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7000000005

第5章 许鸿宾说(3)

问:您后来再见到过那些书签、明信片吗?答:见过,有别人买到后给过我。当时天津有两个地方收我的画,一个是劝业场那边,还有一个是荣宝斋。后来,中央美院的录取证书寄到家里,我父亲就让我回家。当时我不相信,真的能考上吗?我不放心,从天津直接到北京去问,查查有许鸿宾这个人吗?人家说有。这才踏实了。那时候没经过事,自己学画只是零散地学,人家都是系统地学了四年,有些自卑。

问:在天津画书签的那时候,一下画上万张,我想恐怕就像蚕结茧一样,会不会也形成一个壳一个茧啊?因为画得太多了,重复几千遍。

答:几千遍,那蝈蝈跟大米粒一样大,连翅膀的纹,腿上的刺都画出来。

问:也没形成习气?答:没形成习气呀,虽然画得很熟,可是我都是写生过来的,到不了那个地步。

到中央美术学院上学/助学金三十五元/不会花钱/病休一年回老家放羊/老教授们讲课/同学们/郭味蕖是最后一个文入画家/李苦禅讲课就是说戏/在北京各公园写生/开始专攻花鸟/请李苦禅补画/每周末去故宫看画/林风眠画展在中央美院学生中引起轰动

许夫人:他在班上是岁数最大的学生。

答:我教了五六年中学,退了职以后去上的学。

问:当时可以结了婚还去上学吗?答:可以,我上学期间孩子都十二三了,毕业后待了四年还分配不了,大伙说我就指望儿子挣工分,供我上学,大伙都拿这当笑料。(笑)我去中央美院上学时,家里比较困难,我结了婚,也有了孩子,靠妻子一个人挣工分,不够吃。我哥哥支持我,说你去吧,家里这摊儿我管,我才安心上学去。上这学也没钱呀,申请助学金,我的助学金在学校里最高,三十五块,那时候的三十五块相当于现在三干五百块。县里的干部才挣二十多块钱,我吃饭一个月才花六块钱,也吃得挺好,饺子包子都能吃,肉也经常吃,我剩下的钱,买笔墨纸砚、穿的衣服、来回的路费。那些年,我八分钱的白菜吃半个,儿子生病还得领着儿子去扎针,每天上协和医院,五毛钱治一次,我还得挤出钱来治病,我们两个人吃,比如一块钱一个菜吧,我们两个就吃五毛钱的,生活到那个地步,我一个棉坎肩儿自己补了三十个补丁,相当艰苦,直到现在我不会花钱,那时也没钱花,这几十年养成的习惯,随身不带钱。有时候出去存自行车,一摸兜儿,存车二分钱都没有,不带钱,也不知怎么花钱,我觉着花钱麻烦,有吃有喝有穿就行了。我花钱就是买书,还要花大笔的钱,在生活上我几乎是不花钱的,工资多少我不知道,都是老伴代领,药也是女儿给买回来,所以松心。

问:这就比较松心,就可以集中精力搞艺术。王怀琪也是中央美院毕业的,你们是校友。

答:是的,我们同班,后来是河北画院院长、河北美协主席。1960年他是从附中考上的,后来上学期间我病了,休了一年学就不同班了,我就比他们晚一年了。我休学一年,回家怎么养病呢?大队里让我放羊,给工分,一天给半个劳力的分,村里人都把我比作苏武,说是苏武牧羊来了,说风凉话儿,你看上着上着大学怎么放开羊了?问:幸灾乐祸也正常,这是人性的弱点。大学生放羊这也是不常见的,那个年代大学生很少的。

答:要不“苏武牧羊”呢,我给村里放了一年羊,把病养好了,而且我也学了东西,那时各种虫地里有的是,我一边放羊,一边观察虫,观察透了,都记在心里了,螳螂什么样,蚂蚱什么样,蝈蝈什么样,都记在心里了,它们怎么行动,行动规律、生活规律,如何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我都摸清楚了。

《怎样画草虫》的文字稿就是那阶段完成的草稿,有了大体的眉目。

问:那也是因祸得福。

答:因祸得福,我要没有那一段生活,现在也画不了这么生动。

问:当时美院花乌课还有谁教?答:刘继卣教过我们画动物,把纸打湿了,撕毛,他是学他父亲那一套。余致贞教过我们草虫,专门画草虫,这些画家基本上我都沾到了,都跟他们学过,有的是没上过课,但平常也找他们,像叶浅予的家,我是毕业后来自己找去的。

问:他还认学生吗?答:认,他对我印象挺好,给我画画,像刘凌沧、李苦禅、黄均啊都给我画过画,他们对我印象都比较好。李先生说我“少年老成”。

问:您在美院读书读了六年,那美院教中国画的这些老师的课肯定都听过了?答:上学时间是从1960年到1966年。中间休学有一年多,回来又从头开始,一共是六年。老先生们正在好时候,都处在顶峰阶段。那些有名的老师的课我都听过了,还有不少外请的名师也都教过我们。王雪涛,北京画院的,还有刘继卣,都给我们讲过动物课,余致贞教草虫,衣服里装着草虫,这些都是外请的。

问:实际上在进美院之前您已经画了好多年画了。有一种说法,是说自己学画的,容易是野路子,再受科班教育时是不是有一些习气或者毛病需要克服呀?答:这些东西也有的,但我的毛病不太大,并不是画得很油,个人形成一套习气,还没形成那种风格。个人的面貌还没形成,谁的好学谁的,喜欢谁的学谁的,基本上忠实于原作,没有形成个人习气,没有到那一步。

问:老师们讲课主要是示范吧?答:不都是示范。像李(苦禅)先生吧,就是师傅带徒弟,不只是示范。他讲课就是说戏,总是用戏剧来做比喻讲画,他说比如草虫应该是敦实,就是像那种胡子很长、唱花脸的,比较厚重,紧凑,不要画散了;这个蜻蜒翅膀的纹理也不能勾得过细,太细就飞不起来了。因为我报考的时候画的是蝈蝈长卷,黄均挺感兴趣,他是画工笔的,画的双钩须,后来我又练双钩须。

问:双钩须据说是在学生里只有您画得好?答:对,双钩须就是两线并一线,当中的空隙比这勾的线还细。一笔,比头发还细,最后两线并一线,当中是空心,这个比头发丝的一半还细。我的眼睛特别好,那时的笔又好使,用大红毛、小红毛勾发丝。我准备这次画展用上那一幅双钩须的,现在我还有那画。

问:黄均主要是画人物吧?答:对,刘凌沧的学生。黄均在我上学的时候是全国画的最细致的一个,画人物也画花鸟,他对我这蝈蝈特感兴趣。一说就是:许鸿宾你看看我画的蝈蝈,这须是双钩的。

问:这么细要双钩可是要有一定的难处。答:难处很大。我现在的草虫长卷上面还有双钩。你看看这个草虫画卷,这是蝉、蜻蜓,一开始是蝈蝈,这是蟋蟀,这是螳螂,这又是蝈蝈。这是画的农作物,有丝瓜,有豆角,有倭瓜、南瓜、西红柿、萝卜、白菜、荷花、蝉,这是一个长卷,我是分开裱的,这样好画,也好看,最后连起来。这上边的蝈蝈是双钩须,有双钩须。

问:黄均当时讲的什么呢,人物?答:讲的是人物,我们临摹也临摹人物。

蒋兆和先生教我们画头像,从眼睛开始,画了眼睛画鼻子、嘴巴、眉毛,再画头发。蒋兆和先生是这么画。李斛先生教我们素描,以勾线为主,不是完全西化的,中西结合,是国画的素描。人物是叶浅予教,教我们画舞蹈人。

问:叶浅予还讲课?答:那时他不是院长,是国画系的系主任,所以也讲课,教我们构图。叶浅予这个人很聪明。他画的舞蹈戏曲人物,画得好,大气,几笔就勾出来了,都得益于他的速写功底。问:他的造型能力特别强。

答:他有点时间就掏出速写本来。带我们出门,在火车上,他也不闲着,一路走一路画。问: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了不起的人,在美术教育上尤其是。那么课上示范创作是不是很频繁?答,李苦禅先生每次讲课都是画着画说戏,说戏就是说画。因为他对戏特别感兴趣。

问:您当时去上过戏园子吗?答:偶尔去过,喜欢京戏,可是没钱。

问:李可染先生对京戏也特别着迷。

答:是。有时候国画系有展览他也出去看看。不过他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养病。因为失眠,他每天吃二十多种药。我那时也失眠,他还告诉我,别光吃一种药。他是苦学派,讲究先打进去再问出来,强调苦学。

问:他教临摹吗?答:教临摹,郭味蕖也教,很多教授都教过临摹,那时以临摹为主,毕业的时候才用创作。

问:临摹是用院里的藏画?是不是也用教授自己家里的藏画?答:是有用教授家里的藏画的。

问:那他们自己推崇的画家也是不一样的吧?答:对,李苦禅就是推八大、徐渭、齐白石,他们有相近的地方。郭味蕖带着我们下乡搞创作,回来看作品。我特别喜欢郭味蕖的小写意,原来我喜欢王雪涛,后来见到了郭味蕖的就喜欢郭味蕖的了。郭味蕖能够跟创新结合,是学者型的画家,画得非常好,很生动,那是真正的文人画家。

问:郭味蕖学问做的很扎实,他写了好几本书,一本是《中国版画史》,还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还有一本就是教材《写意花鸟创作技法十六讲》。

答:郭味蕖写了好多书。那时他“黑”了以后,把他弄到老家潍坊,在那里什么资料也没有,他自己写出来一本教材。在美院讲课就是那个“十六讲”,我们都有笔记。这本教材才叫扎扎实实,学问太好了。后来这本书出来我一看,就是当年上课听的那些。

问:这本教材在花鸟画领域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好的。

答:是最好的,而且实际,还有创新,因为他有许多写生的资料,直接写成稿子画成画。他的家学很丰厚,是名人的后代,长辈是大金石收藏家。而且他文才很高,人风度也很好。

那时岁数还不大,原来在徐悲鸿纪念馆,后来调来中央美院,他那时还是讲师,和萧淑芳一起带着我们下乡,上香山、樱桃沟、颐和园写生,一住就是半个月。一开始我写生就是跟他学的,和我们同吃同住。那些年写生老到公园里去,满世界逛,十来年下来,北京的公园里有哪几棵树我都一清二楚。

问:郭味蕖的儿子也算是子承父业。

答:对,郭味蕖原来在故宫绘画馆临摹,接触到古代的一些精品,在那里进步不小。所以他把古代的每一个画家谁继承的谁,画风如何,是怎么发展的,系统地给我们讲,特别精细。问:您经常去老师家里吗?答:经常去,郭先生、李先生家里,我都经常去,毕业以后还去呢。

问:郭先生住什么地方呢?答:他住的离地安门不远,也是一个小四合院。他直接教我们花鸟,有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课余的时间就到他家里,谈生活谈创作,那时郭味蕖先生身体好,精神也好,正在创新。郭味蕖就是去世得早,如果晚些,那就是不得了的文人画家,他真称得起文人画家,现在好多人没学过什么东西,就说是“文人画”、“新文人画”,要我说,文人画家最后一个就是只郭味蕖一人。

问:王雪涛也去学校?答:讲座形式的,请他讲座,经常去。他在北京画院。

当时我们外请的老师有好多,差不多月月有讲座,外地的钱瘦铁、陆俨少都来讲过,钱瘦铁是治印的。刘凌沧介绍说钱瘦铁的印章有大个的,有分量,就在那儿一搁,不用人摁,章就能印在宣纸上面。

问:那得多大的石头?答:那石头该不小吧。

问:他讲篆刻吗?还是讲书法?答:给我们讲的是画梅花,很好,有金石味儿,画的东西很老到。

问:当时中央美院有书法课吗?答:有,刘冰庵教我们。

问:这个人好像不是太有名。

答:“文革”当中被斗,把手用绳子捆上,站到板凳上挨批斗。他教篆刻、书法两种,他那里有好多齐白石的画册,他常说齐白石的篆刻里这个是我代刀的,那个是我代刀的。

问:噢,给齐白石代刀治印,学的齐派。

答:他学得挺好,我刻的一个章“许鸿宾”,就是他教的,经过他的修理收拾,我过去一直用。

问:那书法课是一学期的课?答:不是集中上,过一段时间有一次,讲座形式的。

问:中央美院过去传统上好像不是太重视书法?答:原来不太重视。

问:一直都是画为主,特别是人物画是长项。

答:啊,人物画,直接为工农兵服务嘛。就是“连年宣”嘛,连环画、年画、宣传画,这是当时主要的题材。

问:这也是主打,是当时整个社会美术的最主要的品种,最风光的。

答:为工农兵服务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毛主席提的“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问:当时的史论课上的是什么呢?答:史论课也讲近代史的,有老先生讲。

问:美术史论呢?答:有孙美兰教史论。她教西方的,也有中国的,我们有两个史论教师呢,有教近代国内的,有教国外的。在校外也请过,还有单聘的,一个画家一个画家地轮着讲。当时美院有美术史论专业,我们是按选修学习的。

问:当时用的什么教材?答:当时没有教材也没书,就是师傅带徒弟,亲自带,跟着谁学谁,什么都没有,学生有需要就到图书馆找资料去,老师教学就是上去表演示范,主要依靠自学,老师一个礼拜表演一两次就完,也不经常在教室里。

问:那时美院图书馆资料都挺多的吧?答:挺多的,国内国外的画册不少。

问:要看就是国画?答:国画、画论。画论我研究得比较深,以俞剑华那个为主,其他的还研究了一些古代的画论。下功夫读的是石涛的《画语录》。

问:《石涛画语录》一直比较热,但也比较难读。

答:里面有好多内容都掺杂了佛学、禅学。

问:有好多人都写过这方面的书,包括吴冠中都写过。答:吴冠中、刘海粟都写过。他们各有各的见解。

问:上学期间笔墨纸砚怎么解决呢?答:自己带。

同类推荐
  •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开埠、建国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四个各有鲜明特征的历史阶段,在对各期主要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公共性功能和公共意义指向。
  •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

    本书共分六章,论述了从艺术影像到生态影像、影像艺术的生态和谐美、影像艺术的消费生态化、影像艺术的生态资源开放性、影像艺术的生态批评等内容。
  • 电影艺术(上)

    电影艺术(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56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文物之美与工艺学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文物之美与工艺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热门推荐
  • 伯乐相马经

    伯乐相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堂和地狱之间

    天堂和地狱之间

    巫师和法师争斗不断,王国之间战火重燃。一个神秘的拜访将马夫之子——莱恩·科索沃卷入纷争,在阴谋与谜团中挣扎成长。天堂与地狱之间是什么?是人间,也是人心。
  • 两个男人两次宇宙大战

    两个男人两次宇宙大战

    很久以前就有人说看不懂我写的是什么,没关系,只要你把他们都看完,你就会明白我究竟写的是什么了,讲述了失忆旅行者之前的故事。
  • 马航失联之穿越2114年

    马航失联之穿越2114年

    小说主人公马飞因一次飞机失事穿越到了未来,这次穿越居然是在未来的科学家计算之中,马飞被赋予了一个解决冰川熔化引发的一系列灾难的任务。在一次陨石撞击地球的机遇下,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安装在大脑的芯片,马飞在未来安装了这种先进的大脑芯片,可以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并且他还将一种未被激活的能力在未来科学家的帮助下得到激活,超能力在他眼里都弱爆了,在未来他收获了金钱,权力,地位,以及爱情。让我们一起见证主人公他的成长,以及平息未来这场浩劫……他还愿意回来吗?还能穿越回来吗?
  • 逆袭吧恶毒女配

    逆袭吧恶毒女配

    荣菲菲穿越成了莫宛,一个她小说中的恶毒女配,被她写死了的恶毒女配。于是如何在自己写的小说中存活下去,并且顺利完成填坑回到自己的世界,成了荣菲菲为之奋斗的目标。奈何,奈何,拥有知晓剧情发展的金手指又如何,每个人都在命运的齿轮下。不行,她必战胜一切,且看她如何挣脱既定命运的枷锁,完成逆袭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东皇岁月

    东皇岁月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谁能问鼎?唯我东皇!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岁月不朽?唯我东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心唯一?唯有东皇!修仙险恶,尔虞我诈;辛酸苦辣。世事繁杂,勾心斗角;苦不堪言。看我东皇怎样固守本心,斩断红尘与羁绊,问鼎大道!一部岁月回忆录,一路高歌,直达巅峰!看我东皇如何主宰岁月,称霸宇内!东皇岁月,修道秘史。
  • 罂和桎

    罂和桎

    –“我没有心,宋和。”_“我不会爱你的,周离。”宋和只是单纯的不喜欢周离他从不说谎只说假话#–“阿罂,我想和你来一段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明媒正娶的婚姻。”–“好。”
  • 收敛是一种礼貌

    收敛是一种礼貌

    16岁的她,本是华夏各大家族都畏惧的人,却因一次意气用事去往W洲的飞机坠落而失去了部分记忆,大难不死的她回到了华国栀城,成为了一名高一新生,绝美的外表迅速让她成为了栀城一中的风云人物。这响彻云霄的头衔都不能还她的莞尔一笑,却因同桌说新来的那个转学生是一个“睫毛精”时噗嗤一笑,她抬头望向那个转学生时,四目相对,怎么会!有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不曾出现在记忆中,而感觉却是真真实实的!
  • 太子妃你别怂

    太子妃你别怂

    林婉颜常说:“我是一个标准女配。有颜、有才、有后台。”神州大陆第一美人的她,熟读过许多小说。每名作者的套路都是——女主刚开始弱鸡,长得丑。后来打脸众人,开挂、变美、有王爷。林婉颜始终坚信,自己就是恶毒女配。于是青梅竹马的太子就成为林婉颜最怕的对象。/永远不苟言笑,内心b话却贼多的太子殿下每天都是内心OS【呜呜呜今天为什么婉婉不和我说话啊】【嘤嘤嘤是我不够好嘛】【为什么婉婉对他笑啊,好生气,哼】而在她眼里,这位太子殿下,有着标准的面瘫脸,不苟言笑,冷漠的注视她,似乎还带着敌意。不就是小时候不小心把你拉下水,至于记我一辈子仇嘛?!小气鬼!!两个误会极深的幼稚鬼的幼儿园恋爱?//标签:团宠、爽文、甜文【架空朝代】【前50章男主出场率较少】【逻辑不严谨,有问题请指出】【不喜欢别伤害,说出你讨厌的地方我会尽力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