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8600000140

第140章 :新科举制

赵惇冷笑了一声,啪的合上了书册:“不要说别的,光这皇庄,朝中有胆识的臣子就曾经多次上奏,要求解决皇庄侵占百姓良田、仗势欺人的问题。好啊,恶名皇家来背,好处全让那些贪婪之辈给得了。”

“惇哥,我们不能任由这帮家伙吸血,还要被臣民们骂。”赵平年轻气盛,马上建议。

一边的赵适看着赵惇那诡异的笑容,不由的打了一个寒战,猛然想起自己被逼着接掌监察台的情形,再看看义愤的赵平,不觉摇了摇头:完了,赵平是送鱼上案板,这清查皇庄、田地的苦差使他是躲不开了。

看赵适在一边摇头,赵惇当然明白他的想法,才不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反而很得意自己的创意:“平弟,既然你对这帮家伙如此厌恶,好,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去整整他们。我明天就下一道旨意,你负责接收应奉局代管的所有皇庄和田地。”

“行是行,可我又不懂实务,怎么查?”赵平还没明白自己是上了钩的那只小鱼,反而很高兴的答应下来,只是担心办不好差使。

“简单,我调人给你。你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这里面的猫腻都查清了。”赵惇马上解决了自己弟弟的担心,语气很淡、可说出来的话,却吓了大家一跳:“自从登基以来,我还没有动手杀过人,这些人是不是觉得我的脾气太好了。当年清查大宋家底的时候,早就打过招呼,他们看来是忘光了啊。很好,就从皇室的产业清查开始,看来是时候提醒一下诸位臣工,该杀人的时候,我的刀子也不比迪古乃钝!”

第二天,天子赵惇旨意下达,定王赵平负责接收所有皇室名下的皇庄和田地,被封为北侯的何义负责接收其它的各项产业。这两人都有清查和追还资产的全权,而帮他们核算的全是原太子宫的属吏,经验丰富的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位天子只怕又有大动作,大宋朝廷又要经过一轮新的清洗。

旨意发出去了,天子赵惇就不再多管,他从来都不会干预自己臣下正在干的事。任务下发,他就只等结果,由着臣子们发挥,这也是长风道长常常用来教导徒弟的方法,赵惇学得好的很。所以,太子宫的属臣们往往很有担当,因为主持事务的机会多嘛。

天子赵惇也不是偷懒,而是实在分不开身:因为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全国大考又要开始了。依大宋的科举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过去,光是有关文士的科举就有数种之多,天子实在是觉得太过麻烦。他主政的时候就在尽量的缩减科举种类。

经过几年的实验,这次又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天子下诏,将科举制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来作为作官资格的“进士第”虽然保留,但把科目缩减:只留下了诗词、策论和明经三科。而且不再规定所谓的考试专用书,也就是取消了科举只考四书五经的限制,考官尽管出题、考生尽管发挥,只要言之成据都可以,这对考生水平的要求可就大大提高。

另外,天子将原来与文官进身考试分开的武举,和刚刚举行了一界的杂举——即杂学考试也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全国考试。这也是赵惇故意为之,合在一起考试,同样授予考中者以“进士第”的荣誉,这样能够让百姓把武举和杂举等同于进士考试,从而提高军人和伎官在社会上的地位。

这样,大宋新科举就由文举、武举和杂举三大类组成,文人、武人和杂学之人在同一平台上考试。

这下可好,谏阻新科举制的奏章又是成筐的往宫里抬!

如果按新科举的方法,士林向来都看不上眼的武人和杂学中人就要和他们在一起参加国家考试,享受和他们一样的待遇。渐渐的,这些新“进士”多了,自然而然,士林独尊的地位就会被取消,文官们当然无法接受。

对这些奏章,天子连看的兴趣都没有,直接无视。按步就班的选择赶赴各地的主考官,安排考试时间,,等各地的主考官已经相继离京上任,诸位上折子的文官们才发现:自己的奏章又丢到水里头去了,皇帝根本没看。

给皇帝憋了一肚子火的众文臣正准备联合起来,好好的跟自己的主子评评理。

结果,刚刚把文人们气倒了的天子赵惇,立刻又给士林吃了颗甜枣:下旨将各地的义抚堂增建成基础教育机构,归翰林院管辖。当然,收留孤儿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与原来民间的私塾相对应,义抚堂更名为“公塾”,为大宋的平民百姓提供基础教育。而且,公塾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给学生们书本和一餐午饭。

此旨一出,立刻化解了朝野对天子改革科举的不满和质疑,朝中一片赞誉之声:这也是因为大宋的学习费用实在是过高,不少孩子因此失掉了求学的机会。天子这样做,明显是帮助儒家扩大对下一代的影响,文官们当然满意。

他们哪里知道,天子赵惇的想法才不是要扩大儒家的影响,而是根本不赞同过去的“愚民”,认为要想百姓明理,让他们多读点儿书是条捷径。更何况,大宋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非常的多,现在的培养制度所出的人才远远不够。

而且,公塾中所教授的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有所谓的“杂学”。公塾的教儒家典籍的教师由当地从秀才中选拨,教杂学的老师由临安公学派出。

等文官们回过味儿来,这公塾制度已经定了型,改都改不了。他们也就只好自己安慰自己:杂学也得学习儒家经典,孩子们只是多学了一样。

没过多久,负责研究经济和商法的户部侍郎、枢密直学士洪遵又给了天子一个好消息:奉赵惇命令,从隆兴十七年就开始的新法制定已经基本完成,明年《大宋经济法典》就可以正式颁布了。

当洪遵带着自己的一帮子下属,小心的把足有半尺厚的《大宋经济法典》草本送到大殿上的时候,就连最守旧的老臣也没有什么其它的表示,都是一脸的赞叹之色。

这也不奇怪,大宋商业发达、经济繁荣,重视农工商贸。在汴京的时候,朝廷就曾经相继出台过专门的法规来规定某一方面的经济运行,比如盐法、酒法、茶法等等。

在宣和年间,由于商贸发展迅猛,再加上经济往来的规模庞大,朝廷还特地下旨建立起了“钱庄”,也就是管理交子的专门机构。不仅可以凭交子换取现银,而且,只要有商家担保,还可以贷取临时的周转资金。

如果不是后来主政的蔡京媚侍皇帝,过度的消耗国库存银,使得交子的信用崩溃,也不会有后来由于交子贬值而导致的经济动荡。那次动荡沉重的打击了当时的大宋经济,使得大宋在天灾上又加上了人祸!

正是由于之前的教训,天子赵惇才会对商法如此的重视。当还是太子的他看到洪遵所写的《货币流通速度论》之后,便把当时还在当翰林学士的洪遵调到了户部,直接把制定新法的任务丢给了他,只是要他尽量制定出一部较为完善的商法出来。

被委以重任的洪遵却对太子说道:如果仅仅制定一部商法,大宋已有的够全面了,而且也不是他本人的专长。除非是制定一部全面的经济法,那还可以考虑。

太子是不管结果,由他去发挥,至于人钱物,尽管提。

七年多的时间里,洪遵几乎调集了大宋境内所有的经济专家,甚至还以朝廷的名义,多次征召各地巨商云集京师临安,讨论有关经济法的问题。

当初的临安论战,也给洪遵了抓人的机会。他和自己的手下在各个场地里乱转,凡是他看上的,主政的太子一道旨意,对方不来也不行。

这部《大宋经济法典》可以说是从古到今对经济的一次经济规律总结,涉及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分配,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构想。比如城市改造时涉及到的拆除百姓房屋的问题,在汴京时就有专门的拆迁法令,此次经过改进,列入了《征用统述》一章。

也正是因为发达的商业给大宋带来了新生,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就是最守旧的儒者也不敢说放弃如今经济的繁荣,再加上天子对经济运行的重视,此部经济法典的出台正是时候。

经过天子和众臣协商,《大宋经济法典》将会印制成册,明发天下各地,由官府印刷工场负责,尽快的将它印刷出来。

《大宋经济法典》正式颁布将从天子赵惇的年号——重兴元年一月一日开始,之后,所有大宋的经济和商业运行都将根据法典进行管理。

由于制定和完善了经济法,等于是定下了大宋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立下大功的洪遵立刻被天子擢升为户部尚书一职,并授予端明殿学士。其他参与制定的人员各有封赏,按自身的才华各升要职。

这一下,洪氏一跃成为大宋的文官第一家:父亲洪皓封魏国忠宣公,在朝任参知政事、徽猷阁直学士;长子洪适为现任的刑部尚书、观文殿学士;三子洪迈任翰林学士;再加上二子洪遵新任户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洪家现在一门有一公一相、两尚书、四学士,堪称光耀门第。

安抚好了士林,又得到了新的《大宋经济法典》,天子赵惇这段时间的心情可以说是很不错。都是好事嘛,不高兴才怪,再加上,皇室财产中,比较容易处理的应奉局下属各个工场现在已经清算完毕,它的问题倒不是很大。

这可不是说,应奉局里的官员就手脚干净,而是和它的性质有关。

这应奉局还是大宋宣和年间,左相王黼为了拍徽宗的马屁才设立的。大宋南迁后保留了下来,专一搜括天下珍奇物、为宫廷生产种种用品。工场原本都只为皇家服务,制作工艺绝对是精益求精,天下没得比。

它的产品基本不会对外出售,难得能外流一点都是供不应求。那些官员光倒卖这些产品就足够中饱私囊了,不必要冒险贪污。再加上天子对他们倒卖的行为并不打算追究,他们也就顺便脱了身。

但天子也不想就这样让他们快活,干脆一道旨意,免了所有应奉局官员的官身,全部归于新成立的承宣院。

至于附属于应奉局的工场,对天子赵惇来说,那全都是闪亮亮的金钱!承宣院专门管理原应奉局工场的一切。皇后马忆灵因为出身是海商之家,对商业运营还算是精通,就负责了这一块的商业运营事务。她还把赵惇的两位姐姐、何月等一帮子皇室、宗室和贵戚女眷都拉了进来,跟她一起打理皇家的产业。结果,承宣院整个儿成了女儿国,全是各家的夫人、小姐,出身都是绝对的高贵。

这下,守旧之臣和老儒们又受不了了。

大宋宗室、重臣涉及经商的不少,皇室成员中也不是没有,但从来都是授权给自己的下属或家人去做。商人在大宋的地位的确也比以前提高许多,却仍然算是平民一级。

同类推荐
  • 如何在古代咸鱼

    如何在古代咸鱼

    重活一世却发现身在古代,一个不存于历史中的朝代,甚至可能不是原本的世界。还好老天爸爸没有抛弃自己,给了一个农场空间和一座加工坊作为金手指。孤儿开局无田无地,破屋一间,人还少年。成为人上人?上辈子朝九晚五各种迎奉拍马的累就为了混个车子房子票子,不累吗?这辈子不用为房子发愁,手里有农场空间和工坊吃穿不愁干嘛还要去奋斗?做咸鱼多好!只是有些时候想要做咸鱼也是要有资格的。
  • 江河万古流

    江河万古流

    大河东去,带走了世代兴衰繁荣。南方一群民族航商用智慧与汗水开创着澎湃的航道,人们也许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但江河会承载他们的魂魄与血脉,一路向东,永不停息!江南版《大宅门》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家族兴衰史。这本小说理当送给我同龄的朋友,无论是亲朋密友或是素昧平生,无论近在咫尺而或远在天涯,但愿吾友良知不灭笑傲江湖
  • 世界历史全知道

    世界历史全知道

    本书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选取了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详细讲述政治军事之丑恶内幕、肮脏手段,生动再现各国宫廷规制、世相百态,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文明及其背后的丑恶与离奇。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智慧。一书在手,帮你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真实鲜活的历史真相。
  • 异鹿

    异鹿

    沈珂穿越而来,在平行时空的晚唐一步步崛起,在这异界与群雄逐鹿,铁马弓刀、朝堂倾轧、江湖残血,不求苟全于乱世、但求解苍生于倒悬.....
  • 与明改命

    与明改命

    架空穿越小说,依据明朝天启皇帝生平事迹改编。本来想写一个正史,但是那样的话缺乏想象空间。随便写一个不知名的,又违背自己的良心。所以改编的尺度有点大,不要锱铢必较了各位。
热门推荐
  • 茶痴

    茶痴

    起于茶、败于茶,因茶得恩客赏识,又因茶身陷囹圄,是也,非也?
  • 太上卫灵神化九转丹砂法

    太上卫灵神化九转丹砂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零开始造飞机

    从零开始造飞机

    来到异世界两周后,见识了无数违背常识,甚至违背了科学道理的事物后,林宇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可以搞点大事情
  • 一生之你来过我生命

    一生之你来过我生命

    一个冗长的人生链的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无你,你在我生命惊鸿一片,我在你生命淡若清泉。环环相扣的生命不息。你是我的延续,我是你的负累。我明明在你生命中,你却唯他最大。我放弃你了,我过完了我的一生。
  • 网游之傲视苍穹

    网游之傲视苍穹

    九霄之上,无尽苍穹,星光熠熠!古贤观星而悟,创武道,传妙法,授神技,人族方能傲视万族。浩瀚星图,其中蕴含了怎样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少年杨云志,自东临小镇走出,从此踏上了探求力量巅峰的道路。
  • 老师妹

    老师妹

    大家好,我是活到20岁才被“真相”的老姑娘,编号888。云绝门里的废柴师妹顾小五,相貌平平,武功平平,人气死机。新进小师妹活力四射的彩虹人生,更显得顾小五霉运连连。她只求每天离师门的大殿越远越好,因为每次与大殿相近总没好事。而且那里有气压魔王大师兄,她真的好怕啊。还有那些出色的令她无法呼吸的师兄弟们,她没有憋死全是因为她想“回家”,妈妈,这里好可怕啊,救命!
  • 上神别和人家抢儿子

    上神别和人家抢儿子

    抽风版:“还是上神呢!还是司战神君呢!居然还和人家抢孩子!真是没天理呢!这话本,司命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悲情版:“小仙与上神之夫妻缘分,百余年前早已尽了,而方儿与上神地父子之情也早已断绝。上神从上仙修为上神实属不易,而我与方儿不过是你的劫难罢,如今神劫已渡,上神应当好好在仙界享受上神之尊便是!何苦来寻我们孤儿寡母,是要灭口,以消除上神的污点么?正常版: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上神之心被小仙无限蹂躏的故事。有喜有虐!呀,上神别和人家抢儿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纸间

    白纸间

    一家奇怪的书店,一本空白的书,说一段普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