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8100000005

第5章 序篇:少年胡适在中国公学(3)

有一天,是公学风潮的第二天,学堂里不许我们开会,我们那里敢违抗,我们只好在草地上开会,开会的时候,有一个人走上来,大声演说,那个人说:“哎哟!诸君,我们为什么给人家逼到这步地位呀!唉!诸君!”那个人说到这里,把手在桌子上拍了几下,几乎把桌子都拍碎了。他又说:“诸君,唉!今天到底是一种何等悲惨的情形,我自己也不知怎样,我心中觉得怪难过的(列位注意这心中两个字,勿忘记)。哎哟!诸君我心中十分难过,难道你们不觉得吗?唉!难道诸君心中不觉得吗?”说到这里,那个人两只眼睛里的热泪便纷纷滚下来了,那个人这一哭不打紧,那时听演说的二百七八十人,都哭起来了。那时我做了一个小小的书记员,坐的离演说台最近,那个人把桌子一拍,已经把我的铅笔都震折了, 后来那个人一哭,又把我的眼泪也惹出来了。我坐的最近,我哭的最利害,那个人这一哭便把我们的团体,结得铁城一般,我们中国新公学所以得有今日,千辛万苦,挨饿挨冻,总不解散, 这都是那个人一哭之功。19

如此一番折腾,学生们情绪日益激愤。到了9月30日,眼看校方不肯让步,学生们遂开会决议商量解散学校,并扬言要痛打夏敬观、王敬芳等人一顿。夏敬观、王敬芳等人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找来印度巡捕守在学校门口,防止学生寻衅滋事。

剑拔弩张之际,郑孝胥站了出来。10月2日,他在中国公学内贴出布告,表示坚决支持三干事的决定:“张邦杰、王敬芳、黄兆祥三子,尽义务于中国公学,辛苦累年,天下皆知。甫有成立之望,而诸君欲排而去之,此真不义之举,社会所不容。中国人稍知礼义者,尚有郑苏戡在,决不能造成诸君之所为也。”

郑孝胥的公开表态,让夏敬观和三干事有了更足的底气。10月3日,校方贴出布告称:“今定于星期日暂停膳食。所有被胁诸生可先行退出校外,暂住数日。准于今日午后一时起,在寰球中国学生会发给旅膳费。俟本公学将此案办结后,再行布告来校上课。”

分裂,已经无法避免。据胡适回忆:

这样的压迫手段激起了校中绝大多数同学的公愤。他们决定退学,遂推举干事筹备另创新校的事。退学的那一天,秋雨淋漓,大家冒雨搬到爱尔近路庆祥里新租的校舍里。厨房虽然寻来了一家,饭厅上桌凳都不够,碗碟也不够。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自己创立的学校,所以不但不叫苦,还要各自掏腰包,捐出钱来作学校的开办费。有些学生把绸衣、金表,都拿去当了钱来捐给学堂做开办费。20

学生们与三干事争执的时候,胡适因为脚气病告假回家休养,没有直接参与。但到了风潮正烈的阶段,胡适刚好病愈回校,旋即被选举为校友会的大会书记,承担会议记录和宣言起草等工作。

虽然算不上风潮的中坚分子,但在学生们决定与中国公学正式决裂的时候,胡适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学,进入新公学继续学业。

“应有天涯感,无忘城下盟”

学生们将新学校定名为“中国新公学”,又将校舍租赁在离中国公学不远的爱尔近路庆祥里,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和中国公学一较高下。

学生并不多,只有167人,但个个心气都很高,样样事都憋着劲要办得比中国公学更好。经过十来天的筹备,他们竟然真的聘来了教员,排出了功课,拉起了学校的框架,有模有样。

既然是为了自由而来,就要为了自由而战。新公学决定恢复原来的学生自治制度,推举朱经、李琴鹤、罗毅等风潮骨干分子为干事,负责庶务、教务和斋务等事务。可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新公学一开办,就不可避免地身陷困境:尽管同情他们的人很多,但真正出手相助的人却很少,因而学校的办学经费异常困难,没办法高薪聘请教员,甚至无法全额发给教员薪资。

捉襟见肘之下,教务干事李琴鹤倒是想出了一个辙:聘请高年级的学生担任新生教员。而非常会读书的胡适很快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找到胡适,开出了新公学所能开出的最好条件:担任低年级各班的英文教学工作,每星期30个小时的课程,月薪80元。但是,他又特别声明一点,由于是自家同学担任教员,薪俸不能全领,总得欠着一部分。

胡适考虑再三,答应了。

其实胡适若能继续上学, 很快就能毕业了。可这时候,胡适的家庭经济出现了一些状况:父亲胡传去世后,家里主要依靠能干的二哥胡觉打理位于上海、汉口的两个小店,生意倒也做得红红火火,尤其是上海的瑞兴泰茶叶店。可惜他的二哥“在上海窑子里爱上了一个妇人,时常不回店里”21,性情大变,从一个敬业勤俭的人变成了一个浪荡奢靡的人,不再有多少心思花在生意上,很快就因为亏空而盘出了瑞兴泰的店业,只剩下汉口一家无利可图的酒栈了。这样一来,养家的任务就落在了胡适的头上。

胡适原本在《竞业旬报》担任主编,住宿和三餐都是报社承担,每期还能领到10块钱的编辑费,倒也能自理。但《竞业旬报》勉强支撑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倒掉了。胡适没有了经济来源,正一筹莫展,恰好接到了李琴鹤的邀约,内心突然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908年12月30日,在给同乡好友程春度的信里,胡适描述了自己做出这种选择的无奈:

弟来年以家境之困迫,人事之错迕,遂决计暂且辍学,专以糊口之计,鄙意此为万不获已之举。盖不如此,则弟读一日书,中心一日不安,吾寿或且日促一日。且弟年尚少,一二年后俟境遇少裕,再来读书,正复不晚。年来以此问题大费踌躇,今决计向此途,此心反觉泰然自得。此时种种留学西洋研究文学之妄想已不再入梦矣。明年啖饭处大约仍在上海,近拟与新公学订约教授戊、己两班英文,每日四时,月可得八十元,此外或尚可兼任外事。22

可以想象,胡适在写这封信时,内心是颇感失落沮丧的,不过,他还是自我安慰似的写了几句告诉程春度,“足下闻之,千万勿为吾悲,人各有志,吾行吾素而已”。尽管担任教员并非胡适真实的内心选择,但毕竟是一种应对经济窘境的现实需求。胡适决定坦然接受。

在中国新公学的教学工作,并不轻松,每天要教几个小时的英文,回家后还要批改作文。好在胡适当时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倒也没觉得特别辛苦,反而因为要当教员,更加注重英文尤其是英文文法的研究,“这一年之中,我虽没有多读英国文学书,却在文法方面得着很好的练习”。

胡适的努力,换来了骄人的成绩。据他自己后来说:“我教的两班后来居然出了几个有名的人物:饶毓泰(树人),杨铨(杏佛),严庄(敬斋),都做过我的英文学生。后来我还在校外收了几个英文学生,其中有一个就是张奚若。可惜他们后来都不是专习英国文学;不然,我可真‘抖’了!”23

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新公学不仅没有迅即关门,反而越办越兴旺,这让中国公学的主事者们异常震动。他们心里清楚,中国新公学的招牌一天不去,中国公学就一天不得安稳发展。于是,新、旧公学合并被提上了日程。

极力主张两校合并的,是中国公学三干事之一张邦杰。风潮初起的时候,他刚好去外省募捐,回来后听说学校分裂的消息,备觉惋惜,便极力主张“破镜重圆”。只可惜,因督造中国公学新校舍,每日奔波于上海与吴淞之间,张邦杰不幸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终未能完成合并新、旧公学的夙愿。

而此时,由于财力维艰,新公学董事长李平书、干事罗毅等主事者们其实同样期待着早日回归大家庭。据中国公学三干事之一王敬芳说:“新公学解散,学生仍回公学肄业的这件事情,据我所知道的,系新公学董事长李平书君向我辈说新公学经济困难,彼实无法维持,请公学将学生收回。”24

据《郑孝胥日记》记载,从1909年7月开始,新公学的主事者就频繁与之接触,共议新、旧公学合并办法。7月6日,“罗公毅来,商新公学诸生仍归中国公学事,余允与熊秉三商办此事”。两天后,7月8日,“张俊生来,罗公毅来,皆议新公学停办、各生仍归中国公学之办法”。昔日冤家相对,如今冰雪消融,合并终于将成现实。

到了1909年11月13日,两校负责人李平书、梁乔山、谭价人、罗毅、李琴鹤等,共约郑孝胥到海天村,“约定即日将庆祥里新公学房屋退租,学生皆移入中国公学,所有新公学欠款由公学分别缓急酌为认还”。 根据两校商定的协议,凡新公学的学生愿意回去的,都可回去;新公学的功课成绩全部承认。

11月17日,两校召开新生合并会,仍以夏敬观为监督。至此,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风潮,终以双方和解圆满大结局。

有意思的是,胡适没有选择回到中国公学。在新公学即将解散之际,胡适曾连写两首五律、一首七律,倾吐当时的复杂心绪:

十月题新校合影时公学将解散

无奈秋风起,艰难又一年。

颠危俱有责,成败岂由天?

黯黯愁兹别,悠悠祝汝贤。

不堪回首处,沧海已桑田。

此地一为别,依依无限情。

凄凉看日落,萧瑟听风鸣。

应有天涯感,无忘城下盟!

相携入图画,万虑苦相萦。

十月再题新校教员合影

也知胡越同舟谊,无奈惊涛动地来。

江上飞鸟犹绕树,尊前残蜡已成灰。

昙花幻相空余恨,鸿爪遗痕亦可哀。

莫笑劳劳作刍狗,且论臭味道岑苔。

“应有天涯感,无忘城下盟”,正是胡适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这一年的经验,为一个理想而奋斗,为一个团体而牺牲,为共同生命而合作,这些都在我们一百六十多人的精神上留下磨不去的影子”25。

可以说,胡适一生坚持的民主、自由、自治等思想,均发端于此。胡适后来曾反复多次提到这次学潮,言语间总是充满坚守信念、敢于献身的悲壮与骄傲,也算是为这段年轻的光阴构筑起一幅五味杂陈的记忆图景。

1 胡适:《胡适日记全编》,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94页。

2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51页。

3 《胡适外文档案》,转引自江勇振《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新星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50—51页。

4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64页。

5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66页。

6 胡适:《中国公学校史》,《胡适全集》,第二十卷,149—150页。

7 胡适:《本报之大纪念》,《胡适全集》,第二十一卷,74—75页。

8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45—46页。

9 张仲民:《少年胡适在上海时史料补遗》,《清史研究》2012年5月第2期,125页。

10 胡适:《地理学》,《胡适全集》,第二十卷,487页。

11 胡适:《真如岛》,《胡适全集》,第十卷,502页。

12 龚选舞:《四十五年前的胡适》,转引自李敖《胡适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1月第1版,271页。

13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80—81页。

14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77页。

15 杨亮功:《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私立中国公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1月第1版,143页。

16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 90页。

17 胡适致程春度函,《胡适全集》,第二十三卷,7页。

18 严海建:《社会政治变迁视野下的学校、学生与风潮:中国公学研究(1905—1936)》,博士论文, 24页。

19 胡适:《对于中国公学风潮之感言》,《胡适文集》,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548页。

20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85—86页。

21 胡适:《四十自述残稿六件》,《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五卷,黄山书社1994年11月第1版,589页。

22 胡适致程春度函,《胡适全集》,第二十三卷,11页。

23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87页。

24 王敬芳致胡适函,《中国公学史料拾零》,《近代史资料》,第69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162页。

25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第十八卷,90页。

同类推荐
  • 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本书为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07年电子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共收录了26篇论文。论文就如何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结合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论证和研讨,反映出近几年我国电子高等教育的改革状况。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智慧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智慧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法制教育(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法制教育(插图)

    中小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接班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许多省、市、自治区据此也相继制定了地方性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中小学生实现自我保护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临天下之三国无双

    君临天下之三国无双

    人类世界异变,精神体进入三国游戏世界。建村强兵?NO!掉进匪窝当大王,救皇帝割据一方,不走寻常路,探索世界异变的根源。君临天下,从这里出发。
  • 超级全能鬼才

    超级全能鬼才

    “这不是普通的小说,作者把最牛逼,最给力的几种主角能力浓缩在了一起……”“我们还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全能鬼才”“还要加个超级!”“超级全能鬼才?这不会是个标题党吧?貌似很坑爹啊,各种不科学,各种不靠谱剧情,各种渣文笔……”
  • 异界魔法修仙

    异界魔法修仙

    人家穿越到异界,不是本身身怀绝学就是一到异界就有奇遇,我可好,什么都木有不说,还被困在一个小岛上.除了一艘烂船,一口破锅.看我怎么用智慧从石器时代走向人类顶峰~~~~~本人本书都是慢性子.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大家多点理解多点宽容,多点意见,少点谩骂.谢谢!!!希望大家收藏
  • 他到异界很疯狂

    他到异界很疯狂

    一个屌丝玩转异界的故事。有哭有笑有情有调。美女坐拥,金钱万贯,修为高升的日子。。。一个字——爽。
  • 极品剑主

    极品剑主

    一个被天劫毁灭三次,一心执着成仙泡妞的落拓少年,在一个高级黑的灵魂帮助下,终于坑仙成功,并继续坑神的故事,注意,前方高能,哮喘患者忽进。
  • 逆生君

    逆生君

    君临,灵魂凌驾于规则之上的变态。大宇宙规则亦无法制约其庞大灵魂之力,但正因为太过强大,君临触碰到了任何生物皆无法掌控的命运。逆天而行,从不缺乏天才变态,但这些天才变态究竟是逆天而行还是命运使然。随缘重生却遇天才临世,神品功法随意送,机缘不争不抢。命运掌控,但却无能为力,跳脱命运,前行之路却是一片迷茫。君行神魔惧,命自奈我何。前路君不知,但行皆无惧。
  • 婚色缠绵:总裁的温柔交易

    婚色缠绵:总裁的温柔交易

    为了恨,她将自己嫁给了一个如狼一般狡猾难懂的男人。她以为,只要跟顾晨曦合作,就一定能如愿的将那个骗她感情害她父亲的男人毁掉,于是也不惜将自己的幸福也一起毁掉。她以为,她不会再相信爱情,心早因前任未婚夫而破碎,却不知道原来心还是会跳的。当她发现爱上了魔鬼后,却恨这本来就不是公平的婚姻,在爱与害怕中无助颤抖,可没有半点奈何。她更以为,若她真的能讨得顾晨曦的喜欢,哪怕不是为了爱情也可以当一辈子的顾太太,却不知道……
  • 神仰之纪

    神仰之纪

    曾经,一位神明在这片大陆陨落,死前,将自己的神力消散于这世界,为这个原本浑噩的大陆增添一份希望。百万年后,这片大陆的生灵们用这份神力为契机,朝着下一个神明而努力。
  • 我和兄弟

    我和兄弟

    短短的一段路,浓浓的兄弟情。人行江湖,无兄弟之情,朋友之义,怎可闯荡?兄弟就是手心和手背:当抚摩荣誉感受温暖的时候,让给了弟弟;当抵御寒冷迎接挑战的时候,有哥哥的保护。兄弟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兄弟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握手和感激、兄弟不是一堆华丽的辞藻,而是一句热心的问候;兄弟不是一个敷衍的拥抱,而是一个会心的眼神;兄弟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兄弟不是一段长久的相识,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兄弟一心,不离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