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0100000029

第29章 佛教人物(1)

01.艰难而有意义的西行路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我国,历经百年,到桓帝、灵帝时期才有长足的发展。然而初期传译的经典,都由西域间接传来,译经诸师既不通汉语,笔述者也未必精通教义,故难免有错误或未能尽善的缺憾。因此,历代高僧冒千险、历万难,非西行求得正法,则不能安心。

求法者艰苦备至,饱尝九死一生之苦,有些人劳顿积苦,客死荒途;有些人中途折返;有些人只到了于阗、高昌诸国;有些人久居他乡而不得归。见于记载的,则是不畏死亡,风尘仆仆在路途上的极少数人;更多人是赍志以殁,或永远地隐姓埋名了。在这些无以计数的西行求法高僧中,能够流芳千古的,以法显、玄奘和义净三位高僧最为著名。

西行求法,先后达五百年,最热烈时期,也有两世纪之久,求法高僧多达一百八十人。最早西行求法的,是我国第一位出家受具足戒的朱士行。继朱士行之后,东晋的西行求法高僧之中,致力于搜集经典者有支法领,师事印度高僧的受教者有于法兰与智严,寻访圣迹者有宝云、智猛等人。

西行高僧大多天资卓绝,学养丰硕,所以能吸收异国思想,也善能参究佛典奥义。他们不只带回大批梵典,对译经事业贡献巨大,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于国外,并且把印度的天文、历法、医学、因明、工艺等传入中国。就隋唐时代而言,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极大极深。

西行者游历诸国的记录,如法显《佛国记》、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所记西域及南海各国人种、宗教、文化、语言、政经、地理等资料,不只有助于当代国防军政的研究,而且也成为后世研究历史文化、地理及南海文化的重要史料。

西行求法是我国高僧大德向外寻求新思想、新知识所展现的具体行动,他们为了探求完美的佛教教义,翻山越岭,横穿亚洲大陆,周游佛教世界,留给后人为求真理冒险犯难的伟大精神,实为千古的楷模;他们所遗留的著作,更是后代珍藏的文化宝藏。

02.最初西行求法的朱士行

早在东汉末年,有支谶和竺佛朔译出《道行般若经》,朱士行在甘露五年(260年)出家之前,已在洛阳研究和讲解该经,然发现译文的文句简略,义理艰涩,前后不能贯通。所以他矢志捐身,前往西域求取《大品般若经》的梵文原本。

朱士行在曹魏甘露五年从雍州(陕西、甘肃)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到敦煌,经西域南道,横渡流沙,直抵于阗国。于阗是天山南路南道的东西交通要道,印度佛教经由此地传到我国内地,此地大乘虽广为流行,但居正统的仍是小乘。

朱士行在于阗抄录《大品般若经》的梵本,共有九十章,总计六十万言。他想派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将该经送回洛阳,于阗国的小乘信徒却横加阻挠,将《大品般若经》诬蔑为外道经典,向国王禀告说:“汉地沙门将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大王如果准许他们出国,大法势必断灭,这将是大王的罪过。”因此,国王不许弗如檀出国。这件事令朱士行愤慨不已,所以主张以烧经为证,誓言道:“若火不焚经,则请国王允许送经赴汉土。”说完就将《大品般若经》投入火中,火焰即刻熄灭,整部经典却丝毫未损。弟子弗如檀终于在晋太康三年(282年)将该经送回洛阳,前后达二十余年。元康元年(291年),由无罗叉、竺叔兰等人合力译成汉本,取名为《放光般若经》。朱士行以八十高龄终老于阗。

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来看,朱士行可说是开创风气的先锋。当时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分难走,又乏人引导,朱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然达到了目的,这种热忱足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他求法的经典虽然只限于《大品般若经》一种,译出的也不够完全,但对于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翻译佛典的风气随即风行于京华一带,凡是有心讲习者都奉为圭臬。

03.敦煌菩萨竺法护

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的中心、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是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流布于世。

竺法护,又称昙摩罗刹,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随师姓“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为了立志于求学,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

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年),寺院、图像、佛像等普遍受到崇敬,然《般若经》等方等部的经典还在西域,未能完全传布于中国。竺法护发愤立志弘法,随师游历西域诸国。据载,他能通达西域三十六国语言,熟谙印度、西域各国的字体、发音等,具备这样的能力,确立了他翻译经典的基础。

竺法护为求《般若经》,随师从敦煌经西域南道,先往于阗国,再到疏勒,转往西域北道,经龟兹而回敦煌,完成西域一周之旅。大致游历了安息、月氏、大秦、剑浮、龟兹、于阗、疏勒、鄯善、焉耆、匈奴、鲜卑等十几个地方。依传记所载,他携带大批胡本回中原的途中,从敦煌到长安,随时随地都在从事译经工作。总计一生游化二十余年,在武帝太康五年(284年)译出《修行道地经》《阿惟越致遮经》。其后,直到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共二十几年岁月,便是他在长安积极从事翻译事业的巅峰时期。

竺法护从最初译经到晚年,在译经事业上有许多得力助手,如聂承远、聂道真、帛元信、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雅等人,都担任过润笔译校的工作。总计竺法护翻译的经典共有一百五十四部三百零九卷,其中,流传较普遍的是《方等泥洹经》《光赞般若经》《渐备一切智经》《舍利弗悔过经》《普曜经》等。竺法护的晚年,世局动乱,以七十八岁高龄入寂,穷其一生心力从事译经大业,是一位伟大的译经家。

04.游历印度的法显大师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唯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慨叹律藏残缺,因而发愿前往西域、印度寻求戒律原典。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殷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在张掖期间,又加入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人,彼此结伴,向西前进至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幸而当时有太守李浩供给横渡沙漠的资粮,法显等人于是与智严、宝云等分别随使先行。

沙漠之中,气候酷热,多恶风,沿途所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目所及,茫然一片,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志。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乌夷国(今新疆焉耆),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田)。

法显在于阗国滞留了三个月,观看了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结束后,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经过二十五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处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合,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法显一行越过雪山,又先后经历三十余国,印度已在望。他们抵达王舍城后,打算前往城东北的灵鹫山礼拜,却遭一僧规劝:“路况不佳,噬人黑狮经常出没,不可前往。”法显说:“我远涉数万里,经历艰险,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参拜佛陀当年说法处,纵有险难,也绝不退缩。”后来法显独自上山,并感化了黑狮。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他再回到巴连弗邑,广为搜求经律。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此外,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经》二千五百偈、《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

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抄录经律等,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求得戒律,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因而决心留住于此。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遇风漂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在此住了五个月。义熙八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航向广州,又遇暴风,经八十余日,才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山东青岛)。法显登陆后,青州太守李嶷遣使迎请法显到郡城,热忱款待,法显在此住了一冬一夏。

义熙九年,法显到京都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从事翻译,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毗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法显把西行求法的经历,写成《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一书,记载求法经验、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给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现存最古的典籍。书中内容保存了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近代并有英、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05.中印佛教之光——玄奘大师

我国西行求法诸师,有的以于阗或大月氏为目的,有的甚至把大月氏当成印度。但从于阗和大月氏传来的经典皆属间接。因此,唐代西行求法诸师大多以印度为目的地,直探法源。自法显之后,三百年间赴印度求法的沙门以唐代为最多,以玄奘最著名。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陈留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世寿六十三岁。十二岁时出家,遍读佛经,深体宗旨,抉发隐微,威振中国,驰名海外。然玄奘不以既有成就而稍感自足,于是周游国内各地,遍访高僧。玄奘发现既有经论之义或隐或显,时或不免有所出入,令人莫知所从,乃欣慕法显的壮举,慨然决志西行求法,以释众疑。他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只身自长安出发,时年二十八岁。

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人民私自出国,各主要道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昼伏夜行,终得偷出国门。他取道哈密、高昌、龟兹,越天山,至素叶城,出铁门,渡缚刍河,越大雪山,进入北印度。当他渡过八百里沙漠时,曾有四日四夜无一滴水入口,然玄奘矢志西行,誓愿:“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终于冒险西行数万里到达印度。

玄奘在印度受到各国的欢迎和礼遇。当时印度东北的摩竭陀国、西南的摩腊婆国两国最重学术,而以摩竭陀国的那烂陀寺为当时最大的佛教大学,约两万人,大师荟萃。玄奘在此居住五年,从戒贤法师受学,屡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与婆罗门教等论师辩论获胜,声誉日隆,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

玄奘载满名震五印的声誉回到长安,夹道相迎的有数十万人之多。次日,长安街上陈列着玄奘带回来的佛舍利一百五十粒,金檀佛像七尊,经论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从朱雀街排到弘福寺,长达数十里,群聚无数瞻仰者,烧香散花不断。玄奘的西行求法,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远达五万里,“所见所闻,百有三十八国,其中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大大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并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唐太宗召见玄奘,敕住弘福寺,与弟子窥基等人专心致力于梵文经典的翻译,前后十九年间,共译出经、律、论七十五部,总计有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之多。所译经典数量的庞大,不但惊人,而且译笔信实,讲究逐字逐句符合原典的忠实原则,杜绝古代译经家信笔直译的翻译手法。因此,后世的译经家把玄奘以前所译的经典称为“旧译”,自玄奘之后所译的经典称为“新译”,同时尊他为我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之一。

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所记印度情形,在各种印度游记中,最为详备,堪称我国第一个印度通。同时,他把“天竺”的名称改译为“印度”。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本书包括:绪论、现代思潮与东亚佛教的“人间化”、当代中国佛教思潮、人间佛教的诞生与太虚思想、人间佛教的崛起与印顺思想等11章内容。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太阳,我的心

    太阳,我的心

    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各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我执”。我们只有通过自我观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才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实现心灵成长。在书中,一行禅师处处播撒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他认为净化人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本书主要教大家怎样照顾、处理自己的情绪,摆脱“我执”的惯性思维,化解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
热门推荐
  • 重生噬星法师

    重生噬星法师

    梦中醒来,天地换色,星河巨变。沉睡在黄河、长江下的巨龙,屹立时由如擎天之檠。秦始皇陵下不肯死去的幽冥尸兵,千年来只为等候自己皇帝的一声命令。玛雅文明废墟下传出声声的低语,这是为自己的时间浪人指引着归来方向的明灯。西班牙海岸附近时而响起的优美乐音,那是亚特兰蒂斯文明消亡后的落泪悲鸣。古罗马旧战场经常游荡的鬼魂大军,仅是败亡者宁战死的战争幻影。长白山里令人莫测的食肉魔树。西湖下存在传说里的万年老龟。古楼兰皇城废墟下埋藏着的惊天秘密。冻在珠穆朗玛峰里的古猿巨兽。伊朗国境内世界最古老的的魔法学校。埃及金字塔里被诅咒的君主之泪。英国伦敦的吸血鬼世家。美国纽约城外的狼人部落。还有日本富士山里的火龙王族。这不是我的世界,却是我们的世界......我是江小淼,我是——
  • 旷野纪元

    旷野纪元

    永生不死的哥布林,盘踞大海的人鱼战士,穿越荒野的蒸汽火车,筑起高墙的人族堡垒,耳边不时传来的呓语…某一天,莱恩在大陆的中央醒来,等待他的,究竟是怎么样的冒险。
  • 凤栖梧桐幽幽木香

    凤栖梧桐幽幽木香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如何度过漫长岁月是沉溺在黑暗里自艾自怨还是追逐黎明之光当我遇到他时,好像答案就明显了
  • 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

    本故事发生在宋朝咸平、景德年间,以宋辽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代大侠杨承英之子杨铭的江湖经历。家仇国恨、悲欢离合、侠义豪情、世事人心。在故事的最后,杨铭与杨延昭(杨六郎)一起抗辽,大败辽军,最后使辽宋和谈,双方罢兵,结束了两国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史称“澶渊之盟”。
  • 我喜欢你未有曾

    我喜欢你未有曾

    小说讲述了顾一依高中三年暗恋校园男神孙泽易未果的故事。顾一依情窦初开,想方设法制造与孙泽易接触的机会,但告白的时候却被拒绝。到了大学,两人的故事才有了结果。青春就是得不到的东西,反而越想要。因为想要了,才可以得到。
  • 与你的个个时空

    与你的个个时空

    一次偶然,天才程序员林柯回到了他的学生时代。他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来满足自己吗?他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千金宠爱

    千金宠爱

    哈哈哈!我穿越了,我终于穿越了,还穿越成豪门千金,还有一个逆天金手指空间,爸妈宠哥哥爱。可是总有渣渣想害朕,白莲花闺蜜陷害真话粉让你现出原形,渣男退婚好啊,找个神秘大佬气死他!顺便在发家致富,被这个神秘大佬宠上天!
  • 娱乐之bug系统

    娱乐之bug系统

    李禹因为游戏手表破裂而浸水穿越到游戏《自由世界》里,此游戏与现实一模一样,再加上浸水而遇到BUG?一起来看主角如何从一个腹黑少年成长成为一位酷炫的明星,看主角如何追到他梦寐以求的女明星吧!
  • 大夏守夜人

    大夏守夜人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将不戴王冠,不争荣宠。我是黑暗中的利剑,帝国的守卫。……天后即将登基的这个夜晚,西南边陲小城,叶惊风悲催的成为一名大夏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