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6800000047

第47章 美国电影史话(7)

不论是好是坏,从无声片过渡到有声片,是电影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大革命,对电影界所造成的冲击,绝非以后的彩色电影和宽银幕电影所可比拟。当时的导演、演员都经受了一次严酷的筛选。有声片的出现,成了压垮本来就已在制片厂制度下苦苦挣扎的格里菲斯、斯特劳亨等无声片大师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好莱坞闯天下,甚至已功成名就的欧洲演员们纷纷打道回府。即使是美国土生土长的演员,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适应有声片。无声片的影后璧克馥以及吉许姐妹,在试拍了一两部有声片后就从影坛退休或半退休了。善演哑剧的喜剧演员发现自己开口说话并不那么有趣,也逐渐让位给靠耍嘴皮子逗乐的演员。最不幸的是言情片的大明星吉尔伯特(John Gilbert),早期的录音机无法很好地记录下他的男高音,他的影迷们第一次在银幕上听到他开口说话的时候,都非常失望,原来这位白马王子的声音是这么难听甚至吓人。在尝试了几部有声片都失败了之后,吉尔伯特的自信心完全丧失了,从此借酒消愁,在41岁时即过早地去世。这一年是1936年,卓别林刚好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1929年,是让电影制片厂的老板很伤脑筋的一年。电影从无声过渡到了有声,需要添置昂贵的拍摄、录音设备,雇佣新的技术人员(特别是编写台词的作家和录音师),导演、演员要更新换代,公司所属的电影院也要添置音响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偏偏在这一年,华尔街的股市崩溃,美国经济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大萧条时期(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美国大发战争财,经济萧条恐怕还不会那么快结束),使得资金的征集困难重重。不过,与其他行业相比,美国电影业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不大,只在1933年陷入了困境,很快就恢复了。

实际上,美国经济最为糟糕的三十年代,却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在这十年间,好莱坞每一年都生产500部左右的电影,最多的是1937年,共生产了538部;而60年后,1997年生产的美国电影不过差不多200部。在当时,平均每周有八千万美国人去看一场电影,占美国总人口的65%;而在现在,平均每周大约只有两千万美国人去看一场电影,还不到美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今天的美国,去看一场电影有点像是去看戏一样,是一种特别的活动;但在三十年代的美国,看电影却是日常的娱乐。当时的电影院到处都是,票价也要比现在便宜得多(当时在大城市一张票约三四十美分,现在则是七八美元)。事实上,三十年代的美国人看电影类似于今天的美国人之看电视,而当时的电影也很像电视,也盛行拍十几集、几十集的连续剧。尽管当时的美国人绝大多数都已破产,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们却心甘情愿地交出最后一角钱去看电影。电影院也想方设法让观众饿着肚子来看电影,比如一张票可看两场电影,幕间休息时做“并够”(bingo)之类的有奖游戏,运气好的人可以赚点小钱回家。

在好莱坞所制造的虚假、梦幻的电影世界中,美国人暂时忘却了现实生活的烦恼与苦痛。美国电影不仅让观众暂时逃避现实,而且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做着政治宣传。现实中的大多数美国人都交不起房租、买不起衣服,银幕上的人物却都住着豪华的房子、穿着华丽的衣裳。好莱坞所展示的富裕生活给饥寒交迫的观众打了一剂强心针: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最能粉饰太平的莫过于让人赏心悦目、美妙动听的歌舞片了,这一最具美国特色的电影类型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而登上了舞台,并且迅速征服了美国观众。1930年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得主就是米高梅公司拍摄的一部歌舞剧《百老汇的旋律》(Broadway Melody),这部电影,被公认为是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最差的一部。它的成功,完全是由于迎合了当时观众的需求。

关注观众需求的不仅有电影制片商,还有社会卫道士。只不过,制片商所关心的是如何尽量吸引观众,而卫道士却是致力于不让观众接触到含有不良内容的电影。至于不良的标准,当然是要由卫道士来制定的。就在1930年这一年,天主教教会人士制定了好莱坞生产准则。由于担心教会发动抵制而影响收入,好莱坞的制片厂都接受了这套准则,并且请教会人士负责生产准则管理署。任何一部电影都必须经过该管理署的审查、批准才能发行。如果有哪个制片人敢于私自发行电影,则会被判处25000美元的罚款。这套准则为电影的内容制定了标准,而且还极其详细地规定电影台词所使用的语言。流行在街头巷尾的俚语俗话是不能在电影中出现的,更不用说脏话了。任何与性有关的字眼,不管是多么的含蓄,都是不允许使用的,甚至连“性”这一词也不能用。任何与性有关的行为都是不能表现的,更不用说描写婚前、婚外性行为了。甚至在银幕上夫妻也不能同床共枕,而必须睡在分开的单人床上——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好莱坞之床”。性和暴力向来是最能吸引观众的两大卖点,既然性的表现被禁止,大家就只能在暴力上面动心思。黑帮电影就在这时候兴起,再加上经久不衰的西部片,枪,成了美国电影中最常用的道具。如果我们从美国电影来了解美国,会以为美国生活无时无刻不处于枪林弹雨之中。美国社会也许的确是世界上最充斥暴力的社会,但这类电影仍与反映现实无关,因为生产准则规定电影内容必须惩恶扬善,坏人绝不能有好下场。审查制度和制片厂制度一起,成了扼杀艺术创造的两只手。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也是制片厂制度的全盛时期。电影制作的分工越来越细,流水线作业也越来越成熟。牢牢地监督整个生产过程的是制片人。他批准剧本、指定导演、选择演员。一部电影的产生,先有一个粗糙的设想,由制片人交给编剧部完成剧本,有的人写脚本,有的人写台词,有的人写分镜头剧本。镜头的分解都是规范化的,每一个场面都由一个长镜头开始囊括全景,再穿插一些中景、特写镜头。镜头的位置、角度、变换都只是为了让观众看清动作和反应、说话和听话者,此外不会有别的用意。往往只在拍摄的前一天,剧本才交到导演手里。导演就根据剧本,原封不动地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拍摄和录音,然后把底片交给剪辑部门,在制片人的指导下剪辑成最后的版本发行。只有极少数最重要的导演,才享有参与编写剧本和后期制作的特权。在发行之前和发行中,制片人会根据情况决定花多大的人力、财力为影片做宣传和广告,以及发行的范围。如果一部影片在纽约等大城市首映时票房不佳,制片人可能就会觉得不值得再花钱为它做广告,而让它自生自灭甚至收回发行。这一整套制度,盛行于1930年到1946年,至今在好莱坞也还未完全消失。

我们现在倾向于把导演当成电影的作者,但在当时,人们却认为制片人和电影明星是远比导演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电影制片厂和电影明星也就决定了一部电影的风格。要研究这个时期的美国电影,知道是由哪家制片厂生产的和由哪个明星主演的,要比知道是由哪个导演拍摄的更为重要。当时的电影工作者就像现在的电视工作者一样,认为自己是在搞娱乐,而不是艺术。艺术当然并未在美国电影中完全消失,只不过是在批量生产的工业品中无意识地存在着。极少数天才的导演,也能在制片厂制度的控制下努力表现自己的特色,在类型电影的框架中求新求变。约翰·福特(John Ford)就是这样的天才,他导演的《公共马车》(Stagecoach,一译《关山飞渡》)、《我亲爱的克莱蒙丁》(My Darling Clementine)、《搜索者》(The Searchers)给西部片注入了艺术生命,而他在1940年导演的《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乃是美国电影史上罕见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但是在这个时期最具特色的导演可能是深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注重视觉效果的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电影界有句名言:“导演死后就成了摄影家。”这句话,用在斯登堡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他那些巧妙地运用了构图和灯光的电影的剧照,就像是一幅幅精彩的摄影作品。

1939年,好莱坞推出了其巅峰之作《飘》(Gone with the Wind,一译《乱世佳人》)。这也是好莱坞历来最兴师动众的一部电影,花了差不多400万美元,雇用了10余个编剧、5个导演,光是为了选女主角就面试了1400人。制片人大卫·西尔滋尼科(David Selznick)从头到尾监视流水作业的每一个细节。其结果,这部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乏善可陈的工艺品却获得了每一个制片人都梦寐以求的商业上的成功:在发行的第一年就获得了高达77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远远超过排在第二位的《奥兹巫师》(Wizard of Oz,一译《绿野仙踪》,450万美元)。这部电影后来几次重新发行,在美国本土的票房收入累计近两亿美元,如果把通货膨胀率算进去,则超过了八亿美元,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其底片被保存在一金罐中,正是好莱坞拜金主义的绝妙写照。但是从那以后,好莱坞好景不再,其黄金时代也就要随风飘逝了。

迪斯尼王国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院,放正片之前一般会加演一两部短片,最受欢迎的是迪斯尼及其模仿者拍摄的动画片。动画片的历史差不多与电影一样老,但只有进入了有声片时代,特别是彩色电影出现后,动画片才开始繁荣。三四十年代,就是美国动画短片最辉煌的时期,光是迪斯尼(Walt Disney)一人,就拍了500多部动画片。

不管大家对迪斯尼的艺术成就的看法是如何的不同,有一点是很难否认的:他跟卓别林一样,是电影界罕见的天才。没有他,动画片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电影喜剧形象中,也只有他的米老鼠可与查理流浪汉相媲美,苏联大导演爱森斯坦称之为“美国对世界文化的唯一一个贡献”。像卓别林一样,在美国电影界过渡到制片厂制度时,迪斯尼就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厂,通过经济的独立保证艺术创作的独立。跟卓别林不同的是,迪斯尼特别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电影技术。1928年,有声片刚刚出现不久,他在《威利号汽船》(Steamboat Willie)中,就让米老鼠开口说话(迪斯尼自己给米老鼠配音)。1932年,他拍摄了第一部三原色彩色片《花和树》(Flowers and Trees)(在此之前的彩色电影都是用的二原色)。1940年,他在《幻想曲》(Fantasia)一片中引进了立体声。迪斯尼对视觉和听觉的丰富想象力、对图画和音乐的完美结合的追求,也只有通过充分运用声音和色彩技术才能得到体现。

沃尔特·迪斯尼于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芝加哥一个爱尔兰移民的家庭,他的艺术教育是在密苏里州肯萨斯市艺术学院接受的,但在16岁那年就退学,伪造父母的签名加入美国红十字会,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一战结束回到肯萨斯市后,他与厄布·埃维克斯(Ub Iwerks)合作,建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绘制漫画和拍摄动画片。这家公司破产后,在1923年,迪斯尼和哥哥罗伊·迪斯尼(Roy Disney),身带40美元去了好莱坞,在那里建立了迪斯尼制片厂。随后埃维克斯也前来加入该公司负责绘画,罗伊担任经理,迪斯尼则当老板。迪斯尼制片厂最初的五年,主要是生产《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系列动画短片,并未能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直到1928年,埃维克斯创作了米老鼠,迪斯尼才名声大震。迪斯尼一开始想把米老鼠动画片卖给米高梅公司,但米高梅公司的老板路易斯·梅耶(Louis B. Mayer)看了样片后,却认为在银幕上放映老鼠会吓坏观众中的孕妇,不愿接受。梅耶完全没有料到,这只文质彬彬、乐观机智的老鼠会成为银幕上最受喜爱的形象,其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位演员,曾经在1933年创下了一年收到80万封影迷来信的纪录。1929年起,随着米老鼠的成功,迪斯尼开始招兵买马扩大制片厂的规模,出品了《愚蠢的交响乐》(Silly Simphonies)的系列,迪斯尼动物园的其他成员也逐渐被创造了出来:1930年诞生了笨拙、忠诚的普拉托狗,1932年有了乡巴佬古菲狗,1934年脾气暴躁、刁钻古怪的唐老鸭也被创造了出来。这些拟人化的动物,从此成了美国儿童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米老鼠和唐老鸭,可以说代表着美国精神的两极。《愚蠢的交响乐》系列中,最受欢迎的是1933年出品的《三只小猪》(Three Little Pigs),其主题歌《谁害怕大恶狼?》成了美国人挑战经济大萧条的战歌。

同类推荐
  • 天下美文爱情卷: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天下美文爱情卷: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本书精选古保祥创作的爱情类文章,其中许多被《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和《青年博览》转载。本书内容以情感和故事为主线,为读者呈现各种各样的爱情,讲述其中的真实感悟,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本书弘扬的是对真爱的歌颂,是对假情的批判,力求让读者重拾对爱的美好信念。
  • 女人的食指

    女人的食指

    食物里最美的是人情,冷暖的记忆所系皆在餐桌。“我靠写字赚钱已有二十年,但比起拿笔的时间,拿筷子的时间肯定更长。”“阴错阳差之下,我现在从事电视及广播的编剧工作,但其实,我本来想当厨师。”本书为有大和民族的张爱玲之称的向田邦子于空难意外去世之前留下的最后文字。围绕美食、人情、文艺创作展开,她独特的生活态度,具影像的散文篇章,让人沉浸于向田邦子的魅力之中无法自拔。喜爱品尝美食的向田邦子与妹妹在东京开了一家名为“饭屋”的小餐馆,从开店的地点、装潢、家具选择,甚至火柴盒设计她都自身参与其中,食物与食客之间的故事,都被这位观察敏锐的编剧快乐地“复刻”下来。食物、文艺创作与生活,竟有如此美妙的关系。向田邦子,直木奖获得者。日本最高荣誉的编剧奖以她命名。大和民族的张爱玲,侯孝贤最喜欢的作家,日本电视编剧界女王,作品达1000部之多。她的作品长演不衰,风靡数十载。根据其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宛如阿修罗》获得第二十七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数个最高奖项。著有《父亲的道歉信》《隔壁女子》等作品。
  • 我有一个朋友

    我有一个朋友

    本书是以文笔犀利著称的著名作家庄雅婷最新概念随笔,文风理性睿智,泼辣豪言,以多元思维的角度为读者诠释情感在个体体验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本书文体性强,每篇都以“我有一个朋友”作为开始,是故事,是小说,是寓言,更是人生经验,可视为全新的“爱的教育”。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 在春深:春种一棵树

    在春深:春种一棵树

    本书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时节天地万物的生长以及作者们在不同时节的心境。
热门推荐
  • 我在LOL世界当教官

    我在LOL世界当教官

    “1、2、3、4,提莫队长正在待命。”砰“谁放的蘑菇?提莫,你过来,来,哥哥给你买糖吃。”陆丰看着眼前的绿帽子小矮人,露出了一抹阴险的笑容。 本书又名《路过LOL的鬼剑士》 本书群号:894940784
  • 丹曦隐柏里

    丹曦隐柏里

    没有人知道柏弈琛的一眼万年是那一年秋天背着天蓝色双肩包的秋日下
  • 101次示爱:竹马首席很傲娇

    101次示爱:竹马首席很傲娇

    “陆先森,隔壁杨大婶看上你了,说要娶你!”阮荞很无辜的盯着他说道。“告诉她本小爷是条实打实的汉子!”某男很不满的控诉道。隔天,某女又跑来兴冲冲的问道:“陆先森,对面郭大娘说她也要娶你,俩人打起来啦!”某男无奈抚额:“麻烦您老告诉她们,本小爷属公的,不属母的!”N日后。阮荞又喜气盈盈的跑来,正要开口道,却被某男打断:“憋说是什么婶啊娘啊的,小爷我不嫁!”阮荞连忙反驳道:“不是不是,这次是我要娶你!”于是,阮荞开始了她艰辛的“追夫之路”~~
  • 渣女逆袭——你逃不过我手掌心

    渣女逆袭——你逃不过我手掌心

    某女桃花运爆发,遭表白,好日子不长又遭甩,哈!某女保存17年的自尊心,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次酝酿好的班级旅游计划竟然酿成一场事故,某可怜女因这次事故不怎么聪明的大脑被激发,励志夺回,你们给我在学校里老实呆着,我要回去了!
  • 清酒道相思

    清酒道相思

    Y市今年中考考出了个大新闻:状元有俩!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认识苏瑶的人只担心两只老虎会不会掐架?苏瑶的老同学表示:“会掐架,那个状元生命堪忧。”狠人苏瑶作为状元之一,在开学季决定收敛身性,伪装成成可爱软萌的乖乖女,讨好老师,给未来的同学们留下好印象!尽管这是一个从小练武手上有疤的爸爸。...开学典礼上,校长朗声道:“大家都安静一下,开学典礼要开始了。”然后谁都没听见校长说话。“安静!”教导委员为了挽回校长岌岌可危的面子,站出来维护了一下纪律。这回大家纷纷安静下来,只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男生:“谁吼吼呢?”全场寂静得可怕,这开学第一天就飘了啊。这个男生的声音被听得一清二楚。顿时,没一个人敢说话,都看向这个风一样的男子。校长被气得发抖,眉毛整个竖起来,脸也气得通红,小胡须一抖一抖的:“谁说的,站出来!众人善意地往边上退,退出一个圈来,圈中间站着一个人,讨好地眨着眼卖萌,带着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看到那个男生的长相,苏瑶笑得肚子疼,这不是今年另一个状元么。这倒霉孩子。双亲去世皮出血的表情包产商×超级倒霉学术杠精的全科王
  • 学生的成功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

    学生的成功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

    素质教育主要着眼干广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以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 九转成仙传

    九转成仙传

    当世界被遗忘,天道也开始变的残缺,残存的仙人一一死去。末法时代即将来临,这是所有修炼者的末世。成仙,成为了抵抗末世的唯一方法,却也是最艰难的一条路。末世成仙,这是所有天才只敢攀谈,不敢奢求的一条路。但世界角落里的一名少年,却在踏入修真界时喊出了誓要成仙的口号。
  • 彼岸无神

    彼岸无神

    一个平凡少年,崛起于微末,却敢夺天地之造化,蔑视万妖,睥睨诸神!吾之一怒,群魔俯首,风云变色!
  • 阿列冈斯之盾

    阿列冈斯之盾

    历史的车轮从不曾停下,前行中旧时代又达到了顶点,而新纪元在旧时代的土壤中孕育着…… ps:主角不是穿越者,没有穿越者
  • 坠梦游戏

    坠梦游戏

    生活中大大咧咧的女生,郁闷的倒追,进入游戏后竟系统错误,成为个男的?游戏里的11C不负责任,好友竟把自己追求的对象拉来共同游戏?这个时代太扯淡!这个11的时代,能不能不11?我原本是个女的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