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0100000008

第8章 佛陀与菩萨(1)

01.诞生与出家

二千五百年前,印度北方的释迦族已建立了迦毗罗卫国。当时的国王,姓乔达摩,属刹帝利种姓,名净饭王,娶天臂城国王的女儿为妻,名摩耶夫人。夫人四十五岁那年,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太子,据《佛说灌洗佛形像经》载,太子在四月八日诞生,诞生后不久,即行走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传说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生下悉达多太子后的第七天便辞世,从此,太子便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扶养长大。悉达多从小虽宴居宫廷,但种种富贵享乐的生活并没有染污他的清明宿智。人生苦乐,生命来去的问题,反而不时触动他敏锐多感的心灵,使他经常潜心于一种超乎哲学的宗教思索中。

有一天,太子出城郊游,先后在各个城门遇见佝偻老叟、命垂病患、出殡死尸等震慑人心的悲惨景象,这番机缘,让他深刻憬悟到无法掌握的悲苦人生,原来一切是无常的、是苦的。最后,太子遇见一位仪容祥和的出家修行者,被他出俗脱尘的气质所感动,兴起无限崇敬,他问道:“请问你是什么人?你为什么要穿与众不同的服装呢?”

“呵!你要问我这个吗?我告诉你,我是离开家庭束缚的沙门,我厌离老、病、死的苦恼,我为了要求得自由解脱的大道而离家修行。众生,没有人能免除老、病、死,没有人能逃脱瞬息万变的无常,因此,我才出家来做沙门。我没有什么可以忧愁,也没有什么可以欢喜。我的希望只是能够获得不生也不灭,达到冤亲平等的境地。

“我,没有财欲也没有色欲,终日隐居在山林寂静的地方,断绝与世间名利的关系,没有‘我’的观念,也没有‘我所有’的东西,没有净秽的选择,也没有好丑的分别,在市镇或村庄上乞食,滋养这假合的色身。

“遇到别人有苦难的时候,我就设法为他解救,我没有希望别人报答的心理,更没有求功德的念头。我只觉得众生的苦恼都应该让我一个人承受,我不努力去解救生死大海中的众生,还有谁呢?”

太子听完沙门的话后,满心欢喜地说道:“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思想,想要远离一切欲念,寻求解脱的境界。同时,我也有救度众生的愿力,只是我还没有懂得怎样去做,今天幸而遇到你,我仿佛见到黑暗的世上一盏明亮的灯。”

太子说罢,再看沙门,沙门忽然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太子以为这是过去诸佛来点化他的,他即刻决定踏上修行之路。

悉达多太子明白为了寻求自由解脱的境界,实现救度众生的愿力,他必须割爱辞亲,放弃王位。有一天,太子终于向净饭王恳求允许他出家修行。净饭王难过万分,不愿答应。

02.参访明师

在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那年,悉达多太子毅然决定动身求道。他在夜半唤起御者车匿,骑上白马,疾驰出宫,离开迦毗罗卫城,踏上修行的路途。黎明时分,到了罗摩村,悉达多自行剃除须发,现出沙门相貌,并命令车匿自行返宫,代他向净饭王表明自己为了救度众生解脱烦恼,出家求道的心志。

首先,他到了毗舍离的苦行林,向薄伽婆仙人求法,随后到王舍城的一处森林中,追随数论派仙人求学解脱之道。在苦行林中,悉达多看到来自各地,形形色色的苦行者:有的披着草衣,或身穿树皮而立;有的卧在泥中,或裹尘而坐;有的裸体曝晒在炙热的烈阳下;有的一手举起或单脚站立,甚至赤身躺在荆棘堆上或铺满铁钉的木板上;还有一些节食者,一日一米或一周一餐,或断食一个月,乃至长达三个月以上,使肉体饱受饥饿的痛苦煎熬。这些苦行者,认为透过对肉体与精神的折磨,最后可以达到生天的目的。面对这些苦行者的种种修行方式,太子心中感触良深,但他认为求生天界并不能真正解脱烦恼,因为天福享尽,仍旧要堕落五趣。于是,他离开苦行林,继续寻师访道。

当时王舍城附近的修行者,最普遍的修行法,不是苦行就是禅定。所以,悉达多离开苦行林后,转而追随阿罗逻迦蓝与郁陀迦罗摩子两位修习禅定的仙人。悉达多很快获得精深的禅定成就,还受到两位仙人的赞赏,仙人并希望他能留下来指导自己的弟子。可是,悉达多发现禅定固然可以获致躯体的轻安和快乐,但那只是暂时的,无法彻底解决人生的苦恼。

03.六年苦行

于是,悉达多继续到离王舍城更远的盘荼婆山修习苦行和禅定。后来,又到尼连禅河边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尝试各种更为艰困的苦行,以禅悦为食,风雨无阻。

在以前净饭王派遣王师追赶太子的时候,留下陈如等五人随侍太子,但太子当初跋涉在途中,各处参访,早就和他们五人分开。现在太子进入尼连禅河边的森林修行,陈如等听到这个消息,都从各方赶来,和太子共同修习苦行,并供太子随时差遣。

日复一日,度过六年苦行的悉达多,肉体虽然能承受各种困苦,但内心仍无法彻底克服烦恼,使心地清净。于是他毅然放弃苦行,带着消瘦羸弱的躯体,走到尼连禅河沐浴,洗净身上的污垢,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而逐渐恢复体力。

陈如五人见到太子接受牧羊女的供养,大为惊奇,他们以为勇猛精进的太子已经退失道心,因此不愿再追随左右,可是也不想回释迦国,于是转往西方波罗奈城外的鹿野苑修行。

04.降魔成道

悉达多恢复体力后,就在菩提树下以柔软的草叶铺在座上,一心正念地端坐,并立下誓言:“若不成正觉,不起此座!”从此,默默地思索解决生死的问题。传闻,就在这种不可思议的思维中,掀起了天摇地动的景象。蛰伏的魔王波旬派遣诸魔女来引诱扰乱禅定中的悉达多,但是太子丝毫不为所惑。魔王又派遣众恶罗刹来胁迫悉达多,向他投掷各种利刃兵器,但是这些刀刃到了湛然不动的太子金刚座前,却如花瓣般一一散落,不能伤害太子。

降伏恶魔以后的太子,志愿更加坚固,心中更加平静,深入在三昧的禅定境界中,心灵澄清不染,终于在一片清朗的夜空中,目睹明星,豁然大悟。成就佛果的悉达多,自内心道出赞叹的话语:“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悉达多彻底觉悟了生命的真谛,成为人间的佛陀。

佛陀所彻悟的道理就是缘起,然而众生种种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真实微妙的道理。佛陀慨叹他所证悟的真理与世人所见相违,不易被世人接受,因此宁可永入涅槃,不转法轮。据载,经过众梵天三次诚心劝请,希望佛陀怜悯世人在无边生死海中受苦,慈悲垂教世间。佛陀于是离开伽耶山菩提树下的金刚座,怀着一颗救济众生的大悲心,开始度化众生。

05.初转法轮

佛陀最先想要度化的对象,是阿罗逻迦蓝与郁陀迦罗摩子两位教导他禅定的仙人。不幸的是他们早已仙逝。

于是,佛陀到波罗奈城外的鹿野苑,度化还在苦行中的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五个人。佛陀为他们宣说四圣谛与八正道,这是佛陀的最初说法,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轮。

乍闻佛陀的教诲,陈如等五人衷心感佩,惭愧先前的猜疑背离,从此随侍佛陀,成为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当此之际,护持佛教久住的世间“三宝”都已具足:佛宝即佛陀,法宝即四圣谛等教说,僧宝就是五位比丘。

06.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

接着,佛陀度化鹿野苑长者之子耶舍出家,耶舍的父母也皈依座下,成为最早的在家信徒。耶舍出家后,还引介五十位好友,相继接受佛陀的教化而出家,一同修行和证果。

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出禅定以教化世人,到鹿野苑说法为止,弟子众组成的教团已初具规模。于是,佛陀和弟子们开始展开教化活动。

佛陀到优楼频罗村,度化出身拜火教的迦叶三兄弟及其门下千人同时舍弃外道,皈依在其座下。佛陀又到王舍城为频婆娑罗王说法,接引王公大臣,国王因此奉献出郊外的竹林精舍,成为教团最初的道场。

后来在竹林精舍,佛陀度化了舍利弗与目犍连等二百五十位婆罗门青年;舍利弗与目犍连日后成为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至此,教团已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就是经典序文中经常提到的佛陀的常随众。

07.广教化

佛陀教化弟子,是依据弟子的根器差异而给予不同的教说引导。对于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佛陀皆耐心调教;对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予以方便随机摄受。譬如,佛陀自己苦行多年,深深体会苦行并无法了悟正道,而大迦叶喜好苦行,坚决修持头陀,佛陀虽然不予鼓励,但也不直接阻止,伺机特别为大迦叶尊者宣说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阿难尊者为佛陀姨母请愿,允许让女众出家,佛陀也随缘接纳。对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佛陀也不会囿于成见,以人废言。

此外,佛陀对于资质愚钝的弟子,总是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譬如周利槃陀伽不善记忆,佛陀就教他持诵“拂尘除垢”的偈诵。周利槃陀伽遵照佛陀指示,每日手持扫帚,一面扫除尘埃,一面用心持诵“拂尘除垢”,终于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比丘。对于懈怠弟子,佛陀会激励他上进;对于操之过急,过分勇猛精进的弟子,佛陀则教以缓和之道。

有一位名叫闻二百亿的比丘,是琴艺超群的音乐家,由于他平日娇生惯养,初入僧团,不能适应沙门生活,加上求道心切,过于精进,身体日渐衰弱。佛陀不忍,慈悲譬喻说法,告诉他:“修行就像弹琴,琴弦太紧易断,太松则没有声音,如果不急不缓,就能弹出美妙的音声。修行也要不急不缓,把心放平和,才能持久有成。”

佛陀教化弟子总是观机逗教,应病予药,对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贵贱贫富,一律关爱。譬如担粪的尼提、理发的优婆离,佛陀都慈悲纳受他们,使他们成为僧团的一分子。佛陀还曾经救度五百盗贼,使他们弃邪归正,信仰佛教;教导妓女,令入正道;感化鬼子母,教其爱护一切幼童,有如己出。佛陀视一切弟子犹如自己的亲生子女,尤其对多病的弟子格外垂怜。幼童懵懂无知,需要庠序之教;众生有烦恼,更需要佛陀的慈光照耀。

佛陀于四十余载的弘法生涯中,足迹踏遍了恒河南北两岸的国度,教化众生无量,其中杰出弟子不在少数,他们多能秉持佛陀的慈心悲愿,自觉觉他而行化人间,或者严守佛陀的教诲,用心道业。譬如大迦叶最初为寻师访道而遍游印度,在王舍城与那烂陀之间的多子塔,受佛陀的教化,第八天便证入阿罗汉果。他年纪较佛陀稍长,自律甚严,有“头陀第一”的美称,并曾获得佛陀分予半座的殊荣。佛陀入灭后,大迦叶统领教团,成为第一长老。

当佛陀度化摩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及贵族后,佛教日渐得到发展。后来,佛陀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国,度化其父净饭王及释迦族青年,如难陀、罗睺罗、优婆离、阿那律、阿难及提婆达多等人。

佛陀从迦毗罗卫国回到王舍城,前往西北方萨罗国的舍卫城时,还度化了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须达多。后来,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共同创建了一座庄严的道场,称作祇树给孤独园,献给佛陀,作为弘法的中心。这就是佛经中经常提到的祇园精舍,也是佛陀一生中往来居住弘法度众最频繁的地方之一。

佛陀成道后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化工作,活动范围广被北印、中印、西北印等地区,弘法长达四十五年,度众精勤,直到涅槃之前,最后得度的是百余岁比丘须跋陀罗。

08.佛陀教化弟子的方法

佛陀教化弟子的方法,约有四点。

以慈摄众:佛陀不辞辛苦,为病比丘看病,照顾其生活起居,为目盲的阿那律穿针缝衣,不厌烦琐。佛陀不以权威力量来慑服大众,而以无与伦比的慈悲来摄众。

以身领众:佛陀不以身份地位来压迫大众,在僧团中树立圣洁风范,使弟子们对他的圆融人格与崇高道德自然生起无限的景仰与恭敬,欢喜接受他的教导。

以智教众:佛陀成道以后,四十余年间,昼夜四时无懈地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妙法,并且以无碍的辩才、善巧的譬喻,熏发众生的智慧,开启弟子的迷津。

以法养众:佛陀不以金钱财物、美衣珍肴来养活众生,而以禅悦法乐来滋润众生慧命。

09.最后遗教与涅槃

佛陀一生的教化,有因缘的都已度尽,无缘的也已种下得度的因缘。涅槃之前,佛陀接受了金银匠淳陀最后真诚的供养。佛陀知道自己八十岁的应身世寿将尽,因此,选择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作为入灭的场所。

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在两株娑罗树的中间铺敷尼师坛为床。佛陀头向北,面朝西,右胁而卧,安详闭目,准备证入涅槃。随众们不知佛陀灭后如何使正法久住,于是公推阿难向佛陀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入灭后,以谁为师?

第二,佛住世时,依佛安住;佛入灭后,依何安住?

第三,佛住世时,恶人有佛调伏;佛入灭后,恶人将如何调伏?

第四,佛住世时,亲口言教,佛弟子易生信解;佛入灭后,若有经典结集又将如何令人起信?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本书为星云大师对世俗社会的人和事的普遍观感和心理指导,综合了星云大师过往著作及言谈的许多智慧精华。本书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力主一个“和”字,针对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多方面进行阐释,开拓心灵,启发智慧,于大众为人处世的实际层面能获得良知益教贡献颇多。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妖孽别挡道

    快穿之妖孽别挡道

    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我就要做那个霸主!“南南,你不要我了?”某妖孽堵在路上,委屈巴巴的问“没有,最爱你”冷漠脸对于这个妖孽男人,顾南风表示很无奈
  • 凡界武巅

    凡界武巅

    年幼因凌峰突遭家难,几历生死,机缘巧合之下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从此生死由我不由天
  • 萌妃入侵:王爷请接招

    萌妃入侵:王爷请接招

    王妃生蛋了!夏沐晚穿成王妃不悲催,悲催的是穿过去时,正好坐在一枚金蛋上!于是,废材王妃成笑话,传闻堪比老母鸡。都以为生蛋的王妃要失宠,谁知道转眼王妃崛起了!小妾挑衅?王妃让你变猪扒;侧妃胸大?王妃CUP比你强;小三貌美?王妃颜好大长腿。所谓金蛋在手,天下我有!正想借着金蛋勾搭美男,王爷每晚主动来伺寝:“王妃,再给本王下个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皇上的爱妃都很俊

    穿越之皇上的爱妃都很俊

    她是个孤儿,被人领养后培训成了一名杀手,经过各种磨难,成为了杀手组织的王牌,“魅影”是她的代号,她杀人于无形,没人见过她的真实容貌……他是女尊王朝的“四大美人”之一,一身红衣似火只为等让他心动之人;他是药谷关门弟子,一心只为研究医术,可自从遇见了她便乱了心芳……
  • 豪门独宠:BOSS老公请矜持

    豪门独宠:BOSS老公请矜持

    “我粗鲁好色犯花痴,睡觉磨牙还打呼,身材平板不好生养,别人都说咱俩不般配。所以……”她战战兢兢地送上一纸离婚协议。“般不般配,由我说了算。”高大俊美的宠妻狂魔表情莫测地欺近,七种人格轮番上场,“咱们来试试,看你究竟是不是真的不好生养。”“七个老公”来争宠,消受不起消受不起!她悔不当初,欲哭无泪:“庄先生,人格分裂是种病,得治。”【1V1高甜无虐】
  • 五令必杀

    五令必杀

    在魄罗大陆中流传着一个传说,谁能集齐五枚令牌就能获得无数财宝,拥有驰骋天下的能力。
  • TFBOYS之不平凡的我们

    TFBOYS之不平凡的我们

    “小凯,我是丁紫郡呀!你不认识我了吗?”王俊凯用冷冰冰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女生,然后用手拉了拉身边的女生,然后抛下她。雨哗哗的下着——“源源,我们去吃好吃的吧!”“好呀!”“啊!”——“千玺,轻松熊送你!””谢谢!“
  • 单身不是狗是贵族

    单身不是狗是贵族

    万能单身的沈鹊鸣终于心动了,但,大哥,你是性单恋又是什么鬼啊!本文由真实事件改编。
  • 想骗我?没门!:六招识破谎言

    想骗我?没门!:六招识破谎言

    这一本具有广泛实际应用价值的书籍。它可以作为你生活、工作的一种有效工具,帮你保护好自己,减少被忽悠的机会,避免财务、时间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当你面临一些重要决定或选择时,这本书可以指引你发现对方的诚意度有多少,从说谎的征兆上分析是否有夸大或隐瞒的情况存在,从而决定是否与这样的人继续交往。
  • 邪王宠妻:庶女为凰

    邪王宠妻:庶女为凰

    她,战场杀伐决断的军阀大小姐,一朝穿越为南梁异性王府的庶女。认为她是草包?是废物?凤眸冷笑,锋芒乍现,让那些挑衅的人知道瞎了她们的狗眼!管你是嫡母、亲妹,还是皇妃、世子,招惹她的人绝对没有好下场!可是偏偏还有人凑上来求虐,对她纠缠不休,誓不放手。世人都以为南梁国身份尊贵的皇太孙,皇位被抢,落魄成疾。可她却知道他绝对冷酷强势,是高贵张狂的恶魔,更是宠她无限的妖孽一只!某男冷笑:“说我是恶魔妖孽?那我就邪恶给你看!今晚儿子自己睡!”某娃挠门:“娘亲是我的!爹我要和你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