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9200000040

第40章 新府繁昌记

是年,镰仓始终沉浸在工匠们的号子声和手斧的劈砍声中。新年的初春,也在手斧的劈砍和石匠的歌谣声中度过——奔赴镰仓,奔赴镰仓。

如今,这句口号已经再不仅只属于军队,它已经彻底成为了民间的一句口号。

“到了镰仓,自然便有活做。”

由东国向北,各国之间的往来要道上,每当旅人彼此询问“阁下此去何处”时,对方都必定会回答:“镰仓。”

铁匠、漆工、木匠、泥瓦匠、织布女、雕刻师、浣染工们携妻带子,率领徒弟,肩扛道具,牧主驱赶马群,寺院僧侣结伴而行,甚至还有带着大群女子却不知做何营生的商人——众人向着相模的新府而去,为将来的生计而扎下了根。

“真是奇事。”

有人心存怀疑。

因为他们无法找出其中的理由。

眼下,镰仓正大兴土木。镰仓大人的众多御家人都在构筑新居,而跟从他们的那些将士们,也开始成群结队地建造住所。明白了此中缘由,那么也就任谁都能想象出镰仓此时的繁华景象了。

然而,若是仔细想想,其实这也是一步险棋。原因就在于,当今的天下,依旧尚自掌握在平家的手中。

虽然由东国到常陆、信浓附近的地区已全都屈服在了赖朝的武力之下,但奥州的藤原秀衡却依旧未发表过任何宣言,表示愿与源氏联手。

更何况,相模以西的地区,依旧是平家一色。即便失去了东国,平家也依旧还拥有着京城以西的中国、九州、四国及伊势等地盘。

综合财力与人力的分布来看,平家其实并未将其根基扎于东国。西国,其实才是平相国多年扶植经营的地盘。

——深明这一点的人,均以担忧的目光旁观。

“镰仓,镰仓,众人都纷纷倒戈投奔,却无人知晓镰仓大人的实力。与其轻易迁居,再遭战火,最终流落街头,还是暂勿轻举妄动为妙。”

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庶民中颇有见识之人。毕竟,从理性上来看,眼前的景象实在是太过令人费解。

之所以会说此事令人费解,首先便是因为:半年时间里,虽然在局部性的合战中获得了胜利,但镰仓大人的手中,却并无太大的财力——若是能够一举攻上京都,夺下中枢政权的话,倒也还值得考虑。

众人之中,也不乏持此说法之人。

尽管那些有识之士的话语听来确实不无道理——但是,民众却依旧不断地向着镰仓拥去,而且其数目还在与日俱增。

而后,到镰仓落脚之后,众人便会各自发挥起自己的手艺,开始精力充沛地劳作。没有人神情郁郁,更没有人游手好闲。马匹,耕牛——甚至似乎就连家犬,仿佛也在奔忙劳作。

为何会如此?

根本没有闲人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众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劳动,被人们看作一件快乐的事。他们的神情,也比在任何国府时都更欢愉开朗——同时,“一切才即将开始!”“整个世间,都将焕然一新!”

众人都不停地说着这样的话。

人们总喜欢建设。比起留在建设已毕,正渐渐走向腐朽的平家的地盘上伸着不安的懒腰来,人们更喜欢吃着粗茶淡饭,满身汗水泥水,在能够与他人谈论未来的天地之中生活。

然而,牵动着众人之心的,却并非镰仓此地。这股力量来源于人。而且,只来源于一个人。

此时,听闻镰仓的状况后,平家一方的内部之中,悄悄萌生了一股致命的担忧之心。

太政入道身染重病。

“近日来,达官显贵们车马往来,莫不是有何变数?”

尽管京都的庶民们也开始隐约觉察到了些什么,但自打去年初头至年底,人世间的变数,已可谓是从未间断过了——

“或许是又有何变数了吧。”

与镰仓的民众不同,此地的庶民,早已和上流社会相距千里了。

“无动于衷的一门”那种从不反省自我的作风,已经彻底影响了整个地区,不论发生了何事,庶民们都始终沉溺于“无所惊惧”的习性之中。

东国有赖朝。木曾方面有义仲。

九州有肥后的菊池。丰后、肥前也响应源氏,向着大宰府发动了进攻。

——四国的伊予、吉野、奈良、近江、畿内,暴乱频发。众人纷纷起身反抗平家。

等等等等——虽然不乏认定人世间必将天翻地覆之人,但更多的,却依旧是无动于衷。

“哦,又暴乱了吗?”

上层社会的无动于衷,庶民之间的无动于衷,其性质虽截然不同,但不论如何,京都那种陈腐、怠惰、轻佻的气氛却丝毫没有任何的改变。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情状之下,去年岁末,清盛入道却也在听闻南都众人有不稳动向之后,立刻派遣重衡朝臣率三万余骑,于奈良烧毁了以东大寺、兴福寺为首的许多伽蓝堂塔,不光将大乘小乘的圣教、国内第一的大佛秘佛悉数烧尽,更斩杀了一万余名奋起抵抗的僧兵——

此事发生的当时,即便是那些早已无心无肺的人们,“南无——”也不由得念起佛号,彼此述说数日之间茶饭无味的内心感受。

就在此事尚自鲜明留存于记忆之中时,到了今年,养和元年的闰二月,“听人风传,入道的性命已危在旦夕。”

虽不知最初究竟是何人说起,但听闻了清盛病笃的传闻后,人们尽皆说道:“看,这便是佛祖的惩罚。”

人们将一切的罪责都归咎于此事,却丝毫不去判断其真伪。关于入道的病情,立刻便传出了种种奇怪的谣言。

平家从未公开提到过入道的病情,普罗万民也无法立刻便能知晓其究竟,然而,众人对此却各执一词。有人说,入道高烧不止,其痛苦呻吟之声甚至连侍所也能听闻;有人说,平家令百名苦力汲来千手院的冷水,装满石船,欲图降温,结果冷水却立刻化作热汤,沸腾翻滚起来;还有人说,昨夜,拖曳着八叶之车的阎王使者,带着火焰从天而降,“吾乃阎王夺魂之使也。冥途无常相迎,一门中刀剑弓矢、金银珠宝,尽皆化为尘土。速速动身。”

尽管其话语几乎烧至大殿栋梁,但在二位大人的用心看护与加持祈祷的众僧的诵经声中,不久之后,冥土之使也于天明时分消逝——世间万民议论纷纷。

然而,如此风闻在京中四散传播之时,其实清盛早已撒手人寰。

二月四日,傍晚时分。

清盛并未留下任何遗言。

临终之日,清盛唯只说过一段话。

“众人皆在吗……此生之中,老夫唯有一件憾事。当日,老夫曾饶过赖朝一命。汝等切不可败亡于赖朝之手。汝等无须月月为老夫供奉祭拜。与赖朝一战。唯有如此,汝等方能重生,之后再来祭拜老夫……汝等定要取下赖朝首级,供奉于老夫墓前……取下赖朝首级……”

清盛之死,令日本震骇不已。

不论是赞扬清盛之人,还是毁谤清盛之人,众人心中都感慨万千。

人。

众人心中都不由得如此想道。

镰仓之海,夏日临近。

河口上,停泊着奥州船、京船、西国船。建成后尚只有半年时间,但由此上岸的货物,却已可谓数量极多。

“真是快啊……每次船只靠岸,仿佛都已变得更为繁昌了啊。”

往来于奥州的船只横泊于滑川河口,一名男子立于船上,喃喃念道。

“喂,我到鹤冈去祈求海运平安,你们大概准备到化妆坂去吧?可别喝得太醉哦。”

此人约莫五十岁。不只是其装扮,整个人都透着一种非凡脱俗的气宇。

此人正是金贩吉次。

当日,听闻三浦义连邀请赖朝前赴三浦宅邸纳凉之事后,吉次便赶忙前去观看队列——赖朝的随身众将之中,必有九郎义经的身影。

“从旁一瞥便可。”

吉次于稻濑的松树林中等候了一阵,便看到了毛利冠者赖隆打头,赖朝骑马率领大批武者的队列——如此阵势,必不会容许民众驻足路旁观看。心中如此一想,吉次便赶忙爬上了佐贺山。

眼见赖朝行至佐贺山下的海边道路,出门相迎的五名下人一齐下马,拜伏于沙地之上。

“老将军,老将军。”

突然,三浦义连高声叫嚷起来。

“是叫老夫吗?”

上总介广常在马上扭头观望。

所有将士尽皆下马,拜伏于沙地之上,却唯有他依旧不曾下马,昂首挺胸。

“老将军何故不下马?大人已到。”

听闻义连再次出声叱责,老者亦厉声喝道:“老夫广常,正因尚未年迈,方才如此。老夫与三浦大人家风不同,我父子三人,身为东国武门,从未下马行过礼——身为马上武士,自当于马上致礼。此乃老夫家门之中最重之礼节。”

直至最后,广常亦未跃下马背。

赖朝只得苦笑。

有此倔强心性之人,绝非只是老将一人。赖朝所拥兵将,尽皆如此。或许,这便是坂东的原野与山川中长成的铮铮铁骨吧。如今,镰仓的新府之中,聚集着数万有此铁骨之人,惹是生非。若是众人皆为喧哗吵闹而计较,那么即便是一兵一卒,也无法再继续在镰仓多住一日了。

“此处便是令尊大介义明的宅邸吗?”

众人于义连的宅邸中安坐。赖朝一边啜饮着美酒,一边愉悦地向当日之主问道。

冈崎四郎义实已喝得酩酊大醉。趁着醉意,义实便如年轻人一般吵闹起来。

“大人。不知可否将大人身着的水干,赐予义实?”

赖朝一笑。

“此物吗?”

赖朝脱下水干,抛给义实。

“感激不尽。如何?如何?不赖吧?”

义实便如孩童一般,立刻将水干穿在身上,向众人炫耀道。

冈崎四郎义实立刻便将拜领的水干穿在身上。

“众人且看——如何?如何?”

义实便如孩童一般,拉开左右的袖口,向着在座的众人炫耀起来。

上总介广常当即模仿着义实的口吻说道:“真是可惜——众位觉得如何?大人,与其将水干赐予义实,反倒该赐予老夫上总介哪。”

四郎义实调笑道:“哟,敢问老者有何功劳?”

“何出此言?若论功劳,老夫自不逊于阁下。”

老者亦不肯服输,说道。

两人皆已半带醉意,且都是性情暴躁之人。四郎义实立刻满脸通红,凑近广常眼前。

“什么?”

老将广常当即回应:“今日之事,后日老夫必与阁下清算。”

“留待后日?可笑可笑。又为何不今日清算?老不死的,有种到海边来!”

即便是当着赖朝的面,众将亦是如此性情。

赖朝也只得苦笑。

此时,今夜之主三浦义连赶忙发话。

“两位究竟谁是平家之人?”

义连看着两人,出口责问道。

一听此言,两人立刻沉默不语了。

“在下义连备下筵席,难得邀请主公至此乘凉饮酒,两位在此私斗,究竟算得怎生一回事?两位已非年轻之辈,还望自重。”

义连斥道。

由此日起,赖朝便开始对义连另眼相待。不愧是三浦大介之子。

是吗?

说罢如此一句,赖朝却也并未对冈崎四郎和老将广常心存太多看法,也未对两人那种旁若无人之态加以叱责。

相反,老者心中,能有如此粗暴、直率、豪放、天真的性情,反而更如未曾雕琢的璞玉一般。赖朝眼看着两人,一种怜爱之心油然而生。

武士——镰仓武士!

先前从未有人告诫,也从未相互商议,众人心中却有着共同的自负——不,自己身上的如此气概,如今已然令新的社会为之沸腾。

武士——武士之道。

众人并未在口头上提起过,然而,他们却已在自然的行为中流露了出来。

其中之一,喝得酩酊大醉,开口向赖朝讨要水干的冈崎四郎,近来也流传着一段关于此人的佳话。

冈崎四郎正是先前于石桥山战死的佐奈田余一的亲生父亲。前些日子,赖朝手下擒住了当日斩杀了余一的长尾新六。

“让他为子报仇吧。”

赖朝心怀此念,便将此人交给了冈崎四郎。

然而,不料俘虏新六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者。牢舍之中,新六不分昼夜地念诵着《法华经》。

“今夜一定要动手……”

身为余一之父,每天夜里,冈崎四郎都会手执太刀,悄悄来到牢舍门口。然而,每一次,他都会静心入神地去聆听起《法华经》的诵经之声,“咦……”

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了数月之久。

最终,冈崎四郎来到赖朝面前,请愿道:“在下已手刃仇人——在下并非为子报仇,却已彻底将心中的浅虑怨念杀死——在下如今之心愿,便是请大人向长尾新六的亡骸赐下法衣,另行放逐吧。”

赖朝自然点头允可。镰仓众人的心底,都暗自留藏着如此血泪。

近来,奥州船极少向京城方面输送货物,反而将大部分的物资,都运送到了比京城更近的镰仓。

金银、铁砂、纺品、漆、纸等,于此登岸的货物数量庞大。有时,船舳插有浅黄小旗的奥州船几乎占满了滑川河口,情状蔚为壮观。

这些物资与船舶,其实全都要随吉次的想法而动。对他而言,眼下正是期盼已久的绝好时机。赖朝起兵的同时,一跃成为天下巨富的时机,也催促着他高举了商法之旗。

镰仓缺少金钱。

即便有再多的坂东武者聚集而来,光有武力,却缺少养活大军的经济力,实在是令人难以安心。

自古以来,东国便缺乏财力。平家文化的长年绚烂,同时也意味着地方的疲弊与枯竭。

“镰仓大人也并非坐拥重金啊。一众武者的弓箭,似乎也大多是手工打造。唯有大将,手中方才执有长刀、太刀这等逸品……不过话说回来,此地的马匹,却可堪称逸品呢。”

众人大多如此评说。稍有商才之人,都必会想到镰仓的创业虽颇为景气,但经济方面却实在令人难以放心。

商人们尽皆抱持如此见解。自然,平家早已安排下了哨卡,欲断绝通往镰仓的各条贩路。

当初,听闻经济方面的奉行北条时政因此大为头痛之后,自去年起,吉次已经设法向镰仓输送了三四次自己所能动用的物资,但其间,吉次甚至连一次“请阁下开价”,或是想要什么的要求都没有提出过。即便是奉行北条时政召唤议事之时,吉次也从未亲自前往过。每一次,吉次都会派出自己的股肱之人,代替自己拜会时政。

分明如此,可每次船只停泊于镰仓之时,吉次几乎都不在船上。他在街上四处闲游。遇到小贩或是工匠时,他便会拽住对方,不停地打听街镇上的各种传闻,与下级士卒关系亲密,再或者就是跑到化妆坂却花天酒地。每一天,吉次的日子都过得优哉游哉。

于三浦义连的宅中乘凉之时,谁曾与谁喧哗超过过,或是佐奈田余一之父冈崎四郎心怀仁慈,最终放走了杀子仇人长尾新六——即便是这些上层社会中的消息,也立刻便在整个镰仓之中不胫而走。如此状况,与其说是镰仓尚自缺乏紧密的社会组织,倒不如说是镰仓的家人阶级尚未有过隐瞒这类事情的想法。

私人行为中,若有损颜面,便是有损颜面,若有所疏忽,便是有所疏忽,如有错失,必定受责。隐瞒事实,则被当成了耻辱中的耻辱。开口闭口,“且知耻吧。”

众人皆将雪洗耻辱,尊为了仅次于性命之事。

较之法令,吉次将信用赌在了这种自然由人们心底萌生的新秩序上。尽管他已将数量庞大的物资暂借给了镰仓大人,但他却从未向时政或是镰仓大人要求过任何的纸墨文书。

吉次心中一直惦记着,希望能见一见义经。

“却不知他是否依旧安然无恙?”

吉次颇为担心。

对于义经的前途,吉次心中始终有种如同面对亲生孩子一般的担忧。

自鞍马至奥州,手中牵拽着义经的命运之绳的吉次,其后也自然常常在暗中观察着义经的成长。

较之伊豆的赖朝、木曾的义仲来,“唯有此人。”

心底之中,吉次已将未来的大计,全都寄托到了义经身上。

“除九郎大人外,再无他人足当此重任。”

吉次心中甚至有如此想法。

“之所以镰仓大人能抢占先头,不论从地理、身份,还是从年龄上来看,皆理当如此。简而言之,反抗平家的众人,尽皆将镰仓大人的身份条件,当作了一面大旗。众心之望,却并非欲以赖朝此人为尊。”

吉次如此认定。

而对于现状,吉次总认为,实力足以超乎世人者,必定“非九郎大人莫属”。他对义经的观点,并无丝毫改变。

“——然而,世间之人,却又有谁明白九郎大人的真价?”

如此一想,他便又感觉理想与现实之间,相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为了寻见义经,每逢路上与武者擦肩而过时,“阁下可知镰仓大人之弟,九郎公子大人居于何处?或者说,莫非他与兄长一道,居于大仓乡的御馆之中?”

吉次都会开口问道。

“镰仓大人的舍弟?”

对方总会面露一副欲图开口询问“还有如此人物吗”一般的表情。在下层武士之中,几乎就无人知晓义经此人的存在。

“九郎公子便在大仓乡之内。”

其后,吉次终于从出入于北条家的官吏口中探得了如此消息。但他却始终无法接近义经。毕竟,大仓乡的城郭,并非仅只是镰仓大人的住居,同时也是东国军的本营所在。

——于是,今日。

听闻赖朝外出应邀前赴三浦义连府邸之事后,“此中莫不会便有九郎大人?”

吉次远远眺望着行进的队列,期待着义经的出现。然而,直到最后,他也未能在那众多的将士之中,发现义经的身影。

数日之后。

当吉次来到常去的雪之下村的老妪经营的小店中歇息之时,只见两名青年正由比滨纵马驰向八幡道。

“兄长,兄长。”

落在后边的年轻人倏然停马,叫住了向着前方奔去的年轻人。

“此处有糕。这户人家有糕出售。”

后方的年轻人用手一指。

“怎么,忠信?为何便如孩童一般?”

走在前头,貌似兄长的年轻人回首一笑。那名叫“忠信”的年轻武士道:“在下已是饥渴不堪。畅游一番之后,在下已感腹中饥饿,加之喝了几口海水,喉头也干渴不已——兄长,不若在此暂歇片刻吧。”

说着,忠信便已跃下了马背。

兄弟二人的发音之中,似乎带有一丝奥州口音。吉次听在耳中,自然清楚分明。二人既对吉次感到亲切,同时却又感到一丝疑惑。

“此二人究竟是何处的家人?”

吉次不由睁大了眼睛。

看情形,二人似乎刚自由比滨畅游归来,脸色黝黑。两人毫无顾忌地吃糕喝水,谈笑风生。

“饱了。兄弟,上路吧。”

正当两人解开桩子上的缰绳,准备飞身上马时,“——啊,敢问二位。”

吉次站起身,开口向兄弟两人说道。

“……何事?”

兄弟二人在马上回应道。

“恕鄙人冒昧,两位莫不是跟从九郎义经大人,自奥州来到此地的武士?”

“什么……阁下为何会知晓此事?”

“鄙人也来自奥州……方才听二位谈话之间……”

“如此说来,阁下也带着奥州口音——阁下来自奥州何处?”

“栗原乡,不过多数时间居于平泉的国府。”

“哦……阁下可是到镰仓做买卖的?”

“正如您所言。”

“敢问大名?”

“此处人多耳杂,不知鄙人可否跟从两位前去?”

“阁下欲往何处?”

兄弟二人对望一眼,面露难色。

“便到附近无人之处一叙便可。”

“我等可要纵马前行。”

“不必担心。”

“走吧,兄长。”

兄弟二人并驾齐驱,一同冲向了炎炎烈日之下。灰白的尘埃,散落到田畦的豆叶之上——吉次将茶饭钱递给老妪,随后追赶。

兄弟二人正在马背上交谈着什么,但看样子却似乎并不打算彻底甩掉吉次。不久,出了雪之下,来到八幡之下时,两人纵身下马,于杉树林下等待着吉次。

“方才真是失礼。实不相瞒,鄙人是一名金贩,名曰吉次。”

行至此处,吉次方才报上了自己的姓名。兄弟二人一惊,立刻睁大了眼睛。尽管京城镰仓之人尚不知其名,但奥州国府之中,吉次之名却无人不晓。

“阁下便是吉次?”

虽然身负盛名,但吉次却衣着朴素。兄弟二人再次审视了一番吉次的穿着打扮,但目光中却并无怀疑之色。

“既如此,阁下叫住我兄弟二人,又为何事?”

“鄙人期盼能见一见九郎大人……还望两位成全。”

“阁下若有要事,自可前往大仓乡御馆登门求见。”

“如此秘密相见,不但有利于九郎大人,同时也是为了鄙人。如此,对双方都好……若鄙人公然报上姓名,自也并非不能相见,但鄙人却并未曾如此。直至今日,鄙人一直在苦等良机。”

“若是未曾问过大人,我等可不敢擅自答应阁下——但是,出于同乡情谊,我兄弟自会与你通报大人。”

“不知二位明日是否还将到由比滨畅游一番?”

“暂且不知。若是有空,自然会去。”

“鄙人便在海滨等待二位回音……对了,不知二位尊姓大名?”

“在下佐藤继信,此人乃在下舍弟忠信。”

兄弟二人再度翻身上马,纵马向着蝉鸣身处驰去。

同类推荐
  • 第22号妻子

    第22号妻子

    一不小心,相爱的两个人就会忘了彼此。多年的婚姻让我和丈夫威廉几乎忽视了对方。相恋时他身上吸引我的那些优点,如今看来也不再顺眼。他被公司裁掉后终日在家做煮夫,我本想安慰他却说出难听话,他则更加漠然。我们成了同居一室的室友。
  • 乡村三部曲之跨越千年

    乡村三部曲之跨越千年

    田永华乡村三部曲在创作风格上有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在作品的情节、场景、人物、语言中,深度注入乡村情结和基于农民大众的人文关照。作者没有停留于重大历史背景下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笔墨挥洒到农村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群体身上,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去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抒发他们的离愁别绪,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让他们真实、可信、鲜活地走到读者面前。所有这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田永华是松滋人,在故乡的土壤上默默笔耕,同时又静静汲取这片大地的营养。
  • 清水微澜

    清水微澜

    本书分为“德里印象”、“江南 之旅”、“诗歌”、“重逢安妮宝贝”、 “博客”几部分。
  • 较量

    较量

    三江晚报记者鲁一鸣发现农民工于国政索要二百多人的工资不果,最终跳楼自杀,鲁一鸣被在众多有良知的人的帮助下,对于国政的弟弟等农民工的命运予以关注。揭露国有企业在经营和改制中,以金长永、林芳菲、林伟为代表的不法之徒,巧立名目,假公济私,大量侵吞国资产的恶劣行径。
  • 幽灵猎手

    幽灵猎手

    托马斯·卡耐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灵异事件调查者。眼下,我们的思绪正跟随他穿梭在英伦三岛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老宅、古堡和教堂中。喋喋不休的吵闹鬼、自行开关的房门、无形无踪的幽灵马……卡耐奇发现,有时候他面对的是强大的恶灵,另一些时候则是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古邪主

    万古邪主

    天凰元年,太凰女帝统一仙武神界数千大陆。建神国,号称“凰”,威临仙武界。煌煌之威,九界十地,号令之下,莫敢不从。天凰元年初,仙武神界十大至尊之一,封号“太虚至尊”,太凰帝师,亦是太凰女帝的未婚夫,苏跃,在两人订婚的日子,突然盗取镇国神物“神火珠”,太凰女帝愤怒之下,令余下九位至尊追杀,苏跃不敌,自爆于仙武禁地跃天崖,仙武神界第一人,就此陨落。掌神火之珠,修逆天邪法,承上古神脉,炼万世邪性!这一世,苏跃誓要为一代邪神至尊!威临天下
  • 金融街没有爱情

    金融街没有爱情

    「以后去了下家,不要轻易挑战你的老板。别指望把老板当朋友,可也不能把老板当敌人。尝试把老板当成客户,寻找卖点,推销自己;好好经营,争取共赢。」 北京金融大街7号英蓝国际中心18层,是徐佳慧回北京后的上班地点。她从伦敦回北京做TMT并购,却发现挖自己回来的MD方含笑是个臭名昭著的年轻女人。她惯于逢场作戏,尤其懂得在企业高管跟前惺惺作态——于是在业内混得风生水起。当她把佳慧带去见客户陪酒的时候,佳慧甚至还有这样一种古怪的感觉:一个从业十数年的应召女郎,在教刚入行的小姑娘,如何取得阿尔法男人的芳心。
  • 终将是你的

    终将是你的

    从小时候沈竹琦遇见安歌,便认定她且一生不改。某一片段:沈竹琦看见安歌醉倒了,便扶起安歌,把她抱到被屏障遮挡住的床上。沈竹琦用他那修长的食指放在安歌的唇上轻轻一触便拿开,低下头,用他的红唇覆盖住安歌的唇,“这是我的。”不喜欢女尊文,且男主略强势,黑腹的慎入
  • 若能不负韶华

    若能不负韶华

    她是京城林家的小女儿林初,她的本该顺遂一生,可那年花灯节,她遇上了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公子,从此啊……“我要走了,阿离,好好照顾自己。”“阿初,等我回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鸦片罂粟通史:欲望、利益与正义的战争(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鸦片罂粟通史:欲望、利益与正义的战争(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叙述了鸦片物种的传播、扩散到收缩的全过程,及其受到烟草影响,从药品到毒品的转换过程。鸦片作为一种“商品”,长期参与人类贸易。本书是一部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而不断干预下的鸦片罂粟的历史。
  • 心经之长歌行

    心经之长歌行

    人生八苦,即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若用生命换一颗红豆,你可愿答应?向来最伤人的,不是尖刀利刃,而是情深不寿。难以改变的结局,难以忍受的现实,何不如用一生记忆换永世解脱?这是一个发生在乱世的奇幻故事。家破人亡之日,沈长歌以血凝咒,魂魄依托一支白玉洞箫死而复生,以家传秘咒于顷刻间取人性命。他仍旧是那个冷漠寡言的锦衣卫镇抚使,而她两年后与他重逢时,却已是阴冷狠厉的洞箫杀手。当她吹起清平调,探入对方的梦境回忆,更杀人于无形。幻术构成的曲谱里,尽是人世的生离死别。清平之调,能否予人幸福、不再悲伤?
  • 云游轻叹

    云游轻叹

    文叹是书香门第的独苗。家长对他寄予厚望。于是本应该玩耍的孩童时代,在文叹的记忆里只是经义诗书的学习与训练。在自己唯一的朋友被家人殴打之后,文叹终于逃出了家门,进入了从没见识过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