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是怎样形成的?
对于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来说,海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但是,你知道海水是怎样形成的吗?你想过海水来自何处这个问题吗?
大多数研究者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海水是从天上来的,是由坠落的冰陨石形成的。
事实上,冰陨石无时无刻不在撞向地球。由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在如此巨大的地球上所占面积较小,所以也很少有机会目睹冰陨石降落,但确实有目击者。1980年8月初,西班牙马拉加省洛拉市附近农庄里的农民在田地中干活时,突然,一个巨大的冰陨球从天上掉到了田地里,这个冰球体积巨大,有50千克重,落地碎裂。
最先发现冰陨石几乎每时每刻都袭向地球的人是美国科学家弗兰特。他在对1981~1986年以来从人造卫星发回的数千张地球大气层的辐射图进行研究时,发现总是有一些小黑点在上面,每个小黑点出现的时间不长,只有两三分钟。那些撞人地球的冰球便是造成这些小黑点的原因,这些小点是它们融化成水汽留下的阴影。他利用这些小黑点的大小和出现的频率,估计每分钟坠人地球的冰球大约有20颗,冰球的平均直径大约为1024K,每颗融化后形成的水重达100吨。也就是说每年地球可以从这种冰球获得10亿吨水。据此,他认为,现在覆盖地球表面3/4的水,都是来自于冰球融化。
另外有一些科学家则对水是地球固有的这一观念坚信不疑。他们指出,虽然有证据表明地面水的循环是火山蒸汽与热泉水的主要来源,但其中可能混有少量真正的“初生水”。
根据计算,如果过去的地球的水汽释放量与现在火山活动时所释放出来水汽总量相同,那么现在地球大气和海洋总体积则只占几十亿年日积月累的总量的1/100。所以他们认为,火山蒸汽与热泉水中99%来自于地面水的循环,但却有1%是以地幔的“初生水”为来源,而海水的真正来源正是这部分水。
看来,“天派”和“地派”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人们期待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海水的真正成因。
海水为什么是成的?
虽然地球上海水覆盖的面积最大,但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节约用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并不能直接饮用。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原来海水中有多种盐类溶解于其中。而海里的盐又是来自哪里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科学家们的说法还不一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最初大洋中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并不多,甚至是淡水。而现在海水中有很多盐溶解在里面,这些盐是陆地上岩石土壤里的盐分,溶解在雨水中,流入小溪、河流,最后汇人海洋,随着岁月的流逝,水分慢慢蒸发而盐分逐渐积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最初的海水就是成的,坚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对海水中盐分的变化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发现海水中的盐分并没有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多。
究竟有多少盐溶解在海水里面呢?根据试验,平均有35克盐溶解在每千克海水中。其中氯化纳(食盐)占的比重比较大。正是由于存在大量的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镁、硫酸钾,硫酸钙和溴化镁等。海水的咸苦味就是由它们造成的。
可是在古巴东北部不远的大西洋里,却有一片淡水区域,直径约30米的。原来有一个巨大的泉眼在这里的海底深处,泉水是从地层下面能透水的岩层里涌出来的。泉水滔滔涌出,每秒钟可涌出40立方米的水量,它排开咸水,一个淡水区域就此形成了。
但是,海水有淡水泉的奇迹终究少有,世界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淡水资源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为我们的后代造福。
潮汐是怎样形成的?
潮涨潮落,每天都会发生。涨潮时,海水就会淹没大片的海滩。落潮时,大片的海滩又会露出来。古时人们把白天发生的涨潮叫做“潮”,晚上发生的涨潮叫做“汐”。可是你们知道“潮汐”是怎样形成的吗?
很早以前,这个秘密就已被古人所知。古希腊的航海家比戴阿斯,发现每月有两次特别小的低潮和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并且总是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出现高潮,而总是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出现低潮。因此,他断定,是月亮导致了潮汐现象。
现代科学证实月亮确实是导致潮汐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万有引力在各个星球间都会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整个地球都是海洋,那么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昵?地球这个“水球”就会被拉成蛋一样的长形的球。背着月球和对着月球的两点就凸起。每24小时地球就会自转一圈,对某一点来说,就会有两次涨落在那个地方的海面发生。也就是说,从这一次落潮到下一次落潮,或者说,从这次涨潮到下一次涨潮,大约只有半天相隔。
那么每月会发生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的原因又是什么昵?
原来,万有引力也存在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但由于太阳距地球较远,因此引力不大,平时不明显。可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即满月或新月时,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就会起重叠作用,这时,就会有大潮出现。当月亮和太阳与地球形成直角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时,两种引力作用方向不同,就会相互抵消,这时小潮就会出现。由于每月出现两次这种情况,所以每个月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出现两次。
海洋潮汐这种自然现象极其复杂,除主要与月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外,海盆的形状、海水的深度、气流的情况等对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海啸是怎么产生的?
人们都说“无风不起浪”,但为什么有时没有风的时候也会波涛汹涌,形成几十米高的巨浪昵?这种现象叫做“海啸”,海啸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的破坏。那么,海啸是怎么产生的呢?
海底地壳的断裂是造成海啸的最主要原因,地壳断裂时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抬升,震动剧烈,在这种震动中就会有波长特到长的巨大波浪产生,这种巨大的波浪传至巷湾或岸边时,水位就会因此而暴涨,向陆也冲击,产生的破坏作用极其巨大。有时海肃是由海底的火山喷发造成的。像1883年,畦附近喀拉喀托岛上的火山喷发时,在海裂开了一个深坑,深达300米,激起高达30以上的海浪,巨浪把3万多人卷到海里。火在水下喷发,海水还会因此沸腾,涌起水柱,难以计数的鱼类和海洋生物死亡,在海面上漂浮。
此外,有时海啸还是海底斜坡上的物质失去平衡而产生海底滑坡造成的。
也有些海啸是由风造成的。当强大的台风从海面通过时,岸边水位会因此而暴涨,波涛汹涌,甚至使海水泛滥成灾,由此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风暴海啸”或者“气象海啸”。
但是,海啸也并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的必然后果,一般而言,海啸是否会出现,与沿岸的地貌形态也有很大的关系。
海洋为何会五光十色?
蓝蓝的大海,是许多人的神往之处。可是你知道吗,海洋并不只是蓝色的,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红海”、“白海”、“黑海”等。可以说海洋也是五光十色的,那么你知道海洋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吗?
我们知道,红、橙、黄、绿、蓝、靛、紫,这7种颜色混在一起,就成了白色的太阳光。
这7种颜色有不同的波长,所以被海水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红光、橙光和黄光光波较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水分子容易吸收,射入海水后,随海水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来说,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3种波长的光,大部分都被海水吸收。而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光波较短,具有很弱的穿透力,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粒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散射或反射发生,人眼对其中的紫光比较不敏感,因此我们就觉得海水是蓝色。
天气也会影响海水的颜色。万里晴空的蓝天会映得大海更蓝;而在云雾的笼罩下,则使大海显得灰暗。
海水的颜色还会受到海水中泥沙的含量的影响。海水中含有的泥沙若很多,则呈现出黄色。中国的黄河注入勃海时,由于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附近海面呈现黄色。
此外,海洋的颜色还会受到海洋里生物的影响。位于亚洲和非洲大陆之间的一个长方形的海,海水微红,被称做“红海”。原来有一种叫“蓝绿海藻”的植物在那里海水的表面繁殖生长。这种植物死后,呈现红褐色,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死去的蓝绿海藻,海水就变成红色的了。
神奇的南极威德尔海
在南极,有一个极为神秘的海叫做威德尔海,许多探险家因为它的魔力而视其为畏途,那么,威德尔海到底具有什么魔力呢?
流冰的巨大威力是“魔海”威德尔海最大的魔力。南极的夏天,在威德尔海北部,经常有大片大片的流冰群出现。这些流冰群首尾相接,像一座白色的城墙,连成一片,有时还会有几座冰山漂浮于其中。有的冰山有一两百米高,方圆两三百平方公里,就像一个大冰原。在流冰群的缝隙中船只航行异常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流冰就会把船只撞坏或者驶入“死胡同”,再也无法冲出流冰的包围,使航船永远留在这南极的冰海之中。1914年,威德尔海的流冰就吞噬了英国的探险船“英迪兰斯”号。
在威德尔的冰海中航行,风向对船只的安全意义重大。在刮南风时,流冰群会散向北方,这时就会有一道道缝隙在流冰群之中出现 ,在缝隙中船只就可以航行。如果北风刮起,流冰就会挤到一起,船只就会被包围。所以,在威德尔海及南极其他海域,一直有“南虱行船乐悠悠,一变北风逃外洋”的说法流传。至今,各国探险家们还不敢违背这一信条,足见威德尔海“魔力”之大了。
威德尔海的另一魔力就是绚丽多姿的极光和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船只航行在威德尔海中,就像飘游在梦幻的世界里。它那变幻莫测的自然奇观,既使人感到神秘,又令人恐惧。有时,船只正在流冰缝隙中航行,突然陡峭的冰壁出现在流冰群周围,好像冰壁将船只包围,挡住了去路,似乎再没有出路,使人惊慌失措。霎时,这冰壁又不复存在了,使船只转危为安。有时,船只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间好像开到冰山顶上,船员们顿时被吓得一个个魂飞胆丧。不知有多少船只被大自然演出的这一场场闹剧引入歧途,有的受幻景迷惑而进人流冰包围的绝境之中,有的竟为避虚幻的冰山而与真正的冰山相撞。
百慕大海底的“魔鬼”是谁?
最近几十年来,多宗空难、海难在百慕大发生。明明是晴朗的天空、平静的海面,但是行至此地的飞机和船舰以及其上的乘员却在此神秘失踪,赶到此地的救难者也没有发现任何遇难飞机、船舰的残骸碎片,甚至看不见一个遇难者的尸体。为了揭开这“百慕大之谜”的谜底,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科学研究领域探索这一奇异现象。
最早提出海底水文地壳运动说的是苏联科学家。他们说,由于百慕大具有极为复杂的海底地貌,所以百慕大海域的洋流纵横交叉、变幻莫测,在这里形成了多个巨大的旋涡流。
后来,美国科学家又对这种说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证实。
第二种主要观点就是次声波地磁引力说。
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地球物理学家舒列金提出海浪可以产生次声波。他们认为,在发生地震、火山喷发、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同时,次声波也随之产生,虽然人耳听不见这种次声波,但是,它的破坏力却十分巨大。百慕大这个区域次声波最为活跃,致人于死地的次声波就是导致种种惨剧发生的“魔鬼”,它是罪魁祸首。
7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拉里‘库什提出了“虚幻之谜”说。他利用大量可靠的原始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后的研究结果令世人震惊。他认为,百慕大三角之谜根本不存在。他说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这些奇异现象,早在16世纪哥伦布探险时期就有记载。
这些记载说,由于飓风、狂浪、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了这里的空难或海难,很多研究百慕大的学者也知道这些记载,但没有重视它,甚至有些学者为了猎奇,有意或无意地把这些情节删去到底百慕大海底的“魔鬼”是谁?是不是人为的虚构昵?看来人们之间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南海船只失踪与百慕大三角有关吗?
在南海海域中存在一个三角地带,三角地带的三个顶点,西为香港,东为台湾,南为菲律宾的吕宋岛,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自1979年以来,就在这个海域,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有3艘货轮神秘失踪,没有任何踪迹可寻。难道在中国的南海区域也存在一个类似于百慕大的“魔鬼三角”吗?
1979年5月中旬的一天,碧空万里,海面平静如镜。在台湾以南、吕宋岛以北的海域一艘菲律宾货轮“海松”号突然遇难前去该海域的救难者发现上千吨的“海松”号既没有留下一点点残骸,25名菲律宾和日本籍船员也不知下落。12月6日,就在“海松”号遇难之地,由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驶往台湾的“安吉陵明”号货轮同样神秘地消失了。1980年2月16日,东方航运公司的“东方明尼空”号改良式货柜轮正在南海“魔鬼三角”海区行驶时遇难。搜寻和救援飞机来到失事地点,未找到任何残迹。30名菲律宾船员也消失得无踪无影。
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个南海“魔鬼三角”的位置,与著名的百慕大三角的位置恰好遥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