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8100000010

第10章 郑孝胥:中国公学的“官方代言人”(1)

近些年,晚清民国的历史忽然热闹起来,各种书刊层出不穷,各方人物轮番登场。然而,在这片喧嚣背后,却有一个名字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他曾是饮誉海内的诗书名家,与于右任并称“北于南郑”,也是晚清同光派的两大代表诗人之一。他曾参与戊戌变法,领导预备立宪公会,是中国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舞台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风云人物。但是,到了晚年却误入歧途,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大节未保,堕为汉奸,从此蜷缩到晦暗的历史角落里,鲜有问津。

然而,在中国公学的历史上,这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公学。正是在他的鼎力支持下,筚路蓝缕的中国公学才冲破重重困局,步步为营,赢得了官方乃至社会各界的最终认可,走上了平稳前行的道路。

他,就是郑孝胥。

办学伊始“雪中送炭”

1905年2月4日,正月初一,微雨。

这一天,四更鼓响,广西边防大臣郑孝胥便起了身,一番洗漱,然后率领文武各员步行至万寿宫,庆贺新春。晚上团拜宴会,他有点高兴,小酌了几杯,微醺半醉,煞是快意。

这对于出身寻常官宦人家的郑孝胥来说,已是莫大的殊荣。郑孝胥,字苏戡,一字太夷,别号海藏,1860年5月2日生于苏州胥门,因而得名。时值太平天国兴起,他的父母便带着他回到了籍贯地福建,有缘得到郑世恭、宝廷、沈葆桢等名师的指点,1882年高中乡试第一名,先后被李鸿章、张之洞等政治要人收入幕府,由此走上了政治的舞台。

然而,由于“不善逢迎”,郑孝胥的从仕之路并不平坦,更多时候充当的是“总文案”的角色,以致一度有“当代范增”之誉。直到1898年11月,张之洞才在盛宣怀的影响之下,同意郑孝胥出任芦汉铁路南段总办,得以直接参与路政,进而与端方、盛宣怀等人一手导演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关联起来。或许正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让两广总督岑春煊看上了郑孝胥,几度致电朝廷,希望推荐他为四川督办路矿大臣,并准予专折奏事的特权,可惜未能如愿。

好在岑春煊惜才,转又举荐郑孝胥督办广西边务,终于获得认可。而郑孝胥倒也争气,在广西期间靖吏治、办教育、兴洋务,风生水起,声名远播。但就在此时,郑孝胥却萌生退隐致仕之心。在1905年2月5日这一天的日记里,郑孝胥道出了如此选择的初衷:

吾今年四十六,得弃官归田,便可作一生收束,列传、行状皆可预作。从此以后,若中国迄无振兴之日,则终老山林,不失为洁身去乱之士;倘竟有豪杰再起,必将求我。虽埋头十年,至五十六岁出任天下大事,依然如初日东升,照耀一世。是吾以一世之人作两世之事,岂不绰然有余裕哉!1

郑孝胥素以“卧龙”自负,退隐显然是为了今后有更大的作为。这年10月,他以“病难支持”为由,正式递交辞呈,打点行装,回到上海,开始“寓公”生涯。据《郑孝胥日记》显示,此后他至少有三次外出做官的机会,但均予以谢绝,而将精力更多地投向了预备立宪公会运动,并极力支持中国公学的兴办。

在广西督办边务期间,郑孝胥就异常重视兴办现代学堂。1904年12月14日,他奏请光绪皇帝“开办边防将弁学堂,并就地添练洋操新军旨下练兵处知之”,并积极推动促成青年人出国留学。1905年5月,他送出八名广西子弟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农工,而后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他又送出多人到日本留学。直到他离开广西前的一个星期,还在为出洋学生的经费而奔走劳神。

因为这样的情缘,对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发起的反对“取缔规则”风潮,郑孝胥从一开始就颇为关注。1905年12月13日,郑孝胥在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夜,应麦鸿钧惠农之约于一家春,与菊生、季直议电询日本学生罢学事。”几天之后,他与上海友人聚于聚春园,再次谈及此事,“夜,雨,伯潜钞示江督、闽督三电,为日本留学生事”。很显然,身在上海的郑孝胥对于发生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罢学风波,一直心有牵挂。

到了1906年初,已有两三千名中国留学生陆续归国,“归国学生之中,有不少人发誓以后决不再踏足日本国土。他们在离开日本之前,已考虑用自己双手在中国兴办学校”2。这就是后来的中国公学。

留学生们原本指望清政府能够拨付派遣留学生的费用作创校经费,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清政府根本就不愿意搭理他们。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一向以开明重教著称的郑孝胥。

1906年1月15日,留日学生总会事务所正干事刘棣英、副干事朱剑专程拜访郑孝胥,详述东京罢学始末,并向他报告:留学生们准备在上海创立一个学堂,拟定名“中国公学”,想听听他的意见。郑孝胥向来重视教育,对于留日学生们的这个想法虽感突兀,却未置可否,甚至满口答应“使调查同志人数及能筹款若干,再议办法”。

得到了郑孝胥的首肯,留学生们有了更大的信心。两天后,决定公学正式开办的各省代表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此次会议选定公学职员,刘棣英任正干事,朱剑任副干事,真正拉开了办学的框架。

最初的中国公学,全体同学都是发起人,职员由同学推选产生,不设校长,看上去是一种民主自治,但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负责学校具体筹办事务的刘棣英、朱剑等人清楚,如果能在上海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担任学校校长,势必能让中国公学如虎添翼,并能迅速赢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与接受。

郑孝胥,无疑是最佳人选之一。据郑孝胥日记记载,1906年1月22日,中国公学正干事刘棣英代表全体师生,再度拜访郑孝胥,邀请其出任公学校长。但郑孝胥以“仆谢病后,不愿与官府往来”为由,婉拒了这一邀请。

对于正在筹备中的中国公学,郑孝胥是寄予厚望的。他早年曾跟随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出使日本,深知日本维新崛起对于中国的威胁,而更清楚政府盲目地故步自封只会造成更大的民族灾难。这也正是他回到上海后便积极投身预备立宪运动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公学的艰难起步,在郑孝胥看来,是一种年轻力量的积蓄与喷发。这一点,从后来他为《中国公学第一次报告书》所写的序言就可以看出:

自日俄之战,中国士子始相率求学于日本。三年之间,国事舆论,翻然一变,乃学者之效也。学生甫至日本,志气激昂,不可抑遏,几自忘其为专制国之民,及取缔事作,负气而返者,三千余人。麇集上海,呼号求援,自谋兴学,既无应者,公使复促之归学,于是觍颜东渡者大半,穷蹙四散者,又半之。此负气之党,遂大为天下之所揶揄。其事殆近于儿戏,伤心短气,噫可哀也。

独不意犹有溃散之余,守死不去,处千风万浪之中、众嘲群詈之下,越春而夏,经秋而冬,而中国公学之名,终莫得而破坏之,则有王子敬芳、张子邦杰、黄子兆祥者,实为之长,噫嘻之数子者,其尤可哀也。任天下之事,虽各有其经营计划要其所,经营计划者,未必尽当而无失、必成而无败,惟善用民气者。不然,失而有道,败而可救。观于公学之成立,则士气之可用,信矣!

日本既败俄,雄长亚洲,中国其禁脔也。当国者犹不知振民气以自保,方从而摧残之,呜呼!瓜剖豆分之期,旦夕间事耳。《诗》曰 “哀今之人,胡为虺蜴”,又曰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世有以悲哀罪我者,吾其奚辞。

细读此篇序言,便可清晰感受到郑孝胥真实的内心。对于留学生们创办中国公学,一方面,他认为乃是“负气”行为,所以才会“大为天下之所揶揄”;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此举确实“善用民气”,因此不由发出“观于公学之成立,则士气之可用”的感叹。

正因如此,尽管他谢绝了担任中国公学校长的邀请,却慨然承诺捐助1000元,“以表赞成之意”。在中国公学举步维艰、四面楚歌的时刻,这1000元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也是姚宏业在蹈江自尽前留下的遗书里念念不忘的那份情义:“海内热心赞助者,除郑京卿孝胥等数人外,殊寥寥。”

事实上,郑孝胥对于中国公学的扶助,远不止于此。从《郑孝胥日记》简略的记录可以看到,每当中国公学遇到经费困难时,他总是不吝伸出援手,甚至当有学生因经费问题不能持续学业之际,他亦会慷慨解囊。比如,1906年3月21日,“陈莲孙来言明日入中国公学,余许垫付半年学费”。同年4月4日,“公学庶务员张邦杰、王敬芳来谈刘棣英辞职事,又言,学费只能支至暑假;余请作下半季预算表,再助设法”。

郑孝胥不仅自己慷慨出手,对于外界是否支持中国公学,亦是特别看重。在《郑孝胥日记》里,记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1906年5月31日,“张邦杰来,言曾少卿不助公学。曾少卿邀饮,不往”。

寥寥数语,款款真情。

“牵线搭桥”共渡危难

虽然并不直接介入中国公学的校务管理,但郑孝胥却对之青睐有加,出钱出力,献计献策,在所不辞。在《郑孝胥日记》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独自一人或者偕同好友张元济、汤蛰先、张謇等人造访中国公学的记录。

中国公学的主事者们更是将郑孝胥视为“当然的校长”,凡学校遇到重大事务、重大决策,必前往报告,寻求解决之道。如前所述,1906年3月4日,中国公学举办开校典礼,郑孝胥就受邀作为嘉宾到场并发表重要演讲,勖勉在怀。中国公学开办不到十天,发生江苏籍学生闹退学事件,郑孝胥也是颇为关注,在日记里有两次记录。不久后,中国公学又发生庶务员姚宏业蹈江自尽之事,郑孝胥在接到学校职员张邦杰、黄兆祥的报告后,深为痛心,专程前往颐园参加其追悼会。

郑孝胥其时虽已致仕退隐,但多年的从政经历,为他在官、绅、商、学界积累下了丰厚的声望和人脉。他到上海以后,与袁海观、周馥、瑞澂、端方等官方人物来往密切,私交甚笃,经常一起赴宴、赏画,或者共议立宪事宜。他对中国公学的事务给予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尤其是官方自然也不敢怠慢,至少不会公开反对。这就为中国公学的创办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寻求官方支持,是中国公学从创办伊始就明确的现实选择。据《中国公学第一次报告书》记载,1906年初,中国公学的主事者们听说赴日本和欧美等国考察宪政的三大臣载泽、尚其亨、李盛铎路经上海,当即上书一封,陈述六大办学理由,如固国本、挽国权、雪国耻、尊国体等,“我苟能建设完善之学堂,则留学各国之中国学生庶几不受凌侮,而日本亦不敢轻视我”,句句铿锵,充满豪情,试图打动这些欲挽狂澜于既倒的朝廷革新派们。

当然,归国留学生们写这封信的直接目的,还是希望得到三大臣的支持,帮助向学部申请经费。当时,正在盛传美国准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约有2000万之多,若能取得十分之一二,亦可保证学堂的正常运作。只可惜,在出洋考察大臣们的眼里,这些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也折腾不出啥名堂来,因而并未将这封信放在心上。中国公学向官府靠近的第一次努力中途折戟,无果而终。

但这些年轻人并没有放弃努力。郑孝胥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帮助他们度过了最为艰难、最为曲折的初创时期。1906年2、3月间,中国公学派出正干事刘棣英,专程赴南京上书时任两江总督的周馥,再度寻求官方的支持:

归国以来,罔敢自逸,然竭力经画,仅得同志捐垫万金,暂设一中国公学于上海,自知因陋就简,缺点实多。但思为根本之壮图,百世之常计,非有大力提倡筹拨巨款,必不足以有济。生等学浅术疏,人微言轻,兹事体大,非所能任。夫精卫情深,虽有欲填之海,而蚊虫力薄,究无能负之山。此生等所由五中轮转,百虑千筹,拳拳寸心,俯仰莫诉者也。幸大帅曲谅下怀,垂念大局,去腊接上海道文函,备载大帅提倡兴学盛意,生等捧读之下感极欲泣。

……伏维大帅海疆干城,学界泰斗,凡所设施规模宏远,倘以刍荛不尽谬妄,尚乞一面咨商学部,求拨巨款;一面咨商各督,通力合作,非常创举,纵不易易,以大帅之伟略,想不惮力任其难。3

周馥,安徽建德(今东至)人,跟随李鸿章办理洋务多年,是晚清政府中主张革新的重要人物,与郑孝胥素有交情。对于新式学校,他一向颇为支持。这一次,接到中国公学的上书,他当即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表示将“咨商学部,慷慨捐助”。

周馥的态度,让正处于经费筹措困局中的中国公学主事者们多了几分希望。很快,他们再次向周馥上书,除了重复前次所提希望能得到官府“先行筹拨数千金以济急需”等要求外,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生等前与同人熟商,拟公举三品京堂郑孝胥、翰林院修撰张謇为上海公学监督,主持一切,庶几,教知要而有序,法整肃而不苛。”4

正如前文所说,早在这年1月22日,中国公学正干事刘棣英就曾专程拜访郑孝胥,邀请他担任公学校长,但被郑婉言谢绝。这一次,中国公学旧事重提,并拉上了翰林院修撰张謇,显然是想通过高层的力量动员更多社会名流加盟中国公学,为其在大上海的长远立足寻找可以依靠的大树。

同类推荐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 树人文库-获益一生的知识故事

    树人文库-获益一生的知识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谈·自我保护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谈·自我保护

    某初中刚刚举行了一次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会上不仅看到了未成年人的理想,还肃清了他们思想上的一些不良的因素。他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一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把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高度。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心底深处的暗色魔剑

    心底深处的暗色魔剑

    世间的所有都是由欲望建成的,当欲望被形象化后,世界又是什么样呢?
  • 学霸他又翻车了

    学霸他又翻车了

    高冷学霸被“吊打”?!不,只是退了一名而已可是……常年榜首的学霸居然退了一名?!第一名是谁呀,这么厉害?——是那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姑娘—— 【校草校霸学霸集一身的冰山】×【看似乖巧软萌的颜狗转学生】众人眼中林玺不近女色,都怀疑是有恐女症什么的了,却瞧见在楼梯口的两人。顾棠兮低声说了句:“喂,傻子,我可是你的未婚妻呀。”林玺不语。顾棠兮还想说什么,林玺抢先开口:“哪有叫老公傻子的?”顾棠兮红了耳朵。众人看着稍辣眼睛的这一幕,摸摸有点撑的肚子。
  • 青春的玫瑰从未凋谢

    青春的玫瑰从未凋谢

    没有真正经历过青春的人,不会理解青春的单纯与珍贵。本书介绍了以主人公唐玫为视觉的青春故事。
  • 农家恶媳有点甜

    农家恶媳有点甜

    最近清泉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村西头的胡屠户家的恶媳逃跑时摔下悬崖,听说找到的时候,身上没一块好肉,现在躺在床上半死不活的,都以为她命不久矣,却没想到最后醒来过来,村民都依稀了一声,这就是祖辈说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作孽啊。他们都不知道的是他们口中的恶媳现如今已经不是原来的叶紫苏,而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中医药传承人的叶紫苏。面对家徒四壁的房屋,干净如洗的米缸,叶紫苏就感觉脑瓜痛。呜呜,想她一届医神居然落到为吃饭犯愁的地步,真是可悲可泣啊。
  • 吃出大神

    吃出大神

    世人皆知貔貅爱吞天地宝物,只进不出,却不知貔貅吞噬能力远不止如此,当吞噬能力遇到神秘系统,加上一个“小气贪吃”的主角时,金银财宝,我的!凶兽异族,我的!灵药仙丹,我的!你想打我?信不信我把你也吃掉。。。
  • 魔法纪世元

    魔法纪世元

    罗琳阿姨所写的魔法世界在现实中真的存在而且有些东西则和罗琳阿姨写的世界完全的不一样,全新的魔法世界,而哈利波特的内容仅供参考
  • 并战计

    并战计

    在这混乱板荡的大地上各族林立,没有种族的由来,没有当下的希冀,更没有未来的方向;而高高在上的神灵以欺诈、血腥与欲望等、手段掠夺生灵,乃至精灵的信仰,从而强化自身,引得无休止的战争,周而复始。生灵、精灵,生来与天争命、与地夺存,秩序将在战争的废墟中建立,德行将是废墟中哪耀眼的曙光,情、将是曙光中哪未来的希望。生灵啊!精灵啊!你还在等什么?吾、即为吾神,发出心底最深处的咆哮,为了那渺小的希望,为了那伟大的将来,吾等、‘开战’。
  • 豪门迷情

    豪门迷情

    杨志,地下富商杨曳云养子。因这个特殊的身份,使他在海外漂泊数年,却仍是逃不出暗中伸向他的黑手。先是在澳洲被女友甩掉后,陷入一桩凶杀案中。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他受到了警方的监视。八国集团反恐特别行动组的调查员强尼和海外美女调查员江琪都加入到调查中,一直暗中跟随杨志。杨志在练就蹩脚的跆拳道后回国,却发现国内高手如云。不管是一直想要解决他的杨曳云两个弟弟家族的人,还是一直暗中保护他的人,甚至是有着惊人容貌来历不明的神秘少女。究竟,杨志身上隐藏了多少的秘密,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未来天皇巨星

    未来天皇巨星

    纵横星际五百年的韩悠然,作死冲进黑洞,重生到跟地球相似的蓝星上。这一世,他梦想睡觉睡到自然醒。可是欠钱打碎了他的梦想。为了挣钱,他操刀一头扎进光怪陆离的娱乐圈。一不小心就混成了厨艺食神,游戏高手,文学家,作曲家,运动健将,影帝等。头顶超级天皇巨星的金闪闪帽子,韩悠然表示,真的心塞,好想睡觉啊。
  • 独家盛宠之超一品商妃

    独家盛宠之超一品商妃

    一张赐婚圣旨让她身败名裂,命丧黄泉。一场车祸让她意外身亡,却重生在了相府嫡女楚洛的身上。无碍!欠了她的,她都会一一讨回!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她可以在现代凭借一己之身打造一片商业帝国,亦能在这东秦王朝再次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且看她从一个声名狼藉、遭人唾弃的废物小姐如何华丽转身,成为名满天下、众人艳羡的天下第一庄主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