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82800000013

第13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4)

"在王夫之看来,圣人为什么要用诗来教,原因就是如果不用诗来教,人们就会沉浸在"禄位田宅妻子之中",从而"数米计薪,日以挫其锐气"。为什么会这样?王夫之说"惟不兴故也",然后人就成了"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的状态,人完全成了一个纯粹的物质和动物,然而"兴"的目的却是要把人从这种功利境界中解放出来,让人从数米计薪中解放出来,从而完成人的境界的升华,这也是诗所谓"兴"感发人之志意的归趋。王夫之的这个说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孔子的"诗可以兴"而发,但是,确实又深得孔子真意。当然,完全脱离功利是不可能的,也完全不必要。有一副对联做得很绝,"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灶上有锅米做的饭",如果你天天脑袋里只想着"灶上有锅米做的饭",一辈子也不能够坐到云端,去欣赏所谓"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兴"就是让你吃完灶上那锅"米做的饭"后还能够升入云端去自由地遐想,"兴"就是要你从"灶上有锅米做的饭"中解放出来,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全部陷入理想主义。全部陷入理想主义者,也会是一种悲剧,这个需要去平衡。

2.诗可以观

"观"什么呢?郑玄说的是"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说的是"考见得失"。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实际上是诗的社会功能。"兴"可以说是对人的个体而言,"观"更多的是针对社会,也就是"观社会"。无论是"观风俗之盛衰"还是"考见得失",这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春秋赋诗活动中本来就是常见现象。"季札观周乐"就是这样,为之歌郑风,他在郑风里面看到的"是其先亡乎",即这个国家恐怕要最先灭亡了。这就是观风的典型事例,观风俗之盛衰也就是这个意思。然而,诗除了可以"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外,亦然可以"观志"。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官(那个时候叫"行人")都是高水平,外交官在交往中常常称诗言志,同时也以诗评价对方国家的政教情况。诗是委婉的,不像口语那样直接,听者也能够从这种"微言"中"相感",完成"观志",同时也完成外交使命。你用诗来评价,那么别人就会从你所称之诗来反观你的志向,观一个人的人品。

3.诗可以群

"群"的流行解释是"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群",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并不一定有血缘关系,或者是朋友之间,或者是同学之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些人因为志趣相同而又被一个共同的东西吸引而聚集在一起,相互发明,相互切磋,相互提高。这就是"群居相切磋"的基本含义。

如果撇开"诗"的范围,其实在古代社会"群"这个字还可以有多方面的发挥的余地。"群"既可以是"使天下群",也可以是"使列国群",还可以是"使家族群"。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制度是朝贡制系,朝贡体系中有一个五服制,以京畿为中心,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最里的一服是"甸服",其次是侯服﹑绥服,再外面是要服﹑荒服,最远的是荒服。"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古代朝贡制度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万方来朝的"群"的局面。如果实现了这个,就意味着天下已"群"。万方来朝的时候才叫做天下群。如果万方不来朝拜怎么办,挨着最近的这几服非来不可,不来是不行的,如果不来,天子就有权力征伐。大家学过《左传》里面的文章,齐桓公责楚王"贡苞茅不入,无以缩酒",如果不来朝拜,就代天子来征伐你。

最外面的两服就没有这个严格的要求,你来欢迎,你不来就是我的修养不够,是我的责任,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终究要达到"近者悦,远者来"的效果。如果远者不来,远人不服了,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德也修了,远人最终还是来了,这样天下就群了,天下合为一体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下一家。但是远人不服的情况下,责任不在"远人"而在自己,是自己修德不够,而"诗书礼乐"皆修德之具。至于诗在这个意义上的"群"中到底发挥过实际的作用没有,还需要我们去研究。至于"使列国之间群"这一层面,担任这一功能的往往是那些外交官。

春秋时期已经盛行这一现象,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之类的人更是如此,他们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穿梭于列国之间,可以使列国之间群,也可以使列国之间不群反而"离",而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又往往锤炼于"诗"中。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于"使家族群",也是家族自身的愿望。"诗"在家族内部是否发挥过"群"的功能,似乎也需要更严格的论证来说明。孔子说学诗可以"事父事君",其中"事父"的功能是否也透露了某种"群"的因素呢?这些是我在"诗可以群"的流行解释之外的一点发挥性补充说明,不作为对"群"的正式解释的一部分,但可以供各位做参考。

4.诗可以怨

"怨"是这四个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孔安国的解释是"怨刺上政"。所谓"怨刺上政"也就是批评天下的政治的意思,所以这一功能讲的是诗的批评功能。那么关于怨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诗经》和孔子自己的思想中总结出来这么几条。第一,怨具有天然性和必然性。难道不怨不行吗?不行!孔子讲"贫而无怨难"。从贫的角度来说,不怨很难,那么富人呢,同样也要怨,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是不完美的,社会是不完美的,人生的不完美的和社会的不完美,决定了怨具有必然性,除非人生完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社会完美到无以指责的地步,否则"怨"就有它天然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第二,怎么个怨法呢?孔子或者儒家不主张把"怨"局限于为己而怨,主张从为己而怨走向为天下而怨,小怨为己,大怨为人,为天下。从为己走向为天下,这个"怨"才有更大的价值,否则沉浸于小怨之中,就仅仅只有情绪发泄的作用而已。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什么千古传唱?它的价值就在于一方面为己而怨,怨自己的茅屋太过破烂,但是又始终没有停留在怨自己的茅屋破烂,而在于代天下寒士而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句,使得全诗走向了新境界,从个人之怨走向为天下而怨,故引起永恒的共鸣,这就是儒家所主张的"怨"的路线图的经典案例。第三,怨的方式。怨有很多种,但孔子或者儒家主张"怨"也要合乎中道。儒家不主张歇斯底里的"怨",不主张破坏性的"怨",儒家所主张者是建设性的怨,这形成了中国传统所主张的"怨而不怒"的中道原则。

就是说,即使是怨,"怨而怒"则过,怨而不怒就合乎中道。这跟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是一样的。怨而怒就是过,如果不怨就是不及,所以说要怨,但又不要怒。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儒家提出的这个怨的价值以及怨的原则,既总结了前人又开创了未来。为什么说开创了未来呢?中国几千年的文学,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怨者的文学"。大家所学的古代文学,百分之九十的可以说是怨者的文学。人生不完美,社会不完满,那么必然会怨。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怨呢?除了"怨"本来具有必然性、普遍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怨"容易写好。不怨不容易写好,欧阳修说过一句话"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所以说中国几千年文学主流也不得不是怨者之流。

(四)诗的实用功能

第一个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很多人不讲诗的这个功能,其实这个功能也重要,读诗起码让我们可以多认识几种鸟兽、草木、虫鱼啊,特别是对小孩更是如此。《诗经》里面到底有多少鸟兽、草树?三国时期有一个学者叫陆玑,写了一本书,叫《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专门把《诗经》当动物学、植物学的著作来研究,研究了《诗经》里面所涉及的动物、植物。他研究了多少种动植物呢?草本植物80种,木本植物34种,鸟类23种,兽类9种,鱼类10种,虫类18种,总共有动植物170多种。例如陆玑解释"参差荇菜"中的"荇菜"为"荇,一名接余也。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水上,根在水底,与之深浅等。茎大如钗股,上青下白。

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解释"采采芣苢"中的"芣苢"为"芣苢,一名马舃,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今药中之车前子是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可煮作茹,大滑其子,治妇人难产"。这是关于植物方面的解释。再来看动物方面的解释。陆玑对"驺虞"的解释是"驺虞,即白虎也,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德则见,应德而至者也";对"硕鼠"的解释是"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头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空树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陆玑研究得非常仔细,所以这本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本有关动植物的专著。小孩子读《诗经》起码可以知道世界上很多动植物的知识。现在有动植物专家从这个角度去研究《诗经》,研究那个时候的生态环境,这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当然,更可以研究《诗经》的社会生活史、社会制度,研究先秦时期的恋爱风俗。

第二个是事父事君。诗可以用于仪式,诗乐一体,载歌载舞,在仪式中侍奉长上。

第三个是达政专对。关于这一点,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通达诗歌,人应该学会处理内政政务的能力,学会应对外交的能力。这个方面前面讲了不少,这里不再细说。在孔子看来,学了诗而不能"达政专对",学得再多也无用,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三、孟子关于"诗"与"文"的思考

(一)概说 (1)

我们要了解孟子关于《诗》的思考,需要先对他的整体的思想做一个概观的了解。我们都知道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在儒家的道统谱系中,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唐代的韩愈在谈儒家的道统谱系时,有孟子但无荀子,这也充分说明孟子在儒家思想史以及整个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很尊崇。为什么孟子的地位那么高?在后世,特别是在宋明儒家这里,孟子的地位被提到了历史上最高的程度。出现这个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孟子讲的是心性之学,与宋明儒家的主流倾向相合。孟子被称为儒家中的理想主义,相对而言,荀子就被称为儒家中的现实主义关于儒家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观点。

我们去读《孟子》的话,会发现孟子基本上都是在和别人辩论,这也说明孟子擅长辩论,所以孟子文章的大风格我们就可以一言以蔽之,叫"气盛言宜"。孟子确实"气盛",充满了道德上的优势与气势,从而使其文章"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孟子主要的论辩对手是所谓的杨、墨。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两家的思想既然在当时的影响这么大,当然成为孟子批判的主要对象。那么,当时杨朱的思想主要是什么呢?孟子说"杨氏为我","为我"是杨朱的思想核心,"为我"到什么程度呢?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彻底的个人主义思想。关于杨朱的思想,《韩非子》中也有记载,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其后,《吕氏春秋》、《淮南子》中也小有记载:"阳生贵己";"全生葆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这些论说是后世的,但大体上应该体现了杨朱思想最根本的东西。

同类推荐
  • 象形2011

    象形2011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与传统辩驳,却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国际著名的尼采研究专家,他不按体系,而是严格按照年代,从考订版(KSA)第7卷至第13卷5000页尼采遗稿中选编出这部作品。选编的第一条原则是,特别重视尼采哲学涉及“意志”“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虚无主义”等关键词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触过的重要人物,如叔本华和瓦格纳;还有尼采经常思考的问题诸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艺术和道德等。选编的第二条原则是尽力追求客观,甚至呈现出一种批判性阅读的视角。阅读这部哲学遗稿就好比在欣赏“一个知识分子写的日记”。沃尔法特研究尼采思想所得亦附文后。阅读这本书能看到最真实的尼采,更能使我们具体、直观、不受约束地理解尼采的“实验哲学”精神,对于尼采哲学的初入门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上佳读本。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其诗歌主题更多的开始面对社会现实,较全面地反映了维多利亚社会变革时期的精神状态。本书精选英国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歌150余首,逐篇翻译,展现哈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和高超的诗艺,评介其诗歌精神和生活态度,使读者了解哈代的诗是最能反映英语本质特点的诗,哈代是英国诗歌中本质因素的开创者和维护人,其诗歌理念和作品代表了当时英语诗歌的主流。
  • 文苑精品:似水年华

    文苑精品:似水年华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文苑精品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文苑精品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热门推荐
  • 许我一生都给你

    许我一生都给你

    她是个向往平淡安逸生活的文艺女,喜欢孤独,习惯冷漠,固执而偏执,她以为自己可以一个人过完一生,直到他闯进她的世界,他从不强迫她,确逼得她一次又一次妥协,他从不给她承诺,确让她万分依赖,他是黑暗里最致命的陷阱…
  • 莲台空梦

    莲台空梦

    大唐初年,妖魔纵横,百鬼出世,出道不凡的孟醒携手众仙,降妖除魔,开创盛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谁能穿破迷雾,追寻亘古的真理?谁能抵抗诱惑,坚持千年的信仰?一场盛世空梦,不敌你一眼万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来自少女的独白

    来自少女的独白

    查理睡醒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噢,她忘了自己昨天才刚刚领了录取通知书。回到家趴到地毯上就睡着了……似乎很期待自己在新的学校里会发生什么.敬请期待
  • 极品女王冷血爱

    极品女王冷血爱

    继母亲离世之后,那个人又娶了一个心如毒蝎的狐狸精回来。他们竟然还带着一个养女!抢走属于我沐晓妍的东西,总有一天,我会加倍奉还!
  • 岁月年少时

    岁月年少时

    白慧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她爱上了一个她不能爱的人。她想抗拒,离开他,结果却越陷越深。他不解,但心思都被她的一句话给弄得一团糟,“你走吧,在美国读书有利于你的成绩。”他一冲动,真去了美国整整三年。回来时,他已成为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少爷。隔壁,那个少女似乎喜欢上了别的男孩。
  • 蛇宠之命定小蛇后

    蛇宠之命定小蛇后

    魔魅地双眸微眯间“该死的人类!去死吧!”“老天爷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观音菩萨,二郎神,孙悟空,哪吒,耶稣上帝,牛头马面.四方的神灵,求你们了,快组织一个特种加强连来救救我吧。。”一个从天而降,貌不惊人,平凡娇小的人类女子却使其方寸大乱!命定的小蛇后,他真是爱到不行!可是该死的天界,什么人妖不能相恋!纵使与天斗又何妨!最怕的是墨心红的心!知道人妖相恋会有阻挠,但也不必出动这么尊贵的大驾吧:观音菩萨真的是男的,太上老君真的是白胡子慈祥老爷爷,二郎神真的好帅气,墨心红都感觉眼睛冒红心了!
  • 亚德涅斯编年史

    亚德涅斯编年史

    最终,其他的物种和大部分魔鬼被消灭,剩下的恶魔,大部分躲入海洋,剩下的一部分成功的活到了火焰熄灭的那天。是的,亚德涅斯的海洋,史称七洋之海。那里成为了恶魔的温床,其实他有一个人类熟悉的名字:地狱。
  • 爱为黄土

    爱为黄土

    时代的推进和变革富裕了很多人,让很多人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也让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活打拼而成了所谓的农民工,他们放下了妻儿远赴他乡。而他们的孩子,所谓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天真,他们的泪水,这一切都在本书波澜壮阔的呈现。本书作者在说到本书的写作初衷时,说到这本书是写给农民工看的,希望激起他们顾家的心;这本书写给城里人看的,同在苍穹下的他们也有情,也有苦涩与泪水。书中的主题是“人梯”,因为相对于进城民工而言,他们的孩子未来会有好的生活,他们孩子的孩子会有更好的生活,需要几辈人作为梯子撑起后代的幸福。多么苦涩的解释,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梯的苦涩!
  • 我和你的曾经将来

    我和你的曾经将来

    【本文不算宠不算虐,温馨时甜如戏水,惆怅时魂断蓝桥。女主一眼误终生,男主心沉难猜。】林小夕,你是不是喜欢我。林小夕,我喜欢你。林小夕,对不起,我...,对不起。李子丰,你不用对不起,喜欢你是我的选择,选择她是你的选择,这并不牵扯。我不,怪你。喜欢过,恨过,却终究是放不下你,感情愈演愈烈,这是爱吗?对不起,我没有和你站一起,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放开你。有些羁绊,见一眼就躲不掉了,如果你的青春里也有一个他/她,请不要放弃,请相信我,他也在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