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81300000001

第1章 绪论 (1)

恐怕没有哪一个社会群体像知识分子这样起落浮沉,在变化多端的世纪里经历着戏剧性的运命:从创世英雄到改造对象,从话语主体到边缘蜉蝣物,自身感受自是一言难尽,留给世界的影像亦是驳杂不清。他们创造了神话又被神话所打碎;他们领导了潮流又被潮流所吞没。独领风骚的是他们,斯文扫地的也是他们;胸怀理想国的是他们,制造精神囚笼的也是他们。他们仿佛是先知,但他们却至今解不开缠绕在自己身上的谜语;他们仿佛是评判者,但他们好像永远摆脱不掉自身的原罪。知识分子与世纪同行,他们的经历已经构成人类心路历程的主脉,同民族的历史水乳交融,知识分子话题,永远都是一个揪扯人心,令人百感交集的话题。

--祝勇

记得在2006年那个炎热的暑假,笔者与全国近100位博士生一道在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学校学习。期间,"校长"黄旦教授在一次"训诫"中反复强调,做学问不要追热点。这一点,我感触很深。从事大众媒体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往往由于研究对象的瞬息万变而常有"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却丧失掉了"退后一步看"的理性立场,使得研究成果也容易和大众文化产品一样只能带来"瞬间的快感"。不过,我所选择的研究课题"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一不小心又落入了这样的"俗套"--电视知识分子研究是当前中国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选择这个研究方向并非一时兴起的赶追潮流,而是痛苦挣扎的结果,是我心目中那个"知识分子"理念不断催促的结果。激发我对该问题研究兴趣的直接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现象:

一,2001年,《中华新闻报》爆料称,清华大学准备试行的《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有如下规定:"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每个专题节目(20分钟以上)10分,省市级电视台每个专题节目5分。"学界一片哗然,虽然清华大学此后就此规定做了澄清,却掀起了关注学者明星化和学术传媒化的研究浪潮。这让我惊叹于媒体的大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后果,亦察觉到其权力正蔓延至学术场域。

二,2003至2005年间,大量关于"教授走入电视直播间"、"学者介入电视"、"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涌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展开了相对激烈的交锋,赞同和反对的声音同时存在。他们的公开辩论不仅让我对电视知识分子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许多参与讨论的人士的最主要和根本的分歧,其实在于对"知识分子"和"电视知识分子"理解的差异。

三,2005年以后,围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及其衍生而来的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等等,学术界、媒体从业人员,甚至普通百姓都陷入一场大的论战当中,不得不让我思考知识分子在电子媒体时代的文化角色和社会责任。

第一节 "知识分子"与"电视知识分子"释义

虽然许多学者反对在学术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解释定义,而影响到观点的阐释和论证,但是,鉴于有关"电视知识分子"讨论中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理解的差异,所以在此非常有必要简单梳理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并提出本文在论述"电视知识分子"时,主要参照哪些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解。毕竟,必要的释义有利于观点的铺开,也就是所谓的"名正而言顺"。

一、"知识分子"概念解读

界定"知识分子"概念,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知识分子是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界定之初,明确几点认识前提:

1.界定的逻辑前提

第一,中西方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也承认:"如果谈起知识分子,就不能像以往那样泛泛而谈,因为法国的知识分子在风格与历史上完全不同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换言之,今天谈知识分子也就是谈论这个主题在特定国家、宗教甚至大洲的不同情况,其中似乎每个都需要分别考量。" "而在美国,知识分子往往不是一个好称呼,而指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家。" 所以,研究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放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下进行,对于西方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论,应当以扬弃的拿来主义精神,尽量做到不盲从、不硬套。

第二,"知识分子"概念是个变动中的范畴。在较早的定义中,例如1949年出版的《知识分子的任务与出路》中,于毅夫认为"知识分子,一般的说是读书的人" 。倘若在当下中国的现实环境看来,似乎没几个人不是知识分子了。显然,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是不断深入和变化的。

第三、学界和民众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在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我想有个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从中不难看出,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在中国人的语言实践中,'知识分子'自然是'知识多的人',说一位知识渊博但不关心社会命运或人生意义的中科院院士不是'知识分子',绝大多数人会觉得不可理喻"。民众更多的是从学历、能力、地位上来认识知识分子的,与学术界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电视知识分子"由于要经常面对广大受众,所以对其的研究也必然要考虑大众的观念。

第四,学术界内部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学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个问题在下面的释义中将具体论述。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认识前提,我们在研究"知识分子"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问题"时,就应当充分考虑普适性和特殊性。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交错的复杂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尽可能地将普适性与特殊性根据不同论述的需要既区分又综合地对待,这是本研究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毕竟仅从一个层面去看待,也许我们谈到的所谓"知识分子"问题,在持另外立场的其他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关知识分子的问题。在中国特情下研究知识分子,往往会陷入需要不断偷换概念才能够继续论述的尴尬境地,可能这才是知识分子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模糊的定位和身份认同的危机。尤其在强势的大众媒体介入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在本文中,笔者研讨电视知识分子问题时的基本逻辑是:对于"知识分子"一词的使用,由于其范围不可绝对化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区分语境,并综合考虑中国当下的现实情况。

2"知识分子"释义

"知识分子"概念的模糊很大程度上与"知识分子"一词是个"舶来品"有关,产生于西方近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词,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在汉语中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词语。对此,王增进先生在《后现代与知识分子社会位置》一书中谈到,尽管汉语词"知识分子"与西语有关诸词在"所指"上有时是一致的,均可用来指文人、艺术家、学者之类的人,但两者的切入角度是不同的:"知识分子"是从"知识多少"的角度切入的;西语有关诸词则是从"理性思考能力强弱"或"智力高低"的角度切入的。

(1)西方学术界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一般认为,西方"知识分子"一词有两个源头:一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也有学者认为是源于波兰;二为19世纪末的法国。另外,王增进先生通过考证,认为西方"知识分子"应该还有一个英语的源头。杜维明先生则认为,今天英文、德文、法文说intellectual,就是溯源于19世纪俄国时代的intelligensia。由于论证"知识分子"词源不是本文重点,在此不一一列举。按照古尔德纳的说法,"intellienty"(知识人)这个词于19世纪60年代出现于俄国,指的是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爱批判现状的自觉的精英;"intellectual"(知识分子)这个词是通过抗议法国政府迫害德雷弗斯的《知识分子宣言》而流行起来的。

20世纪以来,西方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也存在众说纷纭的状况,按照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的研究,认为20世纪关于知识分子最著名的描述有两个。第一个是葛兰西的。"葛兰西试着显示,在社会中履行知识分子作用的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知识分子(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例如老师、教士、行政官吏,这类人代代从事相同的工作;第二类是有机的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s),在葛兰西眼中,这类人与阶级或企业直接相关,而这些阶级或企业运用知识分子来组织利益,赢得更多的权力,获取更多的控制。

""另一个极端则是班达对于知识分子著名的定义:知识分子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philosopher-kings),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萨义德介绍的两种有关"知识分子"的描述,可以说是西方"知识分子"认识的两个极端,介于两者之间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释义,还有卡尔·曼海姆的"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理论(1936),艾尔文·古德纳的"知识分子新阶段"理论(1979),拉塞尔·雅各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1987)和利奥塔的《知识的与其他的文本的坟墓》(1984)所代表的知识分子消亡论,齐格蒙·鲍曼的知识分子从"立法者"到"阐释者"的转变(1987),爱德华·萨义德的"业余的、流浪的知识分子"理论(1996),波斯纳的"公共知识分子衰落"研究(2000)等等。

此外,西方对"知识分子"的认识也有共同的一面,陈平其先生认为俄国、法国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都强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社会关怀的价值理念,特别强调知识分子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较少关注知识分子外在的、显性的特征。这其实也成为西方知识分子观念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叶启政先生也认为:"以文化象征的立场来为知识分子的基本社会意涵定位,是诸多西方社会学者共同的看法。

" 余英时先生认为,"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所以有人指出,'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一种宗教承当的精神" 。1965年5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给"知识分子"下的定义可谓西方对"知识分子"相对具有共识的表述:"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只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追求观念而追求观念。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社会之批判者,也是现代价值的反对者。"保尔·萨特曾谈道:"一位原子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字时就是个知识分子。"

(2)我国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同类推荐
  • 顿河晨曦

    顿河晨曦

    本书将通过近些年来在俄罗斯有过较长逗留的10多位中国学者的所见所闻,反映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大体包括:莫斯科冬日即景、节日红场剪影、复活门前的企盼、造访列宁墓、众说纷纭的俄罗斯、深灰色的西装、新处女公墓记、又是玉兰盛开时、莫斯科购书记、走访索尔仁尼琴和拉斯普京、外交官笔记、桃花源里可耕田--访东正教小村、林中明亮的空地、冷眼看俄罗斯光头党现象、中俄学者的文化对话等数十篇散文,文章具有思想性、可读性,且文字优美,并配有几十幅相关图片。
  • 秦少游诗精品

    秦少游诗精品

    《秦少游诗精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古近体诗选注本,由黄思维选注。全书收诗近百首,把秦观诗作“清新妩丽”与“严重高古”两方面的风格特点都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书中注释甚精,另有“总说”栏介绍诗作背景,并作总体介绍。又有“辑评”栏集录古今评语,以供读者参考,是一本上佳的古典文学普及读本。
  •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围绕着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饮食养生(汤液醪醴)、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脏腑养生、依病养生、四时养生、导引养生、针灸养生等。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的众多代表作品《人间失格》《Goodbye》《维庸之妻》《斜阳》《雪夜》《美男和烟》等。而《人间失格》是其极为重要的作品。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借由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这部小说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自己划下句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炼化系统

    炼化系统

    张诚被仇家追杀,被迫隐藏在都市中。都市污染严重,灵气缺乏,加之他重伤之后修为尽失。他能在都市中立足吗?他能躲过仇家的追杀么?幸好他无意中得到了一种技能——炼化。好吧,张诚也认了,这种技能虽然不能增加修为,但是能炼化黄金、白银、金钱、各种搏击术……最后竟然能炼化都市。这种技能是否能够炼化修仙者?是否能够炼化整个世界及天地?张诚觉得自己应该回去找仇人试一下了!
  • 携手共锦绣

    携手共锦绣

    一个孤儿带着两幼妹并携手众兄弟,历经苦难顽强生存,终于草根逆袭成就一番事业的励志故事。
  • 穿越之星辰星使

    穿越之星辰星使

    如果当初没有遇见你,现在也不见得会有多快乐;如果当初没有接受你,现在不见得不会后悔;如果你真的忘了情,现在在一起也就毫无意义;不如分了,彼此短痛不如长痛。我得到的如果是悲伤、我得到的如果是快乐。只是感情受了创伤、有了伤疤。
  • 苍神境

    苍神境

    “苍”为天道意志,诸天万界皆以“苍”为尊,以苍魂为基,修习苍决功法,顺应“苍”之天道,得永生之道。万界之上,又有一界,名苍界,苍界至尊,奉为苍神,掌恒宇万界,享万生膜拜。一个在陈家受尽欺凌的少年,却因意外坠入险境,意外习得神秘苍决,“既然汝等不仁至此,那就休怪吾心狠手辣。”从此恒宇万界暗流涌动,风云莫测。欲登皇座,伏尸百万,无关善恶,只问本心,万界苍主,谁能登顶!
  • 牵梦的回忆

    牵梦的回忆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段由失忆引起的故事,他暗恋了她许多年,但她已有男朋友了,他只能默默地保护她,终于她和她的男朋友分手了,他鼓起勇气向她告白,却遭到了拒绝,伤心之余,他出车祸失忆了,从此,另一件爱情故事出现了…………
  • 武林事件簿

    武林事件簿

    身似放舟何所求?繁花如醉乐如偷。江湖子弟江湖老,不待秋风已白头。羡逍遥,叹逍遥,如何逍遥?浪迹江湖的任舟一朝成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令他深陷于江湖的泥淖中。在经历过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和尔虞我诈的机谋较量后,他最终能否超脱俗世、笑傲凡尘呢?
  • 愁涧

    愁涧

    苦苦寻觅,夹缝生存。坚强,因为有不能失去的人。是宿命,是情缘,是本心。待长烟飘散,方能看见一方天地。待秋风零落,方知自己最想要的。
  • 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本书从孩子的心态、学业、志向、品德及应对挫折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中外名人教子事例、哲理寓言、经典案例等,系统地提出了一个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的教育方案。本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信每位家长能从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子良方。
  • 悠悠白焰

    悠悠白焰

    十八岁社恐白化病少女×三十六岁影帝伪养成系,有年龄差,相互救赎。警告(划重点)女主有点小病娇,占有欲很重。男主这么大了不会干净。浮世飘零的两根稻草,在洪水来临之前紧紧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