。文艺原型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情感的积淀。它以一定的“模式”的方式出现,带着千百年以来人类对美的感悟的精神遗存,似乎具有先天性质和“本能”的特性。文艺原型是一种心理体验的模式,也是一种关于“美”的心理模式。美不同于真和善文艺不脱离而又不同于一般社会科学知识和道德律令,就在于它能在“情感”的层次上由此及彼超越事物具体的意义而引发心灵深处的情结。原型是可以被反复引发的情感和心理模式,文艺原型的价值就在于它以其特殊的方式体现和满足世代相承的人类的普遍精神需要,反复地“再现”、“激活”和丰富充实人的心理体验和情感追求。原型理论、原型批评就是研究人类的这种共同性,揭示种种区别后面不变的相对稳定的方面。这是原型批评独特的功能之一。它和比较文学研究对于人类文化文学相异方面的重视或许正好是相对的。

是人的深层的共同的需求与共同的情感反应决定了对于文艺的相似的和共同的需求,是这种需求的本质上的相似性决定了艺术创造中的模式的形成,一句话,不是先天的精神作为图式的遗传,而是与先天性相关的人的本性及其在类似情境下的心理需求与创造的“情境”的契合形成了原型意象;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图式,而是相近的境遇、相似的心理需求与共同的虚拟情境几者的契合,它不是静止的图画,而是动演的过程。

原型切入文艺本体的第四个角度及其逻辑关系是,原型现象证明着文艺起源有人的生物学之维的要素。

艺术的起源,是人的社会性的需求与生物性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应该从人的生物学与社会性结合的角度寻找艺术的起源。

文学艺术有协调压抑与释放、禁忌与宣泄的关系的功能,满足怀旧与好奇心理的功能等等,这些功能的发挥就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实现,但是这种精神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与人的生理的方面截然分离的。人的社会行为本身就有生物性作为基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人的社会实践无论如何离不开生理基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生物性,共同构成人的本性。人对文艺的需求,人对某种文艺功能的特殊需要,与人的生理需要也非截然割裂。通过文艺活动,或者寻求心理的解脱,或者寻求精神的升华,或者寻找剌激,或者得到灵魂的净化,等等,也不能说与缓解某种生理的紧张无关。所以,要在人的社会性与人的生物性的相互关系中去观照艺术的起源和本质。以往的游戏说、宗教说、劳动说、巫术说等等,都是从人的社会性维度去说明艺术的起源。

原型与文艺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不是否定原型所具有的“先天”的性质,而是对这种“先天”性的产生基础和原型在后代人的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做出有现实依据的解释。这有两方面的文艺实践的现实根据(一方面,如本书第九章所述,原型的反复出现,原型的超越个体世代相传,有着生物维度的因素,它与人的感性密切相关,与人的生理本能作为基础相关。另一方面,大量的文艺现象表明,虽然理论家力图要区分艺术欣赏中的美感与快感、审美性与功利性的界限但是实际上这种努力或许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结论,或者是程度上的区分。纯粹的离开生理需要或功利目的的精神价值的实现是否就是一种至上的目标,是否就是艺术价值实现的普遍规律,也许并不是不值得怀疑的,这个问题上的“常识性”知识,限制着人们对它的实事求是的观照。

(第二节原型与作家创作)

原型是创作中的无形之形。

同类推荐
  • 巴人寻根

    巴人寻根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历代散文(上)

    历代散文(上)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热门推荐
  • 玩火之格细寨

    玩火之格细寨

    一个可怕的梦,一首奇怪的歌,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神秘的女人,揭开一段沉痛的历史,讲述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 空洞寒楼

    空洞寒楼

    一个人的感情纷杂,一个人的想法,或许偏激,或许忧郁,或许压抑,只是一段一个人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时间的断代层,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我叫它落花王朝。
  • 出闺记之扯个王爷来背锅

    出闺记之扯个王爷来背锅

    是夜,淅沥的小雨终于停了。春末夏初的天儿已然显现翻脸比翻书快的脾气,云很快散去,弯月挂上枝头……
  • 小恶魔之无敌召唤

    小恶魔之无敌召唤

    这是一个被称作为“恶魔”的超级婴儿在异世星球的爆笑成长之路……******邪恶的分隔符******作者友情提示:本文全程无厘恶搞,娱乐至上,希望能够大家在劳苦奔波中减减压,只要您笑了,就请高抬贵手收藏推荐一下,这本书也就成功了一半。小恶魔群:134868755******邪恶的分隔符******
  • 暖可可de微笑

    暖可可de微笑

    贝可的母亲宁乐是一个基督徒,贝可却从不相信神灵。但在见到靳安的时候,她愿意相信这个世上有神灵的存在。面前这个人虔诚的模样,就像超脱人世的神一样。后来,他是她的病人,他是她的心理医生。再后来,他们成了兄妹。
  • 雪纪南山

    雪纪南山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 战神联盟,古界奇旅

    战神联盟,古界奇旅

    一次与邪恶的战斗,却无意中打破了两个世界的平衡………“为此,你们要付出代价。你们,别无选择!”面对陌生的世界,他们将如何适应?面对重重困难,他们该如何克服?面对阴谋,他们,又是如何选择?选择逃避?选择打破?不,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控自己。
  • 全球高武之我从不打架

    全球高武之我从不打架

    苏浩穿越到了全球高武世界,就在他准备抱好方平大腿大杀四方的时候“叮—和平生活系统加载完成,祝宿主和平每一天,享受幸福生活。”从此,苏浩从不打架只杀人!
  • 奥兰编年史

    奥兰编年史

    一块大陆的兴盛衰败,数个国家的始起终灭,从古神造世到人类崛起,从剑与魔法到科技革命。
  • 武天武地

    武天武地

    神武之境谁为峰?一遇道法万技空!武破苍穹,逆乾坤,挣束缚。武之极境,天地变,驾万物。一双无形的大手,遮天蔽地,一场巨大的阴谋,改天换地。请看主角萧风,如何力破苍穹,凌驾众生之上,揭开重重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