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51500000036

第36章 争天下下(1)

战争的规律很简单,就是不要坐失良机。一个常胜将军总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它变成无比丰硕的胜利之果。

112、

三天后,朱元璋收到快马来报:

“南昌被围,赵德胜战死。”

朱元璋又悲又恼,悲恼之余,便生出许多担心,私下召来李善长进国公府,问道:

“南昌守城,依丞相之见,能坚持几日?”

就南昌守城一事,李善长已与刘伯温详细分析,大家都相信,凭着邓友德等三位元帅,死守两月不成问题,议这事时朱元璋也在场,也表示同意,可如今……

“赵元帅首战阵亡,我们是否低估了陈友谅的进攻能力。”朱元璋见李善长久而不语,便干脆进一步挑明:“如果这样,那后果将是非常严俊。”

可不是,如果南昌被陈友谅拿下……然而,现在发兵,战舰还不能下水,水军也没练成,仓促而去,后果实在不敢去想……

“此事关系重大,是否派人速速弄清赵德胜阵亡的全部原因。”

“丞相说的也是,南昌快马还在释馆休息,丞相可速去问明,回来再作商议。”朱元璋说。

李善长坐了八人大轿,匆匆赶往释馆,令人找来快马,认真询问实情。一切都了解清楚,匆匆又赶回国公府。

“看来南昌之守,还如前所议,坚守两月,可保无事。”

“这个朱文正!”朱元璋狠狠地说:“该死!”

“念在他连斩陈友谅两员猛将的份上,请国公免他一死。”李善长低声为朱文正求情。

朱元璋默然不语,他想起饿得面黄肌瘦的哥哥,朱文正的父亲,他有些于心不忍。

“传令下去,削了朱文正左元帅的职位,让他就在邓友德帐前做个先锋,将功续罪。”朱元璋说。

“遵命,只是……”李善长说:“这样一来,邓元帅左右最好再添个帮手才好。”

“就令沐英前去,任左元帅之职,协助邓元帅守城。”

李善长走后,朱元璋来到马秀英处。近日来,朱元璋外表虽然平静,内心却绷得很紧。他清楚地看到了十余年来,自己由一个穷和尚,打得这么大一片江山。可是,这还不能算是最后的赢,现在正处关键时刻,只要错一步棋,得来的东西就可能在转眼间失去。刘福通,还有元朝的江山……不就是如此么?

如今,战略方针已定:灭了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挥师北上,一统天下。这战略经过反复论证,是完全正确的。可是,自己能灭陈友谅吗?他如今拥兵六十万要进攻南京,而自己全部凑齐,也就是二十多万兵马。陈友谅虽有浮躁、轻率的一面,正是这一面导致了他上次进攻南京的失败;可他也有狠毒、狡猾的一面,他已经失败过一次,他应该会总结经验的。他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的天下也是靠自己的狠毒之心打出来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头上冒出细汗。这一切,都被马秀英看在眼里。她找来条白丝帕,轻轻地将朱元璋额上的汗水擦去。

“国公可是在考虑与陈友谅的决战?”马秀英轻轻地问道。

朱元璋点点头,道:

“我思来想去,总感到我们兵力,比之不足。军师曾断言,我攻张士诚,陈友谅必倾国之兵来攻我南昌。如今我按兵不动,他同样倾国之兵而来。可见,陈友谅灭我之心,犹如我灭他之心,成败可定天下。“

“此事关系重大,国公何不召来刘伯温,李善长,好好再议。”马秀英望着朱元璋,建议说。

没想到朱元璋却摇摇头,聪明的马秀英第一次纳闷起来:难道,朱元璋还信不过李善长与刘伯温?

113、

朱元璋看透了马秀英的那点心事,又一次摇摇头,说:

“他们的看法、观点,我已全然在心,再议也是无益。再说,作为决策之人,自己要拿出主意,他人之见,也只从他人考虑。”

“难道刘伯温、李善长……”马秀英更加不明白,眼睛睁得大大的。

“他们是忠诚,这我知道。”朱元璋微笑着对马秀英说: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唯一能完全相信的只有你。有些想法,我还是只能对你说,因为只有你,才能完完全全地站在我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

“其实……”

“不要再说这些,让我们来讨论眼前的大事。”朱元璋说:“我是想,能不能再增加些实力?”

“现在?”

朱元璋点点头,说:

“俞廷玉、廖永安训练水军,还要两个月;新造的战舰能下水,还要两个月;李善长把粮草凑足了,还要两个月。这就是说,我还有两个月时间。”

“招募新兵?”

朱元璋摇摇头,说:

“用没经过训练的新兵去作战,只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看着马秀英迟疑的目光望着自己,朱元璋笑了,说:

“我想攻占合肥。”

“这种时候?”

“合肥有八万守军,我相信可以收降他们六万,这可都是些训练有素的士兵。”朱元璋说:“这事我看准了,再打张士诚,他也不会与陈友谅联合夹攻我,只会趁我走后再攻我的城,掠我的地。我不去打他,他也会这么干;我与陈友谅大战前还敢去打他,只会令他更怯于我,减缓攻我城,掠我地的步伐。”

“国公分析,确实有道理。只是,两个月能有把握拿下合肥?”

“合肥不比杭州,守将不是张士诚谪系,只是原方国珍的部下方明军。此人因嫌方国珍势弱,固降张士诚,如今,我屡败张士诚,要降此人,并非难事。至于两个月内能否拿下,我也不敢肯定。但有三个月时间,合肥是能拿下的。”

“南昌能顶三个月?”

“我已派了沐英前去,相信他们能顶住。”

“邓友德只有四万人,而陈友谅是六十万,万一……”马秀英不愿说下去。

朱元璋微笑着,鼓励的目光瞧着马秀英,但她还是不愿说下去。她现在已经完全明白,朱元璋今天的这番话,为什么只能对她说。原来,他为了胜利,要让他的义子以及最忠诚的四万部下,都去为他拼命,用他们鲜活的生命来摧毁陈友谅的强大攻势,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她的目光里,朱元璋知道她已经了解了自己的意图,于是长叹一声说:

“战争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要想赢得最后,就必须有局部的牺牲。就算南昌城破,陈友谅也一定死伤惨重,精疲力竭。六十万对四万尚且如此,军心必然动摇,到那时,我们刚克合肥,军心大振,军力大增,千里救危城,生死存亡决于一战,士气必然万分高涨。如此一来,谁胜谁负,不是很明显了么?”

“可是,邓元帅他们?”马秀英忍不住还是问了出来。

“我刚才已经说了,战争就是这样,但求最后一胜,其间牺牲自然是在所难免的。”

马秀英对这些虽然也很明白,但心中还是一惊,她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国公真是太残忍了些。低头想了好一会,委婉地说:

“还是跟军师、丞相议一议更好些。”

朱元璋沉思着点点头。

114、

刘伯温、李善长来到大殿时,朱元璋通过与马秀英的一番对话,对于攻占合肥一事想得更清楚了。他深知这事关系重大,其关键还不是能否拿下合肥的问题,而是将南昌四万守军置于死地如何向文臣武将们交待的问题。他决定将这个难题交给刘伯温去解决。这么想好了,与马秀英一道高兴地走出去迎接刘伯温与李善长。

“这么晚请你们两位来,是想请教一宗大的决定。”朱元璋说:“同陈友谅决战,我看对我们来说实在太关键了。我思之再三,总感到我们的实力上有些欠缺,胜算把握不是非常大。”说到这里,朱元璋征询地望着他的军师和丞相。

追随朱元璋这么些日子以来,刘伯温已经深感他驭人之术实在不简单。他需要的时候,可说是信任有佳,亲密无比,完全由你作主;但事情一过,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威严,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君王架式。有时,他谦虚到言听计从,毫无自己意见的程度;有时,又固执的一个字也充耳不闻。关键是他自己这时候是不是有了主见。刘伯温想到这里,不忙作声,他要判断一下,朱元璋这回是不是有了主见。

李善长追随朱元璋多年,深得信任,他对朱元璋,虽没有刘伯温看得那么透彻,可是,怎样博取朱元璋的好感,怎样说出朱元璋想说的话,怎样让朱元璋深信自己忠心耿耿……这些,李善长却是非常精通。今儿,这么晚了朱元璋召他与刘伯温来说这番话,李善长立刻清楚:朱元璋一定是有了主见,只等他们来附合,执行就成。本想让刘伯温先说,见他不语,怕冷了场,便说:

“陈友谅号称六十万大军,虽说夸张了些,但实际五十万是有的。而我们,就只有二十多万,相比之下,实力是差了些。不过,我想国公既然提出这个问题,必定是有了解决的方法。还请国公说出来,以免我等着急。”

刘伯温听着李善长的话,心里说:“讲这些废话有什么用?”没想到朱元璋听完,竟然哈哈大笑。

“李丞相,你这个李丞相。”朱元璋说:“我是要问你,你倒反过来问我。好吧,我就将我的想法讲出来,还请二位赐教。”

“国公请快说。”

“我想去攻合肥。”朱元璋说。

李善长闻言大惊,刘伯温则淡淡一笑。

“合肥三面环水,方明军八万大军驻守,且城墙坚固,要想拿下,恐非短时可为。”刘伯温说:“况且,败了陈友谅,岂止合肥,天下尽在国公手中,而今不是夺地之良机,还请国公三思。”

“依军师之见,合肥要多长时间,方可拿下?”朱元璋问。

“合肥守将方明军,勇猛非常,且多智谋,若是强攻,恐长时间也难下;但其不是张士诚谪系,可使计逼降,却是需要时间,两个月断难办到。”

“需多长时间,招降逼降方明军?”朱元璋固执地问。

“我想最少也要三个月。”刘伯温说。

“果真如此,可是军师天大的功劳。”朱元璋说。

“只是南昌,是难撑三个月之久的。”

“南昌守城之战,我来安排,请军师尽管放心。合肥之战,可得一员猛将,也得数万军马,对决战陈友谅更能多出几分胜算,事关我们的生死存亡,请军师多多费心。我这就请徐达、常遇春来,还望军师与徐达、常遇春好好商议一番,然后进兵合肥,逼降方明军。”

话已至此,刘伯温不便再言,心里暗服元璋胆大,心狠,与李善长一道,默默静等徐达、常遇春的到来。

战争并不是简单的力量的比拼,更不是追求一般义意上的胜利,它的目的很明显,这就是那最后的胜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间的任何牺牲和冒险都是值得的。

115、

深更半夜,两位元帅被唤醒,来到吴国公门前,都还有些睡眼醒松,俩人你看我,我看你都还当是南昌告急。到议事庭知是进攻合肥之事,都有些吃惊。朱元璋也不作解释,详细安排后,叮咛道:

“这次攻占合肥,旨在逼降方明军,充实我军实力。因此,需使巧而事方成,一切唯军师是命。两位元帅切不可阐作主张。”

“我等遵命。”徐达、常遇春齐声说。

“那就这样罢,夜已深了,明天,你们再好好议一议具体方案,做好一切准备,后天出发,进攻合肥。”朱元璋说完,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表示再无谈下去的必要。

徐达跟随朱元璋多年,打仗无数,而且基本都是以胜告终。他是个天生的军事统帅,朱元璋的江山,差不多一大半是他打来的。徐达是个酷爱打硬仗,大仗的军事指挥家,譬如上次的南京守卫战,他就颇费心思,立下不朽战功。这回,他把心思都放在决战陈友谅的军事谋划上,朱元璋却突然让他去打合肥。对朱元璋,他是尊敬的,尊敬到崇拜的地步。而且,在以往的战事中,他与朱元璋是非常容易沟通的,而现在,似乎在一些问题上比较难沟通。朱元璋以前凡事总一再征求他的意见,可这一回打合肥,简直不让他讲话就直接安排部署。让他听刘伯温的,他甘心情愿,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刘伯温确有三国诸葛之才,只是这次打合肥不知是不是刘伯温的主意。徐达带着这个疑问,早早便到刘伯温的聚贤馆。

与朱元璋相处,刘伯温感到自己心情很复杂。一会觉得朱元璋有帝王之胸襟,一会又感到他有俗人之固执。开始,他看不起朱元璋的这种固执,认为他想凭这固执维系威严未免可笑。可是现在转而又想:这固执难道不是他的天性么?在以往的艰难的岁月里,难道他不正是凭这固执才勇往直前地一直闯下来,闯出了曾是离他那么遥远的一片天地么?如果没有这固执,根本就不会有朱元璋的今天。刘伯温细细地品味朱元璋,不由为自己感到一丝悲哀。他刘伯温从来以智慧的化身自居,曾那么洒脱地辞去元朝给他的高官厚禄,到山林去隐居;又那么洒脱地谢绝一路路雄霸一方的帝王、诸侯的邀请,他最后又这么洒脱地选择了朱元璋。他这一选择……

他突然感到自己犹如一位美女,在未嫁人之前,是何等的潇洒自得,可一旦嫁人,却必须遵那三从四德。一个谋士,或说是一位军师,又能怎样?他只能急主人之所急,思主人之所思,为其出谋划策,分忧解难。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这天地未免也太窄些了罢?刘伯温徒然想起朱升。他来了,又去了,他比自己聪明啊!

徐达已经来了一会,见刘伯温凝目沉思,只当他是在思考进攻合肥之事,一时也不愿急忙打扰,这时只见他脸舒眉展,只当他思虑已毕,便上前一步道:

“军师可想出破敌良策?”

刘伯温早知有人来,但一时还不愿睁眼,听见问声,这才知是徐达,忙起身招呼徐达坐下,说:

“元帅智勇无双,可比韩信,合肥之战,还用老夫出策?”

徐达听后,摇摇头问:

“军师今日……”

“老实说,进攻合肥,并不是老夫之意。”

“是李丞相?”

刘伯温摇摇头。

“是吴国公自己?”

刘伯温点点头。

“军师对此事看法如何,请予赐教。”

“国公夜召老夫与丞相,就为谈进攻合肥一事。当时老夫曾竭力申言不宜,但于此事,国公意已决,如今老夫只能尽其全力,协助元帅,拿下合肥。”

“听军师之言,合肥之战,相当艰难?”

“难就难在时间上。”刘伯温说:“依老夫估计,南昌最多能守两月。可是,合肥兵马八万,城厚墙高,方明军又智勇双全,别说两月,就是半年,拿下也难。”

说到这里,刘伯温苦苦一笑。徐达见,不免有些纳闷,不由静静地看着刘伯温。

116、

刘伯温见徐达只看着自己,一句话也不说,止不住又摇摇头。

徐达这才微微一笑,开口问道:“军师想必已有良策?”

“谈不上是良策,两月之内无法攻占合肥,只怕至少也要三个月的时间。就这个事情,我说出来一些看法,你仔细斟酌一下,看有没有些道理。我还希望能够听到你更好的办法。”刘伯温说到这里,对徐达微微一笑。

“国公之令,也是三月,与军师的不谋而合。我看,军师一定已操胜算,只不过是让我徐达,去演习一番。“

刘伯温听了,摇摇头说道:“事情并不象你说得这么简单。依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南昌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三个月。”

“既然如此,国公怎么会以三个月为限。让我等去攻占合肥。”徐达有些不解地问道。

“元帅岂不闻,置于死地而后生!国公之所以出此险招,依我之见,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样!”徐达经刘伯温这么一提醒,心中豁然开朗,却又非常难受。为了攻占合肥的种种好处,竟然要将南昌的几万守军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徐达这么想着,心里不由得一惊,嘴上却说:

“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了,相信国公谋定之事,南昌想必无大妨碍。”

在与徐达说话时,刘伯温的目光一直罩在徐达的身上。他此时已经知道,对于朱元璋的那点心思,徐达早已是心知肚明,并为朱元璋的那份残忍所震惊,只是不愿意说出来。刘伯温见徐达如此,自己也不好再说下去,只在心里想:“徐达已知朱元璋心事,却只是惟命是从。朱元璋真是驾御大将元帅的高手啊!”

见刘伯温不吱声,徐达催促说:

“还请军师将破敌良策快快道来。”

刘伯温凑近徐达,一一道出自己的谋划,最后敦告徐达:

“如国公问起,为何大军不发,你只说军师如此安排,实属无法。这样,他就不会催你,也不会来问我。”

徐达点头应允。

同类推荐
  •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自刘邦开汉以来,附会在他身上的神奇传说可谓多矣,史料言之凿凿称刘邦乃蚊龙播种,赤帝化身。其实,仔细研究刘邦,读者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度世俗化的人——世俗化的生活、世俗化的情感、世俗化的人格……然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世俗化,刘邦才具备了一般人少有的高级情商,这是他战胜对手,成为一代伟大开国帝王的重要因素。本书以刘邦生平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功过是非的论述,以翔实的史料佐证,以公正的角度客观评价,全景式为读者解析刘邦从嬉皮士到天下共主的真实人生。
  •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是作者在采访了150多位前总统的好友、同事和对手的基础上创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他的私生活内幕及其大张旗鼓宣传的人道主义成果,将带领读者亲历克林顿任内的最后时光,并一直追溯到他的妻子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台前幕后,让你充分领略比尔·克林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被看做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帝辛其实也有过人之处,在本书中作者较全面、客观地记叙了他的一生,值得一读。
  •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但他们中许多人的成功经历可望而不可即。本书所介绍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民企业家,大多从平凡处做起,他们奋斗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真实可信。尽管不是每个人,特别是农民都能成为企业家,尤其想成为杰出企业家更难。但通过了解他们的创业史,或多或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信心。创业成功的道路往往是不可复制的,但看别人走过的路,再选择自己能走的路,本书将在此方面给读者,特别是给有志创业的农民朋友以积极的启迪。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热门推荐
  • 玄门修真天帝

    玄门修真天帝

    有一种世界,叫做乱世,有一种无敌,叫做强者,所谓遇强则强,作为这个乱世中的一粒尘埃,苏临成为了引领和平头号的人物,为了变强,征服三界,他不得不走上了玄门修真之路,且看他如何修真为天,走向人生巅峰。。。。。。
  • 普通人的无限恐怖

    普通人的无限恐怖

    空虚寂寞冷的生活就此远去,换来的是更加刺激更加危险的生活!来吧,来与我一起,见证那属于魔法的世纪!见证那位机神的传奇!经历那无限的恐怖!见证那无限的未来!开创那大宇宙时代!游历那无限的世界!为大千世界谱一首曲!高歌一曲,狂歌侠客行!追寻,那奇迹的闪光!绽放,那金色的梦想!
  • 千秋魏主

    千秋魏主

    一朝穿越,千秋留名。八荒一统,舍我其谁。且看我搅动风云,让天地易主。且看我席卷天下,让万世独尊。君不见白骨遍野,说民不聊生。君不见烽火连天,说纵横霸道。君不见何时熄狼烟,让天下万民得衣锦裘。
  • 马过江河

    马过江河

    从某些方面来讲,每一个灵魂,都是有意义的。沈归一直都这样认为。他从原本平凡的人生中,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至此。从而参演了一出大戏。从冰天雪地的幽北,到纸醉金迷的南康;从悠久历史的北燕,到瑰丽神秘的异域;这位来客,曾马过江河。
  • 异世之迹

    异世之迹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地球是属于第一平行宇宙中的一颗行星。虽然关于平行宇宙之说,即使截止到目前为止,都还是不能加以确认。但那也仅限于,就眼下地球上的科技水平而言,还远未能达到可以获得足够的证据,以证明其存在的能力罢了。其实,早在太古时期,当那会儿的地球人还处于修身成仙,孕魄为神的第一文明阶段的时候。便已经是有个修炼到渡劫期的‘半仙’之人,被那从天而降的雷劫,给轰击的仅剩一丝意念后,就到了第三平行宇宙中,从新投胎去了……
  • 战神终极高手

    战神终极高手

    学校霸王…系统流…游戏流…神鬼传说…穿越时空…随便进入每个空间。无所不能的终极高手。什么都可以实现的全能王。
  • 穿越之庶女霸气归来

    穿越之庶女霸气归来

    白家宠女白檀,入学了一家名不经传的奇葩大学。刚好成了高级炼药师,跳级再跳级。临近毕业,被炼药的师傅骗去后山,进入了时空隧道。一朝醒来,异世魂!被派遣到乡下的庶女又如何,被追杀的情况下好运到爆遇到了疼爱自己的师傅,还有宠得无法无边的师兄。偷偷听到自己古代的娘亲给自己留了泼天财富,为了钱,当然离家出走啦,下山后就遇到了个二皇子,“原来是二皇子啊,难怪那么二~”(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模仿~)
  • 洪荒大道师

    洪荒大道师

    遂古之初,天柱还没有断绝,天河水还在洪荒大地上撒欢。人族还没有出现,漫天神魔茹毛饮血,争强斗勇。一块神秘石碑自虚无中载少年而来,自此,三千神佛齐叩首,普天同祝“大道师”!这是不一样的洪荒,保留传统神话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治天下,三清佛祖要到商周时期出现,考究党慎入!
  • 阿尔的河流

    阿尔的河流

    我因耳鸣而获得了倾听过去的超能力,又因角膜痰而获得了透视内心的能力。但这并末让我解脱,反而成了真正的病。
  • 斗破苍穹玄冥传

    斗破苍穹玄冥传

    无数个平行宇宙,无数个斗破苍穹,无数个萧炎,无数个传奇故事,唯独这次不同……我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但是我所拥有的,别人都没有。那就是为了保护重要之人而生的人性,和那为战斗而生的兽性!