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4600000027

第27章 探究十课堂管理中的师生沟通(2)

由于前两种目标没有达到,学生的错误目标就会变成:只要我有力量去伤害别人,我就会变得重要。实际上,他们是通过伤害别人来补偿自己受伤的心灵。由于在心理上已经准备受罚,他们显得恶形恶状,残忍凶暴。他们看上去惹的麻烦越大,自己觉得越光荣,并认为被人越讨厌胜利就越大。

其实在虚张声势的勇气之下学生自己也有一种挫败感,渐渐地他们也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和毫不可爱,这些感觉会使他们退缩到下一个错误目标——表现无能。

(四)表现无能

到了此阶段,学生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并认为自己是完全的失败者,没有必要再去做新的尝试。他们会退出任何会增加失败感的情景,以保持自己残留的一些孤傲自尊心。他们的错误想法是:只要别人相信我是无能的,就不会再来管我了!

有这种目标的学生会“装聋作哑”,对教室里的各种活动他们毫无兴趣、非常被动,甚至拒绝参加。他们不喜欢与其他人有任何互动,教师和其他学生很难使他们有迅速的转变。

以上的错误目标都基于一个想法:它们是使自己显得重要的一种手段。通常学生一次追求一个错误目标,但有些则不时改变目标。

二、教师的应对策略

(一)确认学生的错误目标

1.根据教师自己对不良行为的反应:

(1)感到烦恼获得注意。

(2)受到威胁寻求权力。

(3)受到伤害寻求报复。

(4)学生无积极反响表现无能。

2.根据观察学生对于纠正其行为的反应:

(1)目标停止不良行为而后又重复。

(2)获得注意拒绝停止或增加不良行为。

(3)寻求权力变得凶暴或敌视。

(4)寻求报复拒绝合作、参与或互动。

(5)表现无能。

(二)怎样应对学生的错误目标

1.获得注意

(1)拒绝给以注意或帮助。

(2)在学生没有要求注意时给予注意(特别是当他们表现出良好行为时)。

(3)当有些行为已打搅了上课时,可不动声色地客观描述一下学生的行为,如:“我看见你在东张西望。”

(4)针对学生的目标予以当面质询也有一定效果:“你想要我在下一个小时里注意你多少次?15次够吗?”然后学生行为一有偏差时:“某某,第一次,某某,第二次……”等等。

(5)平时要鼓励学生以有用的行为来获得注意,让学生懂得学习的自我满足功能是重要的。

2.寻求权力

(1)不主动扮演权威人物、卷入权力斗争。

(2)坦诚向全班宣布:“我已知道有人需要权力,是否让全班停止活动等待捣乱活动的停止。”让违规学生不光与教师冲突,而且与全部同学为敌。

(3)想办法让学生的野心改向,如老师可把学生拉到一旁说:“体育课时你说的话非常没有运动员风度,别人都很尊重你,你认为你能做个好榜样吗?”

(4)或让违规学生自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实际上是暗示他们已经拥有了权力;如果学生提不出建议,老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选用。

(5)这里的关键是教师如果避免做一个权威人物,反而会减弱学生的气焰,因为退出斗争的老师会使学生寻求权力的行为无疾而终。

3.寻求报复

要教师与想寻求报复的学生沟通似乎比较困难,因为这些学生已经伤害了自己,所以觉得伤害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此时最需要的还是了解和接纳。较好的办法还是:

(1)选出一位众望所归的学生去和捣蛋者建立友谊,并协助他发展建设性行为。

(2)塑造情景,使想报复的学生有机会展现才华和长处。

(3)暗示捣蛋者,再下去会让所有的人都讨厌。

(4)说服全班同学,让大家一起来帮助引导这位同学。

4.表现无能

这类学生往往是心里已有各种想法导致他们“装聋作哑”,因此首先教师应了解他们的主要想法:

(1)野心太大不能成为最好的,就不再做任何努力。

(2)竞争心理太强,觉得无法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就想从任何要比较的情景中退出。

(3)处于过多压力下,无法达成他人的期望,从而拒绝任何走向成功的努力等等。

改变这类学生是一项较为长期、细致的工作,但教师不应该放弃这些学生。最重要的是,他们即使付出的是最微小的努力,教师也应该敏锐地注意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鼓励和支持的重点是他们的努力,而并非仅强调成就。

团体动力理论

一、基本观点

团体动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廉·华顿柏。他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人在团体中所表现的行为可能和个人独处时不一样。班级团体能创造自己的团体动力,强烈地影响同学。学生的动机是行为与冲突背后的基本原因,了解学生的动机,教室的控制就成功了一半。

(一)班级中的几种重要角色

威廉·华顿柏将团体视为一个有机体,并提出团体期待会强烈地影响个人行为,个人行为也因而反过来影响团体。他认为班级中的这些个人角色会在教室中制造一些波澜。

1.领袖

几乎在任何团体都可以找到一个领袖的角色。这个角色会因团体的目的、组织及活动之不同而有差别。即便在同一个团体中,因活动性质的不同就会选出不同的带头者。通常这样的领袖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气质:他们在一般的条件,如智力、责任心、社交技能、家庭社会水准等都会稍高于平均学生的水平。他们大都平易近人,而且能反映出这个团体的一些典型。

2.小丑

他们在班上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取悦别人。这样的角色行为有时是为了遮蔽自卑感,宁可自己耍宝也不愿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丑角的出现在班级团体中利弊参半,当学生们感到焦虑、受挫,或为了缓解紧张时,耍宝的行为对师生双方都有益处。但是,有的学生有时会用这种滑稽古怪的动作来表现他们对老师的不满。

3.烈士

烈士是指有人利用受罚的机会,建立其在班级中的英雄地位。有些学生会借着行为的放纵而使老师落入处罚他们的圈套,因此博取勇士的形象。教师要对这类行为有所警觉,以免受到学生的操纵。

4.教唆者

教唆者的行为特征是鼓动班级中的各种舆论、制造各种学生间的麻烦,但他们却巧妙地做隐身的幕后人,总是让别人充当炮灰,打一场解决自己内在冲突的现代战争。他们甚至还常常觉得他们的煽风点火是嘉奖了那些被教唆的同学。教师必须小心地深入了解班级中的不白之冤,看看是否有这种学生隐身其中。由于唆使者通常躲在暗处,光天化日之下无处遁形,因此老师在班级中要预先警告,增加同学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团体动力

以上这些团体中的成员会以不同方式影响班级中的个人。团体能创造出自己的心理势力,强烈地影响其成员。这股势力称为“团体动力”。

团体动力在班级中的不良影响和案例

华顿柏认为有些动力会在班级中制造困扰,并有以下的影响。

1.蔓延作用

班级里的不良行为,有时会像瘟疫般在班级里传染开来。在回应这些不良行为之前,教师应估计这些不良行为的扩散力,如果它们扩散的潜在势力较大,就必须当机立断,强行压制它们;如果潜在势力较弱,则可视而不见,或采取怀柔政策——例如建设正确的行为。为了防患于未然,教师宜多注意不良行为的负面因子,如座位安排不当、课程枯燥、缺乏目标、或学习态度不好等。另外从积极方面来看,班级中好的行为也会扩散,教师们也可以多鼓励,增强、肯定这些良好的行为。

2.迁过于人

迁过于人是指团体将罪过加诸在无辜的学生身上,使其成为代罪羔羊。团体会在其班级成员中选择一个可怜虫当作戏弄的目标。迁过于人的行为会产生许多令人不悦的后遗症,因此教师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立即处置。

3.老师的小乖乖

如果学生们相信老师对某人或某些小圈圈里面的人偏心,嫉妒与愤懑之情会四处扩散,这些情绪进而转换成敌意行为,甚至连老师也不放过。因此,当我们要特别照顾到某些学生时,要特别注意这类的行为,必须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是一碗水端平的。

4.陌生人

教室里偶然会出现不速之客,这在学校里是常有的事。陌生人来临时会引发学生们在行为上显着的变化和心情上的波动。比如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如果他所在的这个班级的班风是强调合作精神的,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帮助他适应新班级;反之,如果这个班级的班风是不良的,这个学生恐怕就得接受一连串的考验。他有可能会被拉到小圈圈里,成为新的一员,也有可能被排斥。如果这位不速之客是教师,而且他的态度亲切和蔼,同学们大体会支持老师的。如果来客不善,同学们也许会鼓噪吵闹。因此教师们最好能制定一套“标准程序”,让同学们在班上遇到这种情况时能有所依循。教师们应该要注意外人进入班级时同学们的反应。这种特殊的行为反应通常是了解这个班级潜在动机与情绪的最佳线索。

5.班级瓦解

教师们都会期待自己的班级蒸蒸日上,成熟稳重。然而,再怎么好的班级,有时也会走样。下面是一个案例:

上学期这个班级一切如常,同学们士气高昂。但是到了这个学期便瘫痪得像一盘散沙。有一天,卜老师沮丧不已。看看这个班上,有些同学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另一小撮人在谈足球,还有位同学在写信。

老师们常常会碰到上面类似的状况,如果不去探究原因,常常会束手无策。华顿柏建议,遇到这种棘手的状况时,教师们需扪心自问:

(1)是不是学生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等待老师讲新的功课?

(2)是不是功课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能力?

(3)是不是太过于强调班级内的竞争?

(4)是不是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室环境、课表等突然改变?

(5)是不是班级活动遇到了调整?

(6)是不是学生们缺乏成功的机会,或是给了他们太多失败的挫折?

(7)老师是否只给学生苛责而吝于奖赏?

以上每一个原因都可能造成班级的问题。班级凝聚力的崩解会造成同学间的不安全感,就像滚雪球一样,班上的偏差行为会层出不穷,而同学间相互支持的力量也会逐渐土崩瓦解。

总之,团体动力是指影响团体中个人行为的心理力量。这股力量隐藏在团体行为的“密码”之后。当这些密码与老师的那套密码各行其道时,冲突就会爆发。教师通常是赢家,因为他们手上握有权柄。然而,团体的密码会在水平面下四处流窜,时时与教师的那套作风抵触抗冲,是非常值得教师们重视的。

二、教室里的诊断性思考

当纪律问题发生后,老师在采取行动之前,要飞快地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2.班级其他同学的反应如何?

3.这些不良行为和师生关系互动情形如何?

4.当纠正行为的命令下达时,学生会有什么可能的反应?

5.纠正之后对未来的行为有何影响?

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教师确定两件事情:第一,这位老师对偶发情境的掌握相当清楚;第二,他清楚他所选择的技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会产生怎样正面的影响。

三、教师可选择的影响技术

(一)支持自我控制

两种支持自我控制的方式:

1.传达讯息

方法是让老师表达他对学生不赞同的讯息。例如,使用眼神的接触、蹙额皱眉、摇头等。这在纪律问题刚刚发生的时候最有效。

2.超近控制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是老师靠近违规行为学生的周围,传达的讯息是老师很在意而且想帮助他。一种让学生察觉他失控的方法是展现老师的幽默,这种幽默必须是善意又温和的,教师还要面带微笑。譬如教师可以这样讲:“老天,哪来那么多吱吱喳喳的声音,我几乎感觉不到我在教室里。”“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很有用的支持性技术,尤其是学生考验或试探老师的反应的时候。不过有的时候其他学生发现老师对不良的行为视而不见,也会有样学样,其他的不当行为也会死灰复燃。故而,老师们必须让学生清楚知道,他对不良行为的忽视是用心良苦的,否则学生会解释成优柔寡断。

(二)提供情境的协助

情境协助的技术:

1.跨越障碍

比如假设老师交代一个算术作业,张敏同学还搞不清楚要做什么。她回过头去问其他同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要帮她跨越障碍就好了,不必因为她讲话、不做功课而责备她。

2.调整进度

比如詹老师班上的学生刚刚才打完一场激烈的排球赛。他知道这时候要学生静下来学算术是困难的,只要把进度调整一下,让学生休息一下,就可以安静下来继续学习了。当学生的行为问题是因为坐立不安或过度开小差,教师必须确认原因在哪里——也许是学生坐得太久,或是短时间内进行了太剧烈的活动,教师不妨调整一下进度,让学生休息轻松一下,换个活动方式或调整作息时间等。

3.固定进度

缺乏固定的进度常常会让学生搞不清楚在什么时候学什么东西,一旦进度固定就可以增加教学的稳定性与课堂秩序的可预测性。如果有一个学生突然失去控制,也扰乱了其他学生,教师可以考虑将这名学生驱逐出境。比如小台在座位旁走来走去,不肯坐下听课。教师拉着他的手到教室一角,告诉他:“当你决定好好坐着听讲时,才可以回到原来的座位上。”这种技术是用一种非惩处的方式来执行。教师必须强调只要学生什么时候能自我控制,什么时候就可以结束“放逐状态”。当有学生被驱逐出境时,记得在事后要找学生谈话,师生双方的心情都可以合起来讨论。

4.没收宠玩

照片、玩具等常常会让学生分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没收学生的宠玩。不过在归还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四、现实评估

现实评估是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合宜的,为何不合宜,会有哪些个不良后果,以及不这么做的话,有哪些替代的权宜措施。当使用现实评估时,老师要常给评语。

五、诉诸“痛——快原则”

顾名思义,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很清楚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上,“痛苦”的成分要多于“快乐”。“痛苦”在华顿柏的理解里,并不类同于“粗暴的惩罚”这个意思,而是指一种“不愉快的结果”。反之,“快乐”意思是指“愉快的结果”。对于用过惩罚方式的班级,教师事后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并让被处罚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是会全力支持他们最棒的行为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百部——千字文·增广贤文

    中华国学百部——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是我国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读物,作者是南朝梁代人周兴嗣。据说,梁武帝为了教儿子识字习书,让人从王羲之书迹中拓取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每字片纸,让颇有才学的周兴嗣编成韵文。
  • 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读本

    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读本

    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 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古典自由主义的典型看法

    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古典自由主义的典型看法

    西方国家制度秩序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都发源于古典自由主义,本书清晰地展现了自由主义的图景,还原自由主义的经典含义;收录了詹姆斯·布坎南首次发表的、新近完成的以及经典代表性的文章,如:古典自由主义和完备的人,民主的规模前提,自由秩序伦理的制度化,模糊的自由主义伦理,古典自由主义之魂等。学生与学者,自由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都会在这本书中领略到更深刻的观点。
  • 路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热门推荐
  • 乱世情殇:凤飞迷雾记

    乱世情殇:凤飞迷雾记

    乱世纷杂,她深爱的恋人为参军与她洒泪而别,她迫于母亲的病委身于一个有权势的军官。她清冷的气质、坚强的个性让倨傲的军官发狂般地爱上她。他想要娶她,爱她,而她只想离开他。她心中深爱的只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仇敌的心,让她无法接受他的权势和爱情,针锋相对的激烈对决,一颗清冷的心和两颗炙烈情潮的对碰。战火硝烟,尘世迷雾,从烈火中跃起的浴血凤凰,如何拨开硝烟和迷雾,勇闯艰难险阻,争得一世的幸福与和平!
  • 一路向悲

    一路向悲

    我始终相信,在这世上仍有这种不变的爱情……
  • 金牌异人

    金牌异人

    自古以来遭雷劈的好人坏人多不胜数,结果不是变成了木炭就是黑灰。本小爷天赋异禀,被一道号称太古洪荒的大雷劈了后,不禁没有身死道消,还看到了一群鬼。虽然不晓得太古的闪电为何穿越到现代并且万里挑一的劈了自己,可小爷还是要感谢它,至少它改变了我这枯燥乏味的人生……
  • 非白衣

    非白衣

    本篇故事讲述了在平凡社会中的一个女强人职场生活中的一系列不平凡的故事。
  • 这样的生活好奇葩

    这样的生活好奇葩

    就是一些奇葩的生活日常,导致女主的生活很精彩
  • 异世魔术师

    异世魔术师

    一代魔术大师李天方,在获得了世界魔术比赛的总冠军了之后,正自回到祖国进行巡回表演之时,竟然是被死神错收了灵魂而导致了“意外身亡”!
  • 妖魂之血

    妖魂之血

    女主郁思弦,在一次车祸中,得猫妖女王相救,幸免于难。十年后,她来到绯夜音乐学院,遇到怨灵艾幽儿,之后离奇的事情不断发生。父母离去的真相,也一幕幕的浮出水面……“我游走于浮华,非人非妖非鬼,最爱的嗜好便是纳魂。”——郁思弦
  • 老师的眼泪

    老师的眼泪

    作品简介:林永生出生于贫困农家,因从小长得像傻子而受尽歧视,却阴差阳错地到贫困山区当上了老师。登上讲台那天,他无比惊奇地发现,面前的山里孩子不但不歧视他,反而视他为全知全能!他被强烈地震撼了,从此发狂般地爱上了老师职业。他是一个社会责任狂,国家和集体利益在他心中高于一切;他无比坚定地相信老师是无私奉献的园丁,每次领工资都让他的内心倍受煎熬;他更是一个爱生狂,看到山里孩子生活艰苦,他不知有多少次流泪;终于有一天,为了让孩子们住上结实的校舍,他毅然踏上漫漫建校路……
  • 遇上你是最美的时光

    遇上你是最美的时光

    许多年后,物是人非,当两人再次见面,是否可以回到当初。
  • 掘起辉煌时代

    掘起辉煌时代

    辉煌鼎盛的创世大陆,他一个不算废物,更不算天才的小人物,将以自己的努力,登上大陆之顶傲视九州,莫敢不从!境界:武者境、武徒境,武师境、武宗境、武王境、武皇境、武帝境、武尊境、武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