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6800000008

第8章 明朝值得细说(7)

这时候,严世蕃的同党罗龙文也从戍所逃回了徽州老家,两人来往密切。这位罗龙文是倭寇首领王直的姻亲,曾经奉总督胡宗宪之命出海招降。林润接到郭推官的告发后,把故事再编得完整一点,向皇帝控告这两个人以建造府第为幌子,聚众四千人,“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这是谋反大罪,皇帝自然极其重视,立即下诏速将严世蕃、罗文龙拿来问罪。那时候严世蕃之子严绍庭还在北京当锦衣卫指挥,闻讯赶快派人赶在圣旨下达之前到家乡报警。严世蕃得报,想逃回戍所,却早在林润的监视之中,被逮住了,解往京师。这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一月的事。

严世蕃二进宫了,却也并不怎么惊慌,“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他有的是计策。自己贪污受贿,天下人均知,想赖也赖不掉,但是“皇上只要人干事,不怪人爱钱”,认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当初邹应龙告发他的不就是“贪污误国”吗?最多再流放一次罢了。“聚众谋反”、“通倭”的罪名那才是最可怕的,不过也没什么证据,其实根本就是捏造的,应该不难洗刷清楚。最好,是让三法司连带判决严嵩害死沈炼、杨继盛,这两个案子乃是皇帝亲自定的,要是让皇帝觉得三法司想为沈、杨翻案,审官和囚犯的位子恐怕就要掉个个儿了。计谋已定,他便命其党徒四处宣扬:不好了,要是三法司把沈、杨二案翻出来,严世蕃就死定了。

负责此案的三法司刑部尚书黄光先、都御史张永明和大理寺卿张守直果然中计,在判决中大书特书严氏父子迫害沈、杨。写好了,在上奏之前照例送给首辅徐阶过目。徐阶将三人领入内室,屏退左右,问道:诸君觉得严公子该不该死?三人异口同声回答:死有余辜!徐阶又问:那么你们是要他活还是要他死呢?三人答道:正是要他为沈、杨偿命啊。徐阶连连摇头:严嵩害死了沈、杨不假,但那都是领过圣旨的。皇上是最英明的,绝不会错。诸位的这份判决呈上去,皇上疑心三法司是在怪罪皇上,必定震怒,大家都免不了要被问罪,而严公子也就大模大样地出都门回家了。三人愕然,赶忙请教徐阶怎么修改。徐阶说:只要以林润的奏疏为底稿,再把聚众谋反这一条发挥发挥就行了,事不宜迟,稍迟就会发生变故。三人就请徐阶主笔,徐阶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底稿:早就写好了,各位以为如何?三人看了,连声说好,马上叫来吏员誊清,这份置严世蕃于死地的判决书就从徐阶相府递了出来。

严家闻讯,这才真的慌了。严嵩托人送重金给徐阶,请他营救。徐阶钱照收,人也照杀。他的道理很简单:不收钱,严家的人要怀疑我捣鬼;不杀人,众人要怀疑我捣鬼。这位甘草国老,到现在还是两边都不得罪。

皇帝却也不信严世蕃会谋反,命令三法司再核实。圣谕云:“此逆情非常,尔等皆不研究,只以润(林润)疏说一过,何以示天下后世?其会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从公鞠讯,具以实闻。”

徐阶领了圣旨,急出长安门。三法司的官员们早在门外等候,他随便问了几句,就赶回家中,起草答疏,声称“事已勘实”,通倭谋反“具有显证”。皇帝这才批准了三法司的判决,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二十四日下诏,以“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之罪判处严世蕃、罗龙文死刑。死囚按规定应该留到秋后处决,但这一次,按徐阶的要求,立即处斩,“亟正典刑,以泄天下之愤”。怕一拖就要出意外吧。

当时的史家,多认为严世蕃死有余辜,却对以莫须有的叛逆之罪处斩不敢苟同。张居正主修的《明世宗实录》评论此案说:“其罪状宜坐奸党之条,岂无可杀哉?乃润(林润)疏指为谋逆,法司拟以谋叛,悉非正法也。”支大纶的《皇明永陵编年信史》也是大为不满:“比乃咒诅怨望,练兵积粟,通倭诱虏,茫无影响,何以服天下之心哉?内阁颐旨,法官唯诺,刑罚不中,伊谁之咎?”谈迁在《国榷》中更是感叹道:“嗟乎!三尺法至平也,舍奸党之正条,坐不轨之苟论,自置相以来,未之闻矣。”其实这是有先例的,当年朱元璋杀宰相胡惟庸,不就也捏造了一个“通倭谋反”的罪名吗?有太祖高皇帝做榜样,徐阶想必是心安理得的。

徐阶不以“奸党”之名处置严世蕃,却捏造出一个通倭谋反的罪名出来,其用心,乃是要把严家一网打尽。犯了叛逆之罪,亲属都要受到牵连,家产也都在抄没之列。即使他们在判决中未对严嵩拟罪,严嵩却也难逃法网,皇帝还要怪他们未依法追究严嵩的罪责(诏令云:“疏内不言逆本,是何法制?”),下诏把严嵩及其孙子们削官为民,并抄没家产。对江西严家的抄没,不知为何,一直拖到严世蕃被处决之后的五个月才进行。共抄得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此外还有田地百万亩、房屋六千多间和无数的珍宝古玩字画。严嵩出身贫寒,这些财产,当然都是他当了大官以后,特别是入阁拜相以后,父子劳神搜刮而来的,用张居正的话说,是“商贾在位”。做了几十年的买卖,一夜之间就赔个精光。

抄家之后严嵩的去向,各家说法不一,或说他寄食故旧,或说他寄食野寺,或说他与孙子住在关公庙,《明史·严嵩传》则说他是“寄食墓舍以死”,大约是到处打游击找人讨口饭吃。他是哪一年死的,各家说法也不同,或说被抄家以后不久就死了,或说过了一年才死,《明史》则说是过了两年才死,与嘉靖皇帝差不多同时死的,终年八十七岁左右。死后没钱买棺材下葬,也没人吊唁,直到万历初年,徐阶的门生张居正当国,才吩咐分宜县县令收拾严嵩尸骨备棺埋葬。这位县令遵命照办后,张居正还特地去函称赞:“闻故相严公已葬,公阴德及于枯骨矣,使死而知也,当何知其为报哉?”大约觉得自己的老师对严嵩的处置未免太过分,或者,是要借此为后人如何对待故相立个榜样吧。他自己死后,却也差点被开棺鞭尸。至于徐阶的结局,也并不怎么美妙,三个儿子被逮充军,田产充公,若不是张居正极力维护,说不定也落得个跟严嵩一样的下场。在此起彼伏、你死我活的内阁纷争中,只有皇帝才是最后的赢家。

1997年12月

黄道周之死

对于凡夫俗子来说,死是生命自然的终结;而对于圣贤豪杰,死则是人格最后的完成。这样的完成,可以静美如秋叶,更可以绚烂如春花,而在山河破碎之时,则只能壮丽如夕阳了。

当年轻的黄道周把自己锁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孤岛上一座小小的石室刻苦攻读,立志当圣贤的时候,也曾经推演周易预卜自己的结局,据说准确地推算出自己将死于62岁这一年。而这将是怎样的一个完成啊!

一、出关

圣贤的传统道路,是治国平天下。但如果我们翻开黄道周的履历表,就会发现他这条路走得极为艰难,以闽人的固执,身处大厦将倾的末世,毫无成功的可能。自从天启二年(1622)中了进士以后,因为几次上疏奏事为倒霉的大臣求情,自己也跟着倒霉,屡调屡降,其中有几年还被斥为民。崇祯十一年(1638),因为弹劾大学士杨嗣昌,当面顶撞皇帝,被连贬六级赶出京城,到江西按察司当小小的照磨。过了两年,江西巡抚解学龙在评价所部官员时,偏偏对黄道周推崇备至。崇祯皇帝闻言大怒,说他们两个以党邪乱政,削了解学龙的学籍,把黄道周逮进刑部要求处死。如果黄道周就这么死了,不过是崇祯皇帝所随意屠戮的无数大臣中毫不起眼的一个,至多留下个忠谏的声名。幸好刑部尚书敢于抗旨,争辩说只有封疆或贪酷大臣才能以党邪乱政论死,以言论得罪,最多只能判处充军。审了两年,最后是判处黄道周永戍广西。还没走到广西,圣旨又下来了,皇恩浩荡,赦免复官。但是黄道周已不再做治国平天下的梦了,一获赦免,便告老还乡,在龙海邺侯山背山临江盖了一座邺山讲堂开坛讲学。这时候,他已是公认的儒林领袖、一代宗师,被时人推崇为“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徐霞客语),全国各地来听讲的人络绎不绝,门前的九龙江,号称因此有千帆相竞。重返家乡这一年,他已58岁了,他的打算,就是以传道授业了此残生了。

然而大明的气数已经玩儿完。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帝吊死在煤山,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进清兵,大明的国土很快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国难当头,黄道周的官运却忽然好了起来。福王在南京即位后(即弘光帝),马上下了诏书,命他赴南京担任吏部左侍郎。

弘光帝的任命下来,黄道周本来不打算去赴任,但当政的马士英派人逼迫:“先生德高望重,不出来做官,是打算跟随史可法拥立潞王吗?”在此之前,大臣们对该拥立福王还是潞王分成两派。以与崇祯血缘的亲疏而论,应该立福王,但此人臭名昭著,不可为人君,以史可法为首的朝中大臣都宁愿立亲缘较远名声却较好的潞王,还在犹豫不决,手握重兵的马士英抢先立了福王,乘机把朝柄捏在手中,而把史可法赶到了扬州前线。黄道周之所以不愿出山,正是不愿去给这些人当花瓶。但福王这一派的人,也不会把他留给其他藩王,软硬兼施之下,他也就只好上南京去了。到了南京,就被升为礼部尚书,地位不可谓不崇高,却仍然是摆设。弘光小朝廷,只在醉生梦死中残存了一年。当多铎的铁骑杀到南京来的时候,如果黄道周人在朝廷,绝无可能跟从钱谦益冒着大雨跪在城门口恭迎清兵,自然只有一死殉国,那样也不过是南京陷落时自杀的大臣中的一个。但上苍却不愿这么快就把他赶下悲壮的历史舞台,南京陷落的时候他恰好被派到浙江祭奠禹陵,无意中又躲过了一劫。

弘光小朝廷一倒,黄道周平天下之心却更炽了。先是准备去跟随潞王,不料潞王才监国三日,就向清兵投降。然后是唐王监国,被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戴着往福建跑。黄道周深知福建的地势易防守难出击,一进了福建,最多是关起门来当小朝廷,万难恢复故土。而且当时的福建乃是郑家的天下,去了那里,就是去当傀儡了。他写了一封信劝阻唐王入闽,信还没寄到,唐王已过了仙霞岭进了福建了。黄道周只好也回了福建,打算走小路回漳浦老家去,在半道上被唐王派人截了下来,迎到福州。唐王也在福州正式登基,即隆武帝。

隆武帝是读书人,读书人大都敬重黄道周,他也的确要重用黄道周,封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的尚书,成了宰相了。但战时的宰相并不值钱,兵粮大权都掌握在郑芝龙手里,不仅黄道周动用不了,连隆武帝也动用不了,君臣相见,对此只有相对而泣。

这时候清廷已下了剃发令,为此在江南制造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屠城惨案。江南人民一面奋起反抗,一面向隆武朝廷求援。但郑芝龙却不准备发一兵一卒。他的人生哲学很简单,当年他当海盗大王,明廷招降了他,给他高官厚禄,以后清兵来了,再投降就是了,还会有高官厚禄的。而黄道周名为兵部尚书,却调动不了一兵一卒,只能到家乡发动子弟兵了。隆武帝无法给黄道周一件武器、一分军饷、一担军粮,他给黄道周的,只有几百张空白文书。黄道周就带着这几百张空白文书上了路,每到一地,就用它来写奖状,谁参了军,就送一张亲笔书写的奖状,最后竟然也给他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筹到了一个月的兵粮。

隆武元年(1645)九月十九日,这支以锄头扁担为武器的“扁担兵”,这支只有不到十匹马、只带了一月兵粮的乌合之众,这支完全靠忠义之气纠集起来的家乡子弟兵,在一位毫无作战经验的文人率领下,浩浩荡荡开出了分水关,永别了家乡,去跟凶残的征服者作最后的决战。

当蔡夫人在家中听到丈夫出关的消息,长叹一声:“哪有将在内相在外而能成大事的?道周死得其所了!”

二、决战

黄道周出关后,又一路招募新兵,江西的义师也都赶来会合,加起来有上万人。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黄道周一进了广信就开坛讲学,借机募捐,又筹到了三个月的兵粮。几天之后,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了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外两路北上分别攻婺源和休宁。

这是一场在军事史上没有留下任何影响的决战。《明史》的编撰者甚至不承认这是一场决战,对整场战役的叙述只有十九个字:“由广信出衢州,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仿佛是稀里糊涂在路上碰上了清兵而被收拾了的。

这是一场任何军事分析家都会嗤之以鼻的决战。黄道周所面对的,并不是八旗子弟,而是洪承畴的队伍。这支以前大明最精锐的部队,掉转刀口杀向自己的族人时,一点也不比八旗子弟逊色。一方是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一方是身经百战、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劲旅,其结果如何,还没开战就已决定了。

但是我们还能指望有更精彩的对垒吗?几个月前几十万南京守军不战而降,现在又有几十万正规军龟缩在关内准备几个月后不战而降,保家卫国的责任被推卸到了平民百姓肩上,这与其说是患得患失的两军交战,不如说是义无反顾的垂死反抗。

同类推荐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空谈:关于人生的七件事

    空谈:关于人生的七件事

    空谈:关于人生的七件事——财新思享家作品,陈嘉映、周濂、狗子、简宁精彩论道,直击当今社会人无法回避的困惑。超越蒋勋《生活十讲》的、中国最具分量的人生指导书。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雨是花蕾,雪是花

    雨是花蕾,雪是花

    本书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的:一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二爱是一种修行,三纸上旧时光,四凡草皆敬畏,五书的温度,六善待微笑,七好心情是自己给的,八留一段风景做向往。
  • 恕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在2016年至2017年发表的文字的合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是散文和小说;第二辑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研究与评点文章;第三辑是作者在讲座、读书活动、记者访谈时的录音整理文字等。作者文字流畅生动,笔触敏锐温润,通过回忆旧友往事、关注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群,分享“红学”和“金学”研究成果和心得、与读者和媒体的互动交流,展示了文学功底和魅力,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热门推荐
  • 三恶少的未婚妻

    三恶少的未婚妻

    她和他都是冰山,当冰山撞上冰山他们会发生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 神翼之黑暗与光明的抉择

    神翼之黑暗与光明的抉择

    少女开启创神翼之路一路磕磕绊绊都是因为有你们的陪伴又遇银发少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神翼之光明与黑暗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 校草大人请自重

    校草大人请自重

    第一次,他笑着对她说:“同学,我没有龙阳之癖。”第二次,他竟然牵起她的手,“同学,我感觉我俩挺合适的。”第三次,干脆壁咚了她,“同学,别跑,我有个恋爱想跟你谈谈。”……直至第N次,她再也忍不住了,怒吼道:“我也没有龙阳之癖!”明明说好不动心,可为何那天在全校面前收到巨型包裹,她竟然签收了?捂脸,后悔,她能退货吗?然而,某只恶魔却对她笑得一脸的春风无限,“亲,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 炼兵狂潮

    炼兵狂潮

    金色的血若烈焰般流淌过面前的武器上,伴随金幕亮起,流光符、追风符、巨力符、破防符……无数符文浮于幕表。少年半垂着头,目光专注盯着光幕,淡淡的问:“想炼出什么样的武器?”胖子一脸猥琐,不好意思搓搓手:“那个,雷大师,我想炼一件女人见了就会腿软的武器。”……不一样的玄幻世界,请进!
  • 师弟别胡闹

    师弟别胡闹

    一次操作失误,糊涂老神仙收了人间学渣卜宁到仙界,当成拯救门户和自己的最后希望,但全无灵筋反而一身懒筋的卜宁却只识得胡闹惹是生非。忍无可忍,师父只能请来救兵——卜宁的师姐,一个让他惊呼为“冷高美”的厉害仙女来管教他。于是事情便开始更有趣了……
  • 那年的晚霞

    那年的晚霞

    一名女孩,被朋友背叛,重生了,留恋着晚霞。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月夜风高

    月夜风高

    他身手不凡却常身受重伤.他英俊潇洒却从不拈花惹草.他总是行走于夜间.无人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总是一个人.在他冰冷的外表下.有一颗炽热的心.他渴望温暖却无法得到.他便是月夜
  • 每天都在努力赚命呀

    每天都在努力赚命呀

    【暂停更新】第一次见面,君芫把萧钰按在屋顶。威逼利诱:“小哥哥,不告诉我线索,就把你丢下去喂狼哦。”第二次见面,君芫把萧捆在梁上。低声开撩:“小哥哥,线索告诉我,我保你性命。”第三次见面,君芫美色当头。咬了小哥哥耳朵:“小哥哥小哥哥,线索都给你,拿你自己来交换,干不干?”小哥哥毫不犹豫咬了回去,眼睛亮得不行。谁不干谁傻子!——————————【假白花病美男★真大佬女教官】【芋圆cp】【有小可爱想看,就开始连载】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