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8100000038

第38章 沈从文: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3)

沈从文还是不愿意进屋,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似乎对着张允和说,又似乎在自言自语:“那我还是走吧!”张允和见说不动他,又怕他过于失望,于是留了条后路:“那么,请把您的住处留下吧!”

沈从文还是那样紧张,结结巴巴地“挤”出了所住旅馆的名字,转过身,低着头,沿着墙,拖动着长长的影子,走开了。

回到旅馆,他一下子就躺倒在床上,连饭都不想吃了。下午时分,正在郁闷间,忽然听到两下轻轻的敲门声。沈从文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心也提了起来。他在苏州并没有亲戚和朋友,一定是张兆和!

打开门,果然是她!

张兆和站在门外,双手放在背后,涨红了脸,低着头,轻轻地说道:“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吧。”

这是他最爱的女子向他发出的邀请。沈从文几乎压抑不住内心的欣喜,却故作镇定地跟在张兆和后面,来到了张家,见到了她的五个弟弟。沈从文使出浑身解数,跟他们讲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把这些小孩子吸引得都入了迷。张家五弟张寰和甚至掏出自己的“私房钱”,请他喝了一瓶汽水。

这是沈从文认识张兆和以来最为幸福的一天。这幸福,还仅仅是开始。11

快离开的时候,沈从文拿出了给张兆和特意准备的礼物——一大包书籍,包括两部英译精装的俄国小说,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集,另外还有一对十分精致的书夹,上面饰有一对有趣的长嘴鸟。这是他之前卖掉了一本书的版权,特意托巴金在上海购置的。

“这个一定很贵吧?”张兆和担心经济条件并不太好的沈从文花太多的钱。

“不,不贵,这是我托巴金到相熟的新中国书局卖掉了一部短篇小说集的版权,书局马上付了稿费的。”

听到这里,张兆和有些感动,轻声说道:“先生的礼物太贵重了,我就留下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猎人笔记》这两本吧。”

有了这一声回应,沈从文突然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所忍受的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沈从文人回到了青岛,心还留在苏州。

好不容易又熬过了一个学期,快到寒假的时候,他立即启程赶往苏州,再次来到张家。

与第一次的紧张窘迫相比,这一次,沈从文已与张家的老老小小打成了一片,宛如一家人。张家,成了他尽情挥洒的讲台:“晚饭后,大家都围坐在炭火盆旁边听他讲故事。他穿了件蓝布面子的破狐皮袍,不慌不忙地随编随讲。讲怎么打野猪,讲船只怎么在激流中下滩,形容旷野,形容树林。谈到鸟,便学各种鸣叫声,但是张家四小姐却觉得他学狼嗥更拿手。说到兴起,他还站起来转个圈子,手舞足蹈,像戏迷票友似的愈演兴致愈浓,怎么也不肯下台。”12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很快,又到分别的时候。临行前,沈从文忍不住想探听下张兆和对于未来的打算:“今后可有什么计划?”

张兆和听出了弦外之音,羞涩一笑:“我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继续去读书。”

沈从文有点急不可耐了,又不便说穿,只能话中有话地说道:“其实生活是有各种各样的,除了读书,是不是还可以考虑一些别的可能?”

张兆和没有再回应,一直微笑着。对于沈从文来说,这就足够了。返回青岛后不久,他就给张兆和写信,信中婉转地说,希望能请二姐张允和出面向张家父母提亲。这封信还说,如果张家父母同意,就请张兆和给他拍份电报,只需写上一行字:“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家四姐妹,声名在外,叶圣陶就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父亲张武龄一向开明,对于儿女感情上的事情从不干涉太多,总是对络绎不绝上门求亲说媒的人说:“儿女的事情,自有他们主张,与我无干。”

这一次,也是如此。张允和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玉成了这桩美事。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立即跳上人力车,往电报局赶,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沈从文。坐在车上,她就在想:这个电报文该怎么写呢?

那时候的电报,讲究文言文,不用大白话。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因此字数越少越好。想到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落款,她突然灵机一动,自己名字里的“允”字不就是“同意”的意思吗?干脆就写上一个“允”字好了!

到了电报局以后,她写好电报稿“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 。本来她以为还要向报务员解释一番,没想到对方问都没问,就发出去了。张允和得意洋洋地回到家,将自己发的这份“杰作”告诉三妹张兆和。结果,张兆和反倒有点不放心了,假如沈从文看不懂怎么办?

张兆和又悄悄去了趟电报局,按照之前的约定,写好了白话文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这下报务员看到这封电报里竟然还有“吧”字,又写得像暗语一样,遂较起了真,拒绝发送,并要求她改写成文言文。张兆和不肯,只好红着脸吞吞吐吐地说,这是一份喜事电报!13

这一杯甜酒,终于斟上了。

1933年初,沈从文与张兆和正式订了婚。随后,张兆和便随同沈从文一起到了青岛大学,在学校图书馆内编英文书目。

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沈从文没有忘记当初曾经想帮他促成这份姻缘的胡适。1933年5月4日,他给胡适写了封信,报告喜讯:

多久不给您写信,好像有些不好意思似的,因为我已经订了婚。人就是在中公读书那个张家女孩子,近来也在这边做点小事,两人每次谈到过去一些日子的事情时,总觉得应当感谢的是适之先生:“如不是那么一个校长,怎么会请到一个那么蹩脚的先生。”在这里生活倒很好,八月七月也许还得过北平,因为在这边学校教书,读书太少,我总觉得十分惭愧,恐怕对不起学生。只希望简简单单过一阵日子,好好的来读一些书。书读得好一点,再教书也像样一点,不过北京若不能住下去,那我又只好过上海打发日子去了。我们希望的是北京不会打仗,能够蹲得住。14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礼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里举行,仪式很简朴,却很隆重。主婚人正是差一点成为他们“红媒”的胡适,前来道贺的嘉宾除了两个家庭的亲友外,还包括沈从文在北方几所大学和文艺界的朋友如梁思成、林徽因等。

婚后,两人就住在北平西城达子营的四间平房里,开始了平淡如水的幸福生活。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信里曾说过:“有了爱,有了幸福,分给别人一些爱和幸福,便自然而然会写得出好文章。”果然,就在这简陋的新居里,他思如泉涌,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令他名满天下的《边城》。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婚姻组合:一个是来自边城小镇的乡下少年,一个是来自苏州名门的大家闺秀,如今竟真的走到了一起!婚后,张兆和为沈从文做出了很多改变。在一篇回忆沈从文的文章里,二小姐张允和就曾写道:“几十年的生活证明,沈先生是多么好的人,三妹与他同甘同苦,经历了重压和磨难,为此三妹的性格都有了许多改变,很少有人相信她原来是那样的顽皮活跃。”15

两个家庭出身、兴趣爱好、生活态度等完全不同的人一起生活,时日长了,总难免出现一些冲突与矛盾,“比起与他日夜厮守来,兆和更喜欢他从千百里之外写信给她”16。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张兆和宁愿带着孩子继续留在沦陷区,而不愿意跟随沈从文南下逃难。这让沈从文很是抱怨。11月6日,他写信给张兆和,道尽内心的委屈:“你是不是仅仅为的怕孩子上路不便,所以不能下决心动身?还是在北方,离我远一点,你当真反而感觉快乐一点,所以不想来?不拘哪一种理由我都能了解而原谅,因为我爱孩子,也愿意让你快乐。”

爱情,有时候会让太投入的一方变得像个孩子,偶尔撒撒娇,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不过,正如学者李辉所说:“他们互相之间的思想倾向,对生活的看法,对文学的态度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但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张兆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时是决定性作用。没有张兆和,可以说就没有《湘行散记》,没有《边城》,包括《从文家书》等。”

小家庭的鸡毛蒜皮,毕竟抵挡不住时代大潮的汹涌涤荡。从1948年开始,新旧政权开始交替,沈从文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遭到不断的批判,被扣上“桃红色的反动作家”等政治大帽子,备受屈辱。这对于一直以文学创作自矜的沈从文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甚至曾经试图自杀来缓解这种痛苦。

更令他痛苦的是,他深爱着的妻子张兆和并不能完全理解他,还一度觉得沈从文不积极向上,不向新中国靠拢。“有好几年的时间,沈从文和张兆和住处不在一起。沈从文每晚去张兆和处吃晚饭,并带回第二天早、午的饭食。北京冬天奇冷无比,沈从文不得不一边啃着豆渣、馒头,一边从事学术研究。”17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沈从文重新回到现实的聚光灯下,一切才恢复正常。

1995年,由沈家公子沈虎雏编选的《沈从文家书》出版,后记即为张兆和所写。面对这些曾经给她带来过愁苦、不安、快乐、甜美的文字,张兆和不由感慨丛生:

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经历荒诞离奇,但又极为平常,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多多少少必须经历的生活。有微笑,有痛楚;有恬适,有愤慨;有欢乐,也有撕心裂肺的难言之苦。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对人无机心,爱祖国,爱人民,助人为乐,为而不有,质实素朴,对万汇百物充满感情。

照我想,作为作家,只要有一本传世之作,就不枉此生了。他的佳作不止一本。越是从烂纸堆里翻到他越多的遗作,哪怕是零散的,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的,就越觉斯人可贵。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谨以此书奉献给热爱他的读者,并表明我的一点点心迹。

张兆和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晨18

沈从文爱上张兆和,是幸福,还是不幸?斯人已逝,无从考证。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爱与不爱,幸与不幸,往往是很奇妙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回答,或许唯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懂得。

1 沈从文致胡适函,见沈卫威《胡适周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09页。

2 沈从文致某友人函,《沈从文全集》,第二十四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259—260页。

3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5页。

4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3—7页。

5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9页。

6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11页。

7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12—13页。

8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22页。

9 沈从文致王际真函,《沈从文全集》,第十八卷,111页。

10 沈从文致王际真函,《沈从文全集》,第十八卷,163页。

11 张允和:《半个字的电报》,《最后的闺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第1版,44—45页。

12 止戈:《星月皎皎水边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情爱世界》,东方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55页。

13 张允和:《半个字的电报》,《最后的闺秀》,45—46页。

14 沈从文致胡适函,见沈卫威《胡适周围》,221页。

15 张允和口述、叶稚珊编写:《张家旧事》,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121页。

16 金安平:《合肥四姊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2月第1版,246页。

17 江怀:《沈从文离奇曲折的恋情》,《档案时空》,2004年第5期。

18 张兆和:《<沈从文家书>后记》,《沈从文家书》,下册,740页。

图为在中国公学读书时的张兆和,容貌清秀、个性鲜明的张兆和无愧为“校花”之首。

同类推荐
  •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包括新闻、广告、视觉图形在内的人类传播业偏偏长期生息于工具的语境里,最终,成为“做什么”的手段或工具。更加要注意的是:这种工具性的实践与工具性的思想结伴而行,制造了相当的气候……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新课程的教师行为要求、创造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案例分析与评论、国外教师行为表现的评价。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信仙游

    信仙游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仙么?”“我相信”“那我们去寻仙吧!”
  • 天下第一伶

    天下第一伶

    她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人,却有着三重身份:她是一个天生的舞者,却是性格谦和,恭谨顺从;她是一个曼妙的歌伶,却是与世无争,恬然淡雅;她是一个风骚的甜心,却是心机百生,复仇心切;她就是宋朝的第一歌伶——李师师,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历史,什么,都是全新的!——一世的错位,改变了两世的人生。
  • 我与你同在一起吃饭

    我与你同在一起吃饭

    谁不想有一场甜甜的恋爱也许在不经意间因为一句你好就真的信了一见钟情??…………自己打破尴尬撒花
  • 我在女友与游戏之间的二选一

    我在女友与游戏之间的二选一

    一次普普通通的游戏匹配,却让他人生开始转入恋爱喜剧路线。
  • 最终我们还,是散了

    最终我们还,是散了

    简介:岁月最美唯青春。在最美的时光,邂逅最美的你,愿至沧海桑田你依然伴我左右。
  • 成为异学院大佬

    成为异学院大佬

    一朝穿越,再次睁眼已经是叶家的私生女叶晚。“如果叶家不能容忍我的存在,那就把叶家拉下神坛。”“好。”“如果这个世界都是一场错误,你们要不要和我冒险一搏。”“生死同在。”
  • 体香恋

    体香恋

    简单说是女人和六个男人的情爱故事,你想到什么?嘿嘿,我知道,你那脑袋瓜一定想到乱爱,七角恋,想知道是什么,去看看
  • 老师寻爱记

    老师寻爱记

    这是一个资深宅女与吸血美男的虐狗恋情,前方高能预警,请小心!
  • 异世有几个剑客

    异世有几个剑客

    鼎盛的时期,佛道魔三家鼎力,道教神算子坐化前曾预言,千年后将断了各门传承,于是各门派开始保留传承,试过各种方法,最终只能保留在其他位面,故事就从这开始。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