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5200000002

第2章 食物带给我的记忆(1)

我的孩子整天吵嚷着不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为了让她长得健壮,我练就了十八般厨艺,锅碗瓢盆进行曲整天搞得轰轰烈烈的,可她就是嘴刁得很,不是嫌这个太甜,就是嫌那个太咸的,顶多给面子似的吃上几口,简直让人伤透了脑筋!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贫穷的生活环境在一个幼小孩子的心中是一道深深的伤疤!

食物——放在现在平平常常、普通得让人不屑一顾的食物,那个年代,是一个孩子幼小心灵最大的奢望!

每每看到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食物,我小小的心呀,在颤抖,在无声地哭泣!

纵使岁月怎样流逝,这些有关食物的记忆都不曾淡忘,相反,它却清晰得仿如昨日。

它曾让我惊喜过、伤心过、遗憾过、期盼过、满足过!

它曾经是我不能拥有的痛,好伤好伤!

它又曾在我苦涩的生活中悄悄带来一丝丝甜意,让我至今回味,温暖心扉!

于是,在记忆里,食物不单单有一个名字,它早已成了幸福、喜悦、泪水、憧憬、祈盼……的代名词!

油条,记忆里它是永远都不会变老的永恒

油条,现在已成为大众化的油炸类面食。可是,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它是大多数中国人难以企及的梦想,它也曾是我最大的期盼,是我的最痛!

卖油条的是我们邻村一个健壮的中年男子,他脸颊黝黑,总是嘿嘿地笑着。每当夜幕降临,他就骑着自行车,载上一筐油条在邻近几个村庄叫卖:“卖油条唻,卖油条唻!”

记忆里的油条,泛着金黄的光彩,散发着浓浓的油脂的香气。忘不了一打开盖在油条上的笼布,那扑面而来的香气,好馋人呀!

那股香气直钻进我的鼻孔,唤醒了我的味蕾,小小的我,嘴唇翕动着,好想上前拿起一根,不,半根也行,美美地咬上一口哇!

当时,油条在我们家可属于“奢侈品”。母亲只给我和弟弟买过很少的几次。

我常常羡慕地想:卖油条的大叔,他的孩子一定天天都能吃到油条,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孩子在吃他炸的油条,手上满是油水,嘴巴油光光的,好羡慕呀!要是我的爸妈也卖油条多好,那样我就能天天吃到它了!

油条是我们不能享用的美味,它的叫卖声于我,实在是一种折磨。一声声地叫卖,像扎在我心口的一把小刀,好痛好痛!悲伤的我,却只能捏着已经啃得溜圆的红薯面窝头暗暗地伤心!

卖油条的大叔载着他香喷喷的油条穿行在乡间小道上,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了永恒。因为那是我得不到、不能拥有的痛,我已不愿再提及,不愿再让这痛加深!

多少年以后,我成为了一个母亲。有一次,我抱着孩子回娘家小住。傍晚,正准备吃晚饭的时候,“卖油条唻,卖油条唻!”,几声苍老的叫卖声传来。

“卖油条的,来几斤油条!”母亲把卖油条的喊到家门口,我也抱着孩子跟了出去。

我不禁呆了!

卖油条的依旧是孩提时熟悉的那个人,只是已多了多少华发,脸上布满了皱纹,甚至几根睫毛都已斑白,声音变得浑浊,动作也已迟缓,他已然是一位老人。

时间真的是一把可怕的刀子!

成长与衰老如此地平衡!

当年那个爱吮手指、痴痴地盯着满筐的油条发呆的小女孩,已为人母,已有能力品尝到儿时不可企及的美食。

油条——这儿时最挂牵的美味,已经司空见惯地出现在我的餐桌上。

而今,卖油条的仍旧载着他满筐的油条,穿行在乡间小道上叫卖。油条仍是灿烂的金黄色,而当年的壮汉,却已衰老,他的吆喝声里也已充满了沧桑的味道。

我不禁一阵伤感!

美食依旧,人已全非!

红糖冰棍,苦中一点甜

小时候,红糖冰棍是我的最爱。至今清清楚楚地记得,一支红糖冰棍三分钱。

还记得吃冰棍的时候,我先使劲吮一下,把红糖水全部吸进嘴里,此时冰棍因为少了好多红糖水,就有点泛白了,我再细细地把冰块咬到嘴里慢慢咀嚼。

说最爱,不是因为它最美味,而是因为它很廉价,能够很容易的得到它,不像油条,只能在梦里品尝。我的母亲很慷慨,允许我和弟弟每两天吃一次。

忘不了拿在手里的感觉,好满足!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它是那么友善,那么亲切!

油条之类的“奢侈品”,让一个孩子好失落!

而它,红糖冰棍,却像是告诉这个孩子:你不能拥有别的什么,但你可以拥有我,你依然富有!

它实实在在的让你捏在手里,不需要只靠想象去感知味道;

它没有高高在上,让你遥不可及;

它悄悄地把甜甜的味道送入你的心田,让你知道,生活,不光是苦的!

我永远都忘不了红糖冰棍带给我的温暖!

可惜,现在市面上已无处找寻它的踪影。今年夏天,我买了冰棍模具,凭着记忆中的味道,自制了几支红糖冰棍。

当我又习惯地吮起冰棍的红糖水,慢慢地咽下去,一股清凉的感觉涌了上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我咬下冰块,慢慢地咀嚼,泪水不禁滑落了下来……

香蕉,世间竟有如此美味

小时候,我能吃到的水果只有苹果,还是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吃得到。

我总是舍不得吃,总是把苹果放在枕头边,闻着它的香气进入梦乡,梦里甜甜的。

水果家族成员繁多,我知之甚少,更别提品尝了。

我大姑姑在城市里生活,有一年,她回来给我爷爷过生日。她给爷爷带了好多礼物,也想到了小小的我,掰了两根香蕉递到我的手里。

香蕉,我是认识的,从课本上认识的。

课本上有香蕉的靓照,它黄黄的,弯弯的,像一条小船,又像一轮弯月,可美了,但不知味道如何。

香蕉,如何吃,我也是知道的。

当然也是从课本上学到的。因为课本上有这样一幅图画:动物园里,游人如织,一个小朋友扔给大猩猩一只香蕉,大猩猩很熟练地剥掉香蕉皮,三下两下就把香蕉吃光了。

所以我知道,吃香蕉要先剥掉外面那层黄黄的香蕉皮。

我试着剥掉香蕉皮,轻轻地咬了一口。哇,好甜呀!

它软软的,甜甜的,让我幼小的心灵好感叹!

原来世间有这么多我不知道也从未见过的美味呀,外面的世界该是多么精彩!

一根弯弯的香蕉,让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充满了期待!

谁又能知道,它带给一个孩子的,是这样的感受:向往、期待、喜悦与憧憬!

元宵,成长的动力

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舅舅送给我们家一袋元宵。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元宵。

它们像一个个白白的小胖子,挨挨挤挤地蜷缩在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子里,好可爱!

母亲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打开袋子。

可能是因为舅舅拿回来的时候,路上太颠簸,有几个元宵被挤扁了,还有几个裂开了口子。这一袋元宵本来就不多,坏了这么多,能放到水里煮的就更少了,真可惜!

“看我的!”母亲说。

她兴冲冲地拿来一瓢面粉,然后很小心地把元宵一个一个拿出来,放在面粉堆里滚了一遍。那些有裂缝的居然都看不出来了。

母亲很得意!

我和弟弟都很兴奋,我们的眼睛随着母亲的身影挪动。看着她往锅里加上足够的水,把锅放到炉子上。然后我们焦急地等待着水沸腾。

锅里的水终于烧开了,母亲把元宵放了进去。那些白白的小胖子在水中翻滚,我们的心好快乐!

元宵终于煮好了,母亲把元宵盛出来。我记得我们每人碗里有四个元宵。

我轻轻地咬了一口,好烫,好甜!

一股浓浓的芝麻香直冲喉咙,哇,是黑芝麻馅的,好好吃!

当时,我一边吃一边暗下决心:

长大了,我要买好多好多的元宵,让我的家人吃个够!

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在我小小的心里却觉得好伟大,因为它是我成长的动力!

我喜欢吃元宵,我的家人也喜欢吃元宵,将来,有那么一天,美食能尽我掌控,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

这个愿望我真的实现了!

工作以后,我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好几袋元宵回家。母亲开心地煮了一大锅,我们一家人真的吃了个够!

这个愿望是我童年梦想的第一次实现,我的内心好激动,好有成就感!

荸荠,神奇的小东西

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送给他一袋荸荠。

“荸荠”,我很好奇它的名字,心想:这小东西长得怪怪的,长得好像肚脐眼呀!

我问父亲这小东西怎么吃,父亲说他也不知道。

我拿起几个荸荠,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小刀削掉外边那层黑皮。

哇,里边白白的,好可爱!

我咬了一小口,好甜,好脆!

当时的我,不知道这神奇的小东西还可以炒着吃、煮着吃。

它那怪怪的小模样,怪怪的名字,还有它那甜甜脆脆的味道,已然让我觉得震撼!

小时候,家境不好,新奇的东西很难见得着。偶尔见到一件不曾见过的东西,我总是又好奇又兴奋。

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永远都是充满探寻的。

一粒别致的纽扣,一件好玩的玩具,一份美味的食物,都是孩子眼中的发现,都会在孩子的记忆里难以忘却!

炸鱼,老奶奶的最后一餐

我的曾祖母,我习惯地称她老奶奶。

老奶奶很可怜,老爷爷去世很早,老奶奶在老爷爷去世时哭坏了眼睛。

在我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玩具,物质本就贫乏,一个瘦弱的小孩整天无所事事。老奶奶就用她几近失明的眼睛,拿着剪刀,艰难地给我剪纸。虽剪得略显粗糙,但依然很美。看我拿着她剪的小老鼠、小兔子高兴地笑着,老奶奶干涩的眼睛也似乎有了神采。

她不光会剪纸,还会讲故事。她本出生在富贵人家,有文化,所以她讲的故事生动有趣,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可是,在我八岁那年,这样慈爱的老奶奶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

从此,再也没有人给我剪纸、给我讲故事了,每想至此,我总是悲伤不已!

我永远也忘不了老奶奶的最后一餐。因为这一餐是我亲手喂给病中的她吃下的。

我好后悔!

如果知道是最后一餐,我该多喂她吃点,年幼的我,怎知那时她已经病入膏肓。

弥补,已无可能,原来,逝去的生命离我如此遥远。

生离死别,让我好无助!

那时,老奶奶已病了大半年了。我只记得最后一次她从医院被抬回家中,躺在床上再也没有下过床。

但无知的我,以为她就像我们小孩子感冒了,在床上躺上几天就会好起来。所以我依旧蹦蹦跳跳在她床前玩耍,她也用微弱的声音和我说话。

她就这样躺着,转眼间过年了。大年初一早上,妈妈跟爸爸说老奶奶已经两顿饭没吃了,病痛折磨得她难受。我听见了,很着急,坚持去给她送饭。

那时,家里还不富裕,油炸食品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是很奢侈、很稀有的食物,在孩子的心里也是最好的食物。

于是,我便拿了几块炸鱼给老奶奶送去。

“老奶奶,我给您送炸鱼来了。”

我推开房门,老奶奶微闭着眼睛躺在床上。

一阵冷风也随着我推开的房门吹了进来。

可能是寒冬清冷的风,让炸鱼这本就稀罕的食物更加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老奶奶不禁喃喃地说:“好香啊,我吃一块吧。”

我高兴极了,赶忙把鱼刺挑出来,把一块鱼肉塞进了她的嘴里。

看得出,她咀嚼地很艰难,也很香甜。我很受鼓舞,又连着喂了她两块鱼肉。吃了三块鱼肉,她再也吃不下了。

我的心里很踏实,以为这几块鱼肉足以延续我亲爱的老奶奶的生命。哪知,自此她再也吃不下饭,病情急转直下,两天后,我永远地失去了我亲爱的老奶奶。

每次吃炸鱼,我都会想起疼我、爱我的老奶奶。

我好想她!

烤馒头,想起了奶奶

我不知道奶奶是什么时候半身不遂的,只知道从我有记忆起她就是这个样子,她身体的右侧活动不便,走路要扶着墙或拿着拐杖。

她还有严重的心脏病。记忆里,本村的赤脚医生经常给奶奶打吊瓶,奶奶也因为病情严重住了好几次医院。

奶奶这样的身体,需要静养,更需要营养。于是,奶奶有了专门的“病号饭”。

其实,所谓的“病号饭”,就是每天两个小小的白面馒头。

奶奶不忍心看见幼小的我整天啃黑乎乎的窝头,总是省下一个馒头给我吃,而她每天只吃一个白面馒头。

她很倔强,不容推辞!

我何尝不想吃这诱人的白面馒头呢!

可我怎能吃下奶奶口中省下来的食物,我咽不下去!

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因为互相推辞,变得冰凉!

奶奶让姑姑把一根筷子插进馒头,然后放在炉火上烘烤,并不时转动。不一会儿,一股糊糊的香味便飘散开来。

烤好的馒头外皮焦黄,香气扑鼻!

看着我把它狼吞虎咽地吃掉,奶奶笑了。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起得很早,想起了烤馒头的香味,便拿出几个冰冷的馒头,放在炉灶上用小火慢慢烘烤,直至烤至金黄、并且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孩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吃光了,然后对我说:“妈,你小时候好幸福呀,居然能吃到这么美味的东西!”

我无语。

炸馒头干——馒头也变得华丽

我对馒头有着特殊的感情!

平生第一次吃的白面馒头,是生病的奶奶从嘴里省下的。

所以,不管何时拿起一个馒头,心中总能感觉到一份凄苦与温暖。

当我口中的窝头过渡到每天司空见惯的白面馒头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也变得乐观起来。

早晨,在乡村,没有油条、豆浆可以买到。我们的早点是稀饭加馒头。

日子好过了,馒头的吃法也在手中变得多样起来。我们有时不再简单地这样拿过来就吃,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有时炸馒头干做早点。

炸馒头干,我喜欢两种做法:1.直接用油炸好后,撒上少许白糖;2.鸡蛋打散加入少许盐后,放入切好的馒头片,蘸好蛋液后入锅炸制。

吃着炸馒头干,我不禁想起了奶奶。

“奶奶,如果你现在还活着该多好!你看,我们曾经艰难地计算着吃的馒头,也有了华丽的变迁,如果你也能吃上一口炸馒头干该多好呀!”我心中感叹着。

自从馒头很普通的出现在我们所有人的餐桌上,而后又演绎了多种吃法,我们的生活开始了新的起航!

同类推荐
  • 月光光

    月光光

    门对青山,月亮总是从对面的山顶上升起来。山如墨画,天清月朗。虽说山形的轮廓依旧,却辨不清山上的树。人家的房屋也是这样,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且屋后多有修竹绿树,阴影还要重一些。月光下的小村一片平和宁静,但村人并未早早地沉入睡梦中去。
  • 江南引

    江南引

    《江南引》是一本欧阳江河的诗歌自选集,按照年代编排,收录了欧阳江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创作的诗歌,包含多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极强的语言能力和对事物的细致敏锐的体察。欧阳江河是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灵活多变的诗人,他的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很大的影响。
  • 李渔美学心解

    李渔美学心解

    全面论述了李渔美学的主要思想,资料求翔实,论述求严谨,笔调求轻松活泼。作者对李渔美学作出一些新判断,提出一些新观点:强调《闲情偶’寄》是一部“美学小百科”。.指出李渔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美学大师”,其论美食、论花木、论器玩、论修容(化妆)、论颐养等等,观点新颖而精辟,在中国古代无人过其右,堪称“第一把手”。
  • 人生有限公司

    人生有限公司

    《人生有限公司》是美籍华人亲子教育家、成功学大师董秀珍女士总结提炼大半生丰富职业经历和深刻人生领悟的倾心力作。本书思想观点鲜明实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独到系统。作者在书中明确透彻地阐述了对人生成功起着不可忽视且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之核心要素,它们是人生价值观、使命感、梦想、目标、态度、情感、习惯、生动、平衡生活、改变等。这些要素相对独立又相互交织、彼此渗透,它们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人生有限公司”日常顺利与稳健运营,从而使“人生股票”高效快速增值产生极其重大的使用。
  •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化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更为重要的,它是一部写满沧桑的心灵史。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在眼前。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和反思,作者不自觉地会进行过滤,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作者极力描绘改朝换代前个人生活的闲适和富足,但绝不是为了炫耀,只要看一看作者那篇写得极为沉痛的自序,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沧桑和寄托,全书带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难以释怀的痛苦和忧伤。
热门推荐
  • 倚天屠龙之傲狂

    倚天屠龙之傲狂

    他本是一个孤儿,被最信任的兄弟出卖掉入了海中,大梦初醒时,却发现自己重生在了倚天屠龙的世界里,被张三丰的弟子张翠山收养,取名傲狂,认谢逊为义父,学十八般武艺,置身江湖纷争,且看他如可搅乱倚天屠龙。
  • 穿越重生:代嫁将军夫人

    穿越重生:代嫁将军夫人

    她是二十五世纪的金牌特工,一场意外使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她的才能吸引了众人,三皇子对她的喜爱,将军对她的溺爱...她又会选择谁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句句怂您

    句句怂您

    【虐文】【虐恋情深】【黑化复仇】三观者慎入此书又名《他的笼中物》跨国罪犯,靳司洵囚禁折磨一个怀了孕的女人多年,最终被缉拿归案。他陪她一起躺入那漆黑的墓里,在离心脏最近的位置纹上一串英文缩写:“CMisbltbad”译文是:迟眠,在我死后我必定爱你更深,更深后来,靳夫人一个人去了江南青石,坐在青砖檐瓦下望着路口处,心灰意冷的说:“不等了,我的靳先生从未来过……”靳司洵看着骨灰盒碎了一地,哑声道:“迟眠,你果然死都还在恨我。”19xx年,冬审判席上,靳司洵伫立于高台上,眼神空洞无物的像是一滩死水,再也经不起任何波澜。他哑着嗓子轻声的说:“我认罪!”【复更倒计时】
  • 金秋时光

    金秋时光

    俗话说“看人不能看表象”,这话一点儿都没错!谁能想到在外人面前优秀、帅气、多才的校草哥哥居然私底下如此腹黑!!!是打开的方式不对吗?钟小妹产生了严重怀疑……
  • 重生之游戏皇朝

    重生之游戏皇朝

    被一台从天而降的笔记本砸到,谁想带着它一起重生了。有了十一年的经历,主角在九九年会掀起怎样的波澜?重生就要作出一番事业,立志打造出世界的第一款虚拟网游。且看主角如何爱情事业双丰收,跑步将人类社会带入虚拟时代!PS:感谢书友河蟹大大提供的高级群:一零八二一零五四三,大家赶紧加喽。
  • 鬼行契

    鬼行契

    为追寻父母的踪迹,霍雨辰在鬼纹卷轴的诱导下打开了一个清官墓,一本十年前遗留下来的笔记将他们引向一个更古老而神秘的巫师墓,是巧合,还是命运的使然?一场未知的冒险,还是被算计的陷阱?二战遗留的日军建筑,巫术支配的诡异古墓,变异植物占据的古代实验场,一个蓄谋大半个世纪的二战阴谋,隐藏千年的永生秘密即将开启……当科学和阴阳道术交织在一起,故事才真正开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快穿逆袭我之最强

    快穿逆袭我之最强

    本文无男主哦洛之死了被一个表面可可爱爱内心自恋毒舌的系统哄骗去各个位面做逆袭任务。洛之:什么哄骗我是能被一个小白系统哄骗的人吗?明明就是强迫,嗯,就是强迫,哼!
  • 我真不想当暖男啊

    我真不想当暖男啊

    暖男系统宗旨:暖一是为舔,暖万即为雄。暖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午安被迫走上了一条名为暖男的不归路,当他获得万千女性的爱戴,当他得到千万男性的敬仰使,他沉默不语。他没有办法解释,只能低声说一句:“我真的不想当暖男。”午安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回想起自己当初的初心,我只是不想家道中落罢了。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