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8100000048

第48章 尾声象牙之塔的最后挽歌(4)

上海私立中国公学校董会鉴:阳电悉。该校校舍设备尽毁于沪变,在该校经济状况之下,欲谋恢复,当属不易。查该校原设文、理、法、商等科,现文、法科业经中央决议限制设立。理科设备需费甚巨,自非因陋就简所能办理。且理、商两科沪上各校设置已多,亦无恢复之必要。又查该校近年来校风嚣张、学潮迭起,相沿成习,整饬难期有效。本部详加审核,该校重新开办,碍难认可。倘该校董会为谋停办时在校各生赓续学业之便利起见,拟恢复文、法、商等科,只可认为救济失业青年之权宜办法,应以逐年结束,办至原有各生毕业时为止,不得再招新生。仰即知照。教育部。漾。印。21

电文并不长,却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中国公学所有的复兴梦想。数十年办学辉煌,即将毁于一旦。

接到教育部的电文后,蔡元培迅速召集王云五、熊克武、于右任、邵力子、杨杏佛、但懋辛、胡适、朱经农等校董开会,商议应对方案。经过热烈讨论,最终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除尽快向教育部呈文请求取消限制招生电令外,校内将大、中学分别办理,大学部暂不招新生,所有旧生敦请原任教员维持下去,逐渐筹备开办理、工、商各科,仍完成大学。现应将附设中学速报立案,认真办理,先行巩固本校基础。

写给教育部的呈文,是熊克武执笔的,重在诉说“革命校史”,大打“感情牌”:“查本校之创办,系因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日本取缔留学生规则被迫回国者所发起,经二十八、九年之经营展拓,卒遭沪战,毁于日本暴力轰击之下。是本校对于民族革命印象最深,应当博得政府及社会之同情,随时予以援助。且今日中国教育深感缺乏,即无基础,犹需倡设,况本校具有悠久光荣之历史耶。”22只可惜,这份言辞恳切的呈文,并未能打动教育部。

据中国公学校方分析,教育部之所以不肯让步,除校舍被毁、风潮迭起等近因外,最大的关键在于当局一直有扩增理工诸科、缩减文法等科的考虑,恰恰中国公学理科建设并不充实,而文、法、商学院又多年未出拔尖人才,因而被认为已无存在之价值,自然要被打入“冷宫”。

熊克武亲手拟就的复兴计划,墨迹未干,却已注定没有实现的可能,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辞职而去。

不过,蔡元培等人的复兴梦想,并未就此完全破灭。1934年3月,在潘公展的运作下,校董会同意聘请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为校长,希望利用其社会声望及资源重建吴淞校舍,建设理学院,完成大学组织计划。为此,中国公学又成立了一个复兴委员会,聘请杜月笙、钱新之等人为委员。

4月16日,中国公学大学部在新租来的中国文化学院校址补行开学典礼。蔡元培、王云五、吴铁城等人到场。由于学校规模锐减,只剩下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业四个学系,学生200余人,冷冷清清,惨淡经营。

吴铁城之所以答应接手中国公学,是考虑到各省都有省立大学,唯独上海付诸阙如,因而跃跃欲试,想将中国公学改成上海市立大学,但这个想法未能得到校董会的通过。

1935年2月,吴铁城请辞校长职,经蔡元培、王云五慰留,勉强同意留任。恰在此时,私立上海中学校长陈济成向他表示,有一套办法可以复兴中国公学,于是吴铁城便推举他为副校长,期待别有一番作为。没想到,此人玩的不过是“嘴上功夫”,并没有什么“独门暗器”,这样又将中国公学不温不火地办了不到一年多,终于还是支撑不下去了。

1936年3月,教育部派参事陈洋藻等人到中国公学察看办学情形,所见一片萧条:职员学生,多不在校,唯剩一二校役看守校舍。教室及办公处尽皆“铁将军” 把门,寥落无声。经了解,该校学生原有80余人,已注册者,只有40余人,其中四年级上学期13人,下学期33人,三年级下学期1人。一旦四年级学生毕业,全校将只剩一名学生!

复兴之梦,遥遥无期,成了蔡元培心中永远的遗憾。1936年2月22日,蔡元培与中国公学大学部校友共聚八仙桥青年会餐厅,举办七旬寿庆,席间,仍不无感伤地谈起此事:“中公乃有悠久历史之学校,与党国具有深切之关系,自‘一·二八’校舍被毁以后,迄今未复旧观。抚念当时诸先烈创校之苦心,实令人感慨系之。今日欢聚一堂……愿乘斯时会,共商复兴母校之所见,以期奠定校基。”23

此前,他已先后辞职中国公学董事长、校董职务,由于右任改任董事长,但中国公学复兴之梦,却始终萦绕着他,未曾远去……

胡适:停就停了,何必恢复

其实,在大多数中国公学校友的心目中,五年前,母校就已经毁于日军炮火之中了。

从那时起,复兴之梦就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年来,散落各处的中国公学校友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奔走,筹款捐物,尽一切可能,试图重新构筑起梦想中的那座“象牙之塔”。

1937年2月,中国公学校友黄仁中在南京《中国公论》第四期上发表《复兴中国公学与复兴民族的意义》一文,公开呼吁国民政府应考虑恢复中国公学。这本杂志本是中公校友为复兴学校而创办的,但因西安事变的影响,直到第四期才有机会讨论这个话题:

中国公学是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新颁的取缔学生规则、认为侮辱中国而创办的。从乙巳年(一九〇五)创立,就有十三省归国的学生在校肄业,那时的课程,就已提高到同大学预科一样,直到“一·二八”的毁灭,在此二十八年当中,造就的人才,在政治上、学术上成为第一流人物的,实在不少。还有前前后后替国家民族负了无量数责任的同学,此刻虽无法统计,但人数至少在三千以上。以这样一个有意义、有历史、有贡献的学校,结果被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毁灭了!我们站在反帝国主义和复兴民族的立场上,认为中国公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应该和我们中华民族共荣存,共光大!

此文一经刊登,立刻撩拨起许多中国公学校友内心的火苗。曾在中国公学任职多年的刘秉麟迅即写来《哀中公》一文,特意提到一件往事:“一·二八”中国公学毁灭后半年,王敬芳先生专程赶往上海,力筹复兴之策,不顾辛劳,四方奔走,形容憔悴,与往年丰腴面目,判若两人。每次见到中公故人,没聊几句就会老泪纵横:“余一生事业,虽遭挫折,亦不足惜,独此中公,见其毁灭,一息尚存,实不能忍!”24一语至此,竟不成声。

5月10日,中国公学南京校友会正式成立,130余人出席。大家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仍是复兴中公问题,有人甚至提出,“明年此日开第二次大会,即应达到在学校内举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构想。复兴中国公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经费筹措,到校址选择,到校长人选,到聘请教员,均非一朝一夕之事。

好在复兴之梦,并不仅仅存于普通校友心中,更存于中国公学主事者的心中。5月2日,于右任在上海毕业同学会欢宴上,就曾表态:“中公未能及早复兴,实为过去校董会未能运用各地同学之伟大力量,甚为遗憾。我实不能坐视此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中国公学听其消灭,我虽年届花甲,等于老牛,但愿各地同学随时鞭策,使达到复兴目的,并发扬而光大之。”25《中国公论》上开辟的“复兴中国公学专栏”,就是由于右任题写的栏目名。

校友的呼声,校方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经过蔡元培、于右任等人的努力,1937年9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以院长蒋介石的名义签署文件,“以中国公学兴发历史,确有足资纪念之处,特拨助十万元,先行恢复中学”。

只可惜,文件未到案头,抗日战火再起。复兴大业,终究还是一场梦。

在其后的岁月里,这个梦,曾多次被点燃,又一再被浇灭:1938年前后,中国公学重庆校友会筹划成立中学部,聘请何鲁为校长,但何鲁志不在此,无心复校大业,于是又改聘唐国梁为校长,后因经费困难,学校到抗战胜利前停办;1941年3月,在汪伪政府任职的中国公学校友成立校友会,并于翌年9月招生开学,聘龙英杰为代理校长,直至抗战胜利,伪中国公学被解散;1949年春,中国公学校董会决定在重庆复校,聘请税西恒任代理校长,先期恢复文、法、商学院,招生5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此中国公学与正阳学院合并,改名重庆财经学院,1953年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在此过程中,胡适对于复兴中国公学的态度耐人寻味。胡适毕业于中国公学,又曾出任校长之职,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在复兴中国公学这个问题上,他表现得并不积极,并一再明确表示反对意见。

据中国公学校友阮毅成在《中国公学在台复校未成记》里写道,1946年5月,他曾向胡适、朱经农、任鸿隽等商议中国公学复校事宜,后来收到任鸿隽回信称:“中国公学复校事,弟与适之、经农两君,皆曾谈过。胡先生自来不主张复校,朱先生态度较为热烈。”两年后,阮毅成在杭州见到胡适,再次谈到此事,胡适未当场答复,只说回头写信再叙。后来,胡适果然寄来一封信,但全是感谢问候之语,对于复校之事,只字未提。1952年11月,胡适由美国返台讲学,迁台居住的阮毅成重提此事,得到的回答依然未做一点松口:“学校停了就是停了,何必一定要恢复?”

在台湾,胡适对于复校之事不表赞同,但于右任、王云五、杨亮功等中国公学元老,则至表赞成。作为董事长,于右任依然被推到前台,主持复校事宜,并决定复校后创办大学部商学院,此议后因始终未得官方同意而作罢,理由很简单:“不准新设大学,也不准大陆上的任何大学在台复校。”

至此,“中国公学”正式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不堪回首吴淞岸,老我风尘二十年!”这是王敬芳在中国公学二十周年纪念时写下的诗句。或许落笔的瞬间,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公学前路的艰辛,但凋落竟来得如此之快,又恐怕会出乎他的意料吧!他没有等到中国公学的复兴,也没有人等到中国公学的复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无情。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

留下的,只有这些真实而模糊的故事,穿越时光的隧道,如一支悲伤的挽歌,响起在每一个不经意的黄昏。

1 朱经农致胡适函(残稿),《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42—43页。

2 朱经农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48页。

3 朱经农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64—65页。

4 邵力子:《中国公学风潮平议》,《邵力子文集》,中华书局1985年8月第1版,608页。

5 《中国公学开学,校长邵力子宣誓就职》,《申报》,1931年3月3日,第10版。

6 张云伏致胡适函,《胡适往来书信选》,中册,53—54页。

7 《邵力子请求补助经费呈稿及教育部训令》,见《近代史资料》,第69号,67页。

8 《邵力子为领取捐款杜月笙函稿》,《近代史资料》,第69号,71页。

9 徐鸣亚:《回忆母校——中国公学》,《私立中国公学》,342页。

10 王云五:《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见关鸿、魏平《旧学新探:王云五论学文选》,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145页。

11 徐鸣亚:《回忆母校——中国公学》,《私立中国公学》,342页。

12 吴正之:《吴淞江畔之母校——中公》,《私立中国公学》,322—323页。

13 余勋绩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113页。

14 《教授会报告一·二八战后中国公学情形电稿》,见《近代史资料》第69号,73页。

15 《中国公学全体学生驱逐樊仲云等紧急启事》,《申报》,1932年5月29日,第2版。

16 《中国公学全体学生揭破刘秉麟、胡耀楣捣乱学校启事》,《申报》,1932年5月30日,第5版。

17 《为揭破樊仲云区克宣傅东华汪馥泉等霸占中国公学黑幕宣告书》,《申报》,1932年6月1日,第7版。

18 傅东华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33页。

19 罗金江:《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黄霖》,见《新都文史》第7辑,1991年12月,14页。

20 《致同学们书》,《近代史资料》第69号,97页。

21 《教育部停办中国公学电》,《近代史资料》第69号,75页。

22 《请教育部取消限制招生呈》,《近代史资料》第69号,77页。

23 转引自严海建:《社会政治变迁视野下的学校、学生与风潮:中国公学研究》,博士论文,136页。

24 刘秉麟:《哀中公》,《中国公论》,第一卷第五期,1937年3月,11页。

25 《中国公学校友会成立大会纪录》,《中国公论》第一卷第十期,1937年5月,37页。

同类推荐
  •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问世不过只有数十时间。一方面,文化生态学本身学科体系还不健全,更不成熟;一方面,它的传播范围也极为有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它尚觉陌生。因此,本书所作的努力仍属于开拓性、尝试性的,且,只能以珠江三角洲的现代化为背景,在研究珠江三角洲文化态的个案基础上,建构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取其名为“文化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 回声

    回声

    电视连续剧《回声》写于八年以前,是根据我十六年以前写的长篇小说《女囚徒》改编而成的。电影《长征》是从宏观上反映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电视连续剧《回声》是从微观上再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换言之,电影主要写长征中的上层领袖人物,电视连续剧则应着墨于长征路上普通的红军指战员。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

    蒙台梭利是幼儿教育史上一个影响很大的教育家,她在“儿童之家”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她的教育法。史称“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肌肉训练、感官训练、实际生活练习、初步知识教育在内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幼儿教育界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反映了新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教育观。
热门推荐
  • 红颜校花

    红颜校花

    一场浩劫天地变,人魔鬼神显神通!落难校花心已死,痴情男儿有情郎!一见钟情万般痛,冲冠一怒为红颜!伤痕累累梦尽碎,红颜寻死求心安!少年英雄舍生救,只为红颜莫心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逍遥王

    诸天逍遥王

    谁说魂穿异界大陆都必须要打打杀杀的?相比起与人拼命,本少更喜欢背靠大树,紧抱大腿,同时千里之外,运筹帷幄,谈笑间便可杀人于无形之间。各种武帝,武圣强者,都是本少的保镖,而本少,只需负责动动嘴便可以了。一名有点小贱,有些无耻,有些卑鄙的青年,一步步成就诸天逍遥王。真的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愿能悠然自在,游戏人间,这便足够了。
  • 假设有这样一个地方

    假设有这样一个地方

    大学、象牙塔、桃花源,随便叫它什么都可以,它的创始人是两个其它宇宙的人,两个站在各自文明巅峰,能代表这个宇宙的人。一个实现幻想的地方。一个改变的机会。
  • 人间无敌

    人间无敌

    兜率宫前青牛咆哮,一只猴子一棒挑翻了西天,往生桥上阎罗干了三碗忘川的水,“嗝~”……天意如此,我偏要反抗!在某一日,曹曦说出这句话时,天也在为此颤抖……世间遍地妖魔又如何,我要当那人间最无敌!(讲一个我心中的故事。天上地下都是妖魔在统治,当死去的生物再次苏醒,当远古的神话再次降临……人将何去何从……)(ps;无力简介,但保证看了不后悔……)
  • 恋爱百分百:学长,我错了

    恋爱百分百:学长,我错了

    “学长,我要追你。”初次见面时,她就对他说出了这句话,可眼里丝毫没有对他的爱慕。因为一个惩罚,她不得不去追求他半个学期,她不停的去撩他,结果却反被他撩。直到当一本结婚证摆在她面前时,她觉得自己好傻,就这么被他给骗走了。“夜泽城,你还我单身!”“宝贝乖,我们给妈添个孙子。”
  • 尘缘陌世

    尘缘陌世

    一个实力被莫名封印的少年,定论废柴被侮三年,三年沉沦,一朝而起。谁扰谁,谁念谁,谁憎谁,谁寻谁!既不甘,何不再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吻定情:华丽的我爱你

    一吻定情:华丽的我爱你

    少女第一次上学,就被夺初吻,那人还是个女生!可为毛,她动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