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42900000022

第22章 慢慢弥补孩子的不足(2)

如果孩子得寸进尺,做出有破坏性的行为,父母就必须及时加以制止。如果孩子一意孤行,就必须给予必要性的惩罚,终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平时父母必须充分的给予关心和爱护。

这种情况也是常常发生的:父母平时对孩子很关心,但是有时孩子仍然喜欢恶作剧,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只要没有做出破坏性的事情来,父母不要去理睬他,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偃旗息鼓”了。

父母要教会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方式和规则,让孩子不再“唱反调”。

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才三岁左右就常常跟自己“唱反调”,似乎一下子就变得固执起来。观察资料发现,如此小的孩子,动不动就对父母的“命令”加以拒绝,用一个“不”字来响应。

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看,三岁的孩子的确有很多令父母感到头疼的东西:孩子一点耐心也没有,一旦想到什么事情就会立即去做,并且常常固执起见,没有通融的余地。此时,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对父母给他们制定的规范,似乎有一种本能的反抗惯性。作为父母来说,这的确是叫人头疼的,但是,作为孩子来说,这一系列的表现却是十分正常的。

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大既要持续半年到一年,是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必然阶段。

如果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不出现这种情况,那才是不正常的了。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不出现这样一个“反抗期”,常常就会出现精神不振、意识薄弱等心理疾病,并且对这样的孩子进行长期的心理矫正也未必能见效。所以,父母不必为此感到头疼。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反抗期”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孩子行为能力的发展

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活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很渴望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不断地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但是,父母由于培养孩子所形成的惯性,对孩子这些本来很合理的要求常常进行阻拦和限制,因此引起孩子的反抗。

2、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三岁之前,孩子还不能够很好地区分自己的愿望和别人的愿望,所以常常显得比较听话。而到了三岁以后,他们逐渐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慢慢地明白了什么事情是自己的,什么事情是“我”要做的,于是一种强烈表现自己的冲动,支持着他们去做一些在父母看来是不能做的事情。孩子的这些行为由于与成人的世界规范相抵触,所以孩子常常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因而引起孩子的反抗意识。

三岁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还很不成熟,比如意志力比较薄弱、情绪比较冲动、控制能力比较差等,所以,一旦他们不顺心的时候,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又吵又闹,搅得父母不得安宁。正因为如此,父母就会觉得孩子故意与自己作对。

其实,孩子无非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专门针对父母才发脾气。两、三岁的孩子思想水准还比较低,没有成人那样的灵活性,所以常让父母感到他们死心眼;同时,孩子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观念,哪怕是五分钟他们也不愿意忍耐,只要一想到的事情,就恨不得马上就去做。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反抗行为,就应该对孩子更加关心,采取正确而灵活的方式诱导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放任或者就随意指责。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孩子就很容易度过这个时期。

要预防和矫治孩子闹脾气的毛病,父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父母应该尽可能多给孩子一些关注,每天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

2、对孩子的言语和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及时做出反应和回答。与此同时,父母要教会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方式和规则,让孩子学会跟别人沟通的有效方法。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态度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

人小脾气大的孩子,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他们能摸透父母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最后向父母发脾气,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父母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理智丧失,任凭情绪左右,一点余地不留。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的那种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等行为却也感到后悔,甚至内疚。同时,尝到了对自己行为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对大发脾气的孩子,父母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二是不要让孩子毁物和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加油,适得其反。特别是父母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父母须知,柔能克刚。

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也不动的地待上五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待孩子发脾气之后,应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缺点,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妥协,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态度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这其中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不要怕孩子哭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以至于哭闹时,父母不要急着去理睬他们,让他把所有的“本事”都使出来,当他明白“要脾气”不管用时,自然就会甘休,这时再作说理教育也不迟。

2、不要太过关心孩子

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呵护,为孩子提供磨练的机会,让孩子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力、增强独立意识,从而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3、耐心诱导

研究发现,孩子如果任性其实蕴藏着积极的因子,如三岁的孩子非要亲手为你打伞遮雨,父母应对此“优点”加以诱导,既讲清后果,又表示感谢,这样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避免了孩子任性的行为。

4、转移孩子兴趣

当孩子任性起来,非要这样那样的时候,利用当时的情境,设法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使他忘却那不合理的要求。当然,这是要有一点耐心的。

5、激将法

任性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父母要充份利用这一点。遇到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机智地“将”他一军。比如当孩子有无理要求时,父亲可以对孩子说“你扫地不如妈妈扫得干净,不信就试试。”一般来说,很多孩子都会跃跃欲试。事情做好了,再鼓励一番。这样既使孩子不再任性,又能使他产生一种成就感,以此来激发他的上进心。

培养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漫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给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父母娇宠放纵的态度,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男孩的攻击性比女性更突出,男孩子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去报复对方,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攻击性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攻击是孩子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纠正。父母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乃至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很强的攻击性,很多人认为,这就是父母的责任——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甚至有些心理学家也认为父母必须对此负重要的责任。然而,研究证明:孩子之所以产生攻击性行为,遗传因素大约占50%,其它因素占50%。有的是父母的责任,有的是孩子的责任,还有一部份是父母和孩子互动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遗传,不是说父母把打人、骂人这些具体行为遗传给了孩子,而是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遗传给了孩子情绪容易激动,神经反应比较迅速等自然特征。这些自然特征遇到了合适的环境,孩子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孩子刚刚出生就比别的孩子爱哭、脾气大,父母就应该警惕,是不是自己的不良习惯遗传给了孩子。要知道,孩子的这种行为可能就是父母所造成的。

有些做母亲的可能抱怨:“我的脾气并不坏,怎么能说是我遗传给孩子的坏脾气呢?”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观点,母亲的脾气好,父亲的脾气可能很坏,父母的脾气都好,爷爷奶奶可能脾气坏。研究证明,隔代是可以遗传的,有时甚至可以隔好几代遗传。

遗传是一种重要的因素,但是父母如果懂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防患于未然,孩子的攻击性就会大大地减低。因此可以这样说,教育孩子的第一步,主动权就掌握在父母自己手里。

在人之初,父母就注意到自我克制并用极大耐心坚持下去,孩子就不会进一步发展攻击性行为了。

心理、教育专家对这攻击性行为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研究,系统地提出下面几种方法:

1、消除攻击性的强化物

孩子之所以产生攻击性行为,常常是为了争夺某一物品。父母应该实时剥夺这一物品,经验证明,这种方法常常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当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另一个孩子因此大哭起来。对于抢别人玩具的孩子来说,他的攻击性行为的强化物就是占有另一个孩子的玩具。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把玩具还给别人,这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强化物。如果不把玩具从孩子的手里拿去给别人,这就等于是鼓励,以后孩子就还会抢别的孩子的玩具。

同样,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制止,不批评,那么,父母这种行为就成了孩子打人行为的强化物,让孩子感觉到,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他就还会去打人。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应该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时进行处理,态度要鲜明,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错的,要怎样做才对。

2、鼓励孩子的友好行为

鼓励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友好行为进行鼓励,因此,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他们如果出现友好行为,父母要及时加以鼓励。比如孩子与人分享胜利果实,与小朋友合作办事,帮助别人等,父母就应该要及时加以鼓励,这是医治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让托儿所教师特别奖励那些亲善行为,如分享玩具、合作等。二周之内,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儿童之间的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行为。几周后继续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攻击行为。

这就是说,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并不一正非惩罚不可,成人可以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好行为大加赞赏,这种办法同样也可以降低孩子的攻击性。这种无惩罚方法的最大好处是:不给孩子提供“反攻击”或“报复”的原型。要知道,对孩子攻击行为的惩罚,这实际也是一种攻击行为,是一种“以牙还牙”,它可能使孩子在受到别人攻击时采取报复手段,因此,只奖励、不惩罚的教育方式可以避免惩罚的消极影响。

3、耐心等待

如果发现孩子有非常严重的攻击性行为,父母或教师不能单单采用鼓励而不惩罚的方法去处理。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耐心等待,也就是“冷处理”。

这种方法就是对孩子攻击性行为暂时不予理睬,对孩子的行为表示冷漠,在一段时间里不去理睬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比如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屋于里,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才放他出去。当然,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有的孩子是顽固不化的。因此,如果将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配合使用,一般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给孩子树立“榜样”

攻击性强的孩子经常会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孩子与孩子发生冲突,解决方法通常无非是继续攻击、自己缓解、别人劝解三种方式。后面两种方式是成人认为的好方式,但是孩子一般都不会自觉地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处理冲突,而必须经过父母的训练才会学到。

因此,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或其它的孩子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解决冲突,或者父母、教师经常训练孩子们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解决冲突和矛盾,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采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这样的训练对那些已养成攻击性习惯的孩子很有效果,因为这些孩子之所以长期以来野蛮、粗暴,往往正是他缺乏解决冲突的有效技能和方法。

同类推荐
  • 孕40周同步指导(图解版)

    孕40周同步指导(图解版)

    本书介绍胎宝宝的每周发育细节,并配合科学图片注解,告诉读者如何“教育”宝宝。
  • 一年级,开启孩子的一生

    一年级,开启孩子的一生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次重要跨越。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如何让孩子适应这个转变,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增长才能与见识,对他的成长与发展都极为重要。本书旨在指导父母做好这样几件事:做好幼儿园到小学衔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总结学习良方、教育孩子认真对待作业、帮孩子克服粗心的弱点、让孩子与拖拉彻底告别、保护好孩子的视力、纠正孩子的几个毛病、积极塑造孩子的好性格、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为他一生的成长奠基。
  • 3岁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3岁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本书从饮食入手,解决孩子在成长发育期的常见问题。内容包括:3岁前的饮食习惯决定20年后的健康状况;从3岁的饮食习惯看100岁的好习惯;我“型”我吃,为孩子做好营养储备;怎么吃,孩子的胃才不会“发脾气”等。
  • 80后父母育儿宝典

    80后父母育儿宝典

    这是一本育儿的新百科书,书中从十个方面,系统、全面、细致地为80后新手爸妈展示了要如何选用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法,贴心照顾、健康培养自己的宝宝,指导新手父母以正确的孕养观念及方式教养出独一无二的宝贝。80后的奶爸辣妈们需要边学习边实践,陪伴着初来乍到的小宝宝认识这个世界,并为他们建造一个温馨、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

    本书是一份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促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阐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们许许多多做人与处世的哲理,从而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
热门推荐
  • 全民临武

    全民临武

    在遥远的时代,是否存在巅峰的文明?某一年,地球迎来巨变,灵气复苏,万物进化。隐世宗门一一现世,星空生命降临。乱世将至,谁主沉浮?
  • 微光爱情

    微光爱情

    这是首次发表短篇小说是我初次尝试校园清甜文还请多多指教会在每一点建议中努力提升自己!
  • 重回羽山

    重回羽山

    莫名其妙地开了大殿地门?莫名奇妙地捡了一个金轮盘?莫名其妙地残血在人家后院被捡?还没等说句“好人一生平安”又莫名其妙被“好人”打包卖了?买主是谁?喏——癞蛤蟆都比他眉清目秀......
  •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联盟的电竞

    联盟的电竞

    一个拥有国服第一实力的高中生,生活的压力,现实的残酷,他能否继续追寻自己内心的电竞魂?
  • 谋事三要

    谋事三要

    天下事均成于一个“谋”字,大谋大胜,小谋小胜,无谋则不胜,这是最简单却谁也不能违背的行动准则。究竟如何“谋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按照《三十六计》讲述的道理,“谋事在于算,算事在于准”这是战略上的攻坚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同样适合于非战略状态下的个人行动,因为,第一,带有谋事的行动,可以避开草率,增加成功率;第二,运用谋事的手段,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以最小的付出赢得最大的收获。
  • 出云守

    出云守

    出云国的少主川田巫雪怎么也想不到,能够拯救国家的人居然是一个千年后的来客。当他在原始森林里看到用烤箱做着汉堡的女孩子时,他就被那双湛蓝色的纯净眼睛迷住了。他永远也忘不了见面时她说的话,“Hello,HowcanIgetbacktoChina?”
  • 道师衍圣

    道师衍圣

    身具道祖血脉的李天真,在一次野外驴行的过程中,身死。触发道祖当年刻画的穿梭法门,激活道祖血脉,获得道祖传承的李天真在获得新生后会有什么改变呢?
  • 我的北漂日志

    我的北漂日志

    中国北京,全中国最繁忙的城市,我拉着箱,抹着汗水,就这么来了……
  • 无处不在的力

    无处不在的力

    刘仁志著的《无处不在的力(少年科技广角镜)》开篇提出了地球停止运动的假设,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物理学中有关力的话题和定律,从而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增长对天体物理学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假如地球停下来、哪个速度更快、飞离地球、仰望星空。本书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与理解,让其能够敬畏自然,并能够积极地探索自然、认识自然。本书也可以作为家长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辅助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